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三角区
女性身体的危险7个三角区
女性身体的危险7个三角区
7个重要的三角区,集中着众多的神经和血管,关系着多个脏器的健康,需要你倍加呵护。
保护胸口三角区
危险形成:乳房和腋下周围区域分布着众多的淋巴结,即便只是带钢托的内衣也会对淋巴结造成挤压,影响淋巴循环。
安全警示:选择无钢托、大小合适的内衣,并且每天戴内衣的时间不要超过12小时;在每天淋浴时利用水流按摩乳房2分钟。
保护私密三角区
危险形成:女性的阴道阴暗、潮湿,特别适合细菌的滋生。
当有了炎症后,该区域丰富的血管,会使细菌一路向上蔓延。
安全警示:入厕前先洗净双手,以免带入细菌;月经期最好每2小时更换一次卫生巾,卫生护垫也要这么做;不要滥用洗液、香皂或沐浴露等来洗私处,每天淋浴时用温水冲洗外阴就好;选择透气又散热的棉质内裤,并且每天清洗,在太阳下晒干。
保护面部三角区
危险形成:面部静脉是惟一一条没有静脉瓣的静脉,由于面部静脉的特殊结构,血液除了会正常向下流动到颈部静脉,还会向上流到颅内。
安全警示:脸上长了痘痘,千万别用手去挤,不然手或痘痘周围皮肤上的细菌、灰尘很容易随之进入血液,沿着静脉网络四处流窜,最易造成眼睛和鼻子等器官感染,严重者还会引发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
保护枕部三角区。
危险三角区的痘痘挤了之后怎么办
危险三角区的痘痘挤了之后怎么办1. 消毒处理1.1 使用碘伏或酒精进行局部消毒在危险三角区的痘痘被挤压后,首要任务是进行局部消毒以防止感染扩散。
消毒是处理破溃痘痘的关键步骤,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的风险。
●消毒剂的选择:碘伏和酒精是两种常用的消毒剂。
碘伏因其广谱杀菌效果和较低的刺激性,适用于大多数皮肤消毒。
酒精则具有快速杀菌的特点,但可能会引起一定的皮肤干燥和刺激感。
●消毒方法:使用棉签蘸取适量的消毒剂,轻轻涂抹在痘痘破溃处及其周围皮肤。
避免用力擦拭,以免造成进一步的创伤。
●消毒频率:建议每天至少进行两次消毒,早晚各一次,或在接触污染物后立即进行。
●注意事项:在消毒前应清洁双手,避免将细菌带入伤口。
消毒后,应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水分滞留导致细菌滋生。
在进行消毒处理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避免挤压:即使痘痘已经破溃,也应避免进一步挤压,以免加重炎症和感染。
●观察症状:在消毒处理后,应密切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如果出现红肿、疼痛加剧、脓液增多或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使用抗生素: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生素软膏,以增强局部的抗菌效果。
但需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问题。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处理危险三角区痘痘挤破后的紧急情况,减少感染的风险,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2.1 涂抹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在危险三角区的痘痘被挤压后,除了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外,适时使用外用药物也是预防感染和促进愈合的重要措施。
抗生素软膏是常用的外用药物之一,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药物选择:红霉素软膏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软膏,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的皮肤感染。
它能够穿透皮肤表层,达到感染部位,发挥抗菌效果。
●使用方法:在消毒并确保伤口干燥后,取适量红霉素软膏涂抹在痘痘破溃处及其周围皮肤。
使用干净的棉签或手指涂抹,避免污染软膏。
●使用频率:一般建议每天涂抹2-3次,具体频率可根据医生建议调整。
面部危险三角区的名词解释
面部危险三角区的名词解释面部危险三角区是指人体面部中的一个特定区域,其感染或损伤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它位于鼻翼两侧、嘴角和下巴连线的三角形区域中。
在这个区域内,有许多重要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结交汇,因此,一旦发生感染或损伤,可能引起血管性炎症传播或感染扩散,导致严重的问题。
面部危险三角区在解剖结构上包括眼睑、鼻腔、上唇、下唇和下颌。
这个区域是由头面部骨骼组成的,它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在这个区域内,有两个主要的血管系统,分别是面动脉和环绕眼眶的血管。
这些血管与面部组织的淋巴系统和神经结构相交,形成了一个高度复杂的网络。
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位于脑和其他重要结构附近。
一旦感染或损伤发生,病原体可能通过面部组织的淋巴和血管系统进入到颅内或其他重要器官,引发严重的感染。
此外,面部危险三角区还与大脑的血管系统相连接,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病原体通过血液进入脑部,引发颅内感染。
常见的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包括鼻窦感染、颌骨感染和面部软组织感染。
这些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当这些细菌侵入面部组织时,可能引起炎症和脓肿形成。
如果不及时治疗,感染可能扩散至面部危险三角区,引起病原体通过淋巴和血管进入其他重要器官,导致严重并发症,如颅内感染、脑膜炎和败血症等。
因此,对于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及早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常见的症状包括面部疼痛、红肿、发热和淋巴结肿大等。
医生通常会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并可能进行血液和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引流和局部抗菌药物等。
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和监测。
为了避免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避免用手触碰面部、使用干净的面巾和化妆品。
其次,正确清洁和护理面部皮肤,避免使用不合适或过度刺激的化妆品和洗面奶。
此外,注意避免面部受伤,特别是在面部危险三角区域,避免剪须时伤及皮肤和鼻黏膜,避免局部注射和手术操作。
危险三角区
☑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故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两口角连线的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鼻由:外鼻、鼻腔、鼻窦组成。
