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05-经济普查系列分析报告之十五:广东产业结构现状、特点及调整优化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普查系列分析报告之十五:广东产业结构现状、特点及调整优化研究

2007-01-05

本文根据2004年全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及GDP核算调整后的统计资料,对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作一分析。

一、广东产业结构分析

(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结构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二、三产业在调整中快速增长,GDP在“六五”时期至“十五”时期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85.9亿元增至2004年的18864.6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3.7%;三次产业均持续增长。其中,第一产业从1978年的55.3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219.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5.7%;第二产业从1978年的86.6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9280.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6.6%;第三产业从1978年的43.9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8364.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4.8%。全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末,全省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为434989个,比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数增加31680个,增幅为7.9%;产业活动单位数为551542个,比2001年增加16835个,增幅为3.2%;企业法人单位数336983个,比2001年增加24164个,增幅为7.7%;企业法人实收资本20212.2亿元,比2001年增加3183.4亿元,增幅为18.7%。这些数据显示,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广东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

表1

广东各时期GDP增长速度及三次产业平均增长速度

单位:%

改革开放以前,广东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为辅,197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46.6%。此后,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递减;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自改革初期到80年代末呈逐年下降趋势,1991年止降转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自改革初期到1992年基本呈上升趋势,在2001年时比重为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近年来较为稳定,有小幅降低。至2004年,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重大成效,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的格局逐渐形成,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9.8:46.6:23.6调整为2004年的6.5:49.2:44.3。产业结构优化还体现在法人单位数变化上,2004年末,广

东地区法人单位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为27.9万个,比重为64.1%,比2001年上升2.8个百分比点;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为15.6万个,比重为35.9%。个体经营户的情况也一样,有88.8%的单位数集中在第三产业。

表2

2004年单位数的产业分布

单位数(万个) 比重(%)

法人单位43.50 100.0

第二产业15.6 35.9

第三产业27.9 64.1

产业活动单位55.16 100.0

第二产业16.53 30.0

第三产业38.63 70.0

个体经营户269.77 100.0

第二产业30.29 11.2

第三产业239.48 88.8

与主要省份比,广东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2004年广东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高出浙江、江苏4.3个、8.9个百分点。从企业法人单位在二、三产业的分布看,广东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7个省市中排名第三,位居江苏、浙江、福建、山东之前,比重为53.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

表3

2004年粤沪浙苏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表4

全国及有关省企业法人单位的产业结构

单位:%

(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趋向合理

随着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调整不断趋于合理,促进广东经济明显增长。

1、劳动力向新兴行业转移

改革开放之初,广东全部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70.7%,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只占17.1%和12.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劳动力比重在第一产业持续降低,在第二、三产业持续上升,第一产业随着耕地的减少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其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到2004年的34.7%;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从1980年的404.8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1727.9万人,年均增速为6.2%,比重上升到36.9%;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从1980年的289.4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1331.5万人,年均增速为6.7%,比重上升到28.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增速超过第二产业0.5个百分点。从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变化来看,2004年末,广东二、三产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比2001年分别增长了22.0%和52.8%,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增速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就业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表明,从农业中退出的劳动力大部分进入第二、三产业,这是工业化过程的一个典型特征。

表5

2004年末,在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制造业从业人员占绝对优势,比重为58.2%,其次是批发零售

业、建筑业、教育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房地产业,这六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占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83.7%。与2001年相比,采掘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比重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0.3个、1.1个和1.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行业的从业人员比重明显增加,上升了1.6个百分点。反映了广东从业人员从传统行业逐步向新兴行业转移的趋势。

表6

2004年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行业分布情况

2、就业与产业结构偏离度仍较大

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可以用产业结构的偏离度测算,即某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与该产业增加值比重之差。偏离度的主要含义是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一种不对称、不适应状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越不对称、不适应,两者的偏离度越高,就业的产业结构效益越低下;偏离度越小,就业的产业结构效益越高,表明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较适应、产业发展较均衡。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偏离度都较小,如英国1992年的一、二、三产业的偏离度为0、-2、2。

表7

广东三大产业主要年份偏离度变化情况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