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CRTS_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施工作业指导书

CRTS_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一、编制依据、编制目的 (2)1.1编制依据 (2)1.2编制目的 (2)二、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2)2.1 桥梁底座概述 (2)2.2 桥梁底座施工工艺 (3)2.3 桥梁底座施工方法 (3)2.4 施工作业标准 (5)三、人员配置 (9)四、底座主要施工设备配置 (10)五、施工安全与劳动保护 (10)5.1 一般规定 (10)5.2 各工序作业注意事项 (11)CRT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桥梁底座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编制依据、编制目的1.1编制依据1、《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2、《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一收标准》(TB10754-2010);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5、《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1.2编制目的明确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桥梁底座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和规范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桥梁底座施工。

二、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2.1 桥梁底座概述桥梁地段道床板支承结构为底座板,底座板直接浇筑在桥面混凝土上,并用连接钢筋与桥面混凝土间采用预埋套筒连接,当连接钢筋无法拧入预埋套筒时,需依据设计要求进行植筋处理,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为C40。

结构宽度为2800mm,长度分6400mm、5750mm、6075mm、6825mm 四种类型,底座板顶面设置4mm厚的聚丙烯土工布,每块底座板底座设置2个限位凹槽,顶面尺寸为1000mm ×700mm,底面尺寸为978×678mm,凹槽侧面铺设8mm厚的弹性垫板,弹性垫板四周使用泡沫板填平,并使用胶带粘贴牢固。

32m梁上底座板由2块6400mm、1块5750mm、2块6825mm组成,24m梁上底座板由1块6400mm、2块6075mm组成,1块5750mm组成。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长轨精调施工作业指导书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长轨精调施工作业指导书

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长轨精调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XXXXXXXXXX标项目经理部二Ο年月日目录一、编制原则 (1)二、适用范围 (1)三、作业内容 (1)四、作业标准 (1)五、作业流程 (2)六、人员组织(一个班组) (3)七、工具配备 (3)八、作业细则 (3)九、注意事项 (6)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长轨精调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编制原则本作业指导书根据《无砟轨道验收标准》及沪昆公司相关要求编制,在保证轨道平顺性的前提下,确保轨道调整工作快速、高效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沪昆客运长昆湖南段CKTJIII—2标段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长轨精调工作.三、作业内容1、长轨应力放散锁定后对轨道的重新测量,对测量资料汇总整理和模拟调整并形成书面文件,同时统计扣件更换/调整的种类和数量并提取物资需求计划.2、根据模拟调整文件报表,现场核对调整位置和调整项目,确认无误后更换相应种类的扣件。

3、扣件更换结束后,按规定扭力上紧螺栓,同时检查轨道调整效果和平顺性是否达到要求。

4、清理回收更换下来的扣件并分类存放,同时清理干净道床污染物。

四、作业标准1、重新测量前,认真核对CPⅢ坐标、轨道设计线型要素数据输入是否正确,确保测量仪器校核无误,设站精度达到要求,钢轨、扣件干净无污染,无缺少和损坏,轨枕无空吊现象,焊缝平顺(〈0。

2mm),扣件扭矩和扣压力达到设计要求。

2、测量一般选在阴天或夜间进行,严禁在高温、雨天、大雾、大风等条件下测量,避免测量误差过大和出现假数据.3、测量数据模拟调整前,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调整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优先保证参考轨的平顺性,另外一股钢轨通过轨距和水平控制.一般轨距控制在±1mm以内;水平控制在1mm以内;轨向和高低控制在2mm以内,连续两根轨枕各指标的变化率控制在0.5~0.7mm.特殊情况下,对于调整量突然变化较大的地段,需现场核对或重新测量后再做调整。

无砟轨道(双块式)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无砟轨道(双块式)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1 适用范围 (2)2 作业准备 (2)2。

1设计文件核对 (2)2。

2施工机械准备 (2)2.3作业人员 (2)2.4施工测量准备 (3)3 技术要求 (3)4 主要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4。

1主要施工程序 (3)4.2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5)5 无砟轨道铺设施工要求 (6)5.1施工准备 (6)5.1。

1无砟轨道铺设条件检查、评估 (6)5。

1.2施工人员培训计划 (6)5。

1。

3施工测量准备 (7)5。

1。

4技术准备 (9)5。

1.5设备、材料准备 (9)5。

1.6现场具备条件 (9)5.1.7工艺准备 (10)5。

2施工工艺 (10)5。

2.1双块式轨枕、轨道板钢筋进场 (10)5.2.2清理水硬性胶结层、标定位置 (11)5.2。

3放置纵向钢筋 (11)5。

2.4放置轨枕 (12)5。

2。

5运输、铺设工具轨、运存模板 (12)5。

2.6固定轨道、轨枕和螺杆调节器托盘 (13)5。

2.7轨道板粗调、安装调节器螺杆 (14)5.2。

8安装钢筋、接地连接 (15)5.2。

9安装横向、纵向模板 (16)5.2.10轨道精调 (17)5.2.11浇筑混凝土 (18)5。

2.12拆除纵向、横向模板 (19)5.2.13拆除螺杆调节器 (20)5。

2.14拆除工具轨、运输工具轨和模板等 (20)5.2。

15填塞螺杆孔、修整混凝土 (20)6劳动组织 (20)6.1劳动力组织方式 (20)6.2施工人员 (20)7 材料要求 (22)8 设备机具配置 (24)9 质量控制及检验 (24)9。

1质量控制 (24)9。

1。

1质量管理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1.2质量控制措施 (24)9.2质量检验 (26)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29)10。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道排架法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明确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和规范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

2.编制依据2.1兰新线无砟轨道施工图及设计文件2.2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2.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2.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5《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3.适用范围兰新铁路第二双线CRTSI型双块式无碴轨道。

4.施工控制要点4.1前期准备阶段4.1.1熟悉并掌握施工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规程、标准、技术条件、细则、指南等。

