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总结分析史记的思想内容
总结分析史记的思想内容《史记》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是司马迁,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它由纪传体的历史记载、太史公自己的评述与时文杂录组成,共分为十二本。
其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围绕着历史、传统、政治、道德和人性等方面展开,以下将对其主要的思想内容进行总结分析。
1.历史观:《史记》的历史观可以概括为“兼并史观”和“强权史观”。
其中,“兼并史观”强调中央政权的统一和稳定,追求一个和谐的社会秩序。
而“强权史观”强调君王的权力和国家的强盛,强调君权至上,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君主的能力。
2.立国之道:《史记》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和治理的关键在于君主的才能和德行。
司马迁将商鞅变法、兵法和历史上伟大君主的经验都用来论证这一点。
他认为强大的君主应当崇尚法治和法制建设,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3.人性观:《史记》则剖析了人性的深层次,认为人性的本质即利益、权力和欲望。
司马迁认为权力的集中和欲望的膨胀是导致社会混乱和战乱的主要原因。
4.政治哲学:《史记》对政治哲学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权力的运行和管理上。
司马迁关注的是君主如何得到权力、维护权力、运用权力和剥夺权力等问题。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权转移应该通过合法的方式进行,否则就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动乱。
5.历史节奏和变迁:《史记》通过对历史的记述,展示了历史的循环和变迁。
作者认为历史会重复,国家的兴衰也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
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上到下的,是由君主的才能和品德决定的。
司马迁希望通过记载历史和启示后世,使得人们能够认清历史的规律,以避免重蹈覆辙。
6.道德观:《史记》对道德问题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对古代君主的评价上,司马迁对儒家的正统道德观持支持态度,认为君主应当遵循仁义和礼仪的原则来管理国家和处理民众的关系。
他通过论述古代君主的崇德行善和仁政,力图推崇一种正义的道德标准。
综上所述,《史记》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历史观、立国之道、人性观、政治哲学、历史节奏和变迁以及道德观等方面。
中国古代文学史—史记讲义课件
580万字,是原书的10倍。是目前材料最详尽,
最便于阅读的《史记》注本。
16
(四)司马迁的其它作品
今存《悲士不遇赋》是晚年的作品, 是一
篇骚体赋, 抒发作者受腐刑的悲愤的心情。另有
散文《报任安书》, 是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信, 司
马迁主要在信中叙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 抒发心
中的痛苦, 以及受辱而坚韧不屈的顽强意志, 司马
司马迁和《史记》
1
壹 司马迁的生平 贰 《史记》的思想内容 叁 《史记》的艺术成就 肆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2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著述
一、司马迁的生平 司马迁(前145~约 前87),字子长, 左冯翊夏阳(今陕 西韩城。汉代京畿 地区分为三部分: 京兆尹、左冯翊、 右扶风,各相当于 一个郡)人。
14
(二)、《史记》的名称及其流传 史记,司马迁原名为《太史公书》——后变为《太史公 记》——再变为《太史记》——《史记》,时为魏晋之间。 史记在司马迁生前并未公布于世。到汉武帝,昭帝、宣帝 他的外孙杨恽公布此书,才得以流传,但流传不久,就缺了十 篇,(景帝纪、武帝纪等)。后来褚少孙补足其中的四篇,都
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原为
单行本,北宋时会编在一起。
2、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对史记的考察、校
订,花二十年时间而成,或云可为《史记》第
四家注。
3、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资料
丰富,是《史记》三家注后最好《史记》注释。
4.韩兆琦《史记笺证》。韩先生批阅十三年
撰成此书。吸收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全书
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封了海西侯。) 汉武帝给司马迁治罪其它原因: “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之过, 帝怒削而去之,后坐李陵降匈奴,下迁蚕室。有怨言(可能指的是《报任安书》), 下狱死。”(引自卫宏《汉书旧仪注》。司马迁的死,两千年来一直是个谜。刘向、
总结论述史记的思想内容
总结论述史记的思想内容《史记》是中国古代文献与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一部巨著,它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的思想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史记》强调正统王朝的合法性和延续性。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中国历史分为三纪六序,强调了历史的持续性和衍变。
他把秦朝视为天命所归,而西汉则是延续了这一天命的正统王朝。
司马迁对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天意所归,符合天人合一的道理。
其次,《史记》强调治国理政的重要性。
司马迁对历代王朝的政治制度以及君主的执政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述评。
他提出了“五德”说,认为君主应当遵循仁、义、礼、智、信等五个德行,以治理国家。
司马迁批评了秦朝暴虐专制的政治制度,提倡了法律文化的重要性,对西汉王朝的仁政充满赞美。
他提出了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认为德治是根本,法治是手段,二者相辅相成。
第三,《史记》强调人物对历史的影响和作用。
司马迁在《史记》中着重描写了历史上一系列重要人物的事迹,他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和评价,展示了个人的才能和德行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影响。
司马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阐述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
他褒贬分明,以表彰那些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人物,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昏庸无道的君主和奸佞小人。
第四,《史记》强调历史的教训和警示。
司马迁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总结,认识到历史上各种政治制度和统治方式的得失优劣。
他以司马迁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警告后人要慎重对待历史的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
