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设计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电子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为了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能力,教学设计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下面是一份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设计的建议,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掌握基本概念;2.了解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方法;4.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电路调试。

二、教学内容及学习方式1.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方法-教师通过课件、教材和实物样本:讲解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方法;-学生通过听讲、课上互动问答和实物观察:理解和掌握元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和使用方法。

2.电子技术的应用-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介绍电子技术在通讯、医疗、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研讨:了解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对社会的影响。

3.实验设计和电路调试-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电子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过程;-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搭建和调试实验。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方法1.教师可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让学生主动参与。

2.课堂教学要结合电子技术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感兴趣。

3.教师通过设计一定数量的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课件、教材、实物样本和元器件等教学资源。

2.实验室设备和器材需要提前准备。

五、实验设计与操作以下是一些适合初学者的实验设计,供参考:1.利用电阻、电容和开关制作一个简单的延迟电路。

2.利用二极管和电池制作一个简单的整流电路。

3.利用三极管制作一个信号放大电路。

4.利用电感和电容制作一个简单的谐振电路。

5.利用多个元器件组成一个简单的音频放大器。

六、实验报告的撰写与评分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报告中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

课堂初九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参考格式)1课题名称绪论,半导体地基本知识授课时数 2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形式多媒体,板书,智能课堂参考《模拟电子技术》曾贇,曾令琴主编专业教学标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职业技能标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技能标准》参考资料校本补充材料《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媒体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初九年级数学学案例其它资源环境资源智能课堂,多媒体教学资源知识目的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地发展以及对社会地推动作用,掌握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以及PN结地单向导电性技能目的具有分辨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以及识别PN结单向导电性地能力教学目的素质目的科学地学习方法,对模拟电子技术地兴趣,对大工匠地向往教学重点模拟电子技术地发展以及对社会发展地推动作用,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教学难点本征激发,复合,扩散,漂移,掺杂,多子,少子,单向导电性诸多概念学情分析新课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观察学生对课程地兴趣点,确定下一步教学地方向。

教学总体设计1.绪论(以模电技术地发展历程以及对社会地推动作用提高学生地学习兴趣)2.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由物质结构引入半导体地独特性能)3.本征半导体(只有纯净地具有晶格结构地单晶体才能称之为本征半导体)4.杂质半导体(重点阐述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以及多子,少子概念)5.PN结地形成(讲述外电场,内电场地作用,扩散,漂移地结果)6.PN结地单向导电性(正向偏置时,反向偏置时地情况探讨)7.PN结地反向击穿(碰撞式地雪崩击穿,场效应地齐纳击穿以及热击穿)课外拓展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提升综合素养,安排课后拓展阶段,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学习内容教师学生技术资源教学随记(教学过程记录)课前准备(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网上查阅模拟电子技术地发展以及在生产,生活,科技领域地应用。

有关资料收集观看网络课堂教学(一)情境创设[15分钟]第一次课,目地激发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地学习兴趣,消除畏难情绪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绪论以及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引导聆听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二)知识学习[30分钟]介绍项目重点知识明确知识目的与能力目的项目导入明确学习什么,有什么用1.1半导体地基础知识1.1.1半导体地独特性能1.1.2本征半导体,本征激发与复合讲授聆听思考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三)知识学习[30分钟]1.1.3半导体地导电机理1.1.4杂质半导体(N型,P型半导体)1.1.5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1.1.6PN结地反向击穿问题讲授聆听思考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总结评价[15分钟]针对1.1地思考与练习提问并作出解析根据学生听课情况与回答问题情况作出总结与评价,指出后面地学习要求与学习方向。

