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知识点
高二生物神经系统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神经系统调节知识点总结》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且至关重要的系统之一,它对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在高二生物学习中,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二生物神经系统调节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又分为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高级神经活动的功能区。
小脑主要负责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则连接着大脑和脊髓,控制着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2. 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分布在全身各处,负责将身体各部分的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也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身体各部分。
二、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含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树突较短而分支多,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
轴突较长,将神经元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2. 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即兴奋。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内部传导,通过轴突传到轴突末梢,再通过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 反射的概念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感受器是感受刺激的部位,传入神经将感受器感受到的刺激信号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和综合,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出到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
3. 反射的类型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神经病学知识点
神经病学知识点引言:神经病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学科,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神经病学的基本知识点,包括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和神经疾病等内容。
一、神经解剖学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人体最主要的控制中心。
脑包括大脑(大脑皮层、脑室、脑干和小脑)、间脑(丘脑、视丘、松果体)和脑干(延髓、桥脑、中脑)。
脊髓位于脊柱内,由神经元构成,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身体的运动和感觉。
2. 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组织组成,包括脑神经(共有12对,如视神经、听神经)、脊神经(共有31对,分布于脊髓两侧)和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3. 神经元结构: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组成。
神经元通过神经冲动进行信息传递,根据连接方式可分为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二、神经生理学1. 神经传导:神经冲动通过神经元的轴突传导,遵循“一刺一传”原则。
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受到髓鞘和轴突直径的影响,其中髓鞘化的轴突传导速度更快。
2. 突触传递: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或神经肌肉接头之间的连接点。
突触传递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方式,前者是通过神经递质介导的,后者是直接的电信号传递。
3.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网络和体液调节来维持机体的平衡。
神经系统的调节包括自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方面。
三、神经疾病1. 中风:中风是脑部供血不足或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面瘫、肢体无力等。
2. 癫痫: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部电活动异常引起的疾病,多数因遗传、脑损伤或脑肿瘤引起。
常见症状包括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
3.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于脑部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害。
典型症状包括震颤、肌张力增高、姿势和步态障碍等。
结语:神经病学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涵盖了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和神经疾病等内容。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一、中枢神经系统的概述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神经系统之一,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起着控制和调节身体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核心作用。
它是人类智能、思维、意识和情感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也是传导指令、调整机体内部平衡的关键。
二、大脑与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 大脑:大脑位于颅腔内,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中枢。
它由两个半球组成,左右半球相互连接且具有不同的特长。
大脑皮质覆盖在外表面,形成复杂的褶皱结构,增加表面积以容纳更多神经元。
大脑分为四个主要部分: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每个部分都与特定功能相关联。
例如,额叶参与决策制定和情绪调控;顶叶负责空间感知和身体运动;颞叶涉及语言理解和记忆;而枕叶则主要处理视觉信息。
2. 脊髓:脊髓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重要通道,位于脊柱内。
它负责传递神经冲动和反射活动,并参与许多基本的生理功能,如呼吸、消化和运动控制。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外界伤害的风险较高,脊髓还承担着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任务。
其周围存在硬膜、软膜和蛛网膜等层次的保护结构,有效缓冲外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冲击和损伤。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1. 智能认知:中枢神经系统是智力思维和学习记忆的基础。
