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讲座

合集下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课件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课件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大、水化热高、容易产生裂 缝等特点,在配合比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主要考虑 因素包括水泥品种和用量、骨料粒径和级配、水灰比 、外加剂等,以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和收缩,防止裂 缝的产生。
案例二: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挑战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挑战主要在于如何有效控制 混凝土的水化热和收缩、如何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 耐久性、如何降低混凝土的成本等。这些挑战需要结合 具体工程情况进行研究和解决。
水泥的选择与质量控制
01
02
03
水泥品种
根据工程要求和当地资源 条件,选择适当强度等级 、性能优良的水泥品种。
水泥等级
确保水泥的强度等级符合 设计要求,并具备质量证 明文件。
水泥储存
水泥应存放在干燥、通风 良好的地方,避免受潮结 块。
骨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
骨料种类
根据混凝土的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骨料种 类,如碎石或卵石。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制备的关键环节,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具有决定性 的影响。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
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 强度和耐久性,以满足工程要求。
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
良好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 作性,易于搅拌、运输和浇筑。
控制工程成本
《混凝土配合比设 计》PPT课件

目 录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概述 •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与调整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案例分析
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概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概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施工条件、环境条件等因素, 确定混凝土各组分的比例关系,以满足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性能要求的过程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配合比调整:根据原材料变化、施工 环境等因素,对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
配合比试验:通过试验确定最佳配合 比,确保混凝土质量
配合比执行: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配 合比进行生产,确保混凝土质量稳定
施工质量控制
01
原材料质量控制:确保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02
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04
提高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质量控制 的实际操作能力
培训内容
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的基本原 理
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的方法与 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的质量控 制要点
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的常见问 题及解决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的案例分 析与讨论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后,学员对混凝土配合比设
01
计质量控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质 量控制培训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02. 混凝土质量控制 0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培训
1
混凝土配合比设 计
配合比设计原则
满足强度要求:根据设计要求, 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外加 剂等材料,确保混凝土强度满 足要求。
耐久性:根据工程使用环境和 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比, 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如抗渗性、抗冻性等。
设计要求
2 混凝土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控制
01
水泥:选择质量稳定、强度高、耐久
性好的水泥
02
骨料:选择级配良好、粒径适中、含
泥量低的骨料
03
外加剂:选择性能稳定、适应性强、
环保的外加剂
04
水:选择水质良好、无污染的水,避

《混凝土配合比》课件

《混凝土配合比》课件
选择砂率
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和含 水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砂率 ,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 度。
确定粗、细骨料用量
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和骨料的堆 积密度,计算出粗、细骨料的 用量。
确定水和外加剂用量
根据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要 求,通过试验确定水和外加剂
的用量。
现场配合比调整
1
根据实际施工条件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 运输距离等,对实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
水泥
01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负责将混凝土中 的各种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
02
不同类型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和矿渣硅酸盐水泥,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03
水泥的强度等级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
骨料
01
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分为粗骨料(石子)和细骨 料(砂)。
02
骨料的粒径、级配、坚固性和清洁度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混凝土配合比》PPT课件
目录
• 混凝土配合比简介 • 混凝土配合比的组成 •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 混凝土配合比的施工控制 • 混凝土配合比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混凝土配合比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混凝土配合比简介
混凝土配合比的定义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 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包括水泥、水、 砂、石、外加剂等材料的用量。
2
根据混凝土的硬化时间和硬化条件,对配合比进 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根据施工机械和设备的性能,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工作性。
配合比的优化
通过试验和计算,对配合比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混凝土性能和工作性 。
考虑经济因素,优化配合比,以降低混凝土的成本。

混凝土配合比与调整培训讲义(搅拌站培训材料)

混凝土配合比与调整培训讲义(搅拌站培训材料)

混凝土配合比与调整培训讲义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的砂石含水率计算基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其计算公式和有关参数表格中的数值均系以干燥状态骨料(含水率小于0.5%的细骨料或含水率小于0.2%的粗骨料)为基准。

