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以及问答题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问答题

名词解释、问答题

名词解释1稽留热:体温维持在39~40℃,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至 数周。

2支气管语音:当有肺实变及肺组织受压而支气管通畅或肺内大空洞与支气管相通时,语音传导增强而响亮,字音清晰可变,称为支气管语音。

3肝颈静脉回流征:当右心衰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更加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4锥体束征:当锥体束病变时失去了对其下位神经结构(如脑干、脊髓)的控制能力,因而进行反射检查时释放出原始反射现象称锥体束征,为病理反射。

但一岁半以下的健康幼婴儿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锥体束征可出现阳性现象,无病理意义。

常检查的锥体束征有:Babinski 征、Oppenheim 征、Chaddock 征、Gordon 征、Hoffmann 征等。

5肢体导联低电压:①左心室高电压的表现:V 5或V 6的R 波>2.5mV 或V 5的R 波+V 1的S 波>4.0mV(男)或>3.5mV(女)。

②QRS 总时间>0.10s,一般不超过0.11s 。

6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

7开瓣音:二尖瓣狭窄时的心室舒张早期,血液自左心房迅速流入左心室,房室瓣开放突然停止而产生振动,于是在S 2之后出现一个高调清脆的附加音,叫开瓣音,也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8昏睡:为昏迷前期,处于病理性昏睡状态,强刺激才能唤醒,但表情茫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一旦中止强刺激,又迅速进入昏睡状态。

9主诉:主诉是主要症状、体征加时间10移动性浊音:当腹腔内有中等以上腹水时让病人取仰卧位,腹部两侧因腹水沉积而叩诊呈浊音,腹中部因肠管漂浮在液面上叩诊呈鼓音;让病人侧卧位时,因腹水积于下部,肠管上浮,故下部叩诊呈浊音,上侧腹部转为鼓音。

此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11二联律:期前收缩规律出现,每隔1个正常心搏之后出现1次期前收缩。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四名词解释:1.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2.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

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3.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

它可分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4.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

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录的关系是1对n。

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

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6.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

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7.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

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

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8.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

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和图形用户界面。

9.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10.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

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续写,修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11.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单位。

12.wait(s)原语wait(s) :BeginLock out interrupts;s = s – 1;If s < 0 then BeginStatus(q) = blocked;Insert(WL, q);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EndElse unlock interrupts;End13.链接文件逻辑文件中的不同记录可以存储在离散的磁盘块中。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第一、二章结论与阴阳五行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2、证3、辨证治疗4、同病异治5、异病同治6、阴阳7、阴平阳秘8、阴血9、阳气10、阳胜则热11、阳胜则阴病12、阴胜则寒13、阴胜则阳病14、阳虚则寒15、阴虚则热16、重阴必阳17、重阳必阴18、阴损及阳19、阳损及阴20、热者寒之21、寒者热之22、阳病治阴23、阴病治阳24、五行25、五气26、五色27、五志28、五味29、五季30、五官31、五体32、五液33、相生34、相克35、相乘36、相侮37、制化38、母病及子39、子病犯母40、子盗母气41、虚则补其母42、实则泻其子43、滋水涵木44、益火补土45、培土生金46、金水相生47、抑木扶土48、培土制水49、佐金平木50、泻南补北问答题(一)简答题(只答要点,不必展开。

以下同)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2、什么是中医学的辨证论治?3、简述阴阳五行学说的中心思想。

4、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5、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地也;阳在外,阴之使也”?6、怎样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7、既然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为什么又说心肺属阳?8、简述五行的特性。

9、什么叫五行的生克乘侮,其顺序如何?10、五行学说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如何?(二)轮述题(除答出要点外,还要求展开论述。

以下同)1、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2、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治疗?3、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接洽。

