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第四节不同类型的小儿脑瘫推拿治疗方法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ppt课件
社交适应能力评估等多个方面。
3
术后康复监测
术后康复监测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估和康复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预防小儿脑性瘫痪
产前保健
婴幼儿保健
孕期定期产检和遵循医生建议, 预防患病风险。
关注婴幼儿健康,合理喂养和 提供适宜的运动环境。
接种疫苗
及时完成疫苗接种,预防感染 性疾病对婴幼儿大脑的不良影 响。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小儿脑性瘫痪的主要病因包括产前因素、围产期因素和出生后因素。 • 脑性瘫痪的影响因素包括脑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和年龄等。 • 发病机制涉及神经元损伤、运动系统障碍和神经肌肉连接异常等。
康复治疗方法
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言语治疗
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运 动疗法和康复训练等,可 综合应用以提高患儿运动 功能。
小结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早期干预和全面治疗可以为患 儿带来最好的康复效果。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
本课件介绍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方法与效果评估。了解脑性瘫痪的概念和分 类,以及康复治疗的种类和重要性。
什么是小儿脑性瘫痪
1 脑性瘫痪定义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运动和姿势障碍,是由于大脑发育异常或损伤引起的。
2 脑性瘫痪的分类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受累部位,脑性瘫痪可分为四种类型:痉挛型、强直型、混合型和 不定型。
通过体操、按摩和理疗等 技术,促进肌肉协调和运 动发展。
通过语音训练和发音矫正 等方法,促进患儿语言和 交流能力的提高。
运动疗法
康复训练
通过各类运动和运动训练,增强患儿肌肉力 量和运动协调能力。
通过功能性训练和家庭康复指导,帮助患儿 逐步恢复或改善日常生活技能。
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选择性脊柱推拿疗法
疗法等 以及近几 年从 国外 引入 的 V j 疗 法 , oa 神经发育治 oa t B bt h
p t ns w t p si c r b a as , i d o o ai t i s a t e e r l ly a k n f c mmo n h r l e td d s a e Me h d Re iw d t e p o r s f r ame t f h h l r n e h c p n a d a d y t ae i s . r e to s ve e h r g e so e t n e c i e t ot d p t ns wi p t e e r lp l ,i tg ae h h r pc p a t e n r p s d a n w h o y a d meh d w ih Wa a d s lc e p n ai t e t s a i c r b a as ne r td t e t e a i r c i ,a d p o o e e t e r n to , h c s n me ee td s i a h s c y c l
s a t e e r l as i a ew d l . p i c r b a p yd s s i ey s c l e
【e od 】 e c dsia m np l i eayc i rn a etwt sat rbap l K yw rs sl t nl a iu t eh rp ;hl e t n i sc e rl a y ee p av t d p i s h p ice s 疗法 、 高压 氧治疗 、 神经 电刺激疗法 、 温热疗法 、 水疗法 、 离子导入
小儿推拿在痉挛型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小儿推拿在痉挛型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李萍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24(32)6
【摘要】胶东柳氏医派代表人物柳吉忱、柳少逸先生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方面临床经验丰富,特别是运用小儿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收效良好。
该文介绍痉挛型脑瘫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并介绍应用小儿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验案1则。
【总页数】5页(P67-70)
【作者】李萍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复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1
【相关文献】
1.小儿推拿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
2.小儿推拿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3.针灸配合上田法在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治疗中的应用
4.针推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障碍21例
5.辨病施术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业师柳少逸先生经验介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66例的临床研究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66例的临床研究刘振寰;赵勇;罗冠君;李诺;招文健【摘要】@@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出生前至出生后1岁内,大脑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我们对脑瘫患者进行了中医家庭康复按摩法临床应用研究,经过十多年的临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并于2005年-2006年对266例脑瘫患者进行了中医推拿治疗的科学评估.现报道如下.【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0(005)001【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脑性瘫痪/推拿疗法【作者】刘振寰;赵勇;罗冠君;李诺;招文健【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出生前至出生后1岁内,大脑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
我们对脑瘫患者进行了中医家庭康复按摩法临床应用研究,经过十多年的临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并于2005年 -2006年对 266例脑瘫患者进行了中医推拿治疗的科学评估。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小儿神经康复科住院的痉挛型脑瘫患儿 286例,其中男性166例,女性 120例;10个月~1岁 64例,1岁~3岁 163例,3岁~ 7岁 55例,7~14岁 4例。
脑瘫诊断标准、分类参照 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制订的小儿脑瘫诊断标准[1]确诊为小儿脑瘫。
肌张力评定按照改良 Ashworth肌张力分级法,其中肌张力Ⅰ +级~Ⅱ级 81例,肌张力Ⅱ级~Ⅲ级 124例,肌张力Ⅲ级~Ⅳ级 77例,肌张力Ⅳ级 4例。
按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患者的痉挛程度,其中轻度痉挛 80例,中度痉挛 142例,重度痉挛64例。
1.2 研究方法推拿治疗前后以量角器测定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
踝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患儿仰卧位,屈膝屈髋90°,家长用玩具逗引患儿以分散患儿注意力,放松下肢,测量者以左手握患儿小腿部,右手掌根贴患儿足跟,用手掌以中等力压患儿足掌至最大限度,助手以量角器测量足背与小腿之间的夹角,分别测定3次后取平均值,并进行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PPT课件
Bobath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 姿势的方法治疗脑瘫,取得了显著的治疗 效果,在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被广 泛应用。Bobath 法强调婴儿期脑组织有高 度可塑性和顺应性,是学习的最有潜力时
期,为早期治疗的最佳条件。
Bobath疗法
• Bobath技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obath夫妇 经过多年的康复治疗实践而逐渐形成。这 一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治疗神经系统疾患, 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 (如儿童脑性瘫痪、成人偏瘫等)最有效 的方法之一。
大臣回奏说:“当地闹灾荒,没粮食吃。”
晋惠帝忽然灵机一动,说:“为什么不叫他 们多吃点肉粥呢?”
