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叶蛋白研究进展概要

合集下载

叶蛋白提取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叶蛋白提取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叶蛋白提取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史可;李研东;王成祥;霍惠玲;高山;马晓迪;李丹丹;韩雪
【期刊名称】《中国饲料》
【年(卷),期】2022()21
【摘要】叶蛋白是从绿色植物的茎叶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功能性蛋白质,其粗蛋白质含量一般可达30%~60%。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类营养和动物营养逐渐得到调整完善。

叶蛋白作为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在人类蛋白质营养补充和蛋白源饲料开发中具很大的发展前景。

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概述了叶蛋白的营养价值,对目前叶蛋白常用的提取技术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展望了叶蛋白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未来新型叶蛋白产品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总页数】5页(P18-22)
【作者】史可;李研东;王成祥;霍惠玲;高山;马晓迪;李丹丹;韩雪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河北省兽药饲料工作总站;河北省健康主食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同福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4
【相关文献】
1.植物叶蛋白提取方法及研究进展
2.植物叶蛋白提取及应用前景
3.苜蓿叶蛋白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4.植物叶蛋白提取及应用前景
5.叶蛋白提取方法的比较及发酵酸法的应用前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叶蛋白提取工艺及蛋白肽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叶蛋白提取工艺及蛋白肽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叶蛋白提取工艺及蛋白肽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魏佳;魏臻武;张有鑫;颜梦雨;闵学阳
【期刊名称】《草业科学》
【年(卷),期】2024(41)5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食物来源日益多元化,人们对优质蛋白质食物消费量不断增加,促使植物蛋白资源的开发和提取技术兴起。

植物蛋白有动物蛋白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对叶蛋白深加工制备的蛋白肽,可以进一步提升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

因此,植物叶蛋白的提取及精深加工备受人们关注,植物叶蛋白的提取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也有深究。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叶蛋白经典提取方法及精深加工生产蛋白肽的方法进行整理综述,从主要的叶蛋白提取环节着手,回顾了各提取方法的原理知识、操作注意事项并进行优缺点评价,以期为后续植物叶蛋白提取研究及蛋白肽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意见。

【总页数】14页(P1241-1254)
【作者】魏佳;魏臻武;张有鑫;颜梦雨;闵学阳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控制酶解黄粉蛋白制备富含“条件必需氨基酸”rn—谷氨酰胺(Gln)活性肽营养液的研究rn(Ⅱ)Gln活性肽的制备工艺和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2.植物叶蛋白提取方
法及研究进展3.酶解植物蛋白制备小分子肽的研究进展4.盐生植物中亚滨藜叶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5.大米蛋白的提取及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叶蛋白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叶蛋白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叶蛋白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作者:刘浪浪刘军海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9年第09期摘要:简要介绍了叶蛋白的应用现状,综述了叶蛋白各种提取方法,探讨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叶蛋白提取发展方向0前言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蛋白质资源匮乏,人类对在短期内不可能满足从动物食品中对优质蛋白的摄取,且动物蛋白中含有大量对人体生长发育不利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可导致动脉粥僵硬化等疾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绿色植物茎叶是一种含量很大的天然蛋白质资源,从中提取出的叶蛋白具有营养丰富、不含动物性胆固醇,且能防衰抗老、强身健体等有点而备受人们青睐。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提取叶蛋白的原料有其来源主要有禾本科牧草、苋菜、苦荬菜、甜菜、萝卜等。

以及新鲜幼嫩的树叶和水生植物等。

叶蛋白的开发利用可以缓解当今世界蛋白质严重短缺的矛盾,对于增进人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叶蛋白研究的热点。

本文简要介绍了叶蛋白的种类及其应用,综述了叶蛋白的提取方法,并对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1叶蛋白的应用现状1.1用于保健食品从植物新鲜绿叶中提取的叶蛋白,因其营养价值高而受到食品生产者的重视。

叶蛋白在叶中形成的初始蛋白,其蛋白分子链短、易被消化吸收,可将其用于食品如面食、糖果、奶粉等中作为添加剂。

用来提高食品中的营养物质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效果,既满足人体对蛋白质、胡萝卜素、多酚等营养物质的需要,也对食品的口感风味和其工艺特性等副作用。

法国教授D.c.Dillon研究认为,10kg体重的儿童如果每天摄入10g叶蛋白,就可满足对铁100%需求,对叶酸50%需求,对蛋白质40%需求,对VA3倍的需求。

也可将叶蛋白单独制成保健产品,可以提高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水平,缓解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引起的贫血等功能,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叶蛋白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富含多种糖、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优点。

