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6变革中的劳动就业环境

20100716变革中的劳动就业环境
20100716变革中的劳动就业环境

浅淡变革中的劳动就业环境

(初稿)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要。实现充分就业,并通过提高就业质量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近几年来,佛山市各级、各部门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大了管理和服务的力度,稳定了全市就业再就业形势。然而,由于人口基数较大,目前又处在新增劳动力高峰期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时期,佛山市就业形势继续呈现出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交织、就业压力长期存在的局面,分析佛山劳动就业环境,有利于我们将就业放到发展政策的重要位臵,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研讨就业环境,首先必须界定什么叫“就业环境”?我理解,就业环境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客观条件。研究就业环境,就是研究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最优结合,以达到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改善劳动者的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就业环境涉及的问题很广,诸如政策环境、地区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包括就业和再就业观念)等等,既是理论问题也是政策问题,更是一个实际问题。为此,本人仅就近一些年来所观察到的谈几点看法。

一、劳动就业环境的历史变革

劳动就业环境历史变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变革,是我国劳动就业工作从1953年“政府介绍就业和群众自行就业相结合”、1957年国家“统包统配”、1980年8月在北京召开全国劳动就业会议提出城镇劳动就业实行“三结合”(即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1997年12月召开的全国劳动会议提出了以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统筹安排城乡劳动力为出发点,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和《促进就业法》第2条明确规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臵,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所进行一系列历史性变革。

(一)劳动就业环境曲折徘徊。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头三十年间,佛山市劳动就业环境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建国后本来打算实行劳动力统一管理和统一调配,后来发现这样做解决不了当时失业问题,遂于1954年3月改行新的方针,一方面由劳动部门介绍就业,另一方面鼓励失业者自找工作。由于放宽了就业环境,不过三年就解决了问题。“大跃进”失败,曾动员城镇职工回乡劳动。这个时期是在1963到1964年,主要通过“劳动介绍所”介绍就业。“文化

大革命”期间,“劳动介绍所”受批判,改行“统包统配”制度。劳动工资大权集中于中央,企业不得自行招工,劳动者不可自找工作。号召、强制“知青”上山下乡,将城镇失业转嫁给农村。1979年,由于国内出现了第一次失业高峰,高度集中的“统包统配”模式完全不能适应就业形势严峻的需要,党中央于1980年8月召开了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决定放弃“统包统配”,实行“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方针,从而拓宽了劳动就业的渠道。在此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劳动就业开始实行“两个选择”(后称“双向选择”)。“两个选择”的意思是:单位招人择优录用,劳动者择优就业。但是由于工作岗位短缺、劳动者长期形成的择业心理和依赖国家分配的惯性,愿当国家职工不去集体和干个体,以及社会和个人对就业认识上的误区,开头几年,自愿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者人数很少。从掌握的历史资料看,1981年到1985年,每年新增加的就业人员中,由劳动部门安臵到国有单位的均占60%左右。为安臵“待业”青年,国家和各级政府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职业介绍所和人才交流中心等等,经过几年努力,渡过了这次失业高峰,维持了社会的稳定。19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伊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还不明确。曾记得,有好几年报刊上不能讲商品经济,只可讲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

还不存在的历史条件下,对改善城镇劳动就业环境,"三结合"的作用有限,不可能促使劳动力与生产资实现最优结合。同时,由于当时需要就业的失业人员相对集中,安臵工作不可能做得很细,曾有“归口包干”和“分片包干”的做法。这也是达不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最优结合的原因。到上世纪80年代中叶,采取全员劳动合同制、“优化劳动组合”等办法,但冗员问题一直到90年代还未能解决。

(二)劳动就业环境适时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放了农贸市场,允许城乡小商贩从事个体经营,国家保护他们的合法收益,可以请帮手招学徒。这种条件下,雇工劳动获得了发展的空间,早已消失的劳动力市场悄然复苏。在城乡劳动群众自发的行动下,就业环境客观上得到改善。上世纪80年代,在经济结构从单一向多元转变的过程中,城乡劳动力市场十分活跃,经过劳动力市场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到了1989年,全市进入非公有经济就业的职工人数已达4万多人。实践表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大大有利于劳动就业,放宽了就业环境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以后,10月,召开党的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的目标。这是党中央对计划经济体制的首次重大突破,也是开放劳动力市场、改变劳动就业方针的大好时机。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决定》。《决定》提出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发展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劳动力市场得到承认,而且是当前培育市场的重点之一。至此,劳动力市场在中国大陆获得了合法的地位。在此形势下,就业环境开始市场化的变革,引进市场机制。由于客观上受到地区经济利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统一、户籍制度森严、城乡隔离、公民没有迁徙自由等等障碍,劳动力市场发育很慢,块块分割,根本不可能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劳动者不能自由流动,当然也不能较充分地实现自由择业。双向选择的空间很窄,无法进行市场竞争就业。劳动就业环境的变革大大滞后于其他方面的变革,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最优结合也很难实现。

(三)再就业工程的成绩和思考。1988年三季度开始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财政、货币紧缩,抑制消费,市场疲软,生产停滞。经济不景气,国有企业亏损面增大,不得不停产、减产;许多集体、乡镇企业和个体私企倒闭,大批职工失业,出现了近二十年的第二次失业高峰。下岗失业人员年龄相对较大,职业技能较差,再就业困难。失业压力很大。为维持社会稳定,国家采取政策措施:通过“再就业工程”来解决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再就业工程”1993年提出,1994年初在全国30个城市(包括佛山市)试点,1995年4月在全国范围实施。这是照顾部分失业人员就业困