临床特征
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主要表现 1 为运动障碍 2 姿势异常
脑瘫康复的特点
• 1、康复治疗方案随年龄而异:即不同年 龄段有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
• 2、康复主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能力和生活 自理能力,而非单纯肌力训练。
脑瘫的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
• 目的:客观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 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等,为 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
• 方法:仪器、徒手。 • 注意事项:至少应在治疗前、中、后各进行1次;
并根据评定的结果制定、修改康复治疗计划并对 康复治疗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善,成为一种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痉挛性运动障碍的新方法。适应于由于肌 肉痉挛而严重限制拮抗肌的活动,从而导致关节活动显著障碍,并影响肢 体功能,包括手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或者.由于严重痉挛 而导致日常时候护理极度困难时。
手术治疗
• 适应症:经较长时间治疗无效或效果很差, 肢体已经发生畸形的患儿。
• 4、中医疗法(针灸、推拿•) 9、 康复工程(矫形器等辅助器械)
《儿童脑性瘫痪》ppt课件
肉毒毒素的应用 手术治疗
各种脑瘫康复方法
Bobath法 Vojta法 Temple
Fay 法
n
Peto法
Delacato 法
1. Bobath 法
治疗重点是阻止原始反射,促进正常的姿
势反射发育,发展正常的自动反应和运动 能力。 训练方法上强调:按正常婴幼儿运动发育 的各个阶段来进行训练,如:抬头、翻身、 坐、爬、跪、站、走。
1.倾斜反应: 6个月出现 2.坐位平衡反应: 6~9个月出现 3.立位平衡反应: (前方平衡) 12个月出现 (侧方平衡) 18个月出现 (后方平衡) 24个月出现 4.降落伞反应: 8~9个月出现 5.翻正反应: (颈翻正反应) 6个月消失 (躯干翻正反应) 5岁后消失
(五)姿势的评定
1.肌张力减低的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 俯卧位呈W型姿势; 仰卧位呈蛙位姿势; 坐在椅子上呈折刀状坐姿; 用双手从患儿腋下抱起患儿表现为翼状 肩姿势。
2. Vojta 法
主要通过刺激脑瘫儿童身上的某些特定
的激发点,使患儿产生翻身和匍伏爬行 二种反射运动模式(人体所有协调运动 的先导)。最后,反射运动变成主动运 动。
3. Temple Fay 法
强调鳄鱼式的运动模式和两栖类动物
对侧交替的运动模式。
4. Doman Delacato 法
在治疗上主张促进脑瘫儿童的全面发育:
一、定义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发育早期
阶段(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 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 综合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 障碍和姿势异常。
二、病因
产前期:感染、出血、缺氧、妊娠毒 血症、母体外伤 围产期:产伤、出血、缺氧 产后期:核黄疸、感染、外伤、缺氧
点穴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及机理研究概况
计学意义 。贾氏 选取特定穴 坎宫、囟门等对 新生儿缺血缺 氧 ”
性 脑 病 进 行 推 拿 治 疗 , 果 能 健脑 益 智 , 进 患 儿 智 能 发 育 。 结 促 2 机 理 研 究
1 3 不 同部 位 点 穴 .
一
点按是推拿 的基本手法, 以指代针, 易被家长及患儿接受。笔者
现 就近 些 年 来 点 穴 推 拿 治疗 4J 脑 瘫 的研 究现 状 综 述 如 下 。 , h
1 临 床 研 究
1 1 对 症 点 穴 .
