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探讨论文

合集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论文胆石症论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石症41例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论文胆石症论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石症41例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论文胆石症论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石症41例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石症41例的临床疗效,并加以分析。

方法 41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平均住院5 天,术后行疗效评定。

结果经手术治疗后,41例患者中治愈38例,无死亡病例,治愈率92.6%。

术中有1例转开腹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者2例。

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石症临床分析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居民胆石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增高趋势。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治疗单纯胆囊结石的标准术式。

近年来,我们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石症41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腹外科收治的胆石症患者41例作为观察对象,本研究41例患者,男17例,女24例。

年龄28~79岁,平均52.2岁。

病程4d-26年。

经b超或ercp证实胆囊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直径0.5~2.0cm,1枚或多枚,胆总管直径1.0-2.5 crn,胆总管结石直径0.6-2.5 cm,数目1~5枚。

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及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0例,其中重症胆管炎2例。

择期手术30例。

其中,合并脑血管病史者11例,无心血管病史但心电图有异常改变者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高血压7例、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l3例。

1.2 诊断依据症状:①右上腹或剑突下呈持续性隐痛、胀痛或阵发性痉挛性剧痛,向右肩背部放射;②有恶心、嗳气、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寒战、高热、黄疸。

体征:右上腹胆囊区或剑突下可有深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墨菲征可为阳性,有时可见阻塞性黄疸征。

所有病例均依据其临床症状、体征、血、尿及肝功等实验室检查、b型超声或ct扫描检查确诊[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两种手术优缺点比较
腹腔镜手术
剖腹式手术
术后伤口疼痛
轻微
剧痛
腹部美观
3-4个小记号
10-20cm疤痕
住院天数
1-2天
5-8天
回复工作
3-7天
28-42天
一、适应症:
目前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等胆道良性疾病最好的治疗方式是剖腹胆囊切除或LC 。其中又以LC较为安全有效,具有手术创伤小,病人痛苦少,对病人全身及腹腔内局部干扰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遗留瘢痕较小等优点,因此这种治疗方式已被全世界广泛采用,但手术并发症比传统手术并发症略高。所以说,应用LC也仍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否则也会有危险。
四、手术操作步骤及方式 :
胆石症和胆囊炎的治疗,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的开放手术,需在上腹部切开1条长约6~10cm甚至20cm的伤口来进行手术,术后给病人身体留下一条长长的疤痕。LC不需剖腹,仅在病人的腹部穿3~4个1cm以下的小孔,然后用气腹针经小孔穿入腹腔,并向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造成人工气腹后,通过该皮肤切口穿入1cm套针,插入腹腔镜,将电视摄像系统与内镜连接,术者即可通过监视器荧光屏观察腹腔内情况。发现病灶后,在内镜直视下另外穿入2~3个套针,并从套针孔插入带电凝的钳、剪及分离钩等,通过观察电视荧光屏进行分离及切除胆囊的手术操作,最后胆囊可通过腹部小切口拉出体外。整个手术操作时间约30~60分钟,是21世纪外科发展的趋势。
近20年来,由于影像技术和内窥镜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视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等高新科技在胆石症和胆囊炎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987年由法国医师Mouret采取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首先获得成功。和传统的剖腹胆囊切除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安全可靠、视野广阔、可以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进行疾病诊断和病灶治疗、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没有明显手术疤痕等明显优点,因此很快在欧美等国家得到推广,并取代了90%的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国内从1991年起开展了该项技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越来越多的病人及外科医生接受了这一全新的术式, 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LC是利用腹腔镜和电视摄像机,将腹腔内的情况显示在电视屏幕上,医生通过腹壁上3~4个小戳孔,利用细长的手术器械进行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避免了腹壁一个较大的切口,可以将创伤减小到最低程度,是一种微创性手术。本文主要介绍LC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术后常见并发症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论文[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4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资料。

结果: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应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

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和瘢痕小等优点。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微创外科是外科学发展的方向之一,近十几年在我国蓬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将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外科技术相结合,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使其成为非复杂性胆囊疾病最常用的方法[1]。

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LC患者47例,其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24岁~73岁,平均年龄48岁。

