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学案一

合集下载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3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3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愚公移山》教学设计(3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愚公移山》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2)、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学习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重点难点: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愚公智叟名字的深意。

3、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一。

课前准备(检查预习)检查学生的学案,了解预习情况。

二、解惑释疑(新授)(一)、导入:《愚公移山》。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历来为人们所传颂。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它。

(二)、朗读课文,熟知文意(三)、析读课文,探究问题1、交流课前预习答案: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分析愚公移山的不利条件有哪些?(不利条件:山高路远、人老势薄,工具简陋,遭人讥讽)3)、在“移山”事件中提到了哪些人物?给他们分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家人、遗男、其妻、神仙支持愚公移山,智叟反对移山)4)、“愚公”和“智叟”的名字有何深意?(四)研读课文,解惑答疑:1、人们怎样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其妻:支持移山,关心身体,提出实际困难家邻:赞同移山,齐心协力智叟:反对移山,讥笑嘲讽神仙:感动诚心,援助移山我们:?2、我们到底能不能让愚公搬家?1)、神仙移山为何不帮愚公搬家?2)、作者为何不写愚公搬家?3)、我们可以告诉愚公搬家吗?我们从愚公的形象中读出了什么?五、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续写:两座大山搬走以后的故事(300字)七、板书设计:八、课后反思第四部分:测案思考问题:1、愚公的形象:智叟的形象:2、本文在塑造愚公的型形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3、本文是一篇寓言,它的寓意何在?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体会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愚公移山学案

愚公移山学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年级:九学科:语文执笔:丁兆伦教师寄语: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课文二、三段课文的疏通。

[学习难点] 1、神话故事的理解。

2、愚公形象的分析。

[学法导学] 1、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背诵。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资料链接]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作品:《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一、自读感知课文解决生字,给下列生字注音.惩(chéng)山北之塞迂(yū)回始龀(chèn )匮(kuì)厝(cuò)孀(shuãng)箕畚(ji )(ben )二、重点词语1.面山而居2.阳3.阴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5.如太行、王屋何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8.汝心之固9.虽我之死10.何苦而不平11.投诸渤海之尾面对着(名词用作动词)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减少。

把〃〃〃〃〃〃怎么样。

用箕畚。

(名词活用为状语)指山上的草木。

固执,顽固。

即使。

愁。

之于。

三、积累1、“之”的用法(1)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以君之力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结构助词,“的”:京城氏之孀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操蛇之神(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心之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指示代词,“这”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这件事”(4)跳往助之人称代词,“他们”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他”2、“而”的用法(1)面山而居笑而止之连词,表修饰:(2)聚室而谋连词,表顺承(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3、“其”的用法(1)其妻献疑曰帝感其诚代词,“他的”惧其不已也代词,“他”(2)其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4、“且”的用法(1)年且九十副词,“将要”(2)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5、“于”的用法(1)达于汉阴介词,“到”(2)告之于帝介词,“向”6、词类活用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7、特殊句式(1)帝感其诚被动句(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2)①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主谓倒装②何苦而不平?倒装句宾语前置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定语后置(3)①聚室而谋曰杂然相许省略句省略主语②帝感其诚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句省略介8、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愚公移山学案 带答案

愚公移山学案  带答案

《愚公移山》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

2、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重难点:1、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2、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检查预习见课件●课堂练习:一、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万仞()荷担()箕畚()()孀妻()始龀()穷匮()智叟()雍南()朔东()【答案】rèn hèjīběn shuāng chèn kuìsǒu yōng shuò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 ) 河.阳之北.( )( ) 虽.我之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答案】赞同;苦于;哪里;愁;交换;黄河;水的北面;即使;穷尽;匮,缺乏;三、填空(1)本文作者是 ______,名______,又名______,战国时期______家代表人物之一,郑国人,与郑穆公同时。

其学本于_____、_____ ,主张______。

所著《列子》一书早已散佚。

【答案】(1)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通_______ 词义:_______(2)河曲智叟亡以应。