一
些 研 究 表 明, 据 不 同 部 位 进 行 穴 位 推 拿 , 头 部 点 揉 根 如
新 中医, 0 3 3 () 7 3 . 2 0 , 5 9 :3 — 8
能活 动 。曾 氏等 观察 了点穴 推拿 后 患儿 胫前 肌和 腓 肠肌
iM E G的变 化 。结 果 表 明, 儿 经 综 合 治疗 后 , 前 肌 iM 患 胫 EG明 显 高 于 治疗 前 , 肠 肌 iM 以及 踝 背 屈 的协 同 收缩 率 明 显低 于 腓 EG 治 疗 前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1, 予 以点 穴 治疗 后 效 差 尸< .0 ) 且 果 更 明显 。程 氏等 观 察 了 8 0例 患 儿 捏 脊 治 疗 后 微 量 元 素 的 变 化 , 果 显 示 , 脊 在 一 定 范 围 内能 够 提 高 机 体 必 须 的 微 量 结 捏 元 素 ( 铁 、 、铜 ) 如 锌 的含 量 , 低 非 必 须 微 量 元 素 ( 镉 ) 量 , 降 如 含 有 利 于 核 酸 与 蛋 白质 的合 成 代 谢 , 利 于 酶 的活 性 及 脑 、神 经 有 系统、运动系统的发育 。
小儿脑瘫运动疗法ppt课件
疗程和强度要适宜
运动疗法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 情况匹配合适的疗程和强度。
需要医生的指导
运动疗法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 下进行,否则可能会加重小儿 脑瘫患者的症状。
结论和建议
结论
运动疗法对改善小儿脑瘫患者的神经系统障碍和肌肉功能缺陷非常有效。
建议
对于小儿脑瘫患者的家长,需要提醒他们,运动疗法不是一种短期的解决方案,需要相应的 耐心和毅力。
神经可塑性
运动疗法能够刺激产生神经可塑性,这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变化和适应性。
运动疗法的不同类型
1
康复疗法
2
康复疗法对于小儿脑瘫患者来说非常重
要,许多患者可以通过康复运动来改善
他们的功能水平。
3
物理疗法
通过重力和力量来治疗小儿脑瘫。包括 重力牵引、激光治疗和振动治疗等。
休闲疗法
让学龄小孩放松心情,舒缓精神紧张和 焦虑等情绪,进而达到放松肌肉、改善 身体健康的目的。
小儿脑瘫运动疗法
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在运动疗法的帮助下,这些孩子能够增加 他们的灵活性,稳定性和造成神经系统障碍的疾病, 使运动和动作受限制。
2 症状
症状包括运动迟钝、运动笨拙、协调不良, 甚至可能出现瘫痪。
常见的小儿脑瘫
痉挛性脑瘫
非痉挛性脑瘫
共济失调脑瘫
最常见的脑瘫类型,呈肢体痉挛、 强直和运动不协调症状。
影响由神经细胞负责的运动、舞 蹈、手势和其他动作的能力。包 括两个亚型:扭动痉挛和混合型。
受损害的是小脑,在控制运动方 面发挥重要作用,平衡感较差, 动作不协调。
运动疗法的原理
运动的实质
通过活动,能够刺激神经系统、改善和加强身体的发育和功能。
运动疗法的效果
推拿与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15例
CHi N A’ s N AT U R OP AT H  ̄ D e c 2 01 3 .Vo l 21 N o 1 2
3 ai r n , 中脘 3 ai r n , 神阙 3 ai r n , 气海 3 ai r n 。
推拿 与康 复训 练 治疗 小 儿脑 瘫 1 5 例
边 全 之 ( 吉 林 省 长 春 市 妙 首 堂 医疗 按 摩 院 , 1 3 0 0 5 1 )
功 能训 练 : 针对 患 儿 的具 体 情 况 , 教 做 有利 于滑 利
关节、 松 解强 直及 肌 肉挛 缩 功法 。医 者教 会 家 属 , 共 同 帮 助患儿 做 头颈 、 腰背、 四肢 的康 复训 练 。每 日 2次 , 每
例, 不 明原 因者 3例 ; 痉 挛 型 6例 , 手 足徐 动 型 3例 , 共 济失调 型 2例 , 混 合 型 4例 。 诊 断标 准 : 全 部病 例均 符合 《 1 9 5 6年 美 国脑 性瘫 痪
学会 ( AAC P ) 分 类方法 修 订 》 制 定 的 诊 断 标 准 。小 儿 脑
等, 造成 新生 儿先 天禀 赋 不 足 、 脑髓 不充 、 脾 胃虚 弱 , 先 天 肾功能亏损 , 而引发 患儿生 长发 育各种 障碍 。头 部是 诸 阳之汇 , 脑 为髓 海 , 神 明 所在 之 处 。人 体 所有 经络 几 乎都交 于百会 穴 , 治疗 本 病 中取 穴 百 会 、 四神 聪是 治疗 的关键 。任督 二 脉诸 穴 内联 五脏 六 腑 , 通 过调 理 , 可 以
标 准l 】 j 。治愈 : 临床 症状 消失 , 各 项功 能基本 恢 复正 常 ,
脑损 伤所致 的综 合 征 。集 中表 现 为 : 中枢 性 运动 障 碍 ,
小儿推拿脑瘫智力低下西安中医脑病医院ppt课件
2. 挤捏法
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 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 围向中央用力挤捏,使局 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
【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 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 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 法。
【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 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 回摩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 际擦三种。
原理:刺激经络腧穴、激发经气、调整机体脏腑功能的作 用。
范围:针对脑瘫患儿的颈、腰、背肌无力、躯干支撑无力、 拱背坐、角弓反张、营养状态差、免疫力低下等表 现。
3.“疏通矫正手法”推拿
疏通矫正手法:包括循经推按、穴位点压、异常部位肌
肉按摩、姿势矫正。
