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辨证护理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 审证要点:以脾气虚证与内脏下垂并见。 • [治 法] 补气升清 • [代表方剂] 补中益气汤
54
脾不统血证
• 概念: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致血溢 脉外。又称气不摄血证。
• 病因:
脾失健运证的进一步发展 详见“脾失健运证”
55
• 临床表现
出血症: 便血、尿血,衄血, 崩漏,或月经量多
-- 脾虚血失统摄
辨证施护
心脾两虚证
证候表现 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 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护治法则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代表方:归脾汤) 施护要点 1、病室宜安静、舒适、避免嘈杂。 2、睡前避免脑力劳动和过于兴奋。 3、每晚可用温水洗脚,同时用双手交替按摩足心(涌泉穴)。 4、可用王不留行子埋耳神门、心俞穴,以镇静安神。 5、饮食宜消化补血健脾之品,如桂圆红枣汤、莲子汤、茯苓饼、山药粥
风热袭肺证
• 室温不宜过高,室内空气新鲜流通,避免直接吹 风。
•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烟、酒等刺激之品,鼓励 多饮水,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 中药汤剂宜凉服。
燥热伤肺
• 室内空气宜清新、潮润,扫地时须洒水。 • 饮食宜多用清凉润肺之品,如梨等。忌辛辣温
燥之品,平时可食用川贝炖梨、百合银耳羹。 中药汤剂宜武火轻煎,少量多次服用。鼻干咽 痒干咳,可服用止咳枇杷露、养阴清肺膏,亦 可用梨膏糖加川贝粉调服。干咳痰中带血时, 注意观察出血量,出血多时报告医生。
Leabharlann Baidu
30
燥邪犯肺证
• 临床表现 ➢燥伤津液——口、唇、鼻、咽干燥,便
干溲少; ➢燥伤肺津——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
甚则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咯血; ➢外感表证——发热,微恶风寒,苔薄而
干燥少津,无汗脉浮紧、或少汗脉浮数。
31
辨证要点 干咳或痰少而粘、口鼻咽干 + 表证 见症
• [治 法] 清肺润燥
肺气虚
• 辨证要点 咳喘无力、痰清稀 + 气虚见症
肺阴虚
• 辨证要点:干咳或痰少而粘和阴虚内热。
28
风寒犯肺与风热犯肺辨证
证
型
病理
主要症状及审证要点
舌脉 象 象 治法
风
苔浮
寒 风寒袭肺,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兼 薄 紧 疏风散寒,
犯 肺失宣降 恶 寒 重 , 发 热 轻 , 无 汗 , 头 身 疼 白
脏腑辨证
1
脏腑辨证
运用脏腑学说理论, 根据脏腑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结合八纲、 病因、气血等理论通 过对四诊收集的病情 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以辨明病位、病性、 邪正盛衰的一种辨证 方法。
2
脏腑辨证内容
心与小肠辨证 肺与大肠辨证 脾与胃辨证 肝与胆辨证 肾与膀胱辨证
心病的常见症状
心脏本身:心悸、怔忡、心痛、胸闷
脾气虚证:症、舌 脉象:细弱
56
• 审证要点:脾气虚证和出血。 • [治 法] 补气摄血
57
脾阳虚证
• 概念: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 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脾虚寒证。
• 病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 饮食失调,过食生冷 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
58
临床表现 腹痛喜暖喜按 --- 阳虚腹部失煦 肢冷 --- 阳虚失煦
35
• 审证要点:咳喘 、痰多及里实热证。 • [治 法] 清肺化痰,凉血消痈。
36
寒痰阻肺证
• 概念:寒邪与痰饮并交,壅阻于肺,肺失 宣降所表现得证候。
• 病因: 1)素痰感寒客肺 2)寒湿犯肺
37
寒痰阻肺证
• 临床表现 ➢寒的症状——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腻
或白滑,脉濡缓或滑; ➢肺有寒痰——咳嗽痰多性粘色白清稀
脾病辨证
46
生理