司马迁在《史记》中反复强调了君主的聪明才智和亲民度量的重要性,同时亦提醒后人应当时常反省,遵循仁义道德的原则。
最后,《史记》思想内容中还包括它对于文化和学问的重视。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史学宗师”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他强调了文化传承和学问积累的重要性,他亲自完成了整个《史记》的编纂工作,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和思想资源。
总之,《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书中的重要篇章,其思想内容主要包含了正统王朝的合法性和延续性、治国理政的重要性、人物对历史的影响和作用、历史的教训和警示以及对于文化和学问的重视。
简要回答史记的艺术成就
简要回答史记的艺术成就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还涉及到了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
在艺术方面,史记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和成就。
一、史记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在中国绘画艺术方面,史记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对于绘画题材和构图提供了启示。
例如《封禅图》中描绘汉武帝祭天时的场景,就为后来许多绘画家提供了珍贵的素材和灵感。
其次,在绘画技法上,史记也为后来的绘画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例如《太公养浩》中描绘太公钓鱼时水草丰茂、鱼儿游动的场景,就启发了许多绘画家在描绘水草和鱼儿时采用更加逼真的手法。
二、史记对于中国音乐艺术的影响在中国音乐艺术方面,史记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它对于音乐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例如《召公子》中描绘了齐国国君召公子被困在墙里,最终靠着一曲高歌得以脱困的故事,就成为了中国音乐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篇章。
此外,在音乐创作方面,史记也为后来的音乐家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例如《平原吟》中描绘秦始皇巡游时民间歌手所唱的歌曲,就启发了许多音乐家在创作时采用更加自然、朴实、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风格。
三、史记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在中国文学艺术方面,史记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首先,在文学题材上,史记提供了大量珍贵而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例如《滑稽列传》中描绘了许多滑稽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成为后来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的重要素材。
其次,在文学风格上,史记也为后来的文学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例如《项羽本纪》中描绘了项羽与刘邦争霸天下的故事,采用了生动、激烈、紧凑的叙述手法,成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经典之作。
四、史记对于中国哲学艺术的影响在中国哲学艺术方面,史记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它对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例如《太公养浩》中描绘太公钓鱼时所体现出来的“养浩然之气”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记_的史学价值,文学特点[1]
《史记》的艺术成就《史记》不仅是“史家之绝唱”,也是“无韵之《离骚》”,具有高度的文学成就。
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
《史记》写人上至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学者、商人、妇女、游侠、医生、卜者、方士、倡优等,各行各业都有,比先秦史书更加广泛。
《史记》写及人物四千有余,个性突出与完整者不下百人。
《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首先得力于对历史人物特征的准确捕捉和精心选材。
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大都有鲜明的特征,如李斯自私、刘邦隆准、项羽重瞳、李广善射、扁鹊擅医、邓通爱钱、信陵君好客、石奋恭谨、韩信能忍、王温舒残酷等等,他还常常抓住一个人物的几个特征,甚至不避人物特征的缺陷,如周昌口吃、张良瘦弱等。
在诸多人物特征中,他最注重的是性格特征,其他方面的特征及传记选材大都是围绕性格特征精心进行的。
为此,他在选取人物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大事刻划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时,也不排斥小事。
此外,为表现人物性格,他在选材、安排上还十分注意互见法的运用,即把某一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他本人的传记里,而写入他人的传记中。
如“鸿门宴”一事,在《项羽本纪》中详写,在《高祖本纪》中略写。
其次,《史记》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和虚实相生手法刻划人物。
前者如“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描写,东廷辩论(《魏其武安侯列传》)的描写,都是通过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后者如《鸿门宴》,作者只实写了项羽、刘邦一席,而对其他人物包括诸侯王及主要将领,并没有形诸笔端,但通过被写实人物的语言行动,读者明显可以感到他们的存在。
此外,《史记》还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如《魏公子列传》中信陵君迎侯生的经过,便突出地将三者综合在一起来表现人物性格。
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
《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的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1.《史记》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它比以前的《左传》《战国策》诸书更注重于人物描写,写出一系列人物传记。
以历史和现实的人物活动为中心,展开历史的纵横面,因而《史记》既是记载重大事件的宏观的历史,也是表现人物的生平际遇,思想品质,性格情感以及行为方式的微观的历史。
个别人物的精神世界,实践行为与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他们一旦被载入史册,他们便成为既包含共性,又富于个性的“单个的”艺术形象。
《史记》之同时具备史学与文学的意义,根本原因便在于此。
2.《史记》于个别人物的纪传而外,又首创合传与类传。
这类纪传集中展现了某一阶段,某一阶层,某一行业,或思想性格,行为方式,身世际遇相似的人物群像,更表明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个性与共性,已有相当自觉地认识。