a.循经推按:在经络循行部位或肌肉走行方向,使 用推法和按法的复合手法,以推为主,根据部位不同可 选指推法、掌推法。
揉肾顶、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捏脊、揉脐、摩 腹、揉足三里。
【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面
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 往返移动,移为抹法。
【捻法】 用拇指、食指面,
捏住一定部位,作对称 的用力捻动,称为捻法。
3.复式操作法。
a.【黄蜂入洞】
【位置】两鼻孔即是此穴。 【操作方法】用食指、中指 两指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 揉按10-20次。 【作用】宣肺气,通鼻窍 【主治】鼻塞不通,发热无
痉挛为主者,以推、按、揉、捏拿等放松性手法为 主,配合关节摇法、拔伸法、扳法等刺激性重手法。
肌张力低下为主者,以点、按、滚等刺激性手法为 主,配合应用推、捏、擦、搓法等。
机理:通过对经络和输穴的点按揉等刺激以达到激发人体正 气,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
目的: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纠正异常姿势,促进运动发 育。
浅谈推拿手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咸 宁 4 70 ) 3 10
要 : 绍 小儿脑 瘫 的病 因病机 、 介 临床 分型 以及 脑瘫 康复 的推 拿方 法。其 方法主要是 在 脑、 头部、
上下肢 、 背腰部运用点、 、 牵拉、 攘 等推拿手法治疗各型脑瘫患儿 , 按 揉、 拿、 并配合做“ 分髋” “ 、 屈髋屈
膝 ” “ 足 弓” 、压 等被 动运动 , 患儿的康复起 到 了很 好 的治疗作 用。 对 关 键词 : 脑瘫 ; 拿 疗法 ; 复 ; 推 康 小儿
导着临床。因胃属阳明 , 乃后天之本 , 气血生化之 关节强直者 , 可牵拉肩关节及屈伸肘关节。( ) 3 背 源, 能够濡养宗筋 , 宗筋主约束骨骼而使关节滑利。 腰部。用 攘法施术 3 4mn 用点法 、 ~ i, 揉法作用于 又因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 输送营养以渗灌滋养肌 背俞穴及督脉。最后捏脊 3~ 4遍。( ) 4 下肢。用
活跃 。( ) 3 舞蹈徐动型。患儿舌、 面及身体各部都 可见舞蹈或徐动症动作 , 并有运动障碍 , 肌张力增
高。( ) 4 共济失调 型。患者仅为小脑性 共济失调 表现 。 ( ) 合 型。各 型 间很 难 区 分 。本 病 的特 5混 点是各型脑瘫不呈进行性加重 ,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有所 改善 , 头部 c T可见 脑 萎缩 、 软化 灶 、 部分 脑 脑 发育不 良、 室扩大 等。 脑
作者简介 : 潘志雄 (9 2 , 主治 医师, 16 一) 男, 医学学士, 事针 灸、 从 推拿临床 工作。
一
42 —
维普资讯
第 4卷 第 1 期 20 08年 1 月
中 医 E AT C CM
中图分类 号 :2 4 1 R 4 .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6 3— 2 7 2 0 ) 1— 0 2— 1 17 4 9 (0 8 0 0 4 0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ppt课件
②手足徐动型:治疗师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再 用双手抓住患儿的肘关节,将患儿双上肢伸展并内 旋,然后稍稍往下压,以增加稳定性。再慢慢将患 儿拉成坐位。这样可促进患儿的头保持直立抬高面 向前。
39
③弛缓型:治疗师用双手抓住患儿的双肩,并 用双手拇指在患儿胸前施加压力用以增加支持力。 同时其余四指将肩关节做内收动作,这样可以给患 儿较大的稳定性以协助抬头,并保持在身体正中位。
40
④其他:若配合康复训练器械、音乐、玩具等, 以听、看、玩的方式训练效果更好。让患儿以手膝位 趴在高度适合的滚筒上,用带声响的玩具在其前方逗 引他,使患儿头部上下左右的看,还可让患儿趴在治 疗球上,双手玩玩具,也能促进其头的抬起。
41
(2)翻身的训练 ①反射式的翻身:先将患儿头转向欲翻向的一
侧,治疗师用一手紧紧固定患儿下颚,另一手在患 儿胸骨中部往下压,同时双手用力给予推向胸前对 侧的力,这样患儿的躯干旋转带动骨盆诱发出反射 式的翻身动作。
42
②腿部控制式翻身:治疗师双手分别握住患儿 的踝关节,首先使欲翻向侧的下肢伸展并外展,另 一侧下肢屈曲并内收,内旋转到对侧。这样由于双 下肢的旋转,带动上身翻转至对侧,就完成了腿部 控制式翻身。
43
(3)坐位保持训练 坐位时,躯干的控制能力也较好,就可以开始 进行坐位保持的训练。 ①痉挛型:治疗师首先使患儿髋关节屈曲后再 坐下,坐下后治疗师用双手将患儿双下肢外展,外 旋,并使其躯干前弯以促进髋关节充分屈曲,最后 再将患儿膝关节伸展。这时治疗师要不断用语言提 示患儿学习独自向前弯腰,以保持坐位。
儿童
家长或照顾着训练 如:扶抱技巧 喂食技巧 日常生活照料技巧
家长
36
1、促进运动功能的发育 运动功能的发育的训练方法。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概述]小儿脑瘫是小儿脑性瘫痪的简称,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操作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属中医五迟、五软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赋不足、胎育不良,以致精血空虚、脑髓失养,则脑与肢体发育不全、功能障碍。
或因大病损伤脑髓或产时脑部受损,通过经络而累及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以致产生脑瘫的种种证候。
[临床表现]脑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即使同一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一样。
