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张美华
东丽社保工作十年回忆
东丽社保工作十年回忆
张瑞起
【期刊名称】《天津社会保险》
【年(卷),期】2018(000)004
【摘要】东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分中心是1998年由天津市社会保险公司东丽分公司转为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东丽分中心的(事业单位),1998年至2008年为改制后的前十年。
十年中,是社会保险事业逐步走向正规,各项制度不断规范.【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张瑞起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2.61
【相关文献】
1.十年磨一剑——天津市东丽区刘台小学篮球运动的发展之路 [J], 吴淑媛;王力
2.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几种选本--为《选本编纂与八十年代文学生产》序 [J], 陈思和
3.十年风雨十年情——回忆我国医学实验室认可之十年 [J], 翟培军
4.十年风雨十年情——回忆我国医学实验室认可之十年 [J], 翟培军;
5.回忆重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 [J], 孙同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社会保险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开展思路
浅谈社会保险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开展思路杨道华摘㊀要: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制度也在进行创新和改革㊂优越开放的市场环境,促使人力资源的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质量㊂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文章主要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思路和重要作用㊂关键词:社会保险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重要作用;开展思路一㊁引言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的科学管理手段,我们在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除了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基础工作以外,还要利用社会保险的管理,从而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推动企业的前进㊂人力资源社会保险是目前工作人员劳动福利保障中一个基础的制度,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息息相关,而且也决定了企业的方向和高度㊂二㊁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作用(一)有效激励员工对于工作人员来说,除了薪酬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社会保险㊂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险管理,让工作人员自觉参与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㊂在日常的工作之中,我们除了要考虑员工的薪酬,还要不断提高员工的保险福利待遇,和员工付出的劳动力结合,激励员工发挥自己更大的潜力,积极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贡献㊂用社会保险能够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消除后顾之忧,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之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㊂使得社会保险成为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可以提高员工的履行能力㊂(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社会保险在日常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除了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履行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为员工建立良好的保障制度㊂因为工作人员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企业的关心,自觉为企业做出贡献,而且根据自己的能力为企业贡献更多的方面㊂企业在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时候要有所区分,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年限以及他们的工作能力,不断调整适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这种氛围之下,工作年限长的老人自然而然都会发挥自己的示范带头作用,让新的员工能够感受到这种工作热情,自然而然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㊂(三)有效保障人力资源队伍稳定社会保险是一个长期的制度,员工在劳动期间除了工资以外,还会获得这个福利报酬,而且在退休以后,也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㊂如果企业和员工之间停止了这种关系,那么社会保险就会中断,对一些工作人员而言,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他们会继续选择稳定发展㊂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使得员工自觉参与到工作之中,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多的贡献,不会轻易辞职,这对企业的队伍稳定有着重要作用㊂三㊁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思路(一)规范社会保险工作制度目前,在企业中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这些以外,一般还包括了大病互助的医疗保险,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增加一些管理制度,让不同的工作人员能够感受到企业的关怀㊂目前在不同的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们的权利可以得到公平对待㊂首先,在养老保险的缴纳环节,我们需要按照工作人员真实工资水平来缴纳,不要因为节省企业的人力资本开销而去选择最低的基数缴纳,这会很大程度上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㊂其次,我们在开展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时候,除了现在的基本医疗保险以外,还可以缴纳额外的商业补充保险,例如现在支付宝推出的肿瘤险,花费的成本并不高,但是却可以让工作人员感受到福利待遇的提升,这对工作人员起到了很好的关怀㊂日常工作之中,还要注意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区别㊂最后,单位还要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积极配合,不断提高失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规范失业保险支付问题㊂(二)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的透明度目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社会保险是选择的封闭管理模式,然而,这种模式让工作人员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这对企业的长远管理是不利的㊂为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定期的社会保障培训,让工作人员了解社会保险的内容,还可以邀请社会保险的相关经办机构,为这些保险工作人员提供免费查询业务,积极核对他们的实际缴费信息㊂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心理负担,保障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在目前的工作单位之中,还可以建立举报制度,让工作人员对社会保障存在疑问的部分,可以提出疑问,而且要积极受理工作人员这些提出的诉求,保障工作人员的权益,提高社会保险的公正度㊂四㊁结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险工作在人力资源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员工薪酬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营效益息息相关㊂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在充分保障工作人员社会保险基础上,使员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㊂参考文献:[1]杨灿瑾.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思路与重要作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7):65.[2]张慧燕.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工作的思路开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288.[3]曹婷.社会保险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7):197-199.[4]王珺仪.南宁市档案局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到武鸣县调研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C].广西档案2011,106(3).广西档案学会,2011:7.作者简介:杨道华,肥城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㊂021。
