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爆炸知识教育培训课件(通用)PPT41页

合集下载

41页完整可用企业员工安全意识防火防灾消防安全教育培训PPT课件

41页完整可用企业员工安全意识防火防灾消防安全教育培训PPT课件

火灾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
1. 优先保障人员人身安全;
2. 统一指挥、同步行动原则,由现场最高职位人员负 责统一指挥,每项工作指定负责人组织实施;
3. 先控制、后灭火原则,发现火灾时应立即组织移开 起火点附近的可燃物(电气火灾还需安排断电),并 同步安排人员准备灭火。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提起灭火器 3、用力压下手柄
防火篇
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是什么?
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产生燃烧的条件,防止烧条件互相结合、互相作用。根据物质燃烧 的原理,防火的基本措施是:
一 控制可燃物
可燃物是燃烧过程的物质基础,所以对可燃物质的使用要谨慎小心。在 选材时,尽量用难燃或不燃的材料代替可燃材料,如用水泥代替木料建 筑房屋,用防火漆浸涂可燃物以提高耐火性能;对于具有火灾、爆炸危 险性的厂房,采用抽风或通风方法以降低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在空气 中的浓度;凡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物品,要分开存放等。
01 打电话报警一定要想法先让自己冷
静镇定,以免慌慌张张,说话前言 不搭后语,延长时间。
03 发现火灾,可以打电话直接报警。
家中没有电话的,要尽快使用邻居 、电话亭或者附近单位的电话报警 。
02 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
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行为。
04 报警以后,最好安排人员到附近的
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通往火场的 道路。
火场逃生常识
三 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不要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 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 员,切莫重返险地,再进“虎口”。
火场逃生常识
四 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逃离火场要防止烟雾中毒窒息,烟雾比 空气轻。站得越高烟气越浓,用毛巾、 口罩蒙鼻近地面爬出去是避免吸入浓烟 的最佳方法。

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讲义(PPT 36张)

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讲义(PPT 36张)

第九节
火灾爆炸危险与防火防爆措施
•控制和消除火源 •1 明火 (1)加热用火 (2)维修用火 •2 摩擦与撞击 •3、高温热表面 •4 电器火花 •5雷电与静电
第十节 有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加工处理
•1.根据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采取措施。 2.系统密闭或负压操作 •3.通风置换 •4.惰性介质保护 在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惰性气体有氮气、 二氧化碳、水蒸汽及烟道气等。
第十一节
燃烧爆炸敏感性工艺参数的控制
•3.物料成分和过反应的控制 反应物料中 危险杂质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副反应或过反 应,引发燃烧或爆炸事故。防止跑、冒、 滴、漏。 •4自动控制系统和安全保险装置 温度、 压力、液位、流量等自动控制,以及联锁 报警等自动安全保险设施 •紧急情况停车处理 紧急情况有停电、停 水、停蒸汽、停压缩空气。
第十二节
火灾和爆炸的局限化措施
•对于同一车间的各个工段,应视其生产性 质和危险程度适当隔离; •为了便于易燃有害气体的扩散,减少因设 备泄漏造成的易燃气体积聚的危险性,这 类装置或设备应尽可能露天或半露天设置。
第十二节
火灾和爆炸的局限化措施
•2.防爆泄压措施 •可燃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 合 物 , 其 爆 炸 最 高 压 力 可 达 0.4~1.1MPa , 而 0.3m厚的砖墙只能耐受 0.002MPa的压力。建造 能够耐受这样高压力的厂房和库房是不现实的。 通常在具有爆炸危险的厂房设置轻质板的屋顶、 外墙或泄压窗,发生爆炸时这些薄弱部位首先遭 受爆破,卸掉爆炸压力,从而使承重结构免遭倒 塌破坏。 •(乙炔生产厂房要求泄压面积为0.22)
第七节
爆炸性物质的贮存和销毁
• 爆炸性物质必须贮存在专用仓库内。贮 存条件应该是既能保证爆炸物安全.又能 保证爆炸物功能完好。贮存温度、贮存湿 度、贮存期、出厂期等,对爆炸物的性能 都有重要的影响。爆炸性物质贮存时,必 须考虑上述爆炸物本身存在的状况。同时, 爆炸性物质是巨大的危险源,贮存时必须 考虑其对周边安全的影响。所以对于贮存 仓库的位置、要有严格的要求。

