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洛丽塔》评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洛丽塔》评论

蔡婧锦

基本资料:小说《洛丽塔》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1-1 定价:RMB27元

电影《洛丽塔》1962年版本(黑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1997年版本导演:亚德里安•林恩

前言:小说《洛丽塔》展现了一段惊世骇俗的畸恋,1953年一经问世便在许多国家惨遭封杀。《洛丽塔》曾经一度与色情读物混为一谈,直到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慧眼识才,将它封为1955年最佳小说之一,才得以昭雪。1962年和1997年,小说两度被搬上荧幕。在此,我并不想过多的评论《洛丽塔》到底是不是一部色情片,我只是想比较一下新旧两个版本的差别。

摘要:作品讲述的是一位来自欧洲的移民知识分子亨伯特,对十一岁的性感少女洛丽塔的恋情故事。亨伯特为了接近洛丽塔而娶了她寡居的母亲夏洛特·黑兹为妻,夏洛特后来死于车锅,这样亨伯特就占有了洛丽塔,并带着她在美国各地旅行,在一个个汽车旅馆留下了他们爱的痕迹后来,洛丽塔被一个名叫奎尔蒂的剧作家拐走。最后,亨伯特历经艰辛找到了奎尔蒂并将其击毙。

1962年,大师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首先把《洛丽塔》搬上了银幕。在此之后,由广告片导演出身的——亚德里安•林恩在1997年冒险地把《洛丽塔》进行重拍。曾有评论家认为库克里克的版本更好些,甚至指出此版本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作。在我看来,这句话不免有些夸张。而我更加喜欢亚德里安•林恩版本的《洛丽塔》。以下几点是我对两部片子的比较与个人看法。

一、演员的问题

1、亨伯特的扮演者之间的区别。1962年的版本中,男主角詹姆士•梅森曾经演出过西北偏北的“恶棍”,一脸坏相,看不到他诠释的亨伯特表现出的剧烈的感情抽动。特别是他在电影一出场时,就把奎尔蒂击毙,只感到他是一个冷血杀手。而1997年版本中,男主角是由获得欧洲电影表演终生成就奖的杰里米•艾恩斯主演。艾恩斯的表演,举手投足,眼角眉梢间,男人的困惑和男人的罪,倦怠与疲惫,欲望与癫狂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感、情绪流露于看似不经意之间。这使他仿佛看上去就是悲哀、绝望、颓丧、沦落的化身。因此,我认为亨伯特先生这一角色非他莫属。其毁灭性的反英雄形象,绝对胜过当年的“亨伯特”。

2、女主角形象与原著的差异。为了能在保守的60年代初上映,库布里克所挑选的洛丽塔从12岁的女童变成了18岁的姑娘。以今天的审美观点来看,1962年版本中的“洛丽塔”并不是具备小妖精的素质,虽然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不过其中感觉少了那股“致命”的吸引力。相比之下,由梅兰妮•格里菲斯所扮演的洛丽塔更加接近原作中调皮的小妖精形象,呼之欲出的灵性与诱惑跃然银幕。

二、导演对形象的定位与塑造

1、奎尔蒂的形象塑造。1962年的版本中,贯穿全剧的克拉尔,这个有着严重易装癖嗜好的家伙,他时而是编剧、时而是医生、时而是心理学家、时而是性放荡者,这种无所不在的恶俗与淫秽感,使他的出现和存在只为影片增添了不少莫名其妙的神秘氛围。而1997年版本中,导演亚德里安•林恩对这一角色的处理,显然更符合常理一些。奎尔蒂,总是在黑暗的角落里出现,冷静,俨然一副旁观者的态势,说着带有哲理的话,好像都看透亨伯特心理一样。这完全符合奎尔蒂