大脑皮层通过数以亿计的神经元与其他器官进行交流,并接收来自感官器官(如眼睛、耳朵等)传递过来的信息。
这些信息被处理、解码并形成感知、意识和思维。
2. 运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负责调节人体运动。
大脑通过下丘脑-高级运动区域-基底核-运动执行区域的传导路径控制着人体肌肉的运动和协调。
这种调控可以是主动的,如思考时手指敲击键盘;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如心跳和消化。
3. 信息传递:大脑与脊髓之间形成了复杂而精确的神经通路系统,用于传递来自外界和内部感觉器官的信息。
感觉信息从周围神经系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沿着特定途径传递给相应的处理区域。
一旦解码并处理,中枢神经系统还通过脊髓将反馈信号发送回肌肉和其他组织。
4. 情感调节:情感是人类高级认知活动之一,而中枢神经系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名词解释
中枢神经系统名词解释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主要神经系统之一,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本文将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的系统。
1.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大脑表面的灰质层,由数十亿神经元组成。
它是大脑的主要功能区之一,控制人类的思维、感觉、记忆、学习、语言和运动等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分为左右两半球,分别控制身体的对侧部分。
2. 小脑小脑位于大脑后部,主要控制身体的协调和平衡。
它接收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并将其与运动指令结合起来,从而使身体的运动更加流畅和协调。
3. 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脊柱内。
它负责传递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和运动指令。
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它们组成了脊髓的神经元网络。
4. 神经元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是负责传递神经信号的细胞。
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细长的轴突和许多支持轴突的树突,以及一个细胞体。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形成神经元网络。
5. 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信号的连接点。
它由一个轴突末梢、突触间隙和一个接收神经信号的树突或细胞体组成。
突触可以是兴奋性的,也可以是抑制性的,它们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传递神经信号。
6. 神经传递物质神经传递物质是神经元释放的化学物质,它们通过突触传递神经信号。
常见的神经传递物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GABA 等。
神经传递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对于神经信号的传递和调节至关重要。
7.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各部位的调节和控制。
它通过神经元网络中的突触和神经传递物质来实现。
神经调节对于身体的正常运作和适应环境变化至关重要。
8. 感觉神经感觉神经是负责传递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的神经元。
它们将感觉信息从感觉器官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人类能够感知外界刺激。
9. 运动神经运动神经是负责控制身体各部位运动的神经元。
它们将运动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肌肉和其他运动器官,从而使身体能够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七年级下册生物神经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神经知识点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1. 中枢神经系统。
- 脑。
- 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人类特有的中枢,包括S区 - 运动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患运动性失语症,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H区 - 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听不懂别人讲话;W区 - 书写语言中枢,受损后不能写字;V区 - 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看不懂文字等)、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重要功能区。
大脑还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 - 神经中枢。
-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例如,喝醉酒的人走路摇摇晃晃,就是因为酒精麻痹了小脑。
- 脑干: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
脑干受损会危及生命。
- 脊髓。
-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例如,简单的膝跳反射就是脊髓作为反射中枢完成的反射活动;同时,脊髓还能将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等高级中枢。
2. 周围神经系统。
- 脑神经:共12对,大多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 脊神经:共31对,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能够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等功能。
二、神经元(神经细胞)1. 神经元的结构。
-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细胞体中有细胞核,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
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树突较短,分支较多,能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并传向细胞体;轴突较长,往往只有一条,可将细胞体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导到肌肉、腺体或其他神经元。
轴突或长的树突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就成为一条神经。
2. 神经元的功能。
- 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中枢神经知识点总结
中枢神经知识点总结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系统,它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和突触之间的信号传递来实现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控制着人体的行为、思维、感觉、运动等各种生理活动。
