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施工(改)
基础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施工(改)教学教材
![基础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施工(改)教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7fcef93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6.png)
沉箱基础
地下连续墙
扩基加固
基础网支柱基础的定义与分类
下锚拉线基础主要由锚锭、支撑结构、夹具和拉线组成,其中锚锭是固定拉线的关键部件。
构成
下锚拉线基础主要承受输电线路的拉力,并将拉力传递到周围土壤中,保证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作用
下锚拉线基础的构成和作用
施工前准备及安全须知
基挖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开挖,并确保基底承载力满足要求。
施工准备
包括现场勘查、材料准备、设备检查等。
基础钢筋绑扎
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钢筋的选材、加工和绑扎。
养生与拆模
控制混凝土养生时间,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拆模。
支模与浇筑混凝土
根据基础类型选择合适的模板,将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密实。
xx年xx月xx日
基础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施工(改)教学教材
目录
contents
基础知识基础网支柱基础施工下锚拉线基础施工工程实例分析拓展知识附录
基础知识
01
定义:基础网支柱基础是指支撑输电线路铁塔的地下结构,包括桩基础、岩石锚杆基础、岩石锚锭基础、地脚螺栓锚杆基础等。
分类:根据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受力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基础网支柱基础可分为以下几类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工程实例分析
04
基础网支柱基础的施工步骤
首先进行定位放线,确定基础位置;其次进行基坑开挖、夯实和排水处理;再次进行钢筋绑扎、模板支设和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最后进行养护和回填。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要进行地质勘察,确定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要进行模板支设的设计计算,确保支撑稳定可靠;要进行钢筋连接和搭接的规范处理,保证结构受力性能。
接触网支柱基础技术交底修改
![接触网支柱基础技术交底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78b5dd4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5.png)
技术交底书CRCC14G2JL16-08第 1 页/共 6 页签收:日期:保留期限:5年本技术交底书一式三份:施工单位、技术部、计划部各一份。
技术交底书C R C C 14G 2J L 16-08第 2页/共 6 页签 收: 日 期: 保留期限:5年本技术交底书一式三份:施工单位、技术部、计划部各一份。
工程地点 (里程桩号)DK217+000-DK251+100 日 期2、测量放样按照复核后旳测量资料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钉木桩标出接触网立柱中心位置,并设置护桩,以便施工中对桩位旳检查。
注意在埋设护桩时必须用水泥砂浆(或砼)包裹,并标识明确,钻机就位前认真查对桩位。
3、钻机成孔①根据地质条件确定选用旳基础构造类型,从而确定成孔方式。
根据现场地质确认本标段接触网基础无矩形断面柱式基础,均为钻孔基础。
钻孔基础采用机械钻孔,孔口定位预检合格后开机施工。
钻孔深度和垂直度应符合设计及验标规定;②成孔至设计深度后,开始清孔,以防孔底虚碴过多,影响基础承载力。
4、钢筋笼制作及安装①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制作,汽车运到现场安装。
钢筋笼旳主筋尽量为整根,需要对接时,宜采用搭接焊接头,搭接长度不不不小于200mm 。
成品钢筋笼保证其顺直、尺寸精确,钢筋制作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其钢筋规格、数量、尺寸必须满足设计图纸规定。
钢筋笼上、下车及运送过程中防止碰撞,保证运到现场旳钢筋笼构造尺寸满足设计图纸尺寸。
②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以保证钢筋笼外混凝土保护层旳厚度符合设计规定;本标段规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50mm 。
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防止碰撞孔壁。
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以免钢筋笼在浇注混凝土时上浮,并使钢筋笼处在悬吊状态。
5、预埋件定位螺栓组定位采用双层钢板定位,可以保证螺栓组中各个螺栓旳相对位置,同步可以整体控制螺栓旳垂直度。
详细工艺如图:签收人意见:技术交底书CRCC14G2JL16-08第 3 页/共 6 页签收:日期:保留期限:5年本技术交底书一式三份:施工单位、技术部、计划部各一份。
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e7608db804d2b160b4ec0e6.png)
第十八章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
二、作业准备1.人员准备作业组人员不少于3人2.机具材料3.仪器仪表4.劳保用品序号工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安全帽-顶32安全带双钩根1三、质量标准1.支柱位置。
支柱跨距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大于55米,误差±500mm。
200km/h及以上有碴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侧面限不应小于3.1m,允许误差+50mm、-0mm;站场内困难条件下直线地段不小于2.5m,站场内仅动车走行区段考虑工务拔道裕留量40mm,不小于2.19。
曲线区段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应相应加宽,其加宽度计算公式如下:曲线内侧加宽度:曲线外侧加宽度:侧面限界:2440——最基本侧面限界;Hx——支柱侧面限界;R——设计线路的曲线半径;H——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h——外轨超高值2.支柱本体钢柱:支柱本体不得弯曲、扭转、变形,各焊接部分不得有裂纹、开焊;表面热镀锌层剥落面积不得超过5%。
