北京交通发展回顾与反思

合集下载

北京地铁建设工作总结

北京地铁建设工作总结

北京地铁建设工作总结北京地铁建设工作自1971年开始,至今已经有50年的历史。

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北京地铁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国际上公认的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典范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北京地铁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回顾过去的成就,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北京地铁建设取得的成就。

自1971年北京地铁1号线开通以来,北京地铁的规模不断扩大,线路不断延伸,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北京地铁已经建成了22条线路,总长度达到了700多公里,拥有超过390个车站。

北京地铁的运营效率也不断提高,每天能够为数百万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

同时,北京地铁还在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北京地铁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地铁的运力已经无法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尤其是在高峰时段。

其次,北京地铁的运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如何保持运营的可持续性也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此外,北京地铁的安全和环保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加重视。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北京地铁建设工作需要在未来做出一些努力。

首先,需要加快地铁线路的建设速度,尤其是在城市郊区和新兴城市区域,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其次,需要加大对地铁运营的投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地铁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和创新,以确保地铁系统的安全和环保。

总的来说,北京地铁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北京地铁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环保的出行服务。

北京市道路交通现状

北京市道路交通现状

北京市道路交通现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其道路交通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北京的道路交通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交通流量巨大是北京市道路交通的一个显著特点。

每天早晚高峰时段,道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拥堵成为常态。

主要的干道如二环路、三环路、京藏高速等,车流量常常达到饱和状态。

不仅是私家车数量众多,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各类货运车辆也在道路上穿梭,使得交通压力进一步增大。

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交通问题。

一些商业区、住宅区和办公区过于集中,导致人们在特定时间段内集中出行,造成道路拥堵。

此外,公共交通的覆盖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使得部分市民更倾向于选择自驾出行,增加了道路的交通负担。

北京市的道路交通设施在不断完善和扩建,但仍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

道路的建设速度跟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一些路段的道路容量有限,容易形成瓶颈。

例如,在一些立交桥的出入口,车辆往往需要排队等候,影响了整体的交通流畅性。

同时,交通管理水平也对道路交通状况产生着重要影响。

虽然北京采取了一系列的交通管理措施,如限行、限购政策等,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部分路口的信号灯时长不能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进行灵活调整,导致车辆等待时间过长。

另外,交通事故也是影响北京市道路交通的一个因素。

尽管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在不断降低,但每一起事故都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局部交通堵塞。

一些驾驶员的不文明驾驶行为,如随意变道、加塞、闯红灯等,不仅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也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停车难也是北京道路交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老旧小区停车位不足,新建小区的停车位价格高昂,使得很多车辆不得不停放在道路两侧,进一步挤占了道路资源。

在应对北京市道路交通问题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采取措施。

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优化公交线路,增加地铁线路和站点,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治理建议 (3)

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治理建议 (3)

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治理建议一、引言近年来,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居民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本文将对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二、原因分析1.机动车数量激增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私家汽车数量迅速增长。

2019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600万辆。

过多的机动车对道路资源造成了极大压力,导致交通拥堵。

2.道路规划不合理北京市部分地区的道路规划存在不合理之处。

例如,狭窄的胡同与宽敞的主干道相连,造成交叉口拥堵;高楼大厦林立却缺乏足够宽阔的街道。

3.缺乏有效调控措施目前,尽管北京市已经采取了一些调控措施,如限牌、限行等,但这些手段还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某些私家车司机为逃避限行规定购买多辆车辆,并利用各种方法规避限行。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执法导致了这些措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4.地铁线路不够完善虽然北京市地铁网络发展迅猛,但仍然存在多个区域没有得到覆盖,导致这些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尤为突出。

5.公共交通不便利一些居民对公共交通的依赖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公交车不准时,并且经常拥挤。

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驾车出行,这加剧了交通拥堵。

三、治理建议1.鼓励绿色出行方式政府应该大力推广和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鼓励市民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可以提供福利政策,如购买环保汽车的补贴;同时,在城市中方便设置自行车租赁点和停放点。

2.优化道路规划对现有道路进行合理规划,提高胡同与主干道之间的连接能力,并适当增加街道宽度。

此外,还需采取措施维护和扩充绿化带,以吸收部分尾气和噪音。

3.完善地铁网络政府应加大对地铁线路的建设投入,将地铁网络延伸至所有区域。

在规划新区域时,要优先考虑地铁站点的布局和建设。

4.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维护和更新力度,提高车辆运营效率,并增加班次以缓解拥堵。

同时,改进票务系统,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用户体验。

5.强化交通管理执法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严惩超速、违章停车等交通违规行为。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以北京市为例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以北京市为例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以北京市为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和生活质量。

尤其在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加突出,限制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和进程。