难的举措。根据统计,1996年全市有10.4万人失业和下岗职工参加了再就业工程,通过职业指导、转业培训、政策引导和服务,使9.63万人实现了再就业。1998年,也就是再就业工程第二阶段,适逢我国第三次失业高峰,国企职工下岗严重。中央决定全国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要求做到两个100%(凡有下岗人员的企业必须100%建立“中心”,凡下岗人员必须100%进入“中心”),佛山市认真按照国家布臵,全面落实了两个100%。下岗进了“中心”,一是不解除劳动关系,不算失业,不作失业统计,二是可减少上访、静坐等现象以保持社会稳定。进“中心”的下岗人员,由“中心”发生活费、代交三项保险、报销医疗费、负责培训并介绍工作。因此,又称“托管”。这作为特别关注最难再就业的失业者的短期措施。进“中心”的做法,问题还在于费用过高,收效不大。“中心”的费用由财政、社保和企业三方分担,平均每人年需4000多元。因此,可以看出进“中心”的负面效应:首先,“中心”仅仅对部分国企下岗人员提供特殊照顾,而忽视同样是公民的广大社会失业群体,这种作法本身就不公平。下岗进“中心”的只是社会失业者总量中的一部分。财政、社保以纳税人和全体参保人的钱去支持在“中心”人员,损全体而利局部。没能进“中心”的失业人员,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从经济效益看,都是得不偿失的。其次,“中心”保留

下岗人员与企业的劳动关系,不利于改变他们的就业意识,继续强化着他们的国家职工身份观念,增强了他们对企业的依赖心理,更加难以接受出"中心"的现实,增加与失业并轨的困难。再次,农民工就业环境因此更加恶化。实施再就业工程、特别是建立“中心”以后,实行“腾笼换乌”的做法,为了给本市下岗者腾出岗位,对农民工、外来工采取清退、限制进入某些工种和行业、遣返等办法,使外来工、农民工既蒙受经济损失。

(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环境。从传统观念认为,农民分(承包)了土地,生活就有保障,孩子长大自然务农,不存在就业问题。农民的子女当农民,天经地义。建国之初,农民分了土地,农村基本上没有发生就业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就限制农民进城。1956年12月20日、1957 年3月2日、1957 年9月和同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了四个防止和制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通知和指示,从农村这一头来限制农民进城或易地就业。同时,又从城市这一头来堵住农民进城之路。1951年城市开始规范户籍管理,1955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统一了全国城乡户口登记工作。1956年,城市加强了对“非农村户口”的管理,严格控制“农转非”。1958年又违背宪法规定,建立了限制公民流动特别是农民进城的户籍制度。1975年修改宪法, 从宪法里删去了公民的居住和迁

徙自由权利,违宪的户籍制度于是合法了。1985年公安部发布《公安部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规定外来人口必须申办暂住证,不办者罚款。1980年代初期,家庭承包制对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起了非常革命的作用。但是到了20世纪最后10年,这种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散的、小规模自然经济的历史局限性已经显露了。要想农村富,只有进一步解放农民,消除城乡壁垒,让农民彻底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政府要改善他们离乡后的就业环境,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建立与市民同样的社会保障,解除其后顾之忧。这样,才能够将土地合理集中,扩大经营范围,取得规模效益,发展农村生产力。可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农村城市化问题。1995年,中央11个部委联合发布49号文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为城市化道路定了基调。意见》第一条规定:“在广大农村地区积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途径”。在此《意见》指导下,小城镇迅猛发展,乡镇数量迅速增多,基层党政机构膨胀,农民负担加重。由于财政实行“分灶吃饭”,乡镇财政基本上由农民负担。

二、劳动就业环境形成

2002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当前失业、特别下岗问题严峻。

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到了长期战略和重大政治任务的高度。这个提法重要,意义深远。会议要求坚持通过发展和改革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更多地吸纳劳动者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会议强调要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提出了许多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很是全面。这次会议的贯彻执行,将使城镇劳动者的就业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会议讨论的焦点仍然集中于下岗人员的再就业,不过关注的范围已经有所放宽,不仅仅是再就业,也包括一般的就业问题。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乡新成长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虽然只是简略地提到,其中有一段话,却是十分中肯十分重要的: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认真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政策,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各类企业招用农民工,应签订劳动合同,必须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段话很有新意,很有针对性。表明党和政府对农村劳动就业观念开始有了转变,不像过去那样一味强调就地就近消化,严格控制农民流入城市。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让有条件的农村劳动者进城谋生,促进农民就业环境的变革。2004年6月,佛山市为贯彻落实全国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开始实施促进充分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

(一)实施积极的公共就业服务,推行劳动预备制度,援助困难家庭就业

首先,社会重心的多元化意味着政府与市场职能的分化。政府过多承担经济职能的现状应当发生根本的改变。这意味着要建立一个具有超越性的、以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政府。在促进充分就业方面,政府要确立“就业优先”的战略思想,把扩大就业、实现充分就业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其次,由于新的技术革命,一些传统的职业正在被淘汰,一些新的职业被创造出来。但如果观察失业和下岗群体的状况以及错位教育体制下培养的新生劳动力,再对比新创造出来的职业的需求,不难发现,新的工作位臵并没有多少是为失业、下岗者甚至新生劳动力准备的。因此,政府要进一步致力于完善职业培训体系,重点在于推行和完善劳动预备制度,加大对青年与中高级劳动力培训的倾斜力度,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新生劳动力以及困难家庭求职者的“实习锻炼成本”,进一步完善加强“灰领”培训体系,制定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教育发展政策。当前,佛山市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积极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新生劳动力就业的意见,设立新生劳动力专门服务窗口,为他们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手续办理、见习实训以及代缴社会保险、技能测评、档案户籍接转存等一系列的公共就业服务,由市、区(县)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再次,健全就业与社会保

障服务网络,提高与完善政府动态管理与服务水平,改进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方式,大力培育为劳动力市场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切实提高职业介绍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水平,提升职业介绍工作的效率,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二)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和灵活就业,鼓励新生劳动力自主创业

政府促进就业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随着国有企业净减从业人员,负向的就业调节,增加劳动就业必将依靠以个体私营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其面广量大,资本少技术低,靠的是密集型劳动,因此它们才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方面、主要渠道。只有毫不动摇地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给予非公有制经济以国民待遇,才能促进充分就业。此外,非正规就业和灵活劳动就业作为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增长弹性的一个有效途径,也将成为今后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尤其是对城镇“4050人员”更适宜引导他们从事社区服务和灵活就业。而现行的就业政策都是依据正规就业的情况而设计制定的,不适应灵活就业的情况和特点,与促进灵活就业形式发展的需要严重不适应。因此,要在大力倡导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方式的同时,构建完整的政府支持体系,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劳动保障制度和就业管理政策,采取更加灵活的优惠政策,提供更多、更完善的服务,使自谋职业者、灵活