它的功能十分重要,对人体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神经元和突触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单位,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细胞类型。
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着传递神经信号的作用,它通过突触与其他神经元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神经元通过电生理和化学信号传导来实现信息的处理和传递。
而突触则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它通过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神经递质传递来实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二、脑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体智力和情感的中枢,负责思维、感觉、意识等高级功能。
大脑由两个半球组成,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每个半球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层的一层灰质,它负责感觉、运动、语言、思维等功能。
而丘脑、丘脑、杏仁核等部分则负责情绪、记忆、运动协调等功能。
三、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脊柱内,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
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其中灰质负责信息的处理,白质负责信息的传递。
脊髓还通过神经突触与周围神经系统连接,实现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运动和感觉。
四、运动和感觉中枢神经系统负责人体的运动和感觉活动,它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处理来实现人体各部分的协调。
大脑负责意志运动和自主运动,脑干和脊髓负责反射运动和调节运动。
而感觉信息则通过周围神经系统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等部分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五、脑脊液脑脊液是围绕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的一种液体,它由脉络丛分泌而成,负责保护和营养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脑脊液循环还可以通过脑脊液脑室、脑膜下腔和脊髓管等部位进行。
总之,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系统,它通过神经元和突触之间的信号传递来实现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控制着人体的行为、思维、感觉、运动等各种生理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名词解释
中枢神经系统名词解释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它主要是由大脑和脊髓两个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协调和调节各种生理活动和行为的重要机构,对人类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常用术语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
1.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人类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的最外层。
在大脑皮层中,人类的感觉、运动和智力等高级活动都得到了发展,这使得人类可以进行高级思维和语言表达。
2. 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中,是一个控制和协调运动的器官,它对于人类的平衡、姿势的保持和运动的协调都非常重要。
3. 基底核:基底核是大脑皮质下的重要结构,它与运动、情感、学习和记忆等功能有关。
在基底核受损的情况下,常常会出现运动手段障碍、情绪异常等症状。
4. 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是指位于大脑和脊髓之外的一些神经组织和神经元,与中枢神经系统紧密相连。
边缘系统在将中枢神经系统和外部环境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在调节与自主神经系统相关的多种机体功能。
5.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
它通过突触与其他神经元相连接,以传递和处理信息。
神经元在结构和功能上非常复杂,它的正常运作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转有着重要的作用。
6. 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联接。
它是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终端部分,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可以引起目标神经元的元电位,从而完成信息传递。
7. 脑干:脑干是脑部的一个结构,位于大脑和脊髓的中间。
脑干主要负责调节和控制自主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它对于呼吸、心跳和消化等基本生理功能的维持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8. 灰质:灰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组织,它主要由神经细胞体和突触组成,因此具有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特点。
灰质广泛分布于大脑、脊髓和脑干中,它对于人类行为和生理机能的调节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9. 白质:白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另一种组织,它主要由神经纤维和神经元的轴突组成,用于信息的传递和联通。
病理学第十六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重点知识点归纳
病变:病因不同,包涵体的形态、大小和着色不同,分布部位有一定规律。
Parkinson病的黑质、蓝斑等处的神经细胞中的Lewy小体;
狂犬病时海⻢和脑皮质锥体细胞中的Negri 小体,对这些疾病具有诊断意义。
5.神经原纤维变性或神经原纤维缠结
此为神经元趋向坏死的一种标志。神经元纤维变粗在胞核周围凝集卷曲呈缠结状
镀银染色阳性
电镜下为直径 7-10nm双螺旋微丝成分。
常⻅于 Alzheimer病, Parkinson病。
二、神经纤维的基本病变
1.Waller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AAA
是指神经纤维离断后,轴索与神经元胞体断离,其远端和部分近端的轴索及其所属髓鞘变性、崩解和 被吞噬细胞吞噬的过程。
4.某些解剖生理特征具有双重影响。
5.脑的恶性肿瘤极少发生颅外转移,而颅外肿瘤常转移至脑。
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学概述
组成
神经组织: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 → 传导冲动
神经胶质细胞 → 支持、营养、绝缘等
神经细胞
1.胞体: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的中心
⑴细胞膜:可兴奋的膜,有离子通道和受体
⑵细胞核:位于中央,大而圆,染色浅,核仁明显
(1)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多分布在灰质,突起较短粗,分支较多,表面不光滑,胞质内的神经胶质丝少。
(2)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多分布在白质,突起细⻓,分支较少,表面光滑。胞质内含大量神经胶质丝。