一般所指鼻腔系指固有鼻腔,后者经鼻内孔与鼻前庭交通。
鼻前庭前界为前鼻孔,后界为鼻内孔。
固有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
☑利特尔区(Little area):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的血管从,称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又称“易出血区”。
☑变应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后者又称“花粉症”。
发病机理属Ⅰ型变态反应,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IgE。
临床表现主要为: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利特尔区和克氏静脉丛【咽科学】☑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上起颅底,下至第六颈椎上缘平面。
正常人咽部长度12cm☑咽鼓管咽口位于中鼻甲平面后端1.0~1.5cm处。
咽隐窝(pharyngeal recess)是位于咽鼓管园枕后方的凹陷区,鼻咽癌常好发与此部位,并可通过此侵入到颅内,上方邻近破裂孔咽峡(faux)由上方的腭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所形成狭窄部分。
会厌谷:在舌根和会厌之间有一正中矢状位的黏膜皱襞为舌会厌正中襞,左右各有两个浅凹陷,称之,常为异物停留之处梨状窝:在喉口两侧各有两个较深的隐窝名为梨状窝。
喉上神经内支经此隐窝入喉并分布于其粘膜下☑才咽的生理学功能:呼吸、语言形成、吞咽、防御保护、调节中耳气压、扁桃体免疫功能。
☑咽部疾病的常见咽部症状:咽痛、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声音异常、饮食反流。
☑腭扁桃体的血液供应丰富,动脉有5支:腭降动脉、腭升动脉、面动脉扁桃体支、咽升动脉扁桃体支和舌背动脉。
☑急性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黏膜和淋巴组织炎症,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疾病。
危险三角区名词解释
危险三角区名词解释危险三角区名词解释:危险三角区在面部,在双眼的内侧1/3处,鼻根和两眼内眦连线中点,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即通常所说的“鼻根部、眼眶部、人中沟部”,这个区域范围比较大,面部表情丰富,也是美容缝合的重要部位。
1、该区域为鼻骨、颧骨和上颌骨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是颜面部骨骼最突出的部分,也是人体暴露部位之一,因此受到外力打击的机会多,受伤害也就多。
2、该区域外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则可能是软组织损伤;如果该区域内有异物存留或假体感染,还会引起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功能障碍等,导致感染扩散而影响整个颜面部。
3、该区域内留有死腔或手术瘢痕,易于细菌生长繁殖而造成局部软组织感染、化脓、积液。
注意:该区域不宜行皮肤移植。
1、颜面部骨折时需要及时固定患者头部,防止脑脊液流出而压迫眼球,引起瞳孔扩大或缩小。
2、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急性鼻炎以及急性扁桃体炎等都可向下蔓延至该区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
3、当进行面部手术时,如果器械进入此区域,极易刺破血管,引起大出血。
4、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神志恍惚、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则说明可能发生了过敏反应,需要马上采取急救措施。
3、该区域内有异物插入或留有假体,特别是下睑、眼轮匝肌区域的异物存留,有可能继发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等,导致炎症扩散而影响整个颜面部,并且影响相关部位的组织功能,如闭眼困难等。
4、有些患者可因为前次整形后未完全恢复而导致再次发生瘢痕增生等情况,引起局部疼痛、硬结、肿胀等症状。
5、颜面部的感染性病灶和假体等,可直接通过经此区域内的口腔、鼻腔、鼻窦、泪小管、眶骨膜及眼球外侧的眶脂体等间隙进入颅内而引起严重后果。
6、该区域的瘢痕组织一旦破裂,很可能被细菌利用作为培养基而导致深部感染。
对该区域进行动态观察,可早期发现异常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注意:该区域不适宜进行脂肪充填、自体骨颗粒注射或筋膜瓣移植等手术。
面部8大危险区
面部8大危险区(最全总结汇总)面部危险区域:危险三角区、耳大神经区、面神经颞支区、面神经颧颊区、面神经下颌支区、眶上区、眶下区、颏区。
危险三角区
面部危险三角区,通常指的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通俗的说是从鼻根到两口角。
这个区域是公认的危险区域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这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易在面前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静脉血回流,并且逆流至眼上静脉,经眶上而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产生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严重并发症。
“危险三角区”是指鼻下口周这一部位。
这个部位血管丰富,口腔、鼻、咽喉、眼等部位的感染都可以扩展到这里。
而最严重的是这个地方有不少血管通向大脑,它们一旦损伤或感染,可以把细菌及其毒素传到脑部,发生脑膜炎或脑脓肿。
所以在该区内的疖肿,那怕是个小疖子,也千万不要用手去挤压,那样会引起感染扩散。
本来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疖子,因为挤了一下,发生了脑膜炎,以至丧失生命的实例也是不少的。
耳大神经区
耳大神经系颈丛皮支的分支之一。
此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外面行向前上,至耳廓的皮肤,如此神经受损害,则耳廓部皮肤感觉功能可发生障碍。
耳后神经系面神经在颅外的分支之一。
耳后神经在靠近茎乳孔处从面神经发出,向后支配枕肌和耳周围肌。
面神经颞支区
支配额肌和眼轮匝肌。
受伤后表现为单侧的额肌和眼轮匝肌的瘫痪,如下图:
面神经颧颊区
支配眼轮匝肌及颧肌,支配颊肌,口轮匝肌及其他口周围肌。
受伤后表现为:
面神经下颌支区分布于下唇诸肌
受伤后表现为:
眶上区
眶下区
颏区。
危险“三角区”为什么这么危险
— 颗青 春痘竟 然 有这 么 大
威 “
”
力
吗?
为 什 么 会 导 致 这 么 严 重 的 后 果 呢 ?
