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床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最新外圆磨床的发展进化历史课件ppt

最新外圆磨床的发展进化历史课件ppt


①经验的开放性。没有心理防御,任何经验都能接受,
不固执,无成见,无偏见。

②存在主义生活。完全生活在每一瞬间,接受新事物,
适应性强。

③信任自己的机体。象信任自己那样信任自己作出的决
定。

④自由感。思想和行为充满自由感。

⑤创造力

4、弗兰克——超越自我人
▪ (1)超越自我人的动机—意义意志

弗兰克认为,任何情景都有意义,问题在于我们怎
现在在很多工厂里都可以看到外圆磨床的身影,他给加工制造行业的 发展提供了动力。但是大家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人生安全 ,因为磨床机械还是挺危险的。
文章出处:外圆磨床(/waiyuan)
第五章 心理咨询目标
▪ 第一节 健全人格与咨询目标 ▪ 一、健全人格的含义 ▪ 二、健全人格标准涉及的问题 ▪ 1、人性观与健全人格标准 ▪ 2、价值取向与健全人格标准 ▪ 3、历史文化与健全人格标准 ▪ 4、方法论分歧
▪ 三、原则:功能干预对内容干预
▪ 思考题: ▪ 1、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心理健康人格模
式 ▪ 2、确定心理咨询目标原则有哪些?
▪ 参考文献: ▪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三级
谢谢!
▪ 五、综合评论——健全人格的标准 ▪ 1、客观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自我态度 ▪ 2、客观的社会知觉和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
的能力 ▪ 3、生活的热情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 4、个性结构具有协调性
第二节 咨询目标概述
一、目标对于咨询的意义 ▪ 二、目标概念分析 ▪ 1、一般目标和个别目标 ▪ 2、终极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 3、矫正的目标和发展的目标 ▪ 三、不同流派的治疗目标
四、目标要求 在确定咨询和治疗目标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1、目标要能够以可测量的行为指标来代表 2、目标应该是靠心理学的手段可以达到的 3、目标应重在心理机能的改变 4、目标应现实可行 5、目标之间有系统联系 (三级咨询师) 有效咨询目标的七个基本要素: 具体、可行、积极、 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的性质、可以评估、多 层次统一。

磨床的工艺流程

磨床的工艺流程

磨床的工艺流程【磨床的工艺流程】一、磨床的历史其实啊,磨床这玩意儿可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事物。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有了打磨工具和物品的需求。

那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么先进的机器,人们只能靠手工拿着石头或者砂纸之类的东西,一点点地把物品磨得光滑。

比如说,要把一块粗糙的木头变得光滑,就得用石头不停地摩擦。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制造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

18 世纪,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磨床诞生了。

这台磨床虽然看起来很简陋,但是它为后来磨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 19 世纪,磨床的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

各种新型的磨床陆续出现,比如外圆磨床、内圆磨床等等。

这时候的磨床已经能够加工出更加精密的零件了。

说白了,磨床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追求精度和效率的历史。

从最初的手工打磨,到后来的机械磨床,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我们的制造工艺更上一层楼。

二、磨床的制作过程1. 设计与规划在制造磨床之前,得先有个设计方案。

这就好比盖房子之前要先画好图纸一样。

设计师要考虑磨床的用途、加工精度、工作效率等因素,来确定磨床的结构和参数。

比如说,如果要加工大型的零件,磨床就得设计得足够结实和稳定;如果要加工高精度的零件,磨床的各个部件就得非常精密。

2. 零部件制造设计好了,接下来就是制造零部件啦。

这包括床身、工作台、主轴、砂轮等。

这些零部件的制造可是个精细活儿,需要用到各种机床,比如车床、铣床、钻床等等。

以砂轮为例,它可不是随便做出来的。

要选择合适的磨料,经过压制、烧结等工艺,才能制成具有一定硬度和形状的砂轮。

3. 装配与调试零部件都做好了,就得把它们组装在一起。

这就像搭积木一样,不过要比搭积木复杂得多。

各个部件之间的配合要非常精确,不然磨床工作起来就会出问题。

组装好之后,还得进行调试。

比如说,要检查砂轮的旋转是否平稳,工作台的移动是否顺畅,还要调整各种参数,确保磨床能够正常工作。

4. 质量检测最后,还得对磨床进行质量检测。

这包括检查磨床的几何精度、工作精度、表面粗糙度等等。

磨床的发展及应用范围(

磨床的发展及应用范围(

磨床的应用范围及发展此文章相关讨论地/s/blog_86739a520100t16n.html 所谓磨床简单的说就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