虽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脑瘫小儿一般都有以下表现:1.中枢性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如患儿抬头、翻身、坐和四肢运动发育落后或脱漏。
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对称,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或联合反应和不自主动作等。
2.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低下或高低变化不定。
常有异常的姿势反射。
3.合并症:脑瘫小儿常同时存在其他一些疾患,常见为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及感知觉障碍等。
[体征及检查]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时置小儿仰卧位,头居中,上下肢伸展,然后将小儿头转向一侧。
阳性反射表现为小儿头部转向一侧的上、下肢伸展,另一侧上、下肢屈曲。
正常婴儿4-6个月以前出现阳性反应属正常,6个月后仍有为病理性。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时,将小儿从俯卧位抱起,将其头颈尽量前屈和后伸。
阳性反射表现为:当将小儿头屈曲时,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当将小儿头伸展时,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正常婴儿6个月左右转为阴性。
3.握持反射置婴儿仰卧或坐位,检查者将食指或小棒从小儿手掌尺侧方向伸入其手中并按压其手掌,阳性反射表现为小儿手指迅速屈曲、紧握。
正常小儿出生后3-4个月转为阴性,逐渐被有意识的抓握动作替代。
4.交叉伸展反射检查时,置小儿仰卧,头放正,检查者一手将其下肢伸直,另一手按压或叩打该侧足底。
阳性反射表现为另侧下肢先屈曲、内收,然后伸展。
正常婴儿2个月内呈阳性反射。
《小儿脑瘫》课件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和 量表,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神经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医生根据初步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检查方 法,进一步了解患儿情况。
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
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对患儿进行诊断,并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3 小儿脑瘫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小儿脑瘫治疗的重要手段 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 质量。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全面性脑瘫和部分性脑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脑瘫。
02 小儿脑瘫的诊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评估
诊断方法
观察法
医生通过观察患儿的生 长发育、运动功能、语 言能力等方面,判断是
否存在异常。
神经学检查
通过检查患儿的肌力、 肌张力、反射、姿势等 ,了解神经系统是否存
在异常。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可 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 碍、语言和视觉障碍等。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窒 息、高胆红素血症等围生期高危因素 。
病理
脑瘫患儿的脑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 水肿、软化、变性及坏死等病变,导 致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等类 型,其中痉挛型最为常见。
ABC Scale
Abilities of Basic Skills Scale ,用于评估患儿的基本技能水 平。
VABS
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用于评估患儿的适应行
为能力。
诊断与评估流程
初步观察与病史采集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
向推称补肺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肺经。 【次数】100~300次。 【功用】宣肺解表,益气固表。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虚汗等。 【临床应用】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诸病,常 与揉膻中,揉肺俞等合用
肾经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面在穴位上直推,离心
流涕等。
百会
【位置】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 。 【操作方法】 1.按揉法:以拇指,或中指,或掌根按揉,称 按揉百会。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称摩百会。 【次数】100~300次。 【功用】镇静安神,升阳举陷。 【主治】昏厥,眩晕,头痛,惊风,惊
