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社会学概论-第十章 社会流动-580
社会学概论___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41页PPT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社会学概论(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含义: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包括地理空间的移动)前提: 个人在社会位置的非固定化一定的社会位差存在(动力)社会结构的开放性(可能)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的关系有分层才有社会流动的可能与必要性有流动才能促进社会分层结构的重组社会分层是从静态角度描述社会流动是从动态角度描述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227)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人们在同一分层结构中不同层次的纵向流动向上流动向下流动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开放的社会结构水平流动:人们在同一社会层次上的横向流动(主指职业变动)作用:有利于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个人发展同代流动和异代流动同代流动:个人在一生中经历社会地位的变化作用:反映个人全面发展程度代际流动:同一家庭中两代人在社会地位方面的变化作用:反应社会变迁结构性社会流动和非结构性社会流动结构性社会流动:因为社会结构的变化引起的大规模社会流动特点:规模大,快速急剧非结构性社会流动: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社会流动影响社会流动的社会因素(一)社会分层结构的类型1.开放性社会结构2.封闭性社会结构:人才退化(二)先赋因素:社会背景,种族,民族,性别(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四)社会制度和政策:户籍,人事,分配(五)社会资本(社会关系资本)(六)文化价值观念1.社会流动观:受传统观念和生活环境影响2.社会职业观:受职业声望影响3.社会竞争观:受竞争意识影响合理的社会流动(一)合理的社会流动:能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流动1.量的合理性最低标准:满足社会发展基本需要最高标准:不能超过社会承受力2.质的合理性有利于社会发展,促进机会平等(1)普遍性原则:开放范围和标准的普遍性,避免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2)自获性原则:强调后天努力合理社会流动的意义:1,形成开放,动态的社会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不平等2,拓宽各阶层间的接触层面,加强了解和联系3,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社会进步。
11第十章社会流动
从个人层面认识表现为社会地位的变动, 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但其实质是个 人社会关系的改变,一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 动。 从社会层面看,社会流动表现为人们在不 同的职业,地区和组织间的流动,但其实质是 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在社会关系网络层次的变动。 社会流动的核心对个人而言是社会地位的 改变。
社会流动的意义:对个人而言是地位的改变, 对社会而言,反映着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结构 变化,社会流动的速度、比率影响着社会解雇 的性质和整个社会运行的状态。
1.社会结构的开放性是社会流动的前 提条件。
2.社会差位的存在是社会流动的动力 条件。
第二节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 社会流动按性质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 社会流
动类型
结构性 流动
非结构性 流动
一、结构性流动 结构性流动:指由于社会结构变化而引起的大 规模的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
合理的结构性流动会给社会带来良好的后果, 可以创造出大批新的职业和职位,不合理的结 构性流动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甚至灾难性的后果。
水平流动对个人的社会地位影响不大。但 通过流动有助于使自然资源、物质财富和人才 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水平流动还能带 来人们之间的交往,打破各自的封闭状态,有 利于各地区和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开 放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如何看待年轻人的频繁跳槽这一社会流动 现象? 今天的社会里,流动的权力对个人来说也 是一把双刃剑,一定要小心使用,频繁跳槽会 导致一个人技艺难以精湛,长久没有归宿感, 对要想成就大业的人来说,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所有的人都希望在社会中向上流动。 垂直流动能够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努力用自己的向上流动获得更高的社会地 位; 垂直流动有利于维持和提高社会管理层的 质量。垂直社会流动机制,既保证社会管理层 的人才有更广泛的选择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淘 汰不合理的社会管理者; 垂直流动有利于形成一种开放的社会分层 结构,促进社会分层结构的合理化。
第十四章 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
索罗金认为,社会流动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 社会越发展,社会流动率就越高。高的社会流动率可以作为 一种安全阀,释放较低阶级的不满 。
二、地位实现模型理论
布劳与邓肯于1967年出版了《美国的职业结构》一书,系 统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职业地位和职业流动。
内部劳动力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1)该市场只限定在企业内部。 (2)内部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基础是企业和雇员持续的劳 动关系。 (3)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的流动的影响。
四、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push and pull y)是研究流动人口、 移民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
推拉理论认为:
在市场经济、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人口之所以迁移、移民 之所以搬迁,是因为人们通过搬迁可以改善生活条件。
2) 二元经济理论 以刘易斯的《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
为起点,由乔根森和费景汉与拉尼斯进一步 修正发展。
二元经济理论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设条件 下,将农业剩余劳动向现代的非农业部门的 转移看成是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经阶段。
3)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
所谓内部劳动力市场,是指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惯例 或企业与企业组织内雇员所达成的协议运行的,企业组 织内雇员由录用、提升、调动、暂时解雇、解除或终止 劳动合同等构成的运动系统。
第十四章 社会流动
父亲的职业和教育水平同时影响儿子的教 育和第一职业。
——布劳
第一节 社会流动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流动