1.2用于饲料工业随着养殖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蛋白质饲料在我国严重短缺,饲料工业如果仅依靠现有的饲料资源,将不利于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应尽快找到丰富的蛋白质资源。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分析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分析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分析一、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基本原理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不仅构成了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生命体代谢和信号传递的重要分子。

植物蛋白质组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系统中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可以为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提供重要的支持。

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通量技术对植物中的蛋白质组成进行全面研究。

常用的方法包括二维凝胶电泳、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蛋白质芯片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等。

通过分离、鉴定和定量植物中的蛋白质,可以深入探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应对逆境、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

二、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1、二维凝胶电泳二维凝胶电泳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蛋白质组学分离技术之一,它可以将复杂的蛋白质样品在二维空间上进行分离。

通过对样品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和SDS-PAGE电泳,可以分别对蛋白质进行电荷和分子量分离,从而得到具有直观空间相关性的蛋白质谱图。

二维凝胶电泳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植物中蛋白质组成的定量、分离和鉴定研究。

2、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定量和鉴定方法。

通过对植物样品进行HPLC分离和质谱检测,可以获得大量的蛋白质信息,同时可以逐一确认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质量和修饰等重要参数。

现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已成为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技术之一。

3、蛋白质芯片蛋白质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蛋白质定量和鉴定技术。

与DNA芯片类似,蛋白质芯片是通过固相化技术将蛋白质定点固定在晶片上。

通过蛋白质芯片的大规模测定,可以同时研究植物中大量的蛋白质样品,从而对植物中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进行重要的发现。

4、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生命体中生物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过程。

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可以揭示生物学过程中许多重要的分子基础。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常选用的方法包括双杂交、表面等离子共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质量谱分析等。

植物叶蛋白研究进展

植物叶蛋白研究进展

2.2.3 叶蛋白分离纯化
电泳法:带电荷的供试品(蛋白质粗提液)在惰性 支持介质(如纸、醋酸纤维素、琼脂糖凝胶、聚丙烯 酰胺凝胶等)中,于电场的作用下,向其对应的电极 方向按各自的速度进行泳动,使组分分离成狭窄的区 带,达到对不同物质的分离。谢正军等[14]用十二烷 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将苜 蓿叶提取的粗蛋白分成不同的组分,确定其分子量大 小。Silas Pessini Rodrigues等用SDS-聚丙烯酰胺 凝胶电泳(SDS-PAGE)和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D-PAGE)从番木瓜叶中提取出15 种蛋白。 离子交换层析:根据蛋白带电性质的不同,与交 换剂发生交换,改变洗脱液pH 或离子强度,将其洗 脱而达到分离的目的。Sharma P等用DEAE从水稻叶 中分离出具有活性的两种蛋白。
发酵法:利用乳酸菌产生的乳酸等改变浆液的 pH 到蛋白质的等电点,使蛋白沉淀,再通过离心得 到叶蛋白。曾凡枝等用该法从苜蓿中提取叶蛋白。发 酵法提取叶蛋白的优点是使植物叶中对动物机体有害 的物质失去活性,提高了蛋白质品质,能耗少,提取 效率高,是生产叶蛋白的一种节能环保的优良工艺。 有机溶剂沉淀法:这种方法较为常见,其优点是 沉淀快、絮凝物结构紧密,易过滤收集。且经有机溶 剂脱色生产的脱色叶蛋白具有含糖量低、蛋白成分较 为单一等高营养价值,可用于抗癌、营养保健食品的 开发。Walter J.Bray 等用聚丙烯酰胺A150可高效的 提取紫花苜蓿和黑麦草汁液中的白色叶蛋白。 等电点沉淀法:阚欢等将辣木样品预处理后,进 行均质、离心处理,取上清液,等电点时离心取沉淀, 然后调pH值溶解从而提取分离叶蛋白,等电点分离 pH为4.0 - 5.0 时,产品的蛋白质含量达68.86%,蛋 白质提取率达70%。