平时我们见到的少数的磨床是使用油石、砂带等其他磨具和游离磨料进行加工,如珩磨机、超精加工机床、砂带磨床、研磨机和抛光机等。

但大多数的磨床是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磨削加工。

磨床能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如淬硬钢、硬质合金等;也能加工脆性材料,如玻璃、花岗石。

磨床能作高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很小的磨削,也能进行高效率的磨削,如强力磨削等。

十八世纪30年代,为了适应钟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枪械等零件淬硬后的加工,英国、德国和美国分别研制出使用天然磨料砂轮的磨床。

这些磨床是在当时现成的机床如车床、刨床等上面加装磨头改制而成的,它们结构简单,刚度低,磨削时易产生振动,要求操作工人要有很高的技艺才能磨出精密的工件。

1876年在巴黎博览会展出的美国布朗-夏普公司制造的万能外圆磨床,是首次具有现代磨床基本特征的机械。

它的工件头架和尾座安装在往复移动的工作台上,箱形床身提高了机床刚度,并带有内圆磨削附件。

1883年,这家公司制成磨头装在立柱上、工作台作往复移动的平面磨床。

1900年前后,人造磨料的发展和液压传动的应用,对磨床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近代工业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磨床相继问世。

例如20世纪初,先后研制出加工气缸体的行星内圆磨床、曲轴磨床、凸轮轴磨床和带电磁吸盘的活塞环磨床等。

自动测量装置于1908年开始应用到磨床上。

到了1920年前后,无心磨床、双端面磨床、轧辊磨床、导轨磨床,珩磨机和超精加工机床等相继制成使用;50年代又出现了可作镜面磨削的高精度外圆磨床;60年代末又出现了砂轮线速度达60~80米/秒的高速磨床和大切深、缓进给磨削平面磨床;70年代,采用微处理机的数字控制和适应控制等技术在磨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高精度、高硬度机械零件数量的增加,以及精密铸造和精密锻造工艺的发展,磨床的性能、品种和产量都在不断的提高和增长。