民办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民办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发布时间:2021-09-23T09:37:22.81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5月第14期作者:张美华[导读] 新形势下,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思政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载体。
张美华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湖北武汉摘要:新形势下,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思政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载体。
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整体比较薄弱,思政课教学中实践教学一直是短板。
只有坚持开办思政课,提高实践教学,“线上线下”相互融合,才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道德认知,真正迎来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春天。
此外,还可以结合时代与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突破传统,为构建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创造了历史性契机。
因此,本文首先提出需要探究的重点内容和问题,立足实际,整合现状,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一、问题的提出民办高校因办学时间短、资源短缺、人员经费少、学生自主性不足等特点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
民办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整体上数量偏低,并且受到功利化教育的影响,缺少合理的运行实践机制[1]。
传统理念下,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路径。
民办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建设,不仅丰富了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并且线上教学资源具有可反复使用的优势。
此外,混合式教学还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便捷性。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积累丰富的学习资源[2]。
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学内容固化,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陷入瓶颈。
鉴于此,如何完成民办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与实践?就成为了当前形势下,众多学者需要探究重点。
二、民办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践路径(一)基于“互联网+”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从“互联网+”呈现到大家是视野当中以后,云计算、大数据和现代制造业等有机的融合到一起。
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工作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工作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张美华
【期刊名称】《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本文对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工作组织管理形式和档案工作队伍建设这两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工作组织管理形式的新设想和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的措施。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张美华
【作者单位】孝感师专人事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24
【相关文献】
1.城市档案管理工作中分类方法的运用——《对城建档案分类大纲》若干问题的探讨
2.对医改工作中两个敏感问题的探讨
3.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中若干问题探讨——以某市发生的一则档案违法案件的查处为例
4.顾此不失彼——谈市县档案馆定级升级工作中的两个问题
5.高校文书档案工作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有色金属分会
附件: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有色金属分会2007年度论文撰写者名单一等奖(4篇)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类1、《拓展训练在企业培训工作中的运用》翟晶中州铝厂技能人才培养类2、《对做好高职人才“2+1”培养模式工作的思考》李玉清山东铝业职业学院3、《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现代企业学徒制培训模式》阎跟东刘喜兰康汝信蒋永胜李宝峰耿齐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类4、《初探企业人才开发创新的思路及对策》赵德富云南锡业集团公司二等奖(23篇)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类5、《做企业人才战略的“助推器”》郑桂芝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6、《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张红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技能人才培养类7、《技工学校教学多元化探讨》张姝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技工学校8、《现代师徒制在企业实践中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张文恒李广平山西关铝股份有限公司9、《校企合作过程中实习学生教学管理研究》杨贵泉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10、《汉字与中国文化》张向南山东铝业职业学院11、《紧握时代脉搏培养具有高职特色的会计人才》李广楠山东铝业职业学院12、《论独立审计质量》王玮山东铝业职业学院13、《抓住三大句型提高英语教学效果》范玉环金川集团有限公司1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张喜盈刘振生金川集团有限公司15、《浅谈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综合化》韩冬梅金川集团有限公司16、《如何提高成人教育的学习效率—关于经济学基础的学习》刘芳金川集团有限公司17、《技校学生电工学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探讨》赵玲金川集团有限公司18、《现代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刘喜兰李宝峰王伟勋金川集团有限公司19、《企业员工学习力的提升是全面素质提升的根本途径》王爱莲金川集团有限公司20、《“项目教学法”在文字处理教学中的应用》陈慧山东铝业职业学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类21、《关于建立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相结合机制的几点思考》陈频云南锡业集团公司22、《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赵荣芬云南锡业集团公司23、《以人为本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机制》马建琨云南锡业集团公司24、《瞄准市场管理营销技术改革四轮驱动的经营发展战略》张伟云南锡业集团公司25、《浅谈员工离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及其规避措施》李保华云南锡业集团公司26、《关于大型国有企业培训评估关键指标的几点思考》杨志伟山东铝业职业学院27、《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能最优化模式探析》郎艳霞王晓辉山东铝业职业学院三等奖(135篇)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类28、《浅谈企业职工培训的内容及实效》吴如意李广平山西关铝股份有限公司29、《如何做好地勘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施猛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30、《浅思企业班组的建设管理与培训》陈频云南锡业集团公司31、《404条款与企业职工培训》黄洁中铝中州分公司32、《论企业培训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地位》刘玉福山东铝业职业学院33、《浅谈教育工会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白莉山东铝业职业学院34、《浅谈现代