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斯凡德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理念
提倡现代建筑 密斯凡德罗讲究内外空间一体,室内布置与花木家具一体的原则。由于密 斯对家具的最新注意,导致他设计现代风格的椅子――金属藤椅,这种椅子 在1927年的展览会上取得了成功。它是一种用镀克罗米的钢管弯曲而成的椅 子,造型优美。他在1929年巴塞罗那展览馆中设计的椅子,是他最精心的作 品之一,靠背与座位交叉相反的曲线,不仅造型简洁漂亮,而且坐起来特别 舒适。密斯对于工艺的 重视,常常使他对每一件东西都要计算到最后一毫米,例如带状金属片的宽 与厚,以及在交接点处的曲率半径,皮带的宽和间隔,皮垫子的长方形比例 等等。 继巴塞罗那展览馆之后,密斯于1930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布尔洛城所作的吐根 哈特住宅中,发展了流动空间的概念。它的特点主要是在起居部分的空间处 理和室内材料的应用,尤其表现在底层室内设计上,密斯将它设计成一个开 敞的大空间。在客厅与书房的分界处用一块独立的墙体分隔,这块墙体是由 精美的条纹玛瑙石石板拼成的。另外在餐厅部分则用乌檀木作成弧形墙体来 分隔,因此整个起居部分就被划分为四个互相联系的空间:书房,客厅,餐 厅和门厅。内部流动的空间同时也被玻璃外墙引向花园,进一步加强了联系, 于是它成了一个经典的现代内部设计。
人物简介
作为一个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看都离密斯很远的中国学生。对密斯 最初与最深的印象来自他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那大片的透 明玻璃墙,轻盈的结构体系,深远出挑的薄屋顶,似开似闭的空间印 象。整个建筑犹如从山谷吹来的清新的风,让一下子从满眼总课杂的 装饰建筑中解脱出来。"少就是多","流通空间","全面空间"从这座存 在时间很短的建筑中你都能体会到或预测到。的确。这就是密斯风格 的最经典注解。是这个从德国小城走出来的建筑大师最经典的写照。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 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 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 来时,当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 是的,“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密斯的 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 要求精心制作结构。Lessismore,密斯对他的学生如是说希望你们能 明白,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这样一个例子, 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你绝对见不到任何 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 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 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 后,密斯完全的放弃 了传统建筑风格手法 ,改采用了柯布西耶 与格罗皮乌斯大力推 动的新的现代结构建 筑﹙称为先锋派﹚。 因此在传统建筑上常 见到严谨的装饰花纹 ,局部的修饰都被拿 除了,而以实用功能 为主,运用新材料钢 、混凝土、玻璃等重 新塑造建筑形象的现 代建筑手法。
密斯最著名的现代建筑宣言莫 过于“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而他本人也在自己 新世纪的建筑实践中实践着自 己的建筑哲学。后来20世纪风 靡世界的“玻璃盒子”源于密 斯的理念以及终极一生对于玻 璃与钢在建筑中使用的研究。 密斯· 德· 凡· 罗奖又称欧盟当代 建筑奖,由密斯基金会颁发, 1986开始,用以奖励欧洲的优 秀高品质的当代建筑作品,每 两年评一次。密斯基金会的成 立正是为了纪念这位改变了20 世纪全球城市天际线的大师。
设计理念
魔鬼在细节
少就是多 流通空间
崇高建筑论
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的路德 维希· 密斯· 德· 凡· 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 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 “魔鬼在细节(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由此可见他的严谨与他的理念 。
思想升华 提倡现代 建筑
人生阅历
一战之后
当时社会除了倡导节约的风气 外,理论家也大为批评过去古 典复兴样式建筑是欧洲贵族们 浪费华巧的实证。 919年密斯大 胆的推出了一个全玻璃帷幕大 楼的建筑案,让他赢得了世界 的注目,随后他设计出了许多 精简风格的建筑,并在1929年 设计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 馆时,达到事业高峰。此馆的 设计后来在他诞辰100周年时原 址重建,1930年密斯在捷克波 尔诺(en:Brno)的作品图根哈 特别墅(en:Villa_Tugendhat) 也被视为此高峰期的经典建筑。
经典作品
1927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 Apartment Building)
1928 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 House Krefeld, Germany)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1930 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Tugendhat House, Brno) 1933 德国柏林 密斯· 德· 凡· 罗住宅(Mies van der Rohe House Berlin)
设计理念
少就是多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中品 味出来,而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卷,而是在于那 一大片留白之中那醒目的几笔。留白要留多少,怎么留?当“少就是多”从 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 性,少绝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也绝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和开放性的空间。密 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 求精心制作结构。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 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 艺术。西格兰姆大楼为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帷幕大楼。展现了密斯所提 出的「少即是多」原则。内部不少设施也由密斯与他的徒弟菲利浦· 约翰逊一 手包办。大楼前的广场约占地基一半,这在当时也是创举。现代主义被带到 美国后,结合资本家的力量,实践了许多作品。由于形式上的精简,容易模 仿,因此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地,也影响了其它 领域的设计。因此称为「国际 风格」。然国际风格却已缺乏早期现代主义乌扥邦式的社会理想及批判精神。 并且后来的模仿者未必如密斯一 般注重对细部结构的处理。但现代主义却至 此达到一个高峰。