无心磨床的技术发展

无心磨床的技术发展

无心磨床的技术发展无心磨削技术的发展趋势正风靡全部生产制造领域,无心磨削可提升由多种多样原材料做成的圆柱型零件的生产效率,更强的精密度和更光洁的表层光滑度。

自打接近一个世纪至今,无心磨削技术的定义才刚开始,它并没有真真正正更改过。

转变的是适用磨削实际操作的无心磨床技术。

无心磨削早已变成磨削繁杂几何图形样子中很多不一样原材料的极为精准和迅速的方式。

其在电气控制系统,零件解决,自动化技术和磨削剂层面早已获得了技术发展。

以前,无心磨床技术主要是机械设备的,应用液压机技术和简易的电机。

现如今,无心磨床能够应用繁杂的程序流程开展计算机化解决,运作成千上的电气设备部件。

实际操作工作人员只能以零件挑选恰当的程序流程。

系统自动运作技术系统软件取代单一的人力实际操作。

无心磨床的磨削方式无心磨削是一种机械加工制造全过程,它应用耐磨材料钻削从工件上除去原材料。

无心磨床与磨床的生产加工实际操作不同点取决于,不应用主轴轴承或工装夹具来精准定位和固定不动工件,该工件固定不动在2个转动沙轮片中间。

而且工件彼此之间相对性的转动速率决策了从工件上除去原材料的速度工件。

一般,无心磨床技术优先选择于别的磨削加工工艺,用以务必在短期内内生产加工很多零件的实际操作。

无心磨削有二种关键方式,关键差别取决于根据数控磨床进给工件的方式。

直达送纸:在无心进给直达磨削中,工件根据沙轮片进给,从一侧进到,从另一侧离去。

直通式式磨削中的调整轮偏斜离去沙轮片平面图,以给予一个横着力份量,进而将工件送进2个沙轮片中间。

直达进给磨削十分合理,因为它不用独立的进给组织。

可是,它只有用以具备简易圆柱体样子的零件,比如管,活塞杆,气缸套和杆。

入料:进给无心磨床技术用以磨削样子相对性繁杂的工件,比如轴套或发动机凸轮轴。

在入料全过程逐渐以前,将工件装进数控磨床,随后将调整轮挪动及时。

精准碾磨零件样子和沙轮片样子需要的多元性会阻拦工件径向根据数控磨床进给。

有关机床的历史故事

有关机床的历史故事

有关机床的历史故事现代机械制造中加工机械零件的方法很多:除切削加工外,还有铸造、锻造、焊接、冲压、挤压等,但凡属精度要求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细的零件,一般都需在机床上用切削的方法进行最终加工。

在一般的机器制造中,机床所担负的加工工作量占机器总制造工作量的40%-60%,机床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

机床主要是按加工方法和所用刀具进行分类,根据国家制定的机床型号编制方法,机床分为11大类: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铣床,刨插床,拉床,锯床和其他机床。

在每一类机床中,又按工艺范围,布局型式和结构性能分为若干组,每一组又分为若干个系列。

下面简单给大家讲述部分车床。

车床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

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

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

1古代滑轮、弓形杆的“弓车床”早在古埃及时代,人们已经发明了将木材绕着它的中心轴旋转时用刀具进行车削的技术。

起初,人们是用两根立木作为支架,架起要车削的木材,利用树枝的弹力把绳索卷到木材上,靠手拉或脚踏拉动绳子转动木材,并手持刀具而进行切削。

这种古老的方法逐渐演化,发展成了在滑轮上绕二三圈绳子,绳子架在弯成弓形的弹性杆上,来回推拉弓使加工物体旋转从而进行车削,这便是“弓车床”。

2中世纪曲轴、飞轮传动的“脚踏车床”到了中世纪,有人设计出了用脚踏板旋转曲轴并带动飞轮,再传动到主轴使其旋转的“脚踏车床”。

16世纪中叶,法国有一个叫贝松的设计师设计了一种用螺丝杠使刀具滑动的车螺丝用的车床,可惜的是,这种车床并没有推广使用。

3十八世纪诞生了床头箱、卡盘到了18世纪,又有人设计了一种用脚踏板和连杆旋转曲轴,可以把转动动能贮存在飞轮上的车床上,并从直接旋转工件发展到了旋转床头箱,床头箱是一个用于夹持工件的卡盘。

机床发展史

机床发展史

机床发展史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机床是在公元二千多年时的树木车床。

在工作时用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通过绳索带动工件旋转,用石片或其他东西作为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这便是机床最早的雏形。

到了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加工螺纹的齿轮的机床.还有用于加工炮筒的镗床,十七世纪,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大炮制造业迅速发展,镗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中世纪时期,有人设计出了利用脚踏板通过曲轴带动飞轮旋转,再由飞轮带动主轴旋转的“脚踏车床”,到十六世纪中叶,法国一个叫贝松的设计师设计出了一种用使用螺丝杠使刀具移动来车螺纹的车床,不过这种车床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推广.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机床技术的发展。

1775年,威尔金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进行精密加工的镗床.这种镗床用的是空心圆筒形镗杆,两端都安装在轴承上[1]。

镗床为蒸汽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此,机床逐渐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而在机床上,人们已经开始设计出床头箱、卡盘,从原来的旋转工件发展到旋转床头箱[2]。

1797年,英国的莫利兹设计出了一种用丝杠传动刀架的车床,这种车床能够实现自动进给和加工螺纹,被视为划时代的机床结构。

莫利兹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十九世纪,由于纺织业,交通运输机械和武器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各种各样的机床开始广泛出现。