植物叶蛋白提取及应用前景

植物叶蛋白提取及应用前景

植物叶蛋白提取及应用前景
王震;乔天磊;霍乃蕊;高文伟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5(043)012
【摘要】植物叶蛋白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蛋白质资源之一,其提取物或加工产品将会在食品、饲料、医药、农药、化妆品等领域广泛应用.可用于提取叶蛋白的植物种类很多,资源丰富,可变废为宝.原料不同,蛋白提取率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针对不同原料选取不同方法,优化工艺条件.叶蛋白提取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各有利弊,其原理、产物各不相同.叶蛋白及其产品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工业化生产尚未形成,相应标准尚未制定,其相关研究将是今后的研究热点.
【总页数】5页(P1727-1731)
【作者】王震;乔天磊;霍乃蕊;高文伟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6.1
【相关文献】
1.植物叶蛋白提取技术及开发利用研究 [J], 王晋峰;刘凌;郑玉才;何萍
2.植物叶蛋白提取方法及研究进展 [J], 王震;乔天磊;霍乃蕊;高文伟
3.盐生植物中亚滨藜叶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 [J], 衣丹;刘发义
4.植物叶蛋白提取及应用前景 [J], 于群
5.叶蛋白提取方法的比较及发酵酸法的应用前景 [J], 王世宽;于海光;许艳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叶绿体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植物叶绿体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重 要 技 术 手 段 本 文 主要 介 绍 了 蛋 白质 组 学 的发 展 及 蛋 白组 学 研 究 技 术 .并 对 叶绿 体 各 部 分 蛋 白 的研 究 进 展 进
行 综 述 .以 全 面 认识 叶绿 体蛋 白 的组 成 、特 点 及 其 在 叶绿 体 代 谢 网 络 中的 作 用 。
Ab t a t S b el l r p oe mis s os o i h s d f p oe mis i e e t e r,a d p oe mi a a y i sr c u c l a r to c i u a h tp t n t e t y o r to c n r c n y a s n r to e n l s u s i a p w r l a p o c o i e t y ln u c in l r t is s o e f p r a h t d n i pa t f n t a u f o p o en .As a mp ra t ln r a e l ,c lr p a t h s b e n i o t n p a t o g n l e hoo ls a e n it n iey t d e i pa t r t o c .W i t e e s ii i r v me t f t o d me so a ee to h r ss n n e sv l su id n ln p o e mis t h s n i v t mp o e n o w — i n i n l lc r p o e i h t y a d ma s p c r mer ,a d o ii g s s e to t y n c mb n n wi t e n— c e sn d t b s i fr t n r m Ar b d p i, r e c r a d t h i h r a i g a a a e n omai f o o a i o ss i , o n n c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摘要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兴学科和热点领域。

该文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产生的科学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酵母双杂交系统、植物蛋白质组数据库等。

其应用的范围包括植物群体遗传学、在个体水平上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机制、植物的发育和组织器官的分化过程,以及不同亚细胞结构在生理生态过程中的作用等诸多方面。

同时对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双向电泳质谱蛋白质组植物蛋白质组学1 蛋白质组学概念、内容及其产生背景1.1蛋白质组学的概念蛋白质组一词是由英文单词蛋白质的前半部分加上基因组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它是指基因组表达产生的所有相应的蛋白质,即细胞或组织或机体全部蛋白质的存在及活动方式。

蛋白质组学一词是由澳大利亚学者威尔金斯和威廉姆斯在1944 年意大利召开的一次科学会议上首次提出,并由Wasinger等第一次在出版物中使用。

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从整体蛋白质水平上,在一个更加深入、更加贴近生命本质的层次上去探索和发现生命活动的规律和重要的生理、病理现象等。

1.2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和蛋白质的功能模式两个方面。

蛋白质表达模式的研究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主要是研究特定条件下某一细胞或组织的所有蛋白质的表征问题。

常规的方法是提取蛋白质,经2D-E分离形成一个蛋白质组的二维图谱,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得到各蛋白质的等电点、分子量、表达量等,再结合以质谱分析为主要手段的蛋白质鉴定,建立起细胞或组织或机体在所谓“正常生理条件下”的蛋白质组图谱和数据库。

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比较分析在变化了的条件下蛋白质组所发生的变化,如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翻译后的加工修饰、蛋白质在亚细胞水平上定位的改变等,从而发现和鉴定出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及其基因。

植物叶蛋白的开发与利用

植物叶蛋白的开发与利用

植物叶蛋白的开发与利用蛋白质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本物质之一,在植物生长过程中。

地上部分茎叶细胞中不断有蛋白质的合成,供构建新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需要。

这部分蛋白质被称之为叶蛋白(Leaves Protein Concentrates简称LPC),它们属于功能性蛋白质类。

由于是存在植物茎、叶中,所以是一种最大的可再生的蛋白质资源。

叶蛋白是一类多聚合物质。

含有17~18种氨基酸,包含了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维生素.但不含胆固醇。

有别于动物肌肉蛋白质附带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

是人类膳食中蛋白质的重要补充,特别是在一些蛋白质资源严重不足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开发利用植物叶蛋白,作食用和饲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研究,叶蛋白含量较高的植物科有桑科、蓼科、苋科、十字花科、旋花科、茄科、菊科、藜科、葫芦科、豆科。

