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五章 细菌耐药性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3-细菌的遗传变异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第4、5章细菌的遗传变异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转化2. 转导3. 溶原性转换4. 接合5. 噬菌体6. F+、F-菌、F质粒7.质粒8.普遍性转导9.局限性转导10.耐药突变11.突变二、填空题1.当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时,该噬菌体称为 ,该细菌称为 .2.根据噬菌体和宿主菌作用的相互关系,可将噬菌体分为和 .3.细菌基因的转移方式包括转化、、和。
4.几种质粒可共存于一个细菌中,表明这些质粒间有。
有些质粒不能共存,称。
5.卡介苗是失去毒力制成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可用于预防。
6.L型细菌是指细菌,培养应用培养基。
7.介导细菌间遗传物质转移的噬菌体是。
8.有F质粒的细菌能产生。
9.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
10.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是。
11.可传递接合性R质粒的基因由和组成。
12.有荚膜的肺炎球菌毒力,其菌落形态是型。
三.选择题1.下列细胞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A.淋巴细胞B.真菌细胞C.细菌细胞D.螺旋体细胞E.衣原体细胞2.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A.破伤风杆菌B.白喉杆菌C.霍乱弧菌D.产气荚膜杆菌E.大肠杆菌3. 白喉杆菌产生外毒素是因为其基因发生了A.转化B.转导C.接合D.突变E.溶原性转换4.下列哪项不是噬菌体的特性A.个体微小;B.具备细胞结构;C.由衣壳和核酸组成;D.专性细胞内寄生;E.以复制方式增殖;5.前噬菌体是指A.以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B.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C.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D.尚未完成装配的噬菌体;E.成熟的子代噬菌体。
6.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B.质粒是细菌必需结构;C. 质粒不是细菌必需结构;D.质粒是双股环状DNA.;E.质粒可独立存在于菌体内;7.有关耐药性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因子组成;B. 耐药传递因子和F质粒的功能相似;C.R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D.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质粒基因突变所致;E. 耐药决定因子可编码细菌多重耐药性8.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A.接合;B.转导C.转化D.突变E.溶原性转换;9.转化过程中受体菌摄取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A.胞饮;B.通过性菌毛C.通过噬菌体D.细胞融合E.直接摄取10.突变使细菌遗传物质发生下列那种改变()A.质粒丢失;B.溶原性转换C.基因重组D.核苷酸序列改变E.以上均是11.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A.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B.不需供体菌C.不需受体菌.D.需噬菌体E.需质粒;12.L型细菌的特征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对青霉素不敏感;B.抗原性改变;C.呈多形性;D.革兰氏染色多为阴性;E.需用低渗含血清培养基;13.H-O变异属于()A.毒力变异;B.菌落变异;C.形态变异;D.鞭毛变异;E.耐药性变异;14.在细菌之间直接传递DNA是通过()A.鞭毛;B.普通菌毛;C.性菌毛;D.中介体;E.核糖体;15.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局的过程,称为()A.转化;B.转导;C.突变;D.接合;E.溶原性转换;四、问答题1.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是什么?2.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机制是什么?预防的措施是什么?3.举例说明细菌变异的类型。
耐药性细菌基础知识
耐药性细菌基础知识
耐药性细菌是指对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产生抗性的微生物。
这些细菌可以抵抗抗菌药物的作用,导致感染变得难以治疗。
耐药性细菌的原因
耐药性细菌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 过度使用抗生素:长期、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逐渐产
生抗药性。
2. 培养不合理:如果使用抗生素的方法不正确或不完整,细菌
会逐渐适应抗生素并产生抗药性。
3. 基因转移:细菌之间可以通过基因转移传递抗药性基因,导
致新的耐药性细菌产生。
耐药性细菌的危害
耐药性细菌对人类健康和医疗领域造成严重威胁,具体表现为:
1. 治疗困难:耐药性细菌使得一些常规使用的抗生素失去了效果,导致感染难以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或死亡。
2. 传播性强:耐药性细菌具有良好的传播性,可以通过人与人
之间的接触迅速传播,造成疫情爆发。
3. 增加医疗成本:治疗耐药性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更昂贵、毒性更大的抗生素,会增加患者和整个医疗系统的经济负担。
预防和控制耐药性细菌的措施
为了防止和控制耐药性细菌的蔓延,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措施:
1.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
2. 加强感染控制:在医疗机构中,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和隔离措施等,以减少传播。
3. 提高公众认知:加强公众对于耐药性细菌的认知和理解,推广正确使用抗生素的知识,促进合理用药。
以上是关于耐药性细菌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第3-5章 噬菌体、遗传变异、耐药性
一、 细菌的变异现象
1、形态结构变异
❖ 细菌L型——在青霉素、溶菌酶、补体等作用下,使菌细 胞壁发生缺陷;细菌呈多态性,革兰染色阴性。
❖ H-O变异——细菌失去鞭毛
陈旧培基物
鼠疫杆菌
多形态性
变形杆菌(Proteus) 鞭毛变异,H--O变异
葡萄球菌--- L 型菌落
葡萄球菌---回复后
2、毒 力 变 异
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
区别要点 转导发生的时期 转导的遗传物质
转导的后果
转导频率
普遍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
裂解期
溶原期
供体菌染色体DNA任何部位或质 噬菌体DNA及供体菌DNA
粒
的特定部位
完全转导或流产转导
受体菌获得供体菌DNA特 定部位的遗传特性
受体菌的10-7
转导频率较普遍转导增加 1000倍
三、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有:
1)影响氨酰-tRNA合成:莫匹罗星 2)影响核糖体功能: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