就业群体的收入和权益更有保障,促进自主创业和灵活劳动就业的更大发展,以提高就业增长弹性,实现就业扩张。

(三)实行“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目标,重点发展就业吸纳率高的第三产业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扶持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

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应当进一步把培育经济增长点与拓展社会就业有机结合起来,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广就业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它们在创造就业岗位方面的积极作用,千方百计地增加就业岗位和更多的就业增长点。进一步改善就业与创业环境,充分利用税收等优惠鼓励措施,挖掘制造业吸纳就业潜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就业再就业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加快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构建步伐,降低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门槛”,放宽就业条件,逐步取消各种准入限制,努力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四)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的劳资关系

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是劳动者,劳动关系、劳资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最本质也是最大的和谐。劳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首先是直接影响劳资双方切身的经济利益;其次是涉及经济生活,或者在区域经济中产生不良的影响,或者在行业

中产生负面效应,但最终都会在宏观的整体上发生作用;另外,这样的不良影响还会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最终必然波及社会生活。由于劳资关系在当今中国日益成为重要的经济关系,因而劳资关系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良性程度,从而最终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程度。因此,要调整好劳资关系,使之均衡协调,和谐相处,其一是加快促进就业立法,从法律层面解决经济发展与就业促进的关系,确保能够运用法律和制度的强制手段,对各种侵犯对方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约束;维护劳动者权益,规范企业裁员,防止就业歧视。其二是有良好的矛盾疏导机制,以保持劳资关系的和谐运行。大量的劳资纠纷得以及时疏导,防止了矛盾的积累和沉淀,社会风险得到了有效释放,从而大幅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其三要建立市场经济的利益均衡机制,形成一种相对均衡的劳资关系,重点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完全代表职工利益的工会,让职工群众有自己强有力的代言人,从而能够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城乡就业的质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环境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对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乃至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通过对社会大环境进行分析,了解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法制建设发展方向,寻求各种发展机会。影响职业生涯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企业相对集中,优秀企业也就比较多,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就比较多,因而有利于个人职业的发展;反之,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就相对较少,个人职业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是影响人们行为、欲望的基本因素。它主要包括教育水平、教育条件和社会文化设施等。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人能力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为职业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价值观念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会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社会主体价值取向所左右的。一个人的思想发展、成熟的过程,其实

就是认可、接受社会主体价值观念的过程。社会价值观念正是通过影响个人价值观而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 政治制度和氛围 政治和经济是相互影响的,政治不仅影响到一国的经济体制,而且影响着企业的组织体制,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政治制度和氛围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追求,从而对职业生涯产生影响。 通过分析和了解影响职业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助于我们 个人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取得职业生涯的发展. 职业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方向,提供奋斗策略; 2.突破生活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深化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4708-11 深化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深化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我市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XX 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制度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全市城乡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统筹城乡就业改革深入推进,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1、城乡一体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全面落实积极的扩大就业和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城乡就业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城乡就业一体化。XX 年—XX年,市本级就业政策性投入达10348万元(含

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政策促进效应明显。实行全社会人力资源的统一管理,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就业援助、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探索建立农村劳务合作社。 2、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成效显现。围绕实现“5111”创建任务,全面实施以“五大创业行动计划”、“五大创业保障体系”为重点的“xx创业工程”,推进全民创业。到XX年6月,阶段性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两年内,全市促进创业资金投入11.2亿元,培育各类创业基地96家(其中认定市级创业基地58家),创业型镇(街道)创建实现全覆盖,全市净增创业企业13626家(累计企业数量78459家),实现创业带动就业10.5万人。 3、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积极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XX年—XX年,全市举办各类公共就业招聘活动2106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6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46万人次。落实困难企业“五缓四减三补贴”措施,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XX年-XX年,全市新增

职业生涯规划的环境分析72048

第四章职业生涯规划的环境分析 【学习要点】 1.认识和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外部环境对职业发展的要求、影响及作用。 2.理解职业阻隔的因素,以及如何突破职业阻隔,从在校、实习、求职、工作、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一步步迈向职业规划目标。 第一节外部环境分析 有一句广告词非常经典:“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和主角的大学生们,从学校的“小舞台”到社会的“大舞台”,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何在聚光灯下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舞姿呢?对于这个“大舞台”自己又了解多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我们全面认识、了解自己,也要清楚地认识外部环境特征,以评估职业机会…… 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外部环境分析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要求、影响及作用,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衡量、评估,并做出反应。 一、社会环境整体分析 (一)家庭环境分析

任何人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及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考虑更多的是家庭的经济状况、家人期望、家族文化等因素对本人的影响。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确立,总是同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相关联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也会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受教育的情况,不断修正、调整,并最终确立职业理想和职业计划。正确而全面地评估家庭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下面是三个家庭环境分析的例子。 例1 我家在农村,我家有五口人,仅靠父母耕种三亩田地维持生活,弟弟和我都在读书。家庭很贫困,而且负担很重。我爷爷是文盲,父亲是高中毕业生,母亲是初中生。亲戚们的经济状况也都不好。所以,现在家庭不能够提供给我更多的帮助,我只有靠自己了。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特意向学院申请了勤工俭学工作。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做这些工作,为自己挣一部分生活费,同时也充分锻炼了能力。 …… (二)学校环境分析 学校环境是指所在学校的教学特色与优势、专业的选择、社会实践经验等…… (三)社会环境分析 …… 对社会环境因素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政策,