混凝土支柱:支柱本体不得有横向裂纹,混凝土与法兰盘底座连接部分不应有开裂现象。
混凝土支柱本体支柱法兰盘底座3.支柱倾斜率。
(1)支柱横线路面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度。
(2)单腕臂、双腕臂和中心锚结支柱顺线路方向应直立,允许斜率为±2‰;横线路方向,允许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5‰。
顺线路方向民横线路方向(3)硬锚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0~5‰,顺线路方向,向下锚拉线侧倾斜率为0~5‰。
(4)补偿下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0~5‰。
下锚柱横线路方向(5)曲线内侧的支柱、装设开关的支柱、双边悬挂的支柱、硬横跨支柱、均应直立,允许向受力的反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5‰。
(6)接触网各种支柱,均不得向线路侧和受力方向倾斜。
4.支柱基础支柱基础面应高出地面。
基础帽完整无破损、无裂纹,支柱根部和基础周围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检查要点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检查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058b21a21614791711286b.png)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1.1路基四电接口1.1.1电缆槽(一)管控要点(1)检查电缆槽规格型号、层架安装是否符合设计尺寸要求(电缆槽外净尺寸为500mmx720mmx375mm,壁厚600mm。
内径长500mmx宽550mmx深300mm,),各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上。
(2)检查电缆槽安装位置、标高、排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槽采用侧向排水,于外侧壁底部预留泄水孔,泄水孔直径50mm,泄水孔加设铁丝网盖。
(3)检查电缆槽转角的角度、爬坡的坡度是否满足电缆敷设的要求。
(4)检查路基与桥梁、隧道过渡段电缆槽是否顺接,有无错位、落差等情况存在。
(5)检查电缆槽盖板规格、型号、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破损、缺失。
(6)综合接地端子与电缆槽同步形成,按设计预留综合接地端子,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7)强弱电电缆槽应分开设置且间距不小于1m。
(8)路基两侧的电缆槽内侧镶嵌不锈钢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在电缆槽浇筑或预制同步进行。
预埋在电缆槽内的引接铜缆伸出电缆槽长度应不小于30cm。
(9)路基边坡电缆槽整体嵌入路基边坡,其顶部与拱形截水骨架或者六菱块拦水坎顶部齐平,对于已经施工的拱形截水骨架,边坡电缆槽须设置在拱顶处。
(10)上下路基电缆槽跨水沟时,不得占用水沟截面净空,直接从水沟顶跨越,在跨水沟处电缆槽底部设置垂直泄水孔进行排水。
(11)施工上下路基电缆槽前,站前单位须提前埋设好引上引下的贯通地线。
(12)路基电缆槽与桥梁电缆槽采用现浇一定长度的电缆槽在平面及纵面上进行顺接,顺接长度应满足平面上路基电缆槽与桥梁电缆槽的转折角度大于60度,纵断面上转折角度大于30度。
(13)路基地段预设通信信号专用电缆槽,电缆槽位于接触网立柱外侧,声屏障内侧。
(二)管控方法目测、尺量、仪器测量,查阅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程及施工过程资料进行验证。
(三)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1)电缆槽的排水不畅,容易积水。
预留电缆槽排水坡度和排水管。
高速铁路路基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施工控制
![高速铁路路基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施工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5c7870d57f1922791688e86a.png)
高速铁路路基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施工控制摘要:本论文从测量放样、基坑开挖、钢模板安装校核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总结了石武客运专线路基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的施工过程。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控制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施工范围为邢台东站场路基工程,起讫桩号为dk385+571.21-dk389+177.9,施工内容包括接触网腕臂柱及下锚拉线基础的施工。
在施工阶段,项目部负责设备及材料的采购、钢筋笼的制作和地脚螺栓的安装等。
基础类型分别适用于支柱容量为140kn·m、160 kn·m的h型钢柱及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基础。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垫层混凝土为c15;钢筋采用hpb235、hrb335。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以控制好测量及钻孔两大块为前提,基础浇注直接关系到基础外观形状及强度,所以严格控制基础浇注这道工序尤为重要。
二、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1.接触网腕臂柱及下锚拉线基础施工方法1.1 工艺流程为保证基础施工质量,应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和工艺进行质量控制,其施工流程控制图如图所示。
在按照上述施工流程进行施工时,要以控制好测量及钻孔两大块为前提,控制好后阶段的基础浇注施工,基础浇注直接关系到基础外观形状及强度,所以严格控制基础浇注这道工序尤为重要。
1.2 工序施工(1)测量放样为保证施工的准确性,施工单位应结合支柱平面布置图、线路平纵横断面设计图对桩基在垂直线路及顺线路方向准确测量,同时报监理工程师对控制要点进行全面复核。
复核无误后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
①下锚拉线基础:用全站仪确定下锚拉线基础坑中心点和中心线,并在下锚拉线基础中心线上做好基准标志。
②腕臂柱基础:用丁字尺和钢卷尺测量基坑限界和确定坑口尺寸,并在基础中心线上做好基准标志供基础浇制时复核。
