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区控制测量导线测量

合集下载

“第7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CASIOfx-4800P计算程序

“第7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CASIOfx-4800P计算程序

图 7-2 闭合导线略图
闭合导线计算仍然可以使用上述附和导线计算程序 DXJS 进行。某钢尺量距图根闭合导线的 数据如图 7-2 所示,运行程序 DXJS 的操作步骤如下:
按键 5 2 及 选择程序 DXJS,按键 ,屏幕提示及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
显示
按键
注释
1 P? ×××
3
输入未知点点数
2 A? ××× 3 B? ×××
导线全长闭合差 f =
f
2 x
+
f
2 y
=0.20m
∑ 导线相对闭合差 K = 1 ≈ 1 D f 3700
允许相对闭合差 K允 =1/2000
2) 程序 程序名:DXJS
P: A: B: I: J: K: L: Defm 12
P=P+2:N=0: M=A W=60 P÷3600
Lbl 0
N=N+1
161 36 38 341 36 38
输入起点坐标方位角 输入终点坐标方位角
4 I?×××
506.321
输入起点 X 坐标
5 J?××× 6 K? ×××
215.652 506.321
输入起点 Y 坐标 输入终点 X 坐标
7 L? ×××
215.652
输入终点 Y 坐标
8 C?×××
143 53 30
2 点坐标 3 点坐标 终点坐标检核
§7.3 前方交会的坐标计算
如图 7-3 所示,前方交会是分别在已知坐标点 A、B
安置经纬仪向待定点 P 观测水平角α , β 和检查角θ ,以
确定待定点 P 的坐标。为保证交会定点的精度,在选定 P
点时,应使交会角 γ 位于 30°~120°之间,最好近于 90

测量学ppt课件

测量学ppt课件
四等
四等
一级小三角
一级导线
二级小三角
二级导线
三级导线
城市基本控制
小地区首级控制
图根控制
图根导线
图根三角
2.一等三角锁二等连续网
图 7-1
1)一等三角锁为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基础
2.传统各级平面控制网布置形式
二等连续网充填一等三角锁成为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
三、四等三角网和导线网
)三、四等三角网和导线网 根据测区的需要,在二等三角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基本 图形如下:
四.导线计算的基本公式
1.推算各边方向角:
2.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X=Dcos Y=Dsin
3.推算各点坐标 X前=X后+X Y前=Y后+Y
三个基本公式:
如图,A、B为已知导线点,1、2、3...为新建导线点。
观测了导线转折角B、1、2...
观测了导线各边长DB、D1、D2...
标准方向
O
P
P
O
真北
A
磁北
Am
坐标纵轴
1.正反方向角
二.坐标方位角
X
Y
A
B
AB
BA
AB
BA=AB180 ⁰
例1 已知 CD= 78⁰20′24″, JK=326⁰12′30 ″ , 求 DC,KJ:
解:DC=258 ⁰ 20′24″ KJ=146 ⁰ 12′30″
1.正反方向角
P1
R1
1
P2
R2
2
P3
R3
3
P4
R4
4
(1)象限角——直线与X轴的夹角,R=0 ⁰ 90 ⁰ 。
2.方向角与象限角的关系

第七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七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布设原则:由高级到低、从整体到局部。
国家高程控制网:一、二、三、四等。
城市高程控制网:二、三、四等。 小地区高程控制网:三、四等及图根水准。
各级高程控制网均采用水准测量、高山地区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Company Logo
国家高程控制网
Company Logo
我国一等水准 网由289条路线 组成,其中284 条路线构成100 个闭合环,共 计埋设各类标 石近2万余座。 全国一等水准 网布设略图如 图所示。
附合导线
Company Logo
三、经纬仪导线测量外业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测角、量边和起始 方位角的测定。
(一)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图上初选——实地定点 —— 埋设标志
Company Logo
导线点的选择及注意问题
相邻点要通视、视野开阔、方便碎部测 量、密度均匀(相邻边长比小于三倍)、 土质坚硬、方便测角量边、能长期保存。
如果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满足 K K ,则可以按 允
反符号与边长成正比的原则,对坐标增量闭合差进行调整。
坐标增量改正数为:
fx li Vxi l V f y l i yi l
坐标增量满足的条件:
Vx f x V y f y