主要是指个人社会位置的变化及个人社会属性的变化。 职业地位改变成为社会流动的标志。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一)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
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二)根据参数基点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Sociololgy)说明【课程简介】《社会学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社会学理论观察、分析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本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涉及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诸如社会群体、社会互动、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等。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正确的社会学理论观察、分析现实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正确认识社会,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了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其学科特点和功能,掌握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区、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社会变迁等基本的社会学理论。
【先修课程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能力培养要求】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对现实中的重要社会现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基本认识或印象。
【学习总量】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习题4学时。
学生自主学习6学时,另行安排。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社会学概论》(第3版),王思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参考书:1.《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2.《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侯均生,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大纲内容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和功能运用:学会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内容提要】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社会学的产生二、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一、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二、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社会学的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难点:社会学的产生【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任务:请同学们思考社会学与政治学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问题
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问题社会流动是指不同社会层次之间的人员转移。
在某些情况下,流动可能与整体经济增长同步增长,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流动可能会妨碍经济增长。
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问题主要关注的是人口进出职业群体之间的移动,以及不同阶层之间的人员流动。
而这些流动所表现的特点、原因以及影响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
社会流动的类型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有很多种,这里列举其中的几种。
1.职业流动职业流动是指人员在不同职业之间进行的切换。
这种流动一般以不同行业的工作岗位拥有不同的职业层次为标志。
2.地区流动地区流动则是指人员在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等不同地域之间进行迁移到,这种流动大多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更有利的工作机会或是更适合自己发展的氛围等等。
3.阶层流动阶层流动则是指人员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进行的切换。
这种流动不仅与个体升官发财、改变人生命运息息相关,更是与整个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密不可分。
社会流动的原因要探讨社会流动的原因,我们需要从产业、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各个方面入手。
1.经济方面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带动职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带动区域的发展,因此在一个发达的经济环境下,流动性会更大。
2.政治方面政治因素也可能会成为社会流动的原因,比如一些战争、宗教迫害等造成的移民现象,都是政治问题带动的。
3.文化方面文化因素也会对社会流动产生影响,一些文化传统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阶层,例如中国自古以来的读书有用,也正是这种思想鼓励了人们的努力和进步。
4.社会结构方面另外,社会结构的变动也会影响流动的程度。
比如现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提高。
社会流动的影响社会流动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个体层面对于个体而言,流动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成就,提高个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但是也要意识到,流动所带来的风险较大,不断的迁移可能导致个体在生活上的不稳定。
2.社会层面在整个社会层面,流动可以提高社会的经济水平和文化素质。
《社会学》第十讲: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的类型
根据社会流动方向分:
水平流动: 垂直流动:社会分层体系
根据衡量社会流动的不同参照基点分:
代际流动:代替性流动、复制式流动 代内流动:
根据导致社流动原因分:
结构性流动 非结构性流动
结构性流动与非结构性流动
结构性社会流动是指由于社会方面的革命、变 革或生产力方面的进步、变化而引起的大规模 的阶级阶层结构、职业结构或人口地区分布的 变化。 非结构性社会流动又叫自由流动,是指在社会 基本的阶级阶层结构、职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 由于个人原因所引起的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的微观机制
先赋性变量
家庭经济条件 出生地 父母职业与受教育
程度 性别 社会身份(户籍) 政治身份(出身)
后致性变量
个人受教育水平 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生存与发展的努力
程度 工作与劳动绩效 个人政治表现
社会流动的宏观机制
经济—社会制度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职业结构
制度—政策安排
所有制结构的制度安排 权力配置的制度安排 党员身份 其他制度安排:户籍制、单位制等
影响社会流动的个人因素
受教育的程度和教育背景 性别和年龄 经济能力 政治状况 婚姻和家庭情况 社会交往能力 此外,个人的自我推销技巧甚至性格和容貌等, 都会对其社会流动产生影响
