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整理考试题型:单项选择(1分×10=10分)多项选择(2分×5=10分)名词解释(2分×10=20分)判断不改错(1分×15=15分)简答(包括画图)(5分×5=25分)问答(10分×2=20分)一、名词解释1、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保护性反应,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的短暂或终生的免疫力。

3、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固有免疫,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

4、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5、完全抗原:凡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6、半完全抗原: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完全抗原,或不完全抗原。

7、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抗体及TCR/BCR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表位。

8、交叉反应:共同抗原与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即可与自己相应的抗血清起反应,也可与另一种抗原的抗血清起反应,此即为交叉反应。

9、胸腺依赖抗原(TD-Ag):为T细胞依赖抗原,属完全抗原,有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组成。

10、胸腺非依赖抗原(TI-Ag):为T细胞非依赖抗原,是有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

11、超抗原:是一类用极少量能活化大量的T细胞或B细胞,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

12、多克隆抗体:在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下,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并产生针对各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起混合物即为多克隆抗体。

13、单克隆抗体:即单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分泌的抗体。

14、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15、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在人类和动物体表及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中寄生的一大群微生物,其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它们与机体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称其为正常生物群,或正常菌落。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3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4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全部过程5 、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人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6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7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一般不能全部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8 、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9 、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0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除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填空题1 、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2 、抗体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3 、自身抗原有三种类型:隐蔽自身抗原,修饰自身抗原,自身正常物质。

2 .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菌。

4 .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菌毛。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芽胞。

5 .临床上常以杀灭:芽孢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6 .革兰染色的步骤分: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7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8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9 .高压蒸气灭菌的压力为103 .4kPa ,温度可达121 .3℃,维持时间是15 ~30min 。

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1.免疫(immune):机体识别和排斥清除抗原性异物,维持体内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2.现代免疫的概念: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名词解释)3.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三部分组成。

(名词解释)4.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前体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和红细胞。

5.免疫分子: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分子两大类。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属于分泌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CD分子属于膜型分子。

6.免疫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a免疫防御:是机体抗御、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外来抗原性异物侵袭时的一种免疫保护,即通常所知道抗感染免疫作用。

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引起超敏反应;过低或缺失导致免疫缺陷病或对病原体高度感染。

b免疫自稳:机体免疫系统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变形细胞,而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功能失调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甲亢,SLE)。

C 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形)细胞核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

功能失调引起肿瘤或病毒持续感染。

(问答或填空)7.抗原(Ag):一类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载在体内(青霉素过敏、花粉过敏)或体外(凝集反应,即血型测定)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名词解释)8.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基,Ad):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即它是决定抗原具有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9.影响(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的理化特性:(1)化学性质。

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通常是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等),无机物没有免疫原性。

病原复习资料必考

病原复习资料必考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记忆知识点1.免疫的现代概念。

P4答: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识别“自我”与“非己”,以及通过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现象。

2.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答:(1)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可遗传性,效应恒定性。

(2)适应性免疫:特异性(针对性),习得性,效应递增性。

3.免疫系统的功能。

P5答:(1)积极意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消极意义:免疫损伤: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4.人体中枢免疫器官的类型及作用。

P6答:(1)骨髓:①产生所有血细胞;②淋巴细胞产生发育的器官:B细胞分化、发育的最主要场所;(2)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5.人体外周免疫器官的类型。

P7答: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6.抗原的定义及双重属性。

P12答:指能与T、B细胞受体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双重属性:(1)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2)免疫反应性:指抗原与其所诱导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7.半抗原的概念。

P12答:仅具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8.表位的概念。

P13答: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集团称为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

9.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

P14答:(1)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异物”性,分子量,复杂性,易接近性,可提呈性。

(2)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

(3)抗原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

10.T细胞依赖性抗原和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的概念。

P15、16答:(1)T细胞依赖性抗原:指需在APC及Th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2)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

11.异嗜性抗原的概念。

P16答:在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

12.抗体的概念。

答:是B细胞识别抗原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包括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识别和清除。

免疫应答: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清除的过程。

由体内的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正常情况下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清除突变的自身细胞异常情况下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缺陷(过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机体的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②可以遗传。

③对一切异物(包括抗原性和非抗原性)均有免疫作用。

③各个体间的免疫能力仅有强弱之别。

XXX感化:皮肤黏膜的樊篱感化,血—脑樊篱,胎盘樊篱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分子:补体系统,防御素,溶菌酶,细胞因子1.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①募集和迁移②吞噬和杀菌③降解和消化2.NK细胞的首要免疫生物学效应:①抗肿瘤②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③介入免疫病理损伤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是机体在生活进程中接触抗原后形成②仅对相应的抗原有免疫效应③有明明的个体差别④不克不及遗传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成熟的T、B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存在的场所。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其他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