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宋丽君山东铝业职业学院35、《浅谈“互动式”培训模式》潘永波山东铝业职业学院36、《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创建学习型班组》陈恩莲刘冬马松梅中国长城铝业公司37、《浅谈企业员工的培训》刘芳中国长城铝业公司38、《职工教育培训与企业经济发展浅析》卫国芳中国长城铝业公司39、《独立建制成人高校的重要作用和发展方向》蒋联峰李扬泉中国长城铝业公司40、《企业党校办学方向与培训方法研究》史先玉中国长城铝业公司41、《班级管理与学生素质》曹丽红中国长城铝业公司42、《企业员工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张清中国长城铝业公司43、《浅谈在员工培训中贯彻企业文化理念》王建军杜新立中国长城铝业公司44、《试谈尊重与严格管理的关系》唐林惠东北轻合金公司45、《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职工的继续教育工作》刘欣枫东北轻合金公司46、《职业生涯设计与职业发展条件》张琦东北轻合金公司47、《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封一帆贵州铝厂48、《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保证》郝雷山东铝业公司49、《抓住特点理顺情绪围绕中心扎实高效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姚慧芳山西铝厂50、《基层员工培训应从点滴抓起》曹红原宝全山西铝厂51、《浅析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马占芳白银公司52、《浅谈对技校学生的情感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徐银昌白银公司53、《运用宏程序进行放射铣削加工的编程应用》万国银白银公司54、《浅谈CAI在<金属工艺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王科健白银公司55、《ModelWizard软件在熔丝堆积成形中的应用》房明白银公司技能人才培养类56、《浅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冯伟中国长城铝业公司57、《新时期技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邹豫萍中国长城铝业公司58、《创造型教师培养的认识与实践》肖艳玲中国长城铝业公司59、《技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关向红中国长城铝业公司60、《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推动技工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李其升陈兰珠中国长城铝业公司61、《技工学校新时期的办学方向与培养目标》校小玲中国长城铝业公司62、《科技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高薇东北轻合金公司63、《技工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浅析》何淼东北轻合金公司64、《技工学校学生部分心理问题分析》郑柳溪贵州铝厂65、《如何提高维修工的技能水平》潘学民张文恒山西关铝股份有限公司66、《技工学校改革方向与发展趋势》芮斌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67、《深化职教模式改革推进职教发展》方家德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68、《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几点思考》钟发运云南锡业集团公司69、《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邓成勇云南锡业集团公司70、《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周卫星山东铝业职业学院71、《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障碍与解决方法》满丽山东铝业职业学院72、《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困境与策略》满丽李伟山东铝业职业学院7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孟凡程维萍山东铝业职业学院74、《对课程改革的探讨》隋斌山东铝业职业学院75、《后喻文化背景下高校师生关系分析》于敏山东铝业职业学院76、《钳工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王磊山东铝业职业学院77、《高职电子商务教学中的消费心理分析》张平德山东铝业职业学院78、《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互动互融》魏冬山东铝业职业学院79、《从社会主义法律内涵谈建设法治国家》杨柳山东铝业职业学院80、《试论高职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和方法》费圣东山东铝业职业学院81、《高职教育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尹黄伦山东铝业职业学院82、《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之我见》刘敏山东铝业职业学院83、《浅析对网络歌曲的知识产权保护》李凌蔚山东铝业职业学院84、《如何看待我国居高不下的物价指数》刘成海山东铝业职业学院85、《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发展后劲》张轲山东铝业职业学院86、《职业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王丹丹山东铝业职业学院87、《进一步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实现两课教育创新》陈光林山东铝业职业学院88、《关于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李伟山东铝业职业学院89、《论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开架借阅的优化管理》李春荣山东铝业职业学院90、《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搞好学生管理工作》于波涛山东铝业职业学院91、《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王仕芬山东铝业职业学院92、《工业品销售方法浅析》朱子葵山东铝业职业学院93、《第二液相的加入对气液传质的影响》史正学山东铝业职业学院94、《培养“双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探讨》吴云山东铝业职业学院95、《浅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改革认识》王永杰山东铝业职业学院96、《加强图书馆服务的探讨》徐永兰山东铝业职业学院97、《培养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学习与发展能力探讨》王传鹏山东铝业职业学院98、《职业院校英语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王传鹏山东铝业职业学院99、《数控刀具的选用与切削用量的优化》贾永臣山东铝业职业学院100、《浅谈对学生干部的认识》商延辉山东铝业职业学院101、《浅析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林涛山东铝业职业学院102、《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何翠珍山东铝业职业学院103、《浅谈提高<电机及拖动>高职教学效果的几点心得》刘丽丽山东铝业职业学院104、《浅析独立学院发展中的得失》任艳芳山东铝业职业学院105、《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结合金川集团公司培训中心具体情况》樊丽霞金川集团有限公司106、《了解教育对象做好技校学生工作的若干建议》赵玲金川集团有限公司107、《也谈孔轴基本偏差的确定》刘晓军金川集团有限公司108、《企业环境保护检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巴爱军张富林金川集团有限公司109、《如何理解AutoCAD的布局空间(图纸空间)》杨莉红王铁军金川集团有限公司110、《Excel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王晓梅卢春玲雷英敏金川集团有限公司111、《企业培训师要锻炼成为“双本”教练》纪建国金川集团有限公司112、《把企业文化提升为核心竞争力》纪建国金川集团有限公司113、《高职英语课的教学设计》杨梅金川集团有限公司114、《培训项目质量控制》强志耘金川集团有限公司115、《浅议牙膏级氢氧化铝质量的改进方向》郑希圣山东铝业职业学院116、《对技校德育教育模式的反思与探索》高双贵西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117、《<半导体变流技术>实践教学探讨》宋佳红西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118、《关于“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思考》孟锐锋西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119、《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思考》孙卫东姜桂义山东铝业职业学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类120、《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重要性》程利华中国长城铝业公司121、《建立企业培训体系浅析》伍燕华中国长城铝业公司122、《企业发展战略探讨》段予中国长城铝业公司123、《浅谈“以人为本”的企业教职工管理》张彤博中国长城铝业公司124、《浅议发挥人力资源的资本特性》李竹玲中国长城铝业公司125、《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赵振朝中国长城铝业公司126、《学习型组织对包铝发展的实践价值研究》贾煜明包头铝业有限责任公司127、《新经济时代如何实现传统产业升级》赵宏伟中铝河南分公司128、《浅析国有