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清洁、消毒、灭菌规范
医院清洁与消毒操作规范制度
![医院清洁与消毒操作规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68e870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d.png)
医院清洁与消毒操作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院环境清洁、安全、卫生,防止病原体传播和交叉感染,订立本规范制度,规范医院清洁与消毒操作。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病房、手术室、检验室、药房、理疗中心等区域的清洁与消毒操作。
第三条医院清洁与消毒操作分为日常清洁和定期消毒,由专业的卫生工作人员负责执行。
第二章日常清洁操作规范第四条日常清洁操作应依照以下步骤进行:1.清洁前,清洁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含口罩、手套和工作服。
2.清洁工具和设备应经过消毒后再使用。
3.依照规定的清洁次序和方法,对各个区域进行清洁,包含地面、墙面、桌面、椅子、门窗、家具、设备等。
4.使用专用的消毒剂、清洁剂和洗涤剂进行清洁。
消毒剂应具有有效杀菌、灭菌、除螨作用。
5.清洁结束后,清洁人员应及时清理和消毒工具,并保持清洁存放。
6.清洁完成后,及时清理垃圾,并分类投放。
第五条日常清洁操作须注意以下要求:1.严禁在清洁过程中随便更换清洁剂和消毒剂。
2.依据使用说明和操作规范使用清洁工具和设备。
3.遇到需要专业人员处理的情况,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4.在清洁过程中,发现患者受伤或其他安全隐患,应立刻上报,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第三章定期消毒操作规范第六条定期消毒操作分为日常定期消毒和定期大规模消毒。
第七条日常定期消毒操作应依照以下步骤进行:1.依照规定的消毒周期,对各个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重要包含病房、手术室、检验室、药房等区域。
2.清洁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使用适量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操作。
3.定期消毒操作应定时进行,且有认真的记录,包含消毒时间、消毒剂使用量等信息。
4.消毒剂应密封存放,避开与其他物质混合。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刻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5.消毒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和消毒工具,并保持清洁存放。
6.定期消毒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空气通风,并定期检测环境空气质量。
第八条定期大规模消毒操作应依照以下步骤进行:1.在特定情况下,如疫情暴发或突发传染病暴发,需要进行大规模消毒操作。
消毒灭菌方法及规范
![消毒灭菌方法及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ed5376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1.png)
消毒灭菌方法及规范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与操纵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含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药物的消毒、灭菌,与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与终末消毒等措施。
消毒是指杀灭或者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与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
灭菌是指杀灭或者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含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通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含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一致的要领.灭菌可包含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要紧用于医疗护理。
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一)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者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者器官内部的器材,或者与破旧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与用品。
比如:手术器械与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与液体、透析器、血液与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与活性组织检查钳等。
(二)中度危险性用品:这类物品仅与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之内。
比如:体温表、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喉镜、避孕环、口罩等。
(三)低度危险性用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通常情况下无害,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比如:生活卫生用品与病人、医护人员生活与工作环境中的物品,如钟表、痰盂、面盆、地面、桌面、床面、被褥、治疗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等。
医院消毒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一)凡是高度危险的用品,务必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二)凡是中度危险的物品,通常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消毒法与高水平消毒法,(内窥镜、体温表务必达到高水平消毒)(三)凡是低度危险性用品,通常可用低水平消毒法或者只作通常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做特殊的消毒要求。
清洁消毒与灭菌的规章制度
![清洁消毒与灭菌的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ba5d43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2.png)
清洁消毒与灭菌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保证环境卫生,防止病菌传播,保障员工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制定清洁消毒与灭菌规章制度,以规范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确保其顺利进行。
第二章清洁消毒工作1. 确保清洁消毒人员熟悉操作规程,做好清洁工作,保持环境卫生。
2. 要求清洁消毒人员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工具,对医院内的各个区域进行周期性清洁。
3. 清洁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传染病。
4. 清洁消毒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清洁消毒技术水平。
第三章消毒工作1. 消毒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消毒对象、消毒方法和消毒频率。
2. 消毒工作应使用符合规定的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比例和方法进行消毒。
3. 消毒工作应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确保消毒效果。
4. 消毒工作应严格按照消毒程序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5. 消毒工作应定期进行监测检测,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
第四章灭菌工作1. 灭菌工作应根据医疗器械的使用要求和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进行选择。