脾 — 运化、升清、统血; 胃 — 受纳、腐熟;
病理
脾 — 纳少、腹胀(痛)、便溏,内脏下垂,出血 胃 — 脘胀(痛),呕恶,呃逆嗳气
47
脾胃病的证型
• 脾气虚证 • 脾阳虚证 • 湿困脾胃证 • 寒凝胃脘证 • 胃火炽盛证
48
脾气虚证
• 概念:脾气不足,运化失 职所表现的证候。
护治法则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代表方:温胆汤) 施护要点 1 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2 临睡前2小时针刺风池、神门穴。 3 晚上不宜饱餐
严格控制油腻、肉食、甜粘食品 进食萝卜、海蜇等
肺病辨证
21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生理
咳嗽气喘 呼吸不利 喘息少气
病理
咳痰 周身浮肿小便不利
气虚
神疲体倦,自汗,畏风,且易感冒 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肺阴虚证
概念:由于肺阴不足,失于清肃,虚热内生所 表现的证候。
病因: 燥热伤肺 痨虫蚀肺
汗出伤津 久咳不愈
耗伤肺阴
肺阴虚证
临床表现:
肺阴虚证
肺失宣肃 虚火灼络
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痰中带血 声音嘶哑
阴虚
口干咽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 午后潮热、盗汗、颧红 舌红少津,脉细数
纳少腹胀,便溏 --- 脾失健运
或浮肿,小便不利 --- 脾虚水湿泛溢 或带下清稀量多 --- 寒湿下注,带脉失约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 阳虚,寒水内盛
59
• 辨证要点 纳少腹胀便溏 + 阳虚见症 • [治 法] 温阳健脾 • [方 药]理中汤 党参
干姜 白术 甘草
60
寒湿困脾证
• 概念: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湿困脾阳证、寒湿中阻证。
量多易咯,胸闷,甚则气喘痰鸣。
38
• 辨证依据:咳喘、寒痰内盛。 • [治 法] 温肺化饮。
39
咳嗽
1 观察记录 患者神志、表情、生命体征及咳嗽、咳痰情况, 年老患者若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神志不清、面色 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呼吸急促、咽喉部明显的 痰鸣音,应考虑发生窒息的可能,及时采用机械 吸痰,做好抢救准备,积极配合抢救工作。
• [治 法] 清心泻火。
12
心脉痹阻证
概 念 心脏脉络阻痹不通之证
病因
情志不遂 久病体弱 饮食不节 感受外邪
13
表现·分析
心悸怔忡 --- 心阳不振,鼓动无力 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时发时止 --- 气滞血瘀 若: 刺痛,舌紫暗,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 瘀 闷痛,体倦肢重,舌苔白腻,脉沉滑 --- 痰 剧痛,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紧 --- 寒 胀痛,与精神因素有关,脉弦 --- 气(郁)
14
辨证要点:心悸怔忡,心胸闷痛,痛引肩背时作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15
心病辨证
心病辨证内容
虚证 实证
• 心气虚 • 心血虚 • 心火亢盛
• 心血瘀阻
失眠
失眠指夜间不易入睡、或似睡非睡、睡而易醒。 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 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以失眠为主要临 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51
脾气下陷证
• 概念: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 现的证候。又称中气下陷证。
• 病因:脾气虚进一步发展 久泄久痢 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失于调护
52
• 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 --- 脾虚清阳不升 久泄久痢,便意频数 --- 脾虚中气下陷 脘腹坠胀,胃下垂, 子宫脱垂,脱肛等 --- 脾虚举托无力 脾气虚证:症、舌、脉
32
肺病三表证鉴别
风寒犯肺证 风热犯肺证 燥邪犯肺证
咳嗽,恶寒发热,脉浮
痰稀色白