本文将对北京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因1.人口规模大、流动性强北京市是一个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其人口规模大、流动性强,这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成因。

人口流动会导致交通压力的增大,尤其在早晚高峰期间,交通拥堵问题更加突出。

2.城市道路狭窄、交通路线单一北京市的城市道路狭窄且交通路线单一,这是交通拥堵问题的另一大原因。

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往往对城市道路规划不够重视,没有考虑到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这导致了城市道路的狭窄和交通路线的单一性,进而造成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3.私家车使用量大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私家车。

这使得私家车使用量大,交通拥堵问题进一步加剧。

尤其在车辆保有量已趋饱和的北京市区域,交通拥堵问题更加突出。

二、解决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1.加大公共交通建设针对北京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应该加大公共交通建设。

公共交通方式,如地铁、公交车等,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

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可以减少私家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进而降低交通拥堵问题的发生率。

2.加强道路规划和建设另外,应该加强道路规划和建设,尤其是在城市发展和城市扩张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未来城市交通的需求。

在道路建设中,应该注重道路宽度和交通路线的多样化,以便更好地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限制私家车使用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也可以采取限制私家车使用的措施。

通过加大私家车的使用限制和限制私家车进入市区的措施,可以减少私家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数量,从而降低交通拥堵问题的发生率。

4.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同时,在解决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时,也可以通过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效率。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北京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通过不断建设和扩展地铁线路网,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

一、北京地铁1号线的开通1999年,北京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这是北京市第一条地铁线路。

1号线起自西二旗,止于四惠东,全长29.6公里,共设有23个车站。

1号线的开通为北京的地铁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的地铁线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地铁2号线的建设与拓展2002年,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从西直门到阜成门,全长16.6公里,设有13个车站。

随后,地铁2号线的建设和拓展工作不断进行。

至今,地铁2号线已经拓展到了北京南站,全长23.6公里,共设有18个车站。

地铁2号线的开通和拓展,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为北京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地铁4号线的建设和运营2009年,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从安河桥北到公益西桥,全长28.2公里,设有24个车站。

随后,地铁4号线的建设和运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如今,地铁4号线已经拓展到了南站,全长28.2公里,共设有24个车站。

地铁4号线的开通,有效缓解了北京市中心地区的交通压力,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四、地铁5号线的建设和运营2007年,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从宋家庄到北宫门,全长27.6公里,设有23个车站。

之后,地铁5号线的建设和运营工作不断进行。

如今,地铁5号线已经拓展到了天通苑北,全长27.6公里,共设有23个车站。

地铁5号线的开通,极大地缓解了北京市南部地区的交通压力,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五、地铁6号线的建设和运营2012年,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从金安桥到潞城,全长49.6公里,设有31个车站。

随后,地铁6号线的建设和运营工作不断进行。

如今,地铁6号线已经拓展到了东高地,全长49.6公里,共设有31个车站。

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交通运输系统的现状及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北京市的交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因此,了解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及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对于改善北京市的交通状况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介绍北京市交通运输的概况,包括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主要交通方式的使用情况以及运输需求的特点等。

其次,重点分析北京市交通运输面临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出行不便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发展。

最后,本文将展望北京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旨在解决当前的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对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的全面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建议的提出,可以为北京市交通运输的改善与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向。

同时,本文也将深入研究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为北京市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的交通运输将迎来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进行介绍,包括主要章节的标题和内容安排。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如下所示: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北京市交通运输概况2.2 北京市交通运输问题3. 结论3.1 北京市交通运输发展前景3.2 对策建议在引言部分之后,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北京市交通运输概况和北京市交通运输问题。

在正文部分分析完交通运输现状后,结论部分给出了北京市交通运输发展前景以及对策建议。

整篇文章的结构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北京市交通运输的现状和发展。

1.3 目的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和探讨北京市的交通运输现状,深入了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前景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与改进建议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与改进建议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与改进建议一、背景介绍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居民人口超过2000万,是中国的大城市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据统计,北京市的道路通行能力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北京市的汽车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愈加严重。

本文将对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1.交通拥堵现象普遍且严重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共识,几乎每天早晚高峰时段,人们都面临着严重的堵车问题。

据调查,北京市的拥堵指数一直居于国内前列,每年的拥堵指数都在不断攀升。

2.交通流量过大北京市的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每天的交通流量非常大。

由于车辆堵塞情况严重,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路段和交通节点,一旦出现堵车,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3.道路配套设施不足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道路配套设施的不足也成为了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缺失专用车道、非机动车道实景不满足人们的需求、公交车道混行。

4.公共交通未能解决拥堵问题北京市的公共交通网络覆盖面广,但由于交通流量过大,公共交通在早晚高峰时段也难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为了进一步改善乘客出行体验,北京市开往市中心的公交车经常挤满了人。