这些科中有的植物叶蛋白的含量达20%~30%。

而最一般植物叶蛋白的含量也可达到10%。

20世纪40年代,人们开始叶蛋白的制取研究,到70年代建立了提取叶蛋白的工厂,目前世界上已有10多个国家有叶蛋白生产的专门机构。

美国的饲料中已按一定比例加入叶蛋白的浓缩物.日本、俄罗斯用叶蛋白酿造酱油。

现在世界上商业性生产叶蛋白规模最大的企业是法国苜蓿公司(年产12000t),此外,英国、丹麦、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有生产。

中国有广阔的叶蛋白资源,开发利用叶蛋白是解决中国食品、饲料行、业中蛋白质资源紧缺的一条重要途径。

仅以苜蓿、甜菜和甘薯3类作物计算。

叶蛋白的潜在资源量为2016万t,若能利用其中的一半,即可填补中国饲料蛋白的缺口,虽然现在3类作物茎叶都作饲用,但蛋白质利用率低。

此外。

还有许多植物茎叶蛋白质资源未加以利用。

所以。

从叶蛋白资源来说是十分丰富的。

但中国对叶蛋白的研究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展了资源、生产技术应用、效能等综合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湖南农业大学建立了第一家叶蛋白加工厂。

所以,就中国目前来看,叶蛋白的利用研究及开发是很有前景的。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续)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续)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续)3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1 植物群体遗传蛋白质组学3.1.l 遗传多样性蛋白质研究基于基因组学的一些遗传标记,如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等,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植物遗传研究中。

与基因组学的遗传标记相比,由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对象是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介于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特性,因而蛋白质组学标记是联系基因多样性和表型多样性的纽带,具有独特的意义。

通过蛋白质组比较来检测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已有许多成功的尝试。

Barrenche等(1996年)比较了6个欧洲国家的23种橡树,分析了幼苗的总蛋白质,共得到530种蛋白质,其中101个具有多态性。

实验结果显示种内和种间的距离非常接近,并且证实无梗花栎(Quercus petraea)和夏栎(Quercus robar)两个种的遗传分化水平很低。

Picard等(1997年)利用2D-PAGE分析了亲缘关系很近的硬粒小麦不同株系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品系间的多态性很低并且7个蛋白可以用于基因型的鉴定。

David等(1997等)也利用2D-PAGE技术比较了栽培于不同环境下但起源于同一种群的小麦,结果所有的种群都与原种群有差别,David等认为,这不是由随机漂移引起,而是由适应其各自的气候条件而形成。

3.1.2 突变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突变体研究是植物遗传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应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基因突变引起的蛋白质表达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一些植物生理生态过程的机制。

具体做法通常是对在相同条件下栽培的突变体及野生型植物的2D-PAGE图谱进行比较,受到影响的蛋白质通过质谱法或Edman测序法进行鉴定,为研究表型突变背后的生化过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植物叶蛋白的开发与利用

植物叶蛋白的开发与利用

植物叶蛋白的开发与利用蛋白质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本物质之一,在植物生长过程中。

地上部分茎叶细胞中不断有蛋白质的合成,供构建新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需要。

这部分蛋白质被称之为叶蛋白(Leaves Protein Concentrates简称LPC),它们属于功能性蛋白质类。

由于是存在植物茎、叶中,所以是一种最大的可再生的蛋白质资源。

叶蛋白是一类多聚合物质。

含有17~18种氨基酸,包含了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维生素.但不含胆固醇。

有别于动物肌肉蛋白质附带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

是人类膳食中蛋白质的重要补充,特别是在一些蛋白质资源严重不足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开发利用植物叶蛋白,作食用和饲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研究,叶蛋白含量较高的植物科有桑科、蓼科、苋科、十字花科、旋花科、茄科、菊科、藜科、葫芦科、豆科。

这些科中有的植物叶蛋白的含量达20%~30%。

而最一般植物叶蛋白的含量也可达到10%。

20世纪40年代,人们开始叶蛋白的制取研究,到70年代建立了提取叶蛋白的工厂,目前世界上已有10多个国家有叶蛋白生产的专门机构。

美国的饲料中已按一定比例加入叶蛋白的浓缩物.日本、俄罗斯用叶蛋白酿造酱油。

现在世界上商业性生产叶蛋白规模最大的企业是法国苜蓿公司(年产12000t),此外,英国、丹麦、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有生产。