此外,为弥补纪传体不能以事为纲,统辑人物的不足,司马迁又成功地运用了“互见法”,把历史事件或人物活动分散在数篇之中,令其参差互见,详略不同,彼此补充。
如“鸿门宴”一事,以《项羽本纪》记载最为完整详尽,在高祖,张良,樊哙诸纪传中又予以提及。
互相法的运用,既使《史记》的叙事首尾完整,减少重复,又有助于维护人物形象的完整性,突出作者对人物思想感情的倾向性。
上述因素,使《史记》避免流为见事不见人的概念化的史书,而成为由个性丰满的人物群像与生动活泼的历史事件融汇而成的史学而兼文学的名著。
《史记》的这一成就,素为中外学者所称道。
3.《史记》又善于构造富于戏剧冲突的情节,以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人物传记更为生动。
此以《项羽本纪》中鸿门之宴最为典型。
4.《史记》对后世的主要影响在于文章。
司马迁既是史学大师,又是驾驭语言的大师;《史记》的语言艺术也有突出的成就。
对于《史记》的文章,后世学者多所称道。
苏辙说“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上枢密韩太尉书》);朱熹说“司马迁文雄健”“有战国文气象”(《朱子语类》);桐城古文大家刘大櫆则以奇,高,大,远,疏,变,雄,逸,“似赘拙而实古厚可爱”,“意到处言不到,言尽处意不尽”等语概括之。
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史记》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著作之一,其人物传记是《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记》人物传记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成就,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有意义的东西。
《史记》人物传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作品的人物传记所呈现的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面貌,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人性观、历史观。
《史记》的人物传记总共有一百三十篇,其中包括了王侯将相、文人墨士、谋臣良将等各种类型的人物。
《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是非常显著的。
首先,它所呈现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作者司马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语言描写、行为举止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透彻、情感丰富的特点。
其次,作者通过对人物经历、成长环境、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描写,呈现了人物的成长历程和性格特征,为后人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文学素材。
《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形象的塑造、故事的叙述,更在于传记对于人物历史地位的把握。
传记帮助我们了解了这些历史人物的思想、行动和成就,让后世的人从中学到有价值的教训。
例如《史记》中的秦始皇,尽管他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但也有其负面的历史背景。
后人从其故事中领悟到了“仁不君、义不裁”的道理。
为了更好地展示人物的历史地位和特点,传记在史籍中的位置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无一不是在对史籍进行解读和研究。
《史记》人物传记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了那些辉煌的历史人物,也让我们领悟到了历史的深层次含义。
综上所述,《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人物形象生动、故事叙述精彩、历史地位把握准确等等,这些都是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
阅读《史记》人物传记,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很多人生哲理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这些能够指导我们在各种业务事物上更好地学习与提升自己。
《史记》-PPT课件
【阅读链接】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研究 《史记》的学者应首推韩兆琦先生。推荐阅读 韩兆琦先生的《史记:韩兆琦评注本》。另外 韩兆琦先生还著有《史记通论》、《史记评议 赏析》等专著。
【思考 练习 拓展】
1、名词解释:互见法。 2、简述《史记》一书的体例。 3、以《项羽本纪》为例谈《史记》的人物塑造手法。 4、简述司马迁的家世、生平遭遇与《史记》创作的关系 。 5、论述《史记》的思想内容。
1、《史记》的结构模式独具匠心
《史记》的结构模式分为五种不同的体例,包括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 千五百余字。
本纪,是按年代顺序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和政绩;
世家,是记录先秦诸侯国和辅汉功臣兴衰的内容;
列传,记述历代各阶层代表人物的传记,也记载少数民族和 邻国历史;
四、歌颂了一系列爱国英雄和有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屈原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李将军列传》 《卫将军骠骑列传》
五、歌颂了中下层人物的优良品质
《游侠列传》记述了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 司马迁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 侠”,赞扬了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 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的高贵品德。
3、《史记》的语言运用精粹传神
1)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富有个性化,传神的反映 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
2)叙述语言简练精确,往往使用一两句话甚至几个字 就能生动有力地表现人物情态。
3)叙事记言中还常常引用民谣、谚语、俗语。
二、《史记》的影响
1、《史记》的结构模式、叙事方式、语言 艺术尤被后代散文家所推崇。
《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全书共计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上古传说时期到秦朝的历史。
它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广泛而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表达力强:《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展现历史,文辞简练,语言优美,表达力强。
几乎每一篇文章都以一段精彩的开篇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又在开篇中点明中心思想,使读者能够直接抓住核心。
例如,《史记》开篇的“太史公曰”、“考之前世”,以及“列传第一,本纪第三,三十篇”等经典语句,瞬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文章体例独特:《史记》的文章大致分为本纪和列传两大部分,其中本纪主要是按照年代编排的记载国家的历史,列传则是按照人物进行编排的,深入探讨了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和成就。