影响社会流动的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体制以及社会政策的改变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战争或民族矛盾 社会革命和改革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人口密度和人口构成
1992年以来: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初步形成
社会流动空间结构变化的新趋势 教育资源与机会结构分配格局的 复杂化 阶层结构与阶层位序的定型化
第九章:社会流动研究
Social Mobility
河南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作业练习3-100分
题 32: 在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种不同层次的文化中,精神 文化变化的速度最快。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题 33: 以下属于后发内生型的国家是( )。 A.日本 B.中国 C.德国
D.俄国 正确答案:C
题 34: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学对劳动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内容? A.劳动的社会分工 B.劳动的社会地位 C.劳动的社会意义 D.劳动的具体技能要求 正确答案:D
题 7: 西方社会学在迪尔凯姆、韦伯等人的推动下形成了( 统,为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础。
A.功能主义 B.实证主义 C.批判主义 D.人文主义 正确答案:BCD
)三大传
题 8: 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 A.自然科学现象 B.社会科学现象 C.人文科学现象 D.心理学现象 正确答案:B
题 9: 镜中我概念是(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米德
题 21: ( )不是从客观条件上去探讨社会问题,而是侧重于在主观方 面探讨社会问题。
A.社会解组论 B.价值冲突论 C.偏差行为理论
D.标签论 正确答案:D
题 22: 我国早期社会学家杨开道教授在《农村社会学》一书中,曾把农 村社区形成的途径分为三种类型,即( )。
A.农村建设 B.自然起源 C.社会组合 D.社会流动 正确答案:ABC
河南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作业练习 3-1 B.人口迁移 C.文化传播 D.经济发展 正确答案:A
题 2: 从一般意义上说,社会结构就是凝固化了的社会关系。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题 3: 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就属于次级群体。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1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1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1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席西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分层1.社会不平等广义:指社会差异,指个人或群体之间的任何差异。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狭义:指个人或群体之间的等级差异。
(美国学者赫勒)2.私有制与人类不平等的产生:探索者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表明,不平等伴随着私有制而来,是建立私有制的唯一基础。
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最早的分工理论解释者和“分工”概念的第一位创始人)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社会分工的前提下科学地讨论了社会不平等3.马克思和恩格思的社会分工理论:○1.分工不同于“自然分工”和实际分工;○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分工是一个质的飞跃;○在出现真正分工的同时,出现了产品分配不均和私有制;○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5.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分工是城乡分离;○6.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分工的发展具有矛盾的性质4.社会不平等的主要范畴(1)阶级、阶层和社会分层。
阶级:根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及其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社会群体。
阶层:① 指班级内部的等级划分;② 一般指社会地位不同的群体。
(2)种姓、种族和等级种姓:或种姓制度是一种社会等级制度,根据血统、血统和职业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或社会群体。
种族:又称种族,是指具有共同生活的身体形态的遗传特征的群体。
等级制度:指根据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的群体或社会群体。
(3)性别和年龄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
两性的突出的区别:① 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女性优于男性。
② 在视觉平衡能力方面,女性比男性差。
③ 在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方面,男性高于女性。
④ 在触觉方面,女性通常比男性更敏感、速度更快。
⑤ 在竞争力、竞争力和社交能力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性性⑥ 男人在记忆力和观察力上不如女人。
5.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阶级分析分层研究阶级分析:把阶级斗争作为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包括社会不平等的演变)的关键。
社会学概论第十章-社会流动
五、社会流动的结构分析 1、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主要劳动力市场:垄断资本主义市场 次要劳动力市场:竞争资本主义市场
二者之间流动有限 2、二元经济理论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的转移是必然过程 3、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
流动 “X二代”现象:富二代、官二代
、贫二代……
代际之间的阶层有何联系? 阶层“固化”了吗?
教育结构的变化: 人口因素: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率 社会价值观:
家庭、乡土、成功、职业、地位等价值评判体系 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等:战争、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二、个人因素
1、个人受教育状况 2、家庭背景 3、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4、个人的主观选择:爱好、价值
观
三、自然环境因素
有效激发人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增加活力。
负功能?
第五节 社会流动的理论解释
一、索罗金的社会流动理论: 1972《社会流动》:
1、关于流动的原因: 2、社会不平等是必然的: 3、社会流动率理论:
社会流动率与社会发展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社会越发达,流动率越高 4、代际流动的研究:父子职业流动 5、工业社会中流动的特点:
开放型——阶级或阶层体系:分层有弹性、自由流 动,个人的社会地位较多依靠自身的努力。
混合型:兼具开放、封闭两方面的特征
思考: 流动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流水不腐、 流动是一把双刃剑? “度”如何把握?