【精选】化工安全与环境燃烧与爆炸PPT课件

【精选】化工安全与环境燃烧与爆炸PPT课件

含有过量的可燃物
过量空气冷却,
质,空气不足,火
阻止了火焰蔓延,
焰不能蔓延,但此
活化中心的销毁 数大于产生数
时若补充空气,则 有火灾爆炸危险 32
2.4.2 爆炸极限及其计算
B、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a、原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T ,分子内能 ,爆炸危险性
对于气体物质
L 下 T ) ( L 下 2 【 ) 1 5 ( 0 .7 ( T 5 2 ) * 4 5 .1/8 H C 】 68
11
③自燃
➢定义:可燃性物质在助燃性气体中,在无
外界明火的直接作用下,由于受热或自行 发热能引燃并持续燃烧的现象。
➢自然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
燃的最低温度。
➢根据热源不同,自燃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
自燃
12
2.1.5 氧指数
➢氧指数又叫临界氧浓度(COC)或极限氧浓
度(LOC),是用来对固体材料可燃性进行 评价和分类的一个特性指标。
HCl
H·+ H· H2
C l·+ C l· C l
18
链的 H2 O2 2HO 引发 H2 M 2HM
HO H 2 H H 2O

H O 2 HO O
的 传
O H 2 H HO

H O 2 M HO 2 M
HO 2 H 2 HO H 2O
能作为参考
C、爆炸极限的计算:
查文献,直接测定,计算,经验公式
(1)闪点法
L下
100p闪 p总
%
✓其中,p总——混合气的总压力,常压时为
1.013×105Pa;
P闪——闪点时该液体的蒸汽分压,Pa。 36

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燃烧、灭火、爆炸复习 课件

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燃烧、灭火、爆炸复习  课件
3. 海面起火 就在排水暗渠和抢修作业现场爆炸的同时,1公里外的排水暗渠末端的海 面燃起大火。消防官兵用泡沫枪对海上熊熊大火进行压制,同时用水枪对相 邻岸上的4个一万立方米的石油罐进行冷却。
4. 救援 中午11时左右,爆炸点附近居民、小学疏散。下午13时,现场两处明火点 全部扑灭。有的消防官兵被燃起的浓烟熏得几乎窒息;消防警力采取喷淋稀 释可燃气体的办法降低事故现场周边可燃气体的浓度,避免抢险过程中次生 灾害的发生。据统计事故造成55人遇难、7人失踪、136人受伤住院。
答:由于丁烷的沸点较低,遇到热的 火锅汤,液态丁烷立即气化(1分), 打火机内气压瞬间增大,因超出其外 壳的承受能力而爆裂(1分)。扩散出 的丁烷气体混入空气中,温度达到着 火点,发生急剧燃烧(1分),在短时 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 速膨胀而发生爆炸(1分)。
安全无小事, 平安每一天!
燃烧、灭火、爆炸 专题练习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1、燃烧的条件: ①Fra bibliotek燃物 ②与空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①氧气浓度 ②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温度
知识点2.灭火的方法
①清除可燃物 ②隔绝空气 ③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3.爆炸的条件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 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4分)“一次性打火机掉火锅里 发生爆燃事故”的原因探究。
火锅煮开后,如不慎将一次性打火机掉入 火锅中,约50秒时后,会听见“嘭”的一 声,一团火苗窜了出来,随即爆炸,溅起 的火锅汤足有两米高。(资料:一次性打 火机的燃料主要是压缩液态丁烷,压强为 1.01×105Pa时,沸点是-0.5℃)

