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景观风貌规划说明
1.景观风貌整治规划
1.景观风貌整治规划指导思想在布局结构完整的前提下,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地形的宏观角度出发,运用城市设计手段,对自然和人工所形成的环境体系和村庄空间秩序的艺术设计规划,给村民创造一个尺度宜人,空间舒适的形态,同时通过对标志性建筑和空间的精心设计增强地域的可识别性,形成牧业村独有的景观风貌。
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林、资源条件以体现自然的山水村庄为特色,减少人为加工制造;同时在村庄中布置适当的点式绿地,与主要道路交叉口及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等一起形成主要的景观节点,再通过道路联系形成视觉通廊,使整个规划区的景观体系更加完整,效果更具立体感及动感。
2.景观风貌整体构架以公路为主体构成景观设计轴线,河流为纽带,组成山、水、村相融的特色景观。
建设区内景观结构主要是明确建筑高度、景观走廊、节点和地标等内容。
3.景观风貌整治规划3.1景观风貌整治规划分类在调查建筑风貌中,整体建筑质量较好,按质量调查可分为两类一类建筑:近几年修建的建筑,质量较好,满足使用要求,但风格各异,需按统一风格进行整治,这类建筑属保留整治建筑。
二类建筑:这类建筑质量较好,但附属设施、院落.建筑造型等.与整体不协调,需局部改造整治。
3.1建筑的整治分类与更新方式根据建筑质量、风貌、层数以及建筑所处的不同地段要求建筑的高低错落而进行整治,其方式分为保留修缮、局部整治、两个类别:保留修缮在不影响功能布局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符合规划要求的近期建筑,予以保留,对立面进行整治,使之符合统一风貌要求。
局部整治一是安置区建筑,由于其修建较长、建筑造型单一等原因,需翻新墙面,局部修复,丰富造型,统一风格,但基本功能不变。
二是散落安置区农牧宅的附属建筑太破旧,实行整体保留局部拆除重建的办法,改善居住条件及建筑形象,统一风格。
建筑整治措施分为三类整治措施一(1)建筑保留整治,墙体改为石墙面或局部石墙面并收分;更换特色门窗;阳台统一为木阳台;墙面翻新,主要出入口重点装饰,采用垂花,门柱、石敢当等构件突出入口,强化特色。
景观风貌专项规划_图文
地理位置成就了定州市具有华北平原的 特点。
定州城市景观风貌现状
一、基于景观风貌构成要素的分析
城市风貌:即城市的风采容貌,“风”是对城市人文取向,即文化、风俗等软件系统的概括; “貌”是对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等城市地域文化的载体,是通过自然景观、人造景观体现出来的城市 环境、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的特征。主要侧重于城市文化内涵、是审美主体对城市整体的感受与体验。
城市景观风貌:包含城市的景观和风貌。即体现为城市具体的景观环境,又体现为城市的风貌特 色,是审美主体对城市整体景观环境、文化内涵的感受。
什么是城市景观风貌?
四、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体系架构
景观风貌现状
定州景 观风貌 构成要 素分析
景观风貌特 征
相关规划
景观风貌特 色定位
景观风貌问 题
景观风貌规 划重点
景观风 貌规划
景观风貌要 素进行空间 序列组织
景观风貌要 素进行控制
引导
规划实施
实施计划与措施
定州城市景观风貌现状如何?
定州城市景观风貌现状
一、基于景观风貌构成要素的分析
(三)人工建设环境特征
定州城市景观风貌现状ຫໍສະໝຸດ 二、定州城市景观风貌现状 特征
(四)历史文化特征
历史文化特征
历史沿革 人文特征
历史悠久、中山国都、历 史遗存丰富
丰富、苏轼与定州等等
民俗风情
--
文化特征 中山文化、晏阳初文化、 军事文化、商贸文化、
定州城市景观风貌现状
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文本
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文本第一章规划的目标与原则1-1 城市风貌是城市的景观特征、神韵气质及经济文化水平的综合表达。
为保持与延续池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特征,形成良好的城市外在物质形象特征,突出池州地方特色,特制定本规划。
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是池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城市景观和风貌方面进行的深化与细化。
1-2 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的目标为“山水池州、特色池州、文化池州”。
“山水池州”——强化池州自然景观特征,突显山水城市格局,将山、水、绿、城融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园林城市。
“特色池州”——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景观建设,合理保护城市历史景观,发展城市现代景观,焕发城市生机与活力。
“文化池州”——通过城市历史地段保护、特色街道整治与文化设施建设展现池州人文景观神韵,保护、继承与发展池州文化传统特色与文脉。
1-3 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的原则:(1)保育自然风景,尊重环境特征规划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过程和格局的完整性,突显山水城市风貌特征。
尊重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生态要素,使得自然形态和人工建设在空间上达到和谐组合并相互衬托。
(2)保护历史风貌,延续城市文脉保护池州历史城区的历史遗存和整体格局,按照划定的范围和相应的保护措施与控制要求对历史风貌加以保护。
在城市建设中,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提倡建筑设计的创新,体现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体现以人为本和景观可持续性按照人的活动规律合理规划,致力于建设一个舒适的城市。
协调现实与标准的矛盾,使城市居民能够最大可能地实现满足完成自我的要求。
注重景观的永续使用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规划的层面与结构2-1 根据池州城市的基本条件、发展需求和建设问题,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城市景观与风貌加以控制。
2-2 宏观层面的城市风貌规划包括城市风貌特色的提炼总结,城市空间格局规划和城市色彩规划。
在对城市整体山水环境与景观特色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景观分区和景观结构规划,确定合理的城市高度分区,对城市主色调和色彩分区提出规划控制要求。
城市景观规划打造独特的城市风貌
城市景观规划打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城市景观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建设工作,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能够为城市注入独特的风貌,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本文将探讨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打造独特城市风貌的方法。