风池
【位置】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 起始部中间凹陷中。 【操作方法】拿法:以一手拇指与食、中两指 分别放在两穴上拿之,称拿风池。 【次数】5~10次。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颈项强痛,眩晕 等。 【临床应用】本穴发汗作用较强,如再配掐二 扇门则发汗作用更强。
【主治】呕吐,胃脘疼痛,嗳气,食积。
腹
【位置】腹部。 【操作方法】 1.推法:①以两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旁分推,称 分推腹阴阳; ②以中脘至脐为中线,用两手拇指自上而下向 两旁作横向分推,也称分推腹阴阳。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称摩腹。 【次数】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 【功用】健脾和中,理气消食。
脐,称捏挤脐。 【次数】揉法:100~300次(抖揉50~100次); 摩法:3~5分钟;捏挤法3~5次
天枢
【位置】脐旁2寸。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食、中或拇、食两指按揉本穴,
腹部推拿六法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疗效观察
脑性瘫痪是 自受 孕开 始 至婴 儿期非 进行 性 脑损 伤和 发育缺 陷所导致 的综合征 , 主要 表现 为运 动障碍 和姿 势异
等穴位 , 用重力 按压 , 深层组 织 , 时使肘 关节 屈伸 , 达 同 带 动前臂与腕关节做 内 、 外摆 动以及拇指 关节屈伸 的联合 动 作, 力度 由轻到重 , 而持续 , 稳 刚中带柔。 2 24 揉腹 : .. 患儿取仰卧位 , 以大 鱼际或小 鱼际 着力 于腹
1 4例 , 痉挛型四肢瘫 6例。参 照 20 0 4年全 国小 儿脑 性瘫
着力 于巨阙 、 中脘 、 脘 、 海 、 元 、 下 气 关 中极 、 枢 、 门 、 道 天 梁 水
来 自于天津 中 医药大 学第 一附 属 医院儿 科 门诊不 随
意运动 型脑瘫患 儿共 2 , 中男 l , 8例 ; O例 其 2例 女 年龄 2— 5岁。6例为新生 儿窒息合并 核黄疸 后遗症 , 4例早产 , 6例 为新 生儿核 黄疸后 遗症 , 4例原 因不明 。其 中痉挛 型双瘫
常…, 是儿童致残性疾病 为 2 0 我 国 脑 瘫 的 发 病 率 约 为 18 0 4 0 %。 .% 至 % 。
( 以股 四头肌 、 股二 头肌 、 小腿 三头 肌为主 ) 点按髀 关 、 , 血
海、 足三里 、 隆、 巨虚 、 巨虚等腧穴 , 丰 上 下 并配合 下肢膝关
现为难 以用意 志 控制 的全 身性 运 动不 自主运 动 , 面肌 颜 肉、 发音和构音 器 官受 累 , 常伴 有流 涎 、 咀嚼 吞 咽困 难 、 语 言障碍等 。当进 行有意识 、 目的运动 时, 有 表现 为不 自主 、 不协调和无效的运动增多 , 与意 图相反 的不随意 运动扩 延
上田法
上田法是由日本的一位小儿外科医生上田正于1988年创立的一种治疗小儿脑瘫的手法。
后传入我国。
该法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产生的疗法,对重度脑性瘫痪缓解痉挛,效果特别明显。
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田正对“中枢是末梢的奴隶”的观点赞同,认为可能是末梢(手足)的过分紧张造成了异常姿势,认为解除四肢、躯干的过紧张,异常姿势便会消失。
治疗手技:上田法由5种基本手技和4种辅助手技组成。
作为脑瘫治疗用的手技,目前我们也逐步用于成人的痉挛型瘫痪。
一、颈部法患儿仰卧位,治疗师站于头部后方,以右侧颈部法为例,术者右手抬举患儿右肩甲离床约30度,左手轻旋患儿左侧头面,使头面向右作最大回旋,越过肩峰数厘米为好。
保持三分钟(因人而异,适度保持)。
左侧再进行一次。
效果:增加颈部活动范围,降低颈部、躯干肌痉挛。
矫正非对称性姿势。
改善呼吸功能等。
二、肩-骨盆法右侧为例。
患儿仰卧,术者两人,每方向保持3MIN。
术者一立于患儿头侧,一于右侧。
术者右手托患儿右肩背部向左侧扭转躯干,左手固定左肩。
另一术者左手托起患儿左侧骨盆逆时针回旋,右手固定患儿左腿。
患儿左下肢屈曲位,髋关节90度,右下肢伸展位。
回旋度随治疗进度增加,不可一步到位。
效果:降低躯干的过紧张肌肉张力;矫正躯干、骨盆的非对称性姿;促进腹部、胸部肌肉活动,改善呼吸功能;提高下肢的运动功能;增加四肢的自发运动;促进平衡功能,保持平衡能力等。
三、肩胛带法患儿俯卧位,术者用右手包绕患儿左手,使患手拇指外展,屈指握拳,肘屈曲50~70度置于腰部。
术者右手托住患肘稍离腰背部屈曲内收,使肩关节充分内旋,肩胛骨浮出体表。
不宜快速内旋肩关节,要在三分钟缓慢达到最大内旋位。
术者用力要稳,不可晃动。
效果:肩胛和上肢肌肉紧张降低;肩胛和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扩大;上肢运动功能提高;下肢肌肉紧张降低。
四、上肢法上肢法由三部分组成:屈曲相保持3MIN;屈曲相和伸展相交替15~20回;伸展相保持3MIN。
患儿仰卧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章第四节不同类型的小儿脑瘫推拿治疗方法一、痉挛型脑瘫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时,可根据其牵张反射亢进,持续性肌紧张引起运动功能障碍两个特征进行治疗。
痉挛型双瘫,侧重于治疗双下肢,腰腹部;痉挛型偏瘫,侧重于治疗偏瘫侧的上下肢体及对侧头顶颞部。
在缓解痉挛肌治疗时,要对其弱化的拮抗肌采用不同的推拿治疗手法,增加肌张力和肌力,同时进行治疗。
痉挛型脑瘫推拿治疗手法I与手法II,可按疗程交替使用,也可选择性应用或增加新的治疗手法。
推拿治疗与其他疗法共同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一)治疗原则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缓解痉挛。