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5d,无一例发生感染。

2护理2.1心理护理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护土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态度和蔼、关心、同情,以娴熟的技术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使他们对将要实行的手术具备充分的信心。

2.2术前护理做好全面的术前检查,术前检查包括项目有:B超、血生化、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胆系造影检查。

如有异常时,应进一步检查诊治,使患者能在较好的生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2.3患者准备术前有吸烟史者,应劝其戒烟,以减少呼吸道的分泌物和刺激,祛除咳嗽因素,防止肺炎和术后伤口震1/ 5痛。

2.3.1胃肠准备为防止肠腔胀气,影响术野的显露以及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患者术前1天禁食易产气类食物,如:牛奶、豆类等,必要时术前服缓泻剂、灌肠[2]。

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

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

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摘要】目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治疗,随后评价镇痛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分组,按照数字表达法对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患者为30例,B组患者为30例。

A组使用丙泊酚联合治疗。

B组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治疗,随后比较效果。

结果:A组麻醉治疗情况中优、良、中、差人数分别为13例、7例、6例、4例,优良率为66.7%。

B组优良率为86.7%。

B组麻醉效果相对较好(P<0.05)。

A组单位时间用量和B组具有一定差异,但A组麻醉时间与B组麻醉苏醒时间无较大差异。

结论:对于目前患者来说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能够有效促进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效果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传统手术来说,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对麻醉持续时间提出一定要求。

瑞芬太尼能够调整麻醉深度,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丙泊酚作为一种麻醉类药物,对患者治疗刺激较小,在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的同时能够满足具体效果。

本文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丙泊酚、瑞芬太尼的治疗,具体研究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按照数字表达法将这两组患者根据年龄的不同进行分配,其中A组患者为30例,B组患者为30例。

A组:年龄73-80岁左右。

B组:74-81岁之间。

通过对A组、B组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大。

1.2方法全面监测患者生命体征[2]。

在此之后进行心电图及脉搏的监测,并对血压进行临床监测。

开放外周静脉,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对于A组患者注射丙泊酚进行治疗。

加入阿托品进行肌注。

其中静脉滴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进行治疗。

丙泊酚剂量为2mg/kg,时间应控制在2min之内进行麻醉。

随后在完成后给予1.5mg/kg进行静脉注射,在30s 内完成。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腹腔镜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当前临床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应用频率增加,以成为胆囊炎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目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胆囊炎的发生率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此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愈加突出。

本文结合相关研究的分析,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应用进行总结,为今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展引言:临床中胆囊性疾病发生率较高,如胆息肉和胆结石等,这也是外科中常见病症,由于发生率较高,疾病的治疗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因此当前关于胆囊疾病的治疗研究越来越多。

目前,手术治疗是胆囊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胆囊镜手术治疗胆囊疾病的相关报道,由于该方法可减少创伤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受到广泛青睐[1]。

以往我国针对胆囊炎疾病的治疗常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导致患者的机体创伤严重,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其在我国外科临床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不仅能减少手术创伤,还能够开拓术野,为手术操作提供了指导,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分析腹腔镜胆囊切术的应用,本文对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操作过程进行分析,综述如下。

1腹腔镜胆囊切术适应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实施前需要对适应症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患者的发病时间与手术时间是否处于72小时内,并检查患者的胆源性胰腺炎和黄疸情况,对患者的胆囊双边影进行B超检查,而且需要保证患者无合并胆管结石和内科疾病情况。

有研究指出,在手术前无需对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考虑,但需要观察患者的胆管内径和壁厚,不能超过1cm和0.3cm,若患者胆囊壁厚度超过0.3cm则需要对患者采用抗炎治疗1周后开展手术。

如果患者的胆囊壁高于0.6cm,则需要观察患者渗液问题,给予患者1个月至2个月的抗炎治疗后开展手术[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论文: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置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论文: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置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论文: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置摘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现代微创外科开展手术之一,具有创伤小,反应轻,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恢复正常生活快,免除腹部大切口疤痕等优点,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如胆管损伤、胆汁漏、出血、腹腔脓肿、皮下气肿、腹腔结石残留等,一旦发生,处理困难。