5.道路管理存在失误北京市道路管理存在一些失误,例如道路维护不到位,信号灯系统设置有误,以及执法不力等情况。

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加剧。

三、改进建议1.提高公共交通舒适度和安全度公共交通网络的完善可以缓解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在车站设施、车体设施上也应该注重细节的安排。

例如在车站设施方面,设立多个入口和出口,方便乘客进出;在车体设施方面,车内应该增加更多的座位,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车条件。

2.提升道路网络的建设水平北京市在道路建设上应该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道路进行维修和改造,使得道路更加宽敞、流畅。

简述北京的交通特点

简述北京的交通特点

简述北京的交通特点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重点。

而作为一个大城市,交通状况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那么,北京的交通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公共交通系统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是非常发达的,包括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其中地铁是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现已建成21条地铁线路,覆盖了北京市的主要区域和许多外围地区。

此外,公交车也是许多人常用的交通方式之一。

北京市区内有450多条公交线路,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市区。

再加上许多出租车和网约车,使得北京的公共交通网络相当完备。

虽然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相当发达,但在高峰期,特别是上下班的时间段,依然存在一定的拥堵。

由于北京的人口密度很大,部分路段可能会出现拥堵现象,导致公交车延误,地铁车厢内人多拥挤等情况。

因此,在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时,最好提前规划好路线,避开高峰期,以免浪费时间。

二、自行车交通自行车交通在北京也有一定的比重。

北京市政府一直提倡绿色出行,鼓励市民骑自行车上下班或者周末休闲的时候选择自行车出行。

此外,北京也开放了许多共享单车服务,便于市民短时间内解决交通问题。

尽管鼓励自行车出行,但是在北京市区的交通状况相对较为复杂,自行车出行也需要谨慎。

部分主要道路的交通流量比较大,自行车容易受到车流的冲击。

且从交通安全方面来看,自行车骑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需要市民在骑行的时候做好安全防范。

三、私家车交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拥有私家车,这也为北京的交通状况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高峰期,部分主要道路出现车流量大、车速缓慢的问题,导致交通拥堵。

针对私家车带来的交通问题,北京市政府也在采取一系列措施。

例如,北京采取了“单双号限行”政策,限制车辆在特定时间出行;同时,政府也在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出行,鼓励绿色出行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四、智能交通技术最近几年,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开始引入智能交通系统。

对北京交通状况的探讨

对北京交通状况的探讨

对北京交通状况的探讨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人口大都市,其交通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北京交通现状、交通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改善北京交通状况的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北京的交通现状。

北京市是我国交通网络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拥有密集的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系统。

地铁、公交和出租车是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然而,由于人口过剩和车辆增加,目前北京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交通压力明显增大,不仅影响市民出行,也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

北京的交通问题主要表现为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方面。

首先,交通拥堵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人口密度高和道路狭窄,加上私家车数量增加,道路的承载能力无法满足需求,导致交通拥堵不堪。

其次,交通事故频发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据统计,北京市每年交通事故发生数量众多,其中很多是由于交通拥堵和违规驾驶造成的。

此外,交通拥堵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

车辆排放的废气和尾气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针对北京的交通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解决办法。

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覆盖范围。

加大对地铁、公交线路和站点的投资力度,增加车辆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

其次,要加强交通管理和执法力度,严格控制违规行为。

提高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运行效率,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交通秩序。

再次,鼓励和引导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和共享单车等。

推广环保车辆,并设立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市民购买和使用清洁能源车辆。

此外,可以采取差时差价收费制度,通过高峰时段阶梯收费和低峰时段优惠收费,引导市民分散出行,减少交通拥堵。

最后,应该加大城市道路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力度,增加道路宽度和数量,提高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

综上所述,北京的交通状况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解决的办法。

《2024年北京地铁的建设历程》范文

《2024年北京地铁的建设历程》范文

《北京地铁的建设历程》篇一一、引言北京地铁,作为中国首都的轨道交通系统,历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线路繁多的地铁网络。

其建设历程不仅见证了北京城市交通的飞速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巨大变革。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京地铁的建设历程,从初期的探索到如今的繁荣景象。

二、早期探索阶段(1965年以前)自20世纪初,北京便开始探索建设地铁的可能性。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限制,地铁建设一直未能实现。

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国家对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视,北京地铁的建设才得以启动。

1965年以前,北京地铁的建设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主要进行的是线路规划、技术研究和前期准备工作。

三、一期工程建设阶段(1965-1987年)1965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环线地铁和几条主要的放射线路。

经过近20年的努力,北京地铁一期工程逐渐形成网络,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这一时期的地铁建设不仅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也推动了北京城市的发展。