当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进行计算时,应做相应的修正。

二、试配,提出基准配合比试拌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按前面方法设计和计算得到的每立方米混凝土各组分材料用量必须经试拌,进行拌合物性能检验和调整,提出供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按计算得出的理论配合比进行试拌,首先应观察和检验拌合物的性能。

当坍落度或维勃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或黏聚性和保水性不好时,应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或砂率,一般调整幅度为1% ~ 2%,逐步调整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然后提出供强度检验用的基准混凝土配合比。

具体调整方法见表8-9。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调整方法表8-9三、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的条件:A、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B、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C、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四、生产配合比的换算由于试验室配合比是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故在混凝土搅拌前,应先测定骨料的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成生产配合比。

可按下式计算:1.砂用量计算m st=m s(1+w s%)式中 m st-------生产配合比中砂的每立方米用量(kg);m s-------试验室配合比(理论配合比)中砂的每立方米用量(kg);w s-------砂的含水率(%)。

2.石子用量计算m gt = m g(1+w g%)式中 m gt ------生产配合比中石子的每立方米用量(kg);m g -------试验室配合比中石子的每立方米用量(kg);w g--------石子的含水率(%)。

3.水用量计算m wt =m w– (m s·w s%+m g·w g%)式中 m wt -------生产配合比中水的每立方米用量(kg);m w--------试验室配合比中水的每立方米用量(kg)。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培训课件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培训课件

养护
合理进行混凝土的养护,保持适 当的湿度和温度,以促进混凝土 的强度发展。
质量控制
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的 监督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 设计要求。
检验与试验方法介绍
抗压强度试验
通过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 行试验,评估混凝土的强度 性能。
抗折强度试验
通过对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进 行试验,评估混凝土的抗拉 性能。
混凝土强度的设计与控制
1 设计强度
2 配合比设计
3 浇筑与养护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 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 级。
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 级,计算混凝土的配合比, 确保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
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浇筑和 养护过程,控制湿度和温 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 发挥。
等级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方法
1
确定最大骨料粒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最大骨料粒径,以便计算配合比。
2
计算配合比
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和最大骨料粒径,计算配合比中水泥、砂、骨料和水 的比例。
3
优化配合比
根据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要求,对配合比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混凝土的 质量。
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浇筑
在正确的时间和场所进行混凝土 的浇筑,注意材料搅拌、浇注和 坍落度的控制。
水泥
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 选用适当牌号的水泥, 如硅酸盐水泥、硫铝 酸盐水泥和复合水泥 等。

选择合适的砂粒级配, 控制砂的含泥量和含 水率,以提高混凝土 的强度。
骨料
选用合适的骨料种类 和级配,控制骨料的 含泥率和含水率,以 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掺合料
适量添加掺合料,如 粉煤灰、矿粉和矿渣 等,可以改善混凝土 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混凝土配比设计 》课件