Company Logo
(三)、坐标增量的计算
坐标正算
已知A点的坐标及AB的边长及方位角,计算B点的坐标。
A、B两点的坐标增量为:
x
∆yAB
x AB xB x A S AB cos AB y AB yB y A S AB sin AB
B点的坐标为:
xB ∆xAB αAB xA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6-2)
例6-1 已知AB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为 DAB 135.62 m, AB 803654, 若A点的坐标为 x A 435.56 m,y A 658.82 m ,试计算终点B的坐标。 解 根据式(6-2)得
x B x A D AB cos AB 435.56 m 135.62 m cos 803654 457.68 m y B y A D AB sin AB 658.82 m 135.62 m sin 803654 792.62 m
图6-2 国家水准网
第一节 控制测量概述
三、城市控制网 在城市地区,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市政工程和建筑 工程放样,在国家控制网的控制下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城市控制 网。 城市平面控制网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网,或 一、二、三级导线网。最后,再布设直接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所 用的图根小三角和图根导线。 城市高程控制网分为二、三、四等,在四等以下再布设直接 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用的图根水准测量。 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简称图根 点。测定图根点位臵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点的密 度(包括高级控制点),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和地形的复杂程度。平 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一般不低于表 6-1的规定;地形复杂地区、 城市建筑密集区和山区,可适当加大图根点的密度
第一节 控制测量概述
二、国家控制网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它是全国各种比 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并为确定地球形状和大小提供研究资料。 国家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依照施测精度按一、二、 三、四等四个等级建立的,它的低级点受高级点逐级控制。 国家平面控制网,主要布设成三角网,采用三角测量的方法。如 图6-1所示,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二等三角网布 设于一等三角锁环内,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三、四等 三角网为二等三角网的进一步加密。

测量学A-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测量学A-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分配闭合差 : 检核条件: 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检核条件:
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值:
依次计算各导线点坐标,最后推算出的终 点C的坐标,应和C点已知坐标相同。
例:
C
1
D
4
2
3
B
A
前进方向
如图,A、B、C、D是已知点,外业观测资料为导 线边距离和各转折角见图中标注。
已知控制边AB起点A的坐标为 XA=56.56m,YA=70.65m, HA=49.890m 控制边方位角αAB=90°
A
B
坐标放样
1、测设已知水平角
2、测设已知距离
3、测设已知高程
HM+a
HM+a HN
根据已知控制坐标和放样点的坐标计算放样点与控制点的距离、方向的夹角;
58°11′35″
69°06′23″
一、施工测量与地形图测绘
测绘地形图是将地面上的地物、地貌测绘在图纸上,而施工放样则和它相反;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量取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位置、尺寸及其高程;
算出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各特征点(或轴线交点)与控制点(或已建成建筑物特征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据;
内容:平面控制、高程控制。
常规方法:三角测量、导线测量
平面控制网: 确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 国家平面控制网:一、二、三、四等
一、平面控制测量
布设原则:由高级到低、从整体到局部。
国家高程控制网:一、二、三、四等。
各级高程控制网均采用水准测量、 高山地区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二、高程控制测量
一、前方交会
1.基本公式(余切公式)
B
A
P
β
α
当A、B、P逆时针编号时:

小地区控制测量(7)

小地区控制测量(7)