2.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胞体小,突起少,核圆色深
功能:形成髓鞘
3.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⑶细胞质:两大特征性结构: 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
在人体解剖学中,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理解人体神经调控机制的基础。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整理和描述。
一、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枢神经系统是指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神经系统。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主要负责感觉、思维、记忆和意识等高级神经活动。
脊髓则位于脊柱内,是神经传递的主要通道。
脊髓中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负责传递人体的感觉信息和运动指令。
二、外周神经系统(PNS)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了神经根和神经丛两部分。
神经根通过与脊髓相连,负责传递感觉信息和运动指令。
神经丛则是由多条神经纤维交织而成,分布在人体各处。
神经丛连接了中枢神经系统与人体的感觉器官和肌肉组织,起到传递信息和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
三、神经元(Neuron)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
它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等结构。
神经元通过树突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神经冲动,经过轴突传递神经冲动,并通过轴突末梢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靶器官。
四、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等。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将神经冲动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从而实现神经信息的传递与调节。
五、脑部神经组织1. 大脑:大脑是人体思维、记忆和行为调控的中枢。
它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各半球又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大脑皮质是大脑的表层组织,它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和意识活动。
2. 小脑:小脑位于脑干的后下方,负责协调和调节肌肉运动。
它与运动皮质、脑干和脊髓之间通过神经纤维连接。
3. 脑干:脑干位于大脑与脊髓之间,它是连接大脑与脊髓的重要通道。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三部分,它们控制着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如呼吸、心率和消化等。
六、脊髓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它位于脊柱内,由一系列神经细胞构成。
高二生物知识点神经系统
高二生物知识点神经系统高二生物知识点:神经系统一、简介神经系统是人体最复杂、最精密的调节和控制系统之一。
它通过神经元传递信息,协调和调节身体的各项功能活动。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相关知识点。
二、组成1.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位于颅腔内,负责感知、思维和意识活动。
脊髓则位于脊柱内,将外周神经传入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并负责发出命令控制身体的运动。
2. 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由神经和神经节组成。
神经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将感知的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而运动神经则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给肌肉和腺体。
三、功能1. 感觉功能神经系统能感知多种外界刺激,通过感觉器官接收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2. 调节功能神经系统能够通过对内外环境的感知,调节身体的各项功能活动。
例如,通过调节呼吸、心跳和消化等机能,维持身体的平衡。
3. 运动功能神经系统能够发出指令,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使身体能够做出各种动作和姿势。
4. 联接功能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的连接,将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调控网络。
四、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
神经信号经过轴突传递到细胞体,然后通过树突传入其他神经元。
五、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是神经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会释放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目标器官。
六、反射弧反射弧是一种自发的神经信号传导方式,不需要经过大脑的参与。
当我们接触到热物体时,传入的热感信息会被传递给脊髓,引发肌肉的迅速收缩,使我们迅速将手从热物体上抽回。
七、神经系统相关疾病1. 中风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导致大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
它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例如言语、运动和感知障碍。
2.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由大脑中神经元损失引起的慢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一.名解1.颈膨大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处呈梭形膨大,其中位于第4颈节到第1胸节之间的称颈膨大,该膨大的形成是由于此处细胞和纤维数目增多,颈膨大与上肢的出现有关。
2.腰骶膨大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处呈梭形膨大,位于第1或2腰节至第3骶节之间的称为腰骶膨大,该膨大的形成是由于此处细胞和纤维数目增多,腰骶膨大与下肢的出现有关。
3.脊髓圆锥脊髓末端逐渐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向下延伸为无神经组织的结缔组织状的细丝称终丝,附着于尾骨背面,有固定脊髓的作用。
4.脊髓节段每一对脊神经和其前后根丝附着脊髓的范围,称为一个脊髓节段。
31脊髓节段:8个颈节(C)、12个胸节(T)、5个腰节(L)、5个骶节(S)和1个尾节(Co)。
5.马尾腰、骶、尾部的脊神经根在通过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垂直下行一段较长的距离,这些在脊髓末端平面以下垂直下行的腰、骶和尾神经根称为马尾,临床上常在3、4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脊髓蛛网膜下隙穿刺或麻醉术,以避免损伤脊髓。