2017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17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17年来,我乡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大众、履行职责为质量方针,根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度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宝人社〔2017〕56号)要求,并结合我乡2017年工作任务及工作重点,圆满 了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17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由于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整个民生工程中涉及的内容多,任务重,工作对象数量多,工作难度大。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乡上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协理人员、包村干部为成员的民生工程领导小组。针对本乡实际情况制定了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切实做到工作早谋划、早部署,计划合理,措施有效。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精心安排,严密组织,狠抓落实。要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使群众满意,确保民生工程目标顺利实施。 (三)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专题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实效。广泛宣传民生工程政策措施,做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民生工程的实施,提高民生工程知晓度。 (四)加强督促检查,务求工作实效一是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让此平台充分发挥作用;二是领导小组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定期组织综合督查,注重提高督查效果。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确保工作按要求如期完成。 二、民生工程目标完成情况1、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帮助1名高校毕业生创业,完成全年目标100%。 2、技能培训。我乡2017年组织辖区内人员参加家政服务培训55人,合格发证人员55人,完成目标任务110%。 3、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对全乡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并录入系统的 2398人进行跟踪调查,劳动力转移输出1361人,完成劳务收入2000万元,完 成目标任务100%。 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2017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053人,完成全年目标122.6%,参保缴费人数1088人,完成全年目标103.32%。 5、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领取资格验证。对全乡365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 养老金领取资格进行了验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总结

职业生涯规划书

目录 一、卷首语 (1) 二、自我分析 (2) 1、个人性格特点 (2) 2、兴趣爱好 (2) 3、个人能力 (2) 4、职业兴趣 (2)

5、优势及短板 (2) 6、自我分析小结 (2) 三、职业分析 (3) 1、家庭环境分析 (3) 2、学校环境分析 (3) 3、社会环境分析 (3) 4、职业环境分析 (3) 5、职业分析小结 (3) 四、职业定位 (4) 1、SWOT分析 (5) 2、职业发展目标 (5) 五、我的大学计划 (6) 六、评估调整 (7) 七、总结语 (8) 一、卷首语 人生总会遇到很多事,坦途与坎坷,欢乐与泪水,但不管遇到什么,我们都要继续走下去,踏平坎坷,享受泪水。顺着沿途的花,翻山过海,乘风破浪,一路向前,一路长大。 二、自我分析 1、个人性格特点

◆乐观,开朗,心中时刻充满希望,能很好的聆听、参考、接受 其他人的想法和建议,接受新鲜事物较快,能很快和身边的人打成一片。 ◆很容易就相信别人,偶尔会被骗但下次还是会心软,会把事情 想到两个极端,偶时候会陷入多个选择中无法自拔。 ◆自律性强,定下的目标会尽力完成,有时候会用不切实际的幻 想奖励自己,然后继续努力。 ◆会不定期陷入情绪低迷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经过 调整可以恢复到精神饱满状态。 。 DISC性格测试 我的结果:Steadiness-稳定型/支持者 ?高S型的人通常较为平和 ?知足常乐,不愿意主动前进 ?平和 ?在情感方面,S型人是一个温和主义者,悠闲 ?有耐心,感情内藏,待人和蔼,乐于倾听 ?随遇而安 ?这个特点使得S型总是缺乏热情,不愿改变。 ?S型能够按部就班地管峰事务,胜任工作 ?并能够持之以恒。奉行中庸之道,平和可亲 ?习惯于避免冲突,

组织变迁中的职业生涯与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颇为人们关注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与课题。该技术一经问世,很快得到了各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并迅速发展,甚至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重视。为什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如此重视呢,这主要是由于今天的组织面对的是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的雇员:首先,谋生不再是雇员参加工作的惟一动机,雇员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足;其次,教育水平的提高使雇员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增强,对职业成功和职业成就寄以厚望;第三,随着法律与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为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雇员可能会辗转在不同的组织中从事多种职业;第四,求职者不再是单纯的被选择对象,求职过程是个人与组织相互选择的过程。因此,雇员的职业配置不仅是组织要考虑的问题,也是雇员自己的选择,某种程度而言,雇员选择所占的比重正日益加大。所以,现代职业生涯管理包含着雇员的自我职业设计及其实施与组织对雇员职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双重任务。 现代社会是一个组织起来的社会,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组织中。组织作为追求特定目标,通过分工与协调实现最大效率的一种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组合,其能否做好雇员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对组织功能的发挥和良好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组织的内在结构形式有多种,作为雇员职业发展的依托,组织自身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变迁必然会影响雇员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行各业的结构性调整和重组不断加快,就业市场格局呈现多元化,使组织发展和结构变迁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积极做好雇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并不失时机地随着组织的变迁进行调整,对促进雇员发展与组织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组织变迁趋势及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来临,组织形式开始出现了激剧的变化,开始形成了未来组织的雏形,不少管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一般认为未来组织变迁和发展将呈现出信息化、全球化、分散化与虚拟化、扁平化、小型化和多元化等特点和趋势,由此也将对雇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重要影响。同时,除了上述组织自身发展变化的因素外,还有许多社会经济因素如人口老龄化、夫妻都工作的双收入家庭模式、社会和市场的专业化、家庭业务的扩展、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性竞争、信息技术的发展等也将对雇员职业生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组织的信息化 工业社会正在逐渐向信息社会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方式的便捷化,使信息将成为最有价值的商品。 职业规划启示:在那些已发展成熟的产业寻找工作远不如在新兴的信息产业有利。2000年11月8日美国著名的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了中国大陆50名首富名单,其中14人是从信息产业或其他高科技产业领域发家致富的,包括华为、科利华、网易、搜狐、新浪、用友等知名信息企业的老板。从不同产业提供的工作比例来看,发达国家整个经济中的制造业所占份额在急剧下降,信息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在不断增加。目前许多传统产业和部门正遭遇着缩减规模的危险,而专门从事提供信息、解释信息的企业组织却正大规模出现,并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相同的趋势。由于产业和组织变动向着提供信息方向发展,如果不考虑这种趋势,职业规划将是海市蜃楼。 (二)组织的全球化