(二)操作推拿治疗手法I头部:1.取穴及部位:百会、四神聪、神庭、印堂、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
2.主要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梳法。
3.操作方法:仰卧位或坐位。
(1)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穴向上经神庭穴推至百会穴,反复操作3遍。
(2)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同时配合用五指叩点或散点作用于腧穴及腧穴周围刺激区。
(3)用一指禅推法,推以上头部四条标准线,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遍。
(4)用五指梳法,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
用双手五指梳法从顶部分梳至耳部,反复操作5遍。
上肢部:1.取穴及部位:肩髃、曲池、臂中、外关、合谷、肩及上肢部。
2.主要手法:按揉、拿捏、摇。
3.操作方法:仰卧位和俯卧位(1)患儿仰卧位,术者坐在侧方,用单手或双手拿捏肩关节周围及上肢的软组织,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以痉挛肌为重点。
(2)仰卧位,术者一手固定患儿的上肢,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的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仰卧位,术者一手扶持患儿的上肢,另一手轻摇患儿的肩、肘、腕、指各关节。
同时配合作肩关节外展、外旋。
肘关节伸屈。
腕关节的背伸桡偏。
拇指外展,指间关节伸展等被动运动。
(4)俯卧位,术者一手扶持患儿,另一手用指揉法或掌揉法、鱼际揉法作用于肩胛周围及颈项两侧3--5遍,同时配合作上肢外旋,上举。
肩关节外展等被动运动。
腰背骶部及下肢后侧部;1.取穴及部位:脾俞、肝俞、肾俞、环跳、承扶、委中、承山、腰背骶部,下肢后侧部。
2.主要手法:按揉、拍打、推。
3.操作方法:患儿俯卧位。
(1)术者用双手掌或双手掌根部,施“八字推法”,推患儿背部的督脉及双侧的足太阳膀胱经络。
从上向下,从颈部推至骶尾部。
反复操作2--3遍。
如果患儿短小,可用单手操作。
推力要平稳着实。
(2)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用单手掌根部或大小鱼际部,按揉患儿的腰背骶部,下肢后侧的软组织,从上向下,反复操作2--3遍。
(4)用双手或单手虚掌轻快拍打腰背骶部,臀部,双下肢后侧部,从上向下,反复操作2--3遍。
重点拍打腰部,臀部,双侧大腿的后部。
同时配合作腰后伸,后屈小腿等被动运动。
下肢前侧及内外侧部:1.取穴及部位:髀关、伏兔、风市、足三里、阳陵泉、解溪、下肢前侧及内外侧部。
2.主要手法:按揉、拿捏、摇。
3.操作方法:患儿仰卧位。
(1)术者坐在患儿的侧方,用单手或双手按揉或拿捏患儿大小腿部的软组织。
反复操作3--5遍,以痉挛肌为重点。
(2)术者一手固定患儿的下肢,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主。
(3)术者一手扶持患儿的下肢,另一手轻摇髋、膝、踝、趾各关节。
同时配合作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关节的伸展,踝、趾关节背伸等被动运动。
推拿治疗手法II头部:参照推拿治疗手法I。
上肢部:1.取穴及部位:臂臑、曲池、肘髎、外关、合谷、肩部、上肢部。
2.主要手法:按揉、滚、抖、搓、捻。
3.操作方法:仰卧位。
(1)术者坐于患儿侧方,用掌滚法或拳滚法作用于患儿的肩关节周围及整个上肢的软组织,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以内侧屈肌为重点。
(2)术者一手固定患儿的上肢,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的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用双手掌挟持患儿上肢,从上向下搓揉患儿上肢2--3遍,同时配合作肩关节外展、外旋。
肘关节伸屈,腕关节背伸桡偏。
拇指外展,指间关节伸展等被动运动。
(4)术者一手扶持患儿的肩部,另一手握住腕部用抖法,抖患儿上肢2--3遍,最后用拇指、示指捻患儿五指。
腰背骶部及下肢后侧部1.取穴及部位:八髎、环跳、殷门、委中、承山、脾俞、肝俞、肾俞、腰背部、下肢后侧部。
2.主要手法:按揉、拿捏、叩击、滚。
3.操作方法:仰卧位。
(1)术者用掌滚法或拳滚法,作用于患儿背部的双侧足太阳膀胱经络及双侧华佗夹脊穴。
从上向下,反复操作2--3遍。
以同样的手法,从患儿的臀部向下滚到股后部,小腿后部,最后至跟腱部。
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重点做痉挛的小腿三头肌。
(2)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用单手或双手拿捏患儿的双下肢后部,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同时配合作腰、髋后伸,屈小腿等被动活动。
(4)用单手或双手空拳叩击患儿的腰背骶部,臀部及大腿后侧部。
从上向下,反复操作2--3遍。
下肢前侧及内外侧部1.取穴及部位:髀关、阴市、梁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下肢前侧及内外侧部。
2.主要手法:按揉、滚、抖、搓、捻。
3.操作方法:仰卧位。
(1)术者坐在患儿侧方,用掌滚法或拳滚法作用于患儿的下肢前侧(从髀关穴至髌骨上缘),内侧(从腹股沟至股骨内侧缘),外侧(从髀关穴到膝部至外踝部)。
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重点作大腿内侧的内收肌群。
(2)术者一手固定患儿的下肢,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用双手掌挟持患儿下肢,搓揉患儿下肢2--3遍。
同时配合作髋关节的外展、外旋。
膝关节的伸屈,踝、趾关节背伸等被动运动。
(4)用一手或双手握住患儿下肢踝部,用抖法,抖下肢2--3遍,最后用拇指、示指捻患儿五趾。