6.内侧丘系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在中线越边,构成内侧丘系交叉后,继续上行,称内侧丘系,最后终止于腹后外侧核,其功能是传导对侧躯干和上下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7.脊髓丘系脊髓中上行的脊髓丘脑外束和脊髓丘脑前束到达脑干后合并为一束称脊髓丘脑束,简称脊髓丘系,继续上行,终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其功能是传导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痛、温、触压觉。
8.外侧丘系由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大部分横行越过中线,构成斜方体后,与对侧未交叉纤维一起上行称外侧丘系,主要止于内侧膝状体,传导两侧听觉。
9.三叉丘系由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纤维,大部分交叉至对侧,而后与对侧少量未交叉纤维一起上行,最后终止于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其功能是传导面部一般躯体感觉。
10.小脑核小脑核为分布于小脑髓质内的灰质团块,有四对,由内向外依次为顶核、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
11.基底核基底核是大脑深面埋藏的灰质团块,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体。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
基底核
位置
位于大脑髓质深部、背侧 丘脑上外侧的灰质团块
组成
尾状核 豆状核 屏状核 杏仁体
尾状核体
豆状核 尾状核头
背侧丘脑
杏仁体
尾状核尾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新纹状体 壳 苍白球—旧纹状体
豆状核 尾状核头
尾状核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侧丘脑
杏仁体
尾状核尾
尾状核头 屏状核
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基底核示意图
内囊前肢 最外囊 内囊膝 外囊
内囊后肢
尾状核头 屏状核 背侧丘脑
大脑半球水平切面(示内囊)
内囊模式图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丘脑中央 辐射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丘脑前辐射 额桥束
皮质红核束
听辐射
内囊损伤“三偏综合征” 对侧肢体偏瘫(皮质脊髓束)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丘脑中 央辐射)
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性偏盲 (视辐射)。
视辐射
1.脊髓的位置
6个沟裂
前正中裂1 后正中沟1 前外侧沟2 后外侧沟2
腰骶膨大
前面
后面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 脊髓结构示意图
前正中沟 前外侧沟
位于椎管内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
(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平面)
颈膨大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腰骶膨大
前面
后面
2.脊髓的形态
脊髓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 全长粗细不等,有两处膨大。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颈膨大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特点
颈膨大 C4-T1 2个膨大 腰骶膨大 L2-S4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小脑
小脑位于大脑的下方,主要负责协调和平衡人体的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小脑内部有许多神经元和突触,通过接收来自大脑和脊髓的信号,对运动进行精确 的调控。
小脑还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对人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脑干
脑干是大脑与脊髓之间的过渡区 域,主要负责传递和调节神经信 号,维持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
神经元网络的可塑性
01
研究神经元网络如何通过学习和经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以提
高认知和行为能力。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
02
探索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神经再生与修复
03
研究如何促进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修复,为脊髓损伤、脑卒中
等疾病的治疗提供可能。
人工智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神经影像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脑部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解读,提高对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神经电生理信号处理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脑电、肌电等神经电生理信号进行自动识别 和分类,用于监测和干预神经系统活动。
神经网络模拟与建模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 为研究神经功能和疾病提供工具。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未来治疗策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因治疗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基因治疗,如通过纠正致病 基因来治疗遗传性疾病。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或神经细胞移植来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再生 和功能恢复。
神经调控与修复技术
发展新型的神经调控和修复技术,如深部脑刺激、神经调控等,以改 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生物高二中枢神经知识点
生物高二中枢神经知识点神经系统是人体调节和控制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之一,其中的中枢神经系统扮演着核心角色。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是神经元的聚集体,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下面将介绍生物高二中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知识点。
1. 神经元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功能。
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终末树突等部分。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其中化学递质在神经元间起着重要的传递作用。
2. 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冲动是神经元内外电位差产生的快速、短暂的电现象,它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依赖于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和离子泵,其中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流动起着重要作用。
3.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