4.1.2进行沉降变形观测和无碴轨道铺设前质量评估。

4.1.3组织技术、测量试验和施工人员岗前培训。

4.1.4配合设计院进行CPⅠ、CPⅡ、CPⅢ精密测量控制网布设,完成新网下的线路拟合;组织对CPⅡ、CPⅢ测量成果进行复测,报设计院确认。

4.1.5选定混凝土配合比。

4.1.6原材料进场检验、标识存放。

4.2过程控制阶段包括组装工具轨排,钢筋工程施工,电阻测试,轨排就位、粗调、精调和轨道几何位置复测,灌注道床板混凝土,道床板养护、封堵螺栓孔等。

4.2.1钢筋绝缘情况采用目测检查和电阻测试,灌注混凝土前的精度复测,灌注混凝土等重要工序监理全过程旁站。

4.2.2建立内部各工序交接验收管理办法,各工班之间办理签字交接,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2.3在施工的各阶段,根据测量统计分析数据,在施工现场定期(不长于1个月)召开由技术负责人、测量、安全、试验、物资设备、质量人员和工班长等参加的各类分析、探讨和阶段性总结会,适时增补具有针对性的技术、质量管理要求。

4.3后期综合整理阶段首先,对铺设长钢轨后的轨道进行复测;然后根据精调和复测后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制定相应的轨道综合调整方案。

铁路隧道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精选全文

铁路隧道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铁路隧道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新建铁路《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施(轨)-02);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3、《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03);5、《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7、《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函[2007]85号);9、《铁路隧道无砟轨道施工组织设计》。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铁路***标段隧道进口段CRT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施工。

三、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及参数1、CRTS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由钢轨、扣件、双块式轨枕、道床板组成,结构高度为515mm,如图1所示。

2、施工工具轨采用60kg/m的新轨,其质量符合《250km/h客运专线60kg/m 钢轨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5]298号)及《客运专线和350km/h钢轨检验及验收暂行标准》(铁科技[2005]402号)的要求。

3、轨枕采用SK-2型双块式轨枕(图号《通线[2008] 2251-I》),配套采用WJ-8A型扣件。

过渡段轨枕采用《通线[2008] 2201》,基本轨采用WJ-7A型扣件,铺助轨扣件采用研线0607,轨枕间距为650mm。

图1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隧道断面图4、扣件系统应符合《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6]248号)的规定。

5、隧道内道床混凝土连续浇筑在隧道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上,混凝土等级为C40,直线地段结构尺寸为:宽度2800mm,厚度260mm。

隧道内若有结缝,道床板应在结构缝处断开。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CTR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高架站到发线线路CTR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

2、作业预备2.1内业技术预备2.1.1工程部下发本作业指导书,并组织现场技术、施工人员学习长轨铺设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标准,并进呈现场施工技术交底。

2.1.2安质部依据现场状况,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展安全培训。

2.2外业技术预备2.2.1CTR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道床板和底座板为现浇混凝土构造,对混凝土材料、协作比设计、施工工艺、物流组织与运输、质量把握有更高要求。

2.2.2CTR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内钢筋按绝缘设计,除接地钢筋焊接点及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穿插点加绝缘垫片外,其余道床板内纵横向钢筋、双块式轨枕桁架钢筋交点搭接处均设置绝缘卡。

2.2.3CTR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顶面留有两个限位凹槽,底座内钢筋按绝缘设计,全部钢筋搭接及穿插处均设置绝缘卡,底座与桥面间承受连接钢筋连接。

3、设计标准道床板承受C40 钢筋混凝土构造,依据连接段长度分块设计,每块长4~7m,宽2800mm,厚度约380mm,道床板顶面由中间向两侧设2.0%的横向排水坡,道床板间设100mm 的伸缩缝。

道床板内钢筋按绝缘设计,除接地钢筋焊接点及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穿插点加绝缘垫片外,其余道床板内纵横像钢筋,双块式轨枕桁架钢筋交点搭接处均设置绝缘卡。

CRT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与底座间设中间分隔层,其中限位凹槽四周设置8mm 厚的弹性垫层,其余范围铺设4mm 厚的土工布,弹性垫层及土工布使用寿命均为60 年,其质量应符合双块式无砟轨道弹性垫层及土工布相关技术条件。

4、施工前预备工作4.1施工前技术预备工作(1)施工前应依据施工内容猎取相关施工设计文件〔包括变更设计文件〕。

(2)施工文件包括定型图〔标准图〕、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线下施工单位供给的中桩表、水准点表、线路基桩表等。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组合式轨排法)m一天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组合式轨排法)m一天

双块式道床施工轨道排架法1.施工设备主要施工设备有:轨道排架,专用龙门吊,移动组装平台,专用吊具,纵横向模板,轨距棱镜分中尺等。

⑴轨道排架:其主要部件有:托梁、工具轨(60Kg/m钢轨线上一级轨)、定位夹板、楔形夹板、调整夹板、双块式轨枕定位标、中心标、螺柱支腿和轨向锁定器等。

螺柱支腿进行轨道排架的高低、水平的调整;轨向锁定器进行轨道排架的横向调整和固定,如图1。

选择排架类型和每榀轨排架长度需要综合考虑直线地段的长度、曲线半径大小、轨道排架加工精度、就位操作难易,以及所计算的曲线段矢量差值、相邻轨枕间距的内外侧弧形差值、枕内外侧弧形累计差值等。