4、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影响。

第三章藏象名词解释1、藏象2、藏象学说3、脏腑4、五脏5、六腑6、奇恒之府7、神8、血府9、汗血同源10、津血同源11、1肺朝百脉12、肺主治节13、肺主行水14、通调水道15、肺为水之上源16、气门7、肺为娇脏18、肺主宣发和肃降19、脾主运化20、脾胃为后天之本21、肾为先天之本22、先天之精23、后天之精24、天癸25、元阴26、元阳27、肾者,胃之关也28、髓海29、七冲门30、中精之府31、水谷之海32、三焦气化33、心肾相交34、心肾不交35、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36、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37、精血同源38、水气凌心。

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外套膜:是由身体背侧皮肤褶状扩张,并向下伸展而成的一个或一对膜,常包裹整个内脏团。

•渐变态:直翅目、螳螂目、半翅目和同翅目等类群的昆虫,它们的幼虫与成虫形态相似,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也一样,只是幼虫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发育完全。

每经脱皮后,翅和生殖器官逐步发育生长。

这种不完全变态称渐变态。

•半变态:幼虫不仅在形态上与成虫差别大,生活习性也不相同。

•马氏管:从中肠和后肠之间发出的多数盲管,直接浸浴在血腔中收集代谢产物,使之通过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由肛门排出。

•咀嚼式口器:是昆虫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口器类型。

包括上唇、大颚、小颚、下唇及舌,大颚可以研磨,咀嚼食物,小颚须有嗅觉和味觉作用,舌有味觉功能。

如蝗虫具有这种口器。

•刺吸式口器:是吸食动植物体内液体物质的一种口器。

它的上唇、大颚、小颚及舌变成了六条口针,藏于下唇形成的喙状沟槽中,使于穿刺及吸食。

如蚜虫、雌蚊的口器。

•舐吸式口器:为蝇类所具有的口器。

大、小颚退化,但留有小颚须,下唇延长形成喙,喙背面的槽上盖有舌及上唇,并形成食物道。

•后口动物:以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胚胎发育时期的原口成为幼虫的肛门,与原口相反的一端,内外胚层穿孔成为幼虫的口,这种在发育过程中胚体另行形成的口称为后口,凡以此法形成的动物,都称后口动物。

•原肾管: 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仅有单一开口的排泄管。

是低等三胚层动物(如扁形动物、纽形动物、原腔动物等)的排泄器官。

•原体腔: 又称假体腔或初生体腔。

是胚胎发育时囊胚腔变化来的腔。

原体腔在体壁中胚层与中肠内胚层之间,无体腔膜。

见于蛔虫和轮虫等。

•真体腔: 是中胚层的体壁层和脏壁层分离后共同包围的腔。

如蚯蚓的体腔。

因为比来源于囊胚腔的原体腔出现得迟,故又称“次生体腔”。

•混合体腔: 原体腔与真体腔之间的间隔部分消失后,两种体腔相互混合。

如节肢动物的混合体腔。

•皮肌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用,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前端两节及末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在形态上基本相同,称同律分节。

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名词解释翼点: 在颞窝的前部,由额、顶、颞、蝶四骨的连结处,多呈“H”形的缝,是颅骨的薄弱部位,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通过。

“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颈动脉鞘:指颈筋膜向两侧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的筋膜鞘。

颈动脉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

其浅面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

其内容有颈内静脉及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分支、副神经及颈耀淋巴结一部分。

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结节,三角内主要结构为椎动脉、椎静脉、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及颈胸神经节等。

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的突起,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胸骨角是重要的体表标志:①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胁的标志;②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纵隔的分界面;主动脉弓的起止平面;分气管为左、右主支气管平面;食管第二狭窄所在平面,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平面等。

纵隔是胸腔内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位于胸腔正中偏左,呈矢状位,分隔左、右胸膜腔。

其边界是:前为胸骨和肋软骨内侧部,后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

纵隔内的器官主要包括心包、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气管、食管、胸导管、神经、胸腺和淋巴结等。

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左前方的一个三角区,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为手术时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腹股沟镰又称联合腱,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下缘均呈弓状,先越过精索的上内侧,在腹直肌外侧缘呈腱性融合而成。