首先,在城市景观规划中,我们需要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历史文脉、人文特色等方面。
这些因素为城市赋予了独特的氛围和个性,我们应该尊重并巧妙利用这些特点。
比如,在规划山地城市时可以注重山体的保护和融入,运用独特的山地地貌打造独特的城市风貌;而对于历史悠久的城市,则可以借鉴古建筑的风格和元素,打造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
其次,创新与时尚也是打造独特城市风貌的重要考量。
城市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吸纳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为市民提供新奇、时尚的景观体验。
比如,在景观规划中可以引入现代建筑设计、灯光艺术、数字科技等元素,打造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城市形象。
此外,城市绿化是城市景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合理规划和布局绿地,引入各类花草树木,将城市打造成为一个绿意盎然的花园。
绿色的城市环境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还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和心灵抚慰。
同时,绿地还可以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
此外,在城市景观规划过程中,需要重视公共艺术的引入。
公共艺术可以是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等形式,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让城市更富有情感和艺术氛围。
公共艺术不仅可以增添城市的艺术品味,还能够激发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最后,城市景观规划中需要注重交通与便利设施的合理布局。
城市的道路、街巷、交通枢纽等都需要科学规划,让市民更加便捷地出行。
同时,城市景观规划也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舒适度,设置合理的休息点、娱乐设施等,让市民在城市中得到更好的体验。
综上所述,城市景观规划的确能够打造独特的城市风貌。
通过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人文特色,借鉴现代设计理念和科技手段,注重绿化和公共艺术的引入,以及合理布局交通和便利设施,我们可以为城市打造一个独特而美丽的风貌,使其成为人们向往的居住和旅游目的地。
风貌带建设情况说明
风貌带建设情况说明风貌带建设是指在城市或乡村中,为了突显地域文化特色、增强城市形象和吸引游客,通过对建筑物、街道、景观等进行整治和改造,营造出独特的风貌区域。
这种建设旨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传承。
以下是对风貌带建设情况的详细说明。
首先,风貌带建设在城市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通过对风貌带的打造,可以将城市的整体形象进行提升,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比如,在市区的核心区域建设了一条经典的风貌带,沿街设置了传统建筑,修缮了历史建筑,并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景观等措施,将整个区域打造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街区。
这不仅增加了居民的归属感,也让来访者对这座城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风貌带建设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建设风貌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修建和改造工程,这将带动建筑材料、劳动力等产业的发展。
同时,风貌带的建成后,往往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业的繁荣。
此外,风貌带的建设还会对城市的物业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了周边土地和房屋的价值。
另外,风貌带建设对于城市文化传承和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整治和改造,可以修复和保护历史建筑,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
比如,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中,通过确定特定的区域作为风貌带,可以集中展示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文化活动以及民俗特色。
这样既可以让居民和游客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也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此外,风貌带建设还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通过提升街头景观,布置绿化带、休闲广场和步行街,使居民有更多的机会去享受户外活动、锻炼身体。
同时,在风貌带的建设中,还可以对老旧的城区进行更新改造,提升居民的住房条件。
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还有,风貌带建设需要做好整体规划和管理。
在进行风貌带建设时,需要注重整体规划和风格的统一,保持一致的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以确保整个区域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的连贯性。
景观风貌规划
景观风貌规划
景观风貌规划是指对城市、乡村、景区等地区的景观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的工作。
其目的是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营造出具有独特特色和良好空间品质的景观环境,提升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品质和空间体验。
景观风貌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生态保护与修复: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保护和修复地区的自然生态,保护植被、水体等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
2. 城市布局与景观连贯性:通过合理的城市布局和景观设计,使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景观元素相互衔接和连贯,形成整体的景观体系,提高城市的形象魅力和城市景观的连贯性。
3. 公共空间设计与利用:通过对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和娱乐设施,创造一个活力四射、宜人舒适的公共空间,增加城市居民的活动空间和社交场所。