良好的外科医师职业道德意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科学熟练地解剖方法和精细、严谨的手术操作、围手术期各环节合理处置是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胆管损伤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关键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预防诊断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腹腔镜领域的拓新,微创技术已在我国各地逐渐开展起来,由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疤痕小,已被广大患者接受。

在开展初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死亡率和胆总管损伤率平均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多数患者仅有疼痛等一般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少数患者术后因麻醉、手术的原因,仍出现了出血、胆汁瘘、皮下气肿、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胆管损伤、漏胆、胆总管残余结石、腹腔出血以及胃肠道损伤是lc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及时诊断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笔者利用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对近年正式发表的文章进行调查统计,以了解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当前的概况和发展的趋势。

1 临床资料与方法采用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的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 , 检索1994 年4 月~ 1995 年11 月期间600 余篇有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文章目录及摘要。

本资料共包括全国91 家医院从1991 年7月至1995 年6 月间3 9238 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报道的409 例严重并发症。

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04%。

以胆道的并发症为最多, 胆总管损伤、胆囊管胆瘘和胆瘘占409 例并发症的61%。

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诊断1 术后呕吐:呕吐是lc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原因是由于麻醉药刺激胃肠道,或者术中注入大量co2及手术本身刺激胃肠道功能所致,防止呕吐发生应以预防为主,麻醉前空腹,插入胃管,给予胃肠减压,保持其通畅,观察胃液的量、性质、颜色,预防性静点胃复安(10mg),起到较好的效果,明显减少呕吐的发生。

课题研究论文:临床医学论文3650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

课题研究论文:临床医学论文3650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

临床医学论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胆囊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胆囊疾病的主要方式,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微创设备的发展,尤其是胆道系统特有的解剖优势,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是成为微创治疗的热门[1]。

胆囊切除术虽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手术过程中良好的护理配合也至关重要,对于保证手术的成功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现实的意义。

作者近年来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xx年6月~20xx年5月间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39例胆囊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指征。

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1.8±3.6)岁,胆囊结石19例,慢性胆囊炎15例,胆囊息肉5例。

1. 2 护理方法1. 2. 1 术前护理由于腹腔镜手术未在所有医院广泛开展,多数患者对于腹腔镜手术治疗缺乏了解,对手术充满了恐惧和忧虑心理,因此,护理人员术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的介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势、手术的效果、手术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尤其向患者介绍成功手术的病例,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

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的主刀医师及手术室工作人员,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感,手术室护士应亲自带患者参观手术室,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相关设备,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陌生感,以便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手术室护士术前应准备好手术中所用到的手术器械,检查腹腔镜设备的完好性,同时准备好术中所需的急救药品,与病房护士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

1. 2. 2 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检查、连接、调节腹腔镜摄像系统、二氧化碳气腹系统及电切割系统,手术室保持温度为 22~25℃,湿度为50%~60%。

建立气腹时注意调节气腹机的流速,向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当腹内压力达到11~15 mm Hg(1 mm Hg=0.133 kPa)后停止注气,同时认真监测腹内压、HR、R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处理[2]。

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临床疗效与分析论文

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临床疗效与分析论文

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临床疗效与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分析。

方法: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12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10例)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102)为常规开腹取胆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临床并发症即胆汁漏,腹腔出血,腹腔脓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结果:(1) 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术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

(2)腹腔镜组{5.4%(6/110)}与传统开腹术{21.6%(22/102}组在胆汁漏、腹腔出血、腹腔脓肿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面比较,腹腔镜组发生的机率均降低,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愈合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的优越性,在临床上要掌握手术技巧和手术时机,尽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疗效【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311-01胆囊息肉、胆石症是为胆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且近年发现呈上升趋势,随着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腹腔镜技术为胆囊切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进行胆囊切除术多采用开腹行胆囊切除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术,腹腔镜下手术更易恢复,创伤小,具有易行、经济、高效的特点,减少了患者的痛苦[1],本组研究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胆囊切除中的应用,现将结果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12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110例,其中男46例,女64例; 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8.3±4.8岁。

其中急性胆囊炎合并结石59例,萎缩性胆囊炎合并结石24例,慢性胆囊炎合并结石16例,胆囊息肉12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论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25例临床治疗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论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25例临床治疗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论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25例临床治疗体会【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体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经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萎缩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积脓的病例及腹部曾手术者进行lc,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我院2006年6月—2010年12月的925例lc患者资料,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925 例,其中男345 例,女580 例,男女比例为1。