四、二期工程建设阶段(1987-2010年)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交通压力的日益增大,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建设应运而生。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地铁网络、提高运营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在技术上,二期工程采用了许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如自动售票系统、信号控制系统等,大大提高了地铁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二期工程还注重环保和节能,努力实现绿色出行。

五、现代地铁网络的形成与完善(2010年至今)自2010年以来,北京地铁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地铁网络也在逐步完善和扩大。

新的线路不断开通,运营里程不断增加,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

同时,北京地铁还加强了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和协调,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的互联互通,提高了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六、建设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措施在建设过程中,北京地铁面临着诸多挑战。

北京市交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北京市交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北京市交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北京市的交通问题变得愈发突出。

在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公共交通以及非机动交通等多个方面都面临着许多瓶颈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北京市交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一、道路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随着北京市机动车的数量逐年增长,道路拥堵成为了城市交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600万,再加上外地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道路设计和建设不合理也是道路拥堵问题的原因之一。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控制机动车数量增长,推广共享单车,优化交通信号控制,建设快速路网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

为解决上述问题,北京市需要在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方面加强创新,如减少私家车通行、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和发展,制定更加灵活的交通管理策略等。

此外,交通安全问题也是需要重视的。

当前,车祸时有发生,一些事故所涉及的车辆往往是私家车。

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交通科普教育,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

同时,也应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增强人们对交通法规的尊重。

二、公共交通建设和发展除了私家车出行,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主力,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如,公交车排队较长、票价偏高、车辆滞后、服务环节不完善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要大力推行公共交通建设和发展。

具体来说,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优化公交车线路,定时定点公布公交信息,加强公交车辆的保养和升级,建设新的公交枢纽站和停车点等。

此外,北京市可以发展轨道交通、BRT快速公交系统等新型公共交通工具,不断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非机动车出行安全问题除公共交通和私家车外,非机动车也是很多市民出行的选择。

但是,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行驶路线受限、道路占用不合理、车辆数量过多等,这些问题在城市交通中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北京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现状

北京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现状

北京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现状北京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现状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

北京城市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协调与畅通对北京首都功能的发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城市交通枢纽的布局、数量、规模以及相互协调程度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畅达的关键。

从运输方式划分,承担北京市对外交通的主要运输方式是铁路、公路、航空三种形式,并且在其与市内交通衔接的地方分别形成了铁路枢纽、公路主枢纽以及航空枢纽。

北京铁路枢纽属环形铁路枢纽,核心区形成内环(北京-北京南-广安门-北京西)和外环(丰台、丰西-东南环-双桥-东北环-西北环-丰沙-丰台、丰西)二重环线。

通过环线连接京广、京山、京包、京原、京九、京承、京秦、京通、丰沙等9条铁路干线。

其中京哈、京广线是全路车流密度最大的南北主动脉,丰沙、京包线是北京通往西北边陲的要道,京原线是晋煤外运的大通道,京通、京承、锦承(京山)线则是通往东北的三条咽喉,京九线则是联接北京与香港的又一条南北大动脉。

北京铁路枢纽内共有车站77个,其中特等站4个、一等站6个、二等站8个、三等站22个、四等、五等站37个。

北京市的国道网络由3条国道主干线和11条国道组成。

目前建成的高速公路有八达岭高速路、首都机场高速路、京沈高速路、京津塘高速路、京石高速路、京张高速路。

北京以这些国道和高速公路为骨架,辅之以市县乡级道路,构成了辐射全市、通达全国的公路运输网。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依托公路客运主枢纽系统的跨省市与铁路、航空相接驳的公路长途旅客运输及以公路货运主枢纽场站为基础的专业化、集约化货物运输。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市东北郊顺义区境内,距市中心天安门广场25.35千米,是我国地理位置最重要、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运输生产最繁忙的大型国际航空港。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不但是中国首都北京的空中门户和对外交往的窗口,而且是中国民用航空网络的辐射中心。

城市交通有客运和货运之分,城市交通枢纽也可以相应地划分为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和货运交通枢纽。

建设北京快速公交系统-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建设北京快速公交系统-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建设北京快速公交系统,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一北京交通发展形势和面临的选择过去的10年是北京城市交通建设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10年,交通投资平均占到GDP的5.24%,城市道路面积平均增长7%,轨道交通线网翻了一番。

但交通建设持续的高投入,不仅没有从根本上缓解交通供求尖锐的矛盾,而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地反思,并确定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看,交通投资一般难以长期保持在占GDP的5%以上。

从北京城市的具体情况看,交通资源的供给除了受资金限制外,还受到城市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布局、旧城保护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交通需求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迅猛增长。

据调查,2000年北京居民出行量达到1898万人次,比1986年增长了69%。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小汽车出行所占比例大幅提高,由6%上升到23.2%。