4.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对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场所,进行积极的保护和利用,提高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和价值,并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解释和宣传。
5.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节约: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城市的环境质量。
景观风貌规划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并结合参与者的需求和利益。
通过规划和设计,可以创造出与地区特色相符合的景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使人们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和空间体验。
城市风貌打造实施方案模板
城市风貌打造实施方案模板一、背景分析。
城市风貌是城市的面貌和气质,是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的体现,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风貌的保护和打造成为了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
因此,制定城市风貌打造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设定。
1. 保护城市传统风貌,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2. 打造具有当代特色的城市风貌,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吸引力。
3.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旅游业的繁荣。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制定严格的城市风貌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建筑外立面、广告牌等对城市风貌的影响。
2. 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修缮古建筑,恢复传统街巷风貌,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的历史文化品位。
3. 建设城市公共艺术品,雕塑、壁画等艺术品的设置可以提升城市的艺术氛围,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4. 加强对城市绿化的管理,增加绿化面积,种植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5. 加强城市景观照明建设,夜间景观照明可以提升城市的夜间魅力,增加城市的夜间旅游吸引力。
6. 加强城市广场和公园的建设,打造城市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市民的文化生活。
四、实施保障。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城市风貌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健全城市风貌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城市风貌保护体系,加强执法监管。
3. 加强行政管理,建立城市风貌保护的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4. 加强资金投入,增加城市风貌保护的投入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风貌保护。
五、总结。
城市风貌的打造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城市风貌保护,才能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位,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为城市风貌的保护和打造贡献力量,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诏安城景观风貌专项规划·规划简本
诏安县城景观风貌专项规划·规划简本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与《诏安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中远景设想的主城区范围一致,具体为:东至桥东镇东大门,西至沿324国道至汾水关,北至高铁站,南至西溪,规划范围面积约为80平方公里。
控制范围:包含县城周边山脊线及宫口湾、梅岭镇界,控制范围面积约为295.7平方公里。
研究范围:以县城周边山脊线及乡镇边界为界,向海延伸,研究范围面积约为385.4平方公里。
2、三个层次的城市风貌定位诏安县域范围内的风貌特色定位:闪耀闽粤门户的魅力之都。
是指要打造综合雄厚生态产业实力、优美生态环境及深厚文化积淀的滨海魅力之都;研究范围内的风貌特色定位:依山傍海的环东山湾休闲花园。
是指要打造依山傍海,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人文交相辉映的滨海城市,构筑宜居宜业的环东山岛滨海休闲花园;诏安县城风貌特色定位:山环水抱、儒雅诏安。
其中“山环水抱”强调要尊重自然山水禀赋,强化自然格局,“儒雅诏安”指要突出城市气质与传统文化精神韵味。
3、风貌总体架构县域风貌总体架构:依据《诏安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2-2030)》,规划整体诏安县域形成“一心两核,三带四区”的城市风貌总体构架。
一心:丹诏古城文化核心;两核:乌山生态核心和宫口湿地生态核心;三带:绿色经济发展带、红色经济发展带和蓝色经济发展带;四区:山区风貌片区、平原风貌片区、金都风貌片区和滨海风貌片区。
山区风貌片区:主要以特色商贸和特色高优农业观光和农产品加工、温泉养生、特色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主;平原风貌片区:主要以农副产品、粮食为主的现代物流、商业服务、旅游休闲度假功能为主;金都风貌片区:主要以海洋生物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水产品加工产业、光电产业、现代农业观光为主;滨海风貌片区:主要以滨海旅游、产业船舶维修制造、港口物流、能源产业、水产品加工等功能为主。
研究范围风貌总体架构:在尊重自然的理念指导下,结合诏安向海发展的城市发展路线,规划诏安形成“两轴、三区、多组团”的城市风貌总体构架。
城区风貌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城区风貌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城区的风貌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造和提升,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
城区风貌改造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实施,以确保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得到有效提升。