大脑主要分为大脑半球、小脑、间脑、中脑和延髓等部分,具有接受、处理和发出信息的功能。
脊髓位于脊柱内,是信息传递的通道,负责传递躯体的运动指令和感觉信息。
4. 大脑的功能与分区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其功能复杂多样。
大脑半球分为左右两侧,分别控制对侧身体的运动和感觉。
大脑半球内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区域,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认知、情感和运动功能。
5. 脊髓的功能脊髓是信息传递的主要通道之一,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和感觉反馈。
脊髓内的神经元形成反射弧,使得一些简单的反射动作能够迅速发生,保护身体免受潜在的伤害。
6.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无意识的生理调节。
它又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持了器官和组织在生理活动中的平衡。
7. 神经调节与内分泌调节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是人体保持稳态的重要机制。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和神经递质的传递,对外界刺激产生快速的反应;而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递,对机体内部环境进行调节。
总结: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调节和控制生理功能的核心系统,了解其中的知识点对于理解人体的运作机制、研究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解析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概述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简称CNS)是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复杂网络。
它是人体感知、运动、思维等各种活动的调控中心。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解析。
1. 大脑的解析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半球和位于中间的间脑。
每个半球又分为四个叶片: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大脑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富含细胞体,白质则主要由胶质细胞形成。
大脑皮层是大脑表面覆盖的一层灰质区域。
它包含了约20亿个神经元和多种连接它们之间的突触结构。
这个递归连接使得大脑具备了高度信息处理能力,并且可以完成复杂任务。
2. 脊髓的解析相比之下,脊髓作为CNS接近身体周围结构的一部分,起到传递信号、控制运动的作用。
脊髓扎根于颅骨之间的脑干,并延伸到背部,是神经冲动传递的重要通道。
脊髓内部包含许多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主要提供支持功能,帮助维持神经元正常工作环境。
在这些神经元中,还有反射弧参与体表疼痛等感觉的处理,以及肌肉收缩等运动控制。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解析1. 大脑皮层的功能大脑皮层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别的结构之一,具备复杂而丰富的功能。
首先,它协调了不同感官信息(视觉、听觉、触觉等)并进行整合,形成我们对外界世界的认知。
其次,大脑皮层参与了情绪、记忆、思维等高级活动。
例如,在前额叶区域,我们会进行决策和判断;在颞叶区域,我们储存和检索记忆;而顶叶则负责注意力和空间认知。
此外,大脑皮层还通过运动控制区域向下发送运动指令,并接收并处理反馈信号。
这使我们能够在外界环境中做出精确的动作。
2. 脊髓的功能脊髓作为CNS的一部分,主要参与感官信息传递和运动控制。
它与周围神经系统相连,并通过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进行信息交换。
当身体受到刺激时,感觉神经元会将信号通过脊髓传递到大脑皮层,供我们感觉和意识到外界刺激。
而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时,脊髓则负责传递指令至肌肉,引发相应的运动。
高二神经系统结构知识点
高二神经系统结构知识点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负责传递信息、调节和协调身体各个部分功能的重要系统。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全面统筹和调控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传递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和接收周身感觉信息。
一、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体内传递信息的控制中心,包括大脑和脊髓两部分。
1. 大脑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重要部分,是人类高级智慧的源泉。
它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左脑和右脑分别负责身体的不同功能。
大脑的外部由大脑皮质覆盖,大脑皮质分为多个叶状回,每个回都与不同的功能相关。
大脑的主要功能包括思维、记忆、感知、运动等。
2. 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传递神经信息。
它位于脊柱内,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的。
脊髓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上下肢的指令和接收周身的感觉信息。
二、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节。
1.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中负责传递神经信号的部分。
它们分为两种类型: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
传入纤维将感觉信息从感觉器官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纤维将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达到肌肉和腺体。
2. 神经节神经节是神经系统中的特殊结构,起到处理、集成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它们包含大量神经细胞体和突触,连接了周身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
三、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和处理神经信号。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组成。
细胞体包含了神经元的核和细胞质,负责神经信号的产生和维持。
树突是神经元的一种突起,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
轴突是神经元的另一种突起,传递神经信号到其他神经元或者靶细胞。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信号的连接点。
以上是高二神经系统结构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运作机制,并且对神经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学习有所帮助。
希望本文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
背侧丘脑
上丘脑 中脑 小脑 底丘脑
组成
包括五部分
背侧丘脑 上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后丘脑
丘脑位于间脑的背侧部,是一对卵圆形