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30万辆,而且仍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一方面,交通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交通需求还在增加。

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拿出对策,并予以实施。

为了改变道路交通供求矛盾紧张状况,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为首都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在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中,必须充分重视公共交通的作用。

①公共交通是有效利用交通资源的交通方式,发展公共交通有利于提高交通系统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②公共交通是经济高效的交通方式,发展公共交通有利于降低社会总体交通成本。

③公共交通是全社会都可用的交通方式,发展公共交通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

④公共交通是污染率低的交通方式,发展公共交通有利于环境保护。

因此,只要坚持适度超前,优先发展,发挥运量大、集约化经营的优势,公共交通完全可以承担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出行需求。

发展轨道交通是国际化大都市交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升轨道交通出行在城市客运出行量中的比重,改善城市交通结构,其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北京交通调查报告

北京交通调查报告

北京交通调查报告北京交通调查报告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北京市的交通状况,本次调查报告将对北京市的交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改善交通状况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交通拥堵状况1. 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在高峰时段尤为严重。

早晚高峰时段,主要道路上车辆密度大、速度慢,造成了大量的交通拥堵。

这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 公共交通不足尽管北京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较为完善,但仍然存在公共交通不足的问题。

地铁线路虽然多,但在高峰时段仍然挤得水泄不通。

公交车线路繁多,但车辆频率不够高,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这导致很多市民只能选择私家车出行,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

三、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1. 自行车数量减少过去,北京市是自行车王国,但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和道路扩建,自行车数量逐渐减少。

这导致了非机动车道的利用率降低,同时也降低了市民选择非机动车出行的意愿。

2. 步行环境改善尽管非机动车出行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步行仍然是许多市民的出行方式。

为了改善步行环境,北京市政府加大了步行街建设的力度,提供更多的人行道和过街设施,使市民能够更安全、便捷地步行。

四、解决方案1.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北京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建设。

增加地铁线路和公交车数量,提高运营频率,确保市民能够更方便地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同时,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2. 优化道路规划北京市政府应加强对道路规划的科学研究,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和交通流动。

通过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加强交通管理,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3. 鼓励非机动车出行为了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北京市政府应鼓励市民选择非机动车出行。

通过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停车设施,提供更便利的非机动车出行环境。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一、背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汽车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缺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交通业发展已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却是北京市的一大瓶颈。

二、北京市交通现状1.交通路网建设不足北京市地域辽阔,但是交通路网却建设不足,路网容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北京市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往往需要承受大量的交通流量,交通拥堵严重。

2.人口密集度高北京市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人口密集度高,人口数量大也是导致交通拥堵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尽管北京市地铁网络覆盖面积较大,但是地铁网络规模仍旧不足以解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3.汽车数量过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京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

根据2019年第四季度北京市统计,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600万辆,其中私家车约占三分之二。

车辆数量的增加对城市交通流量形成巨大的冲击,道路拥堵问题逐渐加剧。

三、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疏解措施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北京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缓解交通拥堵的程度。

1.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政府已经开始加大对轨道交通的投资力度,同时,自行车、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发展也是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

2.开展交通管制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已经开始对车辆数量进行限制,尤其是对机动车的限制。

在早晚高峰期间,对进入城区的机动车实行差别化限制。

此外,为了促进地面交通流畅,北京市政府已经对路口、慢行道等区域进行了交通管制,以缓解拥堵程度。

3.推动出行绿色化推动出行绿色化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北京市政府已经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应用,同时对传统燃油车的排放和使用加强了限制。

四、新兴技术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中的作用新兴技术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新兴技术的案例:1.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结合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对城市交通的全局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交通效率。

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交通运输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下面将从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介绍。

首先,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可总体分为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几个方面。

在公路交通方面,北京市有发达的城市道路网络,包括环城高速、中环路、东西向主干道等,形成了密集的交通网络,但也因此出现了交通拥堵问题。

铁路交通方面,北京有多条高铁线路和城际铁路,连接了全国各地,为北京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在航空交通方面,北京市有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为北京市的国际交往提供了便利。

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北京市有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工具,为市民和游客出行提供了多样选择。

未来,北京市交通运输发展将继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网络覆盖率和通达性,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在公路交通方面,将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在铁路交通方面,将继续扩建高铁线路,加强城际铁路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在航空交通方面,将继续提升机场设施和服务水平,拓展国际航线,加强与世界各地的交通联系。

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将继续扩建地铁线路,提高公交运营水平,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总的来说,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发展水平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将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为北京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交通服务。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多元化、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交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自2007年以来,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迅猛发展。