二、目标设定。
1.提升城区形象,通过改造工作,打造更具现代感和文化氛围的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流和资源投入。
2.改善城市环境,通过改造工作,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
3.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改造工作,激活城市的经济活力,促进商业发展和城市产业升级。
三、实施方案。
1.规划设计,制定城区风貌改造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方案,确定改造的范围和重点区域,确保改造工作有序进行。
2.建筑改造,对城区内的老旧建筑进行改造和更新,提升建筑外观和功能,使其更符合现代城市的风貌。
3.绿化美化,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增加绿地和公园的建设,提升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4.交通优化,优化城市的交通布局,改善道路和交通设施,提升城市的交通便利性和通行效率。
5.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文化活动和景点建设,展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6.商业发展,引入优质商业项目,打造商业街区和商业中心,促进城市商业的繁荣发展。
四、实施步骤。
1.调研评估,对城区的现状进行调研评估,确定改造的重点和难点,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规划设计,制定城区风貌改造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方案,确定改造的目标和重点工作内容。
3.项目筹备,确定改造项目的投资来源和资金筹集方式,做好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
4.工程实施,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城区风貌改造工程,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5.验收评估,对改造工程进行验收评估,确保改造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6.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广活动,向市民和游客展示城区改造的成果,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城区风貌改造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改造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风貌规划说明书正文
说明书正文木垒东天山大龙景区风貌规划说明书1 规划背景1.1风貌规划的必要性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到现在,城市新城区的建设工作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开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在建筑的规划面也出现了忽视各个城市自身建筑风貌特色的规划和打造,造成了新城区风貌千篇一律的景象出现。
新城区在自身城市风貌的塑造工作是相当有必要的。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同时也进入了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
近30年的城市发展成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城市新区建设,尤其是建设数量和速度令世界瞩目,但各个城市的新区建筑风貌却出现了“千城一面”的问题。
中国作为后发,地域文化受到西文化的强烈冲击。
当前中国城市新区建设一般有以下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可谓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二是城市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地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投资者,更多的是采用招商引资的式由开放商投资建设;三是城市新区作为体现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新形象的载体,已成为不少地官员展现其政绩的“显示器”。
在开发商看来,建筑作为空间生产的最终产品。
随着建筑设计市场的开放,全球的建筑公司及其代理者涌入中国。
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为开发商提供“款式”多样的选择。
而信息化和全球化也使得建筑符号的传播极其便利。
建筑师在设计期、资本和文化的多重压力下,一般只能只能按照开发商的要求提供建筑设计产品。
可见,在政府开发控制弱化的情况下,依靠开发主体和建筑师的理性自觉,有可能在某些地块形成个性特色鲜明的建筑个体或建筑群体(有同一个开发商),但难以在片区和城市层面有效形成整体有序的建筑风貌。
所以风貌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1.2风貌规划的紧迫性1、扩大有效需求要求,旅游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从木垒县的经济运行态势情况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要把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必须在这面下大力气。
旅游业可以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直接增加高额收入,扩大有效需求的作用十分明显,必须加快发展。
哈尔滨城 市 风 貌 特 色 规 划
城市总体规划
哈尔滨城市风貌特色规划
一、哈尔滨城市风貌特征
北国江城,柳堤荫深;规划格局,近代形成;建筑形象,欧域遗风;冰雪文化,举世著称。
二、哈尔滨市城市风貌的基本骨架是以松花江水域和马家沟为主体的滨江(河)绿带体系,以太阳岛为主体的休闲、旅游、观光、度假风景区,以经纬街——红军街——中山路,大直街——学府路为主体的景观主轴线体系构成。
三、城市风貌规划划分为六种区域:自然环境保护区、公共绿地景观区、江域岸线景观区、工业建筑景观区和其它建筑景观区(住宅区以及其它区)。
四、城市空间景观划分三个层次:1、道里、道外、南岗现有中心城区的传统风貌保护区(严格控制建筑体量);2、市区五处传统风貌景观区外围的过渡区(传统符号在新建筑中提炼运用);3、过渡区外围的城市大面积区域为现代景观新区(顾乡、学府路地带、动力区、香坊区、太平区、前进新区、马家沟机场地区、群力地区等)。
五、城市节点:1、城市大门:共计15处,主要指机场、港口、车站和城市四环路与“十射道路”的交汇处;2、城市标志点:包括现状及规划建筑中具有鲜明造型特征及文化意义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构筑物,它们是博物馆广场、哈尔滨火车站、松花江公路大桥、融府大厦、防洪纪念塔、