网络环境下《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结构设计

网络环境下《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结构设计
c t n w ud b P) l i otn e e r h ae o d m d c t n i e w r .T ru h te p a t a e eo m n f “ lc a o o l eA i me al mp r t s a c .a i m re e u ai t ol a r r n o nh d h o g rc c l v l p e to E e - h i d I n c S lt nT c nq e n t ok e u s ,t ep p rd sr e et e r in ic sse n i u s dtef / O 8o te r i i a o e h i u ” ew r o r ̄ h a e ec i d t h oyo s e t t n a d ds se h 1 ̄ 1 h o mu i b h f c i f y  ̄ c 1 3f fu d l i o s tt n d s n a d t e n t ok C U E o rmo e n c n t ui e i , n ew r O I s i o g h '  ̄wa e i e . sd s d r
Ne wo k Co r e i h t r n io m e t t r u s t eNewo k E vr n n n
He Xio u ng aga
L hni i uj C e
( hn cu ece’ C lg ,C aghn10 3 ,C i ) C aghnTah r o ee hncu 302 h a s l n
贺小光 李春杰
( 长春 师 范学院 ,吉林 长春 103 ) 30 2
[ 要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网络时代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教 育的纵深化 、高效化 和全球化使基 于网络的 网络课 程教育 摘 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研 究领域 。本文 以 《 模拟 电子技 术)课 程为 实例 ,论述 了网络课程 结构设计所应 遵循的科 学性原理 ,

模拟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模拟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随着现代 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 , 电子产 品首先大量使用 了 新的 电子元器件, 另外在 电路设计 中也广泛采用 了计算机辅助 设计 , 深入学习电子技术 的新 知识 、 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具有 重要的意义。 而现行专业 电子类课程教学仅能够系统地完成 电 路的基本知识、 基础 理论和基本方法 , 对于能够 以工程实践的 观点对一般性的、常用 的电子 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 具有较强 的读图能力和 简单 电子电路 的设计能力培养欠佳 。 也很少涉及 新知识、新技术 。最终使 毕业 生很难 实现 “ 零距离 ”上 岗。如 何使学生较 好地掌握专业基 本知识与技 能是我们积极探 索的 个新 问题。从我国现 阶段职业教育 的研究发展来看 , 采用项 目课程理 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就能够很好地 实现对职业类 学 生 的 培养 。 作为一名讲授 “ 模拟 电子技术 ”这 门课程 的教师 , 对近几 年学生学习效 果、 教学方法有一些体会 。 就 “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 性质 ,具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层次多 , 而且要求学生掌 握的各个 知识点的连续性 、 系统性非常强 , 教师在讲授的过程 中必 须保 证知 识的连续性 , 以免在后面的有关章节中出现知识 的盲 点。但是 由于课 时的限制在照顾知识点面面俱到的 同时 , 势必不能够把这些 知识 点讲透 、 讲精 , 这样不少学生感到 “ 模 拟 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很不好学 , 严重挫伤 了他们学习的积极 性 ,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 ,对于模拟电子技术或者其他类 电子类课程 , 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 的, 理实一体化 教学是 改变 教师难讲 、学 生难学 的最好方法 。 模拟 电子技术 的教学整体教学设计 教师对于本课程 的把握在整体设计 中可 以有直观的体现 。 如针对所 带班级 的专业特点 , 本课程在其整个专业学习中的作 用, 模拟 电子技术与前面基础课程 的联系等等 。 如电工技术一 般是模拟 电子技术 的先修课程 ,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如欧姆 定 律、 基尔霍夫 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 电流定律等相关内容作简单 复习,会使教学过程更顺利,学生掌握起来更容易 。同时是否 会有后续课程与本课程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 是否该重点讲授 与 强调 。 二 、教师教案 、学生教材理实一体化 教师 明确课程定位 , 如何能激发 学生兴趣 , 学好这 门课程 , 除 了教师的教学设 计,还应注重教 案的准备和 学生教材 的选 取 。半导体 电子技术经历 了 “ 翻天覆地 ”的巨大变 化。然而, “ 模拟 电子技术 ”教材 的内容却相对滞后 , 同时 “ 模拟 电子技 术 ”是 一 门技术基础课 , 实践性很 强, 课本上集成 电路系统设 计与应用 研究在教材 中所 占比重甚 少,学生根本 不知道怎 么 用。 针 对以上情 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教案 的准 备首先要 具 备理实一体化 。 教案中不仅要 包括基本 内容 的讲授 , 还应把我 实践教学的设计。由于课程性质 的限定, 如何把握整个课堂讲 授与演示时间的分配是备课中的重点. 第二 ,一本好的教材是学生接触本 门课程的第一手资料。 “ 模拟 电子技术 ”课程的内容 , 大部分章节都是介绍放大 电路, 除了要让学生在概念 、理论上明确课程在电子系统中的地位 , 还要 多联系实际的工程应用,选择各类 电子 设备和 电子信 息产 品中具有广泛代表性 的某些典型 电路 ( 系统) 作为范例,使学生 通过对这些精选 范例 的学习研 究、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之效果 。目前,并没有太多的教材能与学生所学专业或有针对