的灰质团块。被Y形的白质分为三个部分。 分成的三个部分是: 丘脑前核:与内脏活动有关。 丘脑内侧核:接受丘脑其它核团纤维 起整合作用。 丘脑外侧核:深、浅感觉纤维 外侧核 大脑皮质,是感觉的最后中继站。
分为31个节段。
脊髓全长有二个膨大,颈膨大在颈5至胸
1节段处。腰膨大位于腰2至骶3节段处。 脊髓膨大与肢体发达程度有关。
脊髓的外形
脊神经节 后根
前根
脊髓节段 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C1—4 C5—8 T1—4 T5—8 T9—12 L1—5 S1—5、Co
对应椎骨
同序椎骨 高 1个椎骨 高2个椎骨 高3个椎骨 平对T 10 - 12 平对 T 12、L 1
的冲动直接或间接地传给前角运动神经 元,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2)红核脊髓束:起自红核,纤维立即交
叉后下行,终止于脊髓。主要作用是调 节肌张力和协调肌群的运动。
白质 white matter 主要纤维束
薄束和楔束
传导深感觉
皮质脊髓侧束
支配同侧肢体运动
脊髓小脑后束
传导同侧下半身本体感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脑(encephlon)• 位于颅腔内,由大脑、间
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 6 部分组 成,• 通常将延髓、脑桥、中脑3部分合称 脑干。
第一节 脊髓
(一)脊髓的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圆柱形,上端平枕
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平第一腰锥下 缘,长约45厘米。
从脊髓上发出31对脊神经。所以将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中枢神经系统的概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简称CNS)是人体最重要的神经系统之一,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它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整合和传递感觉、运动以及高级认知功能等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大脑的结构1.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通过胼胝体相互连接。
每个半球又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2. 大脑表面有许多沟回,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进而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 大脑内部结构包括基底节、丘脑、杏仁核等,这些区域在调节情感、记忆、运动控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脊髓的结构1. 脊髓位于脊柱内,贯穿整个背部,并与大脑通过神经纤维相连。
2.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主要由细胞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白质则由神经纤维构成。
3. 脊髓的功能主要是传递信息,包括从四肢等器官传入大脑的感觉信息以及从大脑下达到四肢等器官的运动指令。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1. 感觉功能:中枢神经系统接收来自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信号,如疼痛、温度、压力等,并将这些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解读和响应。
2. 运动功能: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人体的运动活动。
大脑通过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实现精确而协调的运动。
3. 代谢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例如通过调节呼吸、心跳等活动来保持正常生理状态。
4. 认知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负责高级认知活动,如学习、记忆、思考和决策。
这些过程与大脑皮层及其他结构密切相关。
五、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机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主要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完成。
一个典型的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
当感受到刺激时,神经元将刺激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轴突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靶组织。
六、中枢神经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中枢神经系统与其他系统密切协作,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行。
1. 与内分泌系统的协调: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连接,参与着内分泌物质如激素的分泌和调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篇神经系统第一章总论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
:感受器→传入(感觉)神经→中枢→传出(运动)神经→效应器
经元胞体和树突轴突
中枢NS 灰质、白质
皮质、髓质
神经核神经纤维束
周围NS 神经节神经
1腰椎体下缘。
脊髓节段椎骨的椎体
第1—第4颈节第1—第4颈椎(一对一)
第5颈节—第4胸节第4颈椎—第3胸椎(高一)
第5—第8胸节第3—第6胸椎(高二)
第9—第12胸节第6—第9胸椎(高三)
第1—第5腰节第10—第12胸椎
全部骶节和尾节第12胸椎和第1腰椎
1~腰3节段处形成侧角。
)脊髓丘脑侧束位置:外侧索的前部。
起始:主要起于对侧脊髓后角固有核。
终止:背侧丘脑。
功能:传导痛、温觉的冲动2)脊髓丘脑前束位置:脊髓前索内。
起始:大部分起于对侧后角固有核,少部分起于同侧后角固有核。
终止:背侧丘脑。
功能:传导粗略触觉冲动。
; 起始:对侧大脑皮质终止: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功能:传导运动神经冲动2)皮质脊髓前束位置:前索的前正中裂两侧; 起始:大脑皮质。
终止:大部分止于对侧的、少部分止于同侧的前角运动细胞。
功能:传导运动神经冲动
脑干
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3部分组成。
延髓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连,中脑向上与间脑和端脑相续,延髓和脑桥腹侧附于颅后窝的斜坡上,脑干背面与小脑相连
脑干外形
延髓与脑桥借延髓脑桥沟为界,脑桥与中脑借脑桥上缘为界。
主要结构:锥体、锥体交叉、橄榄、脑桥基底沟、小脑中脚(脑桥臂)、脑桥小脑三角、大脑脚、脚间窝。
主要结构: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小脑中脚、小脑上脚、菱形窝、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前庭区、面丘、内侧隆起、上丘、下丘、上丘臂、下丘臂
前外侧沟内有舌下神经②橄榄后沟自下至上有副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③延髓脑桥沟内自外向内有位听神经、面神经、展神经④穿脑桥臂的是三叉神经⑤穿脚间窝的是动眼神经⑥穿下丘下缘的是滑车神经
底为菱形窝;侧壁由小脑的3个脚组成。
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并借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脑干内部结构
躯体运动核(柱)
位置:延髓舌下神经三角深面。
传出纤维:组成舌下神经,支配舌内外肌。
传入纤维:接受对