2. 灭菌工作应使用符合规定的灭菌方法和设备,保证灭菌效果。
3. 灭菌工作应检测灭菌效果,确保医疗器械的无菌状态。
4. 灭菌工作应做好记录和归档,便于追踪溯源。
第五章管理制度1. 建立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2. 建立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3. 建立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的安全防护制度,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4. 建立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的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处置工作。
第六章审核与执行1. 审核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2. 执行部门应根据审核部门的要求对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监督部门应对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七章处罚与奖励1.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批评教育、通报批评、降级处理等。
2. 对于表现优异的清洁消毒与灭菌人员,给予奖励,包括表彰、奖金、晋升等。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c44305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a.png)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引言概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需要保持高度的卫生和消毒标准,以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是指一系列的标准和程序,用于预防和控制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五个部份,包括清洁消毒、器械消毒、环境消毒、手卫生和废物处理。
一、清洁消毒1.1 清洁消毒的目的是去除可见的污垢和有机物,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数量。
清洁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1.2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根据不同的表面和物品选择合适的清洁方法。
1.3 定期检查清洁消毒工作的效果,确保清洁剂和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正确。
二、器械消毒2.1 器械消毒是指对医疗器械进行杀菌灭菌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器械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2.2 根据器械的特性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
2.3 确保消毒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定期检查器械消毒效果,确保器械符合消毒标准。
三、环境消毒3.1 环境消毒是指对医院内的空气、表面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环境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3.2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医院内的空气进行消毒,如紫外线消毒、空气过滤等。
3.3 定期对医院内的表面和物品进行消毒,如床单、地板、门把手等,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四、手卫生4.1 手卫生是医院中最基本的消毒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传播。
手卫生应包括以下步骤:4.2 使用适当的洗手液和消毒剂,正确洗手和消毒,特殊是在接触患者先后。
4.3 定期进行手部消毒培训和评估,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手卫生的方法和技巧。
五、废物处理5.1 废物处理是医院消毒规范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防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废物处理应包括以下步骤:5.2 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和包装,确保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和处置。
5.3 定期检查废物处理设施和流程的合规性,确保废物处理符合相关的卫生和环保标准。
结论: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e208eb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7.png)
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医院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制度:一、清洗制度1.清洗对象:所有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包括内镜、窥镜、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体温计等。
2.清洗时间:医疗器械在使用后应及时清洗,避免污物干燥,增加清洗难度。
3.清洗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清洗,并进行培训,确保清洗质量。
4.清洗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洗剂。
(1)手工清洗:使用软毛刷、清洁布等手工工具,按照器械的清洗指南进行清洗。
(2)机械清洗:使用专业的清洗设备,如清洗机、超声波清洗机等。
6.清洗质量控制:定期检查清洗后的医疗器械,确保清洗彻底,无污物残留。
二、消毒制度1.消毒对象:所有清洗后的医疗器械,特别是高度危险物品,如手术器械、内镜等。
2.消毒时间:清洗后的医疗器械应立即进行消毒,避免再次污染。
3.消毒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消毒,并进行培训,确保消毒质量。
4.消毒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病原体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1)化学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如75%酒精、碘酊、氯化物溶液等。
(2)物理消毒:使用高温蒸汽、紫外线辐射等物理方法进行消毒。
6.消毒质量控制:定期检测消毒后的医疗器械,确保消毒效果达到规定标准。
三、灭菌制度1.灭菌对象:所有消毒后的医疗器械,特别是高度危险物品,如手术器械、内镜等。
2.灭菌时间:消毒后的医疗器械应立即进行灭菌,避免再次污染。
3.灭菌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灭菌,并进行培训,确保灭菌质量。
4.灭菌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病原体特性选择合适的灭菌剂。
(1)高压蒸汽灭菌: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如高压锅、灭菌箱等。
(2)化学灭菌:使用化学灭菌剂,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
(3)物理灭菌:使用高温蒸汽、紫外线辐射等物理方法进行灭菌。
6.灭菌质量控制:定期检测灭菌后的医疗器械,确保灭菌效果达到规定标准。
医院内部卫生消毒规范
![医院内部卫生消毒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1031ea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8.png)
医院内部卫生消毒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医院内部环境的卫生和安全,保障患者和员工的健康,提高医疗质量,特订立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区域、科室和相关人员。
第三条定义1.医院:指本规范所管辖的医疗机构,包含各科室、病房、手术室、诊所等区域。
2.卫生消毒: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杀灭或清除有害微生物和污染物,以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的措施。