四、影响核酸合成和叶酸代谢:
1)博来霉素:断裂DNA 2)利福霉素:抑制转录延伸 3)多柔比星和柔红霉素: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 4)新生霉素:DNA回旋酶抑制剂 5)甲氧苄啶(TMP)(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和磺胺(干扰叶酸代谢)
性菌毛有关 与耐药性有关 编码大肠菌素 与细菌毒力有关 与代谢相关的酶类
(三)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Jump Gene”
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由其 移动可引起插入突变、染色体畸变及基因的重排等,从而导 致细菌遗传性状改变。转座现象的发现,证明基因是在不断 改变遗传组成的动态有机体。(McClintock,1983诺奖)
细菌耐药性思维导图-高清简单脑图模板-知犀思维导图
革兰阴性杆菌
具体菌例
耐药菌株可将耐药基因转移至敏感菌株中,使后者获得耐药性 是细菌耐药性迅速扩散的主要原因
质粒(plasmid)
概述
又称:转座因子、跳跃基因
是一类在很多后生动物中(包括线虫、昆虫和人)发现的可移动的遗传因子
一段基因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环化后插入另一位点,并对其后的 基因起调控作用,此过程称转座
联合用药
对于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或 混合感染,应采用降阶梯治疗
用药量应保证血液或感染组织达到有效抑菌或杀菌浓度,及时杀灭病原菌
正确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预防耐药菌的暴发流行 医务人员检查病人时必须正确及时洗手,对与病人接触较多的医生和护士,应定期检查带菌情况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噬菌体(phage)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大多由闭合环状双链DNA组成
主要以接合方式从耐药菌传递给敏感菌,使后者变为耐药菌,得以生存
质粒
在同一种属或不同种属细菌之间传递,造成耐药性的广泛传播
R质粒
尤其在肠道杆菌和假单胞菌中较普遍(ESBL基因)
赋予宿主菌一种或多重耐药性
耐药基因
耐药性质粒接合转移
这段序列称跳跃基因或转座子 可分插入序列(Is因子),转座(Tn),转座phage
转座子(跳跃基因)
转座
转座子(transposon) 携带耐药基因的基因转移元件
是一种运动性的DNA分子
具有独特结构可捕获和整合外源性基因,使之n)
通过转座子或接合性质粒,使多重耐药基因在细菌中进行水平传播
发展疫苗
细菌耐药性的控制措施
细菌耐药性
抗生素的杀菌机制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绪论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及其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microbiology):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4.朊粒(prion):传染性蛋白因子,只含蛋白质,无核酸组分,引起海绵状脑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胞壁(cellwall):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围在细胞膜的周围。
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复杂,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阳性菌与阴性菌,共有组分是肽聚糖。
2.肽聚糖(peptidoglycan):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壁的主要组分,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键和五肽交联桥构成。
3.磷壁酸(teichoicacid):是革兰阳性菌的特有成分,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长链多聚体,穿插于肽聚糖中,按其结合部位不同,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
4.脂多糖(LPS):格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胞内毒素,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组成。
5.L型细菌(L-form)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6.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与肽聚糖合成有关的酶类,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面积,相应地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亦称拟线粒体。
医学微生物学(含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含答案)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 [单选题] *A.立克次体B.放线菌C.细菌D.真菌(正确答案)E.衣原体2.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单选题] *A.螺旋体B.放线菌C.衣原体D.真菌(正确答案)E.立克次体3.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单选题] *A.细菌B.病毒(正确答案)C.支原体D.立克次体E.衣原体4.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单选题] *A.醉母菌、淋病奈瑟菌B.放线菌、破伤风梭菌(正确答案)C.链球菌念珠菌D.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E.小孢子菌大肠埃希菌5.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单选题] *A.病毒B.衣原体C.真菌D.支原体(正确答案)E立克次体6.具有典型细胞核和完善细胞器的微生物是?() [单选题] *A.病毒B.衣原体C.真菌(正确答案)D.支原体E立克次体7.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单选题] *A.肽聚糖(正确答案)B.外膜C.脂蛋白D.脂多糖E.类脂8.青霉素作用的细菌靶位是?() [单选题] *A.细胞质的质粒B.细胞质的核糖体C.细胞壁的聚糖骨架D.细胞壁的磷壁酸E.细胞壁的五肽交联桥(正确答案)9.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单选题] *A. mRNAB.核蛋白体C.质粒(正确答案)D.异染颗粒E.性菌毛10. 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结构是?() [单选题] *A.性菌毛B.细菌染色体C.质粒(正确答案)D.鞭毛E异染颗粒11.与细菌的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单选题] *A.中介体(正确答案)B.包涵体C.吞噬体D.质粒E.异染颗粒12.可用于鉴别细菌的结构是?() [单选题] *B.包涵体C.吞噬体D.质粒E.异染颗粒(正确答案)13.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可出现的结构是?() [单选题] *A.中介体B.包涵体(正确答案)C.吞噬体D.质粒E.异染颗粒14.使细菌具有侵袭力的结构成分是?() [单选题] *A.芽胞B.肽聚糖C.荚膜(正确答案)D.核糖体E.异染颗粒15. 