危险 的 面部
三 角 K “
”
首先 ,
我们要清楚 ,
这颗痘痘之所以 引发了 这么 严重的 风
险 ,
主要是因 为 这 颗痘痘长在危险
“三角 区 ”
。
来说 ,
青春痘的 细菌致病性并不高。
角区”
域内有 感染时 ,
比如长痘痘 ,
易 在面前静脉内 形
成 血 桂 影 响 正常静 脉 血 回 流 , 并且 逆 流 至 眼上 静 脉 , ,
经眶 上而 通向 颅 内 蝶鞍两侧 的 海 绵 窦。 如 果细 菌进入了
面部静脉
细 菌就可 以这样 传播到 颅内 产生海绵 窦化 ,
,
脓注, 血栓性静脉炎的严重并鉱
我们 先要弄明 白 什么是面 部危险 “ 三 角 区 ” 。
面 部危险 “ 三角 区 ” 通 常指的 是两侧 口 角 至鼻根 ,
连线所形成的
形 “ 三 角
”
区域 。
通俗地 说 ,
是 从 鼻 根到
两 嘴角 ,
这个
“
三角
”
区
的 面 部 静脉和 颅 内 有交 通 支。
也就是说 面部的 静脉血可以流到大?里。 当 面部在这 1‘ 三 ,
织 的 感染 。
如 果细 菌进入血液 ,
就会 导 致血液 流过 地方 的 感 染 ,
比如 败血症 、 肝脓肿 、 脑膜炎等多种 疾病 。 挤痘痘只是会增 加
这 种 感染的 机会。
前 我们擬 面
了
J !
人体8个危险三角区
人体8个危险三角区面部金三角危险地带:这个三角区域由鼻根部与两侧嘴角连线构成。
头面部有6条可以通向颅内的静脉,它们互有分支,相互沟通,形成一张致密的血管网。
这个区域的血管丰富,养分供应充足,废物、毒素清运比较及时,所以面部皮肤最为敏感、活跃,全身的问题也容易在这里集中体现。
危险形成:面部静脉是唯一一条没有静脉瓣的静脉,静脉血带着废物源源不断地流向“废物处理站”。
但由于面部静脉的特殊结构,血液除了会正常向下流动到颈部静脉,还会向上流到颅内。
安全警示:如果脸上长了痘痘,千万别用手去挤,不然手或痘痘周围皮肤上的细菌、灰尘很容易随之进入血液,沿着静脉网络四处流窜,最易造成眼睛和鼻子等器官感染,严重者还会引发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
枕三角区危险地带:枕三角是指枕骨下,包括颈后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的范围。
这里有人体最复杂的关节:枕-第一颈椎-第二颈椎关节。
头部的左右旋转、点头、摇头动作主要靠这些关节完成。
正常颈椎向前微凸,神经动脉在中间穿行,这样的弧度很容易增加颈椎的弹性,使得头部震动减缓。
危险形成:如果长期保持不良姿势,颈部的前凸就会逐渐变直,或转为后凸,就会压迫正常工作的神经、血管,不仅容易引发偏头痛、脑中风等疾病,还会导致颈性心绞痛。
安全警示:避免高枕睡眠。
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对颈椎的压力,容易加速导致颈椎的病变;颈肩部要注意保暖,风寒之气最容易伤害筋骨。
如果颈部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受到冷风吹拂,很容易发生强直和疼痛;此外,要经常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经常偏头耸肩;同一个姿势维持1小时之后,要注意放松一下肩颈部的肌肉,做些头和上肢的前屈后伸、旋转运动,以增强颈肩肌肉应对突然变化的能力。
肩部金三角危险地带:肩三角相当于上臂间关节三角肌的位置。
这个区域肌肉厚实,三角肌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节,腋神经分布于其中,支配着三角肌的收缩和舒张。
全身其他关节只能做屈、伸两个动作,而肩关节由于具有特殊的球窝结构,可以做5个方向的动作。
危险三角区的名词解释
危险三角区的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危险三角区不?咱就说脸上鼻子和嘴角连线构成的这个区域啊,那可真是个特别的地儿!(就好比是一个不能轻易触碰的雷区一样。
)
你想想啊,为啥叫它危险三角区呢?这可不是随便叫的呀!这里的血管那是相当丰富,而且还和颅内的血管相通呢!(这就像一条特殊的通道连接着两个重要区域。
)要是在这地方乱挤痘痘、乱抠啥的,那可不得了啦!细菌啊啥的很容易就顺着血管跑到脑袋里去啦,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这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危险可能就一下子涌出来了。
)
所以啊,千万可别小瞧了这个危险三角区!别觉着不就是脸上那么一小块地方嘛,能有啥大不了的。
哎呀呀,真的不能掉以轻心啊!