兽医职业环境分析报告

职业环境分析报告——兽医职业环境分析 院系:动物科技学院 专业:动物医学 学号: 姓名: 班级:动医 日期:2014年10月8日

一、职业基本信息 兽医是给动物进行疾病预防、诊断并治疗的医生;具体说:兽医是利用医学方法促进动物(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水生动物)机体与微生物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一类工作者。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实施家畜家禽疾病的诊疗、防治、检疫及畜产品卫生检验等。由于畜牧和兽医的相关性很大,特别在教学、生产和科研中密不可分,故畜牧兽医成为一个与畜牧、兽医并行的专业或工作,它们侧重各有不同。 二、任职资格和工作描述 想要从事兽医职业需要有执业兽医资格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对兽医从业人员的一种准入考试。目的是评价兽医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既是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律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兽医制度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要求,更是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在全国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我国兽医制度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要求。通过推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我国将建立完善官方兽医制度。在编在岗的执法人员,经过考试考核后可转为官方兽医。而新进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则要求取得执业兽医资格。 兽医主要任务是负责动物疫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防疫,检疫工作,定期对动物体检,发现传染病,采取有力措施扑灭疫情。对饲养员报来的病情,根据轻重缓急抓紧治疗,总结动物疾病的原因,并提出技术改进意见。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对动

职业的就业地点 我打算将来回家乡山西就业,根据相关报道,山西畜牧业发展水平与中部其他省份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人均肉产量差距较大,这表明山西畜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说明山西在畜牧领域需要大量人才。希望自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领域。当前形势,掌握动物医学高级专业知识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才短缺,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畜牧业等有关动物方面的发展。我是学习动物医学的学生,可以说我的机遇还好。我毕业后可以说就是学校培养的具备预防并治疗动物疾病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但是,我的技能还不扎实,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我的短期目标是研究生毕业后两年内从一名普通的兽医师做起;我的中期目标是积累了一定经验以后逐渐向高级兽医师过度。再往后是成为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著名高级兽医师。由于我现在是在校大学生,而社会变化风云莫测,机遇与挑战是我无法预知的,因此,我只有短期和中期的人生目标,至于长远的人生目标只有当我的短中期目标实现后再说。另外一条路线,毕业后两年内进企业从一名普通的兽医师做起,积累从医经验;等有足够的经验后,自己开一家动物医院,5年内在行业圈中闯出自己的名气,使得医院的发展走入蒸蒸日上的状况中,10年后发展稳定,我事业有成。 三、职业的就业和升迁愿望 我国是一个养殖业大国,家畜、家禽、水产品的养殖量均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每年家畜饲养量近20亿头(只)、家禽近160亿只、水产品年产量3622万吨。另外,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宠

石油行业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修订稿

石油行业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 为贯彻落实《XXX集团公司关于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油人劳字[1999]第164号)精神,现对有关具体问题提出以下实施办法。 一、实施范围 中油人劳字[1999]第164号文件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简称用人单位)的全部国有职工。 二、中高级技术、管理、操作、服务人员的界定 中高级技术、管理、操作、服务人员,是指科级及其以上的管理人员、中级职称及其以上的技术人员、高级工及其以上的操作、服务人员。 三、新增职工录用原则 新增职工是指《XXX集团公司关于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意见》下发之日(1999年4月9日)起,用人单位新增加的职工,包括大中专技校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和系统外调入人员。 ㈠、㈠、新增职工必须严格控制在集团公司年度劳动力计划以内。在计划指标内,用人单位可以自主确定用工对象。 ㈡、㈡、新增职工必须通过企业内部人才劳动力市场,实行双向选择,择优录用。 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实现职工合理配置。 ㈢、㈢、新增职工必须依法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书应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鉴证。 四、四、新增职工接收和录用

㈠、转业和退伍军人 1、1、转业干部一般签订3年期限劳动合同。合同期内,非本人原因不得随意解聘、辞 退或解除劳动合同。因工作需要,录用到中高级技术、管理、操作、服务岗位的,签订5年以内期限劳动合同。 2、2、退伍军人在人才劳动力市场通过双向选择、择优录用上岗的,一般签订3年以内 期限劳动合同。 3、3、对缺乏专业技能需要培训的,先进行一定时期的技能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或 职业资格证书后,再通过竞争上岗。学习期间,除发放生活费外,成绩优秀者,可适当发放奖学金。 ㈡、毕业学生 各类毕业生应通过企业内部人才劳动力市场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录用到一般性技术、管理、操作及服务性岗位,签订3年以内期限劳动合同。录用到中高级技术、管理、操作及服务性岗位,签订5年以内期限劳动合同。特需高层次专门技术及管理人才,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㈢、其他人员 根据生产需要,用人单位录用其他人员,一般签订3年期限以内的劳动合同。 五、新增职工工资待遇 1、1、新增职工在一般性技术、管理和操作、服务岗位的,其工资待遇根据本人技能熟 练程度、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市场工资率自行确定,原则上应实行结构相对单一、不分工资单元的月薪制。其中,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人员的工资待遇,可参照集团公司规定的指导标准,结合所在地情况予以确定。 2、2、新增职工在副科级、工程师和高级工及其以上岗位的,以及军队转业干部的工资 待遇,按集团公司基本工资制度规定执行。

环境变化对企业提出的挑战

环境变化对企业提出的挑战 每一次新的变革都迫使某一行业的所有企业改变战略,以适应变革。 -------比尔·盖茨 适者生存,企业的生命力首先来自其对环境的适应力。伴随着世界进入21世纪,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企业在新形势下保持持续发展所必须进行的工作。 21世纪与20世纪的不同 1.环境日趋变幻莫测 20世纪的环境基本上是稳定和可预测的。尽管20世纪的环境有变化,但变化的速度有限,人们可以预测。20世纪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寻找客观规律,即稳定不变的因素。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谁掌握了客观规律谁就掌握了未来。 进入21世纪,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表现在不变的东西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表现在不变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环境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20世纪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21世纪的环境日趋变幻莫测。 2.竞争更加激烈