1800年,莫利兹改进了原来的刀架车床,采用更换齿轮的方法使得进给速度的加工螺纹的螺距可以改变。

1817年,一位英国人罗伯茨设计出了可以通过四级带轮的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的车床。

此后,更大型的车床出现了。

同时,工业的发展对于机械化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需求下,美国的菲奇在1845年设计出了转塔车床,三年后,美国又出现了回轮车床[5]。

到了1873年,美国的斯潘塞相继研制出了单轴自动车床和三轴自动车床.到了二十世纪初出现了有单独电机驱动的带有齿轮变速箱的车床.十九世纪人们对于镗床的改进也在不断进行。

外圆磨床研究报告

外圆磨床研究报告

A)纵向磨削法
B) 横向磨削法(切入磨)
先 做 人
后 做 事
品 质 改 变 世 界
6
1.4 磨削方法 1、纵磨法 纵向磨削方法是砂轮旋转、工件反向转动(作 圆周进给)并和磨床工作台一起作直线往复运 动,或者砂轮转动又作往复进给运动。 当每一纵向行程或往复行程终了时,砂轮按规 定的磨削深度作一次横向进给,每次进给量很 小,磨削余量要在多次往复行程中磨去。 纵磨法的特点: 1. 处于纵向进给运动方向前面部分的磨粒,与未切削过的工件表面接触,主要起 切削作用; 2. 后面部分的磨粒与已切削过的工件表面接触,切削作用小,主要起磨光作用; 3. 磨削过程中,加工表面不断被磨光,可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4. 磨削深度小,精磨至最后可作几次无横向进给的“光磨”行程,能逐步消除由 于工件和机床的弹性变形产生的误差,加工精度较高。 5. 纵磨法可用同一砂轮磨削不同宽度的工件,适用性强。
横向进给速度 =表中值*工件转速
粗磨 3-5 μm/r 精磨 1-2 μm/r 超精磨 <1 μm/r
例:
D50工件 粗磨 nw=120 r/min 横向进给速度 Vf=120*4μm=480μm/min=8μm/s 即切入粗磨该工件时,切入速度为8μm/s
先 做 人 后 做 事 品 质 改 变 世 界
先 做 人 后 做 事 品 质 改 变 世 界
8
1.5 磨削节拍计算 纵磨法的磨削用量 1、磨削用量深度ap 粗磨 ap=0.01-0.03mm; 精磨 ap=0.0025-0.01mm; 2、纵向进给量f 粗磨 f=(0.4-0.8)B mm/r 精磨 f=(0.2-0.4)B mm/r B 砂轮宽度 3、工件转速n
先 做 人
后 做 事

立磨的发展历史

立磨的发展历史

立磨的发展历史立磨是一种用于磨削金属和其他材料的机床。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传统的手工磨削方式效率低下,需要一种更加高效的方法来加工工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立磨逐渐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19世纪末,立磨的原型开始出现。

当时,人们使用手动操作的磨削机来进行磨削工作。

这种机器虽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仍然依赖于人力操作,受限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体力。

20世纪初,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动立磨开始出现。

这种机器利用电动驱动磨削工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随着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的进步,立磨的结构也逐渐得到改进,使其更加稳定和精确。

20世纪50年代,立磨开始采用数控技术。

数控立磨可以通过预先编程的方式进行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

这种技术的引入使立磨成为了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立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升级。

现代立磨通常配备有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加工。

同时,立磨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可以实现多轴联动加工,提高了加工的灵活性和效率。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立磨也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过与其他设备和系统的联网,立磨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立磨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经历了手动操作、电动驱动、数控技术等多个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立磨的结构不断改进,功能日益强大。

如今,立磨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为工件的加工提供了高效、精确的解决方案。

未来,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立磨将继续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为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导轨磨床的发展历史回顾

导轨磨床的发展历史回顾

导轨磨床的发展历史回顾导轨磨床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加工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导轨磨床经历了多次发展和改进,逐渐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导轨磨床最早的原型可以追溯到1867年。

