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人教版高一必修)

合集下载

赤壁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汇总赤壁赋教案设计教资(3篇)

赤壁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汇总赤壁赋教案设计教资(3篇)

赤壁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汇总赤壁赋教案设计教资(3篇)2023年赤壁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汇总一现在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古战场是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场,就在这里演义了赫赫出名的故事——赤壁之战。

今日,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近历史,感受历史吧!大家看!大门两旁有两架巨大的鼓,敲出来的声音浑迫有力,小朋友们可以去敲一敲,听一听古时候发出过的声音,留意不要摔跤。

随我一起走进大门,我们可以看到面前有一个露天大舞台,里面有几千个座位呢!晚上我们可以来这里看晚会——三国演义实景大剧场表演,非常精彩。

现在,大家上楼梯,留意台阶,台阶两侧有闻名的三十六计壁画——苦肉计、美人计、空城计、走为上计……大家可以边走边看”。

连续沿着台阶向前走,是不是闻到一股桃花香?前面就是桃园,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刘备、关羽就是在这里结为兄弟的,这就是出名的桃园三结义。

再看!桃园的水边是不是有两艘船呀!这里有一个故事——草船借箭。

当时曹操来攻打刘备,而刘备的军队没有箭了。

他的军师诸葛亮做了许多个草垛绑在船上,晚上曹操来攻打刘备的军队时,以为草垛就是人,射出了许多箭在草垛上,等曹操的军队退走后,诸葛亮把插在草垛上的箭取下来,足足有几十万支呢!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是不是觉得诸葛亮很聪慧呢?在当时,他确实创造了许多新颖的东西呢!让我们走进诸葛亮才智园看看吧。

哇!才智园里的东西真是五花八门,有射箭、木牛车马、八卦阵……大家可以尽情地体验,不过要留意安全哦!在我们的脚下,是波涛汹涌的长江,那些水花如同一只只凶狠的野兽向我们扑来。

大家向远处看,一块巨石上刻着两个大大的、红色的字——赤壁,据说,那是当年周瑜战胜后乘兴书写的呢!好了,下面是自由游玩时间,大家可以拍照留恋、自行休息,但请留意安全,不要乱丢果皮纸屑。

此外,卫生间往右拐就到了。

最终祝大家玩得快乐开心!2023年赤壁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汇总二前天晚上去看了看《赤壁》,根本的感想是很好玩,不管是台词,还是情节,都有不少好玩之处,下面谨就所记得的局部,列举一二:1、影片开头是曹操南征,赵云救阿斗,没有提到这是长阪坡,后面交代说,这是新野撤退。

高一语文必修二3.9:《赤壁赋》(新人民版)精品课件

高一语文必修二3.9:《赤壁赋》(新人民版)精品课件

• (注:乌台,指御史台,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 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 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 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 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 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 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前赤壁赋》《后赤 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文学艺术史上影响深远。它为 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d创作题材。宋代画家 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 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 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 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宾短语后置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寄蜉蝣于天地
●词的活用 ·名词作状语 乌鹊南飞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词作一般动词 顺流而东也 ·名词的意动用法 下江陵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一词多义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6、愀然( qiǎo )
yó u) 15、蜉蝣( fú
ng) 16、无尽藏( zà
17、狼籍(
o ) 7、山川相缪( liá lú) 8、舳舻千里( zhú
9、旌旗( jīng )
jí )
18、枕藉( jiè )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
1.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乐甚——愀然——喜而笑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赤壁赋》(30张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赤壁赋》(30张ppt)课件

成语归纳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 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
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参考答案
• 2、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 中体现 ,作者借助夸张、想像, 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 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 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第三段:写客人“悲”之缘故
一世之雄今安在 政治上不得意: 渔樵于江渚之上 贬谪黄州,青春 “悲”侣鱼虾而友麋鹿 虚度。 之缘 故 渺沧海之一粟
议论。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 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 家、书法家。二十一岁时与父亲 苏洵,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 称“三苏”. 资料补充: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 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 庭坚并称“苏黄”,为杰 出的词 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 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著名 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 并称“宋四家”;
10、酾酒(shī ) 11、横槊( shuò) 12、渔樵(qiáo ) 13、扁舟(piān ) 14、匏樽( páo ) 15、蜉蝣(fúyóu) 16、无尽藏(zàng)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字词句
既望: 农历十六。初一叫“朔”、十五叫 “望”、三十叫“晦”。
属: 通“嘱”,劝酒。 所如、所止:所+动词=名词性短语,“到达的地方
停止的地方”。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 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高一语文必修一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赤壁赋原文及译文【导语】《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一赤壁赋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原文篇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作甚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漫游,抱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译文篇二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下册第9课《赤壁赋》(共44张PPT)