中国有广阔的叶蛋白资源,开发利用叶蛋白是解决中国食品、饲料行、业中蛋白质资源紧缺的一条重要途径。

仅以苜蓿、甜菜和甘薯3类作物计算。

叶蛋白的潜在资源量为2016万t,若能利用其中的一半,即可填补中国饲料蛋白的缺口,虽然现在3类作物茎叶都作饲用,但蛋白质利用率低。

此外。

还有许多植物茎叶蛋白质资源未加以利用。

所以。

从叶蛋白资源来说是十分丰富的。

但中国对叶蛋白的研究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展了资源、生产技术应用、效能等综合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湖南农业大学建立了第一家叶蛋白加工厂。

所以,就中国目前来看,叶蛋白的利用研究及开发是很有前景的。

植物叶蛋白研究进展概要

植物叶蛋白研究进展概要

植物叶蛋白研究进展概要植物叶蛋白是植物细胞中具有丰富功能的一类蛋白质。

它们在光合作用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参与光能的吸收和转化以及光合产物的合成。

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植物叶蛋白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将概述其中的一些重要进展。

首先,关于叶绿素结合蛋白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它能够吸收光能并参与光合过程。

叶绿素结合蛋白是一组与叶绿素相结合并共同构成光合反应中心的蛋白质复合物。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结构生物学方法解析了一些叶绿素结合蛋白的结构,揭示了其与叶绿素的相互作用机制。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光合过程中叶绿素的功能和调控。

其次,关于调节光合作用的信号传导和调控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精确的调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信号蛋白如植物激酶和激酶底物蛋白在光合作用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蛋白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深入理解了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

此外,还有研究揭示了一些转录调控因子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因子可以调控一系列与光合过程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水平。

此外,关于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光合作用产生的产物如葡萄糖和氨基酸需要在植物体内的各个组织间进行运输和分配,以维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参与光合产物运输的蛋白质,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对其功能进行了研究。

这些研究有助于揭示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机制,为植物分子改良和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后,还有一些与植物叶蛋白相关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一些研究利用植物叶蛋白的特性,开发了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和生物传感器。

这些技术的开发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

总之,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植物叶蛋白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机制和调控过程,为植物分子改良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植物中叶片蛋白的提取(共5篇)

植物中叶片蛋白的提取(共5篇)

植物中叶片蛋白的提取(共5篇)第一篇:植物中叶片蛋白的提取植物中叶片蛋白质的提取一、实验目的熟悉植物叶蛋白的几种提取原理和方法,了解其意义及其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植物叶蛋白或称绿色蛋白浓缩物(leaf protein concentration,简称LPC),是从新鲜植物叶片中提取的高质量浓缩蛋白质,不仅是畜禽生长发育和生产畜产品的主要营养物质,而且目前也正成为人类的保健营养理想食品之一。

天然蛋白存在于为数甚多的植物体内,对其分离应依据人们的利用目的及提取蛋白含量和品质加以考虑。

天然蛋白质一般在溶液中呈稳定的亲水胶体状态,故LPC 亦称叶蛋白胶。

其特点是:(1)水化作用即蛋白质分子表面附有能有效防止蛋白质分子沉淀析出的水化膜;(2)电荷排斥作用水化膜外还有电荷层(具阴、阳离子)能有效地防止蛋白质分子的凝集。

故溶液蛋白质颗粒(溶质)呈溶解状态;(3)欲提取植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必须利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纯化(如盐析、有机溶剂分级沉淀法、疏水层析、结晶、加热、离心分离等法),利用分子大小和形状差异进行分离纯化(分子筛层析法);还可利用电荷性质的差异分离纯化(离子交换法)。

只要创造上述影响因素,即可使蛋白质从植物叶片中分离并沉淀出来。

植物叶蛋白提取一般遵循如下基本原则:尽可能提高样品蛋白的溶解度,抽提最大量的总蛋白,减少蛋白质的损失;减少对蛋白质的人为修饰;破坏蛋白与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并使蛋白质处于完全变性状态。