这种独特的体例使得《史记》既有纪实性,又有个性化的描述,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3.描写方法新颖:《史记》采用了多种描写方法,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写作范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议论纷纷”和“劝谏君王”的描写方式。
《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常常在关键时刻发表演说,用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看法,警示读者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这种议论和劝谏的描写方法,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4.重视人物形象:《史记》中塑造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将历史人物视为成就历史的中心力量。
《史记》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品德、能力和智慧,使读者对历史人物产生共鸣和敬佩。
这种突出历史人物的描写方式,为后世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历史观的影响:《史记》提出了“史以继世”的观点,强调历史的重要性,使得历史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同时,《史记》也影响了后世的历史观念,让人们认识到历史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事件和现象。
2.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史记》以其优美的文辞和丰富的人物描写方法,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史记的艺术特色
史记的艺术特色史记的艺术特色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学巨著。
不仅内容丰富详实,而且在艺术上也有其独特的特色。
历史叙述类史记将历史叙述得生动活泼,颇有戏剧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司马迁塑造的历史人物形象。
他不仅会通过传统的史料收集,还会向有关人物及其后人了解,带着许多个人情感色彩,并通过笔下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大限度地赋予人物情感和生命力。
此外,史记在整个历史叙述中采用了超凡脱俗的方式,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在《项羽本纪》中,作者采用像故事一般的叙述方式,平衡了事实和艺术的表达。
这使得史记充满了诗意和戏剧感,成为文学艺术和历史艺术的完美结合。
文学写作类在文学写作方面,史记更像是一部文学作品。
司马迁以富有感染力的笔触,通过描写人物、场景、情绪等语言元素,为历史事件注入了文学的魅力。
例如,在《楚元王世家》一章中,司马迁描绘了楚元王屠城的场景,以浅显易懂的描写方式,使读者似乎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强烈的荒凉之感。
艺术感知类史记不仅在历史叙述和文学写作方面具有艺术感,还在史学思想和历史观点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感知。
在史学思想方面,史记提出了“夫史者,言之所以在兹者,非其所言之之几也,其所言者人也”(《汉书·艺文志》),意为史学的最终目的是关注人类。
这种人性关怀贯穿始终,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在历史观点方面,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宝库,也是一本历史智慧的积累。
司马迁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史料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许多深刻的历史观点。
例如,在《吕氏春秋》中,司马迁提出“法令者,所以治民也”、“民生者,国之重器”等理论,成为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
综上,史记凭借经典的艺术表达方式、生动的史料和具有深度的史学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学、艺术三者共同发展的标志性作品,也是人们创造精神文化的丰富体现。
史记的历史贡献概括
史记的历史贡献概括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历史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它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的记载,展示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变迁。
这种纪传体的史书体裁,对后来的中国史书编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史记》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3.体现了司马迁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司马迁在《史记》中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他认为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而不是由帝王将相创造的。
他还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这些观点对后来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史记》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史书,它的语言优美、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史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1)》简答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1)》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9)盗传必究筒答题1.简述《史记》的思想内容。
答:(1)对于经济问题的卓绝认识;(2分)(2)主张各兄弟民族平等友好,反对相互残杀侵掠的进步民族观;(2分)(3)鲜明而强烈的民主性和批判性;(2分)(4)歌颂了一种积极豪迈,勇于建功立业,甚至为了某种理想、某种原则可以不惜牺牲生命的人生观、生死观和一种忍辱负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奋斗精神。
(4分)2.什么是唐代的新乐府?什么是“新乐府运动”?答:⑴所谓“新乐府”,专指唐代诗人们用新题写时事的拟乐府诗歌,其首创者是杜甫。
后继者李绅、元缜、自居易等人更是写出了大量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诗。
“新乐府”之名正式出自中唐诗人白居易。
(5分)(2)所谓“新乐府运动”,即是元稹、白居易等人在杜甫新题乐府诗的基础上,倡导而兴起的一次有明确理论指导的诗歌革新运动。
其代表人物是元稹、白居易等。