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下册第9课《赤壁赋》(共44张PPT)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虽 我 有所,有虽的一东毫西而,虽莫然取是”一。丝如一毫此也,不
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 ,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
能 人取世用间。的只荣有辱江上、的得清失风、,忧和山乐间便的 明 看 不月 到足, 它为就耳念成朵了听为。到颜它色最;就后取成他为用为声它“音们,没客眼有人睛人”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rénxū) 2、桂棹(zhào)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5、嫠妇( lí ) 6、愀然(qiǎo ) 7、山川相缪(liáo ) 8、舳舻千里( zhúlú ) 9、旌旗(jīng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shuò) 12、渔樵(qiáo) 13、扁舟(piān) 14、匏樽(páo ) 15、蜉蝣(fúyóu) 16、无尽藏(zàng)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望美人兮天一方。" 了啊箫,在声天摄边人遥心远魄的的地感方。染”力。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 客在人苏中有子位看吹来洞,箫与的客,饮随酒着 正
而如如不潜和怨诉绝蛟之如, , ,。 缕余如泣其。音慕孤声舞袅舟,呜幽袅之如呜壑嫠泣,然之妇,, 。在 乎 中 “ 其歌响泣悠断龙兴 不 道 正 然声,,长。跳伴象象,使起头 太 理 襟 也奏怨倾象得舞, 合 , 危 ?。恨诉细潜来客 拍 于 坐 ”那,;长藏,却 , 是 ”洞 象 吹 的 在 使忽但才问箫 完 丝 得思 深起却有客声 后 线 孤慕 渊悲有下:呜 , 独, 延 中呜 余 小象 绵 的曲深段“地 音 船抽 不 蛟,知的何其似为
蓄势。
翻译与理解
四写悟理自解。苏子的话针对
“客人”的感触而发,通过对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 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赤壁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赤壁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一、教学思路㈠教材介绍《赤壁赋》是高中语文必修①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以游赏山水为题材的辞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语言精练优美、内容隽永深长。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赤壁赋》的教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

㈡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重点文言实虚词语文常识:苏轼“赋”2.学科能力①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②欣赏写景与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学生阅读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3.教育性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通过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形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㈢教学总体安排本文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诵读,初步学习本文。

第二课时翻译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文学鉴赏。

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㈠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㈡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代散文的抒情和议论2.分析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㈢课前准备1.布置预习:找出文中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概括第三、四段段意。

2.课件准备:配乐赤壁泛舟图㈣过程1.播放画面优美的赤壁泛舟图幻灯片,并配放富有感情的配乐朗诵,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到泛舟游赤壁的优美意境中,将学生带入一个愉悦而美好的情境,由此导入正课。

2.并指导学生完成以下三题。

①画面中澄澈幽美的景色,文中是怎样描绘的?②在这清幽的景色中,主人公(苏子)有怎样的活动?③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活动?以上三题的设计使学生由观看幻灯片的审美感知过渡到审美鉴赏,三道题衔接紧密,环环相扣,使学生认识并懂得鉴赏文学作品的一些规律性常识,即什么样的景色、情境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和举止。

同时,三道题也锻炼了学生筛选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指导学生完成本课的难点之一: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入悲的?播放“赤壁泛舟图”中客吹洞箫的片段幻灯,配之哀怨、伤感的旋律。

然后质疑:①客吹洞箫之音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②客为什么会吹出这样的曲调?(幽美的景色、闲适的心态,苏子既诵且歌,可这个客为什么如此不识时务,奏出如此不和谐的音符?)第①题训练重点是鉴赏作者对箫声的摹绘。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三单元第九课赤壁赋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三单元第九课赤壁赋

6.对本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听到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他感 到“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整理衣襟胆战心惊地 坐着,这里借主人之问,引出悲之所在。 B.“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 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 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一个“一 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 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 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几句话在全文中 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是在结构上它引出了后文的 “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以及主客对话的情节; 二是为下文定下了一个得失两忘、超然物外的感情 基调,并且与结尾相呼应。
D.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 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 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是喜悲交融。 解析:选D “本段的感情色彩是喜悲交融”错,是 以喜悦为主。
主要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 等传世。诗代表作有《海棠》《题西林壁》《饮湖上初 晴后雨》等;词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 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定风波》《卜算子》等; 散文代表作有《石钟山记》《赤壁赋》等。
[知背景]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一些投机新法 之人,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 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四月苏轼到达湖 州,七月二十八日突遭逮捕。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 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这些就 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诬蔑他“衔怨
(3)语境分析 语言讲究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言词语对语境的 依赖性比现代汉语更强烈,所以通过语境分析词义是一 个重要的手段。如“人灾,绝食者千余家”中的“绝 食”,前文有“人灾”的交代,可见是灾害造成的,绝 非主观的“断绝饮食(表示抗议或自杀)”之义。