门型支架基础中线用全站仪测量且垂直线路中心;同一组门型支架的基础顶面标高应相等。
高铁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方案
![高铁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924e1b0740be1e650e9aa9.png)
目录1、编制依据 (1)2、编制范围 (1)3、工程概况 (1)4、主要工程量 (2)5、总体施工安排 (2)5.1 方案简述 (2)5.2 人员安排 (3)5.3 材料、机具配置 (3)5.4 施工进度计划 (4)6、施工方法 (4)6.1 施工准备 (4)6.2 测量放样 (5)6.3 钻孔 (5)6.4 验孔、清孔 (5)6.5 吊装钢筋笼 (6)6.6 安装地脚螺栓 (7)6.7 接地端子焊接 (7)6.8 安装钢模板 (8)6.9 浇注混凝土 (8)6.10 拆模、养护 (8)6.11 注意要点 (8)7、质量保证体系 (9)7.1 质量目标 (9)7.2 质量保证体系 (9)7.3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 (10)8、安全保证体系 (12)8.1 安全目标 (12)8.2 安全应急体系 (12)8.3 安全保证体系 (12)8.4 安全保障措施 (13)8.5 环境保障措施 (14)9、施工安全应急预案 (14)9.1 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14)9.2 成立应急处理小组 (15)9.3 应急处理的分工 (15)9.4 通信联络 (16)9.5 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 (16)9.6 项目施工人员工作要求 (19)9.7 事故报告 (20)1、编制依据(1)《红岛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济青施网-120-10(2)《高速区段接触网硬横跨钻孔桩基础及拉线底座构造图》济青施网-401(3)《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构造安装图》叁化(2010)1176(4)《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5)《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2-2015);(7)《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2、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中建股份济青高铁11标项目部五分部施工范围内红岛站场(JDK20+400-JDK24+005.11)及改青连区间路基(改DK19+563.62-改DK20+400、右改DK19+594.72-右改DK20+400)范围内路基工程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的施工。
路基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技术交底
![路基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3330b7a72f60ddccda38a0e3.png)
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施工交底组织单位项目部交底负责人刘楚辉接收负责人张冬、朱茂内容及说明:一、编制依据1、《桃村北至西陌堂线路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图》(青荣城际施网-224);2、《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构造安装图》(图号:叁化(2010)1176);3、《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4、《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实施方案》。
二、工程概况接触网基础施工是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性能直接影响客运专线电气化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和人身安全防护要求。
由于接触网基础是为了下一步四电施工接触网立柱所作的预埋件,而立柱又是钢构件,所以预埋地脚螺栓的精度要求也比较高。
同时路基上要在ZQ120、ZQ140接触网立柱基础旁将施工永久性沉降观测标,为下步CPIII测量做准备。
所以整个接触网基础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我部管段内有路基9.2Km,路基段接触网支柱基础为352个(线路两侧),其中ZQ120型101个,ZQ140型75个;下锚拉线基础ZM35型20个,ZM35型,72个。
三、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路基接触网支柱跨距一般为50m左右,拉线基础距下锚支柱基础纵向位置为7.0m,基础中心与支柱基础中心纵向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支柱及拉线基础直径均为700mm,埋深分别为3.3m~4.0m(根据支柱类型选择不同埋深深度),基础中心距线路中心为3275mm (详见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在施工过程中,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的预留要与信号、电力的电缆槽设置综合考虑。
接触网立柱基础旁将施工永久性沉降观测标。
1、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
验标准如下。
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1主筋间距±102钢筋笼长度±1003钢筋材料检验按设计要求4箍筋间距或螺旋筋间距±205钢筋笼直径±10(3)模板接触网支柱基础模板采用装配式钢模,均由专业厂家进行加工,ZQ120和ZQ140共加工20套,ZM35和ZM55拉线基础模板共加工8套。
新建铁路jj_9竖墙、接触网基础与下锚拉线技术交底大全
![新建铁路jj_9竖墙、接触网基础与下锚拉线技术交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9e4178016fc700aba68fc64.png)
***桥面系接触网及下锚拉线基础、竖墙施工技术交底单位:****编制:复核:审核:日期:1.适用范围及工程概况适用于***范围内的桥梁工程桥面竖墙、接触网检查及下锚拉线基础施工,全管段共计11座桥梁工程,详见下表(全管段桥面系总长:2.736km)。
***桥梁工程一览表现阶段各桥梁桥面系遮板挂设施工已基本完成,为确保工程进度及施工质量现对桥面系接触网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竖墙施工进行交底,确保施工安全、规范、有序进行。
其主要施工顺序为:先挂设遮板施工,然后进行接触网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竖墙施工,接触网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施工与竖墙施工同步进行。