腹股沟镰绕至腹股沟管内侧部精索的后方,止于耻骨梳韧带。

当腹壁肌肉收缩时,弓状下缘即接近腹股沟韧带,这种弓状结构有封闭腹股沟管的作用。

药事管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题集

药事管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题集

一、名词解释题1.GSP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 Supplying Practice)的简称,是在药品流通的全过程中,用于保证药品质量而制订的有关药品的计划、采购、验收、贮存、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2.药品注册补充申请:已批准生产的新药、在监测期内,原申请单位需要变更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及其所附药品标准、药品说明书、标签内载明事项的,以及改变生产工艺影响药品质量等,根据法规需要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的申请。

3.药品批准文号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对企业生产药品的申请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查,确认符合规定条件后,发给的一个表示准予生产该药品的文号,是药品生产合法与否的主要标志。

4.医疗机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常规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

5.药事管理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具有普遍效力和严格程序的行为规范体系,是调整与药事活动相关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包括有关药事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总称。

6.执业药师指同时具有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药师注册证并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单位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

7.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所制定的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的技术要求,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

8.药品注册标准是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给申请人特定药品的标准,生产该药品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执行该注册标准。

9.国家检定是指由国家法律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某些药品在销售前或进口时,必须经过指定的政府药品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才准予销售或进口,这是一种强制性检验。

10.药品质量特性主要是指满足规定要求和需要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均一性,前三者是药品固有特性,后者是药物制剂的固有特性。

11.知识产权是人类基于对脑力劳动所创造产生的智力(技术)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的总称。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名词解释劳动法:狭义上理解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利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

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上理解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劳动关系:是指在现实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在现实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某种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职业。

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要求就业而无业可就或者曾经就业而又失去工作岗位的人。

劳动就业方针:是指党和国家制定的劳动就业工作的总原则。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是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任务,由国家和社会扶持,进行生产经营自救的股份合作制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

职业介绍机构:即职业介绍所,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职业介绍工作的专门机构。

劳动合同:亦称劳动契约,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依法协商达成的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集体协商:亦称集体谈判,是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协商的行为。

集体合同:亦称团体契约、劳动协约、集体协议,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工资:是指基本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的货币报酬。

工资总量:是指用人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工资总额。

最低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对单位时间劳动必须按法定最低标准支付的工资。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整理(含实验部分)(打印)

名词解释及问答题整理(含实验部分)(打印)

(二)名词解释题1.兴奋:机体的器官或组织接受刺激后,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由较弱的活动状态转变为较强的活动状态,这一过程叫做兴奋,以动作电位的出现为指标。

2.时值:在两倍基强度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时间。

3.临界融合频率: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表现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引起完全强直收缩时的最小刺激频率即为临界融合频率。

4.阈强度:固定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能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5.绝对不应期: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发生兴奋的当时和随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兴奋性降低到零,对另一个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发生反应,此期间称为绝对不应期。

6.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后,一些失活的Na+通道开始恢复,如有比阈电位较强的刺激可引起新的兴奋,故称为相对不应期。

7.基强度:在刺激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基强度。

8.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时,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短暂可逆的、扩布性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9.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保持不变而只有张力的增加,称为等长收缩。

10.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张力保持不变,称为等张收缩。

11.单收缩:肌细胞受到一次短促刺激,产生一次动作电位而引起的一次机械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12.不完全强直收缩:骨骼肌受到频率相对较低的连续刺激时,收缩反应总和过程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程的舒张期,表现为收缩不完全相互融合,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13.完全强直收缩: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总和过程发生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表现为完全强直收缩。

14.红细胞比容: 抗凝血在比容管内以3000转/min的速度离心30min后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叫做红细胞比容,又叫红细胞压积。