(5分)3.结合教材,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答:(1)现实主义优良传统;(2分)(2)善于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以抒情写志、刻画人物;(2分)(3)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分)(4)以四言为主体的诗歌形式;(2分)(5)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
(2分)4.什么是“建安风骨” ?答:(1)建安诗人打破了两汉以来辞赋独盛,诗坛沉寂的局而,继古诗十九首之后,掀起了第一次文人五言诗的创作高潮;(2分)(2)他们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2分)(3)表现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2分)(4)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2分)(5)这些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风格雄健、慷慨悲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
(2分)5.什么是《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答:赋、比、兴是前人对〈诗经》表现手法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史记》的叙事艺术
结语
总结
谢谢大家!
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纪 传体叙事结构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纲领)(某一时段的实际 主宰者,如项羽、吕后)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展开) 《孔子世家》《陈涉世家》例外 (补充) 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 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礼书》、 《乐书》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 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有外国史和少数民族史)
2、通古今之变: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 成败之理。
称赞历史上的政治改革,认为历史的兴衰有迹可寻,盛中 含衰:《平准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国富民强—欺压百姓矛盾加剧—起义—改朝换 三层次: 结构上融会贯通百家学说,建立统一的新的思想体系; 核心思想是考察成败兴坏之理,以史为鉴。 创立百科全书式的纪传体通史,奠定史学的独立地位。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独具匠心
3、《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在人物合传中,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 非常高超
如《游侠列传》、《佞幸列传》、《酷吏 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以廉颇、蔺相如为主, 兼及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先叙廉颇,再说 蔺相如,最后叙插入和氏璧,引发后面“完璧 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著 名的历史故事。
三、《史记》进步的思想倾向
①揭露统治者的暴行、暴政 ②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
③歌颂反抗暴政的刺客、侠客和一些具有优良品质的
中下层社会人物
④歌颂爱国人物和对历史有贡献的人物
《史记》中的古文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的文化思想与艺术成就
《史记》中的古文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的文化思想与艺术成就1. 引言1.1 概述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总结性历史著作,记录了从黄帝到西汉末年间共计3000多年的历史变迁。
其中,以司马迁和班固等人为代表的古文学家们不仅在记录和传承历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更在其作品中展示了卓越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别对《史记》中的两位重要古文学家司马迁和班固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他们独特的文化思想与艺术成就。
接着,在第四部分还将涉及其他一些在《史记》中有所记载的古文学家,以窥探其文化思想与艺术成就。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整个文章所呈现出来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
1.3 目的通过对《史记》中这些重要的古文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展现他们的文化思想与艺术成就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贡献,并揭示他们作品中的智慧与艺术魅力。
同时,通过对其他古文学家也进行简要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到这些古代文学巨匠在历史进程中卓越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本篇长文的撰写,希望能够唤起读者对于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关注和尊重。
2. 司马迁的文化思想与艺术成就:2.1 司马迁的背景介绍:司马迁(前145年-前86年),字子长,汉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世族世代务农的家庭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司马迁对于历史与文学有着极高的热情和天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为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
2.2 司马迁的文化思想:司马迁的文化思想深受儒家经典《尚书》、《春秋》等影响。
他注重人类历史记录和研究,并将历史视为政治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他相信通过研究过去的事件可以指导未来,并倡导“守道安民”的观点,即君主应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而不是个人私欲。
司马迁非常重视道德伦理观念,在他看来,治理国家需要建立在仁爱和道义之上。
他认为大贤者能够通过仁政使社会获得和谐与稳定,同时也强调个人的修养和道德自律对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司马迁《史记》
霸 王 别 姬
一、 司马迁的生平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字子长,生于 龙门(陕西韩城县)芝川镇。 祖父司马喜,是有爵无官的五大夫。司马 迁十岁以前,“耕牧河山之阳”,十岁随 父亲司马谈移居京师长安,“年十岁则诵 古文”,向孔安国学《尚书》、向董仲舒 学习《公羊春秋》。他的一生,据王国维 《太史公行年考》推断,当是“与武帝相 始终”
《史记》的文学成就
成熟的叙事技巧 成功的人物刻画
自如的语言运用
浓郁的悲剧气氛 强烈的传奇色彩 宏伟画面意蕴深邃
《史记》的叙事艺术
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