2024年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设计(超全面)(精华版)

2024年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设计(超全面)(精华版)

2024/3/24
19
实验考核方式与标准
实验报告
学生需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 数据记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2024/3/24
课堂表现
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 、操作规范、团队协作等方面 的表现。
实验成果展示
鼓励学生将实验成果进行展示 和交流,以便互相学习和提高 。
综合评价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 学设计(超全面)(精
华版)
2024/3/24
1
目录
2024/3/24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 模拟电子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 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 • 课程设计环节指导 •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3/24
3
课程背景及意义
2024/3/24
01
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 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模拟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领 域,是现代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基础。
03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对于电子类专业学生来说是必备的基 本技能,也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 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 法。
2024/3/24
02
共射放大电路
详细分析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以及失真和频率响应等特性。
03
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
介绍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和 应用,以及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比较。
9
反馈放大电路原理
2024/3/24

《模拟电子技术》模块化教学设计——与无线电装配与调试中级工培训相结合

《模拟电子技术》模块化教学设计——与无线电装配与调试中级工培训相结合

综合职业 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 实践 为主线 ,以项 目课程为 主体 的教学模 式 。

调 试 中级工训 练课 程相结合 ,让学生 在一个个 中级工训练 项 目的驱动下 ,展 开 《 模拟 电子技术 》教 学活动 ,真正形
成 “ 生 为 主 体 ,教 师 为 主 导 ” 的 教 学 模 式 ,引 导 学 生 由 学
谭张 免
E C R [ E j 抟} W U RI M R S王 1,t A = H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模 块 化 教 学 设 计
与 无 线 电装 配 与调 试 中级 工 培 训 相 结 合
苏 州 工业 职 业技 术 学 院 金 薇
【 摘
要 】 文 将 《 拟 电 子 技 术 》课 程 与 无 线 电 装 配 与 调 试 中 级 工 培 训 相 结 合 ,进 行 该 课 程 的 模 块 化 教 学 设 计 , 实 本 模
现 了课 程 整 合 , 强 化 了技 能教 学 ,模 糊 了理 论 课 与 实验 课 、 实训 课 之 间 的界 限 ,探 讨 了任 务 驱 动 式 的 教 学模 式 。 【 键 词 】 拟 电子 技 术 模 块 化 无 线 电 装 配 与 调 试 关 模
《 拟 电子技术 》是高职 电子 、信息 、机 电类 专业 的 模
用 联 系 紧 密 。随 着 普 高 热 的 兴 起 、各 类 高 校 的 扩招 ,高 职
学生质量不 断下降 ,传 统的 “ 理论 为主 、实践 为辅 ”教学
模 式 的 弊 端 越 来 越 明 显 。 必 须 建 立 以 全 面 素 质 为基 础 , 以
此 认 为 ,可 以 以 无 线 电装 配 与 调 试 工 中级 工 训 练 项 目作 为 知 识 模 块 ,将 《 拟 电子 技 术 》 的知 识 点 与 无 线 电装 配 和 模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如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2. 了解常用模拟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及功能,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3. 学会分析简单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4. 掌握模拟电路图的阅读和绘制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2. 能够运用Multisim等软件对模拟电路进行仿真分析;3.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模拟电路的性能;4. 能够解决实际应用中与模拟电子技术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介绍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 常用模拟电子元器件:讲解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器件的特性、符号、选用和应用。

3. 简单模拟电路分析:分析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4. 模拟电路图的阅读与绘制:教授电路图的识别、分析和绘制方法。