_______通_______ 词义:_______(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_______通_______ 词义:_______(4)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通_______ 词义:_______【答案】(1)反通返,往返。

(2)亡通无,没有。

(3)厝通措,放置。

(4)惠通慧,聪明五、、语段阅读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导学案1

《愚公移山》导学案1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愚公移山》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义。

2、揣摩人物心理,根据不同人物语气朗读课文。

3、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了解课文寓意。

学习重点:掌握重点字词义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学习难点:. 领悟寓言故事的现实意义。

知识链接: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学法指导:查阅资料,了解《列子》及其作者。

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细研课文,通过质疑、讨论等,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通过当堂合作,探究交流及展示,巩固文中涉及的一词多义及通假字;最后,在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一、导入:《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我国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副同名的巨幅油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起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到底什么是“愚人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二、预习导学:(一)检查预习,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展示。

1、给划线的字注音:曾()始龀()穷匮()厝()万仞()亡以应()荷担者()箕畚()()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①始一反焉()②毕力平险()③杂然相许()④河阳之北()⑤⑥(二)自主学习,把握文意(朗读课文,走进文本,体会人物对话语气。

):1、齐读、分组分角色读。

教师提示句子停顿、人物的语气。

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

《愚公移山》学案

《愚公移山》学案

23 愚公移山【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前预习】一、积累有关《列子》的作者、作品。

二、大声朗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出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

读准下列划横线字的音:太行()万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曾()魁父()荷担者()箕畚()孀妻()始龀()智叟()穷匮()亡以应()厝()雍南()无陇断()三、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

思考:读愚公和智叟的话语气相同吗?四、熟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直译全文,并适时圈点勾画出重点的字词,有疑问的地方用“?”作出标记。

五、用“归类积累法”总结重点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整理在下面的空白处。

【课内探究】一、译读1、大声朗读课文,再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小组内交流。

要求:(1)各小组推选一人翻译课文,其余同学对照课文,指出不够准确的地方,并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词句划出来,以备全班讨论。

(2)快速完成下列(1)—(4),小组内纠错,发现疑问,班内解决。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应一厝朔东无陇断焉(2)给画线的重点词语解释1、面山而居2、阳3、阴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5、如太行、王屋何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8、汝心之固9、虽我之死10、何苦而不平11、投诸渤海之尾(3)一词多义方七百里年且九十曾不若孀妻弱子方其远出海门且焉置土石曾益其所不能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河曲智叟亡以应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吾义固不杀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帝感其诚其妻献疑以君之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甚矣。

汝之不惠告之于帝(4)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

汝之不惠!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组内分角色朗读,人员安排:旁白(齐读)、愚公(1人)、其妻(1人)、智叟(1人)、杂曰(齐读);要求大声朗读,读出各人物的不同语气。

【重要】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愚公移山学案

【重要】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愚公移山学案

22.愚公移山【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指导学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的大意。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3、理解词义的古今差异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学习重点】1、结合注释,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2、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3、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学习难点】1、词义的古今差异和特殊句式的理解2、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学法指导】朗读—理解—感悟【知识链接】作者作品简介: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主张清净无为。

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

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一书记载的神话寓言资料十分丰富,一些在中国相当著名的神话,皆出现于《汤问篇》。

有的作品上古时已经出现,在《列子》书中稍作调整,如《夸父逐日》;有的则早已流传民间,但在《列子》书中首先记载下来,《愚公移山》就是典型的例子。

书中表现的思想是魏晋时代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有些还反映了佛教思想,但本文却对后人有一定的启发教育作用。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选自《列子·汤问》。

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一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讲的就是围绕愚公移山的事件而引出的一则动人的故事。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

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

【学习过程】第1—2课时一、整体感知课文。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有条理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发展过程,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愚公移山》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文中细节的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理读法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就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故事——愚公移山。