01∶2;年龄16-78 岁,查体有右上腹或中上腹压痛且伴murphy征阳性456 例,可触到肿大胆囊32 例,伴发烧78 例。

b超:胆囊结石853 例,胆囊结石嵌顿85 例,胆囊肿大单纯性胆囊炎23例(无结石),胆囊息肉49例。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

1.3 手术方法采用3孔法技术,建立气腹,腹压维持在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分离粘连后,通常情况下解剖胆囊三角,分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分辨出胆囊管、肝总管和胆总管三者关系后,距胆总管0.5~1.0 cm处上钛夹钳夹胆囊管并离断,胆囊动脉钛夹钳闭后并离断,顺行剥离胆囊,胆囊床止血后,选择性放置引流。

如遇到胆囊肿大、胆囊三角粘连严重,则先行戳口引流胆汁,张力减小后,再行胆囊三角解剖,仍辨不清楚,可先行钛夹轻夹胆总管,胆囊动脉的大概部位,之后行逆行方法进行切除,解剖至胆囊三角后,辨清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关系后,钛夹钳闭胆囊管并离断,钳夹胆囊动脉后并离断,冲洗后放置引流管。

如果胆囊三角结构紧密,为避免胆管损伤,可先逆行剥离胆囊至胆囊三角,最后依次处理胆囊管、胆囊动脉,此法出血多,手术操作需熟练,且医师要求有经验丰富的外科手术技巧。

1.4 中转开腹及术后胆漏处理9 例中转开腹。

其中5 例因术中出血多,术野不清,为避免副损伤而中转开腹。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范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范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范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方法:回顾分析总结我院施行532例腹腔镜胆囊切徐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胆囊床迷走胆管漏2例,术中发现胆管损伤2例,中转开腹16例,成功512例。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预防手术并发症需要细心操作和正确的技术,认真选好手术适应症,把握中转手术的时机,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其引起的并发症亦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现回顾我院LC术532例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如何减少其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32例中男345例,女187例,年龄26~77岁,胆囊息肉53例,慢性结石胜胆囊炎43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5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33例。

1.2手术方法采用经典LC术,顺行切除458例,逆行切除15例,顺逆结合61例,术后选择性置管引流,如术中操作困难则中转开腹。

2结果术后胆囊床迷走脾管漏2例,术中发现胆管损伤2例,中转开腹16例。

本组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

3讨论3.1对中转开腹的认识应放宽LC术中转开腹的指征,以提高安全性,改变只要有胆囊切除指征者均选择LC术的观点,中转开腹不应视为手术失败,而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防止手术并发症的补救措施,尤其是伴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更应严格适应症,决不能片面追求低中转开腹率。

中转开腹指征: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前度萎缩水肿或怀疑癌变,难以控制的出血,怀疑胆管损伤。

3.2胆管损伤胆管损伤是LC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外报道胆管损伤发生率为0.32%~0.91%。

多为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而强行LC手术或手术技巧不熟练、盲目自信致胆管缺损或离断、分离三角时过多使用电凝致胆管热损伤。

预防:操作者应熟悉三角区的解剖关系和可能的解剖变异,应顺着壶腹部寻找胆囊管,对三角区的解剖尽量采用钝性分离,减少电灼伤和热传导损伤胆管的发生,如局部黏连严重则及时中转开腹。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特点与处理分析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特点与处理分析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特点与处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出现的具体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处理分析。

结果:共有32例(3.2%)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肝胆管损伤肝胆管损伤者13例(40.6%),腹腔内出血11例(34.4%),切口感染4例(12.5%),胆总管残留结石4例(12.5%)。

结论:手术医师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技术流程,以手术安全为第一目标,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处理【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26-02近几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凭借其多种优点如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胆囊性疾病最安全及可靠的方法,并在国内迅速普及和推广,逐步取代了传统胆囊切除术(oc)[1]。

尽管如此,lc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严重者为范围较大的肝胆管损伤,这无疑是临床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我院自1993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至今施行该手术已有上万余例,主要为胆管损伤、腹腔出血、胆总管残留结石等。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1000例实行该手术患者,现就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做一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000例,均来自于我院2006年3月-2013年1月间。