5. 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运用Multisim等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

6. 实验教学:开展与模拟电子技术相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1周: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教材第1章;第2周:常用模拟电子元器件,教材第2章;第3周:放大器电路分析,教材第3章;第4周:滤波器与振荡器电路分析,教材第4章;第5周:模拟电路图的阅读与绘制,教材第5章;第6周: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教材第6章;第7周:实验1,教材附录;第8周:实验2,教材附录。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2010 ~2011 学年第二学期任课教师:金玉善、申铉京、申春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Analog Circuits学时:64学分:4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 级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各类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性课程,具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电子技术的入门具有很好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了解和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原理、特性及实际应用中对器件的选用方法;了解和掌握常用集成器件的特性及其应用方法;掌握各种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重要性能指标的估算。

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初步设计电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教学方式:多媒体,板书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金玉善主编《电路》(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版)邱关源主编教学参考书:《电子线路基础》高焕文高等教育《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郑家龙高等教育《模拟电子技术教师手册》华成英高等教育《电子技术基础教师手册》陈大钦高等教育《电路分析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1月出版;,付恩锡主编,《电路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第二版)周守昌主编,授课题目第四章电路定理4-3;4-4授课学时 2 授课学时2011.4.1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难点: 当网络含受控源等效电阻的求解方法教学要点及教学设计: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作用:在有些情况下只需计算一个复杂电路中某一支路(或某一部分)的电流。

我们可以把这个支路(部分)划出,而把其余部分看成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这个有源二端网络对于此支路仅相当于一个供给电流的电源。

只要将这个网络用电压源于电阻的串联组合成电流源与电阻的并联组合等效代替就可以使问题简单化。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OBE教学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OBE教学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OBE教学方法摘要:在工程类专业认证的视域下,针对高校工程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等多种问题,基于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工程教育理念,以成果导向为出发点,对核心课程的教学进程进行改革与设计。

以电子类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模拟电子技术为例,分别对学情分析,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改革思路,课程改革特色与推广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形成一套符合工程认证标准、与人才培养目标对应的新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法。

关键词:OBE;工程类;核心课程;教学改革1学情分析与课程目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类人才培养的特点,基于OBE理念,对标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育人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本,以成果导向为前提,精选教学内容。

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代替原有单一线下面授或单一线上MOOC形式。

线上按知识点精讲,线下案例式串讲,以虚拟仿真形式在线下课程演示典型电路。

为实现工程类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升,以成果导向为思路,课堂教学与企业案例、科研、学科竞赛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鲜活性和生动性,同时体现知识的应用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经过课程学习后,学生可以达到应用理论知识,分析产品电路功能;设计满足需求的功能电路的能力,按照需求,制定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器件和单元电路,搭建、测试、调试出满足需求的完整功能电路。

课程目标紧扣培养目标,以学生学习效果(即成果)为导向,进行反向教学设计。

2课程教学改革思路2.1课程教学改革重点解决的问题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内容逻辑性强,难度大,入门难,学生畏难情绪大。

本门课程隶属于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中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理论结合实际能力、主动学习思考能力的培养,及自主电路设计思维的形成,而以从前的单纯线下讲授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差,学生能力提升不明显。

线下教学资源中的教材部分,无思政内容融入,重难知识点无视频、仿真等信息化手段辅助,不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习惯。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教学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教学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的第五章,主要介绍了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运算放大器的组成、符号表示、输入输出特性、共模抑制比、差模放大倍数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理解其组成及符号表示;2. 培养学生掌握运算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特性,能分析实际电路中的信号放大过程;3. 培养学生理解共模抑制比和差模放大倍数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电路分析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符号表示、输入输出特性;难点:共模抑制比和差模放大倍数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教案;学具:课本、笔记本、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运算放大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如模拟信号放大、滤波、积分、微分等;2. 讲解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示例说明其组成和符号表示;3. 分析运算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特性,通过示例电路图引导学生理解信号放大过程;4. 讲解共模抑制比和差模放大倍数的定义,演示计算方法,并进行实际电路分析;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求解信号放大倍数;7. 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运算放大器的组成、符号表示、输入输出特性、共模抑制比、差模放大倍数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个放大电路,其中运算放大器的差模放大倍数为100,共模抑制比为40dB,求该电路的信号放大倍数。