导线转折角0 ,1 ,5;
导线各边长SB1,S12,……,S51。
1
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
2.附合导线
B
1
SB1 S12
AB B 1
(XB,YB)
A
2 S23
2
布设在两个已知点之间的导线,
称为附合导线。它有3个检核条件:
一个坐标方位角条件和两个坐标
增量条件。 C CD
3 S34 4 S4C
C
D
3
4 (XC,YC)
y
2 AB
tan AB
y AB x AB
x
YAB
B
XAB AB
DAB
A
0
y
1
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
3.坐标反算——根据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反算 边长和方位角
αAB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x
(1)计算: xAB xB xA yAB yB yA
(2)计算: AB锐
arctan
y AB x AB
1
二、国家控制网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它是全国各 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也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了解地壳水平形变和垂直形变的大小及趋势,为地震预测 提供形变信息等服务。
平面:国家平面控制网由一、二、三、四等三角网组成。 高程:国家高程控制网是由一、二、三、四等水准网组成。 国家控制网的特点:高级点逐级控制低级点。
1
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
1.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前 后 左 180
前 后 右 180
✓注意:若计算出的方位角>360°,则减去360°; 若为负值,则加上360°。
1
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

小地区控制测量习题及答案

小地区控制测量习题及答案

小地区控制测量1.绘制地形图和施工放样为什么要先建立控制网? (2)2.导线有哪几种布设形式?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2)3.选定导线点应注意哪些问题? (2)4.导线坐标计算时应满足哪些几何条件?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在计算中有哪些异同点? (2)5.设有闭合导线1-2-3-4-5-1,其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如下表,试求各导线点的坐标。

(2)6.根据图中的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计算1、2、3点的坐标。

(5)7. 前方交会观测数据如图,已知,xA=1112.342m,yA=351.727m,xB=659.232m,yB=355.537m, (10)8.距离交会观测数据如图,已知,xA=1223.453m,yA=462.838m,xB=770.343m,yB=466.648m, (12)9.用三、四等水准测量建立高程控制网时,怎样观测、纪录与计算? (14)10.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如何观测、纪录与计算? (16)1.绘制地形图和施工放样为什么要先建立控制网?测绘工作应遵循先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则。

有了控制网,就有了基准点,绘制地形图和施工放样根据控制网内的控制点进行测绘及放样。

2.导线有哪几种布设形式?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导线测量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和支导线闭合导线:起讫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多用于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区。

附合导线:在两个已知点之间布设导线,多用于带状地区及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的勘测与施工。

支导线:一个已知点及方向,布置导线。

点数不宜超过 2 个,一般仅作补点使用。

3.选定导线点应注意哪些问题?选点原则:既要便于导线本身的测量,又要便于测量碎部,并应保证各项技术要求得到满足。

相邻点间通视好,便于测角、测距点位土质坚硬,便于安放仪器、保存标志。

便于测绘地形和地物导线的边长应大致相等,一般为50-400m导线点应选在便于观测和不易被破坏的地方。

导线点有足够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第5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5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Xi 1 Xi Xi, i 1 Yi 1 Yi Yi, i 1
最后推算回到起始点的坐标应与原坐标值完全相 等,此作为坐标值计算校核。
例:
三、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 附合导线的计算,原则上与闭合导线相同,但有两
点不同: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要用推算坐标方位角的方法
③ 高差计算与检核 按前、后视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分别计算一站
高差:黑面高差(15)={(3)-(6)}÷1000 红面高差(16)={(8)-(7)}÷1000
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0.1}=(14)-(13) 对于三等水准,
(17)不超过3mm,对于四等水准,(17)不超过5mm。
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A点
的高程HA,观测竖角α,求 B点高程HB,量得仪器高为I, 目标高为b,则HB=HA+hAB
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而:
hAB=Dtgα+i-b Dtgα以h’表示,称为初算高差,所以
HB=HA+h’+i-b
若以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来建立高程控制点,除了 起始点高程(如A点高程HA),必须用水准测量方法 引测外,还要进行两点间的对向观测,即由A点观测B 点,又从B点观测A点,两次测得高差的较差不超过 0.4Dm(D以百米为单位),则取两次高差的平均值。
以控制点为测站,测定其周围地形特征点或界址 点的位置,从而得到具有统一精度的地形图或地籍图, 这部分工作称为碎部测量(或称为细部测量)。
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三 维控制测量。
一、平面控制测量
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是某参考面上,由相互联系的平面控制点 所构成的测量控制网。范围较小时(一般半径小于 10km),可把参考面看作平面,通常情况下是指参考 椭球面。方法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角 测量、导线测量。