我的观点就是:一定要重视危险三角区,别在这上面犯糊涂,不然出了问题可就麻烦大啦!。
危险三角区名词解释
危险三角区名词解释危险三角区是指交通流量大、事故频发、危险程度高的特定区域。
在这些区域,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高,严重威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以下是三个常见的危险三角区及其解释:1. 道路交叉口:道路交叉口是车辆和行人交会的地点,因此交通流量较大,容易发生事故。
交叉口事故通常是因为行车速度过快、闯红灯、未礼让行人或不当转弯等原因造成。
此外,交叉口的视线也可能受到阻碍,加剧了危险性。
2. 人行横道:人行横道是行人过马路的地点,因为车辆必须停车让行人通过,所以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此外,很多驾驶员对人行横道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行人在横道上行走不够谨慎,也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3. 高架桥和隧道入口:高架桥和隧道入口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交通流量相对密集。
同时,由于车辆在进出桥梁和隧道时速度变化较大,容易导致追尾事故和失控事故。
此外,由于视线受到限制,驾驶员对控制车辆的情况不够敏感,也会增加事故风险。
为了减少危险三角区的事故发生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交通信号设施:在危险三角区设立红绿灯、行人过街设施等交通信号设施,引导交通流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提高信号设施的智能化程度,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及时调整信号时长,以提高交通效率。
2. 加强交通执法:通过加强交警巡逻、安装监控设备等方式,加强对危险三角区的交通执法力度,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及时处罚。
通过提高违法成本,以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3. 提供安全设施:在危险三角区设立隔离护栏、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等安全设施,确保行人和车辆可以安全通行。
同时,通过增加交通标志、提供导向标线等方式,提高驾驶员的意识和驾驶技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4. 加强交通教育:通过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通过增加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危险三角区注意事项的认知,减少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危险三角区是交通流量大、事故频发、危险程度高的特定区域。
女性养生 当心身体5个危险三角区
女性养生当心身体5个危险三角区NO1:易长痘痘的面三角危险地带:这个三角区域由鼻根部与两侧嘴角连线构成。
头面部有6条可以通向颅内的静脉,它们互有分支,相互沟通,形成一张致密的血管网。
这个区域的血管丰富,养分供应充足,废物、毒素清运比较及时,所以面部皮肤最为敏感、活跃,全身的问题也容易在这里集中体现。
危险形成:面部静脉是唯一一条没有静脉瓣的静脉,静脉血带着废物源源不断地流向“废物处理站”。
但由于面部静脉的特殊结构,血液除了会正常向下流动到颈部静脉,还会向上流到颅内。
安全警示:如果脸上长了痘痘,千万别用手去挤,不然手或痘痘周围皮肤上的细菌、灰尘很容易随之进入血液,沿着静脉网络四处流窜,最易造成眼睛和鼻子等器官感染,严重者还会引发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
NO2:引发头痛的枕三角危险地带:枕三角是指枕骨下,包括颈后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的范围。
这里有人体最复杂的关节:枕――第一颈椎――第二颈椎关节。
头部的左右旋转、点头、摇头动作主要靠这些关节完成。
正常颈椎向前微凸,神经动脉在中间穿行,这样的弧度很容易增加颈椎的弹性,使得头部震动减缓。
危险形成:如果长期保持不良姿势,颈部的前凸就会逐渐变直,或转为后凸,就会压迫正常工作的神经、血管,不仅容易引发偏头痛、脑中风等疾病,还会导致颈性心绞痛。
安全警示:避免高枕睡眠。
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对颈椎的压力,容易加速导致颈椎的病变;颈肩部要注意保暖,风寒之气最容易伤害筋骨。
如果颈部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受到冷风吹拂,很容易发生强直和疼痛;此外,要经常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经常偏头耸肩;同一个姿势维持1小时之后,要注意放松一下肩颈部的肌肉,做些头和上肢的前屈后伸、旋转运动,以增强颈肩肌肉应对突然变化的能力。
NO3:容易受伤的肩三角危险地带:肩三角相当于上臂间关节三角肌的位置。
这个区域肌肉厚实,三角肌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节,腋神经分布于其中,支配着三角肌的收缩和舒张。
全身其他关节只能做屈、伸两个动作,而肩关节由于具有特殊的球窝结构,可以做5个方向的动作。
危险三角的名词解释
危险三角的名词解释什么是危险三角区?这是从数学中借用来的。
它指的是在人体皮肤的最高处,通常是腋窝或是阴部和肚脐之间,相当于是两乳头与胸骨联合处,有一个三角形的区域。
这个区域里面的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比较多,一旦发生感染就有可能引起大的危害。
医学上称之为“危险三角”。
危险三角区包括两个顶点和一条底边构成的三角形区域。
危险三角区的最高点叫做上腔静脉,它是直接回心脏的静脉。
危险三角区最低点到肚脐的连线是一条生命线,它将生命维持系统与各个器官组织相连接。
危险三角区就像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任何损伤都可能危及生命。
危险三角区里可能会有癌症的病毒遗传物质存在。
例如,已知卵巢癌细胞中有23%携带有BRM基因突变,而乳腺癌细胞中则有25%携带有BRM基因突变。
这样,癌症患者后代中BRM基因突变的几率比没有癌症的普通人高出了5倍。
美国的一位遗传学家把BRM基因突变的特性概括成八个字:“容易癌变”。
这个理论认为,正是这些癌症患者体内的BRM基因的突变,使他们更容易患癌症。
研究人员解释说,一方面BRM基因的突变使正常细胞不再稳定,因此,即使是很小的刺激也能诱发细胞异常增生,变成癌细胞;另一方面BRM基因的突变使得癌症患者细胞容易被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所激活,导致他们更容易患癌症。
另外,女性的性生活也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比如,生育对子宫和阴道来说都是一种刺激,而这种刺激有时会产生致癌的化学物质。
调查显示, 40岁以下年轻女性中,每7个人中就有1人罹患子宫颈癌。
如果她们的伴侣是个生育狂,子宫颈癌的风险将会更高。
遗传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成为癌症患者的内在倾向,这种潜在倾向随着外界环境的影响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遗传学家从许多致癌物质的代谢动力学过程,以及癌症对遗传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癌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假说。
