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理解剖学习题加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核浓缩(karyopyknosis)——核浓缩指在细胞衰亡和损伤的过程中,染色质在核浆内聚集成致密、浓染、大小不等的团块,继而整个细胞核收缩变小,最后仅留下一致密团块。这种浓缩的核最后还可再崩解为若干碎片(继发性核碎裂)而逐渐消失。

2.自噬(autophagy)——当细胞内部分细胞器和(或)胞浆衰老退变、损伤以及改建时,粗面内质网的无核糖体区将之包绕,形成自噬泡,接着溶酶体或高尔基器成分与之融合形成自体吞噬溶酶体,然后溶酶体酶将之消化。

3.遗传易感性(genetic predisposition)——遗传性缺陷可引起某些疾病的家族性发病的倾向。这种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称为遗传易感性。

4.髓鞘样结构(myelin figure)——髓鞘样结构是严重损伤的线粒体或细胞膜等膜性结构呈螺旋壮或同心圆层壮卷曲而成。

5.残体(residual body)——吞噬细胞中容酶体内的水解酶能消化大多数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但不能消化某些脂肪,残留的含未消化碎屑的容酶体可被直接排出细胞或形成长期存留在细胞没或排出细胞外的残体,如长寿细胞的脂褐素。

6.脂褐素(lipofuscin)——为一种黄褐色细颗粒状色素,其成分50%为脂质,余为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在细胞内不能被容酶体酶消化所形成的一种不溶性残存小体,即细胞不能溶解的细胞器残,脂质过氧化的生物膜残存体,有称为消耗性色素。

7.肥大(hypertrophy)——肥大指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肥大细胞的线粒体总体增大,细胞的合成功能升高,同时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蛋白体增多,其它细胞器也相应增多。此外细胞核的DNA含量增加,导致核增大和多倍体化,核形不规则。

8.增生(hyperplasia)——是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加而造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增生细胞的各种功能物质如细胞器和核蛋白等并不或仅轻微增多。通常为可复性的。

9.萎缩(atrophy)——已经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由于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和数目减少而造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10.化生(metaplasia)——化生是一种以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组织的过程。是由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形成,一般只能转化为性质相似的而不能转化为性质不同的细胞。

11.变性(degeneration)——变形指细胞或细胞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并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功能下降),表现为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一般是可复性改变,严重时发展为死亡。

12.水样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细胞内水分增多形成严重的细胞水肿。镜下细胞体积增大,胞浆透明、淡染。有时整个细胞大如气球,固有气球样变性之称。

13.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 degeneration)——气球样变性指水肿的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基质内水分含量增多,变得较为透明、淡染,胞核也常被波及增大,染色变淡,从而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属于细胞水肿的一种表现。

14.脂质小体(liposome)——正常情况下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的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而发生脂肪变性,此时电镜下可见脂滴形成于内质网中,为有界膜包饶的圆形均质小体,称为脂质小体。

15.虎斑心(tiger heart)——虎斑心见于严重缺血所致的心肌脂肪变性,在心内膜下尤其是乳头肌处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排列,状若虎皮斑纹故称虎斑心。

16.心肌脂肪浸润(fatty infiltration of myocardium)——肥胖者有时不仅心外膜脂肪组织明显增多,而且在心肌间质特别是在肌束间脂肪组织亦显著增多,常以右心室,特别是心尖区明显,严重时可影响心功能。

17.细动脉硬化症(arterioloscierosis)——由血管壁玻璃样变引起,常见于高血压病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细动脉。细动脉持续痉挛,内膜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凝固形成无结构均匀红染的物质,且内膜下基底膜样物质增多,这些改变细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窄,甚至闭塞,此即细动脉硬化症,可引起肾及脑的缺血。

18.纤维素样变性(fibrinoid degeneration)——纤维素样变性为间质胶原纤维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病变部位组织结构逐渐消失,变为一堆境界不清的颗粒状、小条或是小块状无结构物质,强嗜酸性红染,状似纤维素,并且呈纤维素染色,故称纤维素样变性,其实是一种组织坏死的表现,又称为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主要见于急性风湿病和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变态反映性疾病。

19.黏液水肿(myxedema)—黏液水肿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能促进透明质酸酶活性的甲状腺素分泌减少,致透明质酸(类黏液的主要

成分之一)降解减弱,大量潴积于组织内,导致全身皮肤的真皮和皮下组织的基质中有较多的类黏液及水分潴留,而形成黏液水肿。20.坏死(necrosis)——坏死是生活机体的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后出现的形态学改变。坏死的组织、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