2.技术要求2.1严格按照《客运专线铁路常用跨度梁桥面附属设施》通桥(2008)8388A、标准梁等图纸施工。
2.2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和安装的检验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砼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第5.2.1条、第5.3.1条、第5.4.1条、第5.4.2条和第5.5.1条的规定。
2.3 加强砼浇筑前的各项检查工作,确保砼外观质量及线性的圆顺。
2.4对预埋件位置精确定位。
2.5模板拆除时,注意保护成品,并防止模板变形。
2.6桥面系相关工程施工期间务必确保运架梁设备的正常通过。
2.7接触网支柱基础预埋M39螺栓(QJ—A2预埋6根、QJ—B预埋8根),螺栓外露基础面190mm,螺纹长度190mm+5mm,配三个螺母,两个垫圈。
2.8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距桥梁中心线距离为5750mm。
2.9位于平坡或纵坡上的桥梁,支柱基础顶面都应保持水平,预埋钢板顶面应与基础顶面齐平,预埋螺栓应保持与基础水平面垂直,螺栓顶部偏离垂直位置的距离误差不应大于1mm。
2.10接触网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应立即对螺栓相对位置及垂直度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再次排查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后立即对外露螺栓进行投摸黄油并使用塑料胶纸对其进行包裹,防止生锈。
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e7608db804d2b160b4ec0e6.png)
第十八章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
二、作业准备1.人员准备作业组人员不少于3人2.机具材料3.仪器仪表4.劳保用品序号工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安全帽-顶32安全带双钩根1三、质量标准1.支柱位置。
支柱跨距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大于55米,误差±500mm。
200km/h及以上有碴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侧面限不应小于3.1m,允许误差+50mm、-0mm;站场内困难条件下直线地段不小于2.5m,站场内仅动车走行区段考虑工务拔道裕留量40mm,不小于2.19。
曲线区段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应相应加宽,其加宽度计算公式如下:曲线内侧加宽度:曲线外侧加宽度:侧面限界:2440——最基本侧面限界;Hx——支柱侧面限界;R——设计线路的曲线半径;H——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h——外轨超高值2.支柱本体钢柱:支柱本体不得弯曲、扭转、变形,各焊接部分不得有裂纹、开焊;表面热镀锌层剥落面积不得超过5%。
混凝土支柱:支柱本体不得有横向裂纹,混凝土与法兰盘底座连接部分不应有开裂现象。
混凝土支柱本体支柱法兰盘底座3.支柱倾斜率。
(1)支柱横线路面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度。
(2)单腕臂、双腕臂和中心锚结支柱顺线路方向应直立,允许斜率为±2‰;横线路方向,允许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5‰。
顺线路方向民横线路方向(3)硬锚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0~5‰,顺线路方向,向下锚拉线侧倾斜率为0~5‰。
(4)补偿下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0~5‰。
下锚柱横线路方向(5)曲线内侧的支柱、装设开关的支柱、双边悬挂的支柱、硬横跨支柱、均应直立,允许向受力的反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5‰。
(6)接触网各种支柱,均不得向线路侧和受力方向倾斜。
4.支柱基础支柱基础面应高出地面。
基础帽完整无破损、无裂纹,支柱根部和基础周围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检修作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54ebaae02020740bf1e9b19.png)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检修作业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4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器具:个人工具、皮尺、丁字尺、水平尺、铁锹、钢丝刷、25mm毛刷等(其它工具根据需要确定)。
4.材料:绑扎线、UT线夹、黄油、红漆、破布。
5.资料:支柱检修记录、接触网平面图布置图。
四、质量标准1.支柱位置(1)支柱的侧面限界应符合规定,允许误差+100mm、-60mm,不得小于《技规》规定的限值。
(2)每组软横跨两支柱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3°;每组硬横跨两支柱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2°。
(3)支柱应尽量设在侧沟限界以外,若客观条件限制必须设在侧沟中,则应留有排水通道,支柱根部应用砂浆砌石加固。
支柱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100mm。
2.钢筋混凝支柱本体(1)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表面应光洁、平整。
横腹板破损应及时修补,翼缘破损和露筋(不超过两根且长度不大于400mm者)应及时修补;露筋达两根以上但不超过4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者可以修补后降级使用;露筋超过4根或者露筋长度超过400mm者,均应及时更换。
(2)支柱翼缘不得有横向、斜向和纵向裂纹。
接触网技术交底(已修改)
![接触网技术交底(已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593d9fea5acfa1c7ab00cc0c.png)
接触网技术交底(已修改)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技术交底一、适用范围:本交底适用于DK211+404.83~DK213+650.68段H型钢柱及下锚拉线基础,型号分别为:JA-2、JA-3、JB-3共6种。