工具轨排架支腿托梁图1 排架布设示意图轨排制造技术标准:①轨道排架轨距(1435±0.5)mm,顺坡率<0.5%。

②轨底坡坡度1:(40±2)。

③排架长度L±1mm,方正度<1mm。

④相邻轨枕定位间距±5mm。

⑤钢轨直线度及平面度<0.5mm/m,钢轨高度偏差<0.3mm。

⑥接头钢轨错牙≤0.5mm。

⑦中心标必须以两钢轨对称偏差<0.2mm。

⑵专用龙门吊:行走机构采用变频技术实现快速行走、慢速安装排架。

电动葫芦选用MD双速,实现快速起吊、慢速定位。

⑶简易组装平台:简易分枕组装平台包括组装平台、双块式轨枕间距控制刻度,功能是完成轨枕定位和轨排组装。

⑷吊具:起吊轨排的专用吊具具有保持轨排几何结构不变形和灵活就位的功能,由钢桁架、钢轨夹紧机构、轨排移动调整机构等组成;装卸轨枕的专用吊具具有避免轨枕变形的功能,每次可起吊5根轨枕,如图2。

⑸轨距棱镜分中尺:为提高粗调精度和工效,可设计方便操作的轨距棱镜分中尺,如图3。

图2 轨枕吊具示意图图3 轨距棱镜分中尺2.施工准备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由预制和运输,施工前运输至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不得出现轨枕运输。

装车时每5根×3层为1垛,层与层之间采用10×10cm方木隔离,放置位置在轨枕承轨槽中部。

无砟轨道施工指南

无砟轨道施工指南

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南目录1 前言12 适用围13 主要技术标准和参数14 施工工艺流程35 生产施工法和过程控制标准45.1施工准备45.2下部支承构造层施工55.3双块式轨枕、道床板钢筋进场135.4道床工作面清理、施工放线145.5底层钢筋布设155.6轨枕布设155.7工具轨、模板、螺杆调节器运输165.8铺工具轨、组装轨排、安装螺杆调节器托盘185.9轨道粗调、安装调节器螺杆205.10钢筋绑扎、接地焊接215.11安装横向、纵向模板225.12轨道精调245.13混凝土浇筑265.14轨排稳定保护295.15混凝土养护295.16撤除纵向、横向模板30 5.17撤除螺杆调节器315.18轨道状态复测315.19拆工具轨325.20封堵螺杆、修整混凝土325.21轨道状态调整326 主要材料与机具设备配置36 6.1材料方案366.2机具设备配置377 施工组织要点387.1道床板施工物流组织38 7.2劳动力安排397.3作业区段的划分和工效408 质量控制要点408.1施工准备阶段408.2下部支承构造层施工阶段40 8.3道床板施工阶段408.4轨道精调阶段419平安控制要点4110 环境保护控制要点42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南1 前言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构造由下部支承构造、道床板、轨枕和钢轨及扣件系统组成。

其构造具有稳定性高、刚度均匀性好、构造耐久性强、维修工作量少、构造高度低、荷载小和道床整洁美观等优点。

2 适用围本施工作业指南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350km/h标准轨距客运专线铁路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构造施工。

3 主要技术标准和参数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构造由下部支承构造、道床板、轨枕和钢轨及扣件系统组成。

下部支承构造路基上为水硬性支承层,桥梁上为混凝土保护层〔含凸台〕,隧道为混凝土找平层;道床板为钢筋混凝土构造,轨道构造超高设置在路基上通过路基基床表层来实现,桥梁上那么通过道床板自身构造尺寸实现;轨枕采用双块式轨枕;钢轨采用60Kg高速轨。

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全

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目录第一章 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 (8)1、目的 (8)2、编制依据 (8)3、适应范围 (8)4、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 (8)4.1施工复测 (8)4.2CPⅢ轨道控制网布设 (8)4.3CPⅢ轨道控制网平面测设 (9)4.4CPⅢ轨道控制网高程测设 (9)4.5质量检验 (10)第二章混凝土支承层施工 (10)1、目的 (10)2、编制依据 (10)3、适应范围 (11)4、施工准备 (11)4.1材料配制及运输 (11)4.2模筑法技术要求 (11)4.3滑模摊铺机摊铺技术要求 (12)4.4拉毛处理 (12)4.5切缝处理 (12)4.6混凝土养护 (12)第三章 CRTSⅠ型无砟轨道桥梁保护层及凸台施工 (13)1、目的 (13)2、编制依据 (13)3、适应范围 (14)4、施工准备 (14)4.1施工定位测量 (14)4.2钢筋绑扎 (14)4.3保护层及凸台混凝土浇筑 (14)4.4切缝处理 (14)4.5养护 (15)4.6土工布铺设及凸台垫板安装 (15)第四章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板施工 (16)1、目的 (16)2、编制依据 (16)3、适应范围 (16)4、施工准备 (16)4.1铺设工具轨及组装轨排 (16)4.2混凝土浇筑 (17)4.3混凝土养护 (17)4.4拆除纵、横向模板 (17)4.5拆除螺杆调节器 (18)4.6轨道状态复测 (18)4.7封堵螺杆孔 (18)4.8质量检验 (18)第五章长钢轨铺设施工 (21)1、目的 (21)2、编制依据 (21)3、适应范围 (21)4、施工准备 (21)5、轨铺设施工 (21)5.1长钢轨储运 (21)5.2纵向推送法 (22)5.3质量检验 (22)6、工地钢轨焊接(移动式闪光焊) (22)7、施工准备 (22)7.1拆除扣件垫放滚筒 (23)7.2轨端打磨 (23)7.3焊接 (23)7.4正火 (23)7.5粗磨 (23)7.6精磨 (24)7.7收尾 (24)7.8质量检验 (24)第六章应力放散锁定线路 (24)1、目的 (24)2、编制依据 (25)3、适应范围 (25)4、施工准备 (25)4.1钢轨位移观测桩设置 (25)4.2测量轨温 (25)4.3拆扣件垫滚筒 (26)4.4应力放散 (26)4.5落轨锁定线路 (26)4.6位移观测标 (26)4.7质量检验 (26)第七章无碴轨道精细调整施工作业指导书 (27)1、目的 (27)2、编制依据 (27)3、适应范围 (27)4、无碴轨道精细调整施工准备 (27)4.1轨道检查 (28)4.2轨道测量 (28)4.3调整量计算 (28)4.4轨道精调 (28)4.5质量检验 (29)5、钢轨预打磨 (29)5.1具备条件 (29)5.2打磨工艺要求 (30)5.3钢轨打磨后的要求 (30)5.4质量检验 (31)第八章无砟道岔作业指导书 (31)1、目的 (31)2、编制依据 (31)3、适应范围 (32)4、无砟道岔基桩测设 (32)4.1CPⅢ轨道控制网复测 (32)4.2道岔位置测量 (32)4.3道岔区控制基桩测量 (32)4.4道岔加密基桩测设 (33)4.5基桩布置要求 (33)4.6质量检验 (33)4.7道岔基桩测设基本工序流程 (33)5、岔区混凝土支承层及凸台施工 (33)5.1施工准备 (34)5.2施工定位测量 (34)5.3安装模板 (34)5.4钢筋绑扎 (34)5.5混凝土浇筑 (34)5.6拆除模板养生 (35)5.7质量检验 (35)6、道岔组装、初定位施工 (35)6.1施工准备 (35)6.2隔离层及橡胶垫板施工 (36)6.3底层钢筋绑扎 (36)6.4道岔原位组装铺设 (36)6.5道岔预组装、移位铺设 (36)6.6道岔处定位 (37)6.7质量检验 (37)7、道岔混凝土道床板施工 (37)7.1道岔轨排一次精调 (37)7.2工电联调 (38)7.3道岔轨排二次精调 (38)7.4安装模板 (38)7.5钢筋绑扎 (39)7.6混凝土浇筑 (39)7.7质量检验 (39)8、道岔焊接(铝热焊) (40)8.1施工准备 (40)8.2道岔钢轨焊接顺序及时间要求 (40)8.3轨端处理 (40)8.4焊接 (40)8.5打磨 (41)8.6质量检验 (41)作业指导书第一章 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1、目的明确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施工。