3.医用器械:指在医疗活动中使用的各种器具、设备、测量仪器。
4.检测、清洗和消毒设备:指用于医疗器械检测、清洗和消毒的各类设备、工具和器具。
第二章卫生消毒管理第四条卫生消毒责任医院负责人应指定专人负责卫生消毒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确保卫生消毒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五条卫生消毒计划医院应依据不同的科室和区域订立卫生消毒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限,并定期评估和修订计划。
第六条卫生消毒人员医院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卫生消毒人员,依据需要进行培训,并保证其连续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七条卫生消毒设备医院应配备必需的卫生消毒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消毒。
第八条卫生消毒料子和药剂医院应采购符合国家标准且质量可靠的卫生消毒料子和药剂,并对其进行存放、使用和处理的管理。
第九条卫生消毒记录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卫生消毒记录系统,包含卫生消毒计划、卫生消毒操作记录、卫生消毒设备检测记录等,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第三章区域卫生消毒第十条医疗区域卫生消毒1.医疗区域应依照科室特点和病房级别划分,订立相应的卫生消毒方案。
2.病房内家具、地面、墙壁等应定期清洁,使用合适的清洁剂进行除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3.病房空气消毒应依据科室要求,采用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等设备进行。
4.手术室、诊室等卫生间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干净、乾净。
第十一条检验、清洗和消毒1.检测、清洗和消毒设备应位于特地的区域,防止污染传播。
2.对员工接触的检测、清洗和消毒设备要求常常进行检查、清洗和消毒,确保其干净、可靠。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e6355d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9.png)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在医疗服务领域,卫生与消毒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医疗机构的声誉。
为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和消毒标准达到或超过行业要求,针对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制定一系列规范和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就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并提出几项重要的措施。
一、医院环境卫生标准医院环境卫生标准是医疗机构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
首先,医院的内外环境应保持整洁卫生,并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地面、墙壁、家具、设备等都需要定期消毒,以确保无菌环境的维持。
其次,医院的垃圾处理要符合相关规定,并配备必要的垃圾处理设施,确保垃圾不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医院应常备足够数量的洗手液和纸巾,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随时进行手部消毒。
二、医疗设备消毒标准医疗设备的消毒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制订相关的消毒标准,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消毒、检查和维护。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设备,应严格控制其采购渠道,保证产品的质量可靠。
对于可重复使用的设备,消毒的频率和方法需要按照医疗设备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保证设备在使用前后都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
三、手卫生标准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是防止交叉感染的关键。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手卫生标准并加强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正确的手卫生程序。
医护人员应经常、正确地洗手,并按照规定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
同时,医院应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例如在科室、走廊和病房等地方设置洗手池。
四、感染控制措施感染控制是医院消毒卫生的核心要素之一。
医院应指定感染控制科或专门的感染控制人员,制定感染控制计划,并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报告。
医护人员应接受感染控制的培训,遵循洗手、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方面的规定。
医院还应建立消毒监测机制,定期检测消毒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五、患者教育与宣传提高患者的消毒卫生意识非常重要。
医院应制定患者教育计划,通过宣传手册、宣传栏、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向患者传递消毒卫生常识和注意事项。
医院医院清洁、消毒与灭菌制度
![医院医院清洁、消毒与灭菌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ee8082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1.png)
医院清洁、消毒与灭菌制度1、目的:为规范消毒与灭菌工作,确保工作环境和医疗物品消毒管理符合规定,保证医疗安全。
2、参考文件:《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8 号令)《消毒供应中心WS/T310.1-2016、WS/T310.2-2016、WS/T310.3-2016》。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3、内容:3.1 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根据医疗器材的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或灭菌。
工作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在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职业暴露,具体参照医院有关制度执行。
3.1.1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1.2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3.1.3 诊疗器械、器具或物品,若为一次性医疗物品则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置,有特殊要求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器材,应先用相应的消毒液浸泡后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3.1.4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
3.1.5 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3.1.6 耐热或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其中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3.1.7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低温灭菌法,内窥镜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3.1.8 化学灭菌或消毒时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
3.1.9 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物品的容器进行清洁灭菌处理。