《燃烧与爆炸》课件

《燃烧与爆炸》课件
化学性质爆炸是指物质发 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 明亮火焰和巨大气体冲击 波。
爆炸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1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爆炸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保证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2 爆炸的危害
爆炸会释放大量能量,产生冲击波、喷射物和火灾等危害。
3 防范措施
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如合理存放、正确操作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烟燃烧
烟燃烧是指可燃物在 缺乏氧气的情况下燃 烧,产生大量烟雾。
爆炸
爆炸是指可燃物与氧 气迅速反应产生巨大 能量释放的过程。
爆炸的定义和分类
1 爆炸的定义
爆炸是指物质在短时间内 迅速放出大量能量,产生 剧烈的声光效应。
2 理性质爆炸
理性质爆炸是指物质的体 积迅速扩大,没有产生明 亮火焰。
3 化学性质爆炸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如木材、 燃油和天然气等。
氧气
氧气是燃烧必需的气体,它 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
引燃源
引燃源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 使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反应并 点燃。
燃烧的类型
明火燃烧
明火燃烧是指可燃物 表面燃烧产生明亮的 火焰。
雾燃烧
雾燃烧是指可燃液体 或固体在空气中形成 细小液滴或悬浮颗粒 后燃烧。
结语
1 总结
燃烧与爆炸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了解它们的原理和应用对我们很重要。
2 展望燃烧与爆炸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燃烧和爆炸技术将不断创新和改进,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燃烧与爆炸的应用
燃烧和发电
燃烧可用于发电,如燃煤、燃 油和天然气等。
燃烧和冶金
燃烧在冶金过程中用于矿石熔 炼和金属提取。
爆炸和科学研究

燃烧与爆炸基本原理(共134张PPT)

燃烧与爆炸基本原理(共134张PPT)
沉积状态的粉尘,使原来不具备粉尘爆炸条件的地区和场所具备了粉尘爆
炸的条件,从而引起二次爆炸。
化学反应失控—放热化学反应如硝化、磺化、氧化、氯化、聚合等失
控引起温度迅速升高、反应速度急剧加快、内压急剧上升。
1.2 爆炸的基本概念
按化学爆炸发生的场合,可分为3类
密闭空间内爆炸—介质燃烧爆炸发生在封闭空间内,如压力容器或管
燃烧的基本概念
➢氧气不足,燃料有剩余, y 。ym在in 这种条件下,只有部分C元
素被氧化为CO,无CO2生成,部分H元素被氧化为H2O,部分S 元素被氧化为SO2,剩余燃料气以气态分子形式存在,
C a H b O c S d y O 2 3 .7 7 y N 2a C O 2 b H 2 O 3 .7 7 y N 2d S O 2 (1 )C aH b O c S d 4 y
C5H12
基本燃烧速度/ m/s 0.40 0.47 0.46 0.45
0.46
气体 丙酮 丁酮 甲醇

一氧化碳
分子式
C3H6O CH3COC2H5
CH3OH H2
CO
基本燃烧速度/ m/s 0.54 0.42 0.56 3.12
0.46
C6H14
0.46
二氧化碳
CS2
0.58
C2H4
0.80

C6H6
燃烧的基本概念
1.1.6 理论火焰温度
火焰温度与燃烧条件有关,燃料特性、混合比、散热条件、约束 条件等都有重要影响。一般采用绝热燃烧温度来衡量燃烧特性。
如果燃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未传到外界,而全部用来加热燃烧 产物,使其温度升高,则这种燃烧称为绝热燃烧。
在不计及离解作用的条件下,绝热燃烧时所能达到的温度最高, 这一温度称为理论燃烧火焰温度。