双块式无砟轨道桥梁地段承台施工作业指导书(详细)

双块式无砟轨道桥梁地段承台施工作业指导书(详细)

一、承台施工工艺流程图承台施工工艺流程图二、技术要求1、基坑开挖桩基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进行基坑开挖.在基坑开挖线以外5米处设置纵横向截水沟将地表水排入天然水沟.基坑排水采用在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及集水坑,并由专人负责排除基坑积水,严禁积水浸泡基坑.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放坡坡度视土质而定,粘土层1:0.3;砂土层1:0.75.坑底预留30厘米人工清底.并根据地质情况,设置木桩或钢管桩等临时支护措施,防止边坡坍塌.基坑开挖后应四周设置Ф50钢管围护栏防护,围护栏应离基坑上口外放30 厘米,设置二层平杆,分别为地面向上30厘米和120厘米.立杆间距为200厘米,与横杆采用扣件牢固连接.基坑四周围栏均布满绿色安全网.防护栏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标识牌.基坑开挖后须设置钢管检查梯,检查梯必须有扶手.2、凿除桩头、桩基检测破桩头前,应在桩体侧面用红油漆标注高程线,桩头深入承台10厘米,防止桩头被多凿,造成桩头伸入承台高度不够.桩头凿除采用人工,先用小手凿沿红漆线开口,开口深度0.15米,并沿钢筋笼主筋开槽把主筋全部凿出,并向外板出桩体,用开口楔沿开口线整体抬起桩头,吊车配合吊出基坑.桩面人工用小凿修理平整.桩头凿完后应报与监理验收,并经小应变(或超声波)等各种检测合格后方可浇筑砼垫层.3、混凝土垫层承台基坑开挖至设计基坑高程经验收合格后,立即浇筑基础垫层混凝土.首先将基坑找平、夯实,根据标高(比承台底设计高程低0.1米)用C20混凝土灌筑垫层,垫层尺寸每边大出承台0.3米左右.有水基坑沿四周修排水沟及积水坑,用泵抽出基坑.垫层顶收平抹光,以便弹线.4、钢筋绑扎钢筋绑扎应在垫层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进行,首先在垫层面上弹出钢筋的外围轮廓线,并用油漆标出每根钢筋的平面位置.承台钢筋集中加工,现场进行绑扎,底层承台钢筋网片与桩身钢筋焊接牢固;搭设钢管架绑扎,定好上层承台钢筋和预埋于承台内的墩身钢筋. 桥梁承台钢筋由钢筋加工棚统一下料加工,运至现场绑扎安装.钢筋的制作和安装必须符合现行规范和验收要求.钢筋基本要求:运到现场的钢筋具有出厂合格证,表面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杂物清除干净.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各种钢筋下料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成型安装要求:桩顶锚固筋与承台或墩台基础锚固筋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连接牢固,形成一体;基底预埋钢筋位置准确,满足钢筋保护层的要求:钢筋骨架绑扎适量垫块,以保证钢筋在模板中的准确位置和保护层厚度.为保证浇注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且必须保证在混凝土表面看不到垫块痕迹,因此侧模安装可采用的塑料垫块或钢筋骨架外则绑扎特殊造型的同级砼垫块.以增加混凝土表面的美观性.钢筋接头所在截面按规定要求错开布置,同一截面钢筋接头不得超过该截面钢筋总数的50%.钢筋加工时应采用闪光对焊或机械连接,并以闪光对焊为主.5、模板承台模板宜采用大块钢模,人工安装吊机配合.也可采用组合钢模板,胶合板支立.模板立设在钢筋骨架绑扎完毕后进行.采用绷线法调直,吊垂球法控制其垂直度.加固通过型钢、方木、拉杆与基坑四周坑壁挤密、撑实、确保模板稳定牢固、尺寸准确.墩身预埋钢筋的绑扎在模型立设完毕后进行,根据模型上口尺寸控制其准确性,采用与承台钢筋焊接,形成一个整体骨架以防位移.模板安装好后,检查轴线、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后加固,保证模板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受力后不变形、不移位.模内干净无杂物,拼合平整严密.支架结构的立面、平面安装牢固,并能抵挡振动时偶然撞击.支架立柱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加以固定,支架支承部分安置在可靠的地基上.模板检查合格后,刷脱模剂.要把整修模板作为一道重要工序,凡使用的钢模,每次使用前,模板应认真修理平整,不平要扎平,开焊出要补焊磨光,上紧扣件,方能灌注砼.在砼灌注过程中应指定专人加强检查、调整,以保证砼建筑物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6、灌注混凝土1) 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自动计量,罐车运输,流槽或吊车配合灌筑混凝土,插入式振捣器振捣.2)砼坍落度要严格按照试验的数据控制,砼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米时,必须用溜槽灌注,溜槽出口距砼表面不大于1.5米左右.防止砼离析.3)混凝土灌筑采用分层灌筑,分层厚度控制在40~50厘米.并根据振动器大小而确定分层厚度.4)浇注前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将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模板的缝隙填塞严密,内面涂刷脱模剂.5)浇筑时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厘米,坍落度控制在14厘米~18厘米.并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振动器移动间距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保持5~10厘米间距,插上下层5~10厘米左右,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下层混凝土的振捣工作.防止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6)砼的捣固:砼的捣固始保证质量的关键工序,必须严密组织,规范操作.一是必须固定人员,责任到人,分片承包.二是捣固要适当,既要防止振捣不足,也要防止振捣过度,以砼不在下沉、表面开始泛浆、不在出现气泡为度.7)混凝土的浇筑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时间,并经试验确定,若超过允许间断时间,须采用保证质量措施或按工作缝处理.大体积砼施工中要注意内外温差及砼核心温度最大值的控制.8)混凝土在灌筑前必须测定混凝土的塌落度,含气量和泌水率等指标,各项指标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特别是泵送混凝土必须达到泵送混凝土的有关要求.9)承台施工各工序间进行严格的验收,特别是模板支立好持经过认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几何尺寸、接缝处理、保护层垫块、预埋件数量位置等.10) 混凝土的浇筑环境温度昼夜平均不低于5℃或最低温度不低于-3℃,局部温度也不高于+40℃,否则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相应防寒或降温措施.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混凝土下落高差大于2.0米时,设溜槽.11)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30~45厘米.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严禁碰撞钢筋和模型.振动器的振动深度一般不超过棒长的2/3~3/4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厘米,移动间距不超过40厘米,与侧模保持5~10厘米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7、基坑回填砼达到设计强度后并经验收后进行回填,如下图所示,基坑四周同步进行;承台横向用砼回填,具体回填方案以后交底,回填土分层回填,每层厚度15~20厘米,用3TA55冲夯夯实. 回填顶部向外设不小于3%的排水坡.8、养生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且初凝后,予以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经常承台基坑回填示意图处于湿润状态为准,养生期应符合规范要求.在混凝土表面盖上保持湿润的塑料布等能延续保持湿润的材料,养护用水及材料不能使混凝土产生不良外观质量影响.。