细胞分子可溶性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膜免疫份子一、中枢免疫器官一)骨髓骨髓的功能:1.骨髓是首要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多能造血干细胞包括:髓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淋巴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NK细胞)2.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骨髓是抗体发生的首要场所二)胸腺1.胸腺的组织结构:髓质(内层):含大量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胸腺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呈环状的胸腺小体(胸腺正常发育的标志),发育成熟的T细胞存在于髓质中;皮质(外层):主要是未成熟T细胞(即胸腺细胞),含少量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1.免疫学概述免疫是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识别“自我”与“非己”,以及通过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的过程。

免疫的三个功能:防御、自稳、监视免疫类型:固有性免疫又称天然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点: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免疫记忆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特点: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2.免疫器官与组织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骨髓功能:1)骨髓是成人各类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发源地2)骨髓是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3)骨髓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胸腺功能:1)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器官2)胸腺是自身免疫耐受和维持的重要器官3)免疫调节作用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功能:1)执行黏膜局部免疫功能2)分泌SIgA第二章抗原1.抗原的概念和性能抗原(Ag)是指能与T/B细胞的抗原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使其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免疫应答产物(效应淋巴细胞/抗体),并能与之特异性的结合的物质。

抗原有两个性能,即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抗原性)。

免疫原性指抗原特异性激活免疫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产物的性能。

免疫反应性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

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其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D)。

抗原通过表位与T/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借抗原表位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

表位的化学组成和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不同抗原具有相同的或相似的表位,这些抗原可互称为共同抗原。

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异物性2)理化性质(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3)分子构象及易接近性4)遗传因素5)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3.抗原的分类异嗜性抗原是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复习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复习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复习重点(二哥版)考了不看会遗憾终生的......看了不考会终生遗憾的.......相信我吧......我从来不靠谱......TH1和TH2根据免疫功能划分:TH1细胞与抗原接触,通过释放IL一2、IFNγ、TNF—β等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参与细胞免疫。

TH2细胞可通过释放IL一4、5、6、10等因子,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分泌抗体,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T细胞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不同亚群。

(一)初始、效应、记忆T细胞从未接受过抗原刺激的成熟T细胞为初始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二)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根据表达的TCR类型,T细胞可分为αβ+T即细胞和γδ+T细胞。

αβ+T细胞分布广泛,识别抗原具有MHC限制性,抗原识别受体具有多样性,既可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Th),也可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γδ+T细胞分布于皮肤粘膜组织,识别抗原无MHC限制性,抗原识别受体缺乏多样性,只识别多种病原体表达的共同抗原,效应细胞为CTL.(三)CD4+和CD8+T细胞αβT细胞又可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

CD4+T细胞识别MHCⅡ类分子所提呈的外源性抗原肽,活化后主要分化为Th.CD8+T细胞识别MHCⅠ类分子所提呈的内源性抗原肽,活化后主要分化为CTL.(四)Th、CTL和Tr细胞根据功能可将T细胞分为Th、CTL和调节性T细胞(Tr细胞),均为效应细胞。

Th细胞可分化为Th1、Th2、Th17、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三类细胞,分别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h1和Th2在细胞和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h17可刺激多种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募集中性粒细胞形成炎症反应,是最早参与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在抗胞外菌和真菌感染中启重要作用;fh可分泌具h1\h2\h17特征的细胞因子,目前认为是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重要T细胞亚群。

CTL细胞大多数为CD8+T细胞,是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可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在肿瘤免疫抗病毒感染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感染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自稳3、免疫监视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免疫器官分类: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

2、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中枢免疫器官分类:1、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2、胸腺3、法氏囊外周免疫分类:1、淋巴结:分布全身的豆形淋巴器官2、脾脏(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骨髓的功能:1、造血(所有血细胞的发源地)2、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胸腺的功能:1、是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功能: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3、形成血-胸腺屏障:阻止血液中大分子进入胸腺。

淋巴结的功能:1、成熟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2、发生免疫应答(IR)场所3、过滤淋巴液捕获抗原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的功能:1、免疫细胞居住地2、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细胞因子4、过滤血液捕获抗原5、存储红细胞的血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1、形成生理屏障2、参与局部免疫应答3、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T、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免疫细胞分类:1、干细胞2、淋巴细胞3、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分类:1、T淋巴细胞2、B淋巴细胞3、NK细胞第三章抗原抗原(Ag):指一类能刺激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结构或基团。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即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 知识点