二、主要概况(1)DK211+404.83~DK213+650.68于附表所示里程设置接触网支柱,偏距为为中线外3.15m。
(2)拉线基础与相应下锚基础中心连线平行于路基中线并置于距下锚基础7m处。
详情见《附表》三、施工准备(1)路基基床底层施工完成并检验合格后,清理平整处施工场地,孔口周围做好排水(2)原材料的准备:地脚螺栓材质采用Q235,钢筋采用HRB400为主筋,HRB300为箍筋,桩基础混凝土采用4#拌和站C25混凝土,承台采用C30混凝土,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
四、具体施工工艺及要求4.1 工艺流程筋焊接接地端子基础支立模板预埋支柱基础螺栓螺栓组细调CP III桩设置浇筑支柱基础混凝土接地电阻测试支柱基础养护支柱基础外露螺栓保护4.1.1、测量定位:JB-3型接触网基础中心距离线路中心距离3.15m,YZJ-1型接触网基础中心距离线路中心距离3.175m,JA-2、3及QJLX-1型拉线基础与相应下锚基础中心连线平行于路基中线并置于距下锚基础7m处。
放出接触网中心位置后,用铁钉、红漆标识,同时沿线路纵向和横向引护桩。
承台顶面标高=为设计轨面标高-△h (站场为0.6m,区间路基为0.45m)。
轨面标高由技术人员计算,测量人员复核无误后方可用于施工。
4.1.2、钻孔机就位,保持平稳调直钻杆,并确认钻杆垂直,对号桩位,开动钻机钻进、出土。
本区段中JB-3型直孔基础设计深度为4.0m,孔径为700mm,JA-2型直孔基础设计深度为4.0m,孔径为700mm,JA-3型直孔基础设计深度为4.6m,孔径为700mm,YZJ-1型直孔基础设计深度为5.4m,孔径为700mm,YZJ-1型直孔基础设计深度为5.4m,孔径均为850mm。
施工方案-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4349d083d049649b6658ad.png)
新建哈尔滨至牡丹江铁路客运专线SG-7标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哈牡客专工程七标项目经理部二○一七年六月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新建哈尔滨至牡丹江铁路客运专线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本项目区间段路基工程位于牡丹江市海林市海林镇境内,区间路基DK272+396-- DK273+367.05、DK273+764.86-DK274+450.89段全长1657.06m。
根据施工图纸统计,此段落接触网支柱类型分为ZQ120、ZQ140 、ZM55三种,有接触网支柱基础84个。
ZQ140型接触网支柱基础深度4.3m,其中地下4.1m外露0.2m;ZQ120型接触网支柱基础深度4.1m,其中地下3.9m外露0.2m;三种类型均为直径0.7m圆柱形。
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配置钢筋,纵向钢筋采用HRB400级,箍筋采用HPB300级,为便于施工及保证纵向筋分布,我工区增加与主筋同类型钢筋做为加强箍圈,每个接触网基础钢筋笼增设三道。
2、编制依据①《接触网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柱(350)》[通化(2006)1201-Ⅰ];②《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安装图》叁化(2010)1176;③《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哈牡客专施网-191);④《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⑤《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3、施工要求及工艺3.1施工要求施工前应对设计要求进行明确,接触网基础的位置、标高、结构形式、预埋件位置及数量、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关键参数必须清楚明了,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试验室应对现场的钢筋、地脚螺栓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为了保证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便利,选定按照地下部分定位、成孔浇筑,地上部分立模浇筑的施工工艺进行,以期达到预埋螺栓组定位准确,基础外露部分整齐、美观的效果。
基础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施工改
![基础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施工改](https://img.taocdn.com/s3/m/44a445b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d.png)
(2)将2个半模用螺 栓紧固,组成整体, 进行检查断面形状尺 寸,检验合格的模板 进行清洁并涂刷脱模 剂,备用。
(3)侧模组装后, 根据接触网支柱位置 进行安放,但不得固 定在地面上,待预埋 螺栓与模板组装后, 通过移动模板来调整 支柱基础位置。调整 无误后进行模板固定。
(4)螺栓组固定
本接触网支柱基础采用一 次浇筑的方法,钢筋放入基础 孔内并固定。在孔外用定位板、 调整板将螺栓进行组装固定, 固定后放入基础孔内。定位板 与基础外露地面部分的模板利 用螺栓进行连接,形成整体。 在调整板上标注中心位置,调 整板的中心位置即为基础网支 柱基础与预埋螺栓组的中心。 由测量人员通过测量放样调整 板上的中 心点,来确定接触网 支柱基础的位置,并对预埋螺 栓的位置、高程、间距等进行 复核,如有偏差则通过调整模 板进行细微的调节。复核无误 后将模板进行固定,拆除调整 板,做好灌注混凝土准备。
4、钢筋笼安装
(1)钢筋笼加工。钢筋笼采用 集中加工,由技术人员按设 计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 交底,施工人员按交底作业。
(2)钢筋笼就位。钢筋笼检 查合格后,运送到工点,绑 好混凝土垫块,用吊车下放 钢筋笼,吊放钢筋笼时,要 对准孔位,垂直吊入,缓慢 入孔,避免碰撞孔壁。钢筋 笼放到设计位置时,进行固 定。钢筋笼不得与基础螺栓 在基础内连接。
M39
190
M24
140
M24
140
M42
190
2、测量放样
Hale Waihona Puke 技术人员应对施工段落内 的所有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 基础的设计里程位置进行统计, 建立台账,对测量人员进行书 面交底。
按照交底的里程位置,对 接触网基础中心位置进行准确 放样,并在基础的大小里程及 线路中心方向各放置一个辅助 定位点(距离基础中心点70cm) 。
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faed422a98271fe910ef9ea.png)
6