GRTS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GRTS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GRTS⽆砟轨道施⼯测量作业指导书新建贵⼴铁路GGTJ-1标CRTSI型双块式⽆砟轨道⼯程施⼯测量作业指导书中铁⼆局贵⼴铁路⼯程指挥部三项⽬部⼆0⼀三年七⽉⽬录1.编制依据 (5)2.适⽤范围 (5)3.作业准备 (6)3.1⼈员准备 (6)3.2测量仪器准备 (6)4.路基⽀承层测量 (6)4.1结构组成 (6)4.2技术要求 (6)4.3路基⽀承层施⼯ (7)4.3.1测量放样 (7)4.3.2模板安装 (7)4.4⽀承层混凝⼟ (7)5、桥梁段底座测量 (8)5.1结构组成 (8)5.2技术要求 (8)5.3桥梁底座施⼯ (8)5.3.1梁⾯测量放线 (8)5.3.2底座模板安装 (9)5.4桥梁底座混凝⼟ (10)6、隧道段仰拱填充层/底板验收 (10)6.1结构组成 (10)6.2技术要求 (10)7、道床板施⼯ (11)7.1测量放线 (11)7.2轨排就位及粗调 (11)7.2.1轨排就位 (11)7.2.3模板安装 (11)7.3轨排精调 (12)7.3.1 数据输⼊ (12)7.3.2仪器检校 (12)7.3.3全站仪设站 (12)7.3.4精调⼩车安装 (13)7.4精调⽅法 (13)7.5精调精度控制标准 (14)7.6测量验证 (15)7.7道床板混凝⼟ (15)8、轨道静态⼏何测量 (15)8.1线形控制相关参数 (15)8.2轨道⼏何施⼯要求 (16)8.2.1确定全站仪坐标 (16)8.2.2精调检查 (16)8.2.3 标⾼调整 (17)8.2.4 精调后保护 (17)8.2.5 轨排混凝⼟浇筑后调整 (17)8.2.6 轨排保护及调整 (17)8.3施⼯监测注意事项 (17)8.4监控测量仪器 (18)9、长轨精调施⼯⼯艺 (18)9.1准备⼯作 (18)9.2轨道精调测量 (18)9.3铺设精度标准 (19)10、保证措施 (20)10.1施⼯技术保证措施 (20)10.2施⼯质量保证措施 (20)11、施⼯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 (22)11.1现场准备 (22)11.2设备准备 (22)11.3轨排精调 (23)11.4复测 (24)11.5现场常见问题 (25)12、附表 (26)中铁⼆局贵⼴铁路⼯程指挥部三项⽬部CRTSI型双块式⽆砟轨道测量作业指导书⑴、《路基地段CRTSI型双块式⽆砟轨道设计图》(2012年9⽉)(图号:贵⼴贵贺施轨02);⑵、《简⽀梁及桥台地段CRTSI型双块式⽆砟轨道设计图》(2012年8⽉)(图号:贵⼴贵贺施轨04-01);⑶、《隧道地段CRTSI型双块式⽆砟轨道设计图》(2012年7⽉)(图号:贵⼴贵贺施轨03);⑷、《⾼速铁路CRTSⅠ型双块式⽆砟轨道》(通线〔2011〕2351);⑹、《⾼速铁路轨道⼯程施⼯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⑺、《铁路轨道⼯程施⼯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3-2003);⑻、《⾼速铁路轨道⼯程施⼯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4-2010);⑼、《⾼速铁路测量规范》(TB10601-2009);⑽、《客运专线轨道⼏何状态测量仪暂⾏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86号);⑽、《客运专线铁路⽆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⑾、《关于印发⽆砟轨道和⾼速道岔⾸件⼯程评估实施细则的通知》(⼯管技〔2011〕35号);⑿、《铁路建设项⽬施⼯作业指导书编制暂⾏办法》(建【2009】107号)。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轨排框架法施工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轨排框架法施工