通过研究,他们发现肿瘤细胞中的突变和其它病变一样,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人类的DNA 分子中有30亿个碱基对,每个碱基对中都可能有某些基因被“改变”。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1、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以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成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2、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从。
该区即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3、中鼻甲基板:中鼻甲后部向后延伸,其附着出逐渐发生方位的改变,由前部的前后位转向外侧附着在鼻腔外侧壁的后部,使中鼻甲的后附着部呈从前上向后下倾斜的冠状位,这部分中鼻甲称为中鼻甲基板。
4、窦口鼻窦复合体(OCM):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板,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为窦口鼻窦复合体。
5、利特尔动脉从: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从,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6、生理性鼻甲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
意义是促使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
7钩突:中鼻道外侧壁上有两个隆起,前下者呈弧形嵴状隆起。
8、鼻阈:鼻翼内侧弧形的隆起,也称鼻内孔,一般所指鼻腔是指固有鼻腔,后者经鼻内孔与鼻前庭交通。
9、鼻疖:鼻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致病菌。
多因挖鼻、拔鼻毛使鼻前庭皮肤损伤所致,也可继发于鼻前庭炎。
10、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
11、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以鼻痒、喷鼻、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为其主要特点。
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12、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粘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粘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
女性身体的五大危险三角区
女性身体的五大危险三角区听到三角区三个字就容易让人想起危险和死亡,人的身体也有多个危险的三角区,那里集中着多个神经、血管或脏器,是人体重要的功能区域,我们务必小心保护。
NO1:易长痘痘的面三角危险地带:这个三角区域由鼻根部与两侧嘴角连线构成。
头面部有6条可以通向颅内的静脉,它们互有分支,相互沟通,形成一张致密的血管网。
这个区域的血管丰富,养分供应充足,废物、毒素清运比较及时,所以面部皮肤最为敏感、活跃,全身的问题也容易在这里集中体现。
危险形成:面部静脉是唯一一条没有静脉瓣的静脉,静脉血带着废物源源不断地流向“废物处理站”。
但由于面部静脉的特殊结构,血液除了会正常向下流动到颈部静脉,还会向上流到颅内。
安全警示:如果脸上长了痘痘,千万别用手去挤,不然手或痘痘周围皮肤上的细菌、灰尘很容易随之进入血液,沿着静脉网络四处流窜,最易造成眼睛和鼻子等器官感染,严重者还会引发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
NO2:引发头痛的枕三角危险地带:枕三角是指枕骨下,包括颈后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的范围。
这里有人体最复杂的关节:枕――第一颈椎――第二颈椎关节。
头部的左右旋转、点头、摇头动作主要靠这些关节完成。
正常颈椎向前微凸,神经动脉在中间穿行,这样的弧度很容易增加颈椎的弹性,使得头部震动减缓。
危险形成:如果长期保持不良姿势,颈部的前凸就会逐渐变直,或转为后凸,就会压迫正常工作的神经、血管,不仅容易引发偏头痛、脑中风等疾病,还会导致颈性心绞痛。
安全警示:避免高枕睡眠。
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对颈椎的压力,容易加速导致颈椎的病变;颈肩部要注意保暖,风寒之气最容易伤害筋骨。
如果颈部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受到冷风吹拂,很容易发生强直和疼痛;此外,要经常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经常偏头耸肩;同一个姿势维持1小时之后,要注意放松一下肩颈部的肌肉,做些头和上肢的前屈后伸、旋转运动,以增强颈肩肌肉应对突然变化的能力。
NO3:容易受伤的肩三角危险地带:肩三角相当于上臂间关节三角肌的位置。
面部危险三角区
面部危险三角区定义面部危险三角区,通常指的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联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
为何称其为危险区域呢?这和口腔颌面部特有的解剖生理有关。
颜面部的浅静脉包括面前静脉及颞浅静脉,面前静脉的瓣膜发育不良,少而薄弱,同时封闭不全,通常在肌肉收缩下,可使血液转而逆行。
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这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易在面前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静脉血回流,并呆逆流至眼上静脉,经眶上而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产生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严重并发症。
一旦发生了并发症,通常可出现眼睑水肿,或结喉瘀血,眼球前突,外展受限,上睑下垂甚至视力障碍等症状,炎症还可向眼部及周围组织扩散,全身可出现寒战、发热、头痛等,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败血症,毒血症,危及生命。
切记,对面部危险三角区的脓点,切勿搔抓挤压及挑刺,不然后悔莫及。
作用“危险三角区”是指鼻下口周这一部位。
这个部位血管丰富,口腔、鼻、咽喉、眼等部位的感染都可以扩展到这里。
而最严重的是这个地方有不少血管通向脑子,它们一旦损伤或感染,可以把细菌及其毒素传到脑子,发生脑膜炎或脑脓肿。
所以在该区内的疖肿,那怕是个小疖子,也千万不要用手去挤压,那样会引起感染扩散。
本来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疖子,因为挤了一下,发生了脑膜炎,以至丧失生命的实例也是不少的。
因此,要教育孩子,注意保护好“危险三角区”。
范围危险三角通俗的说是从鼻根到两口角,这个区域是公认的危险区域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这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易在面前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静脉血回流,并呆逆流至眼上静脉,经眶上而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产生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严重并发症。