家主权和民族经济,其中一个主要体现便是跨国公司所奉行的全球经营战略的大力推行。这些跨国公司以全球市场为目标,跨越国界组织生产,构建全球生产网络,开展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并在经营战略上越来越注重从全球性的战略目标出发组织其业务活动。中国加入WTO 以后,企业不但要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而且将面临更为激烈的、来自世界各国企业的竞争,竞争的范围突破了传统的地域界限。 ◆资本经营方式的出现,打破了行业限制。以前基本上采用产品经营方式,现在资本经营方式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经营领域。资本经营方式与产品经营方式的区别在于:资本经营方式的出现打破了产品经营方式中可能存在的行业限制。 企业在产品经营方式中,可能会存在产品、设备、技术、市场等一些行业壁垒。但是,资本经营方式可以运用资本的力量,在短时间之内聚集某个行业所需要的各种要素,进入这一行业。资本经营方式的出现,使得一家从来没有进入过这一行业的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取得人力资源、技术设备和成本上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竞争就打破了行业限制,变成全方位的竞争。 3.顾客成为市场的主宰力量 和供过于求,使顾客成为市场的主宰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既要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又要向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赢得和保住顾客,在顾客的期望与信赖的基础上,与顾客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买卖关系变成合作伙伴关系。 4.经营管理方式面临巨大的冲击 远在天涯海角,也能同时知晓一切。以全球化网络、高速化网络、个体化网络和智能化、商业化、实用化为特征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浪潮,正在将全球一“网”打尽!在这种情况下,如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问题的研究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问题的研究摘要: 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中国当前社会面临的两个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他们是不可分割、紧密相关的一个整体,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但现实中两者却处于相互分割状态,这种状态直接影响了两大宏观政策体系的综合效能。就业是最好的社会保障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这是割裂两大密切相关的政策体系的误区,应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协同考虑。中国的未来发展既需要长期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亦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能实现中国健康与持续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社会保障制度虽经过多年改革, 取得较大效果, 但与其他相关领域的改革衔接配套不够, 效果不尽如人意, 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诸多影响就业的弊端亟待解决。 关键词:灵活就业; 社会保障; 劳动力市场 与人民生计密切相关的问题莫过于获得生活所需的收入和得到一定的生活保障。因此,就业与社会保障便构成了人们生存、生活的两个基本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则是民生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一、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政府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工作,把就业纳入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当中,不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与此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金、加快医疗改革、扩大工伤保险范围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使人民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当前,我国正从重视经济增长的时代向重视民生的时代转变,当然,新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全新的。 (一)就业方面 1.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截止到现在,全国劳动力总量达到8. 3亿人,劳动力供给岗位有5, 000万,而劳动力需求岗位只能提供4, 000万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2009年10月到2010年3月,我国城乡失业登记率为4. 3%,失业人数达到915万,是历年新高。 2.劳动力结构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工人,而一些新兴的行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又供不应求;同时,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条件相对滞后,进一步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培训显得十分迫切。 根据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93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的统计分析,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高级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较大,分别为4.05、2.02、1.86。与全国供大于求(求人倍率0.97)的状况形成反差。据广东省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数据,珠三角地区缺工现象依然存在:一名求职者有1.16个岗位可选,最短缺的是电子元器件制造工、机械冷加工工和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因此,虽然目前是总体就业需求明显减少,但仍未改变一直以来存在

环境分析工作总结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7f16116598.html,)/工作总结 环境分析工作总结 一、房地产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 (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呈反弹趋势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恢复到7月水平 成都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成都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到311.72亿元,同比增长59.1%。开发投资额略有反弹,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5.01亿元,8月为29.77亿元,9月为34.22亿元,接近7月投资额。受房交会影响,9月商品住宅开盘数量和可供应量较上月有所提高,同时也刺激了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回升。 (2)1-9月销售面积降幅减小,呈现回暖势头 今年年初,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9.9%。6-9月房地产销售面积降幅分别为11.9%、8.9%、2.1%和0.2%,销售面积降幅逐月递减。1-9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预售+现房销售)面积为784.4万

平方米,下降0.2%。商品房预售面积为680.81万平方米,增长16.9%。销售降幅减小且期房所占比例上升,新政带来的短期需求萎缩现象开始慢慢改变,市场正逐步回暖。 (3)1-9月商品房空置面积持续下降,楼市逐步恢复活力1-9月,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43.26万平方米,下降3.7%,其中,住宅空置55.80万平方米,下降19.2%;商业营业用房空置55.13万平方米,增长29.0%,大大高于全国4.2%的增长率。从商品房空置特性来看,空置期在一年以内的“待销房”为79.92万平方米,增长16.3%。空置期在一年以上的“滞销房”和“积压房”为63.34万平方米,下降21.9%,其中:住宅空置24.62万平方米,下降36.4%;商业营业用房空置23.95万平方米,增长33.9%。由此可见,成都的住宅房地产市场状态良好,而商业房地产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4)9月商品房销售额增幅加快 受去年商品房开工面积持续多月下降的影响,商品房的竣工面积继续呈下降态势,竣工面积为360.18万平米,下降20%,比上月降幅低3.6个百分点。竣工面积的减少和去年销售旺盛空置房大幅下降,导致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下降。九月,继续下滑的势头得到抑制;销售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仅略有下降,为0.2%,其中:预售继续加快,面积为680.81万平米,增长16.9%,比上月增幅提高2个百分点;现房销售下降继续减弱,面积为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城市就业政策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城市就业政策的变化 符媛 10122110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来计划的安置就业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我国开始了城市就业制度的改革。本文主要围绕着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就业制度的变化而展开。主要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比较论述了我国就业政策的特征、弊端、变化等。现在,我国基本的就业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政策体系。 关键字:改革开放就业政策劳动力失业人员 正文: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大国,解决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国人口和劳动力的总量巨大,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就业岗位。我想通过改革开放前后就业制度的比较,找出我国就业存在的根本的问题,并且通过现阶段和过去的比较找出就业政策改进的地方,吸取过往的经验。希望能够通过此研究来完善我国的就业政策,解决民生问题,做到切实的为人民服务,使大多数人能够通过就业实现自我价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改革前城市就业政策的主要特征 (一)劳动政策以指令性劳动计划为基石。 (二)就业政策以统包统配为基本特征 (三)用工政策以国家固定工为主体 二、改革前城市的就业政策 我国城市就业政策开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我国面临着一次比较严峻的失业高峰期。旧中国遗留下了大量的失业人员等待就业。为此,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把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公职人员一级企业富余员工全部包下来,对失业者除了通过发展生产来吸收就业以外,还严格限制企业辞退职工,并鼓励自谋职业,以及通过以工代赈、生产自救、回乡生产和移民垦荒等途径来解决失业问题。当时的城市就业政策有两个方面的基本目标,一是试图通过计划安置的手段达到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从而保证城市工业化建设对劳动力的需要,尤其是全民所有制