21.嗜酸性坏死(acidophilic necrosis)——有时单个实质细胞(如肝细胞)坏死后,胞浆水分逐渐丧失,核浓缩后消失,胞体固缩,胞浆强嗜酸性红染,形成嗜酸性小体,称为嗜酸性坏死,又称固缩坏死。

22.凝固性坏死(coagulation necrosis)——凝固性坏死指坏死组织由于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成灰白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凝固体。其特点是坏死组织的水分减少,而结构轮廓依然较长时间地保存。

23.坏疽(gangrene)——大块组织坏死后,由于发生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坏死组织经腐败菌分解产生硫化氢,后者与血红蛋白中分解出来的铁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坏死组织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的形态改变,称为坏疽。主要有干性坏疽和气性坏疽。

24.干酪样坏死(caseation necrosis)——这种坏死主要见于结核病。坏死组织崩解较彻底,因而镜下组织结构的轮廓不复存在。只见一片红染无定形的颗粒状物。同时坏死组织含较多的脂质略带黄色,加之脂质阻碍了溶酶体酶的溶蛋白作用,故肉眼呈奶制品干酪的外观。25.凋亡(apoptosis)——由细胞的遗传素质所决定的单个或小灶性细胞的死亡,可以是生理性,亦可以是病理性。镜下凋亡细胞胞浆强嗜酸性,核深染呈碎片状。这些碎片常由膜包绕,称为凋亡小体(apopotic body),可被邻近吞噬细胞摄入并分解。

26.自溶(autolysis)——自熔指细胞代谢停止,溶酶体破裂,使各种仍有活性的酶在酸性环境中更为活跃,进一步破坏各种细胞结构,使大分子变为小分子。

27.淀粉样变性(amyloid degeneration / amyloidosis)——指组织中有淀粉样物质的沉积。这种淀粉样物质是一种结合粘多糖的蛋白质。常见的有免疫球蛋白淀粉样轻链、淀粉样物质相关非免疫球蛋白及其它。但这些物质的共同点在于遇碘时被染成赤褐色,再加硫酸则变为蓝色,与淀粉遇碘时的反应相似,故称之为淀粉样物质(amyloid)。苏木精-伊红色染色切片呈淡红色,电镜下为纤细丝状,常浸润于细胞间或积于小血管基膜下,或沿网状纤维支架分布。(西米脾,火腿脾)

28.机化(organization)——机化指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如血栓等)的过程,最终形成瘢痕组织。

29.溃疡(ulcer)——皮肤和黏膜的坏死组织崩解或液化后脱离原来的组织,可留下局部组织缺损,称为溃疡。

30.空洞(cavity)——肺、肾等内脏部位的坏死组织,经液化分离后,沿天然腔道排出,局部留下的空腔,称为空洞。

31.修复(repair)——修复指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修复后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32.再生(regeneration)——即由损伤部位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修复(如能完全修复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性再生)。

33. 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不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不断随细胞周期循环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替代衰老或破坏的同类细胞,此类细胞包括皮肤黏膜的皮覆上皮、淋巴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再生能力特别强。

34. 稳定细胞(stable cells)——稳定细胞是指一类在生理情况下增值现象不明显,似乎在细胞增值周期处于静止期(Gº),受到刺激后进入DNA合成前期(G1),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而且有些间叶细胞有很强的分化能力,这类细胞包括肝、胰、诞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软骨母细胞、平滑肌细胞等。

35.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永久性细胞是指出生后即离开细胞周期,不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如:神经元、横纹肌及心肌细胞,再生能力很弱,受损后一般不能再生,主要通过瘢痕修复。

36. 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接触抑制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如细胞增生汇合成一片,相互接触,则生长停止的现象。是短距离调控细胞再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37.创伤性神经瘤(traumatic neuroma)——创伤性神经瘤是由于断离两端相隔太远(超过2.5cm),或因截肢失去远端,使近端再生的神经轴突未能向远端髓鞘内伸展而和所属的神经鞘及周围增生的纤维组织互相混杂纠缠所形成的瘤状物,可引起顽固性疼痛。又称为截肢神经瘤,其性质并非真性肿瘤。

38. 生长因子(cell growth factor ——生长因子是指某些细胞分泌的多肽类物质,它能特异性地与某些细胞顶上的受体结合,激活某些酶,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而刺激细胞进行增殖。

39.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肉芽组织由旺盛增生的毛细血管、纤维结缔组织和各种炎性细胞组成,,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名。见于损伤的纤维性修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