当时,瑞士一位名叫Josef Mägerle的机械师发明了一种用于磨削线形导轨的特殊磨床。

这种磨床采用了旋转的砂轮和移动的磨削头,可以有效地将导轨进行加工和修整。

虽然当时的磨床还很简单,但它标志着导轨磨床的诞生和初步发展。

到了20世纪初,导轨磨床经过多次改进和优化,逐渐实现了现代化的技术和设计。

1915年,德国的Fritz Waldrich发明了一种具有旋转工作台的导轨磨床。

这种磨床的工作台可以在导轨上旋转,使得加工更加灵活和高效。

此后,导轨磨床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逐渐成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

在20世纪中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轨磨床开始引入计算机数控(CNC)技术,实现了自动化加工。

通过将导轨磨床与计算机系统相连接,操作人员可以使用电脑编程控制磨床的加工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

此外,数控导轨磨床还具有自动换刀、自动测量等功能,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和生产时间。

进入21世纪,导轨磨床继续进行创新和改进。

随着精密加工需求的提高,高速导轨磨床逐渐成为主流。

高速导轨磨床采用超高速电机和精密轴承,可以实现高速、高精度的磨削加工。

同时,采用先进的液压和气动技术,高速导轨磨床还可以实现自动换刀、自动切割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除了技术革新,导轨磨床还受到产业需求的推动。

随着国内外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导轨磨床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导轨磨床制造商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改进。

他们不仅注重加工精度和效率的提高,还注重节能环保和操作安全性的改善。

例如,一些导轨磨床引入了节能型驱动装置、智能化控制系统等,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磨床发展历程

磨床发展历程

磨床发展历程磨床发展历程:磨床是一种用于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使用手工方法磨削工件。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有效率和精确的磨削方式。

在18世纪末,欧洲的工业革命推动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磨床开始得到改进和应用。

最早的磨床是手动操作的,通过手摇曲柄来实现磨削。

这些早期的机床仅能简单地磨削平面和圆柱面。

19世纪初,由于对工业生产能力的要求日益增长,磨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

首先是蒸汽动力磨床的出现,它能实现自动磨削并提高磨削效率。

随后,电力的普及使得电动磨床成为可能。

这些改进使得磨床能够在短时间内精确地磨削各种形状和材料的工件。

20世纪初,磨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数控技术的应用,数控磨床开始出现。

数控磨床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来控制磨削过程,提高了磨削精度和工作效率。

随后,磨床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包括自动换刀系统、自动测量系统和自动修整系统的应用。

到了21世纪,磨床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高速、高精度和多功能化方面。

磨床的磨削速度大大提高,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磨削任务。

磨床还具备多种磨削方式,如内、外圆磨削、平面磨削、曲面磨削等。

此外,先进的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得磨床具备自动检测和补偿功能,进一步提高了磨削质量和稳定性。

总体而言,磨床的发展历程可以用手工操作、机械动力、电力、数控技术和智能化为里程碑,每一步都推动了磨床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拓展。

未来,随着科技与工业的不断发展,磨床将继续朝着更高效、更精确和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车床、镗床、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的历史故事,机床的前世今生

车床、镗床、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的历史故事,机床的前世今生

车床、镗床、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的历史故事,机床的前世今生根据国家制定的机床型号编制方法,机床分为11大类: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铣床,刨插床,拉床,锯床和其他机床。

在每一类机床中,又按工艺范围,布局型式和结构性能分为若干组,每一组又分为若干个系列。

但是金粉们对这些机床的发展史都了解吗?今天跟大家聊一下车床、镗床、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的历史故事。