痰稠色黄 痰少而粘难咯
鼻塞涕白清稀 鼻塞黄涕稠浊 鼻干鼻衄
喉痒
咽痛
咽干
恶寒重发热轻 恶寒轻发热重 恶寒发热
无汗
有汗
无汗或少汗
舌苔薄白 舌尖红苔薄黄 舌苔薄而干燥
脉紧
脉数
脉紧或数
痰热壅肺证
• 概念:痰热互结,壅闭于肺,致使肺失宣 降而表现的肺经实热证。又称痰热阻肺证。
血:面色无华、暗晦
神志: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 神不宁、躁狂、神昏、神识错乱
舌:舌尖红、绛、起刺、舌疮; 脉:细微、结代或促。
5
心气虚证
• 概念:由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行 不畅 、失于充养的证候。
• 病因:素体久虚 久病或暴病失养 年高脏气衰弱
6
• 审证要点:心悸胸闷及气虚证。 • 临床表现 ➢气虚症状——气短、神疲乏力、动则诸症加
• 病因:
外感寒湿 饮食不节
61
寒湿困脾
表现:脾症状+湿困+寒证
辨证分析:
• 有寒湿的表现
泛于上:头重,口淡不渴 流于下:尿少、便溏 停肌肤:身重、浮肿
见于脉:濡缓
• 脾阳受困:脘闷腹胀、呕恶、食少
• 胆汁外溢:阴黄
• 辨证要点 脘腹胀痛、便溏呕恶 + 寒湿见症 • [治 法] 燥湿健脾 • [方 药]胃苓汤 平胃散
2、 烦热汗出者,衣被不宜盖太多,及时更换湿衣。
3、 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西洋参、杭甘菊代茶,核桃 仁粥、莲子粥、百合汤等,以补肾滋阴,或以牛脑髓、 红糖适量蒸熟食用,有益髓宁神作用。
4、 劳逸结合,夜间工作时间不宜太迟。
痰热内扰证
证候表现 :胸闷心烦不寐,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五苓散
63
脾胃湿热
病机分析:
脾胃升降失常——脘腹痞满,恶心欲呕
湿热之邪蕴结 脾胃熏蒸肝胆
湿热——肢困、身热不扬,口粘而甜,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等,以补脾养心。忌辛辣刺激之品。晚上忌茶、咖啡等兴奋饮料。 6、喜怒有节,消除紧张与疑虑。
阴虚火旺证
证候表现 心悸不安,心烦不寐,腰酸足软,伴头晕,耳 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 细而数。
护治法则 滋阴降火,清心安神。(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 黄连阿胶汤)
施护要点
1、 睡前保持情志稳定,不宜看刺激性书刊,环境要安静 。
宣肺止咳
肺
痛—以咳嗽兼见风寒表证
风
苔浮
热 风热犯肺,咳嗽,痰黄粘稠,咽痛,鼻塞,流 薄 数 疏风清热,
犯 肺失宣降 浊涕,兼恶寒轻,发热重,有汗, 黄
宣肺止咳
肺
头痛,口渴—以咳嗽兼见,风热表
证
29
燥邪犯肺证
• 概念:外界燥邪侵犯肺卫,肺系津液耗伤, 失于清润所表现的证候。
• 病因:
外感燥邪
肺
津伤失润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肺的病证
肺气虚证 肺阴虚证 风寒犯肺证 风热犯肺证 燥邪犯肺证
寒痰阻肺证 痰热壅肺证
肺气虚证
概念:肺的功能减弱,其主气、卫外功能失职 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久病咳喘、劳累过度
脾虚气血化生不足
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
肺气虚证
肺功能不足
咳喘无力,动则咳喘益甚 吐痰清稀 少气短息,语声低怯
• 病因:
脾气虚
禀赋不足
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思虑太过
脾失健运 中气下陷 脾不统血
49
脾失健运证
• 临床表现 ➢ 纳少腹胀,便溏 --- 脾虚失运
面色萎黄,消瘦 --- 脾虚气血不足,机体失养 或浮肿 --- 脾虚水湿泛溢
气虚证——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 苔白,脉缓弱
50
• 审证要点: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证。 • [治 法] 健脾助运 • [代表方剂] 四君子汤
剧,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或 数而无力; ➢心的症状——心悸怔忡、胸闷,脉结、代。
7
心血虚证
• 概念:由于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而表 现的证候。
• 病因: 脾胃
化源
失血 久病 忧思
耗血
心血
8
临床表现 • 血虚症状——头晕健忘,面色萎黄或淡白,
唇、甲淡白,舌淡白、脉细弱; • 血不养心——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 辨证依据:心悸、失眠及血虚证。 •