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苏燕中铝河南分公司129、《编写职位说明书需注意的问题》张春燕西北有色地勘局七一七总队130、《地勘单位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武胜利范卫军西北有色地勘局七一七总队131、《地勘企业吸引人才的策略》吴建平西北有色地勘局七一七总队132、《对地勘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些设想》杨永哲西北有色地勘局133、《关于企业“老工伤”纳入工伤保险管理的思考》陈频云南锡业集团公司134、《关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几点思考》陈频云南锡业集团公司135、《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应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赵荣芬云南锡业集团公司136、《论企业的激励机制》马建琨云南锡业集团公司137、《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成长》祖长林云南锡业集团公司138、《对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新认识》祖长林云南锡业集团公司139、《努力提高企业中层管理干部的领导艺术》张美华云南锡业集团公司140、《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李麦莲中铝山西分公司141、《行为科学在劳动管理中的运用》黎志涛中州铝厂142、《构建和谐为本做好企业退管工作》吴伟庆中州铝厂143、《浅谈“工资收入统计工作与职工社保权益”》吴伟庆中州铝厂144、《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分析》郭志刚中州铝厂145、《试论新形势下企业宾馆应加强员工职业生涯的研究》张平中州铝厂146、《酒店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要务实》张平中州铝厂147、《关于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思考》许世梅中州铝厂148、《浅议女职工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赵元颖中铝中州分公司149、《高校新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工作对策》郎艳霞山东铝业职业学院150、《由企业文化建设看高职学院的CIS设计》张平德山东铝业职业学院151、《提升企业的“中层执行力”》刘卫东山东铝业职业学院152、《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陈焕军山东铝业职业学院153、《论如何创建学习型企业塑造学习型员工》朱秀梅山东铝业职业学院154、《浅谈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作用》杨惠霞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155、《如何吸引留住优秀人才》杨惠霞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156、《谈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制度创新》杨惠霞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157、《循环经济与我国铝工业发展的探讨》裴凡伟樊姣燕山西龙门铝业有限公司158、《提高企业执行力途径初探》王春娟山西龙门铝业有限公司159、《靠制度规范安全用文化提升管理》袁省梅山西铝厂160、《关于做好物业部社区管委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殷国芳山西铝厂161、《关于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几点做法》姚慧芳山西铝厂162、《浅谈我厂物业管理的特点与发展》王彦丽山西铝厂(以作者姓氏笔划为序)注:云南锡业集团公司系指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白银公司系指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铝河南分公司系指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中铝山西分公司系指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中铝中州分公司系指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州分公司。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提升就业促进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就业促进能力
袁晓辉;张丽宾
【期刊名称】《中国劳动》
【年(卷),期】2006(0)12
【总页数】2页(P20-21)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就业促进;就业政策;能力;失业保险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公共财政制度;就业风险
【作者】袁晓辉;张丽宾
【作者单位】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2
【相关文献】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扩大就业、灵活就业--对天津市扩大就业、再就业问题的思考 [J], 汪洁;费海霞
2.从促进就业的角度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J], 吕茵
3.完善劳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 [J], 刘峻屹;韩益鹏
4.完善劳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 [J], 黄丽
5.完善劳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 [J], 黄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及对策分析
2008.01(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及对策分析吴开胜张翠萍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中带有战略性的重要问题。
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制度改革正在进行等大的背景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因此,我们应该用多维视角和科学发展观来思考和审视目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不利因素,并努力寻找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就业不利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0592(2008)01-227-02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不利因素影响大学就业的不利因素很多,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与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大学生本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而言,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一个根本的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地区不平衡、行业不平衡、部门不平衡和城乡不平衡。
例如:大型国企、特别是垄断行业的国企、外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因收入高、地位高而被大学生情有独钟。
近八成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但表示愿意去西部工作,因为西部大开发,这些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西部地区相对于沿海来讲,学生更愿意到沿海地区就业,沿海地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市场化程度,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这些趋势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短期内对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的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减弱了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能力,加剧了高素质劳动力的地区分布和城乡分布的偏斜,进一步加大了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学校因素: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需要当前,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实现了就业市场化,但大学的人才培养仍不太适应市场需要。
首先是专业设置不对路,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需求。
这表现在专业的设置口径、设置方向等方面比较僵化、缺少弹性,不适合于复合型人才和贯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社会保障支出与就业关系
社会保障支出与就业关系一、文献综述对于社会保障支出与就业二者之间关系的论证,我国学者大多致力于理论方面的研究。
王延中(2003)通过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及社会保障现状得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取得的成绩以及存有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为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若干建议。