一、车床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

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

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

1、古代滑轮、弓形杆的“弓车床”。

早在古埃及时代,人们已经发明了将木材绕着它的中心轴旋转时用刀具进行车削的技术。

起初,人们是用两根立木作为支架,架起要车削的木材,利用树枝的弹力把绳索卷到木材上,靠手拉或脚踏拉动绳子转动木材,并手持刀具而进行切削。

这种古老的方法逐渐演化,发展成了在滑轮上绕二三圈绳子,绳子架在弯成弓形的弹性杆上,来回推拉弓使加工物体旋转从而进行车削,这便是“弓车床”。

2、中世纪曲轴、飞轮传动的“脚踏车床”。

到了中世纪,有人设计出了用脚踏板旋转曲轴并带动飞轮,再传动到主轴使其旋转的“脚踏车床”。

16世纪中叶,法国有一个叫贝松的设计师设计了一种用螺丝杠使刀具滑动的车螺丝用的车床,可惜的是,这种车床并没有推广使用。

3、十八世纪诞生了床头箱、卡盘。

到了18世纪,又有人设计了一种用脚踏板和连杆旋转曲轴,可以把转动动能贮存在飞轮上的车床上,并从直接旋转工件发展到了旋转床头箱,床头箱是一个用于夹持工件的卡盘。

4、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了划时代的刀架车床,这种车床带有精密的导螺杆和可互换的齿轮。

莫兹利生于1771年,18岁的时候,他是发明家布拉默的得力助手。

据说,布拉默原先一直是干农活的,16岁那年因一次事故致使右踝伤残,才不得不改行从事机动性不强的木工活。

木工机床的发展历史

木工机床的发展历史

木工机床的发展历史木工机床是指用于木材加工的机械设备,它们通过切削、研磨、刨光等方式,将原始的木材加工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木制品。

木工机床的使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是现代木工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本文将追溯木工机床的发展历史,从古代手工木工到现代自动化机床的演变过程。

自古以来,人类就利用木材进行各种建筑、家具和工艺品等的制作。

在早期,木工工具主要是手工使用的,如斧头、锯子、刨子等。

这些简单工具需要工匠耗费大量体力和时间进行木材加工,制作出的产品精度和效率都非常有限。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到来,木工机床开始蓬勃发展,为木工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8世纪末,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人们开始使用水力和蒸汽动力,驱动机械设备进行木材加工。

最早的木工机床之一是木材锯床,它通过机械传动和锯片的旋转,实现了木材的高效切割。

这一创新极大地提高了木材的加工速度和精度,使得木材能够更有效地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行业。

19世纪是木工机床发展的重要时期。

1822年,英国工程师肖恩·邓尼森(Shawn Downeyson)发明了第一台现代木工铣床,这标志着木工机床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起点。

后来,摩尔斯、斯劳特等人相继改进了铣床的设计和性能,使其变得更加精确和可靠。

随着电力设备的引入,木工机床逐渐从蒸汽动力过渡到电动驱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

20世纪初,随着机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成熟,木工机床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引入了装配线生产方式,大规模应用了自动化机床进行汽车零部件的加工。

这种自动化生产模式对于全球制造业都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木工机床行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开始广泛采用自动化控制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20世纪后半叶,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技术开始应用于木工机床的控制系统中。

磨床发展简史

磨床发展简史

磨床发展简史
磨削是人类自古以来就知道的一种古老技术,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用的就是这种技术。

以后,随着金属器具的使用,促进了研磨技术的发展。

但是,设计出名副其实的磨削机械还是近代的事情,即使在19世纪初期,人们依然是通过旋转天然磨石,让它接触加工物体进行磨削加工的。

1、1864年,美国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磨床,这是在车床的溜板刀架上装上砂轮,并且使它具有自动传送功能的一种装置。

过了12年以后,美国的布朗发明了接近现代磨床的万能磨床。

2、如何研制出比天然磨石更耐磨的磨石呢?1892年,美国人艾奇逊试制成功了用焦炭和砂制成的碳化硅,这是一种现称为C磨料的人造磨石;两年以后,以氧化铝为主要成份的A磨料又试制成功,这样,磨床便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以后,由于轴承、导轨部分的进一步改进,磨床的精度越来越高,并且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内圆磨床、平面磨床、滚磨床、齿轮磨床、万能磨床等等。

研磨工具的发展史

研磨工具的发展史

研磨工具的发展史研磨工具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使用石器制作工具的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探索出不同材料的磨削方式,并发展出一系列磨削工具,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下面将从古代磨削工具的出现开始,逐步介绍研磨工具的发展史。