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 知识点

微生物(microorganism):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殖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免疫的三大功能 1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指机体针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清除作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2 免疫自稳(指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体细胞,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以维系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 免疫监视(指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畸变和突变细胞的功能)抗原:指能与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BCR/TCR)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产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分类:(1)根据抗原诱生抗体对 T细胞的依赖性1 胸腺依赖抗原(TD-Ag)TD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的辅助2 胸腺非依赖抗原(TI –Ag)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2)根据抗原与抗体的亲缘关系1 异种抗原2 同种异型抗原(血型抗原)3 自身抗原4 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人类、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免疫佐剂: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增强该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机体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免疫原性(immuogenicity)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免疫反应性或抗原性: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完全抗原: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这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半抗原:仅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称为抗原表位,它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亦称为抗原决定基,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5—7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

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专一结合的特性T细胞表位多为线性表位,可存在于抗原物质的任何部位,抗原须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才能暴漏此类表位被T细胞识别:B细胞表位可为线性或构象性表位,多位于抗原表面,,可直接被B细胞识别交叉抗原:某些特定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

病原与免疫重点名词解释

病原与免疫重点名词解释

病原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Ag(抗原):是一类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且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Ig(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不同种属个体间的共同抗原。

4、抗原决定簇(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5、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即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 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6、单克隆抗体(McAb):由识别一个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均一的抗体。

7、MHC: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8、CD分子: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McAb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CD),并以此代替分化抗原以往的命名。

CD分子指的是与人类细胞发育、分化、活化有关的膜抗原。

9、APC:能表达被T细胞所识别的MHC-抗原肽复合物的任何细胞。

10、BCR复合体:由BCR和Igα、Igβ组成。

BCR特异性结合抗原,Igα、Igβ将抗原结合信号传至B细胞核内。

11、TCR复合体:由TCR和CD3 组成。

TCR特异性结合抗原,CD3将抗原结合信号传至T细胞核内。

12、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或免疫相关细胞产生的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或多肽。

13、干扰素: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和动物的组织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糖蛋白。

14、Th1与Th2细胞:TH1细胞:分泌IL-2、IFN-γ、TNF等,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的T细胞。

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10、IL-13等,主要参与体液免疫的T细胞。

15、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全过程。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知识讲解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知识讲解

1、什么是免疫?答、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保护性生理反应过程,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免疫性病理损伤,引起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2、免疫功能有哪些?它的执行者是谁?答、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免疫细胞3、人体的免疫系统由什么组成?各有何功能?答、免疫系统包括: 免疫器官(包括脾脏、骨髓、胸腺、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4、T细胞和B细胞有哪些重要的表面分子?它们各有何作用?T细胞 1】TCR-CD3复合体: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传导信号的主要单位2】CD4,CD8:为TCR与MHC-抗原肽复合物相互识别的辅助受体3】CD28,CD2,LFA-1: (1)CD28 为T 细胞活化提供协同刺激信号(2)CD2增强T细胞与靶细胞或APC间的结合强度(3)LFA-1 促进细胞相互粘附,争抢免疫效应。

(4)CD40L(CD154) :CD4O的配体,信号传导,活化B细胞;诱导B细胞的形成;参与B细胞的阴`阳性选择 (5)撕裂原结合蛋白:刺激淋巴细胞的分裂B细胞 1】BCR-CD79a/b 识别结合抗原,传导BCR识别信号 2】CD80/86CD80与CD28结合;促T细胞活化;CD86与CTCA-4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 3】CD40 与CD40L 结合,促进B细胞活化 4】CD19 B细胞特异性标志,能传导活化信号 CD21即CD2增强BCR结合Ag,同时转导信号给CD19 CD81 稳定CD19与CD215】Fc受体与补体受体CD32,CD23参与B细胞的功能调节后CD35 –C3b受体,促B细胞活化 6】撕裂原结合蛋白参与B细胞的抗原呈递什么样的物质能成为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生、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的特异性由什么决定的?抗原决定簇什么是共同抗原?共同抗原是来自不同种的个体的抗原性物质。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目录第一章免疫学绪论1.免疫学概述2.免疫器官与组织第二章抗原1.抗原的概念和性能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3.抗原的分类4.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激活物第三章免疫分子1.免疫球蛋白2.补体系统3.MHC及其编码分子4.其他免疫分子第四章免疫细胞1.固有免疫细胞2.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作用3.适应性免疫细胞第五章免疫应答1.固有免疫应答2.适应性免疫应答第六章免疫病理1.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第七章免疫学应用2.免疫预防第八章病原生物学绪论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2.医学微生态4.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第九章细菌学总论1.细菌的形态结构2.细菌的生理4.细菌感染与免疫第十章常见致病细菌1.球菌3.厌氧性细菌4.分枝杆菌5.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第十一章病毒学总论1.病毒的形态结构2.病毒的增殖、遗传和变异3.病毒感染与免疫4.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第十二章常见致病病毒1.呼吸道病毒2.消化道病毒3.肝炎病毒5.逆转录病毒第一章免疫学绪论1.免疫学概述免疫是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识别“自我”与“非己”,以及通过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的过程。