侧皮质核束的纤维。
位置:脑桥面神经丘深面。
传出纤维:组成展神经, 支配眼球外直肌。
传入纤维: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
核束的纤维.
,支配除上斜肌和外直肌以外的眼球外肌(上、上、内、下、下)。
传入纤维: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
6节为副神经核。
传出纤维:副神经核发出的纤维,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传入纤维: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
神经,支配咽喉、软腭各肌。
传入纤维: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
,展神经核的腹外侧。
传出纤维:组成面神经,支配表情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和镫骨肌。
传入纤维:上部: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睑裂以上)。
下部: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纤维(睑
入纤维: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
一般内脏运动核(柱)
胸腔、腹腔大部分脏器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的分泌。
和下颌下腺的分泌
睫状肌的活动。
上述4种核团传入纤维为:大脑边缘系统的下行纤维;内脏感觉纤维(完成反射活动
内脏感觉核(柱)
--接受面神经和舌咽神经中的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味觉)。
尾部--接受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一般内脏感觉纤维(颈动脉窦、体;咽喉、心、肺、肠道等)。
传出纤维:头部(味觉)→丘脑→大脑皮质。
尾部(一般)→网状结构→边缘系统
躯体感觉核(柱)
贯穿延髓全段和脑桥中下段传入纤维:头面部的痛温觉经三叉神经入脑桥下行成三叉神经脊束的纤维。
传出纤维:交叉至对侧上行构成三叉丘脑束→丘脑→大脑皮质。
上行参加构成三叉丘脑束→丘脑→大脑皮质。
前庭神经传入
小脑下脚处,听结节的深面。
传入纤维:螺旋器经蜗神经传入。
传出纤维:交叉至对侧(斜方体)上行为外侧丘系→丘脑→大脑。
A.薄束核--位于延髓薄束结节的深面。
B.楔束核--位于延髓楔束结节的深面。
传入纤维:接受薄束和楔束的纤维。
传出纤维:绕中央灰质形成内弓状纤维→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丘脑大脑。
上行(感觉)传导束
侧核。
功能:传导躯体和四肢痛温觉和粗略触觉
系交叉,之后上行而成。
向上终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功能:传导躯干和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大部分交叉至对侧后上行而成。
向上终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
功能:传导头面部痛温觉和触觉。
下行(运动)传导束
下行经内囊→中脑大脑脚底中3/5→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
分部:皮质核束:下行中分散走行,直接或间接止于脑干内各脑神经运动核。
皮质脊髓束:在延髓形成锥体:A.大部分纤维→锥体交叉→脊髓外侧索→皮质脊髓侧束。
B.小部分纤维→脊髓前索→皮质脊髓前束。
小脑、间脑
小脑的分叶(填图题)
+ 小结。
在种系发生上是小脑最古老的部分,称原(古)小脑。
其纤维主要与脑干前庭核和前庭神经相联系,故又称前庭小脑。
+ 下面的蚓垂和蚓锥体。
在种系发生上晚于绒球小结,称旧小脑。
主要接受来自脊髓的信息,故又称脊髓小脑。
束、脑桥核和脑桥小脑束与新小脑相联系,即是随大脑皮质的发展而发展的,故又称大脑小脑。
红核及背侧丘脑的腹中间核和腹前核
背侧丘脑
(丘脑皮质束)→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功能:躯体、四肢的感觉
----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部。
功能:传导头面部感觉及味觉。
传入纤维:下丘借下丘臂的听觉纤维。
传出纤维:听辐射内囊后肢大脑皮质颞横回。
传入纤维:上丘借上丘臂的视觉纤维。
传出纤维:视辐射内囊后肢大脑距状沟两侧的枕叶皮质
端脑
分为5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
上外侧面的沟和回额叶: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回。
顶叶:中央后沟、中央后回、顶内沟、顶上小叶、顶下小叶(缘上回、角回)。
颞叶:颞上-下沟、颞上-中-下回、颞横回
内侧面的沟和回:胼胝体、胼胝体沟、扣带沟、缘支、中央旁沟、扣带回、额内侧回、中央旁小叶、顶枕沟、距状沟、楔前叶、楔叶、舌回。
下面的沟和回:嗅束沟(嗅球、嗅束、嗅三角)、直回、眶回、枕颞沟、枕颞内-外侧回、侧副沟、海马旁回、钩、海马。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运动中枢(第Ⅰ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感觉中枢(第Ⅰ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枢的共同特点:对侧支配;头脚倒置;机能为主
视觉中枢(视区)位于枕叶距状沟周围的皮质。
听觉中枢(听区)位于颞横回。
内脏调节中枢位于边缘叶。
语言中枢(语言区)(1)运动性语言(说话)中枢——Broca区。
位于额下回后1/3部。
(2)听觉性语言(听讲)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
(3)视觉性语言(阅读)中枢:位于角回。
(4)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
端脑的内部结构
基底核为埋藏在大脑白质中的灰质(1)尾状核:长而弯曲,分头、体、尾部。
(2)豆状核:壳和苍白球(3)屏状核(4)杏仁体
纹状体:是尾状核与豆状核的合称。
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
旧纹状体:苍白球
内囊在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投射纤维。
分部:内囊前肢: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
内囊后肢: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
内囊膝:前、后肢之间
神经传导通路
下行(运动)传导通路
A.包括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部分
B.锥体系上、下神经元的部位
C.交叉部位
D.锥体系经内囊的部位
E.功能意义及损伤表现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的被膜有3层:硬模、蛛网膜、软膜
1. 硬脊膜:与椎管的骨膜间有硬膜外隙(腔)。
上端附着于枕骨大孔。
2. 硬脑膜:有两部分组成内层——与硬脊膜延续;外层——颅骨内面的骨膜。
隔幕大脑镰;小脑幕——小脑幕切迹。
硬脑膜窦:为颅内静脉血的回流管道。
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
其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外侧壁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
有小脑延髓池、脚间池、交叉池、终池等。
蛛网膜粒
软脊膜: 齿状韧带2. 软脑膜: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脑和脊髓的血管
. 来源:椎动脉和颈内动脉2. 主要分支 1)颈内动脉:眼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2)椎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
皮质动脉(支)中央动脉(支)
及乳头体吻合而成,具有调节血流的作用
脑脊液循环
产生:脑脊液由脉络丛产生循环: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归入颈内静脉。
↘中央管→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