在旧石器时代的开始阶段,人类开始使用石器来进行磨削。

最早的石磨床是使用两块岩石相互摩擦的方式来实现。

这种石磨床的出现标志着磨削工具的初步发展,并为后来的研磨工具奠定了基础。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金属材料制作磨削工具。

最早的金属磨削工具是采用铜和青铜制作的。

铜和青铜具有良好的硬度和锐利度,使得磨削效果更加高效。

这些金属磨削工具的出现为人类的农业、手工业和工程建设等方面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使用钢铁制作磨削工具。

钢铁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使得磨削效果更加精细和持久。

由于钢铁的制造方式逐渐成熟,磨削工具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工业革命时期,磨削工具的制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兴起,磨削工具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制造。

磨削工具的生产速度和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使得磨削工具推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

同时,磨削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比如磨粒的材料和形状的改变,进一步提高了磨削效果和效率。

20世纪以后,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磨削工具的发展趋势开始朝着智能化和高精度方向发展。

传统的磨削方法逐渐被精密磨削和超精密磨削所取代。

精密磨削是指使用高精度的磨削工具和高精度的磨削机床,对工件进行精确磨削。

超精密磨削则是在精密磨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磨削的精度和表面质量,通常用于制造高精度的光学元件和微机械零件等。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纳米磨削工具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纳米磨削是指通过滚压、滚爬和单原子切割等方法,对工件进行纳米尺度的磨削和加工。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天然的纳米级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纳米磨削可以实现对材料的高效加工和改性。

机床发展简史

机床发展简史

机床发展简史【数控英才网提供】1.1 古代树木机床公元前二千多年出现的树木车床是机床最早的雏形。

工作时,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使工件由绳索带动旋转,手拿贝壳或石片等作为刀具,沿板条移动工具切削工件。

中世纪的弹性杆棒车床运用的仍是这一原理。

1.2 十五世纪的机床雏形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钟表匠用的螺纹车床和齿轮加工机床,以及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

1501年左右,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绘制过车床、镗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内圆磨床的构想草图,其中已有曲柄、飞轮、项尖和轴承等新机构。

中国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中也载有磨床的结构,用脚踏的方法使铁盘旋转,加上沙子和水来剖切玉石。

1.3 工业革命导致了各种机床的产生和改进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床的发展。

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森(全名约翰·威尔金森)发明了较精密的炮筒镗床。

次年,他用这台炮筒镗床镗出的汽缸,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要求。

为了镗制更大的汽缸,他又于1775年制造了一台水轮驱动的汽缸镗床,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

从此,机床开始用蒸汽机通过曲轴驱动。

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创制成的车床由丝杠传动刀架,能实现机动进给和车削螺纹,这是机床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

莫兹利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19世纪,由于纺织、动力、交通运输机械和军火生产的推动,各种类型的机床相继出现。

1817年,英国人罗伯茨创制龙门刨床;1818年美国人惠特尼(他的全名叫伊莱·惠特尼)制成卧式铣床;1876年,美国制成万能外圆磨床;1835和1897年又先后发明滚齿机和插齿机。

十九世纪最优秀的机械技师应数惠特沃斯(全名约瑟夫·惠特沃斯),他于1834年制成了测长机,该测长机可以测量出长度误差万分之一英寸左右。

这种测长机的原理和千分尺相同,通过转动分度板可以进出的螺纹夹持住工件,使用滑尺读出分度板上的分度。

1835年,惠特沃斯在他32岁时发明滚齿机。

龙门磨床的发展史

龙门磨床的发展史

龙门磨床的发展史1古代龙门磨床的出现古代中国有两个重要的机械制造工具,一个是磨床,一个是龙门机。

谈论磨床,自古以来即有其踪迹。

公元前203年秦始皇出兵讨伐越国,他便购买了十多台越国供应的磨床,以便准备作战。

这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磨床。

磨床在运用上又细分为石磨、石钳和锉床三种。

石磨就是今天常用的用石头摩擦的磨床,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有记载。

石钳是将钳子放置在石头上用石头凿孔的磨床。

而锉床就是用于把材料分割成某种特定形状的,佳木斯木索的锉床就是早期的代表作品。

2随着技术的进步,龙门磨床的出现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发明了龙门机,龙门机在磨床中取得了重要的地位,被公认为“磨床之母”。

