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课件 初中物理规律应用课教学设计的思考
《第四章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凸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及规律。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观察并分析不同物距下凸透镜的成像特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初步建立物理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应用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包括成像的倒立与正立、放大与缩小等特性。
教学难点在于理解物距、像距与成像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得出规律。
为突破这一难点,将通过多媒体演示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准备凸透镜、光屏、蜡烛等实验器材,以及制作相关的PPT课件和视频资料。
同时,需为学生提供预习材料,让他们对凸透镜的基本知识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所了解。
课堂上将利用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凸透镜的成像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与温故知新教师进行课堂简述,概括性地向学生介绍凸透镜及其成像的初步概念,回顾与透镜相关的基本物理概念。
在此阶段,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近视镜、老花镜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接下来的新知学习打下基础。
二、知识引入与情景创设教师利用实物或多媒体资源展示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通过透镜成像的特点,感受物距和像距的变化规律。
接下来,可以通过提问、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描述凸透镜的初步性质。
三、探究学习与规律探索1. 明确目标:教师清晰地向学生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实验器材(如凸透镜、蜡烛、光屏等),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距下成像的情况。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物距与像的性质(如放大缩小、正倒关系)的变化规律。
3. 实验演示:根据小组的记录结果,选择部分代表性的实验数据向全班同学进行演示。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一、说教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 用》中的第3节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 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意外发现”引出问题,激发 学生的探究愿望。课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而且要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凸透镜的 成像规律进行猜想,初步设计方案,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找到凸透镜成 像的规律。课程教学皆在培养学生视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生活中的透镜”,介绍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三种光学仪器, 通过这些光学仪器的成像实例使学生建立凸透镜成像概念。通过小孔成 像实验和平面镜成像实验,学生已经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同时也具备了 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的能力。学生已对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熟练掌握。 由于学生普遍存在主动探究意识差,缺乏科学探究系统方法,在设计方 案、探究过程以及需要适当引导。
探究二:探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和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 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 根据成像的情况,对数据进行分类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 内成虚像。即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 小像,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像。二倍焦距内外分大小。 3.实像必异侧倒立,虚像必同侧正立。
3.进行实验 器材: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凸透镜 说明:凸透镜在蜡烛和光屏中间。 使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固定凸透镜,移动蜡烛和光屏进行视察实验。 固定蜡烛,移动凸透镜、光屏进行视察实验。
问题:根据设计方案需要记录哪些物理量及像的哪些特点? 启示学生明确要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 正立,虚、实)…… 强调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
第八章 物理规律教学 ppt课件
本章主要问题
❖ 一、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 二、物理规律的特点; ❖ 三、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 四、学生学习物理物理规律中的常 ❖ 见问题; ❖ 五、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学生认识物理规律是:
❖ 先由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 再由理性认识——实践。
❖ 这是实现二 次飞跃的必经之路。
❖
因此说,这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
重要途径
§8.2 物理规律的特点
❖ 一、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想
❖ 象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产物;
❖ 二、物理规律反映有关概念之间的必然
❖
联系;
❖ 三、物理概念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一、使学生: 把握新旧联系, 建立事实依据, 懂得研究方法。
❖ 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有二个途径:
❖1、实验归纳法 ❖2、理论分析法
研究方法
1、实验归纳法
❖ 直接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归纳、概括而总结 出来规律的一种方法。
❖ 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的教学
❖ 取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为研究对象,直接测
量多个平衡态时的P、V、T,从大量的实验
❖ “或”不是“和”的意思而是 非此即彼。
动量定理
❖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等于 它的动量的变化。
❖ 关键词:“等于”
❖ 二层含义:(1)因果关系。冲量引 起动量的变化,(2)大小、方向相 同。动量是状态量,冲量是过程量。
❖ “等于”不是“就是”,仅数量相 等。
2、公式含义
❖ 首先应知道公式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然后知道公式的物理意义。
初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PPT说课课件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 基本概念
物距u 像距v 焦距f 实像与虚像 物距 像距 u>2 ƒ ƒ<v<2ƒ u=2f ƒ<u<2ƒ f=u u<f v=2f v>2ƒ 不成像 成像情况 倒立缩小实像 倒立等大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
规律速记: 一焦分虚实,二焦 分大小,实像异侧倒。
复习引入 引发猜想 实验探究 合作交流 联系实际 巩固练习
实验探究
实验注意的事项
调整蜡烛、光屏的高度,使烛焰、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复习引入 引发猜想 实验探究 合作交流 联系实际 巩固练习
实验探究
在光屏上始终 得不到正立的 像,为什么?