三、社会流动的条件
1、流动的可能性条件: 社会结构是开放的,没有法律、政策、制
度等方面的规定限制 2、流动的动力条件: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全国的社会分层结构
当代中国社会的十大阶层(陆学艺等,2001) 序号 阶层名称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帕累托的精英理论
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把在社会中生活的人
分为两个阶层:一是低级阶层,或称为下层, 是普通群众;二是高级阶层,或称为上层, 是精英阶层。
精英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成员。
帕雷托把精英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或间接
掌握权力的统治精英,另一类是在各自领域 成就非凡的非统治精英。
2.1% 1.5% 0.6% 5.1% 4.8% 4.2% 12%。 22.6% 44% 3.1%
3.当前社会分层研究的若干问题
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 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 还很弱小,因为中产阶层的形成需要一些基本条件: 工业化;职业变迁;教育状况等。中产阶层占据社 会的主题是社会走向稳定的重要结构原因。); 新富阶层问题; 弱势群体保护问题; 阶层范畴与阶级概念的关系问题,淡化阶级概 念的必要性。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
(2)分层特点(P261)
政治性分层; 权力化分层;
身份制分层。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由严格的户籍
制度、单位制度、干部工人区分的档案制度、 干部级别制度等构成的身份制度。该制度将户 口、家庭出身、参加工作时间、级别、工作单 位所有制等作为社会屏蔽的基本指标,对于社 会群体进行区分。
第十章 新版社会学概论 社会结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PPT课件
五、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若干问题
▪ (一)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即谁是改革的最大收益者 ▪ (二)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即中间阶层能否成为我国社会分
层结构中的主题 ▪ (三)弱势群体问题 ▪ (四)阶层范畴与阶级概念的关系问题
▪ (2)经理人员阶层:主要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 层管理人员。
▪ (3)私营企业主阶层:主要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 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即包 括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的业主。
▪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主要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包 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 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和科学技术工 作的人员。
▪ 精英人物是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 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 力的成员。 精英在原则上是不能世袭的。
四、社会分层的方法和标准
▪(一)分层方法 ▪主观法:自我评分法 ▪声誉法:别人对其评分 ▪客观法: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指标,例如收入、 教育程度等。
(二)分层标准
▪收入 ▪职业 ▪教育程度 ▪权力
▪ (二)角色 ▪ 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一
个人占有的是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 ▪ 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当来自于这些角色与身份的要求出现对
立时,置身于其中的个人就处于一种角色冲突或紧张的状态。 ▪ 角色与自我认同: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
的认同。
▪(三)社会群体和组织
▪ (一)身份或地位 ▪ 身份或地位指的是在某以群体或社会中某一确定的社会位置。 ▪ 先赋地位:某人所拥有的被指定的并且通常不能被改变的社会
社会学概论第10章
社会学概论第10章第一篇:社会学概论第10章章节序号及名称第十章社会分层本章学习目标1.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分层现象及其本质;在准确理解分层体系结构、层级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分层标准;2.社会流动的基本属性与社会流动的类型是本章学习应该掌握的又一个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和制约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并对现代社会的流动现象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
本章重点难点1、社会分层的本质2、社会分层的标准3、社会分层体系4、社会流动的意义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一、社会分层的涵义“分层”本来是地质学家研究地质结构时所使用的概念,是指地质结构的不同层面。
社会学家就将这一概念引申过来用以描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不平等的,类似地质结构那样的高低有序的梯级层次现象,并称之为“社会分层”。
所以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用来说明社会纵向结构的一个基本的概念术语。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应该看到,“社会分层”是一个描述性概念。
它揭示的是客观存在着的人们在社会地位上高低有序的现象,而不包括主体评价。
所谓人们被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层次,即指人们在社会地位上的垂直分化所造成的差别以及由此形成的层次。
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地位上,不同的社会地位之间存在着差别,由此体现着人们的社会差别,正是这种差别造成了高低有序的等级现象。
社会分化发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但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分化是社会经济领域内的分化,其重要表现就是劳动分工,在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分化与进程造成人们社会地位差别呈日益扩大的趋势。
社会分化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水平分化,另一种。
是垂直分化。
水平分化是一种处在一个地位群体中的人们在社会职能上的分化,这种分化不造成人们在社会地位上的高低有序的差别在。