吴艳玲(2008)以黑龙江就业形势为例,深入分析就业问题的社会保障成因,进而探讨如何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保障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郑功成(2008)深入研究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内在逻辑关系,指出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两大政策体系面临着相互替代和相互脱节的问题,主张统筹考虑、相互兼顾,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法制与政策,呼吁理性的制定和修正《社会保险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张崇源(2009)对21世纪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界定,提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辨证统一的。
二者关系中,就业起主导作用,社会保障对就业有反作用。
吕茵(2011)立足于促进就业深入探讨了社会保障对就业的影响、二者间存有的现实矛盾以及如何实现促进我国就业与社会保障良性互动发展等问题。
目前,从已有文献来看,国内学者对于二者关系的实证分析研究的较少。
王文甫(2008)利用中国政府1978~2004年度支出、技术水平及就业情况等数据,把政府支出引入效用函数,建立古典增长模型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刘新等(2010)将我国1978~2008年就业量、社会保障支出、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工资水平作为变量,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VECM及其诊断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发现这五个变量之间存有长期协整关系。
谭伟(2011)使用1978~2009年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动态分析了社会保障支出与就业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社会保障支出与就业之间存有长期协整关系,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对就业增长有长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采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就业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关系。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张美华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张美华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竞争愈发激烈以及大量毕业生涌入社会,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就业压力和社会能够提供的岗位之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一个突出矛盾。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近10年就业率、失业率等相关数据,运用辩证理论、结合政府出台的社会保障政策对就业与社会保障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促进两者的和谐。
关键字: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一、就业与社会保障的概念(一)就业的概念:就业指的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
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百分比。
在我国,就业人口是指在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广义上讲,凡在指定期间内届满一定下线年龄,有工作并取得报酬或收益的人;或有职位而暂时没有工作(如生病、工伤、劳资纠纷、假期等)的人;以及家庭企业或农场的无酬工作者,均计算为就业人口。
(二)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可以分为三类:(1)经济保障(2)服务保障(3)精神保障。
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是社会发展的稳定期,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此外社会保障还可以解除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使劳动力流动渠道畅通,有利于调节和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二、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就业和社会保障之间千丝万缕,是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中,就业起主导作用,社会保障对就业具有反作用。
(一)就业对社会保障起主导作用1、从社会保障的起源来看,社会保障是大规模就业的产物;从社会保障的基金来源来看,所有的社会保障资金都来自劳动者就业所创造的价值。
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其中包括数据准确性不高、信息披露不及时、财务报表真实性受到质疑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经营决策和对外融资,也损害了其在社会中的信誉。
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推动事业单位在市场中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分析其存在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现状,揭示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差距;探讨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从制度、管理和技术等多方面剖析问题的根源;探讨和总结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分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的实践操作性,以期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提供具体参考和借鉴价值。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改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决策科学性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意义事业单位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保障资金安全、提高管理效率、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运行中,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如财务报表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受到质疑,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等。
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组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率,保障国家财政安全。
通过研究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可以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增强事业单位的透明度和信誉度。
研究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也有助于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披露效率和质量,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依据。
辽宁边境地区国际劳务合作发展动态
作者: 张美华[1]
作者机构: [1]辽东学院韩朝经济与文化学院
出版物刊名: 国际经济合作
页码: 82-8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国际劳务合作;边境地区;辽宁;劳务输出;劳务输入
摘要:近二十年来,辽宁边境地区的对外劳务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从劳务输出发展高峰至回落,再到劳务输入快速上升。
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体现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发挥了劳动力资源跨国合理配置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与毗邻地区朝鲜半岛之间的劳务合作,尤其是近期从朝鲜输入劳务人员解决本地区的用工短缺。