易燃易爆消防安全培训课件pptx

易燃易爆消防安全培训课件pptx
易燃易爆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pptx
目录
• 易燃易爆物品概述 • 易燃易爆场所安全要求 • 易燃易爆物品储存与运输安全 • 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措施 • 易燃易爆物品事故应急处置 • 易燃易爆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
01
易燃易爆物品概述
定义与分类
易燃物品
指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 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等
毒害性
许多易燃易爆物品本身或其燃烧产物具有毒害性,对人体健康或环境 造成危害。
腐蚀性
部分易燃易爆物品具有腐蚀性,能对人体或设备造成损害。
相关法规与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 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 和运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责任追究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依法追究相关责 任人的法律责任。
整改措施
针对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 施并落实到位,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 生。
总结经验
总结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提高应 对类似事故的能力。
06
易燃易爆消防安全培训与 演练
培训目的和内容
01
提高员工对易燃易爆危 险品的认识和了解,增 强安全意识。
疏散人员
迅速疏散事故现场人员,确保 人员安全。
切断火源
关闭事故现场的电源、气源等 ,切断火源,防止火势蔓延。
灭火救援
使用合适的灭火器材和灭火方 法,对火源进行灭火救援。
防止次生灾害
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和评估, 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后期处理与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调查
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深 入调查和分析。

《燃烧火灾与爆炸》PPT课件

《燃烧火灾与爆炸》PPT课件

(三)按燃烧时是否有火焰分类
1.有焰燃烧 ➢ 火焰是发光的气相燃烧反应区。
火焰的形成及颜色 火焰——正在燃烧的可 燃气体(蒸气)所占据 的发光、放热的空间范 围(俗称火苗)。 一般说来,火焰是由三 个不同部份组成的,即 焰心、内焰和外焰
➢显光 ➢不显光 ➢烟
含氧量小于50% 含氧量大于50%
含碳量 60%
36
芳苯
C6H6
78
0.873 80.36 9.95
-14
烃 类
甲苯
C6H5CH3
92
0.866 110.8 2.97
5.6
二甲 C6H4
106
苯 (CH3)2
0.879
146.0
2.17
25.5
汽油的闪点与馏分的关系
馏分(℃) 50~60 60~70 70~80 80~110 110~120
闪点(℃) -58 -45 -36 -24 -11
1.控制可燃物,破坏燃烧的基础。 2.隔绝空气,控制助燃物。 3.控制和消除着火源,破坏燃烧的激发能。 4.阻止火势蔓延,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 火灾蔓延扩大。
(二)灭火的基本方法
灭火,就是为了破 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 件,以迅速扑灭火灾 ,最大限度地减少火 灾损失。
1.隔离法 2.窒息法 3.冷却法 4.抑制法

影响固体可燃物自燃点的因素主要有: (1)受热熔融。熔融后可视为液体、气体的情况。 (2)挥发物的数量。挥发出的可燃气体越多,自燃点越低。 (3)固体的颗粒度。固体颗粒越细,比表面积就越大,自燃点越低。 (4)受热时间。可燃固体长时间受热,其自燃点会有所降低。
• 4.氧指数
• 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刚好能使物质维持燃烧的混合气体中的最低氧含量, 用体积百分数表示。