《混凝土配比设计 》课件
混凝土配比设计PPT课件
混凝土配比设计PPT课件,通过介绍混凝土配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步骤、注意 事项和重要性,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混凝土配比设计的重要性。
什么是混凝土配比设计
混凝土配比设计是指确定混凝土中水泥、砂、石子的比例和水灰比,以及骨 料配合比的过程。
混凝土配比设计的重要性
混凝土配比设计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质量,对 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
混凝土配比设计 的基本原理
根据水泥、砂、石子 的选取和水灰比的确 定,设计合理的配合 比。
混凝土配比设计 的步骤
根据混凝土用途、强 度等级和施工方式,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注意事项
要注意混凝土的流动 性、坍落度、强度、 耐久性,以及施工条 件和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与步骤探讨
来自Doc88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与步骤探讨的参考文献。
2. 确定骨料的种类和用 量
选择合适的骨料种类和用量, 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质 量。
3. 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 和施工方式确定水灰比
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施工 方式选择合适的水灰比。
4. 根据水灰比确定水的用量
根据水灰比确定混凝土中水的用量。
5. 按要求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前面步骤确定的参数,确定最终的混凝土 配合比。
基本原理
水泥、砂、石子的选 取
根据工程需求和骨料性质选择 合适的水泥、砂、石子。
水灰比的确定
通过试验和经验确定合理的水 灰比,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 坍落度。
骨料配合比的确定
根据砂、石子的粒径和含量, 确定合适的骨料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 确定混凝土用途和强 度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学习【共29张PPT】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学习【共29张PPT】
➢ 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材料,降低成 本。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概念
2、配合比的表示方法:
以每1m3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质量(kg/m3)表示:
材料名称 水泥 掺合料 砂
Kg/m3
300
100
720
石 1120
外加剂 水 8.0 170
以单位质量水泥(1.00)与各种材料之间的比例水灰 比表示:
原则: ➢ 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假定水胶比不变,通过试拌
、调整,以使拌合物满足设计的和易性要求。 调整方法:按初步计算配合比配制约20L拌合物 ➢ 当坍落度低于设计要求时,保持水胶比不变,适当增加
胶凝材料浆用量; ➢ 当坍落度高于设计要求时,保持砂率不变,适当增大骨
料用量; ➢ 当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时,应在保持水胶比不变的情况
1、配置高强度砼时,应采用高强度水泥;配置低强度砼时,宜采用低强度 等级水泥。
2、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砼时,会使每立方米砼的水泥用量 偏少,影响砼的和易性及密实性。
3、用低强度等级的水泥配制高强度等级的砼时,会使每立方米砼的水泥 用量过多,影响到砼的可操作性和耐久性能。
第二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ρw——水的密度(kg/m3),可取 1000 ;
βs——砂率(%);
α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 可取为1。
• 2、质量法: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mcp(kg/m3)接近一个
固定值。


即mc0+mg0+ms0+mw0=
m cp
s
m so mg0 ms0
100 %
卵石最大粒径(mm) 10 20 31.5 40 190 170 160 150 200 180 180 160 210 190 180 170 215 195 185 17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PPT课件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PPT课件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项目
坍 落 度 mm
维勃 稠度
指标
10-30 30-50 50-70 70-90 15-20 10-15 5-10
卵石最大粒径(mm) 10 20 40 190 170 150 200 180 160 210 190 170 215 195 175 175 160 145 180 165 150 185 170 155
评定结果
▪ 当检验评定结果不能满足统计法或非统计
法的要求时,该批混凝土强度判定为不合 格。
▪ 当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为不合格批时,可
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结构构件中的混 凝土强度进行推定,并作为处理的依据。
➢ 水 泥──品种、强度等级、密度; ➢ 砂石骨料──种类、表观密度、级配、最大粒径等; ➢ 拌和用水──水质情况; ➢ 外加剂──品种、性能、适宜掺量; ➢ 掺和料——粉煤灰、矿渣、硅粉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Ⅰ初步计算配合比
理论及经验公式、表格
Ⅱ 基准配合比 Ⅲ 实验室配合比
调整坍落度 校核强度、耐久性
➢混凝土施工
▪3、满足耐久性(或其它性能)要求
➢工程环境
▪4、满足经济性的要求
➢节约水泥、尽可能采用地方材料
配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
▪水与水泥之间的比例关系
➢用水灰比表示;
▪砂与石子之间的比例关系
➢用砂率表示;
▪水泥浆与骨料间比例关系
➢用单位用水量(每m3混凝土用水
量)反映
配合比设计的资料准备
▪ 了解工程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 了解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 了解施工部位、断面尺寸及配筋情况 ▪ 了解混凝土施工方法及管理水平 ▪ 掌握原材料的性能指标。