《赤壁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赤壁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赤壁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赤壁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赤壁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赤壁赋》的诗歌史背景、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分析文中的意象、意境、意义,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 技能目标:通过诗歌解读训练,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爱好文学,理解历史文物的传承与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品质。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赤壁赋》的诗歌史背景和历史背景。

2. 分析《赤壁赋》的意象、意境、意义,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历史时代、社会现象、文学形式,深度解读《赤壁赋》的意蕴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讲授+读解+互动交流。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询问学生:对于《赤壁赋》有何了解?了解书名、作者、体裁、历史背景等基础知识。

2. 小组互动:学生分组交流,思考诗歌解读的目的和方法,并分享个人的文学鉴赏体验和感悟。

【Step 2】解读文本1. 讲授文本的诗歌史背景和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介绍《赤壁赋》的基本情节和特点。

2. 讲解文本的主题、意象、意境、意义,引导学生全面把握诗歌的含义与内涵。

3. 细读文本,逐行分析,强化对古汉语音韵的理解和体味。

【Step 3】鉴赏诗歌1. 用对比、题意分析、意象引申等方法,阐述诗歌的含义和表现方式,展开探究互动交流。

2. 练习口头表达,训练学生独立撰写诗歌解读、创作评论和鉴赏理解的能力。

3. 借助多媒体和图片,展示赤壁风景和诗歌名句,凸显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Step 4】课堂练习1. 运用《赤壁赋》的诗句,在课堂上进行词汇搭配训练和语法应用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在文中寻找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意义和表现气氛,并提出提问以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Step 5】课堂总结1. 对《赤壁赋》的阅读点滴和体会,各小组进行总结分享,交流学习心得和感受体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赤壁赋》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赤壁赋》PPT课件


汉代始成特定的体制,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 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写景叙事,抒情说理)。
赋的发展
骚赋
《楚辞》 屈原 战国
汉赋 汉
骈赋
律赋
文赋
魏晋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骚赋(战国):以楚辞为源头 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
乌台诗案”
“三咏赤壁”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 孤灯下”。这段话是国家优秀经典剧目 《班昭》中的一段精彩合词。
我可以用它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 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身陷囹圄130天后,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 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 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 和悲苦。于是他多次来到人们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水、凭吊古人。 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奴 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
6、扣舷( xián ) 13、愀然( qiǎo )
20、麋鹿( mí)
7、桂棹( zhào) 14、相缪( liáo )
21、扁舟( piān)
三、文本研习
(一)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乐甚——愀然——喜而笑 (乐) (悲) (乐)
取兴,运用引用、类比、比喻,故
3、美好的理想
善于描写香草,以配忠贞,用恶禽

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译文《赤壁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从泛舟而游写到枕舟而卧,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课件:第9课《赤壁赋》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课件:第9课《赤壁赋》

诉 ,余音袅袅 ,不 中悠道长,理象,细于长是的才丝有线下延绵段不的
绝如缕。舞幽壑之潜 “断正。使襟得危潜坐藏”在问深客渊:中的“蛟何为
蛟 ,泣孤舟之嫠妇。其龙然跳起也舞?来”,使得孤独小船
上的寡妇哭泣起来。
翻译与理解
我顿时脸色改变,整理好衣 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 “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翻译与理解
于是饮酒乐甚 ,扣 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桨 ,击空
二写乐极悲来 。先写歌声,后 写这箫时,声酒;喝歌得中十的分“欢美畅,人我”喻 君 力敲“划;,桂着开木船清箫表做边澈声现的唱澄的了棹起明怨作啊歌的、者兰来江慕希木,水、望做歌,的词迎泣为桨说着、国,:诉出,
明兮溯流光;渺渺兮 抓江住面浮了动箫的声月“光哀。”我的的情特思点,
苏 轼 书 法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 种文体,它从 先 秦 诗歌派生 出来,到汉代形成了一种特定 的体制,讲究文采、韵律,兼 有散文与诗歌的性质。其常采 用主客问答的手法来展开描写。
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 之后出现的一种文体。它兼有 诗歌和散文的特点,较多地吸 收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 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本 篇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
东坡赤壁亦称赤鼻矶。位于黄冈市城西门外。
宋代诗人苏轼贬居黄州时,常游此地,有前、 后《赤壁赋》和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 清朝康熙年间重修时定名为“东坡赤壁”。
背景提示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 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 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 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 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 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 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 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 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 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 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 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高一下册语文课件《赤壁赋》