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轨排框架法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工法特点采用轨排框架将工具轨、轨枕、扣件系统连接成整体,能有效的控制轨排的稳定性、可靠度,利用框架自带的高程调节螺杆和轨向调节螺杆来调整轨道的几何形态,易于调节且精度较高。

(1)轨排框架集成化程度高,通过制定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过程控制容易,实现了“提高一级精度控制”的目标。

(2)可以使用高效率的粗调测量系统进行轨排框架粗调,然后用轨检小车测量工艺进行精调和复测,提高了施工过程中轨道调整速度和控制精度。

(3)将轨排框架做为工具用于现场组装轨排,集成化性能好;排架及其支撑系统使轨距、中线、水平、轨面高低、三角坑均可精确控制;轨排组装、吊运、定位机械化,混凝土运输灌注等全作业过程为平行流水式,施工程序容易掌握、各工序衔接紧凑有序,环境污染小,安全性好,利于工序质量控制和现场施工管理使用范。

(4)通过对框架轨向锁定器的改进,使其支撑在支撑层或者底座上,把以前仅运用于隧道中的框架法,运用于路基及桥梁中。

二、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适合于高精度的无砟轨道铺设,尤其是连续长段落路基、桥梁的无砟轨道施工。

三、工艺原理1、根据偏差逐步消除的原则,轨排框架调整分为准确就位、粗调和精调三个工步;准确就位目的是减少粗调工作量、提高整体施工效率和减少排架的变形;粗调目的是使轨道分级逐步接近设计位置,精调目的是使轨道结构达到精确的三维定位、整体趋于均匀和平顺。

2、轨道排架主要部件有:托梁、工具轨(60Kg/m钢轨线上一级轨)、楔形夹板、中心标、螺柱支腿和轨向锁定器等。

螺柱支腿进行轨道排架的高低、水平的调整;轨向锁定器进行轨道排架的横向调整和固定。

配属专用制式吊具的龙门吊吊铺排架,粗调测量系统控制粗调、轨道检测小车控制精调和固定轨道,泵送混凝土入模,道床板施工采取多次抹面收光、分阶段养护等综合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减少表面裂纹。

四、施工工艺本工程中采用的单梁轨排框架长度为6.45米,根据双线的特点,配属2台双线龙门吊,轨排直接在施工作业面进行组装;首先委托有资质和经验的工厂按照精度要求制作单梁轨排框架;轨排进场时需对其进行检验、编号,并按工装设备进行全过程管理。

无砟轨道路基底座施工作业指导书

无砟轨道路基底座施工作业指导书

XXXX铁路XXXXXX标无砟轨道工程编号: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路基底座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2013年8月1日发布 2013年8月1日实施路基底座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XXXX铁路XXXXXX标段路基底座施工, 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基面验收、钢筋安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注、养护、拆模。

2 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⑴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和应急预案。

⑵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⑶通过试验室进行试验确定符合要求的配合比。

2.2外业技术准备⑴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⑵路基沉降已通过评估验收,CPⅢ网布设完成并通过评估。

⑶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表面中线高程、路肩高程、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的规定。

表3-1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表面高程、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宽度、平整度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⑷配备足够数量的搅拌、运输设备。

⑸应配备足够数量用于混凝土养护需要的物资材料。

3技术要求⑴底座所需混凝土全部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

⑵路基起终点至端梁后20m范围内设置钢筋混凝土底座;路基长度52.35m以内,端梁间距小于40m时路基地段全段设置钢筋混凝土底座,不再设置支承层。

⑵底座范围内,道床板与底座通过“门”型钢筋连接,底座内采用双层钢筋,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50mm。

⑶底座表面不切割假缝。

⑷钢筋加工及安装采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现场安装的方式施工。

⑸底座宽度为3400mm,厚度为3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底座板在端梁处断开。

⑹预留端梁位置,端梁钢筋与道床板底层钢筋进行绑扎,并一起浇注混凝土。

⑺除设计在支承层处、端梁处断开外,底座应一次成型,布设施工缝、变形缝。

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作业指导书

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XCZQ-6标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1.1 客专施轨06-01~36(YY)1.2 客专施轨01-01~05(YY)1.3 专施轨04-01~23(YY)1.4 客专施轨07-01~10(YY)1.5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1.6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X标桥上无砟轨道床板施工、路基道床板施工和隧道道床板施工。

3、作业准备3.1、内业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学习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审核施工图纸,编制材料计划。