传主地位的安排 传记次序的安排 人物合传的设立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
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
重视对因果关系的探究
• 通古今之变: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 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司马迁 对于历史上出现的政治改革,总是采 取称赞的态度;在研究历史时,注意 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带有朴素的辩 证法思想。 • 即探究历史的发展实况及其规律。
• 成一家之言: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 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 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司马迁 写《史记》,窃比《春秋》寄寓理想 于其中,他的理想也是靠历史事实的 叙述来体现的。
互见法 是《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
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有无互见 和详略互见。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 在本传中未写,在他传中写了,这是有 无互见。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事迹, 在一篇传中详写,在其它传中略写,这 是详略互见。采用互见法,有时是为了 避免行文的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 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
• 二、《史记》创作的动机
论述《史记》
论述《史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一、思想内容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这部书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总结了我国民族三千年发展的历史。
共一百三十篇:“本纪”十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一些重要事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是记叙诸候王国和辅汉功臣。
“列传”是一般人物传记。
在这五类中,除“列传”中有许多篇具有很高的传记文学价值外,还有一些“本纪”和“世家”也是杰出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里面的人物传记包括了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各式各样的人物。
它写了许多帝王将相,也写了刺客、游侠、和占卜的人。
它还写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失败的历史人物,等等。
《史记》写这些人物,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而是在几乎每个人物身上表现了作者的爱憎。
作者对这些人物的爱憎态度又是和作者的整个思想联系起来的。
《史记》中人物形象的丰富饱满、生动鲜明,不仅得力于司马迁对材料的取舍和安排,而且也得力于他运用了多种方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
作者在写作人物传记时,尽力避免一般地梗概地叙述,而是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活动,使人物性格突出。
具体表现为:1、暴露统治者的丑恶形象(1)对暴君甚至汉朝的皇帝加以口诛笔伐,揭露刘邦不事劳动、嗜酒贪色、虚伪呵权诈的流氓相。
揭示塌为了建树个人的封建政权,不惜牺牲至亲的自私残忍行为。
(2)汉武帝的崇信鬼神、执迷、幼稚到荒诞可笑的程度。
2、刻画暴官酷吏的凶恶脸谱(1)十个酷吏中有九个就是汉武帝的宠臣,他们残酷横暴、肆无忌惮,有的一日“杀四百余人”“流血十余里”(2)作者批评他们”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暴露封建王朝的黑暗统治。
史记的思想内容
2、创作宗旨
A、继《春秋》创一代大典。司马迁从六经异传和诸 子百家著作中吸取了许多学术观点,特别是孔子的 《春秋》,这是《史记》创作的理论基石。 B、究天人之际。寻找天道与人道之间的汇合点,这 原先本是巫所担负的神圣使命,与上古巫文化精神 息息相通。 C、通古今之变。时势之变,兴亡之变,成败之变, 穷达之变。 D、成一家之言。继承孔子文化,像诸子那样自立字 自说,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
B、对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及其内部斗 争、互相倾轧的丑恶行径也进行了揭露。 《吕太后本纪》吕雉 C、对贪暴官吏残害无辜的罪行也进行暴 露和谴责。《酷吏列传》王文舒 2、热情歌颂了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陈 涉世家》陈胜、吴广,《项羽本纪》项 羽。 3、传述了一些中下层人物,颂扬了他们 的可贵品质和指挥才能。《刺客列传》 五位刺客,《游侠列传》“布衣之侠”。
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5史记纪事其时间上起黄帝下迄司马迁写作本书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空间包括整个汉王朝版图及其四周作者能够了解的所有地域
第三节、《史记》的思想内容
一、《史记》简介
1、《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 称《史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 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总共一百三十卷, 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 一部著作。
3、《史记》取秦记》、《楚汉 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 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 材料来源。 A、“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即阅读皇家所藏 图书档案;《功令》《列封》《令甲》 B、取资金石、文物、图像及建筑;琅琊、之罘石刻 C、游历访问,实地调查; D、接触当事人或他人的口述;刘邦、李广、郭解 E、采集歌谣诗赋,俚语俗谚;谚曰、语曰 F、搜求被秦始皇焚灭了的古诸侯史记。《秦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5《史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
3、韩兆琦《史记通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陈学良《司马迁人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黄镇伟《历史的黄钟大吕》----《史记》,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6、聂石樵《司马迁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7、朴宰雨《史记汉书比较》,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3、阅读《李将军列传》,分析其中的悲 剧意蕴。
谢谢观赏!