国贸大厦等;3、城市俯瞰点:利用制高点或部分高层建筑设置观景场所,如民族饭店、融府大厦、国贸大厦、工业展览中心等;4、城市景观点:具有观赏价值和造景功能的城市自然、人工环境,它们是防洪纪念塔、太阳岛、松花江公路大桥、斯大林公园、兆麟公园、中央大街、红军街、靖宇大街、地下商业街(南岗国贸城)、中外边贸市场、国贸大厦、极乐寺、文庙、二十道街江桥桥头广场等。
制定风貌设计方案
制定风貌设计方案一、方案背景为了更好地展示城市风貌,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我们制定了以下的风貌设计方案。
二、方案内容1.建筑风格:采用现代简约风格,突出简洁、大气、时尚的特点,与时代相呼应。
2.绿化景观:在城市主干道两侧设置行道树,选择乔木品种,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供阴凉和户外休息的场所。
3.公共艺术品:在主要交通节点和广场等区域设置公共艺术品,包括雕塑、壁画等,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4.照明设计:在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采用节能环保的LED照明灯具,灯光柔和而明亮,为行人和车辆提供安全的照明环境。
5.道路交通标志:设置清晰明确的交通标志和标线,提高道路通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6.公共设施:在公共场所设置座椅、垃圾桶、自行车停车场等设施,方便市民和游客的使用,提升城市的整体舒适度。
7.建筑立面装饰:利用陶瓷板、铝塑板等材料进行建筑立面装饰,增加其美观性和立体感,打造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群。
8.交通组织:根据不同地区的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合理安排车道、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位置和宽度,提高道路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9.街头商铺:规划和设置街头商铺,支持小型商业和创业,丰富城市的商业氛围和人文环境。
三、方案效益1.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2.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其生活品质。
3.加强城市管理和规划,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4.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四、方案实施1.成立专门的项目组,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2.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确定每个环节的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间。
3.充分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共同推进项目的实施。
4.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我们制定的风貌设计方案,希望通过这些设计和实施措施,能够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宜居,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市区景观风貌规划说明
市区景观风貌规划说明一、背景介绍市区景观风貌规划是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打造宜居宜游的城市环境而制定的规划方案。
本规划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优化市区的景观布局、建筑风格、公共空间等要素,提升市区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二、规划目标1. 提升市区景观品质:通过景观规划,打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城市形象,提升市区的美感和品质。
2. 优化景观布局:合理规划市区的景观节点和景点,提升市区的游览体验和吸引力。
3. 注重环境保护:在规划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 提升市民生活质量:通过景观规划,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和休闲设施,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规划内容1. 建筑风格规划:根据市区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制定相应的建筑风格规划,保护和传承本地特色建筑,提升市区的文化内涵。
2. 公共空间规划:规划市区的公园、广场、步行街等公共空间,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满足市民的需求。
3. 绿化规划:制定绿化规划,增加市区的绿地面积,提升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4. 交通规划:优化市区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5. 景观节点规划:规划市区的重要景点和景观节点,提升其形象和吸引力,增加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
四、实施步骤1. 调研和分析:对市区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市区的特点和问题。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市区景观风貌规划方案,明确目标和内容。
3. 公众参与:组织相关部门和市民代表参与规划过程,听取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公正性。
4.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规划方案,提高市民对规划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5. 实施和监督:按照规划方案,逐步实施各项措施,同时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预期效果1. 市区形象提升:通过规划和设计,市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得到提升,成为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城市。
2. 市民生活改善: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和休闲设施,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城区建筑风貌设计方案
城区建筑风貌设计方案城区建筑风貌设计方案城区建筑风貌设计方案对城市的发展和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富有特色和魅力的城区建筑风貌不仅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增加城市的知名度,还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以某个城市为例,提出一个城区建筑风貌设计方案。