痰湿蕴肺
• 病室干燥通风,注意保暖。 •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用健脾利湿化痰之品,
如苡仁粥、山药粥、白扁豆等,忌食生冷、油腻 及甜食、糯米等滞脾碍胃之品。 • 中药汤剂宜温服。
痰热壅肺
• 室温宜略低,空气新鲜通风。 • 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香燥助热动火之品。
枇杷叶粥、鲜芦根粥等→以助清热化痰。 • 中药汤剂宜凉服。
2 湿化或雾化 体位引流排痰 负压吸痰
促进有效排痰
风寒袭肺证
• 室温宜偏暖,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直接吹风, 以免受凉。
• 中药汤剂不宜久煎,宜热服,药后略加衣被或同 时进热饮料,以助于药力,注意观察汗出的情况 。
• 咳嗽较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咳嗽合剂, 或复方甘草合剂,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不 滥用药物,有排痰困难者勿擅自服用强镇咳药。
• 病因: 1)外邪犯肺,郁而化热,热伤肺津,炼液成
痰 2)素有宿痰,内蕴日久化热,痰与热结,壅
阻于肺
34
痰热壅肺证
• 临床表现 ➢热的症状——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大
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热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或
喉中痰鸣,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 动,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
9
心火亢盛证
• 概念:心火内炽,扰心、炎上之证。
• 病因:
情志失调
饮食不节
心火亢盛证
外感热邪
10
心火亢盛证
临床表现 • 热扰心神——心胸烦热、夜不成眠,或见
狂躁谵语; • 心火上炎——面赤口渴、舌尖红绛、舌疮、
腐烂疼痛; • 火热下行——溲黄便干; • 热迫血行——吐血、衄血、脉数有力;
11
• 审证要点:失眠、烦躁、狂谵及舌尖红绛、 舌疮等实火内炽。
• 审证要点:以脾气虚证与内脏下垂并见。 • [治 法] 补气升清 • [代表方剂] 补中益气汤
54
脾不统血证
• 概念: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致血溢 脉外。又称气不摄血证。
• 病因:
脾失健运证的进一步发展 详见“脾失健运证”
55
• 临床表现
出血症: 便血、尿血,衄血, 崩漏,或月经量多
-- 脾虚血失统摄
辨证施护
心脾两虚证
证候表现 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 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护治法则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代表方:归脾汤) 施护要点 1、病室宜安静、舒适、避免嘈杂。 2、睡前避免脑力劳动和过于兴奋。 3、每晚可用温水洗脚,同时用双手交替按摩足心(涌泉穴)。 4、可用王不留行子埋耳神门、心俞穴,以镇静安神。 5、饮食宜消化补血健脾之品,如桂圆红枣汤、莲子汤、茯苓饼、山药粥
风热袭肺证
• 室温不宜过高,室内空气新鲜流通,避免直接吹 风。
•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烟、酒等刺激之品,鼓励 多饮水,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 中药汤剂宜凉服。
燥热伤肺
• 室内空气宜清新、潮润,扫地时须洒水。 • 饮食宜多用清凉润肺之品,如梨等。忌辛辣温
燥之品,平时可食用川贝炖梨、百合银耳羹。 中药汤剂宜武火轻煎,少量多次服用。鼻干咽 痒干咳,可服用止咳枇杷露、养阴清肺膏,亦 可用梨膏糖加川贝粉调服。干咳痰中带血时, 注意观察出血量,出血多时报告医生。
Leabharlann Baidu
30
燥邪犯肺证
• 临床表现 ➢燥伤津液——口、唇、鼻、咽干燥,便
干溲少; ➢燥伤肺津——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
甚则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咯血; ➢外感表证——发热,微恶风寒,苔薄而
干燥少津,无汗脉浮紧、或少汗脉浮数。
31
辨证要点 干咳或痰少而粘、口鼻咽干 + 表证 见症