患者年龄均处于12-86岁,其中男性654例,平均年龄(45.1±12.4)岁;女性346例,平均年龄(43.4±14.2)岁;男女比例约为2:1。

患者的病史少则几天,多则几十年,且经ct或超声检查提示胆囊增大或胆囊壁增厚等。

患者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经全身麻醉后,采用三孔法或四孔法施术。

首先将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夹住,用钛夹夹闭。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遵循分组对照理论设计研究,研究时间范围为2019年2月-2021年4月,研究对象为我院62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腹腔组,给予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时间指标均要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比较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腹腔组发生率数值更低,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在胆结石疾病治疗中,采用腹腔镜技术辅助行胆囊切除术,更利于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减少其造成的创伤影响。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临床疗效;安全性研究胆结石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研究发现,结石晶体的形成与患者胆固醇代谢、胆汁酸浓度比例、胆汁淤积等因素均有关系。

在临床上,女性患者患病率要略高于男性患者,且大部分女性患者都具有年纪大、体重重的生理特点[1]。

胆结石的临床症状多为胆绞痛,右上腹隐痛及胆囊高积液三种,一般可通过患者症状表现、疾病病史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诊断。

外科手术是胆结石疾病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案,在早期治疗中,多选用开腹术式进行治疗,但该方案对患者产生的创伤性影响较为严重不利于其术后恢复[2]。

基于此,本文将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项目起始时间、终止时间2019年2月、2021年4月,研究对象为我院62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腹腔组每组31例,给予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

常规组病患性别构成分布为女患16例,男患15例,年龄区间为29~68岁,平均年龄为(48.67±5.17)岁;腔镜组病患性别构成分布为女患17例,男患14例,年龄区间为31~67岁,平均年龄为(49.10±5.33)岁。

两组患者病程时间均在1~5年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探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探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探讨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临床上常见到胆囊疼痛、黄疸、胰腺炎等症状。

胆囊结石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而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手术治疗方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是两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从临床效果的角度探讨这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优劣势,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该手术通过在患者腹部进行小切口,插入腹腔镜进行内窥检查和操作,将胆囊切除,术后切口较小、恢复快、疼痛轻、术后并发症较少,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的主流方法之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势在于术后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而且腹腔镜手术操作视野清晰,操作精准,可以更好地保护周围组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轻,患者术后较快康复,可尽快康复回到正常生活和工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对于一些病情复杂的患者,腹腔镜技术可能难以操作,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腹腔镜手术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手术需要专业培训和经验积累。

腹腔镜手术的设备和费用较传统开腹手术昂贵。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结石治疗的一种常见方法,通常是通过在患者腹部进行横切口,直接切除胆囊。

传统开腹手术是早期采用的一种手术方式,其优势在于手术技术简单,对于一些病情复杂的患者也比较容易实施,手术时间短,熟练的医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

术后切口较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也较大。

而且传统开腹手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大,术后容易出现粘连和瘢痕,影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比较分析从临床效果的角度来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方面各有优劣。

胆囊切除术论文腹腔镜论文

胆囊切除术论文腹腔镜论文

胆囊切除术论文腹腔镜论文胆囊切除术论文腹腔镜论文胆囊切除术论文腹腔镜论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43例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体会。

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1年我院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143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14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成功,效果满意;3例行中转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2例。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良好,创伤小,恢复快,治疗胆囊良性疾患安全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特点,从而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金标准”[1]。

我院2008~2011年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4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7例,女7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约46.8岁;平均住院时间5.6天。

其中,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27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5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8例,胆囊息肉20例,胆囊结石合并萎缩性胆囊炎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1例。

2.2 手术方法采用全麻,取仰卧位,用开放穿刺法建立人工气腹,二氧化碳气腹压为12~14mmhg,取头高足低位,左侧倾斜15°,手术采用三孔法或四孔法,镜下探查胆囊、calot三角等,充分显露胆囊和calot三角,电勾游离胆囊三角,“裸化”胆囊管及部分壶腹部,顺逆结合行剥离胆囊,胆囊床电凝棒处理。