成为边境地区利用区位优势形成地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如何适度引入朝鲜劳务,在不会对国内就业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朝鲜劳务解决辽宁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本文研究的最终落脚点。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张美华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张美华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竞争愈发激烈以及大量毕业生涌入社会,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就业压力和社会能够提供的岗位之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一个突出矛盾。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近10年就业率、失业率等相关数据,运用辩证理论、结合政府出台的社会保障政策对就业与社会保障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促进两者的和谐。
关键字: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一、就业与社会保障的概念(一)就业的概念:就业指的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
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百分比。
在我国,就业人口是指在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广义上讲,凡在指定期间内届满一定下线年龄,有工作并取得报酬或收益的人;或有职位而暂时没有工作(如生病、工伤、劳资纠纷、假期等)的人;以及家庭企业或农场的无酬工作者,均计算为就业人口。
(二)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可以分为三类:(1)经济保障(2)服务保障(3)精神保障。
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是社会发展的稳定期,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此外社会保障还可以解除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使劳动力流动渠道畅通,有利于调节和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二、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就业和社会保障之间千丝万缕,是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中,就业起主导作用,社会保障对就业具有反作用。
(一)就业对社会保障起主导作用1、从社会保障的起源来看,社会保障是大规模就业的产物;从社会保障的基金来源来看,所有的社会保障资金都来自劳动者就业所创造的价值。
“慢就业”趋势下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慢就业”趋势下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3)(三)研究方法与路径 (5)二、“慢就业”现象概述 (6)(一)“慢就业”的定义与特征 (7)(二)“慢就业”产生的原因分析 (8)(三)“慢就业”对社会的影响 (10)三、就业能力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0)(一)就业能力的概念界定 (12)(二)相关理论基础介绍 (13)四、“慢就业”趋势下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15)(一)毕业生就业能力现状调查 (16)(二)影响“慢就业”下就业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17)(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9)五、“慢就业”趋势下就业能力提升策略构建 (20)(一)明确就业能力提升目标与原则 (22)(二)针对不同群体的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23)1. 初入职场的毕业生 (24)2. 转型或再就业的人员 (25)3. 高层次人才 (26)(三)具体实施措施与建议 (28)六、案例分析 (29)(一)国内外“慢就业”成功案例介绍 (30)(二)案例对就业能力提升的启示 (32)七、结论与展望 (33)(一)研究成果总结 (34)(二)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35)一、内容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压力。
在当前“慢就业”许多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兼职或者继续深造,而非立即进入职场。
这种现象使得就业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对求职者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研究在“慢就业”如何提升求职者的就业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
本文首先分析了“慢就业”趋势的原因和特点,以及对求职者的影响。
从个人发展、职业技能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求职者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
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就业能力提升策略,以帮助求职者在“慢就业”趋势下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就业形势日趋复杂,“慢就业”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体系建设
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体系建设张美华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有大量的农民转化为“市民”,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被征地农民如何应对并尽快适应日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这对新时期的农民培训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
认真分析农民培训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高度重视农民培训问题,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对于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被征地农民培训体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化使大量的农民转化为“市民”。
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
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69079万,占中国13亿总人口的51.27%,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不断上升。
而事实上,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
这样的市民化并没有被城市文化所同化。
伴随土地功能的内在变化,原来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经济模式必然发生改变,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部分农民土地被征用的情况,而依附于土地的农民面临再就业的挑战。
“被征地农民,是指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因国家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而全部或部分失去对集体所有土地享有的承包经营权的农民。
??”被征地农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农村劳动力总量大、受教育年限偏少、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是影响生产力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如何更为平缓的做好失地农民就业身份的变化,使其在城镇化进程中真正谋求到自身的生存空间,不仅是他们适应城市生活的基本前提,也是他们融入城市文化的关键途径,对于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具有现实意义。
而事实上,就业就是是失地农民最好的基本生活保障,而促进就业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提高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积极为他们拓展就业渠道。
探讨影响农民劳动力培训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为被征地农民的培训体系建设提供决策方案。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第一章:劳动就业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就业的定义、分类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就业的定义与分类2. 劳动就业的意义3. 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与政策4. 正确的就业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就业的基本概念、分类、意义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就业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劳动就业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劳动就业的定义、分类、意义、基本原则与政策。