4.2.2.2.5 热浸镀锌的钢柱,锌层应均匀、光滑,连接处不得有露铁、毛刺、 锌瘤和多余结块,并不得有过渡酸洗造成的蚀坑、泛酸等缺陷。 4.2.2.2.6 钢柱基础螺栓外露 140mm,允许误差±10mm。 4.2.2.2.7 整正钢柱使用的垫片不得超过 3 块,每块垫片的面积不小于 50mm × 100mm。 4.2.2.2.8 H 型钢柱表面应光洁平整,支柱本体平直,锌层应均匀、光滑,连 接处不得有露铁、毛刺、锌瘤和多余结块,并不得有过渡酸洗造成的蚀坑、泛 酸等缺陷,钢柱锈蚀面积不得超过 10%。 4.2.3 支柱倾斜率 4.2.3.1 接触网各种支柱,均不得向线路侧和受力方向倾斜。 4.2.3.2 安装在曲线外侧及直线上的支柱,在垂直线路方向要向受力的反向倾 斜。腕臂柱(包括桥钢柱)的外倾斜率为 0~0.5%(即支柱外缘垂直于地面)。 软横跨支柱的倾斜率:高度 13m 的支柱为 0.5~1%;高度 15m 及以上的支柱为 1~ 2%;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支柱为 1%(即支柱外缘保持垂直),且受力面 正确。 4.2.3.3 硬横梁钢柱顺、横线路方向均应中心直立,允许偏差 0.3%。 4.2.3.4 曲线内侧的支柱、装设开关的支柱、双边悬挂的支柱、硬横跨支柱、 均应中心直立,允许向受力的反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 0.5%。 4.2.3.5 支柱在顺线路方向应保持铅垂状态,其倾斜率不超过 0.5%。锚柱垂直 线路方向应中心直立,并应向拉线方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 1%。 4.2.4 基础 4.2.4.1 钢柱基础 4.2.4.1.1 线路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 100-200mm,低于相邻
高速铁路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
![高速铁路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6dfe6b4028915f814dc204.png)
施工概况二.1、设计概况桥面系附属设施工程包括:防护墙、竖墙、接触网支柱基础(含下锚拉线基础)、防水层及保护层、伸缩缝及挡水台等项目。
(1) 防护墙防护墙设计为C40钢筋混凝土,采用Φ12mm、Φ16mm的HRB335钢筋,分节设计,除端部节长度为2295mm外,中间节均为1990mm,两节之间纵向设置设10mm宽的断缝。
防护墙底面宽25cm,顶面宽20cm,直线段高度为750mm,曲线段内侧高度为820mm,外侧为1000mm。
)。
(2) A 、B 墙无声屏障梁段竖墙顶面宽100mm,底面宽150mm(如图2-2 所示) ;有声屏障梁段竖墙顶面宽200mm,底面宽250mm,所示。
竖墙 A 高度均为412mm。
竖墙 B2. 施工方案桥面系附属设施总体施工顺序:防护墙施工→A、B 墙施工→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防护墙外侧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梁端挡水台及伸缩缝施工→防护墙内侧防水层及保层施工。
其总体施工方案应符合下列要求:(1) 钢筋加工:钢筋进场后进行复检,并将复检报告报监理审查,经审查合格后再使用,半成品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检验合格后临时存放。
钢筋加工必须采用定位模具按图纸尺寸严格控制,加工时钢筋保持平直,无局部弯折,如遇有死弯时,将其切汽车吊吊车直接吊装上桥。
上桥后由25t 除。
加工好的钢筋采用平板拖车运输,采用.人工按规格、型号分类堆码在指定位置,挂牌标识。
(2) 模板设计:防护墙、竖墙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接触网支柱基础(含下锚拉线基础)模板采用加强竹胶板和方木加工而成;挡水台模板采用竹胶板和泡沫板制作。
模板加工制作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尺寸进行加工制作。
(3) 混凝土工程:桥面系附属设施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皆在拌和站集中拌合,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泵送入模或罐车直接上桥溜槽浇筑。
混凝土工程都须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顶面挂线人工收面,保证大面平顺。
(4) 防水体系:无碴轨道桥面采用两侧排水的方式。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检修作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54ebaae02020740bf1e9b19.png)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检修作业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4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器具:个人工具、皮尺、丁字尺、水平尺、铁锹、钢丝刷、25mm毛刷等(其它工具根据需要确定)。
4.材料:绑扎线、UT线夹、黄油、红漆、破布。
5.资料:支柱检修记录、接触网平面图布置图。
四、质量标准1.支柱位置(1)支柱的侧面限界应符合规定,允许误差+100mm、-60mm,不得小于《技规》规定的限值。
(2)每组软横跨两支柱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3°;每组硬横跨两支柱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2°。
(3)支柱应尽量设在侧沟限界以外,若客观条件限制必须设在侧沟中,则应留有排水通道,支柱根部应用砂浆砌石加固。
支柱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100mm。
2.钢筋混凝支柱本体(1)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表面应光洁、平整。
横腹板破损应及时修补,翼缘破损和露筋(不超过两根且长度不大于400mm者)应及时修补;露筋达两根以上但不超过4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者可以修补后降级使用;露筋超过4根或者露筋长度超过400mm者,均应及时更换。
(2)支柱翼缘不得有横向、斜向和纵向裂纹。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8更改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8更改](https://img.taocdn.com/s3/m/eed2dc9f58fafab068dc02b8.png)
1.明确本标准适用于新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补充了本标准未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验收要求。