3.1.10 各科室所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采购中心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件进行审核,存档备查。
医院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存放规定
![医院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存放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aab575c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a.png)
医院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存放规定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存放规定一、医疗设备的管理1.每日清晨应开启层流空调,并在术前一小时进行空气净化记录。
2.每日手术前半小时,应用清洁巾湿式擦拭手术间的窗台、地面、无影灯、敷料桌、托盘、输液架、麻醉机、手术床及走廊地面等。
每台手术结束后,应擦净地面上的污液,清除线头、纸屑等杂物。
手术结束后应彻底打扫手术间卫生。
每周应进行彻底清扫一次。
使用的清洁工具应用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
3.每周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清洁消毒净化空调回风口过滤网。
手术室物品应用清水擦拭,包括手术床、转椅、电刀、输液架、脚凳、操作台、吸引装置、仪器表面、壁橱等。
4.地面应每台手术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和清水各湿式拖地一次。
连台手术时,前一台手术结束后应打扫并整理手术间,清洁干燥层流自净30分钟,再接下一台手术。
5.墙面消毒应根据污染程度,使用500mg/L或2000mg/L含氯消毒液和清水擦洗处理。
常规每周应进行两次室间墙面擦拭消毒。
6.手术交换车的管理:①手术交换车分为一般手术交换车和感染手术交换车。
②手术交换车所用物品用后应及时更换,有血迹、污液时应立即更换。
③每日手术前应用清洁巾进行湿式擦拭,当日手术结束后应更换车上所有物品,并使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
感染手术交换车消毒应根据感染种类分别处理。
如接送隔离病人(或疑似病人)后,应使用一次性床单,注明病种,用双层不渗漏黄色胶袋双层包裹,然后焚烧。
平车应及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7.送敷料包和器械包的运输车,每日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和清水各擦拭一次。
8.无影灯每天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和清水各擦拭一次,并保持其透明度。
9.手术中所用的无菌持物钳应为干罐,每4小时更换。
有或疑有污染的应立即更换。
10.立式血压器、听诊器、心电监护仪及微量泵每周应用清水擦拭干净,遇污染时应用75%酒精擦拭。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理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理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eb2b1f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4.png)
医院消毒供给中心第2局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1 *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级各类医院消毒供给中心〔CSSD〕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根本原则、操作流程和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的CSSD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效劳的社会化消毒灭菌机构。
暂未实行消毒供给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给工作应执行本标准。
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
2 规*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但凡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订正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750.5 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WS310.1 医院消毒供给中心第1局部:管理规*WS310.3 医院消毒供给中心第3局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消毒技术规* 卫生部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清洗cleaning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1.1冲洗flushing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外表污物的过程。
3..1.2 洗涤washing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3..1.3 漂洗rinsing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3..1.4终末漂洗end rinsing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展最终的处理过程。
3.2超声波清洗器ultrasonic cleaner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展清洗的设备。
3.3清洗消毒器washer-disinfector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2c2299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02.png)
目录
一、术语和定义
二、管理要求
三、0清1 洁点与击消添毒加 标原题则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四、日常具清体 内洁容与消毒
五、强化清洁与消毒
02 点 击 添 加 标 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具体内容
六、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
3.术语及定义:
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
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 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 等。
3.14 高度风险区域 high-risk area
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 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 病房、早产儿室等。
医院物品的分类
灭菌水平
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 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或黏膜
荧光标记法 无要求
中度风险区域 卫生级
整洁卫生、无 污垢、无污迹、 无异味等
质量抽查使 用,无荧光 痕迹
高度风险区域 消毒级
整洁卫生、无 污垢、无污迹、 无异味等
定期质量抽 查使用,无 荧光痕迹
审核标准
化学法
荧光粉迹法
AT P 法
微生物法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质量抽查使 用,无荧光 粉扩散
定期质量抽 查使用,无 荧光粉扩散
02 细菌繁殖体 (G-比G+难杀灭)
01
脂类病毒 (亲脂)
4.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 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1c97ccdbe1e650e53ea995c.png)
8、灭菌
9、储存
•9.1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 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 用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 菌物品存放区;物品存放架或柜 应距地面高度20cm,离墙10cm, 距天花板50cm.