土木工程测量 第七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讲解

土木工程测量 第七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讲解
于研究地球大小、海洋平均海水变化等 三、四等水准网:进一步加密,为地形测图和工
程建设提供高程控制点。
城市和工程高程控制网
城市和工程高程控制网是以国家水准网为基础建 立的,其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以此为二、 三、四、五等。
各等均可采用水准测量法,四等以下可采用电磁 波测距和三角高程法,五等还可采用GPS拟合高程 测量法。
平面控制测量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 导
线。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 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根据起算数据,推 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用经纬仪测量转折角,用钢尺测定边长的导线,称为 经纬仪导线;若用光电测距仪测定导线边长,则称为 电磁波测距导线。 导线测量是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常用的一种方法, 特别是地物分布较复杂的建筑区、视线障碍较多的隐 蔽区和带状地区,多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根据测区 的不同情况和要求, 导线可布设成下列三种形式: 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三种。
对于独立地区周围无高级控制点时,可假定某点坐标,用罗盘仪 测定起始边的磁方位角作为起算数据。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一)几个基本公式 1、坐标方位角(grid bearing)的推算(回顾)
前 后 左 180 或: 前 后 右 180
注意:若计算出的方位角>360°,则减去360°; 若为负值,则加上360°。
平面控制测量
三角测量 最传统,它是将各控制点组成互相连接的一系列三角形,这些三 角形构成的控制网称为三角锁,是三角网的一种类型。所有三角 形的顶点称为三角点。测量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全部三角形内角, 根据起算点的坐标与起算边的方位角,推算全部边长与方位角, 从而计算出各点的坐标,这项工作称为三角测量。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将各控制点组成连续的折线或多边形这种图形构成的 控制网称为导线网,也称导线,转折点(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测量相邻导线边之间的水平角与导线边长,根据起算点的平面坐 标和起算边方位角,计算各导线点坐标,这项工作称为导线测量。

测量学 小地区控制测量

测量学 小地区控制测量

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一节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的意义作用:1 控制误差积累2 便于分块测量和事后的拼接目的:为地形图测绘和各种工程测量提供控制基础和起算基准实质:测定具有较高精度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的点位原则:从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逐级控制,逐级加密,满足国家和行业测量规范环境与资源学院地形测绘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测量工作步骤环境与资源学院相关名词小地区(小区域):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水平角和水平距离影响的范围。

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量基准点。

控制网: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所决定组成的图形(或由控制点组成的几何图形)控制测量:对控制网进行布设、观测、计算,确定控制点位置的工作碎部测量:测定地物、地貌特征点位置的测量工作。

环境与资源学院二、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分类按内容分:平面控制测量: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X 、Y 。

高程控制测量:测定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H 。

按精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三级 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定位测量按区域分:国家控制测量、城市控制测量、小区域工程控制测量环境与资源学院(二)国家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其布设形式有三角测量、精密导线测量、GPS网高程控制测量: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国家控制网的特点:高级点逐级控制低级点。

国家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

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也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壳水平形变和垂直形变的大小及趋势,为地震预测提供形变信息等服务。

利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按照相关测量规范测得。

环境与资源学院(1)三角测量各三角形向某一个方向延伸推进而连成锁状,称三角锁三角形向各方向扩展而连成网状,称为三角网按精度不同全国性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

观测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并至少测量其中一条边长,作为起算边。

这种三角形的顶点称为三角点,并进行这种控制测量称为三角测量。

建筑工程类_小地区控制测量题库

建筑工程类_小地区控制测量题库

建筑工程类_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题库1 . 已知一直线的象限角为 S15°W,则()为其坐标方位角。