燃烧与爆炸知识教育培训课件(通用)PPT41页

燃烧与爆炸知识教育培训课件(通用)PPT41页

一、燃烧
(四)与燃烧相关的常用概念
闪点 ——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同系物中异构体比正构体的闪点低;同系物的闪点随其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其沸点升高而 升高。各组分混合液,如汽油、煤油等,其闪点随沸程的增加而升高;低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 形成的混合液,其闪点低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木材的闪点在260℃左右。
➢ 在不同类型油类的敞口贮罐的火灾中容易出现三种特殊现象:沸溢、喷溅和冒泡。 沸溢现象是指液体在燃烧过程中,由于不断向液层内传热,会使含有水分、粘度 大、沸点在100℃以上的重油、原油产生沸溢和喷溅现象,造成大面积火灾。能 产生沸溢现象的油品称为沸溢性油品。
一、燃烧
(四)与燃烧相关的常用概念
固体的燃烧特点 —— 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固体上 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燃烧方式分为: 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
二、爆炸——燃烧的特殊形式
(三)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爆炸极限值受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主要有:初始温度、初始压力、 惰性介质及杂质、混合物中氧含量、点火源等。 初始温度高,爆炸极限范围大;初始压力高,爆炸极限范围大;混合 物中加入惰性气体,爆炸极限范围缩小,特别对爆炸上限的影响更大。 混合物含氧量增加,爆炸下限降低,爆炸上限上升。
燃烧就根本不能发生。
一、燃烧
(三)燃烧的必要条件
氧化剂 —— 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 的物质称为氧化剂。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空气中游离的氧,另外如 氟、氯等也可以作为燃烧反应的氧化剂。 温度(引火源)—— 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 来源。常见的是热能,其他还有从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而来的热 能。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课件
它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最常 见、最普通的燃烧现象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 课件
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述三个 条件:可燃性物质、助燃性物质、 点火源。每一个条件要有一定的 量,相互作用,燃烧方可产生。
(1)可燃物 (2)助燃物 (3)点火源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 课件
(4) 复杂可燃固体燃烧
这类物质有木材、煤、纸、棉麻纤维、橡胶、合成树脂等。 它们在燃烧时,首先受热分解,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 和液态产物的蒸气再发生氧化燃烧。例如,木材开始受热时先蒸 发出水分和二氧化碳,然后慢慢分解出一氧化碳、氢和碳氢化合 物等可燃的气态产物,继而剧烈地氧化,直至有火焰的燃烧。因 此,这种燃烧也是分解燃烧。
愈低。如:CH4,当压力从0.5atm增大到10atm,其自燃温度下降100℃。 2.浓度的影响 在热损失相同的情况下,贫乏的和富裕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自燃温
度较高,化学计算浓度时自燃温度最低。如:H2S在爆炸下限浓度时,自 燃温度为373℃;在爆炸上限浓度时,自燃温度为304℃;而在化学计算 浓度时,自燃温度仅为246℃。
❖ 根据燃烧方式的不同,燃烧分为扩散燃烧、预
混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 根据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分为闪燃、着
火和自燃三种形式。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 课件
闪燃与闪点
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数量的蒸气存在,蒸气的浓度取决于 该液体所处的温度,温度越高则蒸气浓度越大。
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性液体(包括少量可熔化的固体,如萘、 樟脑、硫磺、石蜡、沥青等)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 度时,遇点火源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做闪燃。闪点 是指可燃性液体产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

燃烧和爆炸的基础知识 教学PPT课件

燃烧和爆炸的基础知识 教学PPT课件

可燃物
燃烧条件
助燃物
凡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 助燃物,常见的助燃物是空气、氧气 和氯气、氯酸钾等氧化剂
生产中常见火源种类
明火 高热物及高温表面
电火花 静电、雷电
摩擦与撞击 易燃物自行发热 绝热压缩 化学反应热及光线和射线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
综合治理 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添预加防标为题主
安全第一
1. 温度 温度越高,爆炸范围越宽(下限下降,上限上升),爆炸危险性增加。 2. 压力 压力越大,爆炸范围越宽(对下限的影响较小,对上限的影响较大),危险性增加。压力降到某一数 值,上限与下限重合,这一压力称为临界压力。低于临界压力,混合气则无燃烧爆炸的危险。 3. 氧含量 混合气中增加氧含量,会使上限显著增高,爆炸范围增大。 4 . 惰性气体 惰性气体含量增加,爆炸范围变窄,但不同惰性气体的影响不同。
自然与自燃点
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着火燃烧 的现象. 自燃点: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爆炸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现象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 (2)爆炸点附近瞬间压力急剧上升 (3)发出声响 (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到破坏
灭火基本原理和措施
措施 冷却法 窒息法
隔离法 抑制法
原理 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措施举例
1、有直流水喷射着火物; 2、不间断地向着火物附近的未燃烧物喷水降温等
消防助燃物
1、封闭着火的空间 2、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 3、用湿棉被、湿麻袋等后盖已着火物质 4、向着火物上喷射二氧化碳、干粉、泡沫、喷雾水等