3. 讨论:分组讨论正确的就业观,分享心得体会。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的就业观。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前劳动就业形势。
第二章:就业与职业选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职业选择的含义和原则。
2. 使学生掌握职业选择的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职业选择的含义与原则2. 职业选择的策略与方法3. 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职业选择的含义、原则、策略与方法。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职业规划的方法,分享经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案例引入职业选择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职业选择的含义、原则、策略与方法。
3. 实践: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制定个人职业规划。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结合个人情况,制定职业规划。
3. 调查身边人的职业选择与规划,了解他们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章:劳动权益保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权益的含义和内容。
2. 使学生掌握劳动权益的保护方法。
3. 培养学生具备维护自身劳动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劳动权益的含义与内容2. 劳动权益的保护方法与途径3. 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劳动权益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权益的含义、内容、保护方法与途径。
【进出口业务模拟课程实践性考核方式改革探索】 实践性课程
【进出口业务模拟课程实践性考核方式改革探索】实践性课程[摘要]进出口业务模拟是一门兼具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一直强调实践性教学和考核方式。
但目前多数高校仍单纯采用上机操作考核方式,实践证明其存在很多缺陷。
通过改革实践性考核方式,使其形式多样化、时间全程化,考核内容上体现了科学性、全面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进出口业务模拟;实践性考核;考核方式改革[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8-0129-02作者简介:张美华(1977-),女,辽宁丹东人,辽东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进出口业务模拟课程实践性考核存在的问题进出口业务模拟是贸易类专业教学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而“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核方式无法全面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目前,国内各高校大多使用simtrade等贸易模拟操作软件进行实践性教学和考核,其存在很大缺陷,如无法考核函电内容、报价核算较为混乱、单证形式固定单一、部分学生完全按照软件中的示例抄袭等现象严重。
二、进出口业务模拟实践性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一)报价核算考核模块(10%)报价核算是贸易前期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出口报价核算、出口还价核算和进口价格核算。
由于涉及的核算内容颇多、背景信息复杂、计算麻烦,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因此,在进行两课时的讲解和练习后随堂进行该内容的考核,既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弥补不足,又可督促学生抓紧练习以避免随意应对的现象发生。
此模块重点考核学生进行价格核算的实践能力,分值占总成绩的10%。
(二)磋商函电考核模块(10%)利用往来函电进行磋商是贸易前期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建立业务关系、询盘、发盘、还盘、成交等环节。
由于全部函电要求英文书信,并需符合商业谈判的要求和语气,对学生来说存在很大难度,有的学生在上机模拟操作时,往往使用错误语句或随意用语,从而造成上机模拟操作时系统无法识别,因此此部分内容需单独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张美华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竞争愈发激烈以及大量毕业生涌入社会,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就业压力和社会能够提供的岗位之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一个突出矛盾。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近10年就业率、失业率等相关数据,运用辩证理论、结合政府出台的社会保障政策对就业与社会保障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促进两者的和谐。
关键字: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一、就业与社会保障的概念(一)就业的概念:就业指的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
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百分比。
在我国,就业人口是指在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广义上讲,凡在指定期间内届满一定下线年龄,有工作并取得报酬或收益的人;或有职位而暂时没有工作(如生病、工伤、劳资纠纷、假期等)的人;以及家庭企业或农场的无酬工作者,均计算为就业人口。
(二)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可以分为三类:(1)经济保障(2)服务保障(3)精神保障。
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是社会发展的稳定期,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此外社会保障还可以解除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使劳动力流动渠道畅通,有利于调节和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二、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就业和社会保障之间千丝万缕,是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中,就业起主导作用,社会保障对就业具有反作用。
(一)就业对社会保障起主导作用1、从社会保障的起源来看,社会保障是大规模就业的产物;从社会保障的基金来源来看,所有的社会保障资金都来自劳动者就业所创造的价值。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社会保障的制度赡养率,甚至社会保障在未来的存亡也取决于劳动者就业水平,与此同时也为减轻贫困问题并确保社会救济的有效性创造了条件。
2、就业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根本条件,动者创造价值的前提条件是劳动者实现就业,使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创造价值。
所创造的价值越大,用于进行社会再分配的资源也就越充足。
(二)社会保障对就业具有反作用1、社会保障对劳动力的保护作业从宏观的层面上来看,社会保障是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可以一定程度上调节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缓解两极分化,削弱社会的对立情绪,维护政局稳定;从微观层面上来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强制性原则,给劳动者提供了基本保障的法律保证。
在我国,合法的劳动合同必须包含社会保障内容,否则合同无效。
2、社会保障是劳动力成本的第一部分,社会保障资金在经济过程中总是表现为劳动成本的一部分。
社会保障水平对就业的影响是劳动力成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必然带来就业需求的下降,而社会保障实际是企业的劳动力并非是工资性成本,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也必然带来就业水平的下降。
3、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之一:体现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影响力上。
众所周知,社会保障具有刚性,一旦上升很难下调。
如果社会保障水平超过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就会导致财政问题;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之二:能够聚集大量资本,有利于促进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形成。
社会保障资金可以用于投资,从而可以增加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三、社会保障体系内容及取得的新进展(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在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