清朝时期,民间开始有人结合中国古代的磨床和锉床技术,制造一种新型的磨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龙门磨床。

龙门磨床的优点是可以将切削精度提高到0.02-0.05毫米,加以机械手臂的移动,发挥上做出令人惊叹的成果。

在20世纪80年代,德国、日本和韩国对龙门磨床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开发出了CNC控制系统,使得可以更方便地控制磨床。

3龙门磨床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龙门磨床可支持车削、钻床、分床等多种加工,有激光、电火花、激光烧结、雕刻等多种头架,使得加工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工件的精度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龙门磨床也在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精密加工的技术的不断改进,它的加工能力又被进一步提高,磨削技术又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使得龙门磨床在��期机械加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古至今,龙门磨床可谓走过了漫长而又不缺乏创新的发展历程。

它是一种用精度更高、一体化程度更高的加工技术,是我国机械加工技术发展水准的象征,为我国后续机械加工技术的提升指明了方向。

国外螺纹磨床发展概况(上)

国外螺纹磨床发展概况(上)

国外螺纹磨床发展概况(上)
任大力
【期刊名称】《磨床与磨削》
【年(卷),期】1993(000)003
【摘要】一、概述: 螺纹磨床作为一种精密机床,自1917年由瑞士SIP公司首创问世后,迄今已有70多年发展史了。

在1985年至1990年期间,世界上约有十几个国家、40余家公司生产该类产品。

随着机、电、光、液各科研领域的迅速发展,尤其是CNC技术的普及与新型材料的大量涌现,螺纹磨床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传统螺纹磨床不断更新改进,CNC螺纹磨床日益成熟普及,机床加工能力、加工效率。

【总页数】6页(P5-9,28)
【作者】任大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581.4
【相关文献】
1.国外化学品环境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发展概况(上) [J], 李政禹
2.从CIMT2003看国外螺纹磨床的发展 [J], 张雪让
3.国外电焊机发展概况(上) [J], 易志华
4.国外螺纹磨床发展概况(下) [J], 任大力
5.国外CNC螺纹磨床发展概况 [J], 任大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磨床的发展史
对于磨床的发展史你知道多少?让盈锋员工就为你来详细介绍下:在十八世纪30年代,为了适应钟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枪械等零件淬硬后的加工,英国、德国和美国分别研制出使用天然磨料砂轮的磨床。

这些磨床是在当时现成的机床如车床、刨床等上面加装磨头改制而成的,它们结构简单,刚度低,磨削时易产生振动,要求操作工人要有很高的技艺才能磨出精密的工件。

盈锋员工了解到:首次具有现代磨床基本特征的机械是在1876年在巴黎博览会展出的美国布朗-夏普公司制造的万能外圆磨床。

它的工件头架和尾座安装在往复移动的工作台上,箱形床身提高了机床刚度,并带有内圆磨削附件。

1883年,这家公司制成磨头装在立柱上、工作台作往复移动的平面磨床。

而1900年前后,人造磨料的发展和液压传动的应用,对磨床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近代工业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磨床相继问世。

例如20世纪初,先
后研制出加工气缸体的行星内圆磨床、曲轴磨床、凸轮轴磨床和带电磁吸盘的活塞环磨床等。

据盈锋员工了解:自动测量装置于1908年开始应用到磨床上。

到了1920年前后,无心磨床、双端面磨床、轧辊磨床、导轨磨床,珩磨机和超精加工机床等相继制成使用;50年代又出现了可作镜面磨削的高精度外圆磨床;60年代末又出现了砂轮线速度达60~80米/秒的高速磨床和大切深、缓进给磨削平面磨床;70年代,采用微处理机的数字控制和适应控制等技术在磨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