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民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旅游论文
课程名称:民俗与旅游
改卷老师:
学号:
姓名:
得分:
领略恩施土家民俗风情
摘要:恩施是一个有着46%土家族人口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在这里土家族繁衍生息,安然生活。土家族特有的民俗风情随着历史的推移传承不断,这些民俗涉及方方面面,比如生产、生活、婚嫁、礼仪等等。民俗的存在使得土家族的文化传承不断,也使得恩施的地域文明经久不衰!
关键词:民俗土家族恩施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24″~30°40′00″。西面和北面邻接重庆市,东临宜昌市,南邻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接神农架林区。辖恩施、利川两个县级市和巴东、来凤、咸丰、建始、鹤峰、宣恩6个县。春秋时期为古巴国地,1949年设恩施专区,1970年改恩施地区1983年置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1993年4月改现名。属鄂西南山地,有“山原”之称。首府恩施市。面积24111平方千米,人口394万,其中汉族约占45%,土家族约占46%,苗族约占6.5%。显然,土家族的数目是很庞大的,土家族的存在为恩施增添了许多风采。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分布于湘、鄂、
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1956年10月,国家民委通过民族识别,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1957年成立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又相继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河等民族自治县。通用语言为土家语和汉语。
土家族的民俗丰富多彩,他们在生产、生活、节日、礼仪、游艺等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特点和形式。根据钟敬文的《民俗学概论》并且联系我对恩施的了解,我把恩施土家族的民俗提炼为以下三个大的方面: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生活民俗、精神生活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主要包括:生产劳动民俗和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生活民俗主要包括:岁时节日民俗和人生礼仪;精神生活民俗包括:游艺民俗和民间观念。下面我将针对这三大类六小类分别阐述恩施土家民俗风情。一,物质生活民俗
1,生产劳动民俗
(1)“刀耕火种”的农耕方式:在方国割据及羁縻掌控甚至土司统治时代,恩施土家族地区还存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正如刘禹锡竹枝词所云“长刀短笠去烧畲”,传统的畲耕生产普遍存在。在古代峡江地区,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应十分常见,故《四川通志·舆地志》“风俗”条记载:“川峡山险,全用此刀开山种田”;“峡土硗确,暖气晚达,民烧地而耕,谓之火种”,恩施土家族所在区域亦受此影响,也较为普遍采用这种生产方式。宋张淏《云谷杂记》云:“沅湘
间多山,农业为植粟,且多在岗阜。每秋播种时,则先伐其树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播种于其间。如是则所必倍,盖史所言‘刀耕火种’也。”联通沅湘的酉水是恩施土家族的进出通道,故而沿河两岸以是文献所称之“刀耕火种”,农耕方式十分粗放。改流后至清末,恩施土家族地区,这种生产方式依然存在于高山偏远地区。
(2)“渔猎采集”的辅助方式:恩施土家族地区物产丰富,林木繁盛,溪河密布,为各种水陆野生动物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繁衍之地。恩施土家族在农耕之余,也有渔猎采集的生产方式,通过打猎捕鱼和采摘果实来弥补粮食生产之不足。因为僻处偏远,生产能力有限,山林溪谷的水陆动物遂成人们弥补食用不足之物,传承至今的渔猎方式很好地反映历史时期土家族及先民艰难的生存场景。《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酉阳宣慰司”“人织斑布以为衣,佩长刀而捕猎”;“人分三种:曰犵獠,曰冉家,曰南客。暖则捕猎山林,寒则散处岩穴,借贷以刻木为契,婚姻则累世为亲”;称平茶长官司“编户三里,所属有五种夷,言语侏俚,性好捕猎,火坑焙谷,野麻缉布,巫祷治病,歌唱送殡,号为南客。”《秀山县志·土官志》记载:“石耶地广袤,道里未闻,旧俗略同邑梅,惟人好佩长刀,喜捕猎,家织斑布,散卖诸落,以为恒业。”“冉家蛮在思南府沿河司治,在府之东北。性凶悍,不惮深远猛兽,采砂煎水银。出入持弓弩,好渔猎,得兽祭鬼而后食之”;“今酉阳、乌罗部落之长,多冉氏者,一曰冉家蛮,诟之曰南客子。其俗散处于沿河、佑溪、务川之间,跋扈不潓,尚武而善猎,得兽必祭而后啗之”;“蛮人性犷戾,出入不离弓弩。男子以草为蓑衣,妇女批短裙,尚花。以渔猎为生用。”土家族喜好渔猎习俗时至今日依然在恩施土家族聚居地有所保存,当地的“赶山”即在秋
收后或者年节等较空闲的时间组织人们到野兽经常出没的山林进行围捕,在分组的基础上各司其职:由围场组负责包围整座山林围住野兽;由闹山组负责“梳山”扰乱野兽;由侦查组负责“理脚迹”寻找野兽踪迹;由环网组负责“安壕”用网围捕野兽;由堵卡组负责用猎枪长刀狙击猎物。在获取猎物后按参与人数进行平均分配。
2,日常生活民俗
(1)土家族的居住民俗:土家人“所居必择高岭”,往往同姓数十户或上百户集聚而成为一寨。土家人多聚居山内,客家人多居山外。土司时,只有土司、舍把、族长等土官以木架屋,雕梁画柱,而一般土民,多编竹为墙,茅草盖屋,若盖瓦房,则犯僭越之罪。堂屋正面设有祖先神位,两旁侧室住人。侧房内靠前处设火坑,置三脚架,用来架锅做饭。侧房近屋顶处,编竹为楼;楼底悬一木架。竹楼及木架利用火坑中烧火的热气,烘粮食、肉、木柴等。现土家房舍,多建“吊脚楼”式木板瓦房,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或堆放肥料柴草等。
(2)土家族的饮食民俗:土家人吃食主要为杂粮,如苞谷、小米、荞麦、红苕等,吃大米较少。喜腥膻,好饮酒。以大块大砣肉待客为至诚,若切剁太细,就会被讥为小气、吝啬。喝酒用土碗豪饮。对于五味,尤喜辛辣、每餐不离辣椒,另有喝油茶的习惯。即“土家人以油炸黄豆、苞谷、米花、豆乳、芝麻、绿豆诸物,取水和油,贡茶叶作汤泡之,饷客致敬。”旧时还有咂酒习俗。恩施的土家族小吃有很多种。土腊肉――高山地带的农家习惯将猪肉俺盐后上炕烘干,猪肉多年不变质,长期储存。合渣――最为著名的为宣恩县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