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最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总论

一、发展史

1.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

2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3.《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4.《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截趾手术治疗脱疽,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

5.《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

二、基本术语

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

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的疮面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

内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西医学的痈:相当于中医的有头疽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有头疽: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无头疽: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根脚收束为阳证。

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三、疾病辨证

疖<3cm 疖:表皮

横向痈3~9cm 纵向痈:发于皮肉之间

发>9cm 疽:发于肌肉、骨间,最深

8.辨脓:确认成脓方法: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四、疾病治法

1.内治法三个总则

膏药: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硬膏。阳证:太乙膏、千锤膏,阴证:阳和解凝膏。咬头膏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或患者不愿手术排脓者油膏:阳证:金黄膏、玉露膏;阴证:回阳玉龙膏;半阴半阳:冲和膏。生肌玉红膏适于一切肿疡

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称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的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

①消散药:内消散;②提脓祛腐药:升丹;③腐蚀药和平胬药:白降丹、三品一条枪;

④祛腐生肌药:阴证:回阳生肌散;阳证: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⑤生肌收口

药:生肌散;⑥止血药:桃花散;⑦清热收涩药:青黛散、三石散;⑧酊剂:复方土槿皮散;⑨洗剂:三黄洗剂

6.箍围药

形切开,;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若为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

II、普外

一、疮疡

1.病因病机

(1)病因:外感——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内伤——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损伤。(2)病机: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热胜肉腐。

2.辨证论治

4.疖的诊断要点

(1)蛇眼疔——宜沿甲旁0.2cm 切开排脓。

(2)蛇头疔——宜在指掌面一侧做纵形切口,务必引流通畅,必要时可对口引流,不可在指掌正中切开。 (3)蛇肚疔——宜在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

(4)托盘疔——应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手掌处显有白点,应先剪去厚皮,再挑破

脓头。注意不要因手背肿胀较手掌为甚而误认为脓腔在手背部而妄行切开。甲下溃空者需拔甲,拔甲后敷以红油膏纱布包裹。

8.有头疽虚证的辨证论治

9

.丹毒:是患者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好发:春秋季多见,好发于小腿、颜面部,多有皮肤粘膜破溃史。

局部特点:色如丹涂脂染,发病急,迅速扩散,边界清楚,多伴有全身症状。 预后:

小腿丹毒→橡皮腿

面部丹毒→易内陷,一般不会化脓

4.乳痈的辨证论治

(2)内治法

张,但无充盈缺损。

6.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

1.

(1)临床表现:①颈部肿胀多突然发生,局部掀红灼热,按之疼痛,甚则局部胀痛、跳痛而化脓,成脓后可出现波动感,疼痛可引及耳后枕部,大者有压迫症状。②伴发热、畏寒、头痛、口渴、咽干等。

(2)主方:牛蒡解肌汤、柴胡清肝汤

四、周围血管疾病

1.名词解释

(1)间歇性跛行:发生于下肢的运动性疼痛,表现为病人在以一定速度行走一定距离后,下肢的某个部位出现酸胀感及痉挛感,迫使病人停步,休息1-5分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次行走又出现同样的症状。(2)静息痛:肢体在禁止状态下产生的疼痛,疼痛时间持续存在,尤以夜间为甚。常提示病变及缺血的程度均已加重,已接近失代偿的程度。

(3)干性坏疽:肢体血液循环供应的营养不足以维持静息时组织的代谢需要而出现坏疽,如无继发感染,坏疽因液体蒸发和吸收而形成“干性坏疽”。

(4)湿性坏疽:肢体血液循环供应的营养不足以维持静息时组织的代谢需要而出现坏疽,如并发感染则形成“湿性坏疽”,坏死组织受细菌作用而崩解、化脓,有恶臭。

(5)臁疮:发生于小腿臁骨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

(6)脱疽: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

2.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1)临床表现:①发病急,好发于下肢静脉(小腿深静脉、股静脉、髂股静脉)。②局部温度升高。③肢体肿胀。③肢体疼痛,检查沿患肢深静脉走向压痛。④浅静脉怒张或曲张。④并发肺栓塞和肺梗塞。(2)治疗:内治

(1)病因:①脾气不健,气血化生不足,四肢失养。②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四末,温养不足。③外受寒冻,寒邪侵及血脉,寒凝筋脉。

(2)病机: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外伤为标,气血凝滞、经脉阻塞。

(3)临床表现:①好发于青壮年男子(20-40岁)、老年人或糖尿病人。②好发于寒冷冬季;③好发于四肢末端,下肢多见。④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间歇性跛行。⑤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

5.动脉性营养障碍(脱疽营养障碍期)的具体表现:患肢发凉、怕冷、麻木、坠胀疼痛,间歇性跛行加重,并出现静息痛,夜间痛甚,难以入寐,患者常抱膝而坐。患足肌肉明显萎缩,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甲增厚且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或潮红或紫红,患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6.三种脱疽的临床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