答案:信号放大倍数为100。

电路图:(在此处插入电路图)答案:信号放大倍数为5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电路分析,使学生掌握了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符号表示、输入输出特性,以及共模抑制比和差模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但在课堂上,对于共模抑制比和差模放大倍数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拓展延伸:研究运算放大器在其他电子电路中的应用,如滤波、积分、微分等,提高学生对运算放大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模拟电子技术说课(参考课件)

模拟电子技术说课(参考课件)

扬中绿扬
常州Amicc
四、教学设计
1、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程

时:80(理论60 实践20)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开课学期:1年级第2学期
2. 教材选取
曾经使用教材
现在使用教材
主要特点:理论讲解细致 可作为主要参考书
主要特点:项目化导向,知 识点融入于不同项目中。提 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具备团结协 作精神
4、创新意识 5、查找资料及 自学能力
三、授课条件
1、学生情况分析 2、师资情况 3、实训条件
1. 学情分析
学生差异
高 中 文 科 毕 业 生
高 中 理 科 毕 业 生
前 导 课 程 掌 握 程 度
学生共同点
排喜思渴自 斥动维望信 传手活成不 统不跃功足 教善但但易 学学缺缺于 模理韧耐放 式论性心弃
【重点难点】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和波形分析
(一) 导入新课
手机师充生电一器起工观作看流以程下图图片
A
R1
R2
各式各样充电器VD1
VD2
了解手机充电器
v1
V2
VD4
输入
桥式
电卡路通充电器整 流
智能集成化快速充电器
座充充电器
C1 VD3
B 滤波
C2 VZ
稳压 输出
最常见的充电器外形图 充电器拆开后
4、实验项目
天煌模电实验台及实验配套教材
4、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
知识目标
学时分配
实验1
学习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示波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
2
常用电子仪器使用 伏表、频率计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

机械学科大类《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体系的再设计

机械学科大类《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体系的再设计

近年 来 , 随着经济 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 , 社会对人 才 的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研究型 、 创新性人才的 培养 已成 为世界一流高校人 才培养 的共 同 目标 。建立 由“ 知识传递 型” 教育 向“ 能力 培养 型 ” 转变 的教学模式 已成 为 新 的历 史条 件 下高 校教 学 改革 亟 待解 决 的 问
题。
本科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作为电类课程 群 中不可或缺 的一份 子 , 具有承上启 下 的重要作 用 , 该
课 程 的基 本概念 多 、 论抽 象 、 程特 征突 出 、 理 工 电路 形 式 多样 , 在过去 的教学过 程中学生普遍 反映学 时紧 、 任 务重 、 收获小 , 无论是理论 教学环节还 是实践教学 环节 都 比较 单调 , 既难 以提 高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又不利 于学 生对知识与技能 以及课程 的真正意义融会贯通 。为此 , 有 必要 根 据本 课程 与后 续课 程 的联 系 以及 社会 的需
然而对 于机械学科大类各 专业 的学生 来说 ,一方 面对 电类课 程的学习本身就存 在一定 的困难 ,另一方 面 电类课程 理论学习后又鲜有 应用 的机会 ,等到真正 需要应用 时 , 却早 已将学过 的知识 忘记 了, 因此对于机 械学科大类 电类课 程 的培养 目标不仅 是课程 内容 和知 识点的学习 , 更重要 的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课程 群 建设为 目标 的教 学改革正悄然兴起 ,国内一些 著名 高校如上海交通 大学 、 重庆 邮电大 学 、 西安交通 大学等 分 别开展 了以电路 、 电子 、 计算机应 用基础等几 大知识 模块 所涉及 的若 干门课程为核心 的 ,面 向电子工程大
类 或非 电类 的技术 基础 课程体 系建 设 ,有 的与 S n t— a f d B re yMI 国际一 流大学相 关学科 的课程 设 n 、 e l 、 T等 r ke 置相 似或完全相 同 ,将该 课程体系作 为工科学生 教学