免疫的三个功能:防御、自稳、监视免疫类型:固有性免疫又称天然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点: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免疫记忆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特点: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2.免疫器官与组织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骨髓功能:1)骨髓是成人各类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发源地2)骨髓是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3)骨髓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胸腺功能:1)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器官2)胸腺是自身免疫耐受和维持的重要器官3)免疫调节作用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功能:1)执行黏膜局部免疫功能2)分泌SIgA第二章抗原1.抗原的概念和性能抗原(Ag)是指能与T/B细胞的抗原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使其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免疫应答产物(效应淋巴细胞/抗体),并能与之特异性的结合的物质。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重点整理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重点整理

仅供参考!考试出错,别来找我!谢谢!_(:з)∠)_ By塌饼如有发现错误,及时找我!!!╮(╯▽╰)╭免疫学部分:名词解释:1、抗原:能与T、B细胞受体(TCR、BCR)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调理作用:IgG类抗体与相应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其Fc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上述抗原的吞噬及杀伤作用,称为调理作用。

3、超抗原:是一种不需要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在极微量的浓度下,即可激活大量免疫细胞,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物质。

4、APC:是抗原提呈细胞,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称抗原提呈细胞。

5、佐剂:指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6、细胞因子:是细胞经刺激后合成、分泌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自身或临近细胞。

7、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当IgG类抗体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促使上述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简称ADCC效应。

8、补体:补体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不耐热的球蛋白。

9、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单位,可与抗原受体及抗体形成空间互补。

10、超敏反应:机体接受持续抗原刺激或同一抗原的再次刺激所产生的应答,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

11、MHC/HLA:a.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系位于脊柱动物某一染色体上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主要功能是以其产物提呈抗原肽并激活T细胞,启动和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

b.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系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分子为跨膜糖蛋白。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重点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重点

一.感染类型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原菌不进入血液循环,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并经血液循环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

内毒素血症:血液中出现内毒素引起的。

可以是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的内毒素;也可以由病灶内死亡的革兰阴性菌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血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如高热。

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二.细菌特殊结构荚膜: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裹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其厚度达到0.2um,则称为微荚膜。

鞭毛:许多细菌表面附着有数目不等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短而细直饿蛋白质丝状物,称为菌毛。

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称为芽孢。

中介体:为细胞膜向细胞质内陷形成的囊状或管状结构。

三.抗原部分的重点内容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抗原决定簇:又称表位,是抗原分子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他是与抗体及TCR/BCR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抗原提呈细胞:指在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中能够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提呈细胞。