A.15°B.75°C.165°D.195°答案:D2 . 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指标是A.坐标增量闭合差B.导线全长闭合差C.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D.高差闭合差答案:C3 . 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有A.一级导线、二级导线﹑图根导线B.单向导线﹑往返导线﹑多边形导线C.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D.一级导线、二级导线﹑三级导线答案:C4 . 在水准测量过程中临时选定的立尺点,其上既有前视读数,又有后视读数,这些点称为A.水准点B.中间点C.转点D.待定点答案:C5 . 第Ⅱ象限直线,象限角R与方位角α的关系为A.R=180°-αB.R=αC.R=α-180°D.R=360°-α答案:A6 . 下列不属于平面控制测量的建立方法的是A.三角测量B.导线测量C.GPS测量D.水准测量答案:D7 . 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A.反符号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B.反符号按角度大小比例分配C.反符号按边数平均分配D.反符号按边长比例分配答案:A8 . 在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时,某一测段按测站数计算每站高差改正数的公式为A.V i=fh/N (N为测站数)B.V i=-fh/S(S为测段距离)C.V i=-fh/ND.V i=fh/S答案:C9 . 高程传递点的选取原则是()铅直。

A.图纸要求B.与距离无关C.任意选定D.贯通答案:C10 . 坐标方位角是以()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真子午线方向B.磁子午线方向C.坐标纵轴方向D.正北方向答案:C11 . 有关水准测量注意事项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仪器应尽可能安置在前后两水准尺的中间部位B.每次读数前均应精平C.记录错误时,应擦去重写D.测量数据不允许记录在草稿纸上答案:C12 . 已知 AB 两点的边长为 188.43m,方位角为146°07′06″,则 AB 的 x 坐标增量为A.-156.433mB.105.176mC.105.046mD.-156.345m答案:A13 . 设 AB 距离为 200.23m,方位角为121°23′36″,则 AB 的 x 坐标增量为( )m。

小地区控制测量—小地区控制测量基础知识(园林工程测量)

小地区控制测量—小地区控制测量基础知识(园林工程测量)
小地区控制测量基础知识
一、控制测量
1.目的与作用 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控制
网。 控制误差的积累。 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
二、有关名词
小地区(小区域):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水 平角和水平距离影响的范围(15km2以 内)。
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 量基准点。
控制网: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决定所组 成的图形。
踏勘选点的原则:
1.相邻导线点之间通视良好; 2.点位选在适于安置仪器和便于保存 的地方; 3.点位选在视野范围广阔的地方; 4.点位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 区,进行细部测量; 5.尽量使点位的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区。 2.附合导线
从一个已知坐标点出发,中间经过若干个 待测坐标点,最后符合到另一已知坐标点上的
(二)、导线布设形式
3.支导线 支导线的点数不宜超过2个,仅作补点使用。
附合导线
闭合导线
支导线
(三)、导线的外业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测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 3.测水平角——连接角 (左角、右角); 4.测量各导线边的水平边长 。
(一)、定义及分类 1.导线的定义: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导线
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 2.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公路、铁路、水利、
园林工程等控制点的测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导线布设形式
1.闭合导线 从一个已知坐标点出发,中间经过若干个
待测坐标点,最后又闭合回到已知坐标点上的 导线布设形式。多用于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
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
二、控制测量的分类
按内容分: 平面控制测量: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X、
Y。 高程控制测量:测定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H。 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导线测量、