垂直分化则是造成地位、群体之间高低顺序上的差别的分化。
从结构上来看,由社会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分层无论都有三个层次。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社会学概论-第十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圣才出品】
第一篇 社会学概论第十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名词解释1.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相关试题:(1)社会分层(河北大学2018年研;山东大学2017年研;宁夏大学2017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研)(2)社会流动(吉林大学2017年研;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研;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社会分层的方法主要有:主观法、客观法和声望法。
社会流动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
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广义的社会流动就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常常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
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2.社会分化相关试题:社会分化及其后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答: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
社会分化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角度考察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
社会分化的类型大体上可分为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社会分化产生的后果有:①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②社会分化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3.阶层答:在阶级社会中不但存在着社会阶级,在阶级内部也存在着更小的层次。
在非阶级社会中也存在着基于各种标准的、处于不同等级的社会集团。
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
例如我们提到的管理者阶层、知识分子阶层和私营企业家阶层等。
在讨论社会阶层(社会阶级)问题时有两种观点:①它是对社会群体的等级层次的反映,是一种不平等关系;②在一定条件下,它反映了剥削和压迫的关系。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概述(社会纵向结构)定义: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呈现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过程主要影响:社会资源(经济利益,政治权力,知识技能,人际关系)存在根源: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社会分层—社会的水平分化私有制(占有的资源不同)—垂直分化表现形式:社会地位的差异社会地位: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和围绕起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最主要:职业地位社会经济地位个人社会地位的多重性:个人社会地位通常不是唯一的场合外显地位的多重性素质潜在地位的多重性不止一种社会属性对人们参与的社会活动产生影响社会不平等定义:人们在社会资源占有量和占有机会的差异性分类:法律不平等:公开,被认可事实不平等:主要的不平等稳定性不平等:长期的期待暂时性不平等社会分层的主要概论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韦伯的三位一体理论经济因素:收入和财富(逐利)政治因素:权力(争权)社会因素:声誉(求名)帕雷托的精英理论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西方理论观点功能理论:通过社会报酬激励人们更加努力(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积极作用:保证社会精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创造形成竞争机制,推动社会发展消极作用:社会不平等和压迫社会的抵抗社会阶层社会阶层的含义类型:阶级内的阶层阶级外的阶层阶级的划分标准(常用指标)自我评分法: 听取调查者本人意见来确定其阶层归属声誉法阶级和阶层的比较相同点:都是对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的描述和抽象不同点:阶级是一元标准(经济标准),阶层是多元标准阶级分析把握社会分层的本质,阶层分析丰富了对社会不平等的认识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分层结构干部阶层:制定计划,权力大(核心)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经济收入高,政治地位较低工人阶层:政治地位高农民阶层:严格限制,弱势地位分层特点政治性分层:政治化社会权利化分层:行政权力身份式分层:出身,户口改革开放后的分层状况主要变化政治色彩逐渐淡化,行政权力逐渐减弱有政治—身份型向经济—职业型分层结构转变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行,从农业向工业社会转化目前我国的十个主要阶层国家及社会管理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存在的问题社会精英的构成中间阶层的走向弱势群体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然较缓慢,但也会引起一个地方的人口逐渐迁出 或迁入。例如中国自汉唐以后,渭水流域的关中地区 由于受到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袭的影响, 最终失去了自然环境的优势,从而使人口逐渐向长江 三角洲流动。 3、自然资源:
第四节 社会流动的功能
1、引起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 财富、权力、声望
2、缓解社会差别的消极影响 3、合理的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运行和稳定
(1)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以取代封闭、固定的分 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2)拓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接触面,有助于各阶层之间 的相互了解和联系,加强社会的整合程度。
流动依然存在 社会流动中的无序与越轨现象增多
资料:当前城市分层结构及其社会流动 变化的新趋势
贫富分化更为明显,造成“社会结构紧张” 的局面
阶层结构出现定型化的倾向 中产阶级有所发展,但总体仍然比例较小 阶层利益的多元化与“碎片化”特点
思考
富(穷)不过三代? 科举制度、高考制度与中国的社会
度等方面的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限制 2、流动的动力条件:
社会差别和不平等
第二节 社会流动的类型
一、结构性流动 由于社会结构变化而引起的大规模的阶级、