根据施工段划分,设计单元板平面布置图,编制道床板施工作业指导书。

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3.2、外业技术准备首先组织人员完成复测CPⅢ网,避免CPⅢ网的精度因为桥面系及桥上底座、路基支承层和隧道仰拱回填层施工影响,确保CPⅢ网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建立无砟轨道技术培训基地,对各专业施工人员进行模拟技能操作培训,包括道床板设计规范技术要求、测量和绝缘性能检测等培训。

无砟道床施工设备进场并安装调试完成,对关键设备(如:轨排框架)进行操作和精度确认。

无砟轨道原材料及轨道部件进场并提供质量证明文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4、技术要求4.1、道床板分类道床板按道床板所处位置分为桥上道床板、路基道床板、隧道道床板三种类型。

桥上道床板位于底座之上,路基道床板位于路基支撑层之上、隧道道床板位于隧道仰拱回填层之上。

三类道床板施工技术要求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4.2、道床板技术要求4.2.1、桥上道床板施工技术要求(1)、桥上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前对桥梁底座板进行验收,底座顶面的浮渣、碎片、油渍等必须清理干净,并无积水。

(2)、桥上无砟轨道道床板宽度2800mm、平均厚度为260mm,桥梁段标准单元板长度32m梁为6.825m、6.4m,5.75m,24m梁为5.75m,6.075m 6.4m,其他特殊梁如连续梁、50m系杆拱桥、箱型桥及桥台上单元板按《西成客专施轨06-01~36(YY)》和《西成客专施轨07-01~10(YY)》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1)1、目的 (1)2、施工工艺 (1)3、劳动组织 (10)4、施工技术措施 (10)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1、目的对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产品实现过程中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使产品最终能交付。

2、施工工艺1)无砟轨道施工测量(1)测量控制网划分及基本工作流程A)根据《客运专线无砟道床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 [2006]189号,以下简称测量暂规)要求分级布网的原则,把平面测量控制网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GPS 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第二级为线路控制网CPⅡ,第三级为基桩控制网CPⅢ。

各级平面控制网的作用为:(A)GPS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主要为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是客运专线无砟道床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

(B)线路控制网(CPⅡ)主要为勘测设计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

(C)基桩控制网(CPⅢ)主要为铺设无砟道床提供控制基准。

三级控制网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CPⅠB)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分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三个阶段。

施工测量基本工作流程见下图。

施工测量(2)测量仪器和设备为保证施工质量和精度要求,全段主要采用全站仪和高精度水准仪复测CPⅠ、CP Ⅱ,测设CPⅢ及加密基桩网,采用GRP1000轨道测量系统进行无砟轨道施工测量。

GRP1000测量系统能够实时显示当前轨道位置与设计坐标的偏差,测量和定位速度快,精度高,测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存储、均自动完成,具有很高的测量效率。

GRP1000测量系统由手推式轨检小车及相应的控制单元、传感器装置(可测量高低,轨向,水平,轨距,里程等)以及测量和分析软件等组成,能够有效地控制轨道铺设的精度,使无砟轨道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精度的要求。

(3)测量作业步骤A)平面控制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A)在两个基桩之间设置一标准点,架设全站仪并调平。

(B)确定全站仪的位置和全站仪定向。

每个标准点在两个方向上观测到 2×3 个基桩。

为了轨道标记点的确定,目标点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50m 。

60m(C )与CP Ⅰ或CP Ⅱ控制点网相连接,如果有可能在线路内引出3个标准点。

(D )线路内的标准点可以直接通过辅助点CP Ⅰ或CP Ⅱ控制点进行观测。

(E )重叠区域通过至少3~4对基桩一起测量,且相互比较。

(F )在桥梁上,随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纵向位移也要考虑在内。

在以后的测量中必须详细检查线路草图。

如果桥梁发生了位移,应该重新测量基桩。

(G )在轨道标记点之间,还要进行附加的横向距离测量。

测量采用双回路法,得出结果并做出比较。

B )高程控制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 (A )在线路任意点架设水准仪,并调平。

(B )按精密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基桩控制网高程。

(C )在全线测量贯通后应进行严密平差,平差计算按精密水准测量的规定执行。

C )轨道平顺度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A )安装GRP1000,通常需要约10分钟的时间。

(B)确定全站仪的位置和全站仪定向,通常需要约20分钟的时间。

(C)调整GRP1000的棱镜,使全站仪能对其自动跟踪和照准。

(D)开始轨道测量,轨道测量过程中,每次全站仪迁站后,需对上一测站已测轨道进行一定长度的重叠测量。

(4)基桩控制网(CPⅢ)复测A)线下构筑物经铺轨条件评估合格后,按测量暂规的相关规定进行CPⅢ控制网的交接和复测。

B)CPⅢ控制网平面复测采用全站仪进行,高程复测采用DS1型水准仪进行,所有的测量设备必须在使用前经过校检。

C)基桩控制网(CPⅢ)测设基本工序流程见“CPⅢ控制网测设基桩工序流程图”。

CPⅢ控制网测设基桩工序流程图D)根据控制点和线路设计资料编制详细的复测实施方案,交驻地监理审核,报业主授权的监理公司同意后实施。

E)从业主授权的测量监理处办理CPⅢ控制网的交接桩手续,进行复核测量并上报资料。

F) CPⅢ平面控制测量应按导线测量或后方交会法施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及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A)各级平面控制网布网要求应按下表执行:各级平面控制网布网要求(B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G)CP Ⅲ控制点高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 )CP Ⅲ控制点高程测量工作应在CP Ⅲ平面测量完成后进行,并起闭于二等水准基点。

(B )客运专线无砟道床铁路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开展前,应根据测区地形、地貌及线路工程情况进行高程控制测量设计。

高程控制网设计应包括控制网基准、网形和精度设计。

需要增补高程控制点时,须进行控制网改造设计。

高程控制网精度设计应符合下表规定:高程控制点限差要求(mm )(C )CP Ⅲ控制点高程测量等级及布点要求应按下表要求执行:各级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及布点要求注:长大桥隧及特殊路基结构施工高程控制网等级应按相关专业要求执行。