那就让我们在上课文之前,先回忆一下这个故事。

请看flash《愚公移山》。

二、重点文章1、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经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三、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解释全文,有问题的一会儿质疑。

2、学生质疑,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

四、理解全文1、愚公家周围环境如何?他为何要移山?移山有什么好处?(尽量用原句回答。

)答: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移山有何困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困难有山高大、面积广、年老力衰、移山人少、运土石工具简陋,往返路途遥远。

这样写的作用可以衬托出愚公移山的决心之大。

3、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初中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学案(附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学案(附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学案(附答案)《愚公移山》(共一课时)一、基本驿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开始(?)负载(?)寡妇(?)簸箕(?)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一旦其中一座山无法被摧毁: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3)恐惧还包括:⑷无陇断焉断:3.下列句子中带点单词的错误解释之一是()a.杂然相许许:赞同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c、冷热变化、节日和交换D.你为什么要努力工作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 惩罚山北的要塞古义:今义:② 在房间里集合,计划说古义:今义:③ 被抛入渤海的尾部古义:今义:5.“愚公移山”选自下列成语。

体裁是。

这个成语讲述了这个故事的道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怎么了这对你不好!二、综合园地7.在下列句子中添加一些单词。

具有相同含义的组是()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b、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诉皇帝,美胜于徐公《愚公移山》学案(附答案)8.文言文中下列句型之一是()(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更重要的是,皇帝没有受益。

(3)帝感其诚。

(4)愚蠢的北山公爵已经90岁了。

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b、反问句被动句陈述句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9.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1)长江多云;(2)洛阳(漯河);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10.读完这个寓言,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现实生活简要谈谈你的观点。

21.《愚公移山》1.省略2(1)植被(2)死亡,通过“无”(3)停止(4)隔离3.1 D.痛苦:悲伤4① 古代含义:受苦于今天的含义:惩罚,警告② 古代含义:家庭今天的含义:指房子、家和家庭③ 古代的意思:在边缘今天的意思是:指尾巴、尾端和尾端5个“列子唐文”的寓言,下定决心,坚持奋斗,你就能胜利。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学案(第一课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学案(第一课时)

<<愚公移山>>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列子及相关文学常识。

2 .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的能力,积累文言词汇。

3.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和智叟的本质区别。

课前自学自学活动:1.借助工具了解《列子》和寓言的特点。

2.通读全文两遍,能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自我检测:1.填空。

(1)《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

这种体裁的特点是:(2)《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的句子是: , 。

(3)晋代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这一句而言的。

(4)《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 , 。

表明愚公移山的目标的句子是: , 。

(5)《愚公移山》中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 , 。

表明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家人拥护的句子是: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4)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自学质疑:我的问题(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课上研学聚焦问题1、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要求字字落实,文从字顺。

2、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3、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你认为愚公和智叟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课后拓学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1)惩山北之塞(2)杂然相许(3)一厝朔东(4)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深意?3.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

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4.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11篇《愚公移山》教案1教学目标: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特色。

二、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寓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熟读并背诵课文。

四、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想: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设疑的方式,细研课文,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中,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

然后以完成文后练习的方式,巩固文中涉及的一词多义及通假字;最后,在学生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第一教时:了解《列子》及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词、句、理解词性活用现象和古字通假。

讲读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精神,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比较人物性格。

第二教时:拓展阅读与实践。

在深化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推成出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二、导入新课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三、简介《列子》及作者《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

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

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

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四、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a、“方”七百里(方圆,指面积。

这里周围的意思。

)b、“指”通豫南(通“直”一直)c 、“阳”(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d 、“阴”(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e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f、“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g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h、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指山上的草木)i、汝心之“固”(固执、顽固)j、“虽”我之死(即使)k 、“何”苦而不平(愁)2、词性活用、一词多意、通假字a、词性活用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愚公移山》教案11篇