高一下册语文课件《赤壁赋》

高一下册语文课件《赤壁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下册的《赤壁赋》。

该文选自《东坡志林》,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苏轼夜游赤壁,与友人对月畅谈的情景,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历史、哲理的深刻思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赤壁赋》的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领悟苏轼的哲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句式,以及作者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品味苏轼的哲学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赤壁古战场的图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僻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3.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式和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典型例句,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例句,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6. 情感体验:讨论苏轼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2. 主要内容:作者:苏轼背景介绍重点词汇修辞手法人生哲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苏轼人生哲学的理解。

2. 答案:(1)遗响:往日的名声;属客:指客人;枕藉:枕着睡觉;横槊:横持长矛。

(2)例:文章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运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3)苏轼在文章中表达了“人生如梦,虚幻无常”的哲学思考,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看淡名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优秀课件精选全文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优秀课件精选全文
只造有物江者上:的大自秋然风。,和藏(山zà间ng的):明宝月藏,。耳朵听 到用适的它:成们引为没申为声有享音人用,禁。眼止睛,看享到用的它成们为 无美穷景无,尽取, 这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 共享用它们。”
三.写因悲生议 (主客问答)
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
诗句:月明、乌鹊
曹操
(怀古)
问:客于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之时,奏
出充满悲哀的音乐,客人为何会“哀”呢?
“哀”什么呢?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客人 的思路因“月”而开,进而联想到赤壁之役,想到曹孟 德。是在怀古。下文提及一代枭雄的英姿,“而今安在 哉?”他哀叹人生之短暂,自己之渺小,感叹人生不比 江河,做人不似“飞仙”,渴望能与江水同存,与明月 长终,惋惜人生得到的太少,留给后世的只是空空一番 倾诉,使人感到悲观,厌倦了生活。是在伤今。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东坡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 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观看视频朗诵,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1、壬戌( rénxū) 2、桂棹(zhào )
10、酾酒(shī) 11、横槊(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 12、渔樵(qiáo)
4、幽壑( hè )
13、扁舟(piān)
5、嫠妇( lí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63张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63张PPT)课件

乐 感觉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舒畅飘逸,超然物外,陶醉于 良辰美景,宁谧空阔,如临仙境。

思考: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描写了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诗 情画意的意境; 表达了愉悦的心情; 为全文奠定了悠扬和谐的基调。
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 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 代表作者的政治理想 和追求。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 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 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渺沧海之一粟。哀 吾生之须臾 ,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
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米。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 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携着 神仙飞升遨游,和明月一起
以遨游 ,抱明月而 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想法是
长终。知不可乎骤 不可能屡次得到,只好把感
得 ,托遗响于悲风。 慨通过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
风中。
4翻译与理解
天地万物一刻不停 万古江山相对永恒
生老病死
人 人生短暂
代代相承 精神可存
超脱人生的欢快
面对灾难性命运, 苏轼持什么样的人 生态度?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 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写作特色
•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 结合
• 优美形象,善于取譬 • 有偶有散,错落有致
知识点整理
我说:“您了解那江水和月亮吗? 江水总是象这样不断地流去,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 始终没有消失。有时圆有时缺的
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月亮像那样变化,但最终没有消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长。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去看它,
பைடு நூலகம்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 曾观不之能,以则一物瞬与;我自皆其无不尽变也者,而 眼一穷的面无功看尽夫,的都那,不么还停万羡止物慕。和什从我么那们呢不都?变是况的无且,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天地之间,事物都各自有其主宰,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课文赏析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课文赏析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课文赏析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1赤壁赋—课文赏析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

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

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

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这篇赋以游赏山水为题材,全文共分五段。

开头一段先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方式是“泛舟〞,时间是“七月既望〞,于是才有后文关于江水、月亮的描写、议论;地点是“赤壁之下〞,于是才有后文关于三国历史的追叙与联想;人物是“苏子与客〞,子是才有后文关于宇宙人生见解的双方对话.这几句看去像一般游记文的寻常格套,却并非可有可无的闲笔。