• [治 法] 清肺润燥
肺气虚
• 辨证要点 咳喘无力、痰清稀 + 气虚见症
肺阴虚
• 辨证要点:干咳或痰少而粘和阴虚内热。
28
风寒犯肺与风热犯肺辨证
证
型
病理
主要症状及审证要点
舌脉 象 象 治法
风
苔浮
寒 风寒袭肺,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兼 薄 紧 疏风散寒,
犯 肺失宣降 恶 寒 重 , 发 热 轻 , 无 汗 , 头 身 疼 白
脏腑辨证
1
脏腑辨证
运用脏腑学说理论, 根据脏腑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结合八纲、 病因、气血等理论通 过对四诊收集的病情 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以辨明病位、病性、 邪正盛衰的一种辨证 方法。
2
脏腑辨证内容
心与小肠辨证 肺与大肠辨证 脾与胃辨证 肝与胆辨证 肾与膀胱辨证
心病的常见症状
心脏本身:心悸、怔忡、心痛、胸闷
脾气虚证:症、舌 脉象:细弱
56
• 审证要点:脾气虚证和出血。 • [治 法] 补气摄血
57
脾阳虚证
• 概念: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 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脾虚寒证。
• 病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 饮食失调,过食生冷 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
58
临床表现 腹痛喜暖喜按 --- 阳虚腹部失煦 肢冷 --- 阳虚失煦
35
• 审证要点:咳喘 、痰多及里实热证。 • [治 法] 清肺化痰,凉血消痈。
36
寒痰阻肺证
• 概念:寒邪与痰饮并交,壅阻于肺,肺失 宣降所表现得证候。
• 病因: 1)素痰感寒客肺 2)寒湿犯肺
37
寒痰阻肺证
• 临床表现 ➢寒的症状——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腻
或白滑,脉濡缓或滑; ➢肺有寒痰——咳嗽痰多性粘色白清稀
脾病辨证
46
生理
脾 — 运化、升清、统血; 胃 — 受纳、腐熟;
病理
脾 — 纳少、腹胀(痛)、便溏,内脏下垂,出血 胃 — 脘胀(痛),呕恶,呃逆嗳气
47
脾胃病的证型
• 脾气虚证 • 脾阳虚证 • 湿困脾胃证 • 寒凝胃脘证 • 胃火炽盛证
48
脾气虚证
• 概念:脾气不足,运化失 职所表现的证候。
护治法则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代表方:温胆汤) 施护要点 1 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2 临睡前2小时针刺风池、神门穴。 3 晚上不宜饱餐
严格控制油腻、肉食、甜粘食品 进食萝卜、海蜇等
肺病辨证
21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生理
咳嗽气喘 呼吸不利 喘息少气
病理
咳痰 周身浮肿小便不利
气虚
神疲体倦,自汗,畏风,且易感冒 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肺阴虚证
概念:由于肺阴不足,失于清肃,虚热内生所 表现的证候。
病因: 燥热伤肺 痨虫蚀肺
汗出伤津 久咳不愈
耗伤肺阴
肺阴虚证
临床表现:
肺阴虚证
肺失宣肃 虚火灼络
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痰中带血 声音嘶哑
阴虚
口干咽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 午后潮热、盗汗、颧红 舌红少津,脉细数
纳少腹胀,便溏 --- 脾失健运
或浮肿,小便不利 --- 脾虚水湿泛溢 或带下清稀量多 --- 寒湿下注,带脉失约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 阳虚,寒水内盛
59
• 辨证要点 纳少腹胀便溏 + 阳虚见症 • [治 法] 温阳健脾 • [方 药]理中汤 党参
干姜 白术 甘草
60
寒湿困脾证
• 概念: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湿困脾阳证、寒湿中阻证。
量多易咯,胸闷,甚则气喘痰鸣。
38
• 辨证依据:咳喘、寒痰内盛。 • [治 法] 温肺化饮。
39
咳嗽
1 观察记录 患者神志、表情、生命体征及咳嗽、咳痰情况, 年老患者若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神志不清、面色 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呼吸急促、咽喉部明显的 痰鸣音,应考虑发生窒息的可能,及时采用机械 吸痰,做好抢救准备,积极配合抢救工作。