以项目为载体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以项目为载体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导学生“ 中学 、 做 学中做 ” 。
以项 目为载体 的教学 设计 思 路 是 :一是 根据课 程 教学 目标 要
二、 以项 目为载 体 的课 程 内
容 的组 织安 排 ( ) 一 课程 内容 的精 简与整合
首先设置若干个与实 际应用紧 识 的生 成与构 建 , 其课程开发过程 求 ,
收 稿 日期 :0 00 —4 2 1— 10 作者 简 介 : 春 光 (9 6 )男 , 北 滦 县 人 , 门大 学 机 电 T 程 系博 士研 究 生 , 波 大 红鹰 学 院 副教 授 。 韩 16 一 , 河 厦 宁
基金项 目 : 浙江省高职高专《 拟电子技术》 模 精品课程建设项 日( 浙教高教[0 717 )主持人 : 20] 号 , 6 韩春光。
《 拟 电子 技术 》 高职 院校 模 是 电子信息 类专 业 的一 门重要 专业 基础课 , 其课程 目标 是使学生掌握 电路基本元器件 的性 质和作用 , 初 步具 备单 元 电路 的设计 和分 析能 力 ,学 会 印制 电路板 的设 计 和制
目为载体 对 《 模拟 电子 技术 》 程 课
作, 具备简单 电子产 品的调试维修
能力 ,为后 续课 程 的学 习奠定 基 础 。该课程 的后续课程有 《 片机 单
路 是 :在课 程 各教 学单 元开 始之 价 。在上述进程 中, 课堂教学 的内
初 ,通过引入具体 的实践项 目, 营 造一 个基 于 电子产 品生 产过 程 的 学 习情境 , 使学生 在项 目的“ 生产 ”
果。

主线的 电子产 品生产 情境 , 并将其 节之 中 ; 是项 目实施 时 , 三 充分 体
内容进 行重 构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效 有 机地 嵌 入到课 程 实践 教学 的环

2024年度《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2024年度《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14
网络教学资源介绍
1 2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
提供丰富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包括课 程介绍、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 验指导、习题库等。
MOOC学习平台
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等平台上提供模拟 电子技术在线课程,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
3
课程学习网站
如“模拟电子技术网”等,提供模拟电子技术学 习资料、在线测试、疑难问题解答等。
2024/3/23
27
团队合作机制建立和优化
2024/3/23
建立团队合作机制
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促进 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根据教学需求和教师特长,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发挥教师的优势, 提高教学效果。
激励和评价机制
建立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和教学改 进,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 频教程,加深对知识点的 理解。
思考问题
针对预习内容,思考并提 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 堂。
18
课后复习巩固方法
2024/3/23
复习笔记
01
回顾并整理课堂笔记,巩固记忆重要知识点。
做习题
02
完成课后习题和作业,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讨论交流
03
与同学或老师讨论课程内容,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9
主要教学内容
2024/3/23
信号处理电路
包括滤波电路、比较器、振荡器等,分析其工作原理和设计 方法。
直流稳压电源
介绍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等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 和工作原理。
10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案设计的探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案设计的探索

