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级审计师真题答案+381 709 321出成绩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考题给出当前我国垄断行业现状的资料,让你综合分析垄断的危害及政府反垄断的主要方式。
答案:
(一) 垄断的概念和分类
垄断是指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对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与流通所进行的联合操纵和控制,垄断的最基本特性就是排他性。
按照产生的原因或性质,垄断可分为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行政垄断是指与行政控制相联系的排他行为。经济垄断是经济行为主体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较强的控制力或可以采取排他性行为的能力。
(二) 垄断的后果
垄断产生的后果为:
1、垄断会引起低效率问题。垄断从存在导致了市场结构的扭曲,使得竞争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社会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和优化的配置,由此产生了低效率问题。由于缺少竞争的压力,垄断企业本身缺少改善产品质量,改革经营管理,促进技术进步的动力,使得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不高。
2、垄断会导致社会与消费的福利损失。与完全竞争条件下相比,垄断条件下的企业生产产品的数量少,价格高,这就引起社会和消费者的净福利损失。
3、 垄断会引起寻租问题的产生。行政垄断不仅扭曲了资源的配置,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极易引发寻租问题,即利用资源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而构成对他人利益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
(三) 政府反垄断干预措施
政府的反垄断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两大类:直接管制和制定反垄断法。
直接管制主要是政府制定一些条例和设计市场激励机制,以控制垄断厂商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具体包括经济管制和社会管制两类。经济管制指政府对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产量、市场进入和退出条件、特殊行业服务标准的控制。社会管制是以保护环境,以及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为目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伴随着提供它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标准,并严禁、限制特定行为的管制。
制定反垄断法或发托拉斯法是政府干预的另一种方式,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具体有:
第一, 预防形成垄断性市场结构的政策,包括保护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政策以及企业合并的审察制度等;
第二, 对垄断性市场结构的事后调节政策,包括对垄断性企业实行分解、分立等;
第三, 禁止或限制企业间的共谋、卡特尔和不正当的价格歧视,对欺骗、行贿和压制竞争的行为进行裁定等。
2、考题给出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资料,让你综合分析目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答案: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宏观政策
(一)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总体
形势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总体形势比较良好,其运行进入了较高经济增长、较低价格上涨的合理区间。具体表现为:
1、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2、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3、2004年-2005年粮食产量连续两年获得丰收。
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5、国内消费市场活跃,增速加快,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6、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7、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8、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总体上看,在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中,除国际收支问题更加突出外,基本上保持着经济的增长,就业和物价的平衡。
(二)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宏观经济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合理,城乡地区间差异过大,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不协调。
2、“三农”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农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基础薄弱状况没有改变、农村发展落后,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3、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很多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2003年以来,我国的投资一直处于高位增长,使得宏观经济面临着“过热”的危险。
4、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货币信贷过多问题。银行资金追求投资,投资与信贷出现“双高位”增长。
5、房地产问题投资过热、部分城市房价增长过快。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房价上涨过快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中低收入阶层的基本住房需求,而且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6、对外贸易顺差过大,对外贸易不平衡压力加大。
7、外汇储备过多。
8、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突出表现在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
(三) 解决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对策
第一, 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减少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
第二,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如加强土地调控,从禁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严肃查处违规违法用地行为;加强货币信贷管理,上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加强新上项目市场准入审核和监督检查等。
第三, 加大支持“三农”政策力度。加大财政力度、推动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继续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加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转移支付等。
第四, 完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政策,普遍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积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
工程的节能工作,在全国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五, 调动对外贸易结构。完善出口退税、关税和加工贸易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积极增加进口,扩大银行、分销、电信等服务业对外开放。深化和扩大与各国的经贸往来,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合作。
第六, 针对房地产投资过热,取消房贷的优惠利率,适当提高部分价格上涨过快的地区和城市的住宅抵押贷款的首付比例。
题给出有关资料,让你综合分析审计目标、审计风险和审计资源对选择审计取证模式的影响。
答案:
从历史角度看,上述各种模式先后产生,从技术方法角度看,各种模式也有传统与现代之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种模式对另一种模式的完全取代。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都可以作为审计人员的选择。
(1)目标导向分析。在选择审计取证模式时,首要的考虑因素应该是审计目标,因为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目标。从历史上看,帐项基础审计比较适用于弊端审计或错弊审计,亦即比较适用于单一合法审计目标;制度基础审计比较适用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亦即比较适用于以真实公允性为首要目标的定期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则适用于高风险领域中的真实公允性财务报表审计。
(2)风险导向分析。从审计的发展看,早期英式帐相基础审计由于采用详细审计方法审计风险是比较低的,为提高效率采取制度基础审计后,由于抽样方法的引入,使审计风险程度加大,最终使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基础审计发展。从人们的认识看:早期帐项基础审计阶段,风险只是人们的潜意识,审计方法并没有将客观的风险显现出来,人们没有明确风险因素对审计的影响;制度基础审计阶段,风险成为人们的明确意识,抽样审计方法将客观的风险完全暴露在人们的面前,职业界越来越意识到控制风险的重要性。风险基础审计阶段,既风险制度基础审计阶段,风险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职业界通过审计方法的改进来分析、控制客观的风险,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风险导向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审计人员选择有效的审计方法,分析、控制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3)资源分析。审计取取证模式的选择必然要收到审计资源限制的影响,事实上,审计取证模式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审计目标演变和资源条件限制所创造的。错弊审计以合法性为首要目标,要求采用详细的帐项基础审计。以真实公允为首要目标的审计,不要求必须采用详细的帐项基础
审计。这种目标转变为审计取证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先决条件,但是,以真实性为主要目标的审计并没有放弃合法性目标,只是将其置于第二位。同时,以真实性为主要目标的审计要对审计事项作出全面的评价,而不是单纯揭示问题,因而其工作量并不比错弊审计小,如果采用详细的帐项基础审计方法反而要比错弊审计增加更多的人财物力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存在着资源限制(这一点是肯定的),人们必须在审计方法上进行创新,这又为审计取证模式的转变确立了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