首先,要保留和修复城区传统历史建筑。
这些建筑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在城区建筑风貌设计中,应该注重对于传统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
通过修复传统历史建筑,我们可以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增加城市的历史厚度和魅力。
其次,要注重新建建筑的创新和绿色设计。
城区建筑风貌设计不仅仅是修饰和装饰,更是一种对城市形象和氛围的塑造。
因此,在新建建筑设计中,应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建筑设计应该融入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等资源,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建筑设计应该充满创新,能够突出城市的特色和个性。
第三,要加强城市景观的规划和建设。
城市的美丽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物上,还需要有良好的景观和绿化。
因此,在城区建筑风貌设计中,要注重城市景观的规划和建设。
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可以营造出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氛围,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
同时,要注重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和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再次,要加强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
城市的建筑风貌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丽和独特,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交通便利性。
因此,在城区建筑风貌设计中,要注重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
通过合理的道路和交通组织,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便利性,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最后,要加强城区建筑风貌的管理和保护。
城市的建筑风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因此,要加强城区建筑风貌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
通过加强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维护城市的建筑风貌,使其能够长久地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城镇特色风貌专项规划方案
城镇特色风貌专项规划方案1. 引言城镇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场所,城镇的特色风貌不仅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底蕴,也对城市形象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城镇特色风貌专项规划方案,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至关重要。
本规划旨在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政策和措施,加强城镇特色风貌保护与建设,提升城镇整体形象,为市民创造美好生活环境。
2. 规划目标- 保护和传承城镇特色风貌;- 提升城镇形象和品质;- 促进地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 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 规划原则-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保护优先,合理开发;- 尊重历史、融入现代;- 多元共享,注重社会参与。
4. 规划内容4.1 建立风貌体系- 制定城镇特色风貌保护和建设指引,明确定义城区风貌特色,划定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并制定不同区域的保护措施。
- 修缮历史建筑,恢复传统街巷布局,保护传统建筑风貌和文化遗产。
- 结合当地特色,设立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品,丰富城市景观。
4.2 优化道路布局- 规划合理的道路交通网络,提升交通效率的同时注重道路美观与文化内涵。
- 设计人行道、广场和公园,提供休憩和活动空间,鼓励市民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减少机动车数量。
4.3 创建绿色生态环境- 通过植树绿化、绿色屋顶和生态湿地建设,增加绿色空间比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 鼓励采用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城市环境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4.4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支持文化机构的设立和运营,举办文艺活动和展览,提高城市的文化氛围。
- 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育本地文化特色品牌,推动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
4.5 加强社会参与- 鼓励市民参与城镇特色风貌保护与建设,开展志愿者活动,增加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
- 加强与社区居民、文化机构等的沟通与合作,集思广益,形成共治共享的局面。
5. 实施措施5.1 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 制定相应的土地管理、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明确保护与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南阳市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南阳市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一、现状景观风貌基本特征1、“大、小山水”相呼应的自然景观特征(1)区域“大山水”格局南阳地处南襄盆地北部,西北为秦岭东段伏牛山、西南为武当山、东部为大别山,呈三面围合之势。
盆地周边环布着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与秦岭、武当山、大别山共同构成了南襄盆地外围的天然屏障,形成了南襄区域内的“大山水”格局。