消防基础知识燃烧与爆炸培训讲学共41页

消防基础知识燃烧与爆炸培训讲学共41页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消防基础知识燃烧与爆炸培训讲学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维 乌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最高浓度或最低浓度。通常以体积百分数表示。
➢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能使火焰传播的最低浓度称为 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也称燃烧下限。
➢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能使火焰传播的最高浓度称为 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上限,也称燃烧上限。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爆炸下限 < 10%的气体划分为甲类气体,少数爆 炸下限 ≥ 10%的气体划分为乙类气体。
据查,“消防”一词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大约是清代光绪年间,是从日 本传入我国的。中国历史上一般将同火灾作斗争称之为“火政”或 “火禁”,而“消防”一词被泛指消灭与预防火灾、水灾等灾害,如 “消防火灾水患”的说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同火灾作斗争被称之 为“消防火灾”。再后来,渐渐约定俗成,“消防”一词具有了现在 的“火灾消防”的特定含义。
粉尘爆炸的条件:
(1)粉尘本身必须是可燃性的; (2)粉尘必须具有相当大的比表面积; (3)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混合物; (4)有足够的点火能量。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颗粒的尺寸
粉尘浓度
空气的含水量
含氧量
可燃气体含量
颗粒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多,在空气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性越大。 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越小、引爆能量越高。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范围扩大。 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性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Chapter.6
结语
一、“消防”一词的由来
有人研究,“消防” 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语中,即最早见于日本江户 幕 府 亨保九年(1724年)武州新仓郡的《王人帐前书》, 其 中 有 “发生火灾时,村中的‘消防’就赶到”的记载。 明 治 3 年 (1871 年),日本东京府设立了消防局,自此“消防”一词开始逐渐流行, 用于专指防火、灭火等活动。
一、燃烧
(五)燃烧产物及其毒性
燃烧产物是指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燃烧产物包括:燃烧生成 的气体、能量、可见烟等。燃烧生成的气体一般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氰化氢、丙烯醛、氯化氢、二氧化硫等。
➢火灾统计表明,火灾中死亡人数大约 80%是由于吸入火灾中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而 致死的。火灾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上所述。二氧化碳是主要的燃烧产 物之一,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 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 250 倍。
一、燃烧
(四)与燃烧相关的常用概念
闪点 ——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同系物中异构体比正构体的闪点低;同系物的闪点随其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其沸点升高而 升高。各组分混合液,如汽油、煤油等,其闪点随沸程的增加而升高;低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 形成的混合液,其闪点低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木材的闪点在260℃左右。
一、燃烧
(四)与燃烧相关的常用概念
闪燃 —— 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 即灭的火焰的燃烧现象。(参见前面) 阴燃 —— 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的现象。 爆燃 —— 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 自燃 ——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焰等火源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 蓄热所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来源不同,物质自燃可分为两种:一是本 身自燃;二是受热自燃。本身自燃,就是由于物质内部自行发热而发生燃烧现 象。受热自燃就是物质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燃烧现象。(参见前面)
二、爆炸——燃烧的特殊形式
(一)爆炸的概念
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使温度、压力急剧增加或使两者同时急剧增 加的现象。
二、爆炸——燃烧的特殊形式
(一)爆炸的概念
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物理爆炸: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 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如蒸气锅炉、液化气钢瓶、气压式升降椅等的爆炸。
二、爆炸——燃烧的特殊形式
(一)爆炸的概念
➢核爆炸:是剧烈核反应中能量迅速释放的结果,可能是由核裂变、核聚变或者是这 两者的多级串联组合所引发。大气层内部的核爆炸通常都伴随着蘑菇云的产生。核 爆炸会产生大量的放射线和放射性污染。