2024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培训课件

2024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培训课件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培训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混凝土基本知识与性能 • 配合比设计原理与方法 • 原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 • 配合比设计实例分析 • 配合比设计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践与应用
01
混凝土基本知识与性能
混凝土的组成与分类
组成
混凝土主要由水、骨料(砂、石)、水泥和掺 合料等组成。
特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
设计目标
确定适用于特殊工程环境或特殊性能要求的特殊混凝土配合比,如自 密实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等。
原材料选择
根据特殊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选用特定的原材料,如特种水泥、纤维、 特殊外加剂等。
配合比计算
结合特殊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进行针对性的配合比计算。
性能检测
对所设计的特殊混凝土进行强度、耐久性、工作性能等方面的检测, 确保满足特殊工程环境或特殊性能要求。
结构等有关。
抵抗冻融循环破坏的能 力,与混凝土饱水程度、
强度等级等有关。
抵抗化学侵蚀的能力, 与混凝土成分、环境介
质性质等有关。
抵抗磨损的能力,与混 凝土强度、硬度等有关。
02
配合比设计原理与方法
配合比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确保混凝土强度、耐 久性等性能满足工程 要求
提高混凝土工作性能, 便于施工
优化材料用量,降低 成本
用,包括配合比的选择、调整和优化等。
工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
03
探讨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质量,以及如何进行混凝土
强度、耐久性等性能的检测和评定。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介绍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和优势,探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发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课件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课件
环保原则: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考虑环保因素,如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能耗等
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性能要求 选用合适的原材料,如水泥、骨料、外加剂等 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包括水灰比、砂率等
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如调整水灰比、砂率等, 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采用先进的试验方法和技术,如混凝土性能试验、混 凝土耐久性试验等,以验证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效果
流动性要求: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 的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等材料, 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便于 施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耐久性要求:选择具有良好耐久性的 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等材料,确 保混凝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良好的性 能。
抗渗性要求:选择具有良好抗渗性的 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等材料,确 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防止水 分渗透。
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其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性能越好,但成本也越高
确定混凝土的 使用环境,如 室内、室外、
地下等
确定混凝土的 耐久性指标, 如抗渗性、抗 冻性、抗碳化
性等
确定混凝土的 耐久性等级, 如普通、中等、
高等等
确定混凝土的 耐久性设计方 法,如经验法、 试验法、计算
法等
坍落度:表示混 凝土工作性能的 重要指标,根据 工程要求和施工 条件确定合适的
坍落度。
扩展度:反映 混凝土流动性 的指标,需根 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扩展
度。
含气量:影响 混凝土耐久性 和工作性能的 重要因素,应 根据工程要求
进行控制。
泌水量:指混凝 土在搅拌、运输、 浇筑和振捣过程 中析出的水分, 需根据工程需要
进行调整。
PART FOUR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过程及结果
2
水泥混凝土质量控 制
原材料质量控制
水泥:选择质量稳定、 强度高、耐久性好的 水泥
骨料:选择级配良好、 粒径适中、无杂质的 骨料
水:选择清洁、无污 染的水
外加剂:选择质量稳 定、性能优良的外加

配合比设计:根据原 材料性能和工程要求
进行配合比设计
质量检测:对原材料 进行质量检测,确保
质量合格
时处理
谢谢
3
确定骨料级配 和砂率
4
确定外加剂和 掺合料
5
确定配合比和 试验方法
6
确定配合比和 试验结果
配合比设计实例
01
设计目标:满 足强度、耐久 性和工作性要

02
设计步骤:确 定水灰比、砂 率、单位用水
量等参数
03
计算方法:采 用经验公式或 计算机软件进
行计算
04
实例分析:某 工程水泥混凝 土配合比设计
202X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与质量控制培 训课件
汇报人姓名
目录
01.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02. 水泥混凝土质量控制 03. 水泥混凝土试验检测 04. 水泥混凝土常见问题及解决
方案
1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
配合比设计原则
01
满足强度要求: 根据设计强度要 求,选择合适的 水泥、砂、石等 材料
4
水泥混凝土常见问 题及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
水泥混凝土 强度不足
水泥混凝土 耐久性差
水泥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不合理
01
03
05
02
04
06
水泥混凝土 开裂
水泥混凝土 施工质量问 题
水泥混凝土 质量控制不 严格