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这方面的法制是否完备,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一个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以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灾害紧急救助制度、医疗救助、流浪人员乞讨救助为主要内容,以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制度相配套,以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以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救助的综合体系。
其为城镇社会弱势群体设计了三条保障线:(1)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2)失业保险(3)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救济。
(二)取得的新进展近年来,在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方面,我国政府取得了巨大的新进展。
1、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建立,并有了制度性保证,同时也成为解决困难群众的一项长效机制。
目前已经建立九项制度:(1)城乡低保制度(2)农村五保供养制度(3)灾害应急救济制度(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5)城乡医疗救助制度(6)临时救济制度(7)住房救助制度(8)教育救助制度(9)司法援助制度2、社会救助资金有了可靠支撑,低保资金筹措机制日渐健全,中央、地方队城市低保补助资金也不断增加。
3、困难群众生活最后一道保障网已基本成形,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四、新形势下就业问题的现状(一)经济危机留下的后遗症在2008年以前的若干年中,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和劳动力供给速度减缓,我国就业形势良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情况。
但是,当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并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以后,我国就业局面便发生了变化,其主要表现为:就业增长减速,失业率有所提高。
(二)新增劳动力数量逐年加大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在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统计,2007年高校毕业生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0万,预计今后三年内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
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任务仍然繁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一方面存量在沉淀,另一方面新量在增长,整个就业市场需求相对趋紧,未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将愈发严峻。
(三)就业压力十分沉重1、人口和劳动增长的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即使按现在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2030年我国人口总数也将突破16亿。
2、经济体制改革的压力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失业人员数量还会进一步加大。
一方面,沉淀劳动力再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仍有一部分企业要进行裁员,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也将进一步加大。
3、科技进步的压力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先进的机器设备和自动化操作取代人工操作的趋势愈加明显,同时,大量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涌现,使很多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出现技术和知识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结构性失业。
五、新形势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一)发展改革的历程1984年,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的迫切需要,以企业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试点为起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展开,先后启动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统筹试点。
1、在养老保险方面:199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99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在试点基础上,于1997年发布《关于建立同意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8年,国务院将原来的铁道部、交通部等11个行业部门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行业统筹业务移交地方管理,使养老保险由条块分割管理统一为属地管理;2001年7月,国务院在辽宁省启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
在此基础上,2005年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2、在医疗保险方面1994年,国务院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开展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点,一年后即1995年,把试点扩大到40多个城市,开始探索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2003年,先后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实现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全覆盖。
3、在失业保险方面国家于1986年针对国营企业劳动合同制工人建立了待业保险制度;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1999年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将原来只适用于国有企业的“待业保险制度”扩展到城镇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
4、在工伤保险方面1996年,劳动部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2003年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工伤保险制度。
5、在生育保险方面劳动部于1994年颁布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运行方法》,将原由单位负担和管理的生育保障方式,转变为实行社会统筹。
目前,全国已经有26个省份建立了生育保险制度。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和经济不断的发展,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也相继进行了改革。
单位内部福利设施逐步实现社会化,国家还规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于1999年首先在城市建立,2007年扩展到农村地区;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于2005年开始试点,至今覆盖面积不断扩大。
(二)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便被报道了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进入了统筹城乡、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虽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比较低,并没有实现全国统筹或省级统筹,这样就妨碍了社会保障发挥其全社会共济的功能。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比如养老保险应实行省级统筹,而非各市、各县各自进行统筹。
(三)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保障问题:1、城乡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选择。
受到经济发展、人口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我国采用的是城乡二元化的社会保障政策制度,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不平衡,势必形成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影响着高校毕业生择业的流动方向选择。
2、不同性质组织之间存在社会保障政策的差异化。
由于企业所有制形势、经营效益和分配政策的差异,职工所享受到的社会保障也会存有差异。
在国有企事业单位,能够享受到住房、医疗、失业保险等一系列社会保障;而在非国有经济部门、民营、私营企业工作就业,身份、档案便无着落,不能正常享受各项福利保险等。
3、人才流动机制不合理我国用人制度还不完善,没有形成一种人才合理的流动机制,现阶段依然延续属地就业政策,因此,导致就业市场被人为分割,严重的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及有序、统一就业市场的形成与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