•9.2无菌物品储存效期:环境的温度、湿 度达到规定时,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 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天;未达到标准时, 有效期宜为7天。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 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 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 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使用一次性纸塑 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7.4包装方法及材料: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 装,纺织品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清洗,无污渍,灯光检查无 破损。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由2层包装材料 分2次包装。密封式包装如使用纸袋、纸塑袋等材料,可 使用一层,适用于单独包装的器械。
7.5封包要求:闭合式包装应使用专用胶带,封包应严密, 保持闭合性完好。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 ≥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5cm。
6、器械检 查与保养
•器械表面及其 关节、齿牙处应 光洁,无污渍、 血渍、水垢等残 留物质和锈斑; 功能完好,无损 毁。
7、包装
7.1器械和敷料分室包装。
7.2盘、盆、碗等器皿应单独包装。
7.3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有盖的 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纱布隔开;管腔类物 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锐器等应 采取保护措施。
•3、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 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 注意事项: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 ,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医院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医院](https://img.taocdn.com/s3/m/2359108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8.png)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医院一、总则为了保障医院环境的清洁与安全,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院内的清洁消毒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病房、手术室、门诊部、诊疗室、检验室、急诊室等区域。
三、清洁消毒人员1.清洁消毒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清洁消毒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2.清洁消毒人员应按照医院规定着装,佩戴口罩、手套和其他防护用品。
3.清洁消毒人员应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不得患有传染性疾病。
四、清洁消毒设施和设备1.医院应配备清洁消毒设施和设备,确保其功能完好,定期维护和保养。
2.清洁消毒设施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检修。
3.医院应制定清洁消毒设备使用规范,明确每种设备的使用范围和操作方法。
五、清洁消毒流程1.病房清洁消毒流程:(1)在患者出院后,清洁消毒人员应按照规定流程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包括床铺、地面、家具等物品。
(2)清洁消毒人员应按照规定使用清洁消毒剂,保证清洁消毒效果。
(3)清洁消毒人员应定期对病房进行彻底清洁消毒,确保卫生安全。
2.手术室清洁消毒流程:(1)手术室应在每次手术后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保证手术室内无污染。
(2)手术室清洁消毒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手术室无菌。
3.门诊部、诊疗室、检验室、急诊室清洁消毒流程:(1)门诊部、诊疗室、检验室、急诊室应每天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2)门诊部、诊疗室、检验室、急诊室清洁消毒应定期进行彻底清洁,保证环境无菌。
六、医疗废物处理1.医院应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和处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得到有效清洁消毒处理。
2.医疗废物处理应遵循相关规定,确保医疗废物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3.医院应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七、交叉感染防控1.医院应建立健全交叉感染防控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医疗器械消毒等方面。
2.医院应组织开展交叉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院感清洁与消毒规范
![院感清洁与消毒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445f84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d.png)
院感清洁与消毒规范在医疗环境中,院感清洁与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更直接影响着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我们需要遵循严格的院感清洁与消毒规范。
一、清洁与消毒的重要性医院是各种病原体聚集的场所,患者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感染。
清洁与消毒可以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和病原体,降低感染的风险。
通过有效的清洁和消毒措施,可以减少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在医院内的传播,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这对于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效果、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清洁与消毒的基本原则1、先清洁后消毒在进行消毒之前,必须先彻底清洁表面的污垢、血迹、分泌物等有机物,因为这些有机物会影响消毒剂的效果。
2、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物品,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和合适的消毒方法。
例如,对于耐高温、耐湿的物品,可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于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可以选择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擦拭等消毒方法。
3、确保消毒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使用消毒剂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配制合适的浓度,并保证足够的作用时间,以达到消毒的效果。
4、定期监测消毒效果定期对消毒后的环境和物品进行微生物监测,以评估消毒效果是否达到标准。
三、不同区域的清洁与消毒规范1、病房病房是患者居住的地方,需要保持清洁和卫生。
每天要对地面、床头柜、床栏等进行清洁消毒。
地面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湿式拖地,床头柜和床栏可以用含醇消毒剂擦拭。
患者出院后,要对病房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包括更换床上用品、对房间进行熏蒸消毒等。