混凝土配合比JGJ55-2011讲座

混凝土配合比JGJ55-2011讲座

280
300 300
0.55 0.50
≤0.45
280 320
330
300
基本规定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如表:
采用其他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料掺量为20%以
上的计入掺合料 对于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和 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采用掺量大于30%的C类粉煤灰的混凝土应以实际 使用的水泥和粉煤灰掺量进行安定性检验
0.50(0.55) C30(C25)
3.0 三a
三b
0.45(0.50) C35(C30)
0.40 C40
0.15
0.10
基本规定

除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外,最 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相应规定
混凝土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
0.60 250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
素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W
B

a fb
f cu,0 a b f b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水胶比

回归系数的确定
根据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通过试验建立的水胶比
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来确定 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可按表选用
回归系数取值表
粗骨料品种
系数
碎石
0.53 0.20
卵石
0.49 0.13
a
b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用量
矿物掺合料的种 类 粉煤灰 粒化高炉矿渣粉 钢渣粉 磷渣粉 水胶比 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 ≤0.4 >0.4 45 40 普通硅酸盐水泥 35 30

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专题培训课件

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专题培训课件
• (2)将氯离子选择电极放入0.001mol/L NaCl溶 液中活化2 h。
• (3)开启数字酸度计,预热。
• (4)将氯离子选择电极、甘汞电极(双盐桥)放 入两种浓度的NaCl溶液中,经2min后测量电位值, 测得两个电位值,绘制在E-lgc半对数坐标上,其 连接线即为电位-氯离子浓度关系曲线。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12/7/2019
实际频率曲线
频率分布直方图
• 氯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氯离子方法简单、 快速,但稳定性不是很好,测定过程中电 位容易漂移,因此整个试验过程应控制好 试验条件及相关操作。
12/7/2019
24
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因素主要 有以下几方面
• 1、电极的活化。 • 2、甘汞电极的影响。 • 3、溶液浓度的影响。 • 4、温度的影响。 • 5、其他方面。
12/7/2019
30
4 基本规定(最小含气量)
4.7 长期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 以及盐冻环境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引气剂掺 量应根据混凝土含气量要求经试验确定;掺用引 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表4.7的规定,最 大不宜超过7.0%。
• 掺加适量引气剂有利于混凝土的耐久性,尤其对 于有较高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掺加引气剂可以明 显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引气剂掺量要适当, 引气量太少作用不够,引气量太多混凝土强度损 失较大。
12/7/2019
4
4 基本规定(最大水胶比)
4.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控制水胶比是保证耐久性的重要手段,水胶比是配比设 计的首要参数)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不同环境条件的混凝土最大 水胶比作了规定。