案例分析一名因上嘴唇疖肿2天,伴高烧、头痛而前来急诊的男性青年患者,经体格检查:体温39.5℃,左上唇、眼周围组织红肿、触痛,鼻唇沟外侧有1.5cm直径的红肿硬块,在硬疖和硬块的皮肤表面均有多个小脓点。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以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成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2.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从。
该区即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3.中鼻甲基板:中鼻甲后部向后延伸,其附着出逐渐发生方位的改变,由前部的前后位转向外侧附着在鼻腔外侧壁的后部,使中鼻甲的后附着部呈从前上向后下倾斜的冠状位,这部分中鼻甲称为中鼻甲基板。
4.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板,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5.利特尔动脉从:鼻腮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腮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从,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6.生理性鼻甲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
意义是促使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千解除疲劳。
7.钩突:中鼻道外侧壁上有两个隆起,前下者呈弧形峙状隆起。
8.鼻阐:鼻翼内侧弧形的隆起,也称鼻内孔,一般所指鼻腔是指固有鼻腔,后者经鼻内孔与鼻前庭交通。
9.鼻疗:鼻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致病菌。
多因挖鼻、拔鼻毛使鼻前庭皮肤损伤所致,也可继发千鼻前庭炎。
10.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
11.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以鼻痒、喷鼻、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为其主要特点。
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12.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粘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粘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
局部解剖学中常见三角区及临床意义
局部解剖学中常见三角区及临床意义【关键词】局部解剖学;三角区;临床应用在人体内有许多三角区,它们是局部解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
有的三角区是手术中寻找血管的标志,有的是穿刺部位,有的用作鉴别疾病,有的为危险区等。
因此掌握三角区对系统学习局部解剖学,指导临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头部三角危险三角为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
面静脉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也可经面深静脉、翼丛等与海绵窦交通。
学海网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常无静脉瓣,当面部感染引起疖、痈时,可经上述途径至海绵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脑膜炎等,故该处感染应避免挤压。
磨牙后三角由下颌骨内斜线和外斜线向上延伸相交而成。
其基底部是最后磨牙的远中面,为下牙槽神经传导麻醉时穿刺点的重要标志之一。
颊脂体三角位于颊粘膜下,底位于颊部,尖端靠近翼下颌韧带,相当于下颌孔平面。
亦为下牙槽神经传导麻醉时穿刺点的重要标志之一。
外耳道上三角(Macewen三角)位于外耳道上棘(Henle棘)的后方。
上界为颧突后根的水平延长线(颞线),前界是骨性外耳道后缘的切线,后下界为自颧突后根的延长线引至外耳道下缘之斜线。
乳突凿开术时应以此三角和Henle棘为标志,开放鼓窦和乳突小房。
但应注意勿向上误入颅中窝或伤及硬脑膜,向后易伤及乙状窦。
脑桥小脑三角脑桥臂、延髓与小脑交界的三角形区域。
前庭蜗神经根和面神经根恰连于此,在其上方有三叉神经根,下方与舌咽神经根和迷走神经根邻近,后方为小脑。
因此,当此处有炎症或肿瘤时,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为脑桥小脑角综合征。
最常见的是听神经瘤和蛛网膜炎等,随着病灶的扩大逐渐影响周围结构,从而产生相应的症状。
此三角的血管、神经走行较为复杂,在其内手术时应注意避免伤及上述结构[1??3]。
2 颈部三角颏下三角为左、右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体围成的三角区,此区内有1~3个颏下淋巴结,为颏下恶性肿瘤、颏下区结节性筋膜炎的好发处[1]。
危险三角区警惕身体三角区出现的问题
危险三角区警惕身体三角区出现的问题
土地区域的划分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身体区域的划分则是为了更好地保健。
人身体上其实就有4个容易出问题的“三角区”,需要好好呵护。
1、脸上“三角区”:易长粉刺
危险区域:在鼻根和两侧嘴角构成的区域里,皮肤最爱分泌油脂,因而各种皮肤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对策:保证皮肤清洁是第一重要的,此外,还要注意少吃甜食和油腻的东西。
皮肤问题严重时,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2、肩部“三角区”:易劳损
危险区域:肩背部,尤其是肩胛骨区域,尽管肌肉厚实,却也经不住毫无顾忌的过度劳累。
对策:除要避免一个姿势过久,还需经常做绕肩运动,没事就甩甩手。
3、生殖“三角区”:易感染
危险区域:对女性来说,生殖器区域相对开放,且其阴暗、潮湿的环境特点,一不留神就有被细菌侵入的危险。
对策:勤清洁。
尤其在月经期间,必须勤换卫生巾,以免血渍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地;入厕前要洗净双手,以免细菌侵入。
4、膀胱“三角区”:怕憋尿
危险区域:由两个输尿管口与尿道口三者构成的区域,是储存体内残留尿液的地方。
对策:尽量规律及时地排空膀胱。
一般来说,每次的尿量应该不超过300—400毫升,否则就有可能是憋尿了。
警惕危险三角区
警惕危险三角区作者:程凯来源:《莫愁·天下男人》 2015年第4期程凯易长痘痘的面三角危险地带:这个三角区域由鼻根部与两侧嘴角连线构成。
头面部有六条可以通向颅内的静脉,它们互有分支,相互沟通,形成一张紧密的血管网。
危险形成:面部静脉是唯一一条没有静脉瓣的静脉,静脉血带着废物源源不断地流向“废物处理站”。
但由于面部静脉的特殊结构,血液除了会正常向下流动到颈部静脉,还会向上流到颅内。
安全警示:如果这个三角区长了痘痘,千万别用手去挤,不然手或痘痘周围皮肤上的细菌、灰尘很容易随之进入血液,沿着静脉网络四处流窜,最易造成眼睛和鼻子等器官感染,严重者还会引发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
平时一定要注意皮肤的清洁,能防止毛孔堵塞,如果肌肤出现严重的问题,必须尽快找医生。
引发头痛的枕三角危险地带:枕三角是指枕骨下,包括颈后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的范围。
这里有人体最复杂的关节:枕、第一颈椎、第二颈椎关节。