二、爆炸——燃烧的特殊形式
(二)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可产生爆炸
燃烧就根本不能发生。
一、燃烧
(三)燃烧的必要条件
氧化剂 —— 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 的物质称为氧化剂。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空气中游离的氧,另外如 氟、氯等也可以作为燃烧反应的氧化剂。 温度(引火源)—— 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 来源。常见的是热能,其他还有从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而来的热 能。
➢ 在不同类型油类的敞口贮罐的火灾中容易出现三种特殊现象:沸溢、喷溅和冒泡。 沸溢现象是指液体在燃烧过程中,由于不断向液层内传热,会使含有水分、粘度 大、沸点在100℃以上的重油、原油产生沸溢和喷溅现象,造成大面积火灾。能 产生沸溢现象的油品称为沸溢性油品。
一、燃烧
(四)与燃烧相关的常用概念
固体的燃烧特点 —— 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固体上 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燃烧方式分为: 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
一、燃烧
(二)燃烧的类型 燃烧有四种类型: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
着 火 —— 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着火源接触即能 引起燃烧,并在着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自 燃 —— 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 现象。 爆 炸 —— 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 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同时破坏性极强。
活性物质遇水
一、燃烧
(四)与燃烧相关的常用概念
影响液体、气体可燃物自燃点的主要因素:
(1)压力,压力越高,自燃点越低; (2)氧浓度,混合气中氧浓度越高,自燃点越低; (3)催化,活性催化剂能降低自燃点,钝性催化剂能提高自燃点; (4)容器的材质和内径,器壁的不同材质有不同的催化作用,容器直径越小,自燃点越高。
蒸发燃烧—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熔融后,类似于可燃液体蒸发成蒸汽而燃烧。如硫、 磷、沥青、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
分解燃烧—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在受热后分解出其组成成分,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 产物再氧化燃烧,称为分解燃烧。如木材、纸张、棉、麻、毛巾、热固塑料、合成橡胶等燃烧。
表面燃烧—蒸汽压非常小或难以热分解的可燃固体,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解燃烧,当氧气包 围物质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属于非均相燃烧,即表面燃烧。表面发红,而无火 焰,如木炭、焦炭等的燃烧。 阴燃—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会阴燃。如成捆堆放的棉、 麻等,随着阴燃的进行,热量聚集、温度升高,此时空气导入可能会转变为有焰燃烧。
闪点的意义: ➢(1)闪点是生产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的重要依据; ➢(2)闪点是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的依据; ➢(3)闪点是甲、乙、丙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 ➢( 4 ) 以 甲 、 乙 、 丙 类 液 体 分 类 为 依 据 规 定 了 厂 房 和 库 房 的 耐 火 等 级 、 层 数 、 占 地 面 积 、 安 全 疏 散、防火间距、防爆设置等; ➢(5)以甲、乙、丙类液体的分类为依据规定了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防火间距、可燃和助燃气 体储罐的防火间距,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等。
二、爆炸——燃烧的特殊形式
(三)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爆炸极限值受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主要有:初始温度、初始压力、 惰性介质及杂质、混合物中氧含量、点火源等。 初始温度高,爆炸极限范围大;初始压力高,爆炸极限范围大;混合 物中加入惰性气体,爆炸极限范围缩小,特别对爆炸上限的影响更大。 混合物含氧量增加,爆炸下限降低,爆炸上限上升。
一、燃烧
(四)与燃烧相关的常用概念
燃点 —— 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
最低温度。一切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自燃点 —— 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主要方式有:
氧化发热
聚合放热

2
3
4
发酵放热
5
可燃物与 强氧化剂混合
6
7
分解放热
吸附放热
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都称为 “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可燃物按其化学 组成,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从数量上讲,绝大部分可 燃物为有机物,少部分为无机物。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 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对于这三种状态的可燃物来说,其燃烧难易 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是气体比较容易燃烧,其次是液体,最后是固体。 ➢可燃物是燃烧不可缺少的一个首要条件,是燃烧的内因,没有可燃物,
二、爆炸——燃烧的特殊形式
(四)关于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的特点:
(1)多次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 (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 (3)与可燃性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 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二、爆炸——燃烧的特殊形式
(四)关于粉尘爆炸
影响固体可燃物自燃点的主要因素:
(1)受热熔融,熔融后可视液体、气体的情况; (2)挥发物的数量,挥发出的可燃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 (3)固体的颗粒度,固体颗粒越细,其比表面积就越大,自燃点越低; (4)受热时间,可燃固体长时间受热,其自燃点会有所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