• [治 法] 清心泻火。
12
心脉痹阻证
概 念 心脏脉络阻痹不通之证
病因
情志不遂 久病体弱 饮食不节 感受外邪
13
表现·分析
心悸怔忡 --- 心阳不振,鼓动无力 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时发时止 --- 气滞血瘀 若: 刺痛,舌紫暗,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 瘀 闷痛,体倦肢重,舌苔白腻,脉沉滑 --- 痰 剧痛,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紧 --- 寒 胀痛,与精神因素有关,脉弦 --- 气(郁)
14
辨证要点:心悸怔忡,心胸闷痛,痛引肩背时作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15
心病辨证
心病辨证内容
虚证 实证
• 心气虚 • 心血虚 • 心火亢盛
• 心血瘀阻
失眠
失眠指夜间不易入睡、或似睡非睡、睡而易醒。 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 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以失眠为主要临 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51
脾气下陷证
• 概念: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 现的证候。又称中气下陷证。
• 病因:脾气虚进一步发展 久泄久痢 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失于调护
52
• 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 --- 脾虚清阳不升 久泄久痢,便意频数 --- 脾虚中气下陷 脘腹坠胀,胃下垂, 子宫脱垂,脱肛等 --- 脾虚举托无力 脾气虚证:症、舌、脉
32
肺病三表证鉴别
风寒犯肺证 风热犯肺证 燥邪犯肺证
咳嗽,恶寒发热,脉浮
痰稀色白
痰稠色黄 痰少而粘难咯
鼻塞涕白清稀 鼻塞黄涕稠浊 鼻干鼻衄
喉痒
咽痛
咽干
恶寒重发热轻 恶寒轻发热重 恶寒发热
无汗
有汗
无汗或少汗
舌苔薄白 舌尖红苔薄黄 舌苔薄而干燥
脉紧
脉数
脉紧或数
痰热壅肺证
• 概念:痰热互结,壅闭于肺,致使肺失宣 降而表现的肺经实热证。又称痰热阻肺证。
血:面色无华、暗晦
神志: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 神不宁、躁狂、神昏、神识错乱
舌:舌尖红、绛、起刺、舌疮; 脉:细微、结代或促。
5
心气虚证
• 概念:由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行 不畅 、失于充养的证候。
• 病因:素体久虚 久病或暴病失养 年高脏气衰弱
6
• 审证要点:心悸胸闷及气虚证。 • 临床表现 ➢气虚症状——气短、神疲乏力、动则诸症加
• 病因:
外感寒湿 饮食不节
61
寒湿困脾
表现:脾症状+湿困+寒证
辨证分析:
• 有寒湿的表现
泛于上:头重,口淡不渴 流于下:尿少、便溏 停肌肤:身重、浮肿
见于脉:濡缓
• 脾阳受困:脘闷腹胀、呕恶、食少
• 胆汁外溢:阴黄
• 辨证要点 脘腹胀痛、便溏呕恶 + 寒湿见症 • [治 法] 燥湿健脾 • [方 药]胃苓汤 平胃散
2、 烦热汗出者,衣被不宜盖太多,及时更换湿衣。
3、 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西洋参、杭甘菊代茶,核桃 仁粥、莲子粥、百合汤等,以补肾滋阴,或以牛脑髓、 红糖适量蒸熟食用,有益髓宁神作用。
4、 劳逸结合,夜间工作时间不宜太迟。
痰热内扰证
证候表现 :胸闷心烦不寐,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五苓散
63
脾胃湿热
病机分析:
脾胃升降失常——脘腹痞满,恶心欲呕
湿热之邪蕴结 脾胃熏蒸肝胆
湿热——肢困、身热不扬,口粘而甜,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等,以补脾养心。忌辛辣刺激之品。晚上忌茶、咖啡等兴奋饮料。 6、喜怒有节,消除紧张与疑虑。
阴虚火旺证
证候表现 心悸不安,心烦不寐,腰酸足软,伴头晕,耳 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 细而数。
护治法则 滋阴降火,清心安神。(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 黄连阿胶汤)
施护要点
1、 睡前保持情志稳定,不宜看刺激性书刊,环境要安静 。
宣肺止咳
肺
痛—以咳嗽兼见风寒表证