头部的左右旋转、点头、摇头动作主要靠这些关节完成。
正常颈椎向前微凸,神经动脉在中间穿行,这样的弧度很容易增加颈椎的弹性,使得头部震动减缓。
危险形成:如果经常保持一些不良的姿势,对我们的颈部也是有一些伤害的,还容易引发头痛症状。
安全警示:避免高枕睡眠。
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对颈椎的压力,容易加速导致颈椎的病变;颈肩部要注意保暖,风寒之气最容易伤害筋骨。
如果颈部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受到冷风吹拂,很容易发生强直和疼痛;此外,要经常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经常偏头耸肩。
同一个姿势维持一小时之后,要注意放松一下肩颈部的肌肉,做些头和上肢的前屈后伸、旋转运动,以增强颈肩肌肉应对突然变化的能力。
容易受伤的肩三角危险地带:肩三角相当于上臂间关节三角肌的位置。
这个区域肌肉厚实,三角肌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节,腋神经分布于其中,支配着三角肌的收缩和舒张。
全身其他关节只能做屈、伸两个动作,而肩关节由于具有特殊的球窝结构,可以做五个方向的动作。
危险三角区的名词解释解剖学
危险三角区的名词解释解剖学简介危险三角区是人体头颅特定区域中的一个重要区域,被称为危险三角区的原因是因为它包含了一些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当这些结构受伤或受到压迫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通过解剖学的角度对危险三角区进行详细分析,让读者了解这一区域的重要性和潜在危险。
结构与位置危险三角区位于头颅的中下部,它被界定为鼻孔的侧面,上缘为眼角,下缘为上唇的侧缘。
在这个区域内,有三个重要的结构:眶下动脉、上颌动脉和三叉神经。
眶下动脉眶下动脉是头颅和面部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之一。
它的分支包括上深动脉、上外侧鼻动脉和前深动脉,这些分支覆盖了眼睛、鼻子和上唇等部位。
当这些动脉受伤或被压迫时,可能导致出血、血肿和组织缺血等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引发面部组织坏死。
上颌动脉上颌动脉是头颅和面部血液供应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它通过颞窝内外动脉的支架和上颌动脉穿过危险三角区,供应眶下肌、颞肌、颞颌关节等结构。
当上颌动脉受到严重的损伤或压迫时,可能引发颞窝出血、面部组织缺血和颞颌关节功能障碍等问题。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是头颅中的一个重要神经,它负责面部和头皮的感觉传导。
在危险三角区,三叉神经分为眶上支、上颌支和下颌支。
它们的损伤或受压可能导致感觉异常、疼痛和肌肉功能受损等。
三叉神经痛就是由于三叉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而引起的剧烈疼痛。
危险性与潜在危险由于危险三角区内包含了眶下动脉、上颌动脉和三叉神经等重要结构,这一区域的受伤或受压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其中最常见的是出血、血肿和组织缺血,这些并发症可能影响面部组织的正常功能,造成面部畸形和功能损害。
此外,危险三角区还有可能导致感觉异常、疼痛和颞颌关节功能障碍等问题。
在进行面部手术、头颅外伤处理或面部注射等操作时,医生需要十分小心地操作,以避免对危险三角区造成伤害。
因此,准确地了解危险三角区的解剖学结构和危险性,对于医生和外科手术团队来说至关重要。
预防与处理对于一般人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过多关注危险三角区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故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两口角连线的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鼻由:外鼻、鼻腔、鼻窦组成。
一般所指鼻腔系指固有鼻腔,后者经鼻内孔与鼻前庭交通。
鼻前庭前界为前鼻孔,后界为鼻内孔。
固有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
☑利特尔区(Little area):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的血管从,称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又称“易出血区”。
☑
变应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后者又称“花粉症”。
发病机理属Ⅰ型变态反应,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IgE。
临床表现主要为: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
☑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利特尔区和克氏静脉丛
【咽科学】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上起颅底,下至第六颈椎上缘平面。
正常人咽部长度12cm
☑咽鼓管咽口位于中鼻甲平面后端1.0~1.5cm处。
咽隐窝(pharyngeal recess)是位于咽鼓管园枕后方的凹陷区,鼻咽癌常好发与此部位,并可通过此侵入到颅内,上方邻近破裂孔
咽峡(faux)由上方的腭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所形成狭窄部分。
会厌谷:在舌根和会厌之间有一正中矢状位的黏膜皱襞为舌会厌正中襞,左右各有两个浅凹陷,称之,常为异物停留之处
梨状窝:在喉口两侧各有两个较深的隐窝名为梨状窝。
喉上神经内支经此隐窝入喉并分布于其粘膜下
☑才咽的生理学功能:呼吸、语言形成、吞咽、防御保护、调节中耳气压、扁桃体免疫功能。
☑咽部疾病的常见咽部症状:咽痛、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声音异常、饮食反流。
☑腭扁桃体的血液供应丰富,动脉有5支:腭降动脉、腭升动脉、面动脉扁桃体支、咽升动脉扁桃体支和舌背动脉。
☑急性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黏膜和淋巴组织炎症,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疾病。
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最易发病。
☑急性扁桃体炎的主要致病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慢性扁桃体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CM:局部症状以剧烈咽痛为主,伴吞咽困难。
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全身症状可有畏寒、高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四肢酸痛、全身不适。
☑从病理角度来说急性扁桃体炎分为: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和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的全身并发症有风湿热、急性关节炎、急性骨髓炎心肌炎、急性肾炎。
Ⅲ型变态反应
☑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或因扁桃体陷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感染演变为慢性炎症。
☑慢性扁桃体炎根据病理分型分为增生型、纤维型和隐窝型。