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单选题] *A. C反应蛋白B.自溶酶C.荚膜(正确答案)D.外毒素E.内毒素16.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 [单选题] *B.具有毒素活性C.耐热性(正确答案)D.黏附性E.侵袭性17.细菌个体的繁殖方式是?() [单选题] *A.有性繁殖B.菌丝断裂C.细胞出芽D.无性二分裂(正确答案)E.核酸复制18.幽]螺杆菌是?() [单选题] *A.无鞭毛B.革兰染色阳性C.营养要求低D.微需氧(正确答案)E.呈球形19.流行病学调查时,可作为细菌分型依据的代谢产物是?() [单选题] *A.抗生素B.细菌素(正确答案)C.热原质D.毒素E.色素20.医学上主要用于空气灭菌的电磁辐射是?() [单选题] *A.紫外线(正确答案)B.红外线C.γ射线D.可视线E.微波辐射21.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描述是?() [单选题] *A.灭菌效果最可靠B.适用于耐高温和耐湿物品的灭菌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通常灭菌时间为1小时(正确答案)E.通常灭菌温度为121.3℃22.普通培养基最适宜的灭菌方法是?() [单选题] *A.巴氏消毒法B.煮沸法C.高压燕汽灭菌法(正确答案)D.流通蒸汽灭菌法E.间歇灭菌法23. 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为?() [单选题] *A.转化B.接合(正确答案)C.转导D.易位E.溶原性转换24. 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 [单选题] *A.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B.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C.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D.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正确答案)E.大量使用生态制剂25.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最主要病因是?() [单选题] *A.正常菌群异位B.宿主免疫力低下C.滥用抗生素(正确答案)D.黏膜表面损伤E.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26.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致病因素是?() [单选题] *A.黏附素B.荚膜C.细菌生物被膜D.外毒素(正确答案)E.透明质酸酶27.关于病菌致病因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病菌有黏附因子B.病菌有荚膜微荚膜C.与病菌的胞外酶有关D.与病菌的内外毒素有关E.与病菌侵人的数量并无密切关系(正确答案)28.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单选题] *A.肽聚糖B.蛋白质C.脂蛋白D.核酸E.脂多糖(正确答案)29.关于内毒索性质的错误叙述是?() [单选题]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B.用甲醛脱毒可制成类毒索(正确答案)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D.性质稳定,耐热E.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30.细菌内毒素的特征是?() [单选题] *A. 只有革兰阴性细菌产生(正确答案)B.少数革兰阳性细菌产生C.细菌在生活状态下释放D.抗原性强E.不耐热31.可以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 [单选题] *A.霍乱弧菌B.肉毒梭菌C.白喉棒状杆菌D.破伤风梭菌E.伤寒沙门菌(正确答案)32.男.45岁。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五章细菌耐药性
05 细菌耐药性的治疗策略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
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用药。
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确保选用的抗生素对病原菌敏感。
规范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
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联合用药与序贯治疗
联合用药
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生素联合使用,以提高治 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临床医疗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生在治疗患者时,有时在没有明确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就使用抗生素,或者使用 的抗生素种类、剂量和时间不合理,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细菌基因突变与基因转移
基因突变
细菌在繁殖过程中,其基因可能 发生突变,导致细菌对某种抗生 素的敏感性降低或产生耐药性。
基因转移
细菌之间可以通过质粒、转座子 等可移动遗传元件进行基因转移 ,从而获得新的耐药性基因。
03
开展抗生素使用培 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抗生素使用培训, 提高他们对抗生素的认识和合理 使用能力。
提高公众对细菌耐药性的认识与意识
开展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讲座等多种 形式,向公众普及细菌耐药性的 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和意识。
倡导合理使用抗生素
教育公众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 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减少耐 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细菌耐药性广泛存在
全球范围内,多种细菌对常用抗生素 产生耐药性,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 兰氏阴性菌等。
耐药基因传播
新抗生素研发不足
目前新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远不多重耐 药和广泛耐药细菌的出现。
细菌耐药性带来的挑战
临床治疗困难
细菌耐药性导致许多常用抗生素 失效,使得临床治疗变得更加困 难,甚至有时无法找到有效的治