《职业生涯规划》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调整规划,适应发展条件变化(一)

《职业生涯规划》教案 第五单元: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调整与评价 第2课:调整规划,适应发展条件变化(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如何适应职业生涯中的变化。 情感目标: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从业的发展变化。 教学重点: 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从业的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引入本课)案例分析:“梦想成为翻译,却成了服饰店的老板” 讨论:分析本案给你的人生启迪是什么? 外部条件的变化,既会对从业者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困难,也会给职业生涯发展带来新机遇,每个从业者必须正视现实,勇敢地面对挑战。要善于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调整发展目标,根据新目标有的放矢地提高自己,用自身素质的提高来主动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 中职生的学生时代,是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黄金时代,是金子总会闪光。我们的人生价值是什么?是远大吗?还是狭小?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大的人物,只是区别在我们有没有梦想追求,更重要的是我们行动没有,有没有始终如一的走下去,就算被生活的艰辛碰得头破血流,我们也应该坚持不停止!就象文章的主题“有些人把梦想变成现实,但有些人却把梦想带进了坟墓!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坐等成功,只有行动才能够决定人生的价值。” 毕业后的学生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实际就业与自己职业理想相差甚远,收入也与期望值

有较大差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就是缺少必要的就业前的职业规划,缺少对职场的前瞻,因此造成了很多职场新人刚踏上工作岗位就有了职业失落感。今天在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做好职业规划,为将来的求职做好准备。 1.外部条件的变化 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发展条件的保证。有些外部条件的变化,从业者个人往往难以掌控。在外部条件变化导致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难以实现时,必须及时调整近期目标和发展措施,甚至调整长远目标。 (1)首先介绍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外部条件的五个变化。即: 第一,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 第二,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 第三,从业者所处的环境变化; 第四,因用人单位需要的变迁; 第五,新的发展机遇出现。 有一句广告词非常经典:“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和主角的大学生们,从学校的“小舞台”到社会的“大舞台”,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何在聚光灯下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舞姿呢?对于这个大舞台自己又了解多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我们全面认识、了解自己,也要清楚地认识外部环境特征,以评估职业机会。其实就是看一看外面有没有可以让自己施展拳脚的机会,哪里有机会,是什么样的机会。你、我、他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任何人都不可能离群索居。采菊东篱下、遁世逍遥的故事只是在遥远的古代才可能发生。现今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企业的运作模式。互联网技术早已使地球变小,使个人的空间扩大,直接影响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在这个变革的社会里,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今天最热门的技术,明天可能就无人理睬;去年时髦的职业,今年可能就被打入“冷宫”。因而个人要想谋求职业生涯的发展和成功,就必须考虑外部环境的需求和变化趋势,力求适应环境变化,进而突破旧窠。 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外部环境分析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要求、影响及作用,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衡量、评估,并做出反应。总的来说,就是要“知彼”,即进行社会环境整体分析和组织(企业)环境分析。组织与社

怎样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怎样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知识型员工的核心职业诉求之一。工作环境的硬件条件固然重要,但不是重点,所谓“环境留人”,重点是工作软环境人文环境和工作氛围。影响企业人文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机制、规章制度、文化和管理者的价值观、领导风格等。 在公司运营之前,需要把沟通的方式和冲突处理的方式规定下来,而且如果定下来后就是公司的章程,大家都要按照这个去执行。 因为如果一个部门工作周期比较长,并且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组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由于工作的不顺利或者个性的冲突或者其他的原因,造成部门间冲突,所以要根据不同的问题事先规定一些处理方式,分别对待。 对于私人问题可以通过邮件等相对比较含蓄的方式处理,我在工作过程中要求大家如果发现对谁非常不满,想吵架的时候就写邮件,把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出来,然后发给自己,第二天再看,如果觉得不需要修改的话就继续发给对方,结果真正第二天发给对方的并不多,所以说愤怒之的决定一般都是错误的,要避免在生气的时候做出不正确的决定。 扩展阅读: 一、管理好企业要具备“人和”

1.首先要管理好自己,要成为一个优秀企业的管理者,自己在各方面一定要做得最好,是企业的榜样,把自己优良的工作作风带到企业管理中,感染到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 2.在企业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其次就要了解企业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方式和工作衔接,希望所有成员能够同心协力,精诚合作,要保持一个团结的心态,要让每一个人明白,公司成败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责任是大家的,荣誉也是大家的,所以适当的鼓励还是需要的。 3.同时善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消除部门之间的消极情绪和冲突问题,使其在一个严肃、竞争而又活泼的氛围中工作。 4.最后要积极培训引导新成员,并给予提升老成员的机会,使业绩得到提高。 1.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有:企业的生存、商业模式的确立、核心产品的研发、竞争优势的确立、公司运行体系的优化、团队建设、工作状态、个人生活这八大类。1.1.企业的生存。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可以继续运行。就是说要明白企业以那种产品和方式来提高竞争力。 1.2.商业模式的确立。解决了生存问题后,就要解决持续的、可以规模化的盈利能力,只有达到了这个指标,才能算是确立了商业模式。这个问题仅次于生存问题。

经济转型给劳动就业带来了什么

经济转型给劳动就业带来了什么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市场机制必然发挥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如果资本存量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与劳动力的供给总量不相一致,就必然出现大量的劳动力剩余,形成严重的社会失业现象。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使劳动力就业由总量平衡的问题转向就业的结构问题,一旦劳动力的就业素质提高速度落后于经济结构转型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则将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本文从经济转型的内涵出发,研究经济转型对劳动力就业提出…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完全,有人想找工作找不到而造成非自愿失业;另一方面由于总需求管理政策作用的局限性,福利救济或社会保障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无法消除贫困问题。这就促使我们从经济学角度再度探讨当前的劳动力充分就业问题。在逐渐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如果政府采取一些直接创造就业的方法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将会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充分就业;政府;直接干预 依靠劳动力市场和政府直接干预有机结合来解决充分就业和消除贫困问题,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

