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教学设计(精品).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与紧接其后的“无处不在的力”单元,共同引导学生形成对力的初步认识。本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位置与移动的要求,从认识运动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出发,围绕运动的速度和方式展开。它通过一系列的分辨活动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运动以及影响运动速度的一些要素、运动方式的特点,学习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定量观察。
本单元选取了力学中学生可直观感受的“运动”内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一些运动的现象及组成要素。整个单元内容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识别运动、描述运动及探究影响小车运动速度的重要因素和摆。其中识别运动是整个单元的总起,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运动的描述和不同运动方式的介绍,而影响小车运动速度的重要因素和摆则是对某一运动具体问题的探究。
在学习本课之前,孩子们对运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只是停留在明显看得出位移的那类运动上,例如飞翔的小鸟、行驶的汽车等,对于位置相对固定的物体,比如房屋、大树等孩子们会认为它们是静止的。在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邻近的静止物体与之比较,这表明参照物已经进入孩子的思维过程中,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参照物。通过本课教学,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用参照物作为判断标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物体的运动状况,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识别运动。即本单元教材的第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材从两幅充满运动物体的对比图片入手,在学生描述运动物体之后,重点说明“如何知道它运动了没有”,使其逐渐建立“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的概念。在该课中,理解参照物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材呈现了多个活动的例子帮助学生来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参照物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第二方面,学习描述运动。它包括本单元的第二课“运动的快慢”和第三课“运动的方式”。教学目标:
第三方面,探究影响小车运动速度的重要因素和摆。它包括本单元的第四课“小车
的运动”和第五课“摆”。
教学目标:
1、根据一个指定物体描述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
2、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4、愿意合作与交流。
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7、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措施:
1、充分利用实物、教具、仪器,丰富学生的知识。
2、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加强预习指导,提高预习效果。
5、充分发挥限时作业的诊断作用,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物体运动以及影响运动速度的一些要素、运动方式的特点。
2、学习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定量观察。
教学准备:有关运动与静止的图片、视频、等
第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4、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5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6、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7、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教学重难点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
教学准备有关运动与静止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1、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集中话题
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
2、学生回答:鸭子、汽车、自行车等等。
教师在这里最好能让学生用贴切的词汇来形容这些运动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3、这里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回顾什么是运动,了解学生心中运动的概念是什么?同时要让学生说出他们心里的运动判断标准。
探索和调查教师:大家刚才说得都非常好,给学生看一段汽车在行驶的录象。
4、看完后让学生讨论: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学生的观点可能很多。教师可以不急与给予评价,让学生大胆发言,倾听学生的意见可以发现学生原本的知识构成。
5、教师:你们是这样认为的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让学生站在滑板上进行滑动。
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提问:你们觉得谁在动?怎么动?你根据什么标准说他在动?
6、学生回答是因为和其他物体相比,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教师可以设定其他参照物,如坐着的同学、黑板等,让滑板车上的学生体验出自己的运动状态。
7、提问,现在你觉得谁在运动?为什么?
学生回答。
8、教师以此巩固参照物的概念。
教师可以增加难度:提出问题:如果参照物选滑板车本身呢?
9、先提问在滑板车上的学生:你和滑板车比较,你在运动吗?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和它相比,我自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教师:如果再有一辆滑板车和他同时同方向同速度前进呢?在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
10教师可以进行一项活动:让学生三人或者四人一个小组通过用不同的参照物来说说自己目前的状态(学生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不运动的物体。
教师提问:原处的大树在运动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你们的参照物是什么?
教师提问,如果给你们机会到宇宙中去,你还能看见这课树的话,你觉得它是在运动吗?
学生回答: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转动。
11、教师: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些难度,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回顾和解释请学生回去讨论为什么要选择参照物才能判断是否运动?并举出例子。
限时作业
第二课:运动的快慢。
教学内容:教材第二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