根据胆囊的累积特点,如化脓、萎缩、胆石的多少、瓷化胆囊,以及胆囊颈部是否嵌顿等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术后根据情况放置引流管。

2结果本组中顺利完成lc手术140例(97.9%)。

3例行中转开腹手术(2.1%):肝总管部分钳闭1例,胆囊化脓1例,腹腔内严重粘连1例。

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切口感染1例,皮下气肿1例。

随访未发现胆漏、胆道结石以及胆道狭窄等。

3讨论3.1 手术适应证的选取在基层医院刚开展这项手术时,应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病例进行手术,然后循序渐进,逐渐扩大手术适应证。

腔镜胆囊切除论文: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45例分析

腔镜胆囊切除论文: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45例分析

腔镜胆囊切除论文: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45例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伤口愈合后疤痕微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及并发症少、免疫功能损伤小、疗效肯定等优点,是经典的微创外科技术。

这种方法已被外科界广泛接受并被列为金标准1。

但腹腔镜手术有其特殊的手术环境,对手术设备性能有高度的依赖性,也就决定了它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潜在的危险性。

手术中病变复杂,术者的经验不足及当前手术器械的性能局限等方面的原因,也是造成中转开腹可能的客观因素。

我院2004年9月至2010年9月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00例,其中中转手术45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2004年9月至2010年9月10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其中45例中转开腹手术。

患者年龄20~85岁,平均约51.23岁。

其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

有高血压病史17例,糖尿病史10例,肥胖者13例(bmi>25kg/m2)。

右上腹开腹手术史者18例。

有胰腺炎病史者19例。

胆囊炎反复发作者22例,凝血功能障碍者10例,有胰腺炎病史者16例。

3 结果1000例病例其中lc中转开腹45例,占全部病人数4.5%。

其中因腹腔及局部炎症、粘连致局部解剖结构不清楚22例,18例为粘连严重,大网膜、十二指肠与胆囊、胃及横结肠粘连成团,有的尚处于急性胆囊炎或胆管炎症期,单凭腹腔镜器械分离十分困难;4例因胆囊与肝脏致密结合,镜下分离胆囊床浆膜失败,均术中行中转开腹。

1例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造成十二指肠肠壁腐蚀穿孔。

因出血致中转手术者8例,2例系解剖胆囊三角时因右肝动脉变异过分靠近胆囊管误认为胆囊动脉而损伤,造成出血不止;4例因胆囊嵌入肝脏较深或与肝脏结合致密,电凝钩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肝脏造成出血,术中止血失败,被迫中转;1例因术后第3天发现腹腔出血而行紧急剖腹探查,发现腹壁一小穿刺孔出血不止。

胆管损伤、胆漏5例中,4例伴有急性胆囊炎病人,术后发现病人出现高热、严重腹痛,行ercp检查发现1例肝总管漏口,考虑系该例患者胆囊管较短,术中剥离胆囊管时电凝钩热力不慎损伤肝总管所致,3例探查发现异常右副肝管或肝外胆管异位汇合而不慎损伤;1例无胆漏,但术后第2天出现黄疽,ercp检查发现胆总管上段狭窄,探查见金属钛夹夹闭胆管大部,考虑系解剖不清,视野模糊时盲目钳夹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对本院近年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53例患者经LC成功切除胆囊,手术成功率98.6%,中转开腹5例,占1.39%,26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手术时间17~160min,平均(55.6±5.4)min,术后住院时间3~6d,平均3.6d,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胆道损伤、胆漏、切口感染、出血各1例,所有病例均治愈,无手术死亡。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对腹腔器官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临床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方法、正确把握中转手术指征及放置腹腔引流管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其微创优势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成为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1],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本院近年来采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358例,取得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58例,男143例,女215例,年龄19~75岁。

其中急性胆囊炎128例(含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3例);慢性胆囊炎206例(含慢性萎缩性胆囊炎29例),伴胆囊结石17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24例。

其中3例出现黄疸,合并肝硬
化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8例,脑梗死5例,高血压35例,糖尿病30例,腹部有手术史者78例。

1.2手术方法本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有下腹部手术史患者于脐下缘做一长约1cm切口建立CO2人工气腹,其余患者均用Veress气腹针穿刺造气腹术,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10~14mmHg)。