医学微生物学题库(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9题,每题1分,共89分)1.淋病奈瑟菌的形态特点是()A、革兰阳性链球菌B、革兰阴性双球菌C、革兰阳性四联球菌D、革兰阴性球E、革兰阴性螺形菌正确答案:B2.寄生虫感染的常见免疫类型是()A、消除性免疫B、先天性免疫C、免疫缺陷D、非消除性免疫正确答案:D3.“钟乳石”征是用于形容()A、鼠疫杆菌B、布鲁氏菌C、大肠杆菌D、绿脓杆菌E、炭疽杆菌正确答案:A4.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A、异染颗粒B、产气荚膜杆菌C、破伤风杆菌D、白喉棒状杆菌E、霍乱弧菌正确答案:D5.有关耐药性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A、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质粒基因突变所致B、R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C、耐药决定因子可编码细菌多重耐药性D、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因子组成E、耐药传递因子和F质粒的功能相似正确答案:A6.取病人米泔水样粪便作悬滴观察,可见到“穿梭”运动的细菌是()A、变形杆菌B、伤寒杆菌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D、霍乱弧菌正确答案:D7.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经常选用()A、IMViC试验B、菊糖发酵实验C、乳糖发酵实验D、葡萄糖发酵实验正确答案:C8.与鼠疫耶氏菌毒力无关的是()A、V/W抗原B、Fl抗原C、外膜蛋白D、芽胞E、鼠毒素正确答案:D9.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后,获得免疫力的指标是()A、HBcAgB、HBsAgC、抗HBsD、抗HBe正确答案:C10.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A、具有感染性B、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C、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D、包括核衣壳结构E、细胞外的病毒结构正确答案:C11.汉坦病毒是引起哪一种疾病的病原体()A、白血病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肾综合症出血热D、急性肾小球肾炎正确答案:C12.蠕虫感染常伴有哪种血细胞增多()()A、嗜酸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红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正确答案:A13.中间宿主指的是()A、动物是中间宿主B、寄生虫的成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C、寄生虫的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D、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E、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正确答案:D14.Dane颗粒是()A、丁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甲型肝炎病毒D、戊型肝炎病毒E、丙型肝炎病毒正确答案:B15.专性寄生虫指的是()A、全部生活史中均需过寄生生活B、在全部生活史中需要选择特殊宿主C、在生活史中需寄生在宿主的特殊部位D、至少在一个生活史期必须过寄生生活E、至少在一个生活史期须要严格选择宿主正确答案:D16.伤寒病的恢复主要依赖的免疫机制是()A、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C、补体杀伤作用D、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E、抗体中和作用正确答案:A17.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是()A、只含有一种核酸B、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C、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D、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E、专性细胞内寄生正确答案:B18.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的两个时期是指()A、雌配子体和雄配子体B、环状体和配子体C、滋养体和包囊D、速殖子和缓殖子E、组织内滋养体和肠腔内滋养体正确答案:C19.牛肉绦虫头节有()A、顶突小钩B、仅有吸盘C、头节梨形D、AB两者均无正确答案:B20.疟原虫的感染方式为()A、配子体经输血感染B、由雌按蚊叮咬,子孢子随唾液一起注入人体C、子孢子直接钻皮肤D、雌按蚊叮咬时,子孢子主动钻入皮肤E、雌按蚊叮咬人时,卵囊进入人体正确答案:B21.隐孢子虫感染多为()A、急性感染与慢性感染B、无隐性感染C、急性感染D、隐性感染E、慢性感染正确答案:D22.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包括()A、红细胞外期B、红细胞内期C、配子体形成D、子孢子形成E、A+B+C正确答案:E2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损害()A、皮肤上皮细胞B、上皮细胞、白细胞和精细胞C、神经细胞D、B淋巴细胞正确答案:A24.下列哪项不是婴儿钩虫病的临床特征()A、病死率高B、有异嗜症C、并发症多D、贫血严重E、最常见的症状为柏油样黑便正确答案:B25.关于炭疽芽玸杆菌的形态学特征,错误的是()A、致病菌中最大的细菌B、芽孢C、荚膜D、鞭毛E、两端平切,竹节状排列,革兰氏阳性大杆菌正确答案:D26.最常见的肾盂肾炎病原菌是()A、白色念珠菌B、变形杆菌C、大肠杆菌D、葡萄球菌E、粪肠球菌正确答案:C27.下列对复殖吸虫描述哪项正确()A、吸虫生殖系统均为雌雄同体B、吸虫有口无肛门C、吸虫具有相同的焰细胞公式D、吸虫体壁覆盖的角皮层只有保护作用E、吸虫都有后尾蚴阶段正确答案:B28.人可作为寄生虫的宿主,人是链状带绦虫的()A、中间宿主B、终末宿主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正确答案:C29.布鲁菌感染人体导致波浪热是因为()A、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作用B、细菌如血C、反复发生的菌血症D、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结果E、内毒素的释放正确答案:C30.男,40岁。
《细菌耐药讲座》课件
细菌耐药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05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合理使用抗菌 药物:根据病 情选择合适的 抗菌药物,避 免滥用和过度
使用
制定抗菌药物 使用指南:医 疗机构应制定 抗菌药物使用 指南,指导医 生 管理:医疗机 构应加强抗菌 药物的管理, 确保抗菌药物
的合理使用
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
细菌进化:细菌通过基因突变等方式产生耐药性
耐药性传播:耐药性细菌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 治疗难度增加:耐药性细菌的治疗难度越来越大,需要研发新的抗 生素和治疗方法
细菌耐药性的传播途径
04
医院感染
传播途径:接触、空气、飞 沫、血液等
医院环境:病房、手术室、 实验室等
推广使用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和消毒剂,减少细菌滋生
定期对食品和水源进行抽样 检测,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
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源受 到污染,确保饮用水安全
加强动物和人之间的监测和管理
建立动物和人之间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耐药性细菌的传播 加强动物和人之间的卫生管理,防止细菌的传播 加强动物和人之间的药物管理,防止滥用抗生素 加强动物和人之间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耐药性细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YOUR LOGO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细菌耐药性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细菌耐药性 的概念
03.