根据该原则,植物叶蛋白制备过程中一般需要有四种试剂①离液剂:尿素和硫脲等;②表面活性剂:又称去垢剂,早期常用NP-40、Tritonx-100等非离子型去垢剂,离子型去垢剂有SDS、胆酸钠、LiDS 等,还有象CHAPS(含它的蛋白溶液可以冻存)与Zwittergent 等双性离子去垢剂;③还原剂:DTT、DTE、TBP、Tris-base 等;④蛋白酶抑制剂及核酸酶:EDTA、PMSF、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Protease inhibitor cocktails)等,如为了去除缓冲液中存在的痕量重金属离子,可在其中加入0.1~5mmol/LEDTA,同时使金属蛋白酶失活。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研究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植物蛋白质组学的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植物蛋白质组的组成、相互作用以及功能,为植物学、农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并为植物生长发育、抗逆性状和品质改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主要采用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基于二维凝胶电泳技术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另一种是基于质谱技术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

二维凝胶电泳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它通过将蛋白质样品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电泳分离,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分子量的不同,在二维电泳图谱上形成一系列清晰的斑点。

这些斑点代表了不同的蛋白质,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二维电泳图谱,可以发现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从而揭示不同条件对植物蛋白质组的影响。

质谱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蛋白质分析方法,通过将蛋白质样品进行消化、分离和质谱分析,可以获得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信息,进而进行蛋白质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质谱技术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鉴定和定量大量蛋白质,有助于揭示植物蛋白质组的组成和功能。

二、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应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植物学、农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植物学研究中,植物蛋白质组学可以用于揭示植物生长发育、器官分化和细胞信号转导等过程中蛋白质的表达和调控,为深入理解植物生长发育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植物蛋白质组学还可以用于鉴定和定量各种植物器官和组织中的蛋白质,有助于揭示植物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和功能差异。

在农学研究中,植物蛋白质组学可以用于揭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包括温度、干旱、盐碱和重金属等胁迫。

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植物蛋白质组,可以发现与逆境响应相关的蛋白质,为培育抗逆性状的植物品种提供重要参考。

在生物技术的研究中,植物蛋白质组学可以用于鉴定和定量转基因植物中的外源蛋白质,从而评价转基因植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和应用研究

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和应用研究

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和应用研究植物蛋白质组学是对植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系统性研究,主要涉及植物蛋白质的特性分析、表达差异分析、功能解析和互作网络构建等方面。

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不断进步,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和应用研究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一、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历程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开始对植物中的蛋白质进行简单的质谱分析。

但是,由于植物样品中蛋白质的复杂性和蛋白质芯片技术的限制,早期的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一直处于瓶颈期。

随着蛋白质质谱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迎来了新的机遇。

现在,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技术已成为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组合分析技术,大大促进了植物蛋白质组学领域的发展。

二、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应用研究1. 植物基因功能研究通过研究植物中的蛋白质,科学家们可以评估植物基因的功能及其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他们可以使用蛋白质组学手段来鉴定新的植物蛋白质以及定位和鉴定已知的植物蛋白质的亚细胞地点。

2. 植物种质资源评价和筛选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分析不同种植物的蛋白质组成,从而评价和筛选高品质、高产量、高适应性的植物品种。

通过对比分析蛋白质谱,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生物体内涉及不同的氨基酸,以及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

3. 植物逆境响应研究植物在遭受环境压力如气候变化、病毒和致病微生物的攻击等时,通过改变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对应变。

蛋白质组学可以很好地评估和研究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情况,并帮助科学家们识别植物基因的表达差异性来确定植物逆境响应机制。

三、植物蛋白质组学存在的问题尽管植物蛋白质组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技术上的问题,包括质谱分析数据准确性、污染和数据标准化等方面;对于生物学上的问题,包括样品数量和质量、信噪比差等、生物学重复性等方面存在问题。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植物蛋白质组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向如下:1. 综合使用多种技术。

植物叶蛋白的开发应用

植物叶蛋白的开发应用

植物叶蛋白的开发应用
张艺;李忠
【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04(025)005
【摘要】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越来越大,开发新的蛋白质势在必行,作者对叶蛋白的组成特点作了分析,并从叶蛋白的营养价值、食用效果、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这四个方面论述了植物叶蛋白的开发价值,最后提出其在食品应用中的局限性以及一些已被证实或需进一步探讨的改进措施.【总页数】4页(P102-105)
【作者】张艺;李忠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400016;重庆医科大学保健食品研究所,40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叶蛋白食用研究与开发应用 [J], 吕巧枝
2.植物叶蛋白——蛋白质的新资源 [J], 苏小青
3.叶蛋白及其开发应用 [J], 高岩
4.功能性植物蛋白源——苜蓿叶蛋白加热盐溶法浸提正交试验研究 [J], 于安芬;李瑞琴;水蓉;赵有彪;陶海霞;徐美蓉
5.植物叶蛋白的开发与利用研究——Ⅰ 高含量叶蛋白植物的筛选及叶蛋白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J], 邱业先;彭济特;刘晓庚;蒋伦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叶蛋白的生产与利用研究进展