四.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病原生物及代谢产物:各种病原生物对人体均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清除病原生物或导致免疫病理损伤动物免疫血清:用类毒素免疫动物后,动物血清中可产生大量的抗毒素,即动物免疫血清,临床上用于相应疾病的特异性治疗和紧急预防,去破伤风毒素用于治疗和预防破伤风。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部分知识整理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部分知识整理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局部知识整理Ig:具有抗体活性或者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分类:分泌型Ab,膜型BCR 结合抗原,激活补体,结合FcR调理作用(促吞噬),介导ADCC(促杀伤) 介导I型超敏反响过胎盘粘膜Ab: 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能力的蛋白质中和作用,免疫损伤,免疫调理, 介导ADCC,激活补体CK:活化的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C,BC,NKC等)或者非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所合成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介导天然免疫,介导调节特异免疫, 诱导凋亡,参与造血补体:存在于人体或动物新鲜血清中一种具有酶活性的不耐热成分56度30分失活溶菌溶细胞作用,炎症介质作用,调理作用,免疫调节,去除ICCD:分化群,细胞膜上一类分化抗原总称参与TC识别与活化,参与TC识别与抗原活化,Ig的Fc受体白细胞分化抗原:不同谱系白细胞(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在分化成熟不同阶段出现或消失的细胞外表标志AD:又叫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单位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固有):遗传,非特异,效应恒定性生理屏障,免疫C非特异性免疫(巨噬C,中性粒C,NKC)体液因子(溶菌酶,防御素) 特异性免疫(适应性,获得性):特异性,习得性,效应递增性 TC致敏C免疫,BC抗体体液免疫中枢免疫-骨髓:生成造血org&免疫C,BC分化发育成熟,二次免疫应答产生抗体胸腺:TC分化成熟场所,建立免疫耐受外周免疫-淋巴结:过滤淋巴液,体液&C免疫应答场所,淋巴再循环主要场所脾脏:滤血去除血中衰老C及病原微生物,免疫细胞定居发生免疫应答,合成免疫活性物质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由N,B,G组成参与局部免疫应答,分泌sIgA,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IgE:最轻,与肥大C嗜碱性粒细胞FceR结合,参与I型超敏反响 IgM:最重,三早,天然血型抗体IgA:血清中第二多,主要为分泌型(参与粘膜局部免疫效应主要抗体),经初乳一周内转移给新生儿属被动免疫 IgD:在膜表达是BC成熟主要标志IgG:最多分布最广,最晚产生是二次应答主要抗体,唯一可以通过胎盘V(L&H):结核抗原C(L&H1):同种异型遗传标识铰链区:可变构,利于超变区与抗体结合暴露CH2上补体结合位点 IgGCH2&IgM CH3:C1q结合位点 IgG CH3:FcrR结合位点IgE CH2&CH3:FceR(肥大&噬碱性粒细胞,介导I型超敏反响) M&E有CH4,VH占重链1/5HLA:多态性,单元型遗传,连锁/连续不平衡(两个或以上基因座位上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几率高于或低于随即频率)基因区:I类:ABC位点;II类:DP,DQ,DR位点;III类:C4,C2,B因子 HLAI: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包括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外表HLAII:免细胞(BC,单核/巨噬,树突,激活的TC)&其他细胞(精子,血管内皮)外表HLA功能:参与抗原加工提成(I内II外),参与免疫应答遗传控制,约束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参与免疫细胞分化,调控NKC活性临床意义:移植org,表达异常致病,非溶血性输血反响,法医,亲子鉴定NKC:可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靶细胞接介导细胞毒反响而无需抗原刺激的C细胞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交叉反响: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AD的不同抗原的反响eg:牛痘&天花抗原分类:1、按产生抗体是否需要辅助TC分为TD-Ag&TI-Ag(胸腺非依赖抗原) 2、来源:异种,同种异型,自身,异嗜性抗原(不同物种间存在的共同抗原)溶血性链球菌&肾小球基底膜(急性肾小球肾炎)溶血性链球菌&心肌(风湿热) 大肠杆菌O14&结肠粘膜(溃疡性肠炎)APC:能加工处理抗原,表达MHC并启动免疫应答过程的一类免疫细胞专职:单核巨噬,树突,BC;非专职:内皮,上皮免疫应答: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并经其分泌的抗体或CK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特异性,识别性,记忆性,效应双面性MHCI抗原,内,加工成小分子肽以抗原肽-MHC复合物至靶细胞外表经CD8+TCR 识别,杀死细胞(胞内菌伤寒,结核杆菌) MHCII抗原,外,经吞噬小体溶酶体处理成小分子肽以抗原肽-MHCII复合物至靶细胞外表CD4+TCR,引起炎症反响MHC的限制性:双识别.TCR识别APC提呈的抗原肽时必须同时识别抗原肽形成复合物的自身特定种类的MHC分子 TC不识别游离抗原,只识别MHC提呈的 TC活化双信号信号 TC APC:第一信号 TCR&CD4,8 MHC复合物第二信号 CD28 B7初次&二次免疫应答:初次潜伏期长7-10,抗体以IgM(二次为G)为主,亲和力低,维持时间短,总抗体水平低免疫分类:1、天然免疫2、获得性:被动:天然:IgG胎盘,sIgA初乳人工:抗体(抗毒素),Ig人工注射主动:人工:注射疫苗,类毒素天然:自然感染接种免疫力维持用途人工主动抗原慢,月久,月年预防人工被动抗体快,立即短,周治疗细胞膜:呼吸,生物合成,通透,中介体,G+ 普通菌毛,性菌毛,电镜可见质粒:控制耐药性,毒性,菌毛产生细菌生存条件:营养,PH,温度,气体代谢产物:毒素&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热原质(G-菌壁中脂多糖,注入机体引起发热反响) 高温高压:121度20分钟,消灭芽孢正常菌群:生物拮抗,营养,免疫,抗衰老营养基:根底,营养,选择,鉴别,厌氧病毒增殖:吸附与穿入,脱壳,核酸的生物合成,装配,释放两对半:HBcAg,Ab;HBsAg,Ab;HBeAg。