《愚公移山》教案11篇

《愚公移山》教案11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教学总结、事迹材料、优秀作文、教学设计、合同范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summaries, deeds materials, excellent essays, teaching designs, contract sampl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愚公移山》教案11篇《愚公移山》教案1一、教学目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15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15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15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言文。

2.了解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课文意思,学会质疑问难。

3.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解读经典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提高学生文言阅读能力。

2.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__的内涵,理解__的时代意义。

(三)教学难点:探究__的内涵,理解__的时代意义,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解读经典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文本现在我让同学们欣赏一幅油画,哪位同学知道这幅油画的作者是谁?这幅油画是著名画家徐悲鸿与1940年为了宣传抗日而创作的一份不朽艺术作品,油画取材于中国古代一则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愚公移山》,了解油画讲述的故事。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诵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互动学习:你敢挑战吗?活动规则:①以没有任何标点符号的文言原文为诵读对象。

②其他学生从“音准、停顿、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作出评价。

4.学习小组之间就课前预习中圈点勾画的难词难句互相质疑解惑,教师适时点拨补充。

5.互动学习:智勇大闯关闯关规则: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一名闯关者;一共有八道题目,由闯关者自选其中一道题目作为闯关内容;闯关过程中,如遇困难,可以求助本组其他学习成员,但同时意味着闯关失败;只身闯关成功者获“闯关小勇士”称号,奖励一颗五角星,计入平时成绩。

附:闯关题【第一道题:解释加点词语。

】①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③以残年余力④河曲智叟亡以应⑤始一反焉⑥汝之不惠⑦亡以应⑧一厝朔东⑨无陇断焉【第二道题:解释加点词语。

】①始一反焉②且焉置土石③无陇断焉④谨食之,时而献焉⑤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⑥父母岁有裘葛之遗⑦惩山北之塞⑧出入之迂也⑨指通豫南⑩杂然相许【第三道题:解释加点词语。

新课标语文《愚公移山》学案1

新课标语文《愚公移山》学案1

《愚公移山》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和句式。

2.理解人物形象特点及文章寓意。

3.领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课前预习】1.了解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谕或讽刺意义的短小故事。

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

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就已经盛行,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优美的寓言,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

2.作者作品。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列子,先秦周代郑国人,本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3.读课文,尝试完成下面题目。

(1)给加点字注音。

万仞.()魁.父.()荷.担()孀.妻()始龀.()智叟.()穷匮.()一厝.()陇.断()箕畚..()曾.不若()雍.()亡.以应()(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杂然..相许()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寒暑易.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惧其不已.也()帝感.其诚()(4)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翻译: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③甚矣,汝之不惠。

翻译:【课堂探究】三、局部探究(一)归纳总结重要文言知识。

1.通假字。

(1)始一反.焉“”同“”,(2)汝之不惠.“”同“”,2.重点虚词。

愚公移山学教案

愚公移山学教案

“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教案课题愚公移山授课时间授课时:1自学课:1 自读要求?.1.学习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辨析文言词语3.领会这则寓言丰富深刻的内涵,认识愚公精神的可贵学习重难点学习顺畅诵读文言课文。

?难点:?辨析文言词语(学案)一.自学指导根据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特点,翻译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加。

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

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

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

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

如“切”可改为“丈”。

当然,“侧”的长度不等于“丈”,但这里的“万例”是虚数,所以,可以用“万丈”来代替。

(3)补。

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

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

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

如? “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翻译时可作“你太不聪明?了!”(5)省。

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意的可省去。

如“虽我之死”“之”字是助词,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省略不教学过程设计(教案)一导入:《愚公移山》一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二.自学展示:理解词语、句子。

方:方圆,指面积。

本:原来。

之:的。

河:黄河。

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

三.质疑点拨::1问“方七百里,高万仞”,这两句写什么?其用意何在?(这两句写太行、王屋两座山异常高大。

写此二句,用意在于说明要挖掉这两座山简直太难了,这件事非平常人所敢想、所敢为。

愚公移山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愚公移山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愚公移山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3、正确翻译文言文。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