细菌耐药性 的现状与危 害
04.
细菌耐药性 的传播途径
05.
细菌耐药性 的预防和控 制措施
06.
第五章细菌的耐药性
• 2.大环内酯类( macrolide) •如 • 红霉素、 • 螺旋霉素、 • 罗红霉素、 • 交沙霉素 和 • 阿奇霉素 等。
•
• 3.氨基糖苷类( aminoglycoside) •如 • 链霉素、 • 庆大霉素、 • 卡那霉素、 • 妥布霉素 和 • 阿米卡星 等。
• 多肽类抗生素,如 • 多黏菌素、 • 万古霉素、 • 杆菌肽、 • 林可霉素 • 克林霉素
和 等。
• (二)按抗菌药物的生物来源分类 • 1.细菌产生的抗生素 • 如多黏菌素和杆菌肽等。
• 2.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 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现在多用其半合成产物。
• 3.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
• 放线菌是生产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其中链霉菌和小 单孢菌产生的抗生素最多,如链霉素、卡那霉素、 四环素、红霉素和两性霉素B等。
• 第五代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敏感菌及耐药菌均有较强抗菌活性, 如头孢吡普和头孢洛林酯等。
• (3)头霉素类: • 如头孢西丁(也称头霉甲氧噻吩)等。 • (4)单环β-内酰胺类: • 如氨曲南和卡卢莫南等 。
• (5)碳青霉烯类: • 如亚胺培南等,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合用称为泰能。 • (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fēng] • 如青霉烷砜(也称舒巴坦)和克拉维酸(也称棒酸)等,能与β-
•
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
•
损伤细胞膜功能、
•
抑制蛋白质合成以及
•
影响核酸和叶酸代谢
• 等多种机制发挥作用。 • 根据对病原菌作用的靶位,将其主要分为四类。(表5-1)。
• 了解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但是研究细菌耐药性的基础,也 是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前提。
• 表5-1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
徐蕾《微生物学》第4、5章噬菌体、遗传变异qians
(3) 医学上重要的质粒
◆ F质粒(fertility plasmid)或致育性质粒 ——控制细菌性菌毛的产生,与细菌变异有关;
♂. 带有F质粒的为雄性菌,能编码产生性菌毛; ♀. 无F质粒的为雌性菌,无性菌毛。 ◆ 耐药性质粒(resistance plasmid)
——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性。
◆ 毒力质粒(Vi质粒,virulence plasmid ) ——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
ST质粒:编码耐热肠毒素 K质粒:决定细菌的粘附定植
3. 噬菌体
棒
状
白喉杆菌
杆
菌
噬
菌
体
4、转座元件
1)概念: 一类能够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噬菌体之间自行移
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 的DNA 序列。
思考题
1.解释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 原性噬菌体),前噬菌体
2.溶原性细菌经历哪两个生活周期? 3.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有哪几个阶段?