实像: 由实际光线汇聚点组成的像,可以
投射在光屏上。
•F F’
巩固练习
当堂训练
1 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 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 cm C.10 cm B.7cm D.20 cm
2 作图题
巩固练习
课下作业
书面作业:
课后习题
拓展:
给定一个凸透镜,设计实验测出它的焦距。
复习引入 引发猜想 实验探究 合作交流 联系实际 巩固练习
说课程序
一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
五 教学设计
复 习 引 入 引 发 猜 想 实 验 探 究
合 作 交 流
联 系 实 际
巩 固 练 习
复习引入
复习:
1 透镜的类型及对光的作用。 2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思考: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有哪些?
初中物理规律课教学的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
初中物理规律课教学的思考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等,它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它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露了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它是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初中物理的枢纽。
因此,我们抓好规律课的教学,对整个物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一、引入物理规律――发现问题创设物理环境,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归纳,才能形成物理规律。
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1.让生活中的现象走进物理课堂世界是五彩缤纷的,物理现象比比皆是,但我们都经常熟视无睹,主要在于我们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意识。
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中,有很多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代表性和应用性,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中学物理问题,使之走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应做这方面的有心人,多观察生活,处处留心,注意收集和整理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材料。
并且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尽可能选择身边的事例,为大多数学生熟悉,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不能过难或过易,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过易则缺乏探索性;三是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应与目前初中物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相适应。
比如说柯受良飞跃黄河,蹦极跳,估算心脏功率,百货商场中的电动扶梯,照相机照相等等。
2.与现代科技同步,紧扣时代脉搏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高科技问题与中学物理有一定的相关性。
比如说2005年的中考题“有关世界上最大载客飞机A380于2005年4月27日在法国首航成功”的考题,就选取适当的问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密度、运动的理解。
教师要创造性地发现有关的教学素材,编制这方面的习题。
对于这种取材,可以是全景式,也可以是“特写镜头”,撷取问题中最精彩的片段,展现最具典型性和最有启发性的部分。
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敏感性和洞察力,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上,及时捕捉反映科学前沿与动态的最新信息。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教学设计PPT
利用作图法,进行规律的归纳,直D灯代替蜡烛进行实验。 2.将实验探究过程融入教学过程。
倒正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正立 正立
大小 缩小 缩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放大 放大 放大 放大
虚实 实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虚像 虚像
教学程序
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将学生的实验数据录入表格中,引导学生 归纳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物距u/cm
45 40 36 20 17 15 13 8 5 3
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 作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
教材安排是这样的,先给出凸透镜的焦距,再让学生观察 u>2f,2f>u>f,u<f凸透镜的成像特点,把观察结果记录表 格中,分析得出结论,也就是相当于直接给出了成缩小、 放大、虚实像的分界点。
突破传统
先不告诉透镜的焦距,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每一组不 同性质的像,同时记录物距和像距,通过分析数据得 出成成缩小、放大、虚实像的分界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 探究法 实验法 讨论法
教学程序
学生体验提出问题 师生合作制作方案 分组实验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实践应用检验规律 归纳小结共同提升
教学程序
学生体验提出问题
让学生先手持凸透镜近距离观察同学的眼睛,然后 逐渐使凸透镜远离同学,最后透过凸透镜观察窗外的的 景物。引发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可能与物距有关的猜想。
教学程序
分组实验收集数据
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将发光体、凸透镜、 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三者中心在 同一高度。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教师 巡视,辅导实验。
教学程序
分组实验收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