☑扁桃体切除术适应征
1.反复发作性急性扁桃体炎并发扁周脓肿
2.扁桃体过大影响功能
3.病灶性扁桃体炎
4.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
5.咽白喉
☑扁桃体切除禁忌症
1.血液病
2.急性炎症
3.月经(前)期妊娠期
4.严重全身性疾病
5.急性传染病流行
6.亲属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免疫病发病率高,白细胞计数特别低
扁桃体切除手术方法:扁桃体剥离术;扁桃体挤切术
手术并发症:出血24h原发性,继发性5-6d;感染;吸入性肺炎
☑急性腺样体炎的病因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病儿常突发高热、鼻咽部隐痛,头痛、全身不适。
腺样体因炎症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称为腺样体肥大。
☑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或因扁桃体陷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感染演变为慢性炎症。
☑慢性扁桃体炎根据病理分型分为增生型、纤维型和隐窝型。
☑扁桃体切除术适应征
1.反复发作性急性扁桃体炎并发扁周脓肿
2.扁桃体过大影响功能
3.病灶性扁桃体炎
4.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
5.咽白喉
☑扁桃体切除禁忌症
1.血液病
2.急性炎症
3.月经(前)期妊娠期
4.严重全身性疾病
5.急性传染病流行
6.亲属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免疫病发病率高,白细胞计数特别低
扁桃体切除手术方法:扁桃体剥离术;扁桃体挤切术
手术并发症:出血24h原发性,继发性5-6d;感染;吸入性肺炎
☑急性腺样体炎的病因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病儿常突发高热、鼻咽部隐痛,头痛、全身不适。
腺样体因炎症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称为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面容(adenoid face)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
☑咽部脓肿包括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脓肿、咽后脓肿。
☑扁桃体周围脓肿(peritonsillar abscess)是扁桃体周围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是急性扁桃体炎常见的局部并发症,绝大多数为单侧性,易复发。
☑症状:急性扁桃体炎3-4天后,症状反而加重,并局限于一侧咽痛↑;张口受限、进食困难、口涎外溢、言语不清;全身乏力,纳差。
☑体征:患者急性面容,一侧软腭、舌腭弓充血、肿胀隆起、悬雍垂及扁桃体被推向健侧。
☑鼻咽癌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EB病毒、环境因素有关。
多发于鼻咽部咽隐窝及顶后壁,大部分属于低分化鳞癌,临床表现主要有涕中带血、累及耳部发生耳鸣耳闭塞听力下降、颈淋巴结肿大、头痛及远处转移症状。
治疗时首选放疗。
【喉科学】
☑喉位于颈前正中,舌骨之下,其上端是会厌上缘,下端为环状软骨下缘,在成人相当于第3-5颈椎平面。
☑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单个软骨为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会厌软骨,成对的软骨有杓状软骨、小角软骨和楔状软骨。
☑喉气管中唯一具备完整环形结构的软骨是环状软骨。
☑急性会厌炎是声门上区以会厌为主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理分型有:卡他型、水肿型和溃疡型;
全身症状:急起畏寒发热、精神不振;
局部症状:剧烈喉痛,语音含糊不清,可呼吸困难,很少声嘶。
治疗原则及时应用足量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呼吸困难者气管切开
☑喉阻塞的病因:炎症(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等)、外伤、水肿、异物、肿瘤、畸形(先天性喉喘鸣、喉蹼、喉瘢痕等)、声带瘫痪
☑喉阻塞的分度:V
1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
2度:安静时有轻度的呼吸困难。
3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喉喘鸣声较响,吸气期软组织凹陷显著,有缺氧症状。
4度:呼吸极度困难。
☑喉阻塞的临床表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喉哮喘、吸气性软组织凹陷、声嘶、发绀。
☑治疗原则:迅速解除呼吸困难,明确病因,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环甲膜切开,气管切开术)。
☑四凹征:指喉阻塞时由于患者胸腹辅助呼吸肌代偿性加强运动,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剑突下或上腹部在吸气时明显内凹的情况。
☑气管切开术适应征:
喉阻塞:III、IV度呼吸困难。
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去除气道异物。
☑气管切开术切开气管的位置,在第3~4环处切开,避免切开第1环、不应低于第5环。
☑气管切开:时机:I 度不切,II度准备切,III度常规切,VI度紧急切
☑常见并发症有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胸、出血、拔管困难
☑食管的生理狭窄1.食管入口;是由环咽肌收缩而致,是食管最狭窄的部位。
异物最容易嵌顿于此。
☑2.主动脉弓,相当于第4胸椎平面,为主动脉弓压迫食管左侧壁所致。
☑3.左主支气管,相当于第5胸椎平面,为左主支气管压迫食管所致。
☑4.贲门入口,相当于第10胸椎平面,为食管穿过横膈肌所致。
☑食管异物最常发生于食管入口处,其次食管中段,下段少见。
☑临床表现: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呼吸道症状
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右主支气管较粗短约2.5cm,与气管纵轴的延长线约成20-30度角。
左主支气管细而长。
约5cm,与气管纵轴延长线约成45度角。
因此气管异物更容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耳科学】
☑颞骨分为5部: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
以鼓膜紧张部为界,可将鼓室分为上鼓室(最宽)、中鼓室和下鼓室
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 tube)是沟通鼻咽腔和鼓室的管道。
是中耳通气引流之惟一通道,中耳感染的主要途径。
成人全场约35cm。
儿童咽鼓管的特点是短、平、宽。
平时是闭合的,吞咽、打哈欠时开放。
外1/3骨部,内2/3软骨部。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超过6~8周,病变侵及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造成不可逆损伤,常合并存在慢性乳突炎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
一、音叉试验:(tuning-fork test)用于初步判定耳聋,鉴别传导性或感音性神经性聋,验证电测听结果的正确性,但不能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