2、手术室手术室是进行手术的关键区域,对清洁和消毒的要求极高。
手术前要对手术台、器械台、无影灯等进行严格的消毒。
手术过程中要保持环境的无菌状态,手术后要对手术室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对器械的清洗和灭菌。
3、门诊区域门诊区域人员流动频繁,需要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制度内容
![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制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3e28a8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4.png)
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制度内容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的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
2. 各科室设立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员,负责本科室的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
3. 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部门负责全院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三、卫生消毒与清洁标准1. 医院环境整洁,无杂物、无积水、无异味。
2. 地面光滑、平整、无破损,易于清洁。
3. 墙壁无脱落、无污渍、无裂缝。
4. 门窗、窗台、窗帘干净整洁。
5. 卫生间、浴室、洗手间等区域无积水、无污渍、无异味。
6. 医疗器械、设备、家具等物品表面干净、无污渍、无破损。
7. 医院公共场所(如电梯、楼梯、走廊、大厅等)保持清洁、无杂物、无异味。
四、卫生消毒与清洁程序1. 每天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扫、拖洗,保持地面干净整洁。
2. 定期对墙壁、门窗、窗台、窗帘等进行清洗、消毒。
3. 定期对卫生间、浴室、洗手间等区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无积水、无污渍、无异味。
4. 定期对医疗器械、设备、家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5. 定期对医院公共场所(如电梯、楼梯、走廊、大厅等)进行清扫、拖洗,保持干净整洁。
五、卫生消毒与清洁方法1. 采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2. 清洁工具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
3. 清洁、消毒工作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不得擅自改变。
4. 清洁、消毒工作要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员、所用清洁剂和消毒剂等。
六、卫生消毒与清洁监督检查1. 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科室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2. 各科室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员对本科室的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 医院卫生消毒与清洁管理部门对全院卫生消毒与清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007fed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1.png)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制度1、认真贯彻执行《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
2、医务人员上班时不留长指甲、戴戒指、手镯、并保持手部皮肤的清洁;接触每一位病人前后、进行每一项诊疗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手消液涂擦双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及戴手套。
3、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每日开窗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Ⅰ、Ⅱ类环境应进行空气消毒。
4、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的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5、可复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统一由供应室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
特殊感染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的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6、病人使用的诊疗物品,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严禁重复使用。
7、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首选物理方法,不能使用物理方法的选用化学方法。
8、根据情况选用消毒、灭菌剂,保持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的有效浓度,并做好监测。
更换消毒、灭菌液时,必须对所用容器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9、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通气导管、雾化吸入器,呼吸机管道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
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并消毒。
10、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体液等污染物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拖洗工具应当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清洗干净,在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冲洗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如有特殊污染时先消毒。
11、各科室、各部门须认真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及消毒质量监测工作,各项指标须达到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12、主管部门应每季度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总结分析反馈。
13、每年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消毒灭菌原则等相关知识培训。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9ef755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5.png)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诊疗环境的安全,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医院必须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
二、消毒灭菌原则1. 遵循科学、规范、有效的消毒灭菌原则,确保医院各类环境、物品、设备和人员的消毒灭菌工作得到充分保障。
2.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消毒灭菌技术规范和标准,开展消毒灭菌工作。
3.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和评价,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4. 提倡绿色环保,合理使用消毒剂和灭菌剂,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三、消毒灭菌组织管理1. 成立消毒灭菌管理组织,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院消毒灭菌工作。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3. 设立专门的消毒灭菌队伍,负责医院各类环境、物品、设备和人员的消毒灭菌工作。