小区域控制测量

小区域控制测量
6.1.3 高程控制测量
测量方法: 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GPS高程测量
概念:测定点的高程(H)的工作;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分为一、二、三、四个等级建立.
1
2
2
§6-2 导线测量
Part One
6.2.1 导线的布设形式
导线:将相邻控制点(导线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
导线测量:依次测定导线边的水平距离和两相邻导线边的水平夹角,然后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最后求出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6.4.2 观测值类型交会测量
一、测边交会
6.4.2 观测值类型交会测量
二、测边角后方交会
1
§6-5 坐标换带计算
Part One
6.5.1 高斯投影正算公式
6.5.2 高斯投影反算公式
6-6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与检核
一、前方交会测量
6.4.2 图形类型交会测量
概念:分别在一个已知点(A)和待定点(P)上安置仪器,观测水平角α,γ和检查角θ,进而确定P点的坐标 计算方法: 计算出β=180-( α+γ ) 按照前方交会的计算方法步骤求出P点的平面坐标并进行检核 侧方交会测量
6.4.2 图形类型交会测量
概念:仅在待定点P上安置仪器,观测水平角α,β,γ和检查角θ,进而确定P点的平面坐标 计算公式为: 注意:在选定P时,应避免其落在危险圆上! 后方交会测量
图根控制网:直接供测图使用的控制网,其节点称为图根点,测定图根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
04
6.1.1 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
6.1.2 平面控制测量

小地区控制测量—导线内业计算步骤(园林工程测量)

