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套课件5.古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目标
7.课文结构
2.走近作者
8.课文主旨
3.字词精讲
9.课堂拓展
4.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10.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5.课文解读
11.当堂检测
6.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 12.课后作业布置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 蓑衣、鸡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学习古诗词,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bāo(剥皮 剥花生)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怪生:怪不得。 茅檐:茅屋的屋檐。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清平乐:词牌名。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三首古诗词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串珠问题: 1.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2.第二首诗展示了什么? 3.第三首词描绘了什么? 4.三首古诗词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后两句作者省略了什么? 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 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问顿解的愉悦写 了出来。
积累: 我还知道杨万里的一首诗,并能背诵下来。如: 示__例__:__晓__出__净__慈__寺__送__林__子__方____毕__竟__西__湖__六__月__中__,__风__光__不__ 与__四__时__同__。__接__天__莲__叶__无__穷__碧__,__映__日__荷__花__别__样__红__。_______。
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_归__来__饱__饭__黄__昏__后__,__不__脱__蓑__衣__卧__月__明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了竹篙,停下 了船桨坐在船中。 _一__叶__渔__船__两__小__童__,__收__篙__停__棹__坐__船__中__________________

平 环境:茅檐 溪上 青草
乐 翁媪 相媚好
无忧无虑
大儿 锄豆
生活之趣
·
村 中儿 织鸡笼 居 小儿 卧剥莲蓬
《牧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 图,草地、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 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安 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舟过安仁》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童充满童 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表现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对两个小孩子玩耍中透出 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可看出诗人的童心未泯。
媚(妩媚)
碎(破碎)
眉(眉毛)
醉( 醉酒)
三、给带点字或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笛弄晚风三四声。( ② )
①愚弄。 ②逗弄。 2.收篙停棹坐船中。( ① )
①船桨。 ②用桨划船。 3.怪生无雨都张伞。( ① )
①怪不得。 ②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4.溪头卧剥莲蓬。( ② )
①脱落。 ②去皮,剥去。
四、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
译文: 牧童
广阔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 声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从远处传来。
牧童回来吃饱饭已是黄昏后, 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月夜下的草地上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作者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铺”和“弄”两个字有什么妙 处?句中的数量词是确指吗?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写的。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 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地给 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 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 达出来了。“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只是为了突出原野 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清平乐[1]·村居
茅檐[2]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3]相媚好[4],白发谁家翁媪[5](ǎ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6],溪头卧剥(bāo)莲蓬。
[1]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2]茅檐:茅屋的屋檐。
[3]吴音:吴地的方言。
[4]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5]翁媪:老翁、老妇。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牧童 草铺[1]横野[2]六七里,
笛弄[3]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4]卧月明[5]。 [1]铺:铺开;铺展。 [2]横野:广阔的原野。 [3]弄:逗弄。 [4]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5]明:明亮。
孩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清平乐·村居》流露了作者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
人情味的内心世界。
1.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牧童》描绘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2.第二首诗展示了什么? 第二首诗展示了两个孩子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奇思妙想。
3.第三首词描绘了什么? 第三首词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图,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
精心制作,敬请观赏
(3)大儿子在小溪东侧给豆地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 鸡笼。最让人喜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正趴在小 溪边剥莲蓬呢。
《牧童》:皎洁的月光下,牧童躺在绿绿的草地上悠 闲地吹着笛子。过了一会儿,他不脱蓑衣就在草地上睡着 了。我们可以体会到牧童的悠闲、自得其乐。
《舟过安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孩子,他们收 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打开了伞,借风让船前进。我们 可以体会到两个小孩的顽皮机灵。
童年,如诗如画,美好至极。谁还 记得有关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学生 背诵),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时 空,打开尘封的诗卷,去感受古代儿童 的生活情趣吧!
5 古诗词三首
课题解读: 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 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 诗两类。
本课将学习三首古诗词:《牧童》《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 的农家生活图,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 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与小女 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ǒu)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晴明风日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桑茶坑道中》杨万里)
【油纸伞】 是汉民族传统的日用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
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词牌名】
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清平乐、念奴娇、满江红、沁 园春、江城子、永遇乐、卜算子等都是词牌名。
略。
(1)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 牧笛声声。
(2)怪不得没下雨他们都张开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 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 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 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
半包围结构:遮 上下结构:蓑、篙 左右结构:牧、醉、媚、锄、剥、棹、媪
蓑( suō )衣 翁媪( ǎo ) 亡( wú )赖
hèng(蛮横) 横
héng(横竖 横线)
bō(剥落 剥夺) 剥
“溪”字在本首词中出现了三次,它有何妙用? “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溪头卧剥莲蓬” 三句中都有“溪”字,使得画面布局紧凑,使全词意境浑 然天成。
三首古诗词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牧童》一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
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舟过安仁》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
一、用横线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1.收篙·(gāo hāo)停棹·(zhuó zhào)坐船中。 2.醉里吴音相媚·(méi mèi)好,白发谁家翁媪·(ǎo wēn)? 3.最喜小儿亡·(wú wáng)赖,溪头卧剥·(bō bāo)莲蓬。
二、比一比,再组词语。
牧( 牧童)
蓑(蓑衣)
枚(一枚)
衰(衰老)
(重点) 4.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感知诗词大意,并能
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难点)
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唐代人,为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 (今属江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 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 人”。 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 此见长。
《清平乐·村居》:一座小茅草屋,从屋中传出一对 老夫妻带着醉意互相逗趣、取乐的声音;屋外,大儿子在 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小儿子趴在 溪边剥着莲蓬。我们可பைடு நூலகம்体会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小练笔
牧童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明亮的月亮爬了上来。牧 童手拿笛子,迈着欢快的脚步来到草地上,不脱下身上的 蓑衣就躺下来。听着草丛中不知名的小虫唱着动听的歌, 抬头望着夜空中皎洁的月亮,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画 面……你听,那快乐的笛子又吹起来了,多动听啊!怎么停 下来了?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是啊!他 真的累了,就让他听着虫子唱的催眠曲美美地睡一觉吧!
的形象。 4.三首古诗词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心灵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第二首诗中的孩 子聪明、有趣;第三首词中的孩子勤劳、活泼。

牧童
笛弄 卧 (天真 悠闲) 草铺 晚风 明月(景美)
由 自

舟 过 所见:渔船 小童 篙 棹 安 所悟:无雨张伞、借风行船 仁
充聪 满明 童伶 趣俐
译文: 舟过安仁
两个小孩子坐在一只小船上, 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gāo)停棹(zhào)坐船中。 诗人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他当时的心情如何? 诗人发现两个小孩虽然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而 是收起竹篙,停下船桨。他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 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小孩的所作所为。
[6]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顽皮、淘气。
译文: 清平乐·村居
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碧草青青。 听见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在互相
说话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老夫妻。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 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在溪边趴着剥莲蓬。
茅屋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 家翁媪(ǎo)?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亡赖,溪头卧剥(bāo)莲蓬。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作者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作者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 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尤其是从“饱”和“卧”两字更能看出牧童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的形象。
舟过安仁[1]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2](gāo)停棹[3](zhào)坐船中。 怪生[4]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1]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2]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3]棹:船桨。 [4]怪生:怪不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