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重点

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重点
等生理功能,可促进微生物的排出,也属于此。 (2)化学屏障:皮肤、黏膜所附属的腺体可分泌多种化学物质来抑杀微生物,如汗腺分泌的乳 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胃液中的胃酸等 亦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3)生物屏障:皮肤、黏膜以及与体表相通的腔道(如呼吸道、消化道等)内所分布的大量正 常菌群还可发挥生物拮抗作用来抑制入侵的 病原性微生物。 - (二)血脑屏障 由软脑膜和脉络膜的毛细血管壁内皮细胞基膜及壁外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组成。血脑 屏障可阻挡病原性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的大分子物质从血流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中,从而发挥保 护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故易发生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的 感染。 - (三)胎盘屏障 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组成。胎盘屏障可阻挡来自母体的病原性微 生全物,进某入些胎病儿毒体(内如,风从疹而病防毒止、宫巨内细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皮肤/黏膜上皮细胞、吞噬细胞、树 T细胞、B细胞、抗原提呈细
参与的细胞
突状细胞、NK细胞、肥大细胞等

参与的分子 补体、抑菌/杀菌物质、细胞因子
免疫球蛋白
作用时相
即刻—96小时
96小时后
作用特点
先天即有、可以遗传、作用广泛、 无特异性、应答迅速、无记忆性
后天获得、不能遗传、抗原 识别专一、有特异性、应答有 一定时 延,有记忆性
功能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正常情况下 防止病原生物侵害 清楚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 清楚突变/被感染细胞
异常情况下 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自身免疫病 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 固有免疫
- 概念: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包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知识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知识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知识(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知识(南阳革命委员会生化武器防御组诚祝诸位考试顺心!本资料仅供参考)第一章1,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的能力。

正常时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异常时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缺陷(过低)。

②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组织的能力。

异常时发生自身免疫疾病。

③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

异常时细胞突变或持续感染。

2,中枢免疫器官包括:①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②骨髓: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黏膜淋巴组织。

脾脏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第二章1,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之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组织)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统称~。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细菌、细菌外毒素等。

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2,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3,抗原免疫途径以皮内最佳,皮下次之,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导致耐受。

免疫耐受静脉最明显。

4,异嗜性抗原:是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第三章1,免疫球蛋白:又称抗体,是B 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2,互补决定区:V区有3个HVR(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由于这些高变区序列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

3,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两个相同的Fab和一个Fc.胃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一个F(ab')2 和一个pFc'.4,调理作用:IgG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

1.补体(C)系统是具有多种调控机制的蛋白质酶促反应系统,广泛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

2.补体的组成:补体固有成分、补体受体、补体调节蛋白3.补体来源:肝细胞、巨噬细胞4.补体极不稳定,应保存在-20℃或冷冻干燥保存。

5.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途径、凝集素途径、旁路途径经典途径(1)激活物与激活条件激活物: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IC)条件:每一个C1q分子必须同时与IC中两个以上Ig分子的补体结合位点结合后才能活化,单个IgM即可激活(2)活化过程:【识别阶段】C1识别IC进而活化的过程【活化阶段】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阶段(3)膜攻击阶段:膜攻击复合物(MAC)在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通道,能使可溶性小分子、离子和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膜,导致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膨胀而被溶解。

6.补体的生物学作用(1)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2)调理作用(3)清除免疫复合物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5)免疫调节作用第三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进行组织移植时会发生排斥反应,编码此类抗原的基因群称为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2.人类的有关抗原在白细胞发现,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编码这些抗原的基因群称为HLA复合体。

人类MHC分子一般指经典HLA基因编码产物,简称HLA分子(提呈抗原肽)。

3.HLAⅠ结构:肽结合区(信息传递)、Ig样区、跨膜区、胞浆区分布:各种有核细胞、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表面,成熟红细胞和滋养层细胞表面不表达。