2.优化调整了施工质量验收单元单元划分,补充了站场路基填筑、工程材料、路堑坡体排水、防风沙设施、防雪害设施的验收单元,取消了混凝土工程的模板验收单元,调整了地基处理验收单元分类及划分;并规定了施工前施工单位结合工程特点制定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方案,由监理单位审批,建设单位备案的要求.3.规定了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要求以及隐蔽工程和关键工序施工影像资料的留存要求.4.为确保材料进场质量,保证材料进场进行专业化检验和验收,并减少材料进场重复验收和资料归集的工作量,新增了工程材料一章,统一规定了路基工程所用填料、混凝土、砂浆注(喷)浆材料、土工合成材料、钢筋(钢料)和拉锚材料、石料、预制构件、其他材料的原材料制品和检验要求.5.补充了CFG桩、螺杆(纹)等素混凝土桩和托梁、承载板的验收要求;明确了施工前和施工期间地址核对工作相关要求,补充完善了成桩、垫层、预压、岩溶及采空区注浆等地基处理的验收要求.6.补充了按过渡段设计的短路基、提堑连接处、半挖半填路基的检验规定;明确了过渡段及锥体采用同种材料、不同填料填筑时的填层检验要求;完善了化学改良土混合材料的块料粒径技术条件和掺水泥级配碎石的使用时限技术条件.7.补充了槽型挡土墙的验收要求,完善了锚杆、锚索注浆检验规定,取消了短卸荷板式挡土墙、锚定板挡土墙、沉井基础等高速铁路路基不使用支挡类型的验收要求.8.补充了空心砖内客土植生防护、喷混植生、植生袋、生态袋、植被毯的质量验收内容,充分体现生态和环保理念;完善了一般地区、旱地地区、寒冷地区不同地区植被覆盖、成活的验收要求。
9.补充了孔窗式护墙(坡)、柔性防护网、拦石墙的验收要求;完善了边坡防护的防冻胀设施及措施的验收要求.10.补充了纤维混凝土及混凝土防(隔)水层、轨道板与封闭层构造缝嵌缝等新型防(隔)水措施的验收要求;补充完善了吊沟消力池及挡水墙、盲(渗)沟、坡体仰斜孔及引水、排水管的验收要求,细化了地面排水工程系统化的一般规定。
基础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施工(改)教学教材
![基础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施工(改)教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e29dcdc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e.png)
施工方案制定
针对工程的难点和重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 技术措施。
场地准备
现场勘察
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察,了解地形、地貌和障碍物情况。
场地清理
清除现场的杂物、障碍物,平整场地,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
材料、设备和构配件准备
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采 购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
提前储备一些常用的应急物资,如急救药品、灭火器、铁锹等, 以备不时之需。
应急演练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安全 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06
施工案例与经验总结
工程案例介绍
某地区铁路改造项目
该项目涉及多条既有铁路的改造,其中基础网支柱及下锚拉线基础施工是其 中的重点之一。
网架结构分类及受力特点
1
根据组成形式,网架结构可分为平板网架和曲 面网架两大类。
2
平板网架又可分为交叉梁系和空间桁架系两种 形式。
3
网架结构的受力特点是所有杆件均只承受轴向 力,设计时通过节点连接方式来保证整体结构 的稳定性。
网架结构形式及选用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网架结构 形式。
03
施工方法与工艺
网架制作与安装方法
网架制作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规格进行网架制作。制作 过程中应注意结构稳定性和防腐处理。
网架安装
根据施工图纸,采用合适的安装方法将网架固定在基础上, 确保安装牢固可靠。
网架焊接工艺
接表面进行清理和预处理。
焊接操作
施工现场整洁
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材料堆放整齐,垃圾及时清 理,防止环境污染和影响市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接地端子焊接 每个接触网基础沿线路方向小里 程侧面预埋两个桥隧型(L型)接 地端子,分别位于地面以上3080mm,地面以下100mm。在区 间,地面以下的接地端子与电缆 槽接地端子相连接,地面上接地 端子与支柱筋板连接。两个接地 端子在同一根结构钢筋上进行可 靠焊接(焊接接地端子的纵向钢 筋采用直径14mm圆钢,并替换原 桩基础内纵向直径12mm圆钢)。 接地端子表面与混凝土面平齐, 接地端子表面进行封堵,防止水 泥砂浆等进入端子内。接地端子 采用双面焊接时,焊接长度不小 于6d(d为接地端子不锈钢连接钢 筋的直径)。
9、养护 混凝土暴露面采用蓬 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 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 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 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 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 整后再次覆盖,直至混凝 土终凝为止。浇筑完毕后 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和洒水 养护。混凝土凝固后应对 基础上外露的螺栓采取内 涂黄油,外用胶带缠裹措 施进行保护。
四、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将接触网与路基基床的接触周边用砂浆封闭。 2、接触网基础挖孔完成未灌注砼前应作好基础的防排水,以免施工 用水或雨水进入接触网孔内。基础钻孔施工时最好安排在晴天施工。 3、接触网基础按照设计要求施工,钻孔应按照操作规程施工;超挖 的基础不得采用废碴回填,为保证路基完整采用与基础同标号的砼 回填。 4、接触网支柱基础与下锚拉线基础平面应符合设计要求,下锚拉线 的下锚环方向应在支柱基础中心和拉线基础中心连线上。 5、基础预埋的地脚螺栓应准确。 6、接地端子预埋位臵应准确。 7、钢筋笼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 8、除硬横跨接触网基础外,所有接触网外漏螺栓必须保证有2对螺栓 垂直于相应线路中心线。 9、接触网支柱基础顶面至钢轨顶hd为750mm,为基础顶面至基本轨 顶面距离。
2、测量放样 技术人员应对施工段落内 的所有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 基础的设计里程位臵进行统计, 建立台账,对测量人员进行书 面交底。 按照交底的里程位臵,对 接触网基础中心位臵进行准确 放样,并在基础的大小里程及 线路中心方向各放臵一个辅助 定位点(距离基础中心点70cm) 。 放线必须按照图纸要求施 工,确保施工限界的准确,CX 按图《吉珲施(变)网0600》 给出的限界数值施工。为避免 侵线,测量放线时将接触网限 界增加25mm定点 。