风
苔浮
热 风热犯肺,咳嗽,痰黄粘稠,咽痛,鼻塞,流 薄 数 疏风清热,
犯 肺失宣降 浊涕,兼恶寒轻,发热重,有汗, 黄
宣肺止咳
肺
头痛,口渴—以咳嗽兼见,风热表
证
29
燥邪犯肺证
• 概念:外界燥邪侵犯肺卫,肺系津液耗伤, 失于清润所表现的证候。
• 病因:
外感燥邪
肺
津伤失润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肺的病证
肺气虚证 肺阴虚证 风寒犯肺证 风热犯肺证 燥邪犯肺证
寒痰阻肺证 痰热壅肺证
肺气虚证
概念:肺的功能减弱,其主气、卫外功能失职 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久病咳喘、劳累过度
脾虚气血化生不足
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
肺气虚证
肺功能不足
咳喘无力,动则咳喘益甚 吐痰清稀 少气短息,语声低怯
• 病因:
脾气虚
禀赋不足
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思虑太过
脾失健运 中气下陷 脾不统血
49
脾失健运证
• 临床表现 ➢ 纳少腹胀,便溏 --- 脾虚失运
面色萎黄,消瘦 --- 脾虚气血不足,机体失养 或浮肿 --- 脾虚水湿泛溢
气虚证——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 苔白,脉缓弱
50
• 审证要点: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证。 • [治 法] 健脾助运 • [代表方剂] 四君子汤
剧,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或 数而无力; ➢心的症状——心悸怔忡、胸闷,脉结、代。
7
心血虚证
• 概念:由于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而表 现的证候。
• 病因: 脾胃
化源
失血 久病 忧思
耗血
心血
8
临床表现 • 血虚症状——头晕健忘,面色萎黄或淡白,
唇、甲淡白,舌淡白、脉细弱; • 血不养心——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 辨证依据:心悸、失眠及血虚证。 •
痰湿蕴肺
• 病室干燥通风,注意保暖。 •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用健脾利湿化痰之品,
如苡仁粥、山药粥、白扁豆等,忌食生冷、油腻 及甜食、糯米等滞脾碍胃之品。 • 中药汤剂宜温服。
痰热壅肺
• 室温宜略低,空气新鲜通风。 • 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香燥助热动火之品。
枇杷叶粥、鲜芦根粥等→以助清热化痰。 • 中药汤剂宜凉服。
2 湿化或雾化 体位引流排痰 负压吸痰
促进有效排痰
风寒袭肺证
• 室温宜偏暖,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直接吹风, 以免受凉。
• 中药汤剂不宜久煎,宜热服,药后略加衣被或同 时进热饮料,以助于药力,注意观察汗出的情况 。
• 咳嗽较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咳嗽合剂, 或复方甘草合剂,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不 滥用药物,有排痰困难者勿擅自服用强镇咳药。
• 病因: 1)外邪犯肺,郁而化热,热伤肺津,炼液成
痰 2)素有宿痰,内蕴日久化热,痰与热结,壅
阻于肺
34
痰热壅肺证
• 临床表现 ➢热的症状——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大
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热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或
喉中痰鸣,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 动,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
9
心火亢盛证
• 概念:心火内炽,扰心、炎上之证。
• 病因:
情志失调
饮食不节
心火亢盛证
外感热邪
10
心火亢盛证
临床表现 • 热扰心神——心胸烦热、夜不成眠,或见
狂躁谵语; • 心火上炎——面赤口渴、舌尖红绛、舌疮、
腐烂疼痛; • 火热下行——溲黄便干; • 热迫血行——吐血、衄血、脉数有力;
11
• 审证要点:失眠、烦躁、狂谵及舌尖红绛、 舌疮等实火内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