抗原肽与Ⅰ类分子的结合有一定的选择性,但并不像抗原抗体那样高度结合,只要多肽2~3个关键的氨基酸能恰当地连接而沟槽内相应位置,多肽即可与之结合。

4.HLAⅡ类分子的分布:主要表达于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面。

5.MHC分子的免疫学功能(1)参与抗原的加工与提呈(2)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3)制约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TCR识别APC上抗原肽的同时还必须识别与抗原肽结合成复合物的自身MHC 分子,此现象为MHC限制性(4)参与T细胞分化成熟(5)参与调控自然杀伤细胞第四节其他免疫因子一、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K)是指多种细胞受免疫原、丝裂原等刺激后合成分泌的,通过与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发挥多种生物效应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是机体内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介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包括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识别和清除。

免疫应答: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清除的过程。

由体内的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功能正常情况下异常情况下免疫防御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缺陷(过低)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的自身细胞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机体的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②可以遗传。

③对一切异物(包括抗原性和非抗原性)均有免疫作用。

③各个体间的免疫能力仅有强弱之别。

屏障作用: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分子:补体系统 ,防御素,溶菌酶,细胞因子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细胞包括: 吞噬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依赖于骨髓微环境发育成熟。

1.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①募集和迁移②吞噬和杀菌③降解和消化2.NK细胞的主要免疫生物学效应:①抗肿瘤②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③参与免疫病理损伤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后形成②仅对相应的抗原有免疫效应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④不能遗传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发育成熟的场所。

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成熟的T、B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存在的场所。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其他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

细胞分子可溶性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膜免疫分子一、中枢免疫器官(一)骨髓骨髓的功能:1. 骨髓是主要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多能造血干细胞包括:髓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淋巴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NK细胞)2.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 骨髓是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二)胸腺1.胸腺的组织结构:髓质(内层):含大量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胸腺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呈环状的胸腺小体(胸腺正常发育的标志),发育成熟的T细胞存在于髓质中;皮质(外层):主要是未成熟T细胞(即胸腺细胞),含少量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2. 胸腺的细胞组成:胸腺细胞(95%以上的胸腺细胞是αβ+胸腺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以胸腺上皮细胞(TEC)为主)3. 胸腺微环境①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②胸腺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的密切接触③细胞外基质4.胸腺的功能:最主要的功能是T细胞发育的主要场所。

胸腺小体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细胞碎片形成,是胸腺正常发育的标志。

胸腺微环境由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等组成,胸腺上皮细胞是胸腺微环境的最重要组分。

胸腺激素:胸腺素、胸腺刺激素、胸腺生成素、胸腺体液因子、血清胸腺因子等,上述胸腺细胞和细胞因子是诱导胸腺细胞分化成成熟T细胞的必要条件。

二、外周免疫器官(一)淋巴结1. 淋巴结的组织结构:1.浅皮质区(非胸腺依赖区)2.髓质: 髓索,髓窦3.深皮质区(胸腺依赖区)2.淋巴结的功能①淋巴结是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②淋巴结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④过滤作用(二)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

脾脏的组织结构:白髓,边缘区,红髓脾脏的功能①脾脏是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②脾脏是免疫应答的场所。

③脾脏是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场所:补体、干扰素、细胞因子、吞噬细胞增强素等。

④脾脏有滤过作用:此外,脾脏也是机体贮存红细胞的血库。

(三)黏膜免疫系统系统组成鼻相关淋巴样组织(NALT),肠相关淋巴样组织(GALT),支气管相关淋巴样组织(BALT)功能和特点①是黏膜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②分泌型IgA,在黏膜局部发挥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③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

黏膜免疫系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屏障,其机制是:①人体近50%淋巴组织存在于黏膜系统。

②人体黏膜表面积约为400m2,能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等的侵入。

第二章抗原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抗原的前一种性能称为免疫原性或抗原性。

完全抗原:凡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不完全抗原):只用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能使半抗原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

抗原物质必须具有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的决定条件:①抗原本身的性质②接受抗原刺激的机体的反应性。

异物性是抗原物质的首要性质。

分为异种物质和同种异体物质两类。

自身抗原: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自身成分也可成为抗原物质称之为~ 。

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抗体及TCR / BCR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表位。

抗原决定簇在结构上分为:构象决定簇和顺序决定簇抗原的分类1.根据抗原诱生抗体是是否需要Th细胞的参与,分为:胸腺依赖抗原(TD-Ag )和胸腺非依赖抗原( TI-Ag )。

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的辅助,分为胸腺依赖抗原(TD-Ag )和胸腺非依赖抗原( TI-Ag ),TD-Ag 为T细胞依赖抗原,为完全抗原,由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构成,绝大多数的蛋白质抗原为TD-Ag ,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