4. 定期对消毒灭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高消毒灭菌操作技能和意识。
四、消毒灭菌操作规程1. 消毒灭菌操作前,工作人员应按照规范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帽子、口罩、手套等。
2. 对医疗机构内的环境、物品、设备和人员进行分类消毒灭菌,制定针对性的消毒灭菌方案。
3. 消毒灭菌剂的选择和使用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4. 消毒灭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剂的使用方法、浓度、时间和作用范围进行。
5. 消毒灭菌操作后,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评价,如使用细菌培养、监测等方法。
6. 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消毒灭菌工作监督与评价1.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对各部门的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 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3. 建立消毒灭菌工作奖惩制度,对做得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消毒灭菌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处理。
4. 定期向医院领导报告消毒灭菌工作的情况,提高医院领导对消毒灭菌工作的重视。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规范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866b834783e0912a2162a9a.png)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规范1 总则:医院清洗、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均遵循卫计委《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与江苏省《江苏省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暂行规定》。
2 消毒、灭菌基本要求2.1 医院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2.1.1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2.1.2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2.2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已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2.3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消毒或灭菌处理。
2.4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第十一章规定。
2.5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消毒与清洁。
2.6 医院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消毒隔离具体要求3.1 医务人员上班时应着装整洁,一律穿工作服,工作场所不得进食和对方食物,手部皮肤清洗和消毒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条例》。
3.2 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方法参照《隔离预防分类、措施》)接触特殊感染和隔离病人前必须戴手套、穿隔离衣,并及时更换;严禁将污染手套、隔离衣接触其他物品;离开隔离区域应使用手消毒剂。
3.3 抽血、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洗手,或戴手套(不同病人之间要更换手套),被体液、血液污染的一切物品必须放入黄色污物袋,废弃的锐利器械应放入锐器盒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规范
1 总则:医院清洗、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均遵循卫计委《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与江苏省《江苏省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暂行规定》。
2 消毒、灭菌基本要求
2.1 医院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2.1.1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2.1.2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2.2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已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2.3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消毒或灭菌处理。
2.4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第十一章规定。
2.5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
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消毒与清洁。
2.6 医院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消毒隔离具体要求
3.1 医务人员上班时应着装整洁,一律穿工作服,工作场所不得进食和对方食物,手部皮肤清洗和消毒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条例》。
3.2 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方法参照《隔离预防分类、措施》)接触特殊感染和隔离病人前必须戴手套、穿隔离衣,并及时更换;严禁将污染手套、隔离衣接触其他物品;离开隔离区域应使用手消毒剂。
3.3 抽血、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洗手,或戴手套(不同病人之间要更换手套),被体液、血液污染的一切物品必须放入黄色污物袋,废弃的锐利器械应放入锐器盒中。
3.4 无菌操作前注意周围环境应该清洁无尘、洗手、戴口罩、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5 无菌物品必须按灭菌日期顺序放在专用柜内,并保持专用柜清洁、干燥,有专职人员每日检查。
由供应室消毒灭菌的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以及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号等标识,标识清楚,填写完整。
无菌物品存放区环境在温度20~24℃,相对湿度<70%的要求时,使用
棉布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天;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天。
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包装、一次性纸塑包装、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3.6 无菌消毒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别放置。
物品的堆放:离墙5-10cm,离天花板50cm,离地面20~25cm。
无菌物品包布必须双层,每次使用后清洗。
治疗车物品摆放: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3.7 无菌镊子、持物钳及容器必须高压灭菌,干燥使用应每4小时更换一次;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已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进入体内组织或无菌器官的高度危险医疗物品必须在24小时内使用)。
常用无菌敷料罐(如生理盐水、呋喃西林棉球罐等棉球罐等)应每天更换并灭菌。
3.8 开启、配制的药品、消毒液等注明开启时间,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