(D )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各等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 )注:表中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E)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注:①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②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F )水准观测应符合下表规定:各等级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G )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DS05 或DS1级仪器,应读记至0.05mm 或0.1mm ;使用数字水准仪应读记至0.01mm ;使用区格式木尺应读记至1mm 。

(H )水准测量计算取位应符合下表规定:水准测量计算取位(I)水准路线应沿线路敷设,水准点埋设应每2km设置一个。

水准点可与平面控制点共用,也可单独设置,单独设置的水准点距线路中线距离宜在50~150m之间;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安全僻静、观测方便和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H)二等水准测量应进行往返观测,观测顺序如下:(A)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B)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I)CPⅢ控制点的布设应兼顾施工及运营维护,设点应符合下列规定:(A)路基和桥梁上基桩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隧道中基桩设置在衬砌边墙上。

(B)特殊情况下,由于施工无砟道床时接触网立柱或未安装,此时,在路基上,基桩可临时设置在接触网立柱基座上,桥梁上,设置在每孔梁固定支座端的防撞墙内侧,设置高度以能够满足测量通视条件为要求,尽量靠近防撞墙顶部。

待立柱安装后,重新引到立柱上,做为维护基桩。

(C)CPⅢ控制点宜设于线路外侧,距线路中线的距离一般为3~4m,控制点的间距以150~200m为宜。

对线路特殊地段、曲线控制点、线路变坡点、竖曲线起终点均应增设加密控制点,曲线地段加密控制点间距以50~60m为宜,加密控制点相对于两端CPⅢ控制点的纵、横向中误差应小于1.5mm。

(D)CPⅢ控制点应设置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的地方,并应防冻、防沉降和抗移动,控制点标识要清晰、齐全、便于准确识别和使用。

(E)CPⅢ控制点采用导线法测量时,直线部分宜设于线路一侧,曲线部分宜设于线路外侧;采用后方交会法测量时,应设于线路两侧。

在一条线路上控制点的外移距离宜相等。

如遇障碍物,外移距离可适当增减,但增减值应相等。

J)CPⅢ控制基桩点复测的内容、方法与各项限差应满足下列要求:(A)复测控制点间夹角时,方向观测应不少于两测回,距离往返观测各两测回。

(B)控制点间的距离允许偏差为1/20000;直线段控制点间夹角与180°较差应小于8″,曲线段控制点间夹角与设计值较差计算出的线路横向偏差应小于1.5mm;弦长测量值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2mm。

(C)CPⅢ控制点满足各项限差要求后应永久固定。

控制点标识要清晰、齐全、便于使用,并绘制布设平面示意图和控制点表,做好点之记描述其位置、里程、外移距。

(D)CPⅢ控制点高程测量工作应在CPⅢ平面测量完成后进行,并起闭于二等水准基点。

(5)加密基桩测设A)加密基桩测设基本工序见“加密基桩测设工序流程图”。

加密基桩测设工序流程图B)无砟道床施工前,根据轨道结构形式及施工要求增设加密基桩,测设精度应符合测量暂规的相关规定。

C)CPⅢ控制点复测合格后,编报详细的加密基桩测量方案,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后实施。

D)加密基桩的测设应满足下列要求:(A)依据相邻CPⅢ控制点加密,采用光学准直法和精密水准测量方法,逐一测定加密基桩的位置和高程,并标定点位。

(B)加密基桩间距应根据施工方法确定,一般在5~10m范围设置一个;加密基桩一般设置在线路中线上,也可设置在线路中线的两侧。

2)无砟轨道竣工测量(1)轨道质量静态检验标准A)无砟道床静态平顺度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无砟轨道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表B)轨枕间距允许偏差为±5mm;轨底坡允许偏差为1/35~1/45。

C)扣件的轨距块顶严靠紧,离缝者不应大于6%;扣件紧固,扣压力小于规定者不应大于8%;胶垫无缺损,偏斜量大于5mm者不应大于8% 。

(2)轨道质量动态检验轨道整理作业后,动态质量应检查局部不平顺(峰值管理)和线路区段整体不平顺(均值管理)。

轨道动态检查项目及轨道不平顺管理值应按有关工程验收的规定执行。

(3)维护基桩测量A)线路维护基桩测设基本工序见“线路维护基桩测设工序流程图”。

线路维护基桩测设工序流程图B)维护基桩应根据维修检测方式布设,并充分利用已设置的基桩。

C)利用已设置的基桩作为维护基桩时,应对其进行复测。

D)需要增设中线维护基桩时,应检测CPⅢ控制点,并根据CPⅢ控制点进行线路中线和维护基桩测量。

E)维护基桩的复测和增设的测量精度应不低于相应轨道结构加密基桩的精度要求,且满足线路维护要求。

F)维护基桩应定期检测,不符合要求时,应按原测量精度进行恢复。

(4)无砟轨道竣工测量A)轨道竣工测量应采用轨检小车进行测量,轨检小车测量步长宜为1个轨枕间距;B)轨道竣工测量主要检测线路中线位置、轨面高程、测点里程、坐标、轨距、水平、高低、扭曲;C)轨道竣工测量的限差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规定;D)竣工测量完成后,应提交下列成果资料:(A)CPⅠ、CPⅡ、CPⅢ控制点,水准基点和维护基桩的坐标、高程成果及点之记。

(B)内业计算资料及成果表;(C)技术总结,包括执行标准、施测单位、施测日期、施测方法、使用仪器、精度评定和特殊情况处理等内容;(D)竣工测量的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必须在现场记录,不得涂改或凭记忆补记,基桩的名称必须记录正确。

计算成果必须做到真实准确,格式统一,并应装订成册和长期保管。

3、劳动组织项目部组建测量队负责轨道精调工作,精调作业配置测量人员6人、工人2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