小地区控制测量—导线内业计算步骤(园林工程测量)
(5)若在限差内,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VΔxAB=-fx*DAB/D VΔyAB=-fy*DAB/D
6.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 VΔxi,i+1改=Δxi,i+1+VΔxi,i+1
7.坐标计算 。 xi+1=xi+VΔxi,i+1改 yi+1=yi+VΔyi,i+1改
导线内业计算步骤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 计算
目的: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要求:评定导线测量的精度, 合理分配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角度闭合差;
=测-理 (2)计算限差;
容=±40√n (3)若在限差内,则按反符号平均分配原则,计算各 个角的改正数;
5.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 。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fx=Δx测-Δx理 fy=Δy测-Δy理 fx=Δx测-Δx理=Δx测(闭合导线) fy=Δy测-Δy理=Δy测(闭合导线) (2)计算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
f=√fx2+fy2
(3)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f/D
(4)判断; k<1/2000,符合精度要求。
v=- f /n
(4)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 i改=i+v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l 连接角为左角,推算坐标方位角公式为:ɑ前=ɑ后+i改-180° l 连接角为右角,推算坐标方位角公式为:ɑ前=ɑ后-i改+180°
注意:使用改正后的角度值。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ΔxAB=DAB*cosɑAB ΔyAB=DAB*sinɑ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3 导线全长闭合差的计算
4 导线相对闭合差
在通常情况下,图根导线的K值不应超过1/2000,困难地区也不应超过1/1000。 5 计算坐标增量改正值
δxi、δyi为第i条边纵、横坐标增量改正值; Di为第i条边的边长。
(四)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根据起点的已知坐标及调整之后的坐标增量,逐一推求。算完最后一点,还要再 推算起点的坐标,推算得出的坐标应等于已知坐标。
第二节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2)为便于测角、相邻导线点间必须通视良好。 (3)为便于测地形,导线点应选在地势高、视野开阔的地方; (4)导线点不易被破坏,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的地方。 (三)埋设标志: (1) 木桩,如下图 (a) (2) 混凝土标石 , 如下图 (b)
为了便于寻找,应量出导线点与附近明显地物的距离,绘出草图, 注明尺寸,该图称为“点之记”。如下图 (c)
4.计算角度改正数 方法闭合差按相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角上;当fβ不能整除时,余数分在短边上。
第三节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二)导线边方位角的计算 可根据第一条边的方位角和调整后的内角(左角),推算其它各边的方位角,
其公式为: α前=α后+180°+β左 β左为改正后的左角
当采用上式算得的α值超过360°时,应减去360°。由最后一边的方位角推 算而得第一边的方位角,其值应等于它的起始值,如不等表明计算有错误。 (三)坐标增量计算及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
三、图根控制网的建立 为适应地形测图的需要,还必须在国家控制网的基础上,进
一步加密控制点,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组合而成的控制 网为图根控制网。其建立方法可采用导线测量、小三角测量和交 会定点等方法来建立,建立图根控制时,如果测区内有国家控制 点,应与国家控制点连接起来,如果测区内没有国家控制点时, 可建立独立的图根控制网。
第二节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二、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埋设标志、测角、测边、 测定方向 (一)踏勘 :了解测区范围,地形及控制点情况,以便确定导线的形式和布 置方案 (二)选点: 1.原则: (1)导线点应均匀分布在测区内,边长视测图比例尺而定,(可参考 下表而定),相邻边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以免测角时带来较大的误差。
第二节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四)测角 可测左角,也可测右角,一般规定观测左角,闭合导线测内角。导线的
等级不同,使用仪器类型不同,那么,测回数也不同。精度要求见下表
第二节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五)测边 测定导线边边长可采用钢尺量距,用经过检定的钢尺直接丈量各相邻导线
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往返丈量的相对中误差一般不得超过1/2000,在特殊困 难地区也不得超过1/1000。 (六)测定方向
fβ=α′CD-αCD
α′CD =αAB+n × 180°+∑β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fx=∑Δx测fy=-∑Δy测附合导线各导线点坐标计算的其它内容,同闭合导线。
第四节 附合导线内业计算
二、附合导线内业计算算例
第五节 交会定点
当已有控制点的数量不能满足测图或施工放样需要时,可采用交会 定点法加密控制点
第一节 平面控制测量概述
一、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有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如下图所示
第一节 平面控制测量概述
二、国家平面控制网的等级 国家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一等精度
最高,低一级控制网是在高一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的。如下图 所示:
第一节 平面控制测量概述
第三节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二)坐标反算
1.定义:已知A、B两点的坐标(xA,yA),(xB,yB),计算两点间的距离D及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角 αAB的过程。 2.公式:如图所示
tgαAB=ΔyAB/ΔxAB=
D=ΔyAB/sinαAB=ΔxAB/cosαAB
D=
=
第三节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二、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 (一)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1.角度闭合差fβ计算: 内角和观测值Σβ测与理论值Σβ理之差fβ称为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公式fβ=Σβ测-Σβ理= Σβ测 -(n-2)х180° 2.计算角度闭合差允许值fβ允 按导线转折角观测和限差表的规定计算。 3.判断精度:当fβ≤fβ允时,满足精度要求,超过重测。
第二节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一、导线的布设形式 1.闭合导线:自某一已知点出发经过若干点的连续折线仍回至原
来一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2.附合导线:自某一高级控制点出发经过若干点的连续折线附合
到另一个高一级的控一点上的导线。
3.支导线:从已知水准点出发,经过若干点,既不附合到另一水准 点,也不闭合到原水准点。支导线支出点的个数不能超过2个。
第三节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三、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算例
第四节 附合导线内业计算
一、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 如下图为一附合导线,它的起点1和终点n分别与高一级的控制点A、B和C、D连接,
后者的坐标为已知,可按坐标反算公式计算起始边和终了边的方位角,即:
附合导线计算图
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区别: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1 坐标增量的计算: 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其公式如下: Δxi =Dicosαi(i+1), Δyi=Disinαi(i+1) (其中,i=1、2、…n) 计算位数取到cm。
2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fx=ΣΔx测 fy=ΣΔy测 式中,fx——纵坐标增量闭合差 fy——横坐标增量闭合差
经纬仪交会法分前方交会、侧方交会和后方交会三种,我们主要学 习常用的前方交会法,如下图所示:用经纬仪在已知点A、B上测出α和 β角,计算待定点P的坐标。
其公式为:
第五节 交会定点
1.与国家控制点连测推求 2 .罗盘仪测磁方位
第三节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一、测量坐标正反算 (一)坐标正算 1.定义:设已知点A的坐标为(xA、yA),测得AB之间的距离D及方位角αAB推求待定
点B的坐标(xB、yB)。 2.公式:如图所示
Δx=DcosαAB, Δy=DsinαAB xB=xA+Δx= xA +DcosαAB yB=yA+Δy=yA+Dsinα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