植物叶蛋白的生产与利用研究进展

作者: 杨文华;林晓春;丛德馨
作者机构: 哲里木畜牧学院动物科学系!通辽;028042;哲里木盟通辽市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
哲里木盟通辽市国家粮食储备二库!通辽;028000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页码: 76-80页
主题词: 叶蛋白质;植物叶蛋白;利用研究;氨基酸组成;叶绿体蛋白;蛋白质含量;必需氨基酸;植物生长调节剂;营养价值;苯丙氨酸
摘要: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目前全世界都在积极寻找和利用新蛋白质源,以缓解全球日益紧张的供求矛盾。

绿叶是蛋白质资源的巨大宝库,也是获得蛋白质最廉价的途径之一[1]。

植物绿叶的蛋白质含量极为丰富,一般为10~30%,高的可达50%以上[2]。

我国是个资源大国[2],绿叶资源十分丰富,据报道[8],在我国已发现的3万多种植物中,绿叶可食用或饲用的植物就达2000多种;绿叶每年的产量按植物生长量的5%计,就可达数10万亿吨。

因此,在我国开展开发利用叶蛋白质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植物叶蛋白(Plant,Leafprotein)的研究工作最早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已有许多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 叶蛋白提取方法
直接加热法:邹文辉等对草坪草屑叶蛋白提取方 法进行比较,直接加热法为水浴加热,保持温度在 80~85℃,加热时间5 min,直接加热法和酸化加热 法提取率较高,但直接加热法具有较好的絮凝沉淀效 果,且容易过滤,因此直接加热法是提取草坪草屑叶 蛋白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酸碱加热法:酸碱法和加热法相结合的一种复合 型叶蛋白提取方法。叶蛋白经等电点沉淀和热变性双 重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蛋白质凝聚机会,使叶蛋白 凝聚快、凝聚物结构紧密易分离,保证了叶蛋白的高 提取率。赵希艳等采用酸碱加热法提取紫花苜蓿叶蛋 白,确定获得叶蛋白高产率的最优条件为:pH4.5、温 度80℃,加热时间5min。酸碱加热法的主要优点是流 程短操作方便、沉淀快、易于过滤收集等,缺点是酸 碱等条件造成蛋白水解、影响蛋白活性。
发酵法:利用乳酸菌产生的乳酸等改变浆液的 pH 到蛋白质的等电点,使蛋白沉淀,再通过离心得 到叶蛋白。曾凡枝等用该法从苜蓿中提取叶蛋白。发 酵法提取叶蛋白的优点是使植物叶中对动物机体有害 的物质失去活性,提高了蛋白质品质,能耗少,提取 效率高,是生产叶蛋白的一种节能环保的优良工艺。 有机溶剂沉淀法:这种方法较为常见,其优点是 沉淀快、絮凝物结构紧密,易过滤收集。且经有机溶 剂脱色生产的脱色叶蛋白具有含糖量低、蛋白成分较 为单一等高营养价值,可用于抗癌、营养保健食品的 开发。Walter J.Bray 等用聚丙烯酰胺A150可高效的 提取紫花苜蓿和黑麦草汁液中的白色叶蛋白。 等电点沉淀法:阚欢等将辣木样品预处理后,进 行均质、离心处理,取上清液,等电点时离心取沉淀, 然后调pH值溶解从而提取分离叶蛋白,等电点分离 pH为4.0 - 5.0 时,产品的蛋白质含量达68.86%,蛋 白质提取率达70%。
2.2.3 叶蛋白分离纯化
电泳法:带电荷的供试品(蛋白质粗提液)在惰性 支持介质(如纸、醋酸纤维素、琼脂糖凝胶、聚丙烯 酰胺凝胶等)中,于电场的作用下,向其对应的电极 方向按各自的速度进行泳动,使组分分离成狭窄的区 带,达到对不同物质的分离。谢正军等[14]用十二烷 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将苜 蓿叶提取的粗蛋白分成不同的组分,确定其分子量大 小。Silas Pessini Rodrigues等用SDS-聚丙烯酰胺 凝胶电泳(SDS-PAGE)和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D-PAGE)从番木瓜叶中提取出15 种蛋白。 离子交换层析:根据蛋白带电性质的不同,与交 换剂发生交换,改变洗脱液pH 或离子强度,将其洗 脱而达到分离的目的。Sharma P等用DEAE从水稻叶 中分离出具有活性的两种蛋白。