目前,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北京地铁共分为17号线、15号线、10号线、8号线、7号线、6号线、5号线、4号线、2号线、1号线和八通线等十一条线路,总里程达到了692公里左右,总站点数超过了350个。

此外,还有多条正在规划建设的线路,如:昌平线、亦庄线、房山线、机场线等。

北京的轨道交通网络基本覆盖了城市的主要区域,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选择。

此外,北京的地铁线路逐渐进入了无人驾驶时代。

北京地铁公司已经开始在一些线路上进行自动驾驶试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列车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这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发展方向。

问题: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拥挤的乘客数量。

由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受益人口非常多,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期,车厢内的人流拥挤不堪,经常出现乘客无法上下车的情况。

其次是站点的分布不均衡。

由于城市的规划原因,有一些地区的地铁站点建设相对滞后,导致这些地区的居民出行不便利。

最后是维修和保养的问题。

随着地铁线路越来越多,维修和保养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很多地铁线路的维修暂时只能在夜间进行,这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应该进一步加大地铁线路的建设力度。

目前北京的轨道交通网络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仍然有一些地区缺乏便捷的地铁服务。

应该进一步规划和建设新的地铁线路,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和远郊地区。

同时,要提高建设速度,缩短工期,确保地铁线路的早日投入使用。

其次,应该优化站点的布局。

对于那些人口密集的区域,可以增加站点数量,提高站点之间的距离,从而缓解人流拥堵的问题。

同时,可以考虑在一些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设置换乘站点,进一步提高便捷性。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人口数量庞大,城市交通压力巨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成为了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尽管北京已经建成多条地铁线路,但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问题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现状问题1.城市轨道交通运力不足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大,现有的地铁线路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尤其是早晚高峰期,地铁车厢内人满为患,乘客的出行体验非常差,甚至出现拥挤踩踏等安全隐患。

2.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不够密集虽然北京已经建成多条地铁线路,但覆盖面积相对有限。

城市中有些区域尚未覆盖到,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3.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老化随着地铁的使用年限增长,一些设施已经开始出现老化,需要更换和维护,否则将带来安全隐患。

4.地铁换乘站拥堵问题一些地铁换乘站,如西直门、三元桥、复兴门等地铁站,因为客流量大,导致换乘通道拥堵严重,影响了乘客的出行效率。

5.地铁安全隐患一些乘客在地铁站和车厢内存在违规行为,如乱扔垃圾、闯红灯等,不仅影响了地铁的整洁和安全,也对其他乘客造成了困扰。

以上是目前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二、建议解决方案1.增加轨道交通运力为了解决地铁运力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增加地铁列车的运行频次,延长地铁运营时间,增开高峰期临时班次等方式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2.拓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拓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进一步覆盖城市的各个区域,让更多的市民能够方便地使用地铁,减轻道路交通的压力。

3.加强设施维护和更新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投入,定期维护和更新设施,确保地铁的安全和舒适性。

4.优化地铁换乘站的换乘通道对于一些客流量大的地铁换乘站,可以考虑进行改造,增加换乘通道的宽度和数量,改善乘客的换乘体验。

5.加强地铁管理加强对地铁站和车厢的管理,提高乘客的文明素质,减少一些违规行为的发生,提升地铁的整洁和安全。

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与解决方案探究

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与解决方案探究

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与解决方案探究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车辆数量的增加,北京市的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道路拥堵问题越来越突出。

这种情况对市民的出行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使得环保和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探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表现首先,我们需了解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出现的表现。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北京市的交通拥堵情况比较典型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事故频发。

由于路况堵塞,车辆行驶速度下降,加之车辆密集和驾驶不规范,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交通速度偏慢。

尤其是早高峰和晚高峰,车流量巨大,许多道路的车辆速度会降至不足10公里/小时。

这不仅会给市民出行时造成极大的不便,也会给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3、交通拥堵时间长。

数据显示,北京市的拥堵时间已经比2010年时增加了将近30分钟,现在已经达到了75分钟左右。

长时间的交通拥堵不仅仅会影响人们的出行时间和效率,还会导致车辆排放物越来越多,环境污染问题也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原因分析接下来,我们需对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针对问题的原因分析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根据相关研究人员和交通部门的专业分析和研究,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进程加快。

北京市的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车辆,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交通道路的拥堵。

2、车辆数量增多。

据统计,北京市现在每天新增车辆预计在两万台左右。

车辆数量的增大对道路通行能力造成了挑战。

3、道路未规划好。

北京市的道路规划一直存在问题,有很多道路只能通行单车道,而车辆数量过多,导致堵车的几率很大。

三、解决方案针对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有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参考。

1、发展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不仅可以缩小道路通行压力,还能够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减少车辆拥堵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永燊、余柳:北京交通十年发展回顾与反思摘要:回顾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实施十年来北京交通发展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北京交通需求变化趋势,最后针对北京交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反思。