2、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 2017-12-13星期三一、引入愚公,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的一个知名人物,关于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千百年来这个人物被人不断称颂?二、作家作品&#61550;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61550;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

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61550; 本文体裁是寓言。

三、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课文朗读录音。

2、积累文言词语&#61548; 方:&#61548; 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61548; 且:&#61548; 面山:&#61548; 惩(chéng):&#61548; 塞(sè):&#61548; 迂(yū):&#61548; 聚室而谋:。

室,&#61548; 汝:&#61548; 毕力平险:毕,&#61548; 指通豫南:指,&#61548; 汉阴:&#61548; 杂然相许:杂然,许,&#61548; 献疑:&#61548; 以:&#61548; 曾(céng):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 ”,常与“不”连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第六单元《愚公移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第六单元《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疏通课文第一、二段文句,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

【教学重点】分清节奏,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教学难点】疏通课文,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

【课时安排】共3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一、预习成果展示1.《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既有生动的_____情节,又富有___ __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列子》是一部___ 家著作,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____ __著。

2.读准下列加点字。

万仞.()冀.()州惩.()之塞.()之迂.()曾.()不能荷.()担箕畚..()孀.()妻始龀.()智叟.()无穷匮.()亡.()以应一厝.()二、课堂学习研讨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本文写了_______________3.以小组形式借助注释,疏通课文第一、二段文句,探究疑难词句。

(1)第一段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课文一、二段,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a._________ ____;b.___________ 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写愚公移山的情景,有一个细节,找出来,并说说它的用意。

三、当堂训练检测1.朗读下面各句,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 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始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但并不参与。

C.愚公是有远大的抱负,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古代劳动人民形象。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学案教学目的学习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文言文的诵读。

3.辨析文言词语。

教学过程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不读不讲一、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太行(hang)万仞(ren)惩(cheng)塞(se)汝(ru)曾(zeng)诸(zhu)箕畚(ji ben)荷(he)孀(shuang)龀 chen 叟(sou)匮(kui亡以应(wu)厝(cuo雍(yong)2.熟读课文,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全文。

二.作家作品简介《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可教师范读,学生试读、齐读,也可听课文录音,朗读时注意正音。

)2朗读停顿的指导。

(1)关于标点符号的停顿。

一般来讲顿号停半拍,逗号停一拍,句号、问号、感叹号停两拍。

(2)关手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段与段之间停顿可长一些,一般3~5拍即可。

(3)关于句中的停顿。

句中的停顿,按朗读时感情表达的需要或换气的需要可适当作短暂的停顿,但要以词或短语为单位,以不念破句为标准。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子孙荷担者”是一个短语,中间不能停顿,如果停顿了就破坏了短语义的完整,这就叫念破句。

3.请学生翻译课文。

翻译方法指导;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必须忠实原文,字字落实。

根据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特点,翻译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加。