《配合比培训教程》课件

《配合比培训教程》课件

配合比的设计原则
如何设计出符合要求的配合比?本节将分享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指导原 则,以确保混凝土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配合比的实验室试验
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实验室试验是必不可法和步骤,以及如何解读试验结果。
配合比的现场施工检测方法
除了实验室试验,现场施工检测也是控制配合比质量的重要环节。本节将介绍常用的现场施工检测方法,以确 保配合比在实际施工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配合比培训教程》PPT 课件
这份《配合比培训教程》PPT课件将帮助您深入了解混凝土配合比的重要性和 控制方法。通过本课程,您将学会如何设计优质的配合比,了解实验室试验 和现场施工检测方法,掌握调整配合比的技巧,以及解决施工中常见问题的 方法。
课程介绍
配合比是混凝土配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本节将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和内 容,以及学习本课程的益处。
配合比的定义
什么是配合比?本节将解释配合比的含义,以及为什么正确的配合比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配合比的作用
配合比对混凝土的作用是什么?本节将详细介绍配合比在混凝土性能、强度和耐久性方面的影响。
配合比的种类
配合比有不同的种类和用途,本节将介绍常见的配合比类型,包括常规配合比、高性能配合比和特殊配合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计算粗、细骨料用量 ①重量法(假定表观密度法)应按下式计算: mc0+mg0+ms0+mw0= mcp
m so s 100 % m g 0 m s0
式中 mc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 m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 m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 m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 β s——砂率(%) ; 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 ; 其值可取 2400~2450kg。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西北工业大学 张德思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 材料的质量比例。确定这种数量比例关系的工作, 称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达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 即: (1) 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即节约水泥以降低混凝土 成本。 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 于2001.4.1施行


f
ce

式中fcu,0——混凝土试配强度, MPa; fce——水泥28d的实测强度,MPa; αa,αb—回归系数,与骨料品种、水泥品种有 关,其数值可通过试验求得。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提供的αa 、αb 经验值为: 采用碎石:αa=0.46 αb=0.07 采用卵石:αa=0.48 αb =0.33
注:①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取值,采用细砂时,每立
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5~10㎏,采用粗砂则可减少5~10㎏。 ②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

(4)计算水泥用量(mc0) 根据已确定的 W/C和mw0,可求出lm3混 凝土中水泥用量mc0:
m w0 mco W /C


② 确定混凝土正式配合比 在确定出初步配合比后,还应进行混凝土表观密度 较正,其方法为:首先算出混凝土初步配合比的表 观密度计算值(ρc,c),即 ρc,c= C十W十S十G 再用初步配合比进行试拌混凝土,测得其表观密度 实测值(ρc,t),然后按下式得出校正系数δ,即

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 计算值的2%时,则上述得出的初步配合比即可确定为 混凝土的正式配合比设计值。若二者之差超过2%时, 则须将初步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得值, 即为最终定出的混凝土正式配合比设计值,通常也称实 验室配合比。

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得出的水 泥用量还应大于表4.0.4规定的最小水泥量。 如算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表4.0.4规定值,应 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表 4.0.4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JGJ55—2000)
最大水灰比 环境条件 结构物类别 素混凝 土 不作规 定 钢筋 混凝土 0.65 预应力 混凝土 0.60 最小水泥用量(㎏) 素混凝 土 200 钢筋 混凝土 260 预应力 混凝土 300

②当采用体积法(绝对体积法)时,应按下式 计算:
mc 0
c

mg0
g

m so
s

m w0
w
0.01 1

s

式中
m
s
m so m 0
100
g 0
%
ρ c——水泥密度(kg/m3) ,可取 2900~3100 kg/m3。 ρ 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 ρ 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 ρ w——水的密度(kg/m3) ,可取 1000 kg/m3; β s——砂率(%) ; α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 可取为1。
1.干燥环境
正常的居住或办公 用房屋内部件 ·高湿度的室内部件 ·室外部件 ·在非侵蚀性土和(或)水 中的部件 ·经受冻害的室外部件 ·在非侵蚀性土和(或)水 中且经受冻害的部件 · 高湿度且经受冻害中的室 内部件
无冻害 2. 潮湿 环境 有冻害
0.70
0.60
0.60
225
280
300
0.55
0.55

表 3.0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 )
混凝土设计 强度等级 fcu,k σ (MPa)
低于 C20
C20~C35
高于 C35
4.0
5.0
6.0