另:Phage的形态和结构 溶菌过程
第五 章 细 菌 的 遗 传 和 变异
一. 细菌的变异现象
遗传性变异
(基因型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
(表型变异)
R质粒接合作用产生耐药性的特点
有RTF,耐药性传播迅速 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种间传播,使耐药性广泛传播
3. 转导(transduction)
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
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 状。
◆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局限性转导(restricted transduction)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绪论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及其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4.朊粒(prion):传染性蛋白因子,只含蛋白质,无核酸组分,引起海绵状脑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胞壁(cell wall):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围在细胞膜的周围。
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复杂,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阳性菌与阴性菌,共有组分是肽聚糖。
2.肽聚糖(peptidoglycan):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壁的主要组分,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键和五肽交联桥构成。
3.磷壁酸(teichoic acid):是革兰阳性菌的特有成分,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长链多聚体,穿插于肽聚糖中,按其结合部位不同,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
4.脂多糖(LPS):格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胞内毒素,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组成。
5.L型细菌(L-form)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6.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与肽聚糖合成有关的酶类,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面积,相应地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亦称拟线粒体。
细菌的耐药性PPT课件
• 广泛耐药菌(Extensive Drug Resistant Bacteria,XDR),是指细菌对临
床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G-杆菌仅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 G+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 全耐药/泛耐药菌 (Pan Drug Resistant Bacteria,PDR),是指细菌对所
亦通过修饰抗菌药物,使其不能与靶位结合 8
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对青霉素耐药,DNA
二
改变靶蛋白结构
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致喹诺酮类耐药,核 糖体50S亚基改变致红霉素耐药,核糖体
作
30S亚基改变致链霉素耐药,二氢叶酸合成
酶或还原酶酶改变致磺胺类耐药
用
靶 位
增加靶蛋白表达
MRSA及肠球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表达增 加而对万古霉素耐药
23
肠球菌的耐药机制
• 肠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性较差,对头孢菌素类耐药。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的主要
改
MRSA及肠球菌的耐药青霉素结合蛋白
变
生成新的耐药靶蛋白
(PBP2a)表达,降低青霉素与抗生素的 亲和力,对万古霉素耐药
9
三、细胞外膜渗透性降低
胞外 抗菌类药
外膜孔蛋白 (OmpF和OmpC)
胞内
细菌
某些抗菌药物通过细菌外膜的孔蛋白通道进入细菌胞 内,产生杀菌作用;
由于细菌发生突变而使该孔通道关闭或消失,降低细 胞外膜对抗菌药物的渗透性,从而产生耐药性。
22
肠球菌(enterococci)
肠球菌属归类为链球菌科;为圆形或椭圆形、呈单个或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的革兰阳性球菌,无芽胞,无鞭毛,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本菌对营养要 求较高,要求高盐(6.5%NaCl),高碱(pH9.6),40%胆汁培养基和10-45℃ 环境下生长。在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与同科链球菌的显著不同 在于本菌在生化反应上能耐受高盐和胆汁培养基,由于其细胞壁坚厚,对 许多抗菌药物表现为固有耐药。
第5章 细菌的耐药性
常 用 抗生素的作用靶位
抗生素 青霉素 喹诺酮类 利福平 大环内脂类 克林霉素类 链霉素核糖体 靶位 PBPs DNA旋转酶 RNA聚合酶β亚基 核糖体50S亚基 核糖体50S亚基 核糖体30S亚基S12
这些作用靶位结构和功能变化都有可能产生 很高的耐药性。
(3)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
• 抗生素必须进入细菌内部到达作用靶位后,才
1) 染色体突变
所有的细菌群体都会经常发生自发的随机突变, 只是频率很低,其中有些突变可赋予细菌耐 药性。 2) 可传递的耐药性 耐药基因能在①质粒,②转座子,③整合子等可 移动的遗传元件介导下进行转移并传播。
耐药R质粒的转移
• 在G+和G-细菌中广泛存在耐药质粒,质粒介导
的耐药性传播在临床上最常见。
(5)细菌生物被膜作用及其他
细菌生物被膜(BF)是细菌为适应环境而形成的,可 保护细菌逃逸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细菌生物被 膜形成后耐药性可增强许多倍。
耐药机制:
① 抗生素难以清除BF中众多微菌落膜状物;
② BF具有多糖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阻止或延
缓药物的渗透;
③ BF内细菌多处于低代谢水平状态,对抗菌药
抗菌药物必须对病原菌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毒性作用(有 效性和特异性),对患者不造成损害,没有或具有较低的毒 副作用(安全性)。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作用机制发挥有效的治疗 作用,根据对病原菌的作用靶位,可将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分为四类(表5-2)。
了解抗菌药物的机制是研究细菌耐药性的基础,也是临
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前提。
(2)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 细菌能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的蛋白结构和数量,
导致其与抗生素结合的有效部位发生修饰或改变,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76b5e49a-6ea5-11ec-b543-7cb59b590d7d绪论1.微生物的三种类型和八种类别是什么?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术语解释:细菌L型;中介的质粒;孢子2、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以及它们的主要功能、g+菌与g-菌的细胞壁的比较。