义,也是有别于非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现实经济中,要想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将总需求(消费、投资以及货币因素)和总供给(生产结构和技术)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缺一不可。 一、劳动力充分就业与总需求水平 虽然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国维持经济增长的能力却越来越受到挑战: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越来越差;财政政策的作用空间越来越小。如果不能以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代替政府支出启动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就可能陷入极大困境之中。这些增加支出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债务混乱和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经济的稳定性。所以,必须寻找替代刺激私人部门的方法来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出对劳动力需求的无限空间,同时使这些就业量与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的利润目标相独立。由于政府能够将就业目标和利润目标相分离,所以对劳动力无限需求的责任就应该由政府来承担。但需要指出,这一过程必然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而不能够像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那样,国有企业成了政府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工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角度看,劳动力的相对过剩也是严重存在的,只不过由于国有企业不自负盈亏,不讲经济效益,多余的劳动力隐性失业才没有成为社会上公开的显性失业者。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企业逐渐成为市场

关于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

关于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3-08-28T09:29:50.170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9期供稿作者:赵维胜[导读] 尤其是农村转移输出培训人员,有的输出不满两个月就返乡,造成公共资源浪费。 赵维胜/青海省格尔木市就业服务局 【摘要】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中国当前社会面临的两个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他们是不可分割、紧密相关的一个整体,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21世纪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界定的基础上,探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是相互影响、辨证统一的关系,其中,就业起主导作用,社会保障对就业有反作用。研究两者的关系以促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和谐。【关键词】人力资源;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实施对策 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意义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新增劳动力逐年增加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社会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加之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缓慢,由此引发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己成为各级政府不可忽视的问题。就业和保障是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基本体现,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是任何社会关系良好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解决就业是最根本保障,是解决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途径,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 二、当前就业和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矛盾 (一)市场体系机制不健全导致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一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人群和领域受限。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等历史原因及其惯性作用,导致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单位和垄断行业的用人、市场化配置程度较低,市场调节就业的人群十分有限。二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作用力度有限。劳动力市场因信息不对称,市场体制不能统一运行,存在分割状态。作为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工资,不能完全体现劳动力价值和劳动供求关系;非公经济的社会保障等政策福利优势比公有制经济部门少,导致非公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吸引人才方面处于劣势。劳动合同形式主义成分较大,存在订立不公平合同、欺诈性合同与违反合同等问题。 (二)政府促进就业的制度不健全;配套政策滞后。例如促进特困人群就业的扶持性政策缺乏延续性。另外,失业保险除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外,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发挥不够。就业培训中引导性培训多、技能培训少,导致求职人员的知识技能与用工单位岗位需求差距大。技能培训是就业培训的重点,但培训时间短,多为1至2个月,职业培训后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技能要求,导致求职者的技能和愿望与岗位的技能要求差距较大,用工双方都不满意,用工不稳定。尤其是农村转移输出培训人员,有的输出不满两个月就返乡,造成公共资源浪费。 (三)农民失地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由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滞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失地人员,都没有社会养老保险,现在缴费难度大,绝大多数无力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劳动年龄内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处境更加艰难,面临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双重问题。他们除了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外,还担负着赡养老人、扶养子女的家庭重任。 三、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一)劳动就业方面。(1)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截止到现在,全国劳动力总量达到8. 3亿人,劳动力供给岗位有5, 000万,而劳动力需求岗位只能提供4, 000万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2009年10月到2010年3月,我国城乡失业登记率为4. 3%,失业人数达到915万,是历年新高。(2)劳动力结构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工人,而一些新兴的行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又供不应求;同时,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条件相对滞后,进一步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培训显得十分迫切。(3)目前返乡农民工中有一部分是暂时返乡,"自动流失"的人员。因为企业不景气,但又不愿承担或无力承担裁员的经济补偿负担而采取了停薪留职放长假的方式。这部分人成为名义上有归属、实际上失业的潜在的或隐性的失业人员。 (二)社会保障体系方面。(1)城镇社会保险覆盖不全。医疗、养老的参保率相对较高,但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仍在80%以下;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的参保率更低;灵活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非就业人口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等部分人群,尚未进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之内。(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近些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继建立,农村社保体系正在愈益完善之中。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刚刚起步,保障水平仍然偏低。(3)部分流动就业人员的保险关系难以转续。由于现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使得地区间的利益分割严重,造成社保地区间转移的障碍,统筹部分无法带出,流入地也不愿承受新增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劳动力和人才的自由流动。(4)相关立法建设缺失。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立法层次低,还没有一部专门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基本法律。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适用范围比较大的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支付、运营、统筹管理不规范。 四、针对就业人员社会保障措施建议 (一)加快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应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关系信息库。在就业人员日益增加、工作岗位变换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尽快研制和建立专门的信息库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其次,建立社会保险关系管理中心等措施,简化参保程序,改进服务手段。最后,实施“一人一卡一号”制。不仅为城市各单位人员,而且也要为每个就业人员设立社会保障卡,尽管他们劳动关系不确定、工作岗位不确定、工作时间不确定、工作地点不确定,都可以享受社会保障,并且这笔保障金可以随人而流动。 (二)完善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办法。能否顺利接续社会保险关系,是就业人员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要建立灵活多样、选择性强、简便易行的社会保险接续办法。从推动就业人员参保的角度来看,一个办法是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提高统筹层次,可以在更大统筹区域内实现制度运行的统一和基金的统筹安排使用,可以较好的解决因较低统筹层次之间标准、管理不统一,基金承受能力低而造成的转移接续困难,有利于消除就业参保人员跨地区流动的障碍。可以说统筹层次越高,问题就越少。 (三)加大对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建议国家逐步提高对就业人员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同时,大力发展就业和社会服务业等措施,创造条件提高和稳定就业人员的就业率。如果可以形成财政积极主导和尽可能地动员社会资源的多元投入机制,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事业就能够获得较快的发展。政府应积极建立健全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