手术采用三孔法或四孔法,患者改头高脚低斜坡卧位,镜下探查胆囊、胆囊三角、胆总管解剖及炎症、粘连程度。

根据病情(手术难易程度)分别采用顺行、逆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部分切除术。

胆囊管和动脉近端应用两道钛夹,动脉远端用一道钛夹(胆囊管较粗时,缝合或使用圈套)。

将胆囊及散落结石从上腹部穿刺孔装袋取出,根据术野情况进行冲洗,对于腹腔粘连较重,渗出较多的26例患者放腹腔引流管。

2结果
本组358例LC成功切除胆囊353例,手术成功率98.6%;因胆囊炎症、纤维化并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及胆囊三角解剖不清中转开腹5例,占1.39%,手术时间17~160min,平均(55.6±5.4)min,术后住院时间3~6d,平均3.6d。

26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

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胆道损伤1例,胆漏1例,切口感染1例,出血1例。

所有病例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

3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痛苦少、术中出血较少、对腹腔器官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成为目前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金标准”,但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观念和操作方法均不一样,由于
腹腔镜手术是通过电视显示,从建立人工气腹到完成手术的全过程,都是间接操作下进行。

由于施术者技术水平的差异,胆囊三角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胆囊的炎症程度、周围组织粘连情况等因素影响,都可能出现并发症,应引起重视[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强调手术适应证选择的目的在于减少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①最初开展腹腔镜手术的病例选择,原则是宁严勿宽。

尽量选择近期无发作的单纯性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无腹部手术史、没有心肺并发症的病例,待有一定经验、技术成熟后,适应证逐渐放宽,操作亦有四孔变为三孔;②本次急性发作时间超过48h;③术前B超检查示胆囊壁厚度>4mm,术前病史或B超检查考虑为Mirrizi综合证;直接行LC,对②、③项患者也可先保守治疗再择期行LC。

对于伴胆囊颈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急性胆囊炎、与肝外胆管粘连致密的萎缩性胆囊炎、与胃肠道形成内瘘的胆囊炎等以开腹胆囊切除术为宜[3]。

明确胆囊三角的解剖结构是LC胆囊切除术中的关键步骤,通常沿胆囊左侧缘与肝总管之间的纵沟偏胆囊侧切开该三角的腹、背侧浆膜,从而拉大胆囊与肝总管间的距离,达到安全临界目标的要求。

此时三角内的胆囊管、肝总管及可能存在的副肝管、胆囊动脉、胆囊动脉分支均清晰可见,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在直视下完成。

炎症粘连造成胆囊三角区解剖关系不清时,通常沿胆囊底部开始逐渐向胆囊壶腹处分离,也可逆行切除,尽量避免在胆囊三角区电凝。

胆囊三角无法分离时,可在确认胆囊管的情况下行部分胆囊切除术,将与胆管粘连紧密的部分胆囊壁留下,胆囊管残端钛夹夹闭。

胆囊管有变异时应反复确认,并在钳
夹离断管道前放松牵引,以免牵拉移位致误判后造成损伤[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一定的中转开腹率。

中转开腹常见原因为解剖关系不清、胆囊三角粘连致密、结石嵌顿于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处、术中出血及解剖变异造成误伤等。

胆囊壁厚度、粘连程度、肝脏及胆囊形状是影响LC难度的主要因素,而术者的经验在降低手术难度及减少并发症方面起重要作用。

中转开腹手术并不是LC的失败,而是为了减少LC并发症而采取的最好的措施,同时是对LC技术的完善和补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对腹腔器官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临床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方法、正确把握中转手术指征及放置腹腔引流管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龚连生,刘恕,张阳德,等.胆囊三角冰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国内镜杂志,2001,2(7):50-52.
[2]RegoRE,CamposT,MoriczA,etal.Cholecystectomyintheelderly:earlyresultsofopenversu sLaparoscopicapproach.RevAssocMedBras,2003,49(3):293-299.
[3]TuechJJ,PessauxP,RegenetN,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incirrhoticpatients.Sur gLaparoscEndoscPercutanTech,2002,12(4):227-31.
[4]吴建斌,张明金.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症及其对策.中国实用外
科杂志,2005,25(2);99-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