二、紧张性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紧张性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既有不随意运动特点,又有痉挛型特点。
身体呈非对称姿势。
因为肌紧张亢进,所以不随意运动相对不明显。
痉挛多发生在身体的近端,不随意运动多发生在身体的远端。
重者出现角弓反张。
(一)治疗原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缓解肌痉挛。
(二)操作头部;1.取穴及部位:百会、风府、天柱、大椎、双侧舞蹈震颤区。
2.主要手法:按揉、拿捏、梳、擦法。
3.操作方法:仰卧位或坐位。
(1)左手扶持头部,右手用五指梳法,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用双手五指梳法,从头顶部梳至头侧部。
反复操作3--5遍。
(2)一手扶持头部,另一手用擦法,擦双侧舞蹈震颤区,微热为止。
(3)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4)拿捏颈项部3--5遍。
仰卧位,头前屈5--10遍。
上肢部:1.取穴及部位:肩髎、肘髎、臂中、合谷、中渚。
2.主要手法:按揉、滚、摇、搓、抖、捻法。
3.操作方法:仰卧位。
(1)按揉肩关节周围及上肢软组织,从肩到腕,反复操作3--5遍。
(2)术者一手固定患儿的上肢,另一手用滚法,从肩到腕,滚上肢3--5遍。
重点滚上肢内侧肌群。
(3)用拇指螺纹面点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4)轻摇肩、肘、腕、指关节。
同时配合作肩关节外旋,内收。
肘关节伸屈、腕关节背伸,拇指外展,指间关节伸展等被动运动。
(5)搓揉上肢,捻五指各3--5遍。
颈、胸、腰背骶部及下肢后侧部。
1.取穴及部位:肝俞、脾俞、肾俞、环跳、承山、足太阳膀胱经第一条侧线,华佗夹脊穴,腰背骶部,下肢后侧部。
2.主要手法:按揉、滚、按压法。
3.操作方法:仰卧位。
(1)用掌或大小鱼际按揉背部双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条侧线,华佗夹脊穴及臀部,股后部,小腿后侧部,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重点作华佗夹脊穴。
(2)用拇指螺纹面按揉肝俞、脾俞、肾俞、环跳、承山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用掌滚法或拳滚法作用于胸、腰背骶部,臀部,股后部及小腿后侧部至跟腱止,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4)用双掌按压或按推两侧肩胛带3--5遍。
下肢前侧,内外侧部1.取穴及部位: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太冲。
2.主要手法:按揉、滚、摇。
3.操作方法:仰卧位。
(1)用按揉法,滚法作用于下肢前侧(从腹股沟至髌骨上缘),内侧(从腹股沟至股骨内侧髁),外侧(从髀关穴经足三里穴至解溪穴)。
从上向下,反复操作各3--5遍。
(2)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双侧下肢屈髋屈膝,摇髋、膝、踝关节及腰背3--5遍,同时配合作下肢各关节的被动运动。
三、非紧张性不随意运动型脑瘫非紧张性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肌紧张多在随意运动时,从低到高来回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动摇性。
不随意运动由近端到远端是本型的最大特点。
本型头部调节差,呈非对称性姿势,眼与手协调障碍,有意向性震颤与姿势震颤,推拿时要注意控制全身的稳定性。
(一)治疗原则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控制不随意运动。
(二)操作头部:1.取穴及部位:百会、四神聪、风池、气海、双侧舞蹈震颤区。
2.注意手法:按揉、按压、一指禅推法、叩法。
3.操作方法:(1)仰卧位,术者用右掌心按压百会穴,左手掌按压气海穴,然后右手掌逐渐用力,使掌力由颈椎直达腰椎,可促进头部稳定。
(2)用一指禅推法,从上向下,推双侧舞蹈震颤区3遍。
(3)用拇指螺纹面,按揉百会、四神聪、风池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4)用五指叩点法或散点作用于头部百会、四神聪、风池穴及周围刺激区,双侧舞蹈震颤区。
上肢部:1.取穴及部位: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八邪。
2.主要手法:拿捏、推、拍、叩、擦法。
3.操作方法:仰卧位。
(1)拿捏或推揉肩关节周围及上肢,从肩至腕,反复操作3--5遍。
(2)用拇指指端点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用拍法或叩法作用于肩关节周围及上肢,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同时配合做双上肢对称前伸,上举,交叉等对称性被动运动。
(4)用掌擦法,擦肩关节周围及上肢,温热为度。
颈、胸、腰背骶部及下肢后侧部1.取穴及部位:肝俞、胃俞、肾俞、腰阳关、委中、承筋、督脉、华佗夹脊穴。
颈胸腰背骶部,下肢后侧部。
2.主要手法:推法、拍打、叩击、擦法。
3.操作方法:仰卧位。
(1)用八字推法或掌根推法,推督脉及华佗夹脊穴,从颈部推至骶尾部,从环跳穴推至跟腱处,反复操作3--5遍,重点推华佗夹脊穴。
(2)用拇指指端点按以上腧穴,每穴约半分钟,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轻快拍打或叩击腰背骶部,臀部及下肢后侧部,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
(4)用掌擦法,擦腰背骶部,臀部及下肢后侧部,温热为度。
下肢前侧、内外侧部1.取穴及部位:风市、阴市、鹤顶、膝眼、飞扬、三阴交、下肢前侧,内外侧部。
2.主要手法:推、拍打、叩击、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