TI-Ag 为T细胞非依赖抗原,是由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又可分为TI-1Ag ,TI-2Ag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为: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独特性抗原等。

二医学上重要的抗原1. 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细菌和寄生虫为例2. 动物免疫血清——用类毒素免疫动物后,动物血清中可含有大量的抗毒素,即动物免疫血清。

3. 同种异型抗原——红细胞血型抗原(ABO抗原系统和Rh抗原系统)、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4. 自身抗原——能引起自体发生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成为自身抗原。

5.肿瘤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细胞特有)和肿瘤相关抗原。

6. 超抗原——T细胞超抗原主要与CD4+T细胞结合。

【附】外毒素、抗毒素和类毒素三者的比较:外毒素——在体内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的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称为~。

抗毒素——在血清中能中和外毒素的物质。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抗体(Ab):血清中能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组分。

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的统称。

抗体: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够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物质。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一定是抗体。

抗体分为:分泌型(SIg) :主要存在与血液及组织液中,具有抗体的功能。

膜型(mIg) :构成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

一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Ig的基本结构是四肽链结构,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各链间以二硫键连接而成。

四条肽链两端游离的氨基或羧基的方向一致,分别命名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

木瓜蛋白酶作用于IgG铰链区两条重链间的二硫键的近N端一侧,将Ig裂解为两个完全相同的Fab段和一个Fc段。

胃蛋白酶作用于IgG铰链区两条重链间的二硫键的近C端一侧,可将Ig水解为一个大片段F(ab')2和一些小片段pFc'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一)免疫球蛋白V区的功能:IgV区的功能主要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

(二)免疫球蛋白C区的功能①激活补体②结合细胞表面Fc受体。

Ig的Fc段可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介导调理作用;IgG 的Fc段能与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介导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③通过胎盘:IgG是人类唯一能从母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的Ig。

类型功能IgG IgM ①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Ig。

②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成分。

③人IgG分为四个亚类。

④是机体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⑤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获得的母亲免疫球蛋白。

①.是五类Ig中分子质量最大者,又称巨球蛋白②.也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③具有强大的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作用,亦为引起Ⅱ、Ⅲ型超敏反应的抗体。

④天然血型抗体IgA血清型IgA 存在于血清中抗菌、抗毒素、抗病毒作用分泌型IgA 存在于分泌液中,SIgA阻抑黏附、调理吞噬、介导ADCC作用、中和毒素等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是机体黏膜防御感染的重要因素。

IgD B细胞成熟的标志幼稚B细胞分化过程中,表面先出现m IgM,后出现m IgD。

成熟B细胞同时表达m IgM与m IgD。

IgE 血清中含量极低①具有很强的亲细胞性②能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第四章补体系统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补体成分是以无活性的蛋白酶前体形式存在。

1.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4.经典激活途径激活过程:识别阶段、活化阶段、膜攻击阶段。

5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特征比较:主要激活物起始成分参与补体成分意义经典途径、抗原-抗体复合物C1q C1-C9 感染中后期或再次感染时发挥重要作用MBL途径细菌甘露糖残基,MBL MASP MBL,MASP,C2-C9 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旁路途径某些细菌内毒素,真菌等 C3 C3,C5-C9,B,D,P 同MBL途径7.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意义:补体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不仅参与固有免疫,也参与适应性免疫;既参与机体的保护性免疫,也参与免疫病理损伤过程。

①溶细胞、溶菌及抗病毒作用。

②调理作用——是补体抗细菌、抗真菌感染的最主要机制之一。

③引起炎症反应——趋化作用(C3a与C5a)和过敏毒素样作用。

④清除免疫复合物⑤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⑥与其他各系统间相互作用⑦补体系统异常与疾病第五章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K):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诱导而合成和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小分子蛋白。

白细胞介素(IL):①促进免疫细胞生长、分化与增殖②调节免疫应答类型和强度。

③调控造血④诱导急性期反应,促进炎症反应等。

IFN—α:主要由人白细胞产生I型干扰素干扰素(IFN):IFN—β: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I型干扰素细胞因子IFN—γ: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II型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生长因子(GF):是具有刺激不同类型细胞生长和分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趋化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分子由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三部分构成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①效应方式的多样性: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②分泌的自限性和效应的短暂性③作用的高效性和多效性④作用的交叉性、双向性和网络性⑤细胞因子表达的多因素调节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①抗菌、抗病毒、介导炎症反应②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③刺激造血、促进免疫细胞分化发育④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⑤参与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损伤第六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及黏附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LDA):不同谱系白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