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

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

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

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

如“切”可改为“丈”。

当然,“侧”的长度不等于“丈”,但这里的“万例”是虚数,所以,可以用“万丈”来代替。

2022年部编版语文《 愚公移山》课堂同步导学案

2022年部编版语文《 愚公移山》课堂同步导学案

《愚公移山》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句.2、反复诵读,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 理解故事的寓意.3、感受愚公的英雄气概, 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重点难点预测:重点:对愚公人物的分析.难点:本文的寓意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 理解重点字词, 分析人物形象, 认识愚公的精神.2、讨论交流, 在研讨探究中感悟人物形象, 体会文章寓意.知识链接:1、关于列子, 名御寇, 战国前期思想家, 郑国人. 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 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 古书中有他卸风而行的记载, 这是他潇洒的一面. 然而现实中的列子那么时常处于困顿之中. 《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 容貌有饥色. 但他穷得非常有骨气. 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 他坚决地辞而不受.2、关于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寓言, 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 情节比拟简单, 篇幅短小, 寓意深刻而含蓄.3、关于神话:神话, 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不同于迷信. 在生产力极不兴旺的条件下, 人们只能通过梦想, 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 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 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 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自学指导1、搜集相关资料, 了解列子及《列子》一书.2、诵读课文, 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荷担孀妻始龀一厝朔东高万仞箕畚指通3、对照注释, 翻译课文, 把不明白的地方划出来, 准备交流.4、自我检测, 看谁做得又快又好.1〕、通假字. 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 并解释其词义.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通 , .甚矣, 汝之不惠通 ,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 ,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通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面山而居〔〕聚室而谋曰:〔〕指通豫南:〔〕始龀:〔〕无穷匮也:〔〕固不可彻:〔〕箕畚运于……:〔〕毕力平险:〔〕山之一毛:〔〕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4〕、选出“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二、课堂导学〔一〕、创设情境歌曲导入, 置身于富有动感的音乐声中,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检查自学情况交流预习情况, 并让同学展示预习成果.〔三〕、整体感知课文.1、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感知理解课文, 体验课文的语感和人物的情感, 并且把读不准的字音注到课本上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要求初步区分表达语言和人物对话的不同, 尽量理解课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四〕、理解课文, 揣摩词句.〔1〕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要求尽量直译,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 参与学生的讨论, 解答学生的疑难.补充注释的字词:1.面山而居面:面对. 2.损魁父之丘损:减少、削减. 3.叩石垦壤垦:挖. 4.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简直.5.曾不假设孀妻弱子曾:竟然. 6.而山不加增加:增加.〔2〕学生分为小组, 各小组推举一人翻译课文, 看看哪个小组译得最好. 其余同学对照课文, 评价翻译的准确性, 并指出不够准确的地方, 纠正自己译得不准确的地方.〔五〕、朗读体会人物感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要求读出各人物的不同感情.三、布置作业:1、朗读并背诵课文.2、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自学指导:1、反复诵读课文, 理解故事内容, 体会人物形象.2、思考: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课堂导学:一、创设情境:歌曲导入, 师生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涨的情绪进入学习.二、自学探究, 整体感知〔一〕、小组展示朗读, 并请其他小组在同学评读.〔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画出相关句子, 并在小组内交流.1、愚公移山容易吗?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读出相关的句子并说一说.2、面对种种困难, 愚公的子孙、邻居家的小孩、愚公的妻子及智叟等人对移山又是什么态度?3、你觉得愚公和智叟是什么样的人?4、从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三、研讨探究, 激活思维1、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 大山挡了路, 自己去挖本来就很傻, 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你觉得愚公愚蠢吗?2、在现代社会, 我们还需要向两千年前的愚公学习吗?四、稳固练习1、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愚公挖山不止, 感动了天帝, 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 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 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 信心百倍, 理由充足, 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 说得智叟哑口无言, 无力回击.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 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 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 这样加重了比照的色彩, 增强了挖苦的效果.D.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 提出了移山的主张, 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 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2、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 其寓意是〔〕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 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B、要有长远打算, 办什么事都要有方案.C、只要下决心, 有恒心, 任何困难都能克服.D、只要办事认真, 上帝也要受感动.五、作业布置:想象人物的对话和神态, 把《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下节在课上展示.课后反思:渔家傲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2.品位诗歌意境, 领悟诗歌主题.3.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二〕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 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三〕预习导学★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年〕, 号易安居士, 济南〔今属山东〕人. 宋代女词人, 婉约词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根底.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 流寓南方, 境遇孤苦. 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自辟途径, 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 崇尚典雅,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 留存不多, 局部篇章感时咏史, 情辞慷慨, 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笺注》. [ ★背景透视《渔家傲》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 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 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 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文体词, 是宋代的文学主流. 唐及五代时, 已出现词这一形式, 但词的成熟与开展在宋代. 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 可以演唱.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称“词牌〞, 依调填词为“倚声〞. 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 因曲调节拍的不同, 又区分为令、引、近、慢等. 令或称小令, 慢词也作长调.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宋代许多学者文人喜好填词作曲, 对推动词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字词:学诗màn〔〕有惊人句 péng〔〕舟殷勤〔〕嗟日暮〔〕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二、探究案1.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2.作者既然有这样的苦衷, 她希望怎样解脱呢?3.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 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三、课堂小结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 以梦游的方式, 以人神对话为内容, 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四、拓展延伸李清照是一位婉约派女词人, 她的《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声声慢》等都是大家比拟熟悉的名作. 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 它的风格是清新、含蓄、缠绵的. 其中《一剪梅》还编成了现代流行歌曲《月满西楼》. 我们不妨读一读, 和《渔家傲》比拟一下.【交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通过比拟, 我们不难发现, 《一剪梅》写闺情幽怨, 它是清新、含蓄、缠绵的. 而《渔家傲》那么意境阔大, 想象丰富, 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 出之于一位婉约派作家之手, 那就更为突出了. 其所以有此成就, 无疑是决定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决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参考答案一、2.谩蓬 yīn jié3.水天相接, 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 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 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 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 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 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 千万别停息, 将我这一叶轻舟, 直送往蓬莱三岛去.二、1.①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 景象已极壮丽, 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 自然地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 那么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 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 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 “千帆舞〞, 那么写海上刮起了大风, 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船摇帆舞, 星河欲转, 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 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 虚虚实实, 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②看到了天帝:“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 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 见慈祥的天帝. 在梦想的境界中, 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疾的天帝. “殷勤问我归何处〞, 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 “殷勤〞二字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 李清照南渡以来, 一直漂泊无依, 如今天帝这么照顾她, 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 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时机了. 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 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③还看到了自己答复天帝的垂问:“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说, 我告诉天帝, 我所走的路程很远, 现在已到了黄昏, 还没有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 又有什么用呢?上句“我报路长嗟日暮〞, 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 日忽忽其将暮.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 茫然不知所措. 一个“嗟〞字, 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 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 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 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 文章无用.2.她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 离开那令人心寒的社会. 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 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 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3.不是的. 从上文的意思来看, 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 尽管她有才华, 有理想, 有抱负, 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 找不到出路, 才促使她这样想的. 可见她的梦想仙境, 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 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 没有悲伤, 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 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 所以, 她的那种思想活动, 并非消极的, 而是积极的, 有现实意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2.作品简介:《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愚公移山》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3.寓言文体介绍: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