一、北京交通发展成就回顾(1)调整交通供给策略及时调整交通供给策略,保持交通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配2005年至2013年,市级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627.9亿元,其中公共交通投资占市级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由47.1 %上升到70.7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由4条114公里增至17条465公里;城市道路里程由4073公里增至6295公里;公路里程由14696公里增至2167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由548公里增至923公里;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提高。

(2)加大交通需求管理力度逐步加大交通需求管理力度,交通拥堵状况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奥运会后,针对一度出现的交通拥堵反弹势头,北京分步实施机动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错时上下班、小客车数量调控、差别化停车价格等多项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有效遏制了中心城区交通状况持续恶化的势头。

在2005-2013年机动车净增285万辆的情况下,工作日高峰时段平均交通拥堵指数由2007年的7.5下降到2013年的5.5。

(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主导地位基本确立。

2005年以来,北京市全面贯彻落实公共交通“两定四优先”政策,不断扩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

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覆盖规划中心城范围(1082km2)63%的常住人口,并延伸至郊区6座新城。

另一方面,不断优化调整地面公交线网,投入运营南中轴、安立路、朝阳路、阜石路4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公交专用道里程由131公里增加到355公里。

因地制宜地开通了袖珍公交、社区通勤快车和定制公交,在京通快速路上设置了潮汐公交专用道,拓展多样化公交服务。

公共交通出行在出行总量(不含步行)中所占比例由29.8%上升至46%,公共交通主导地位基本确立。

(4)信息化建设十年来,初步构建了以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为核心的全市综合交通运行实时监控体系和交通指数实时发布系统,初步实现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的统筹、协调和联动;初步建成交通运行智能化分析及决策支持平台,为政府一系列重大交通决策提供可行性预评价和实施跟踪评估;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用户达到110万个,通行量占高速公路总通行量的20%;建成智能交通管理指挥控制系统,实现了指挥调度、信号控制、综合监测、信息服务等四大功能的集成应用,交通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5)交通环境治理,节能减排为落实“发展绿色交通,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优化运输车辆能源结构,率先推行国V排放标准,引导运输企业使用节油型车辆和低排放柴油车;支持引导货运企业更新淘汰黄标车,组建了3.3万辆道路货运“绿色车队”;淘汰和更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75.7万辆;推广使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橡胶沥青等节能环保筑路材料。

二、北京交通需求变化趋势(1)交通需求总量及需求构成复杂性均突破预期受人口与城市空间扩张双重因素叠加影响,交通需求总量增幅以及需求构成的复杂性均突破预期2005年以来,北京人口以年均5.8%递增率增长,同时中心城建成区也以年均3.2%的增速扩张。

人口持续增加以及城市空间扩张双重因素叠加导致出行总量和出行周转量急剧上升。

2005-2010年,六环以内出行量年均递增7.2%,而出行周转量年递增率则更高达12.4%,均超过历史最高增速。

2010年全市出行总量已达5792万人次,提前10年超过《总规》给出的2020年出行总量上限5500万人预期目标。

与此同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势头也日渐迅猛。

尽管2010年底实施了机动车总量调控措施,2013年底机动车保有量仍达543.7万辆,也提前超越《总规》预期的500万辆目标。

总体而言,《总规》实施十年来,在北京交通需求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交通系统发展保持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交通需求增长基本适配,交通整体局势处于受控状态,付诸实施的各项战略规划及政策措施发挥了应有成效。

(2)交通需求时空分布不均衡一方面,出行需求的强中心格局依然如故。

2005年以来,中心城各环路范围的出行发生量与吸引量均有所增加。

集中在四环路以内的出行量占全市的54%,二环路以内核心区交通出行强度是四环路外的10倍之多。

另一方面,潮汐交通现象严重。

近年来,中心城区就业岗位密度大幅攀升,人口与就业分布愈发失衡,北京中心城职住比例高出中心城边缘地区1~2倍。

早高峰时段进出四环以内居民出行量之比为1.68:1。

其中通过轨道线路进出四环的出行量之比为3.1:1,通过八达岭高速、京通快速路、京开高速、京港澳高速等快速路联络线进出四环的出行量之比为1.5:1。

交通需求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不仅加剧了交通拥堵,也给交通服务资源配置及运营组织带来极大困难(3)交通基础设施扩充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在北京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交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北京市环保局数据显示,北京市机动车成为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2012-2013年度,北京市全年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贡献约占28-36%,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72%。

在本地污染PM2.5贡献中机动车占到31.1%。

三、北京交通发展反思与启示《总规》实施近十年,对北京交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比照《总规》,反思近几年城市及交通的发展历程,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交通与城市发展互动规律缺乏深入了解,二者协同关系尚未真正确立北京作为首都以及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总规》对其在全国快速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所要承担的人口压力以及产业聚集效应估计不足。