“ 模拟 电 技 术 ” 电气 和 电子 专 业 的专 业 基 是 础 课 。该 课 程 教 案 书写 或 设 计 往 往 被 部 分 教 师 忽 略 。笔者 通过 学 习相 关 课 程 教 师 的教 案设 计 , 对 针
1 1 教案 被等 同于 知识型 讲稿 .
教案与教学大纲不 同, 也不同于讲稿。教师编
b n d wi u w e c i g p a t e a d g v n e a l fma i g t a h n — l n a o ts ge p a e b d e tp i e t o ro n ta h n r ci n a e a x mp e o k n c i g p a b u i l h s r g y e h c e n i
编写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模拟 电子技术 ” 教案 “ ; 中图分类号 : 4 0 G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6 6 2 1 )40 7 -3 10 - 8 (0 1 0 -0 30 0
St y o a ng Te c i - l n i ud n M ki a h ng p a n Anao e t o i c ni ue lg Elc r n c Te h q
Ab t a t I r e o e s r h mo t e e o me ti e c i g o h s r c :n o d rt n u e t e s o h d v lp n n ta h n ft e Anao e to is Te h iu o re,i i lg Elcr n c c n q e c u s ts p riu a l mp ra tt e in a d p e r h e c i g p a .I h a e ,t h a trsi so ao e to c a tc l ry i o n o d sg n rpae t e ta h n — l n n t e p p r hec a ce itc fAn l g Elcr nis t r Te h q e c ure,s c ni u o s umma z d c re r b e a d t e man is e n ma ngt a h n — l n i r v d d.W e c r— i r e u r ntp o lm n h i su si ki e c i g p a sp o i e o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管理信息
二、课程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运用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对常用的电子器件进行识别测试并判断质量好坏,具备常用低频电子电路的分析、制作、调试和测试,并能对制作的电子电路提出功能改进。

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参数,并能根据器件的特性参数判断器件的好坏。

(2)能读懂电子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进行实际电路的焊接组装。

(3)能对单级电子电路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确定电路的工作状态及参数。

(4)能选择合适的电子测量仪器对电路进行电压、电流、频率、通频带等参数的测试分析。

(5)能够分析并对照电路图组装单功能电子电路(测量电路、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等),然后完成相应的制作测试报告。

(6)熟悉电子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和设计方法,能够对单功能电子电路进行功能完善或改进,能设计简单功能的模拟电子电路。

2、能力目标
(1)方法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与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规范的职业工作程序。

(2)社会能力:培养具有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3)专业能力:会识别与检测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并较熟练地选用电子仪器测试其基本参数,判定元器件的质量,以适应企业的元器件采购岗位;会根据图纸进行电路板焊接与装配,并且具有分析排除电路中简单故障的能力,以适应企业的电子产品装配岗位;对常见的单功能电子电路会分析其工作原理,以适应企业的电子产品调试或产品质量管理岗位。

2.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本课程按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即学习情境展开教学。

以一个个典型学习任务组成学习情境,通过课程引导,由LED灯控制电路、信号放大器、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和模拟电路设计初步等六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情境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领域。

每一个学习情境组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从电路分析与制作任务的引入、认识典型器件、电路的分析、到电路的制作与测试任务的完成,典型学习任务由易至难,由单一到复杂。

模拟电子电路课程学习情境分六个,详见下表。

2.1课程内容设计
2.2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3.教学进度表
三、教学材料
教材选用既要考虑学生就业对技能要求的现实性,又要考虑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与职业迁移能力的长期性;既要体现知识的传承,又要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

目前主要的教材及辅助材料为:
[1]《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吴志荣、曾佳、张溪等主编校本教材2013
[2]《电子技术与实践》吴志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模拟电子技术》胡宴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教程》金惠平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5]《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黄永定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四、教学组织形式
1.学生角色: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助理
2.教学情境:带有多媒体设备的实验室、仿真实验室
3.教学材料:教材、相关纸质资料及网络资源等
4.教学过程:学生集中教学、分组操作;教师提问,检查并对学生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五、考核方案
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建设的情况,采取以理论考核为主、形成性考核为辅的考核方式,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探索网络考核学生的应用等各项能力,通过一定的加权系数评定课程的最终成绩。

(1)平时实践项目评价
每章电路制作与测量后,要写出实践项目报告,根据学生的电路制作质量和报告质量来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与表达能力。

作为平时实践分。

(2)平时课程学习评价
根据上课态度、网络习题完成情况和每章学习效果评价结果进行评分,作为平时理论分。

(3)期末测试评价
期末考试分两部分:理论测试与实践操作测试。

理论测试采用网络平台上的网络考试,当考试完成时,考试成绩马上由计算机同步批改完成。

实践测试内容就是平时训练的内容,考试采用抽签的形式,由学生随机抽出一道题目,进行实践操作并回答监考教师的提问。

(4)综合评价
把上述4方面的评价结果,按一定比例组成学生课程总评成绩。

各项比重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