作了这样的交代之后,下面接着总写游地的优美景色与游人的欢快心情。

扣着“泛舟〞二字,写水兼写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简短两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扣着“七月既望〞再写月:“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一边举起酒杯,与客共饮这秋江之酒,一边引吭高歌,吟唱古代咏月的诗篇.“明月之诗〞“窈窕之章〞,指《诗经·陈风》里《月出》诗的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这章诗描写诗人看到明亮月光下美人娇好的容貌和幽闲的体态,引起感情上的爱慕向往和烦闷不安。

吟唱这样的诗,除了引出下文作者自歌“望美人〞之外,在这里还有以“月出皎兮〞召唤月亮飞临的用意.果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了,“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赤壁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赤壁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赤壁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文学巨匠曹操最为经典的一篇文章。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赤壁赋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敬仰。

作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领会和欣赏这篇文章,深入探究其深层意义、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本文将探讨赤壁赋的教案设计,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篇经典之作。

一、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赤壁赋的基本结构、基本内容和基本意义,了解它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赤壁赋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

3. 赤壁赋的基本意义和深层内涵。

4. 赤壁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 赤壁赋的赏析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读原文,仔细理解赤壁赋的结构、内容和意义。

2. 分组讨论,让每个小组讨论并总结赤壁赋的基本结构、基本内容和基本意义,并与全班分享。

3. 带领学生识别赤壁赋中的典故,并解释其含义和象征意义。

4. 指导学生比较赤壁赋与其他名篇的共性和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赤壁赋的作用和价值。

5. 通过展示、讲解和研究范例,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赤壁赋的方法和技巧。

6.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赤壁赋的读后感或创作新的赋文。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测验:考查学生对赤壁赋的基本结构、内容和意义是否理解。

2. 小组讨论:考查学生对赤壁赋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作业检查:考查学生对赤壁赋的赏析和创作能力。

4. 研究报告:考查学生对赤壁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了解和认识。

五、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应编写详细的教案,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课堂活动,展示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常备教具,例如幻灯片、录音机等,以更好地展示赤壁赋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思路㈠教材介绍《赤壁赋》是高中语文必修①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以游赏山水为题材的辞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语言精练优美、内容隽永深长。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赤壁赋》的教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

㈡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重点文言实虚词语文常识:苏轼“赋”2.学科能力①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②欣赏写景与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学生阅读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3.教育性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通过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形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㈢教学总体安排本文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诵读,初步学习本文。

第二课时翻译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文学鉴赏。

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㈠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㈡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代散文的抒情和议论2.分析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㈢课前准备1.布置预习:找出文中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概括第三、四段段意。

2.课件准备:配乐赤壁泛舟图㈣过程1.播放画面优美的赤壁泛舟图幻灯片,并配放富有感情的配乐朗诵,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到泛舟游赤壁的优美意境中,将学生带入一个愉悦而美好的情境,由此导入正课。

2.并指导学生完成以下三题。

①画面中澄澈幽美的景色,文中是怎样描绘的?②在这清幽的景色中,主人公(苏子)有怎样的活动?③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活动?以上三题的设计使学生由观看幻灯片的审美感知过渡到审美鉴赏,三道题衔接紧密,环环相扣,使学生认识并懂得鉴赏文学作品的一些规律性常识,即什么样的景色、情境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和举止。

同时,三道题也锻炼了学生筛选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指导学生完成本课的难点之一: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入悲的?播放“赤壁泛舟图”中客吹洞箫的片段幻灯,配之哀怨、伤感的旋律。

然后质疑:①客吹洞箫之音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②客为什么会吹出这样的曲调?(幽美的景色、闲适的心态,苏子既诵且歌,可这个客为什么如此不识时务,奏出如此不和谐的音符?)第①题训练重点是鉴赏作者对箫声的摹绘。

第②题则重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没有正误之分,错对之别,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发言,发挥他们作为鉴赏主体的作用,教师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做些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对于第②题,学生会出现这样几种理解:⑴是为了引出后文的主客问答,起过渡作用;⑵是为了与苏子从歌词中流露出的悲哀幽怨的感情相唱和;⑶箫声哀怨悲凉的音调是作者真实心情的流露。

这几种认识都有道理,但都欠全面,教师可适当的点拨引导。

4.指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写景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完成教学重点。