阶层结构的变动。 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职业结构、
教育结构等。 特点:快速、剧列、大规模 二、非结构性流动
又称自由流动,是指在社会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 下,由于个人原因所造成的社会流动。
非结构性社会流动的类型
1、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垂直流动(vertical mobility ):
不同层次之间的上下流动:向上流动;向下流动 水平流动(horizontal mobility):
同一层次上的横向流动:
职业流动、角色变化 不涉及地位高低变化
2、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 代内流动(intragenerational mobility ):一个
二、利普赛特和本迪克斯的社会流动研究 《工业社会的社会流动》: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的关系
三、布劳和邓肯的地位实现模型 《美国的职业结构》(1967):5个影响个人社会地位实现的 因素:父亲的教育与职业、本人的教育与初职、本人的现职 一个重要结论:上一代人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可能全部或部分 在下一代中“再生产”。
➢ 社会流动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约 ➢ 社会流动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 ➢ 社会流动的波浪式反复 ➢ 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现的新特点:
经济因素成为个人流动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精英人物出现多元化的倾向:由原来单一流向政治
领域到分流到经济领域和其他社会领域 出现了多重地位相悖的现象 社会流动以非结构性的个人流动为主,但结构性的社会
教育结构的变化: 人口因素: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率 社会价值观:
家庭、乡土、成功、职业、地位等价值评判体系 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等:战争、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二、个人因素
1、个人受教育状况 2、家庭背景 3、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4、个人的主观选择:爱好、价值
观
三、自然环境因素
由此引起的社会流动多是空间上的流动,调节着人口 和资源的重新分配。 1、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大型企业内部存在一个劳动力市场,其特征有三 : 其他: 社会资本理论、社会网络理论
第六节 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
一、中国古代的社会流动:混合型社会分层结构
二、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阶段分析 三、中国当代社会流动的特点
二、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阶段分析: 两大阶段五个时期
1、1949~1956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重塑 2、1957~1965 多维二元身份体系的建构:
四、特纳的流动过程理论 《社会分层-一个理论分析》(1984): 流动是六个方面的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社会流动的结构分析 1、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主要劳动力市场:垄断资本主义市场 次要劳动力市场:竞争资本主义市场
二者之间流动有限 2、二元经济理论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的转移是必然过程 3、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
(3)有效激发人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增加 活力。
负功能?
第五节 社会流动的理论解释
一、索罗金的社会流动理论 1972《社会流动》:
1、关于流动的原因: 2、社会不平等是必然的: 3、社会流动率理论:
社会流动率与社会发展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社会越发达,流动率越高 4、代际流动的研究:父子职业流动 5、工业社会中流动的特点:
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 个人层面:个人社会关系的区位移动 社会层面:社会结构的层次移动 3、相关概念: 人口流动:人口在地域上的移动,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称
为迁移)与暂时性 人才流动:
二、不同类型社会中的流动限制
划分标准:社会流动的障碍大小 1、封闭型——等级体系:等级固定、限制流动,
第十章 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流动概述 第二节 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第四节 社会流动的功能 第五节 社会流动的理论解释 第六节 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流动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 )? 1、索罗金的定义:
1927年《社会流动》:~意味着个人或者社会的事物、价 值,即由人类活动所创造、改变的一切事物,从一个社会位 置向其他的社会位置移动。 2、社会流动: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 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
人一生中所经历的社会地位变化 代际流动(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一个
家庭中上下两代人在职业、地位、身份等方面的 变动
第三节 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社会结构的性质:封闭的还是开放的? 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
水平的高低: 速度的快慢:
社会政策、制度: 教育、就业、人事、户藉、组织制度等:制约着流动的 方向、途径、速度
流动 “X二代”现象:富二代、官二代
、贫二代……
代际之间的阶层有何联系? 阶层“固化”了吗?
政治上:人民与“非人民”; 户籍:城乡; 档案身份:干部与非干部; 所有制:集体与全民;
3、1966~1977 社会流动的失序 4、1978~1991 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的转换 5、1992~ 新社会阶层结构及流动模式的初步成型 重点关注:
各阶段的推动力及其表现特征
三、中国当代社会流动的总体特点
个人的社会地位较多来源于先赋因素。 2、开放型——阶级或阶层体系:分层有弹性、自
由流动,个人的社会地位较多依靠自身的努力。 3、混合型:兼具开放、封闭两方面的特征
思考: 流动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流水不腐、 流动是一把双刃剑? “度”如何把握?
三、社会流动的条件
1、流动的可能性条件: 社会结构是开放的,没有法律、政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