(2)计算水灰比 (W/C) 根据强度公式计算水灰比:
f cu, a f ce C / W b) ( 0
a f ce W C f cu , 0 a b
(3)选定单位用水量(mw0)
用水量根据施工要求的坍落度(参考表4-1)和骨料品种规格, 参考表4.0.1-2选用。
表4—1 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GB50204-1992) 结构种类 坍落度 (㎜) 基础或地面等的垫层,无配筋的大体 10~30 积结构或配筋稀疏的结构 板、梁或大型及中型截面的柱子等 30~50 配筋密列的结构(薄壁、斗仓、筒仓。 50~70 细柱等) 配筋特密的结构 70~90
注:①本表系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的坍落度,采用人工捣实其值可适
当增大;

②需配制泵送混凝土时,应掺外加剂,坍落度宜为120~180㎜。
表 4.0.1-2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3) (JGJ55-2000) 拌合物稠度 卵石最大粒径 (㎜) 碎石最大粒径 (㎜) 项 目 坍 落 度 (㎜)

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 设计的基本资料 ①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施工管理水平, ②对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③原材料品种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④混凝土的部位、结构构造情况、施工条件等。 2.初步配合比计算 (1)确定试配强度(fcu,0)
f cu, f cu,k 1.645 0

混凝土配制强度可按下式计算(JGJ552000):

(2)检验强度和耐久性,确定试验室配 合比 基准配合比能否满足强度要求,需进行强 度检验。一般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 中一个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 水灰比值,应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及减 少0.05,其用水量应该与基准配合比相同, 但砂率值可做适当调整并测定表观密度。 各种配比制作两组强度试块,如有耐久性 要求,应同时制作有关耐久性测试指标的 试件,标准养护28d天进行强度测定。
f cu, f cu,k 1.645 0

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MPa); σ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式中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又称均方差,其计算式 为 n n

2 (f cu,i f) i 1

(2)重量法(假定表观密度法)。 如果原材料比较稳定,可先假设混凝土的 表观密度为一定值,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 材料的单位用量之和即为其表观密度。
mc0+mg0+ms0+mw0= mcp
式中 mc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 m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 m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 m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 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 ; 其值可取 2400~2450kg。

通过以上计算,得出每立方米 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即初步 配合比计算完成。 4.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通过计算求得的各项材料用量 (初步配合比),必须进行试 验加以检验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1)调整和易性,确定基准配合比 按初步计算配合比称取材料进行试拌。混 凝土拌合物搅拌均匀后测坍落度,并检查 其粘聚性和保水性能的好坏。如实测坍落 度小于或大于设计要求,可保持水灰比不 变,增加或减少适量水泥浆;如出现粘聚 性和保水性不良,可适当提高砂率;每次 调整后再试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当试 拌工作完成后,记录好各种材料调整后用 量,并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实际表观密度 (ρc,t)。此满足和易性的配比为基准配 合比。

5.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换算 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计算用料是以干燥骨料 为基准的,但实际工地使用的骨料常含有一定 的水分,因此必须将实验室配合比进行换算, 换算成扣除骨料中水分后、工地实际施工用的 配合比。其换算方法如下: 设施工配合比1 m3混凝土中水泥、水、砂、 石的用量分别为C’、W’、S’、G’;并设 工地砂子含水率为a%,石子含水率为b%。则 施工配合比1 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为 C’=C S’=S· (1+a%) G’=G· (1+b%) W’=W-S· a%-G· b%

二、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理 (1)绝对体积法 绝对体积法的基本原理是:假定刚浇捣完毕的混 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其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 积及混凝土拌合物中所含少量空气体积之和。
mc 0
c

mg0
g

m so
s

m w0
w
0.01 1
式中 ρ c——水泥密度(kg/m3) ,可取 2900~3100 kg/m3。 ρ 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 ρ 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 ρ w——水的密度(kg/m3) ,可取 1000 kg/m3; α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 可取为1。
n 1


i 1
f
2
cu,i
nf
2
n 1
对于 C20、C25级混凝土, σ计算值 <2.5MPa时,计算配制强度时取σ≦ 2.5MPa; 对于 C30级以上的混凝土, σ计算值 <3.0MPa时,计算配制强度时取σ≦ 3.0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