知识积累:
1.给下面黑体字注音。

万仞()汝()魁()父荷()担
箕()畚()孀()妻始龀()
智叟()曾()不若亡()以应一厝()
陇()断穷匮()
2.通假字。

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厝雍南。

甚矣,汝之不惠。

3.解词。

年且九十且:
且焉置土石焉:
固不可彻固:
杂然相许许:
问题探究: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笑”应是哪一种笑?
2.愚公究竟“愚不愚”?智叟是不是“智”?
3.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是否相同?
4.“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5.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愚公移山》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2.作品简介:《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愚公移山》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3.寓言文体介绍: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

知识积累:
1.给下面黑体字注音。

万仞()汝()魁()父荷()担
箕()畚()孀()妻始龀()
智叟()曾()不若亡()以应一厝()
陇()断穷匮()
2.通假字。

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厝雍南。

甚矣,汝之不惠。

3.解词。

年且九十且:
且焉置土石焉:
固不可彻固:
杂然相许许:
问题探究: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笑”应是哪一种笑?
2.愚公究竟“愚不愚”?智叟是不是“智”?
3.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是否相同?
4.“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5.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方法点拨:
1.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

2.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法,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知识点总结: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

文中着重塑造了老愚公的形象。

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2)杂然相许.()
(3)投诸.渤海之尾()(4)始一反.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4.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5.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无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6.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填写)。

7.说明愚公驳倒智叟的一句是:
8.下面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

请简析他们的区别。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