(2)城市“小山水”格局南阳城区西、北两面为独山、磨山、十八里岗等山岗所环抱,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城市西北部成为城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十二里河、三里河、梅溪河、温凉河、邕河等水系由城市西北部流经城区,汇入白河,构成了与区域“大山水”格局相呼应的“小山水”格局。
2、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景观特征(1)城市选址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南阳历史悠久,古城在选址中按照中国传统建城理念,充分结合周边自然环境,使山、水、城三者和谐相依。
古城北靠独山,西依卧龙岗、麒麟岗、十八里岗,南临白河,充分体现了“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传统建城理念,充分体现了南阳具有鲜明历史文化特色与山水特色的景观特征。
(2)古城格局与传统风貌独具特色自汉代以来,南阳历代城址几经更迭,并且都有遗迹保存至今。
汉宛城规模宏大,有外城、内城图13—1 古城山水格局示意图两重,现存外城东北角遗址与明远顶、望仙台两处遗址。
隋唐与元代城市规模缩小,位置、范围基本与汉代内城相当。
明代在元代城垣的基础上重修南阳城,其护城河一直保留至今。
清同治二年,又在明代古城四周各建一寨,西引梅溪河水,东疏温凉河水作为寨河,因其形如梅花,故有“梅花寨”之称。
南阳汉宛城、明清古城、梅花寨城结构清晰,历史格局在今天的城市中仍然有所体现,记录了南阳历史变迁与城市演变。
南阳历史城区内文物古迹众多、历史街区风貌完整、空间尺度宜人,历史城区外保留着武侯祠、接官亭、玄妙观等古建筑,给城市带来了充满魅力的历史余韵,与三城相套的古城格局共同构成了极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城市风貌规划一、城市风貌资源构成桦甸市城区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四面环山,自然环境良好。
辉发河、火龙河、内河等数条河流环绕城区,其周边山势起伏多变,轮廓线型优美,山体植被完好,还有经过数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建设的城市框架,都为桦甸市提供了良好的城市风貌建设基础要素。
(一)自然景观资源1、山体景观资源由于桦甸市城区位于河谷盆地的河滩阶台,四周环山,山体轮廓线自然舒展,加之山上植被保护完好,尤如绿色屏障,为城区营造出了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南山、北山的山势较高,山上植被是以保护完好的次生林为主,兼有少量的果树。
西山的山势较低,植被以果树、次生林为主。
东山地势较缓,山体植被保护完好。
作为山体景观,南山、北山的综合山体景观为佳,西山、东山的综合山体景观次之。
桦甸市城区周边的山体景观其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和塑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要素条件。
2、水体景观资源由于桦甸市城区座落在河谷盆地之中,周边环绕群山,有辉发河、火龙河、内河等数条河流流经城区,形成了风光秀丽的天然山水景观特色。
辉发河在桦甸市城区南部向东北蜿蜒流过,尤如一条巨龙环抱着桦甸市城区,流经城区河段岸线优美,水面开阔,对岸南山山势起伏、自然舒展,植被茂密,具有良好的建设发展条件和空间。
因筑堤而形成的桦甸内河,也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水体景观资源。
内河蜿蜒曲回,呈“人”字形,在城区段流经一万三千余米,河两侧岸线除少量开发建设外,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状态,属待开发型。
内河在改善城区环境方面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桦甸市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提供了一个重要景观载体。
桦甸市城区的其它支流,如火龙河、清水河、欧力河、西依汗河,由于在流经城区的位置及区域均不是重要区段,对城区景观影响不是很大,现仅作为水体绿地延伸至城区,为桦甸市城区绿地系统及景观特色形成,提供了基础。
(二)人文景观资源1、古城遗址景观桦甸市早在数千年前就有先民繁衍生息,特别是唐渤海时期,在现城区东北三公里处的辉发河故道南岸建设有具备府治规模的苏密古城,是当时东北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内地交往的交通要塞。
城池规整方正,有内外两城,两道护城壕,平面呈“回”字形。
内城正方形,周长1381m,外城为长方形,周长2590m,四角有角楼,内城墙残高1m至2m不等,外城墙残高3m左右。
该城是唐代渤海时期城池建筑的重要遗迹,在多次勘查清理中,征集和挖掘出铜印、铜镜、古钱、箭镞等文物,尤其是出土的完整莲花瓦当,具有明显的渤海时期建筑构件风格。
古城可以成为桦甸市特色风貌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要素之一,现该古城在1961年列为吉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街路空间景观桦甸市城区的规模不一、类型各异的广场及断面形式和尺度不同的街路,是城市特色景观展现的最直接、最广泛的载体,是城市景观特色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现桦甸市城区数十条大小街路,展现着百年来桦甸市的发展演变历史,由设县当初的大十字街(现大兴街与振兴路)发展成为以桦甸大街、渤海大街、人民路、光明路为代表的新的城市街路框架。
现桦甸市城区主要街路尺度适宜,两侧建筑体量亦较适度,是建筑景观的最大载体。
现城区的广场主要有文化广场、抗洪广场等,为市民提供了游憩休闲、晨练健身的场所,成为城市的共享空间。
起着交通渠化作用的广场有北出口广场、桦甸大街与人民路交叉口广场等,起着重要的城市交通组织作用。
城市出入口是进入城市并使人产生第一印象的门户,桦甸市城市出入口按交通方式不同可分为铁路出入口和公路出入口。
铁路出行不占市民交通出行的主流,而公路出行占桦甸市民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公路出入口的形象就成为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桦甸市城区有四个主要公路出入口,分别为至吉林市出入口、至磐石出入口、至红石出入口和至常山出入口,其中至吉林出入口较为明显,有待建的三角广场,识别性较强,其余出入口无明显标志,可印象性不强。
3、建筑群体景观桦甸市现有的建筑除有几栋民国时期建筑保留外,绝大部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设的,按建筑建设年代可划分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建筑、九十年代建筑和新世纪建筑,分别形成了各自的建筑风格。
民国时期至新中国解放前夕,桦甸城区已经初具规模,当时形成了以大十字街(今大兴街与振兴路交汇处)为中心的商贸、居住区,确立了桦甸城区的基本雏形。
整个城市景观风格朴素自然,具有浓厚的关东地方风格,城市色彩以暗灰色为主色调。
建国后,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我国当时经济基础薄弱,这一时期的建筑形象风格多是清水砖墙瓦屋面,没有过多的装饰,从而形成了朴素无华的建筑风格。
改革开放以来,较大体量的公共建筑及住宅建筑已成规模性建造,这一时期的建筑更加强调其实用性,开始注重建筑的外在形象,但风格单一,缺乏应有的建筑个性特征。
进入九十年代,桦甸市的城市建设无论是在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上都是空前的,不论在建筑外观形象、建筑风格及对城市景观塑造上,打破了数十年的沉闷局面,使城市景观有了质的飞跃。
