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闲谈一·五帝本纪赏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帝本纪读后感
以前读《史记》总是囫囵吞枣,对五帝本纪的兴趣,也只是在
他们的系表上,谁是谁之子,谁该叫谁爷爷之类的,比如舜与尧,
舜名重华,辈分极低,尧名放勋,辈分极高,舜的祖父都得喊尧一
声爷爷。心中想得便是玄嚣这一系娶妻生子比较晚,属于晚婚晚育,而昌意这一系则是早婚早育,开枝散叶极快。比如禹居然是颛顼的
孙子,而舜则是颛顼的七世孙。当时热衷于这种无趣的推测猜想。
以至于错过许多有意义的内容,还记得当年参加自主招生时,
我在场上侃侃而谈时,那名老师问我:“颛顼有什么功绩?”我当
时一怔,心中不以为然,颛顼的功绩和其他几帝的功绩差不多,无
非是天生神圣,制定天时,巡游山川,当时便随口一答,而后又猛
地想到颛顼的“绝地天通”,也就是断绝神与人的联系,在颛顼之前,人人都可以通神,打个激灵,做个梦,都可以说是神的旨意,
而众人无法反驳,但是从颛顼之后,统治者垄断了对“神”的解释权,只有“巫”这种贵族才能通神。当时不记得从哪里看的“绝地
天通”,反正是胡诌了一番。这次重翻,猛地发现自己太轻视太史
公对五帝举措各不相同,比如黄帝的举措:“①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
②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③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④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
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⑤获宝鼎,迎日推筴。⑥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⑦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
⑧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
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比如“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这几句话:梳理天地之间的法度,幽是指黑夜,明是指白天,这应是占卜
昼夜交替长短的时间,死生之说则是对生死的解释,存亡之难应是
强调部落族群危机感。
由此看来,黄帝的每一项措施,都是有针对性的,属于开创性
的举措。
而颛顼的举措则是:“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任地是利用土地的意思,载时是
按照四季特点行事,象天是模仿上天。治气传统的解释是理顺五行
之气,来教化人民,但是我一直认为五行之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成型的,再早一些,五行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因此,这里的气不
如译作云气、云雨之意。如此以来,治可译作研究,本句便是研究
云气来教化民众,让民众善于利用云雨,如此以来,也符合当时的
实际情况。絜诚的絜应该是一个通假字,通潔,也就是纯洁的洁,
这句话便是心意纯洁真诚地祭祀。最终,颛顼的举措有了成效:
“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动物和植物、五
岳之神和丘陵之神,凡是日月所能普照的,都赶过来臣服。这是五
帝中唯一能让“大小之神”臣服的,黄帝也没有做到这一点,倒是
与颛顼很相近的是他的继任者,帝喾,帝喾的权威是“日月所照,
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唯独缺少了神灵的描述。由此可见颛顼是
控制了神灵,至少是使神灵从服,与“绝地天通”是相互照应的。
而且几个帝王所巡游的范围也是很有趣。
比如黄帝巡游是:“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黄帝向东走,走到了海边,估计五千年前的海岸没有现在这么远,黄河所冲击的平原在这
五千年里,向海中延伸数百公里。据徐广说言,丸山在“郎邪朱虚县”,我没去过,不知道是不是鼎鼎大名的琅琊山。岱宗就是泰山,不知道我游泰山的时候,是否踏着黄帝巡游泰山的足迹。我一直在想,黄帝那时候,站在泰山上,能不能看到海呢?向西到达空桐,
也就是陇西。向南到达湘水,而北方则是驱逐荤粥,这俩字读作
“熏育”,是上上上古年代的游牧民族,由此可见,华夏文明自初
始便与游牧民族结下梁子,并且相互斗争了数千年。
颛顼的巡游范围是:“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颛顼巡游的范围就大多了,向北到达了古幽州,大
概就是现在的北京一带,向南到交州,这可了不起,后世的交州大
概是越南北部和广东南部,古交州是不是也在这里,我没做过考据,大体上应该没有这么远,毕竟在那个时代,交通不便利,想要穿过
茫茫南岭,实在困难,古交州估计是在南岭这一带吧。向西到达了
流沙,流沙是一个地名,大概是现在的张掖市一带。而向东则更神
奇了,居然到达了蟠木,蟠木据说是一棵大桃树,长在东海中的一
座小岛上。啧啧啧,颛顼不仅巡游了海边,还坐船去海里,还登上
了一座小岛,吃了一口岛上的野生桃子。
由此看来,颛顼巡游的范围要比黄帝巡游的范围,更大,更广。领土在发展,而且游牧民族荤粥没有来找事,一切都渐渐进入安定
的环境中。
继任者帝喾和尧都没有巡游,由此可见,领土已经固定下来,
并且四方安稳,不需要巡游。而尧有一项举措很有意思:“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鸟兽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
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
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
以正中冬”
帝尧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驻扎在东、南、西、北四个方
向的旸谷、南交、昧谷、幽都,观察天文,更正历法,当然了,在
校正历法的时候,也是在监察四方。况且,在帝尧在年老时,选出
接班人帝舜,让帝舜代行天子职权,去巡察四方。“岁二月,东巡狩,至於岱宗……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并且“五岁一巡狩”,每五年便巡守一次,如此高频率的
巡游,是有针对性的,两代帝王长时间不巡守,四方多有动乱之事,比如四罪,帝舜针对四罪,做出一系列果断的处罚:“请流共工於
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於三危,以变
西戎;殛鲧於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帝舜为了安定
天下,还制定了刑罚:“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过,赦;怙终贼,刑。”其中,象是法制之意,由此可知,由黄帝开创的太平盛世,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到了帝舜继位的时候,四方多有叛乱,比如“四凶”,以上古
四个凶猛的怪兽称呼他们,帝鸿氏(据说是黄帝)的后人——浑沌,少皞氏的后人——穷奇,颛顼氏的后人——梼杌,缙云氏的后人——饕餮。这四个人给天下带来极坏的影响,帝舜自然要想办法去解决,但是史记中所记载帝舜的处理让我一头雾水,“舜宾於四门,
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宾于四门,在四门这个地方
招待宾客,然后就把四凶的族人流放到“四裔”,大概是距离王城
四千里的地方,让他们来抵御魑魅,这个魑魅要么是一些顽固、叛
逆的罪人,要么是有文在身的异族。
可是我想不明白的是,帝舜是怎么通过“宾于四门”这种方式,做到擒拿“四凶”的。我很是费解。
帝舜的确是很厉害的一个人,他镇压内乱,巡视四方,让诸多
异族从服。“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集解中对这
些夷族有不少考据,但我依然感觉,这个地方应该有所缺漏,按照
其他几帝的的描述,本句应该“东镇……,西砥……,南抚……,
北逐……”这样的句式,但帝舜的这句,有些混乱,一个南抚便统
领了所有的夷族,这不符合司马迁的写作风格,而集解的解释也是
说到“四夷之名混乱”。
而且舜还喜欢音乐,禹作了箫韶,“於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
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这是其他几帝所没有的
现象,大概是帝舜发现了音乐的教化功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