Thanks!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丑行。
吕后 “人彘”
揭露贪官酷吏残害无辜的罪行。
王温舒
(2)热情歌颂陈涉、项羽等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
(3)歌颂了具有爱国思想,坚持正义,反对暴政的人物。 李广
(4)为封建社会中下层的历史人物作传,歌颂他们 高贵的品质。
荆轲
2、《史记》艺术特色
(1)善于选择、安排具有典型意义的 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8、黄新亚《司马迁评传》,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
9、可永雪《史记文学成就论稿》,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张大可《司马迁评传》,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思考题
1、概括《项羽本纪》中所塑造的项羽之形象 。
2、结合《项羽本纪》中的人物语言描写 ,分析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钜鹿之战
《史记》在叙事中还往往引用民谣和谚语,使 语言更加丰富多采,也更富有表现力。
《史记》的思想内容
《史记》的思想内容肖旭一、《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一部有五十二万多字的巨著。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都是以写人物为主的。
本纪,按年代顺序记载帝王的言行和政绩;表:按世代年月谱列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书:记载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等典章制度;世家:记载王侯的兴衰;列传:记载社会各阶层有显著事迹可传的人物,也记载少数民族和邻国的历史。
通过这五种形式,互为补充,而构成纪传体通史的完整体系,从黄帝到当今将近三千年的历史记载下来。
因在司马迁之前,中国历史著作很多,但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中国史,而《史记》恰恰完成了这一任务,并有着自己的体例。
从史学上看,《史记》有何发展创造?1、《史记》是区别于国别史、断代史的我国第一部通史,又是区别于编年史的纪传体史书,它开创了纪传体史学。
2、《史记》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都是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大事。
用纪传体来写历史是司马迁的开创,后代史学家大都沿袭了这样的体制。
这里附带说一下关于《史记》的名称问题。
《史记》这一名称,在我国古代原泛指一般史书,是个泛称,即称史书为“史记”,并不是某部史书的专称。
司马迁这部书在当时只称《太史公书》。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称“太史公一百三十篇”。
后来有称《太史公记》或《史记》的。
直至唐代编撰《隋书》时,才著录“《史记》一百三十卷,汉中书令司马迁撰。
”这时才把司马迁和《史记》联系起来,《史记》才正式由泛称变为专名。
二、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史记》一书体现了司马迁哪些进步的历史观)。
写作目的,按司马迁自己的说法,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下面从这三句话对《史记》的写作目的进行阐释。
所谓“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探究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迁继承了先秦以来所谓“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他反对天道可以干预人事,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天是天,人是人,天是属于自然现象,与人事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并批判了许多当时流行的迷信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有感
简叙《史记》思想内容上的特色
贵阳图书馆任瑞羾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这部书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总结了我国民族三千年发展的历史。
共一百三十篇:“本纪”十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一些重要事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是记叙诸候王国和辅汉功臣。
“列传”是一般人物传记。
在这五类中,除“列传”中有许多篇具有很高的传记文学价值外,还有一些“本纪”和“世家”也是杰出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写了三千年的历史,详细记载的却是从战国时代起,特别是汉初的时代。
它所写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