2.2 叶蛋白的提取
2.2.1样品预处理
干打浆法:刘建华等采用该法,将鲁梅 克斯嫩叶茎在室外风干后,剪切成小段, 分数次用研钵研磨成糊状,医用纱布两层 叠放在一起,每次取少许研磨后的糊状物 放在纱布上,充分挤压,挤出绿色汁液, 从而分离出叶蛋白。该方法简单,经常与 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组织捣碎法:通常先用食品加工机将组 织打碎,然后再用10000-20000r/min的内刀 式组织捣碎机(即高速分散器)将组织的细 胞打碎。宋葆华等在ZK高速自控组织捣碎机 中,将晾干的107种植物加蒸馏水300mL,捣 碎3min,真空抽滤获得叶蛋白含量。 利用细胞膜为天然的半透膜,在低渗溶 液和低浓度的稀盐溶液中,由于存在渗透压 差,溶剂分子大量进入细胞,将细胞膜胀破 释放出细胞内含物。阚欢等用100∶1的液料 比,浸泡60min,从辣木叶中分离叶蛋白。
植物叶蛋白研究进展
目录
1. 叶蛋白简介 2. 叶蛋白研究进展 3. 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
1. 叶蛋白简介
1.1 叶蛋白定义
叶蛋白是指刈割新鲜的、有利用价值的 饲草或其他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地上部分(嫩叶或嫩茎 叶),经压榨后,通过汁液提取、蛋白凝 聚与分离干燥得到的蛋白质浓缩物。
绿色植物茎叶中的蛋白质一般分为 两类,一类是固态蛋白,一类是可溶性 蛋白。 固态蛋白包括不溶性的叶绿体及线 粒体构造蛋白、核蛋白、细胞壁蛋白, 一般很难溶于水,主要存在于经粉碎、 压榨后分离出的绿色沉淀物中。 可溶性蛋白存在于经离心分离出的 上清液中,包括细胞质蛋白、线粒体蛋 白的可溶性部分,以及叶绿体基质蛋白, 叶蛋白就是这些可溶性蛋白的凝集物。
1.2 叶蛋白营养价值
质量高的叶蛋白含有70%的蛋白 质,丰富的维生素A、E和糖类。叶蛋 白的 Ca、P、Mg、Fe、Zn的含量高, 是各类种子的5-8倍,胡萝卜素和叶黄 素含量比叶子分别高20-30倍和4-5倍。 叶蛋白胆固醇含量低,氨基酸种类齐 全且组成比较平衡。 叶蛋白中还含有适量的脂肪、纤 维素、可溶性糖和淀粉。
2.叶蛋白研究进展
2.1 叶蛋白资源
植物绿叶中的蛋白质含量颇为丰富,据测定大多 数植物的绿叶的蛋白质含量要比植物的根块、果实 等部位的含量高许多。 牧草和绿肥类主要是利用其新鲜茎叶提取蛋白 质,以苜蓿的含氮量最高,此外,豆科的紫云英、 十字花科的胡萝卜、茄科的烟草以及一些水生植物 如三叶草、水花生、浮萍等树叶中粗蛋白的含量较 高,松叶的粗蛋白高达12.1%。还有槐叶、桑叶、 构树叶、柑桔叶、柳树叶、榆树叶、杨树叶、香椿 叶等树叶都富含蛋白质,可作为提取叶蛋白的原料。 除此之外,一些农产品的废弃物也是叶蛋白的较好 来源,如苎麻叶、芦笋叶、红薯藤叶等。
1.3 叶蛋白应用现状
1.3.1 用叶蛋白对人体作食用试验。结果表明,叶蛋白在生物 学价值方面与牛奶相似。 1.3.2 国内外在叶蛋白药用方面研究的较多,如叶蛋白在抗氧 化、预防心血管病、抗肿瘤、治疗关节炎、肺气肿、老年性 白内障等方面的作用有研究报道。 1.3.3 饲用叶蛋白可用作鸡和猪等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饲料, 在渔牧生产中,叶蛋白浓缩物也可以部分代替鱼粉等优质蛋 白饲料,都能取得良好的饲养效果。 1.3.4 叶蛋白还可以用于化妆品、洗涤用品、饮料和植物营养 调节剂等中,还可将叶蛋白浓缩物作为原料进一步的分离得 到叶绿素、叶绿素铜钠、胡萝卜素、纯蛋白质、维生素E和K、 食用纤维素和某些活性酶等,并且叶蛋白的应用领域还在不 断地拓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