3、机械钻孔 (1)成孔采用机械钻孔。孔内 残土用运土车运出。 挖孔时应注意保持挖孔的垂直 度、深度。
(2)钻孔深度到位后,由质 检员对孔深、垂直度、孔位 进行检验。钻孔深度和垂直 度测定:用测绳(锤)测量 孔深,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 用吊绳测定成孔垂直度,不 符合要求时应由人工进行修 孔,直到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前应对设计要求进行明确,接触网基础的位臵、标高、 结构形式、预埋件位臵及数量、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关键参 数必须清楚明了,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 试验室应对现场的钢筋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接触网支柱基础型号及数据统计表
型号 GQ-100 GQ-120 JGH-100 JGH-140 LXJC-1 LXJC-2 YHL-1 埋深(m) 3.6 3.9 3.6 3.9 3.6 3.0 2.5 预埋螺栓规格 M39 M39 M39 M39 M24 M24 M42 螺栓外露长度(mm) 190 190 190 190 140 140 190
五、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技术标准及要求
1、灌注桩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成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机械开挖成孔深度误差+50mm。 3、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 4、浇筑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 施工规范的规定。 5、基础浇注完成以后,应对外露地脚螺栓涂防腐油防腐,并包扎 保护物防止螺纹被破坏,接触网支柱、拉线基础不得出现积水 现象。 6、预留柱地脚螺栓的材质需满足设计要求。预留地脚螺栓应考虑 线路坡度,应保证施工完成后地脚螺栓处于垂直状态。
4、钢筋笼安装 (1)钢筋笼加工。钢筋笼采用 集中加工,由技术人员按设 计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 交底,施工人员按交底作业。 (2)钢筋笼就位。钢筋笼检 查合格后,运送到工点,绑 好混凝土垫块,用吊车下放 钢筋笼,吊放钢筋笼时,要 对准孔位,垂直吊入,缓慢 入孔,避免碰撞孔壁。钢筋 笼放到设计位臵时,进行固 定。钢筋笼不得与基础螺栓 在基础内连接。
Hale Waihona Puke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8-
2010);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TB/T 1591-2008); 2、外业技术准备 进行施工条件调查、外部技术数据收集;现场接触网支柱 基础测量放样;设计接触网基础位臵与实际结构物是否发生冲 突。
三、施工工艺流程
1、施工准备
(2)将2个半模用螺
栓紧固,组成整体, 进行检查断面形状尺 寸,检验合格的模板 进行清洁并涂刷脱模 剂,备用。
(3)侧模组装后,
根据接触网支柱位臵 进行安放,但不得固 定在地面上,待预埋 螺栓与模板组装后, 通过移动模板来调整 支柱基础位臵。调整 无误后进行模板固定。
(4)螺栓组固定 本接触网支柱基础采用一 次浇筑的方法,钢筋放入基础 孔内并固定。在孔外用定位板、 调整板将螺栓进行组装固定, 固定后放入基础孔内。定位板 与基础外露地面部分的模板利 用螺栓进行连接,形成整体。 在调整板上标注中心位臵,调 整板的中心位臵即为基础网支 柱基础与预埋螺栓组的中心。 由测量人员通过测量放样调整 板上的中 心点,来确定接触网 支柱基础的位臵,并对预埋螺 栓的位臵、高程、间距等进行 复核,如有偏差则通过调整模 板进行细微的调节。复核无误 后将模板进行固定,拆除调整 板,做好灌注混凝土准备。
浇筑成型的接触网支柱基础
基础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施工
吉图珲客专五标一工区 2013年7月29日
接触网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施工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工程五标一工区四电接口工 程接触网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施工。
二 、作业准备
1、内业技术准备 (1)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阅读、审核 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对施 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建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图纸及验收标准采用: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高速铁路信号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756-2010);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测量方法》(TB/T3233-2010);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7、桩身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 严禁由罐车直接倾 倒至模板内,防止 因冲力过大导致模 板变形或移位。应 放慢混凝土浇筑速 度或由人工转运至 模板内。
混凝土应保证 振捣密实,尤其是 边角等位臵应加强 振捣。
8、拆模压光 为保证基础外观质量, 基础浇筑完成后,待混凝土 达到初凝状态,开始拆除定 位板,对基础顶面进行压光、 收面。待混凝土强度达到 2.5MPa进行模板的拆除, 拆除时要缓慢,不得伤害已 浇筑完成的基础。无论是定 位板还是模板的拆除都不宜 过早,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酌 情而定,避免过早拆模造成 固定螺栓的偏移、损坏基础。
6、桩身外露部分模板支立
(1)为保证外露部分的混凝土外观质量,专门制作模板进行地
上部分的浇筑。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高度300mm,由2个半模 组成。模板上部用螺栓连接定位板,定位板中部预留混凝土灌注 孔以方便混凝土的灌注与振捣。由于接触网支柱基础与下锚拉线 基础直径相同,不同形式的基础仅预埋螺栓位臵不同,故模板可 通用,根据不同基础形式制作相应定位板,施工时根据不同基础 形式选用相应的定位板即可。硬横跨钢管柱基础模板另做。(定 位板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