①播放“赤壁泛舟图”中“客曰”片段幻灯,在哀怨、忧伤的旋律中齐声诵读第三段。

②质疑设问:⑴概括“客曰”的意思。

⑵找出第三段中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并说明它们之间是怎样联系到一起的。

第⑴题的设计在于鉴赏“客”的哀痛的思想感情,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⑵题的设计在于鉴赏艺术手法。

找出相应的句子并不难,难点是说清它们有怎样的联系。

要点点拨:眼前的“江水”“明月”“山川”(写景)“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议论)哀叹自身的渺小(抒情)③播放“赤壁泛舟图”苏子回答的片段幻灯,在优美的旋律中齐声诵读第四段。

④质疑设问:⑴用自己的话转述苏子的意思。

⑵对苏子的这种认识作出评价。

设计这两道题,目的是鉴赏分析苏子的思想感情。

第⑴题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第⑵题学生的看法会很“发散”,教师要做好点拨。

下面是关于第⑵题鉴赏分析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

生:苏轼的观点很具辩证色彩,表现了他对政治迫害的蔑视,身处逆境而心胸坦荡旷达,难能可贵。

生:苏轼的观点无非就是要抓紧时机,享受大自然所给予的美的景物,看不出来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对这两位同学的看法,教师没有立刻作出评价,而是继续设疑激趣:有人认为,“客”的观点实际上是苏轼思想的委婉流露,你们怎么看?设置这一疑问,目的是要学生加深苏轼被贬后矛盾思想的理解,并照应前面辞赋文体采用主客问答形式的讲解。

生: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巧妙地流露了自己被贬黄州后郁闷愁苦而又乐观旷达,意欲实现个人抱负的思想感情,比起直接坦陈个人心迹,真是巧妙。

师: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他们政治失意或是生活上遇到挫折,往往会陷入苦闷、迷惘之中,苏轼也不例外,但他的可贵之处,就是并不消极沉沦、萎靡不振,而是以自己豪放乐观的胸襟去拥抱生活。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不能用简单的“积极”或“消极”来概括,但他那种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不应给我们很多启示吗?——人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活着。

学生围绕世界观、人生观的话题充分发表看法。

5.总结,布置作业分析本文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设计此题,目的是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回答该题,既要考虑思想感情的表达,又要考虑艺术手法的表现。

附:板书1.游——江水明月写景乐展开全文阅读2.歌声箫声抒情悲3.客“哀吾生之多艰”4.水——逝者如斯变月——盈虚者如彼不变议论乐5.乐三.评析“以人为本”是《赤壁赋》课例分析的灵魂和精华。

而通过审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让学生做鉴赏活动的主体”是文学鉴赏课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学者绝不能采取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地把“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鉴赏的知识和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质疑、去寻求、去发现。

教学中,教师很好地把握住了这种观念和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地位,使学生的审美感受(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现。

教学中,教师围绕鉴赏主题设疑激趣,引导学生鉴赏、审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联想,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家庭作业的设置更体现了这一目的。

学生的思维“发散”了,鉴赏的味道也就出来了,教师再适宜地辅以引导和点拨,本课的教学重点得以轻松解决,很好地完成了本课同时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真正培养了学生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一、案例的背景与主题1、案例的背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我校的一个省级课题,因此学校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也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实践这些新的理念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

转变教学方式,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重新审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形式,一直是我们教学中思考、实践和反思的话题。

古代散文教学是语文传承古代文化的主要载体,但是传统的古文教学在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很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地方。

因此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古文教学是我们在省级课题之下的一个子课题。

如何走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古文教学之路?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尝试以宋代美文《赤壁赋》为载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带领学生进入快乐的古文学习园地。

2、案例的主题苏轼的《赤壁赋》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

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它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宋文,其他三篇则是唐文——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柳宗元的《愚溪诗序》。

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则重在情感和理趣。

但无论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

这也就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1)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3)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并以“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和“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为教学重点。

教学中,第一课时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写好发言稿,课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二、案例的过程第一课时一、学生课前预习1、阅览相关材料《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浅谈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3、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按平均水平分为若干小组(4-6人之间)。

说明: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收集材料,学会整理材料,养成预习的习惯,初步感知课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1、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2、解题:(1)赤壁的有关话题: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2)赋的特点的演变:骚赋—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文赋说明: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筛选信息的重要性。

展示课前所学,得到认可,激发兴趣。

三、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

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检查学生有无动笔勾画)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说明:此步骤重在倡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在语感上进行强化,促进课文的背诵。

从读到理解文意,再从理解文意到背诵,、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景、情、理的关系(再细读,小组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