15.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将抗凝血静置于一支小玻璃管中,红细胞虽然比重大于血浆,但下沉十分缓慢,说明红细胞有一定的悬浮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1.经济变量 2.解释变量3.被解释变量4.内生变量 5.外生变量 6.滞后变量7.前定变量 8.控制变量9.计量经济模型10.函数关系 11.相关关系 12.最小二乘法1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14.总变量(总离差平方和)15.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 16.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17.估计标准误差 18.样本决定系数 19.点预测 20.拟合优度 21.残差 22.显著性检验23.回归变差 24.剩余变差 25.多重决定系数 26.调整后的决定系数27.偏相关系数 28.异方差性 29.格德菲尔特-匡特检验 30.怀特检验 31.戈里瑟检验和帕克检验32.序列相关性 33.虚假序列相关 34.差分法 35.广义差分法 36.自回归模型 37.广义最小二乘法检验 39.科克伦-奥克特跌代法 两步法41.相关系数 42.多重共线性 43.方差膨胀因子 44.虚拟变量 45.模型设定误差 46.工具变量 47.工具变量法 48.变参数模型 49.分段线性回归模型50.分布滞后模型 51.有限分布滞后模型52.无限分布滞后模型 53.几何分布滞后模型54.联立方程模型 55.结构式模型 56.简化式模型 57.结构式参数 58.简化式参数59.识别 60.不可识别 61.识别的阶条件 62.识别的秩条件 63.间接最小二乘法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1.简述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学科间的关系。

2.计量经济模型有哪些应用3.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4.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应从几个方面入手5.计量经济学应用的数据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什么会存在随机误差项7.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8.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9.试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10.在满足古典假定条件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有哪些统计性质 11.简述BLUE 的含义。

12.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什么在进行了总体显著性F 检验之后,还要对每个回归系数进行是否为0的t 检验13.给定二元回归模型:01122t t t t y b b x b x u =+++,请叙述模型的古典假定。

14.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为什么用修正的决定系数衡量估计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15.修正的决定系数2R 及其作用。

16.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几种情况17.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310 ②t t t u x b b y ++=log 10③ t t t u x b b y ++=log log 10 ④t t t u x b b y +=)/(1018. 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②t t t u x b b b y ++=)(210③ t t t u x b b y +=)/(10 ④t b t t u x b y +-+=)1(11019.什么是异方差性试举例说明经济现象中的异方差性。

20.产生异方差性的原因及异方差性对模型的OLS 估计有何影响。

21.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哪些22.异方差性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23.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4.样本分段法(即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检验异方差性的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条件。

25.简述DW 检验的局限性。

26.序列相关性的后果。

27.简述序列相关性的几种检验方法。

28.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9.解决序列相关性的问题主要有哪几种方法30.差分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1.差分法和广义差分法主要区别是什么32.请简述什么是虚假序列相关。

33.序列相关和自相关的概念和范畴是否是一个意思34.DW 值与一阶自相关系数的关系是什么 35.什么是多重共线性产生多重共线性的原因是什么36.什么是完全多重共线性什么是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37.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38.不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9.从哪些症状中可以判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40.什么是方差膨胀因子检验法 41.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作用是什么42.虚拟变量引入的原则是什么 43.虚拟变量引入的方式及每种方式的作用是什么44.判断计量经济模型优劣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5.模型设定误差的类型有那些46.工具变量选择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47.设定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8.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时,什么时候,为什么要引入虚拟变量49.估计有限分布滞后模型会遇到哪些困难50.什么是滞后现像产生滞后现像的原因主要有哪些51.简述koyck模型的特点。

52.简述联立方程的类型有哪几种53.简述联立方程的变量有哪几种类型54.模型的识别有几种类型55.简述识别的条件。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1.经济变量:经济变量是用来描述经济因素数量水平的指标。

(3分)2.解释变量:是用来解释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即因变量)为什么变动、如何变动的变量。

(2分)它对因变量的变动做出解释,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中的“因”。

(1分)3.被解释变量: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

(1分)它的变动是由解释变量做出解释的,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的果。

(2分)4.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2分)表现为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是模型求解的结果。