在《平准书》里,叙述了汉武帝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情形。
在《货殖列传》里,描写了当时各地生产和交易的现象。
在《礼书》、《乐书》等篇里,叙述了文化生活的某些方面。
在《大宛列传》和《西南夷列传》等篇里,叙述了邻近各国和民族的历史。
总之,从经济、政治、文化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描绘。
这些作品有的是很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散文,能引人入胜。
但是,《史记》的最精彩的部分还不在于这些富有文学意味的论述文字,而在于一些描写得栩栩如生的人物传记。
《史记》里面的人物传记包括了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各式各样的人物。
它写了许多帝王将相,也写了刺客、游侠、和占卜的人。
它还写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失败的历史人物,等等。
《史记》写这些人物,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而是在几乎每个人物身上表现了作者的爱憎。
作者对这些人物的爱憎态度又是和作者的整个思想联系起来的。
在《史记》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这样几个物点:
首先,司马迁从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因素和批判的精神出发,对于封建帝王就持有和当时封建统治者不同的态度。
当时封建统治者大讲阴阳五行之
学,对刘氏的获得统治权一事,加以神秘化。
司马迁在写到汉高祖(刘邦)时,虽然也写了一些神异之处,但基本上却能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还它历史本来面目。
对刘邦这个人物,写出了他坚忍不拔等一些长处,同时又写出刘邦的一些无赖行为和他的奸诈性格,写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其次,《史记》里面在写到秦朝统治政权的灭亡时,对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吴广“首发难”之功作了充分的估价,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把陈涉和商、周的开国之君汤、武并提,写了《陈涉世家》。
在这篇作品中,对他们起兵时的情形作了详细的描绘,写他们在被“谪戍”渔阳途中遇雨误期,按法当斩,但他们决计反抗,揭竿而起,终于推翻了秦的统治。
作品里面歌颂了这些事迹,写得有声有色。
末尾对他们的失败以爱抚的笔意寄予了同情。
以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出身的历史家对农民起义领袖作出这样公正的评价,这在我国历史上是少见的。
再次,《史记》里面写一些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物,常常热情地歌颂他们身上的一些优良品质。
像《魏公子列传》里写的“夷门监者”侯嬴和“市井鼓刀屠者”朱亥,他们都是接近社会底层的人物,但《史记》里面写他们都具有傲骨。
这部书在《刺客列传》里所写的刺客聂政、荆轲,《游侠列传》里所写的游侠朱家、郭解等,有的是市井细民,有的是小地主,他们在社会上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在封建统治阶级看来,不过是“行险侥幸”的“小人”,但司马迁却在笔下酣暢淋漓地叙写他们的事迹。
在《游侠列传》里,他还特意把朱家、郭解等和那些“朋党宗疆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的“暴豪之徒”严格地分开,他的同情是寄托在朱家、郭解等这些人物身上。
《史记》热情洋溢地歌颂侯嬴、朱亥、聂政、荆轲、朱家、郭解等这样一些比较下层的人物,表彰他们的一些优秀品质,而在封建时代那些正统的历史学家看来,却认为是“退处士而进奸雄”。
这里正显示了司马迁思想的高出于那些正统的思想家和学者之处。
这三点是《史记》在思想内容上的明显特色。
作为历史著作来看,以后封建时代两千年的“正史”,绝少敢于大胆地写这样一些内容。
在文学史上,敢于讽刺当朝的开国之君和在位皇帝,敢于正面地歌颂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的作品也不是很多的,歌颂农民起义领袖的作品则一直到宋以后才产生。
《史记》继承了《春秋》的“寓褒贬”的精神,但和《春秋》又有不同。
《春秋》的“褒贬”,是用文字暗示出来的,而《史记》“褒贬”,是通过人物形
象的描绘来表现;《春秋》的“褒贬”,主要是根据统治阶级的伦理纲常观念来写,《史记》的“褒贬”,却包含了人民的观点。
《史记》的批判精神是十分突出的,它不但对历史人物作出了批判和肯定,而且写了当代历史,对当代人物的批判态度尤其鲜明,它所批判的涉及了当代政治、社会、学术思想等各个方面。
在它所肯定和歌颂的一部分人物中,有一些在当时社会里面是地位比较卑微的。
这是也贯穿了司马迁的批判精神,在他看来,这些地位虽然比较卑微的人物,却具有某种优良的品德,他们比那些王候将相还可贵。
司马迁的这种批判精神和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因素有关系。
他能够比较实事求是地观察总是和分析问题,能够具有比较清醒的头脑。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是站在思想的顶峰的。
(550002)贵州省贵阳市青云路282号贵阳图书馆任瑞羾
renruihong@
QQ:260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