3、简述细菌l型的形成、主要生物学性状及其临床意义。
4.描述一些抗生素(青霉素、溶菌酶、红霉素、链霉素)的抗菌机理。
5.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第2章细菌的生理1.术语解释:imvic测试;热原;细菌素;内毒素;外毒素;培养基;菌落;纯文化2。
细菌生长和繁殖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专性厌氧菌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长繁殖?3.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类型及其医学意义?4、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几期?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按物理性状不同可将培养基分哪几种?各有何主要用途?6.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些文化媒体?请列出一种常见的培养基。
7.根据细菌代谢过程中对分子氧的需求,可将细菌分为哪些类型?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1.术语说明:消毒;消毒;不育;无菌手术;2.常用湿热灭菌方法的种类、效果及适用范围。
3.高压蒸汽灭菌需要什么条件和用途?4.请描述紫外线的杀菌机理、特点和注意事项。
5.根据杀菌能力,化学消毒剂可分为哪三类?6、简述乙醇、碘酊、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戊二醛、环氧乙烷消毒灭菌的主要特点。
7、请简要说明手术室常规使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8、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什么?9.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和感染后对个人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可分为哪四类?10.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是什么?每个类别的代表是什么?11.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第4章噬菌体1.术语解释:噬菌体;原噬菌体;有毒噬菌体;溶原细菌2、毒性噬菌体增殖以何种方式增殖?它的增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3、温和噬菌体在宿主菌内有哪几种存在状态?一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名词释义:转换;共同的转导;溶原转化;耐药变异;卡介苗2。
细菌的耐药性名词解释药物化学
细菌的耐药性名词解释药物化学近年来,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细菌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体,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中,包括土壤、水体、动植物体内等。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细菌的存在也是无处不在的,有些细菌对人类造成了危害,例如引起感染疾病。
为了对抗这些细菌感染,医学界和药学界研发了各种抗生素药物。
抗生素是一类可用于对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通过不同的机制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也逐渐产生了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即所谓的耐药性。
细菌的耐药性使得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时失去了效果,导致细菌感染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细菌的耐药性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自然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
自然耐药性是指某些细菌在自然状态下对一些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这种耐药性往往源于细菌的基因组中存在的一些耐药基因,这些基因使得细菌能够在抗生素的压力下存活下来。
获得性耐药性是指细菌通过外源性的方式获得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这种耐药性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水平的转移以及质粒传递等多种方式实现。
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这不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威胁,也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药物化学家们借助化学合成的手段不断研发新的抗生素药物。
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合成、结构与活性关系、药物代谢以及化学修饰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药物化学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不同抗生素药物的化学结构,探索其与细菌靶点的相互作用机制,设计出更加有效的药物分子结构。
药物化学的研究也包括对细菌的耐药机制的深入了解。
通过分析细菌的耐药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药物化学家可以寻找到抑制或干扰这些耐药基因的靶点,从而开发出具有对抗耐药细菌的能力的药物。
同时,药物化学还探索各种不同的化合物库,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寻找对抗耐药细菌的潜在药物化合物。
这些药物化合物可能具有与传统抗生素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有效地对抗细菌的耐药性。
除了研发新的抗生素药物,药物化学还努力寻找其他治疗感染的策略。
细菌耐药性ppt课件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耐药菌在院内传播。
提高公众认知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细菌耐药性的危害和防 控知识。
倡导合理用药
呼吁公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购药和滥用药物。
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减少感 染风险。
02 细菌耐药性现状
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性情况
细菌耐药性全球蔓延
耐药机制复杂
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 重,多种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 产生耐药性。
细菌通过多种机制产生耐药性,如产 生灭活酶、改变药物作用靶位、减少 药物摄入或增加药物排出等。
耐药菌种类增多
随着抗菌药物广泛使用,耐药菌种类 不断增多,部分细菌甚至对多种药物 产生耐药性。
基因水平转移
细菌之间通过质粒等遗传物质交换耐药基因。
适应性进化
细菌在抗生素压力下发生适应性进化,产生耐药 性。
医疗环境感染
医院感染
医院内患者、医护人员和医疗器械携带的耐药细菌造成交叉感染。
医疗器械污染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彻底,残留耐药细菌。
医疗废水排放
医院废水处理不当,导致耐药细菌传播到环境中。
04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
国际组织与合作