(1分)5.外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表现为非随机变量。

(2分)它影响模型中的内生变量,其数值在模型求解之前就已经确定。

(1分)6.滞后变量:是滞后内生变量和滞后外生变量的合称,(1分)前期的内生变量称为滞后内生变量;(1分)前期的外生变量称为滞后外生变量。

(1分)7.前定变量:通常将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合称为前定变量,(1分)即是在模型求解以前已经确定或需要确定的变量。

(2分)8.控制变量: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人为设置的反映政策要求、决策者意愿、经济系统运行条件和状态等方面的变量,(2分)它一般属于外生变量。

(1分)9.计量经济模型:为了研究分析某个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采用的随机代数模型,(2分)是以数学形式对客观经济现象所作的描述和概括。

(1分)10.函数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可以通过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以某种形式惟一地、精确地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

(3分)11.相关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受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的影响,但并不由它们惟一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

(3分)12.最小二乘法:用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

(3分)1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在古典假定条件下,OLS估计量是模型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这一结论即是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3分)14.总变差(总离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

(3分)15.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估计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2分)也就是由解释变量解释的变差。

(1分)16.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观测值与估计值之差的平方和,(2分)是不能由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变差。

(1分)17.估计标准误差:在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方差的估计量的平方根。

(3分)18.样本决定系数:回归平方和在总变差中所占的比重。

(3分)19.点预测:给定自变量的某一个值时,利用样本回归方程求出相应的样本拟合值,以此作为因变量实际值和其均值的估计值。

(3分)20.拟合优度: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

(3分)21.残差:样本回归方程的拟合值与观测值的误差称为回归残差。

(3分)22.显著性检验:利用样本结果,来证实一个虚拟假设的真伪的一种检验程序。

(3分)23.回归变差:简称ESS,表示由回归直线(即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2分),表示x对y的线性影响(1分)。

24.剩余变差:简称RSS,是未被回归直线解释的部分(2分),是由解释变量以外的因素造成的影响(1分)。

25.多重决定系数: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回归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的比值(1分),也就是在被解释变量的总变差中能由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那部分变差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多重决定系数,仍用R2表示(2分)。

26.调整后的决定系数:又称修正后的决定系数,记为2R,是为了克服多重决定系数会随着解释变量的增加而增大的缺陷提出来的,(2分)其公式为:22/(1)1()/(1)tte n kRy y n--=---∑∑(1分)。

27.偏相关系数:在Y、X1、X2三个变量中,当X1 既定时(即不受X1的影响),表示Y与X2之间相关关系的指标,称为偏相关系数,记做 2.1YR。

(3分)28.异方差性: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如果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不是常数,即对不同的解释变量观测值彼此不同,则称随机项i u 具有异方差性。

(3分) 29.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该方法由戈德菲尔特()和匡特()于1965年提出,用对样本进行分段比较的方法来判断异方差性。

(3分)30.怀特检验:该检验由怀特(White )在1980年提出,通过建立辅助回归模型的方式来判断异方差性。

(3分)31.戈里瑟检验和帕克检验:该检验法由戈里瑟和帕克于1969年提出,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建立残差序列对解释变量的(辅助)回归模型,判断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与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进而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3分)32.序列相关性:对于模型01122i i k ki i y x x x i ββββμ=+++++… 1,2,,i n =…随机误差项互相独立的基本假设表现为(,)0i j Cov μμ= ,,1,2,,i j i j n ≠=…(1分)如果出现 (,)0i j Cov μμ≠ ,,1,2,,i j i j n ≠=…即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误差项之间不再是完全互相独立,而是存在某种相关性,则认为出现了序列相关性(Serial Correlation)。

(2分)33.虚假序列相关:是指模型的序列相关性是由于省略了显著的解释变量而导致的。

34.差分法:差分法是一类克服序列相关性的有效方法,被广泛的采用。

差分法是将原模型变换为差分模型,分为一阶差分法和广义差分法。

35.广义差分法:广义差分法可以克服所有类型的序列相关带来的问题,一阶差分法是它的一个特例。

36.自回归模型:t t t y y μρ+=-137.广义最小二乘法:是最有普遍意义的最小二乘法,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它的特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