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宾语前置:一、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谓语的前面。
例如:1、沛公安在?“安在”就是“在安”。
“在哪里”的意思。
2、何以战?即“以何战”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要把宾语放在动词谓语的前面。
1、彼不我恩也。
“不我恩”即“不恩我”。
2、时人莫之许也。
“莫之许”即“莫许之”。
三、名词宾语复指前置,名词宾语经代词“是、之”复指,也可放在动词谓语的前面。
1、何功之有哉。
即“有何功哉。
”
2、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四、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介词“以”的宾语,不管是代词还是名词,往往可以直接放在“以”的前面。
1、余是以记之。
“是以”即“以是”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①(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
①②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例如:③(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
④(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梁惠王下》) (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③④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⑤(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今)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⑤句中的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4.中心词+数量词如:⑥(古)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记》) (今)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⑥句中的“一”作“核舟”的定语。
另外,辨识定语后置要注意两点:一是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
二是要注意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言形式区别开来。
例如:⑦村中少年好事(定语+主语+谓语+宾语) ⑧村中少年之好事者(定语后置) ⑨村中少年之好事(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了一个结构助词“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介宾结构后置即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如:1、行者休于树,负者歌于途。
“于树,于途”就是介宾短语后置。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记》)分析“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下边我们举例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