用地规模、人口总量、机动车保有水平、出行总量等指标均已突破《总规》的目标。

城市超预期的发展进程对交通基础设施供求平衡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究其缘由,盖因没有真正认识和把握城市发展定位-城市职能-产业发展-人口-城市功能布局之间错综复杂的内在关联与互动规律。

此外,受当今城市建设体制、土地出让制度以及法治环境的约束,以公交(尤其是轨道交通)为主导的TOD模式迄今仍未能在城市拓展中全面推行,交通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微乎其微。

具体表现在,城市空间拓展的无序及土地开发强度的均质(无梯度级差)化;城市功能布局未能与空间结构同步优化和调整,以致人口与就业分布愈发失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等等。

其后果便是导致中心城区的交通需求高强度积聚状况非但未见缓和,还有所加剧,向心潮汐交通趋势日渐凸显。

(2)对“公交优先”与交通结构的关系认识出现偏差,出行结构优化未达预期目标2005-2013年尽管公交分担率提高16.2个百分点,但小汽车分担率未降反升3个百分点;其结果是挤压了作为绿色出行方式的自行车交通的出行比例,出行结构显然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优化。

此外,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同时,地面公交的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北京公交运力逐年有所提升,但客运量却持续下降。

2003-2013年,公共汽(电)车运力年均递增3%,而运量自2009年以来持续下滑了6.4%。

固然有道路拥堵及路权优先缺乏保障等因素影响,但不容置疑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其一,对“公交优先”与交通结构的关系认识出现偏差。

误把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当作交通战略目标而非改善交通结构的策略手段之一。

其二,在强调公交优先的同时,忽视了适合不同出行需求的其他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合乘小汽车)在多元化客运体系中的合理地位与功能级配关系。

第三,未全面理解和贯彻“公交都市”理念和模式。

一方面,公交的经营管理迄今在如何正确处理“公交服务社会公益性”与“公交经营市场化”关系上仍深陷困惑之中。

公交在服务宗旨、运力配置、运输组织调度、服务网络构建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已渐渐背离市场客观需求多元化发展潮流,全面改革一成不变的单调化定时定线运营服务模式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城市拓展及土地开发始终未能把有利于公交发展作为着眼点也是不争的事实。

(3)建立常态化科学交通需求管理体系任重道远目前北京仍然习惯于以简单行政管理手段作为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用于调控小汽车保有与使用。

这种方式固然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很难构成可持续常态化需求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法治建设的推进和完善,现行的小汽车限购政策及出行限制措施在法理、社会公平性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后期负面影响等方面恐难以经得起社会的拷问。

实际上,这种过度依赖政府权力的需求管理措施应只限于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为应对特殊重大社会事件而用。

否则,其代价不仅仅是难以估量的行政管理成本,还要承担政府公信力的风险。

从国际上大城市(如东京、伦敦、香港等)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实施情况来看,更多依靠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而非行政手段作为首选。

(4)对“产业化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尚未形成社会共识纵观当前城市交通发展进程中各领域所面临难以逾越的障碍,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客货运枢纽、信息化与智能交通、停车设施……)、交通服务资源合理配置与共享,还是交通与城市发展协调关系的维系,无一例外的都与交通产业化相关。

例如:正因为交通产业化进程缓慢,投融资体系尚未健全,资金链很难维持,交通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正因为停车设施建设与经营服务产业化迄今尚未入轨,政府-开发经营商-用户三者的责权与义务就难以界定,停车设施产权、经营权与使用权无法进入市场交易。

没有这一前提条件支持,其他一切为缓解停车难而采取的措施都只能是空谈。

此外,与城市发展模式转变有直接关系的“TOD”之所以迟迟未能实施,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建设经营投资体制的羁绊,其实质仍然是市场化的地产开发与非市场化的交通设施建设无法兼容的问题。

其他诸如交通信息化、公交经营服务模式转变等等对产业化的依赖关系也是同理,恕不一一赘述。

之所以认定“产业化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理论依据就在于:交通供求关系的实质是社会资源配置问题,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5)正确处理交通系统外延扩充与内涵改造的关系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为应对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交通系统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是不争的事实。

但在如何正确处理交通系统外延扩充与内涵改造的关系上确有不容忽视的教训。

其一,过分注重“规模”,而忽视系统功能与客观需求的适配关系以及系统功能层次级配结构的合理性。

例如,城市路网的规模扩充大概每年均不低于3%~4%,而路网先天性功能级配结构缺陷数十年依然如故。

轨道交通“重规模,轻功能结构”的倾向更为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