——一个剧作家的形象要求。

2、亨伯特的形象处理上,两部电影差异更大,库布里克的版本中,亨伯特刚刚入住的时候,参加各种酒会party。亨伯特俨然变成了一个小丑,一个软弱无能的人,我们感觉到的不是痛苦绝望,而是荒诞可笑。库布里克对亨伯特细小琐碎的情感根本不在意,他将这部电影改成了一个黑色幽默的讽刺剧,甚至在电影中插入一些恶俗的搞笑以突出男主角的荒诞与愚蠢。而亚德里安·林恩的版本突出了亨伯特得刻骨之痛,他的一举一动都爆发了内心的隐忍的激情。

3、两个版本中的洛丽塔被塑造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62年版本中,她是一个热衷于诱惑每一个男人却仅仅爱上剧作家的女孩,而在97年的版本中,她厌恶性,冷漠无情,把一切视作交易。但是作为洛丽塔,她们都是聪明的,长着一张天真美丽脸孔,柔软长发,细致皮肤,同时清楚地知道如何去诱惑和利用亨伯特,令他俯首称臣。

总的说来,库布里克没有在人物身上倾注应有的同情和理解,缺乏悲剧感。他是把人物的可笑和荒谬展示给人们看。

三、场景的处理

导演亚德里安•林恩对整体基调的把握是——地道的美国文化背景中混合着浓郁的欧洲古典风格画面的色彩和光线并不是鲜艳的、鲜亮的、鲜明的,而是灰暗的贩黄的,有时候近似于黑白两色,营造出华丽的怀旧的唯美主义效果。而库布里克的版本由于黑白胶片,整体气氛上显得冷静,所以在色彩基调的表现上不如后来的版本。如果用比较专业的术语来说,就是——前者是讽刺的黑色幽默,后者是移情的黑色的哥特。

1997年版本中,一些小场景拍摄得非常细腻。花园、街道、住宅、旅馆,在深栗色底子的电影画面中昏昏欲睡地跌岩起伏。而62年版本中,库布里克在一些小道具的运用上,也足见大师级的水准。巧妙地运用指甲油、门等一系列的小道具,结合以柔和的灯光来渲染气氛。当然新版中几处可圈可点的精彩场景都保留或沿用了老版本中出彩的镜头。

库布里克在有些场景的处理上充满了黑色幽默,其不合时宜的“搞笑”,甚至让人怀疑导演的居心何在。比如:亨伯特与洛丽塔在旅馆过夜时,亨伯特在理性与欲念的边缘挣扎时,碰巧的是旅馆的简易床怎么也翻不下来,通过几次的努力,他放弃了,似乎命运使他“被迫”与洛丽塔同睡。这期间,库布里克营造的场景是轻松的带有讽刺意味的,通过亨伯特滑稽可笑的动作我们就可以看出。

而亚德里安•林恩在整部影片中并没有着力渲染色情的场景,但每个激情的场面的细节都笼罩着一种超越性的气氛,让人看得有些心痛。如:亨伯特外出买香蕉回来,当他发现洛丽塔已经瞒着他与别的男子发生性关系后,亨伯特极度“悲哀”。当他再度占有洛丽塔时,洛丽塔轻蔑夸张的笑容,被擦得满脸都是的刺目的鲜红涩的口红,加上亨伯特因为内心痛苦而极度扭曲的脸,让人觉得心里的某种东西破碎了,看得心酸不已。如果导演希望以他敏感的触觉让观众感觉到更多一些东西,我想他做到了。

四、电影结构及观众视角的不同

两部电影的结构也有很大不同,亚德里安·林恩1997版本将枪杀奎尔蒂放在最后,从而达到一种悲悯的效果,所有的情感和仇恨在最后爆发出来,而库布里克版本则将枪杀放在了电影的开始,带有一种类似希区科克式的悬疑色彩。

1997年版本中,影片一开头便是一片绿油油的农场,旁白终贯穿着整个影片的一个称谓:法官和各位陪审团成员……观众以开始就被导演置身于一个审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