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班级:2011级思政行知班

姓名:武佳琦

学号:2011041682

【教材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题的内容。

本框题一共有两目内容:

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介绍我国总体小康取得的伟大成就,分析我国总体小康水平存在的不足,展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

第二目:经济建设的新要求,介绍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要求,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进城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总体小康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总体小康的不足是我们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动力,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关键的部分。根据课程标准,本框题阐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其是全书的核心,是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本教材中有着重要地位,且对我们的经济生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教育意义。因此,本框题可以说是新教材的教育目的和归宿。

【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归纳和总结,但是理论框架内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已有所理解,而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学生对此有兴趣,有学习动力。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以及平时对时政的关注,学生已经能了解到小康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也感受到了小康生活的幸福,并且知道了今天的小康生活的到来,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市分不开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再次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能很容易的在比较中感受总体小康的不足与全面小康的美好,从而可以很自然的引发学生建设和全面小康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但由于大部分学生都生活在城市,生活水平悬殊较小,对于真正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不平衡并不能在现实中很好的体会,无形中也增添了对此知识点学习的现实难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并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列举总体小康建设的成就;

(3)通过列举现阶段我国建设中出现的不如意现象,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

(4)通过讨论与归纳,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5)辨析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

2.认识并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掌握我国从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

活、建设生态文明等几方面的新要求;

(2)结合十八大,补充了解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及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列举分析,使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发生的变化;

2.使学生了解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3.能够区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并学会对我国总体小康的成就与不足进行分析;

4.拓展能力:理解“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并能区分类似概念。

5.使学生能够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对一些经济现象及材料加以分析,提高学生归纳判断的能力;

6.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关注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在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框题内容,使学生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

2.能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用综合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小康社会;

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教学难点】

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

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教学方法】

教师课堂启发、引导,课堂讨论,调查分析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手写板书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播放宋祖英《越来越好》同时运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某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变化的图片)

歌词: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

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

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

师:正如歌中唱到的那样,咱们的日子现在过得是一年比一年好了,老师在屏幕上向大家展示的就是某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的对比变化。从图中我们不难发现,从以前破旧的土房变成了今天的高楼大厦,以前泥泞的土路变成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这个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下面有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家乡最近几年都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

生1:……

生2:……

生3:……

师:刚才不少同学都介绍了自己家乡的变化,大家都是个有心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的确,最近几年来,我们的家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也出台了各种政策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变得是政策、是环境,不变的却是“小康”这个经久不衰的目标,也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来探讨的话题。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第十一课第一框题的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板书标题)

新课讲授:

师:提起“小康”,大家都不陌生,可是小康究竟什么意思呢?“小康”的说法最早又是怎么来的呢?

“小康”在古代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就是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指一种丰衣足食的小农生活状态,是自然经济条件下以温饱为特征的小康,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小康”指的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后的进一步发展。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提到了自己家乡的很多变化,之所以能发生这些变化,就是因为我们从以前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的积贫积弱状态解脱出来,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一切我们都要归功于一个人。他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就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多媒体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