介绍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在推动细菌耐药性国际合作 方面的作用,以及各国之间的合作机制和项目。
信息共享与平台建设
概述在细菌耐药性领域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情况,包括数 据库建设、信息交流机制等方面。
技术转让与援助
探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援助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细菌耐药性防控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4、抑制核酸合成
抗生素可通过影响细菌核酸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喹诺酮类: 作用于DNA旋转酶,抑制细菌繁殖。 利福平:与依赖DNA的RNA多聚酶结合,抑制mRNA的 转录。 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化学结构相 似,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使二氢叶酸合成减少,影响核 酸的合成,抑制细菌繁殖。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总结图示
第二节 细菌的耐药机制
细菌耐药性(drug resistance):亦称抗药性, 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抗生素或消毒剂)的相 对抵抗性。通常某菌株能被某种抗菌药物抑制或 杀灭,则该菌株对该抗菌药物敏感;反之,则为 耐药。
耐药性的程度用某药物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表示。
影响获得耐药性发生率有三个因素:药物使用的剂 量、细菌耐药的自发突变率和耐药基因的转移状况。
1.染色体突变:所有的细菌群体都会发生自发的随机 突变,频率很低,其中有些突变赋予细菌耐药性。
2.可传递的耐药性:耐药基因转移能依靠质粒、转座 子和整合子等可移动的遗传元件介导下进行转移并传播。
(1)R质粒的转移:细菌中广泛存耐药质粒, 质粒介导的耐药性传播在临床上占有非常重要的 地位。
(3)整合子(integron):
整合子是移动性DNA序列,可捕获外源基因 并使之转变为功能性基因的表达单位。
同一类整合子可携带不同的耐药基因盒,同 一个耐药基因又可出现在不同的整合子上,介 导多重耐药。
整合子在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和扩散中起到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菌耐药性严重性:耐药速度越来越快; 耐药程度越来越重; 耐药细菌越来越多; 细菌耐药谱越来越广; 耐药几率越来越高。
已成为一个全球性亟待解决问题,世 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加强细菌耐药性监 测,严格执行预防和控制措施。
Some of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M.tuberculolsis
(二)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
指细菌DNA的改变导致其获得耐药性表型
耐药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或获得新基因
作用方式为接合、转导或转化。可发生于染 色体DNA、质粒、转座子等结构基因, 也可发生 于某些调节基因。
在原先对药物敏感的细菌群体中出现了对抗菌 药物的耐药性,是获得耐药性与固有耐药性的重要 区别。
一、细菌耐药的遗传机制
固有耐药性 染色体突变
细菌耐药
(自发随机突变)
性的类型
R质粒转移
获得耐药性
可传递 的耐药
性
转座子介导 整合子介导
(一)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
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天然不敏感, 亦称为天然耐药性细菌。 源于细菌本身染色体上的耐药基因,是染 色体介导的耐药性,是细菌遗传基因 DNA自发变化的结果。 具有典型的种属特异性,可以代代相传,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β-内酰胺抗生素可与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 蛋白(PBP)共价结合。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 是PBPs,两者结合后,可以抑制转肽酶活性, 导致肽聚糖合成受阻,使细菌无法形成坚韧的 细胞壁。细菌一旦失去细胞壁的保护作用,在 相对低渗环境中会变形、裂解而死亡。
多数细菌的质粒具有传递和遗传交换能力,细菌 质粒能在细胞中自我复制,并随细菌分裂稳定地传 递给后代,能在不同细菌间转移。
一种质粒可带数种耐药性基因群,通过细菌间接 合、转导和转化作用而将耐药质粒转移到细菌群 中。
(2)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性: 转座子(transposon, Tn)又名跳跃基因,是比质粒更小的DNA片段,可在染色体中跳跃移动,实现菌间基因转移或交换,使结构基因的产物大量增加,使 宿主细胞失去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不能进行自身复制,必须依赖于细菌的染色体、噬菌体或质粒中而得以复制和繁殖。 宿主范围广,是耐药性传播的另一重要原因。
2、损伤细胞膜的功能
①某些抗生素分子(如多粘菌素类)呈两极性,亲水端与细胞 膜蛋白质部分结合,亲脂端与细胞膜内磷脂结合,导致细菌胞膜裂 开,胞内成分外漏,细菌死亡。
②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能与真菌胞膜上固醇类结合,酮康唑抑 制真菌胞膜中固醇类的生物合成,均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菌胞 膜缺乏固醇类,故作用于真菌的药物对细菌无效。
章
Drugresistanceandcontrol
细菌的耐药性 ofbacterium
细菌感染性疾病一直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19世纪末,Ehrlich试图寻找一种“神奇的
子弹”,可以杀死侵入人体内的病原菌而不伤害 人体组织。
1928年,Fleming偶然地发现了青霉素。
霉菌 抑菌圈
金黄色 葡萄球菌青霉素 Nhomakorabea进入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细菌 产生耐药性,甚至多重耐药性,变得愈 加难以对付。
细菌耐药性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 它对人类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威胁绝不亚 于艾滋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指具有抑制 或杀菌活性、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 括抗生素(antibiotics)和化学合成的药物。
抗生素(antibiotic agents):对特异微生物有杀 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 就能发挥其生物活性,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两类。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一、抗菌药物的种类 (一)按抗菌药物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 (二)按产生抗菌药物的微生物分类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分类(按化学结构与性质分类)
E.coli
P.aeruginosa S.dysenteriae S.pneumoniae
H.influenzae N.gonorrhoeae E.faecalis Acinetobacter S.aureaus
产生耐药性有两种因素: 1、内因指细菌的遗传因素; 2、外因包括医疗过程中滥用抗生素、饲料中 滥加抗生素和消毒剂的不合理应用等。 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涉及细菌的结构、生理 代谢、生物化学、遗传学、药理学和分子生物 学等多个学科,耐药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