设计理念
流通空间 “流通空间”在二十世纪初这应该是个很前卫的名词,毫无疑问,这在当 时属于创造性的突破。开创了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流 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开创了另一种概念。它对西方来说是新玩意 儿,而在古老的东方,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文人和工匠早已知道并精通了流 动空间这一概念。而著名的<<园治>>;更是将其理论化了,“步易景移”, “虚实互生”,苏州园林就是最好的证明,咫尺天涯就是他们对“流通空间” 出神入化的理解与应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国文人 对这种空间的理解与密斯又何其相似.。 密斯· 德· 范· 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 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 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他早期的工作 展示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运用,这使之成为其成功的标志。与二十世纪其 他三为建筑大师中的赖特不同的是,密斯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显露过对中国文化 的兴趣与向往,但俩者又有着惊人的共通性。而他的流通空间之所以与中国 园艺全然不同,就在于德国人骨子里严谨和实用性,他是室内环境,所以更 趋于实用。而中国园林的流通空间是刻意营造的随意的,他是室外的,它更 是流动的,更趋于观赏性,抛开它们的表象,二者又的确在本质上是共通的, 在为人营造的这些有限环境里的无限空间中,显然二者都成功了。
组长:黄林秀 组员:张梦静 张海龙 程文军 刘顺 但芳芳 刘丽丽 刘涛文 王兴昌 刘林
路德维希· 密斯· 德· 凡· 罗
人物简介
1 2 3 4 5 6
目录
人生阅历 设计理念 经典作品 所获荣誉 小结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原名Maria Ludwig Michael, 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为密斯· 德· 凡· 罗(Mies van der Rohe),van der Rohe是他母亲的姓。密斯在1908 -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 贝伦斯一起工作,后来, 他又采纳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 格 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遗留的风格。1938-1958年 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中文名:路德维希· 密斯· 德· 外文名:Ludwig Mies 凡· 罗 van der Rohe 国籍:德国 出生地:德国亚琛 出生日期: 1886年3月27日 逝世日期:1969年8月17日 职业:建筑 师 代表作品: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西格拉姆大厦
1946 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 范士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 Plano, IL) 1948 湖滨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 1952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 of Saint Savior IIT)
人生阅历
青年
青年时的密斯已经是一个慎重、 沉默的思考者。 他发现自己具有一 些设计的天份之后, 就决定将原先的名字之后, 加上了凡德罗姓氏, 而舍弃了原先平凡的玛丽亚、 蜜夏埃尔等字。 凡德罗这个姓氏带有一些贵族 的感觉。
改名之后,他开始了 当时他非常敬佩新古典主义 的建筑师卡尔· 弗里德里希· 申克尔。 特别是卡尔所惯用的宽广比例、立方体容 量般的设计手法, 还有散布的、折衷的经典空间配置, 让密斯感到到这是一个建筑世纪的转折点。 他的设计作品高贵、雅致, 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设计理念
思想升华 在稍后于德国馆的吐根哈特住宅中,密斯再次成功的应用了流通空间思想,住宅底层 的 起居部分是建筑的精华。在开敞的大空间中,客厅与书房以精美的条纹玛瑙石板 墙分隔,餐室部分以乌檀木作成弧形墙,于是,书房,客厅,餐室,门厅作为起居的 四个部分被划分为互相联系的空间。内部流通的空间同时又被玻璃幕墙引向花园,室 内向室外延伸,室外向室内渗透,流通空间再次在这里得到完美诠释。全面空间,或 称为通用空间、一统空间是密斯另外一个重要的理论。认为这是从流通空间中发展而 来的。在流通空间中,大的空间被划分为几个互相联系贯通的小空间,当人们把其中 的隔墙移走,留下来的将是一大片空间整体。在这片空间中,人们可以随意布置,将 其改造成任何人们想要的形式。这就是全面空间了,无从推断出密斯是否也象这样从 流通空间得到全面空间,但也许可以试着寻找大师的足迹。与沙利文的形式服从功能 不同的是,密斯认为人的需求是会变化的,今天他要这样,明天他又会要那样,而建 筑形式可以不变,套句中国古话,就叫"以不变应万变",只要又一个整体的大空间, 人们可以在其内部随意改造,那需求就能得到满足了。 1950-56年密斯在伊里诺理工学院的克郎楼中非常清晰的表达了他的这种想法, 在120m*220m的长方形基地上、克郎楼的上层是可供400人同时使用的大空间,包括 绘图室,图书室,展览室和办公室等空间,不同部分用一人多高的木隔板来分隔。克 郎楼正象起名字--crown(皇冠)--一样,精致典 型但很不实用,据说很少有人愿意在其通透的大玻璃墙内学习和工作。从这点说,克 郎楼是失败了,但其体现的全面空间思想,却是二十世纪建筑界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
人生阅历
童年
童年的时候,密斯 小名是路德维希· 密斯。青年时,他 在父亲的雕塑店里 工作,后来搬到柏 林加入了Bruno Paul的工作室。
接著1908年到1912年 间,密斯在彼得· 贝伦 斯的设计工作室工作了 4年。彼得· 贝伦斯的工 作环境影响了他对那个 年代设计理论与德国文 化是否能够结合的一些 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