进入21世纪,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城市环境空间景观的塑造,通过对城市建筑风格、造型、材料、色彩、绿化及外部空间等的把握和建设运用,创造出了富有时代朝气的城市景观形象和建筑风格。
4、园林特色景观桦甸市的园林景观也是有一定特色的,因为桦甸市城区四周群山环抱,辉发河、内河环绕城区,构成了得天独厚的山水城市框架。
在城区中东部有结合内河建设形成的滨河公园,现已初具规模,为市民提供了游憩休闲的场所。
桦甸市的内河及沿岸景观,是蕴藏着巨大园林景观特色的载体,现基本上保持原有状态,是今后桦甸市城区园林特色景观塑造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桦甸市是一座具有丰富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的城市,有着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独特载体。
但是,在努力建设营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1、按照吉林省建设生态省和桦甸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要求,应加强与此相关的设施建设,特别是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进行城市绿化体系的规划建设,而在这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发展建设空间。
2、山体景观资源开发建设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南山和北山,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3、水体景观资源是桦甸市最有特色的景观之一,现除少量地段已开发建设外,其它大部分仍保留原有状态,有待进一步开发建设。
尤其是内河,随着对它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将其建设成为一条水体绿化建筑景观带,成为桦甸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有力载体。
4、街路空间景观和建筑群体景观虽经多年建设,已有一定规模,但在城市景观节点重点控制和建筑外部空间综合处理上还有待提高,城区缺少必要的小品设施及与环境共同构成的小型公共活动场地和广场空间,建筑与街路的比例尺度有待进一步控制完善等,易造成空间局促感和景观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5、对苏密古城的开发利用不够,应将其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和名片,结合考古发掘的成果,加以提炼升华,使之成为代表桦甸自身特点的独特景观。
三、规划的原则和目标1、规划的原则是充分发挥桦甸市本身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优势,努力塑造富有时代感和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保证规划的延续性。
2、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城市风貌规划,整体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艺术水平,将桦甸市城区塑造成山地景色秀丽、河滨景观优美、街景建筑别致、环境清新宜人、城市个性鲜明,具有北方特色的城市。
四、城市风貌规划1、城市风貌宏观分区根据桦甸市城区各类用地功能、景观特征和综合开发建设潜力等因素,将城区划分为7个特色风貌区,为今后的规划的深入细化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各特色风貌区为:Ⅰ区:山体自然景观风貌区;Ⅱ区:水体(内河)景观风貌区;Ⅲ区:老城中心商贸景观风貌区;Ⅳ区:老城城市生活景观风貌区;Ⅴ区:河东行政文化景观风貌区;Ⅵ区:工业仓储景观风貌区;Ⅶ区:孙家屯田园景观风貌区。
2、城市风貌微观环境意向规划有了宏观的城市风貌分区,大体上为桦甸市城区特色风貌的塑造勾划出了框架,但对于规划具体实施及其可操作性还有一段距离,特别是桦甸市城区重点景观区域,是展现城市风貌的载体和精华之所在,应进一步对其进行意向规划,为城市风貌特色勾勒出较为详细的景观形象,以便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与管理中有一定的遵循依据。
根据桦甸市的具体实际情况,最能代表桦甸城市风貌特色的重点景观区域为内河景观带和街路建筑风光带,其它的景观区域,如山体、工业等景观均不如前两种景观点给市民的形象印象深刻,所以通过对内河景观带和街路建筑风光带景观体系的意向规划,为桦甸市城市风貌特色塑造奠定基础,努力将桦甸市城区建设成为既有山水自然景观,又有独特人文景观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
(1)内河环境景观带意向规划桦甸市城区独具自然风貌特色的是四周环山,南、东环水,最有风貌景观开发建设价值的是内河景观带,它为桦甸市城区提供了丰富的景观资源,通过对内河环境景观带的意向规划,目的是充分地发挥水体景观资源优势,建设城市蓝色、绿色通道,使内河焕发崭新的面貌,成为桦甸城市风貌景观构成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内河景观带的建设,在为市民提供一个美好景观感受的同时,还可成为拉动桦甸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一个支撑点。
内河景观带的规划范围,包括内河在城区1万余米的“人”字形河段及两岸各100m至300m的景观控制区的意向规划和特色导引。
考虑内河两岸的各类用地性质和内河形体特征,结合景观开发因素,对内河景观带进行景观分区,共划分3个景观分区。
A区——内河南段景观风貌区B区——内河中段景观风貌区C区——内河北段景观风貌区A区——内河南段景观风貌区意向规划及特色导引范围:城区西段始,至光明路止。
用地性质和主要功能:本区是内河的起始段,北侧以居住用地为主,南侧为规划的城西公园及辉发河,此处属城区边缘地带,交通干扰较小,由于此段内河数年前结合辉发河河堤重建已经对其进行综合改造,内河水质较其它河段有较大提高,河水较为清澈,环境安静,主要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生活岸线空间。
本段北为滨河路(一段为南内环路与滨河路附合路),东侧为人民路跨辉发河大桥,南为城西公园,内河在此段水面开阔,沿河有20~50m的绿化带。
重要的景观场所构想:将该段景观建设成为集水景和绿化景观为主的绿色景观风貌区。
该段横断面构成大体为住宅+滨河路(南内环路)+绿化控制带+驳岸+内河水面+驳岸(辉发河大堤)+绿化控制带+滨河路+城西公园。
居住建筑用地景观,因为此处河段近似东西走向,所以居住建筑均正面朝向内河,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形成沿内河成为一面建筑墙,既呆板,又破坏了此段的自然景观。
为克服上述不足,规划中将沿河岸居住建筑尽量减少面宽,并适当降低层数,沿河以2~3层为主,向北依次提升层数至6层,在建筑的体量和高度上作出变化,建筑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基调,以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特点,并和绿化、水面的色彩构成对比色,建筑形式建议采用坡顶,并运用三段式手法(屋顶、墙身、基座),使沿河住宅建筑高低错落,进退有序,空间组合前低后高,与绿化、道路、水面相应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