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貌恢复方法和技术
浅谈古隆起地貌的恢复和分析方法

示的前积结构直接估算沉积古水深的变化, 从而较准确 地恢 复 当时 的沉积古 地貌 特征 。由此 可见 , 进行 古地 貌 恢复, 从沉 积学 方面 人 手是 一 个 重 要途 径 , 盆 地 进行 对 古地 貌恢 复 , 积学 分析方 法是 主要 的[ 沉 1 ¨。 清晰 的地震 资料 是 进行 平 面 古 隆 起形 态 恢 复 的重 要基 础 。选 定代 表某 一 沉 积层 的地 震 反射 轴 进 行 三维 空 间上 的追 踪对 比和拉平 , 复下伏代 表古 隆起 顶界 面 恢 的起伏 分布 , 造 当时 的古 地貌 。所拉 平 的沉积层 与下 再 伏 代 表古 隆起顶 界面 之 间的地层 厚度 较大 时 , 还需 要对 这 部 分地层 的压 实差异 进行 校正 。 如选择 某剖 面进行 塔里 木 某 隆起 T7 面古 地貌 4界 恢 复 时 , 据沉 积相 和地震 剖面上 的前 积层 反射结 构估 根 算 古水 深 ( 23 , 积层 与 上覆 地层 产 状之 间 的分 隔 图 、)前 面作 为原始 沉积 均衡 面 , 而恢 复出 当时 的古 隆起 形态 进 和古地 貌特 征 。利 用 这 种 方 法 , 以恢 复 T7 可 4界 面上 的古 隆起形 态 。 通 过 以古隆起 被 淹没前 的形 态恢 复 , 我们 可 以 了解 隆起带 T7 面沉积期 古 隆起 的构 造古 地 貌分 布 。这 4界 些 构造 古地 貌 的变化可 反 映出剥蚀 末期 的古 隆起形 态 , 与剥蚀 量分 布 图对 比可 为岩 溶 储层 的发 育 分 布 提供 勘 探 预测 。同时 , 积期 的古地 貌对 沉积 相 的分 布具 有重 沉 要 的控 制作 用 。特 别 是 T 4界 面 的 古 地 貌 分 布 , 有 7 对 利 的礁体 和 浅滩相 的分 布预 测具 有重 要 的意义 ( 4 。 图 ) 如图 4 示 , 所 古隆起 高 部 位 可进 一 步 划 分 出 断隆 高 地 、 断 隆平 台及 台地边 缘斜坡 区 , 这些部 位是 有利 于岩 溶储 层发育的有利相带 ; 从高隆区向洼陷区过渡发育有陆架 斜坡 和浅 水低 隆起 平 台 , 也是 有 利 于 储层 形 成 的 区域 ;
古地貌恢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切割丝 自身的刚性 等原因 ,上下导丝模导头与切割丝的倾斜会产生误 差 ,改硬丝为半硬 丝或 软丝进行 加工可减少 因切 割丝刚性 引起 的误 差 。④由于锥度切割时排屑困难 ,导头部的切割 丝拖动力较大 ,容易
[ 沈 洪. 走 丝 电火花 线切 割及 走丝 系统 的现 状和 发展 Ⅱ. 工 3 ] 低速 】 电加
割相比低的多,尤其是在锥度很大的情况 下,差别更大。主要是 由于
锥度加工时排屑困难 、 削液的环境不理 想,电参数不合理 等多方面 切 的原 因造成的。以下为从实际经验中 , 针对锥度切割时的具体情况总 结 出来的一些加工要点 :①固定锥度切割前首先要分析零件的锥度 , 判断是否在机床允许的锥度切割范围之 内,若不在范 围之 内可以根据 具体机床 的型号 ,改进部分机床部件结构或购置 专门的机床套件。② 改善喷流状况 ,使用专用喷嘴。采用大开 口朝上增加喷流流量 ,采用 闭合加工 法 , 小z 减 轴高度 ,尽量使两喷嘴之间的距离最小 。③ 由于
断丝 ,因此 ,必须降低加工能量 ,增大放 电间隔时间 , 增加加工中的
平均 电压。
参 考 文 献 【 冯 勇刚 ,谭平 宇. 走 丝 线切 割 加 工 工 艺覆 操作 技 巧 口. 具 工 1 】 慢 】 模
业 .20 0 2.1 2
【 狄 士春 慢 走 丝 电火花 线切 割加 工 断丝 原 因分析 及处理 团. 工 2 ] 电加
长,能够将所有的高位削平并且把地位填平。这种假设是理论上 的, 实际中最后是不平的 。如何尽 量的符合实 际情况 ,这就需要 做背景 校 正。背景校正的参数与 ( 从恢复层到标准层 ) 的沉积时间有关 ,沉积 时间越 长,这个系数就越小 ,反之就越大。如公式 :上 =y + ; 七 其中 :Y 是沉 积后的标准层深度 ;k 为背景 校正系数 ( 者说 补偿系 或 数 ), 是一个经验值 ( 因为地层沉积 的不可模拟性 ,只能通过试验求 取 );d 0 贝是基于层拉平技术恢复出的古地貌 。本地 区所选 的背景 校
古地貌恢复方法和技术

古地貌恢复方法和技术一、地质调查法地质调查是恢复古地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和采集各种地质资料,如地层岩性、构造特征、古地磁数据等,判读区域古地貌的类型、形态和演化过程。
地质调查还可以通过采集古地貌化石和古植物化石等,对古代植被和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研究。
二、遥感影像解译法遥感影像解译是一种在人眼观察不到的区域,通过对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获取古地貌信息的技术。
遥感影像解译可以获得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古地貌图像,可以显示出地表的形态和特征,进而恢复古地貌的分布和演化过程。
三、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和数学等方法,对古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模拟和重建的技术。
数值模拟法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实验,模拟古气候、古河道演化等过程,恢复古地貌的形态和特征。
数值模拟法可以用来预测古地貌的演化趋势,揭示古地貌的形成机制和规律。
四、场地复原法场地复原是指通过修复、保护和再造等措施,使古地貌恢复到原貌或近似原貌的技术。
场地复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保护现有的古地貌,禁止破坏和开发;修复古地貌的形态,如修复侵蚀或冲击等痕迹;再造古地貌的特征,如再造古河道、古湖泊等。
五、综合应用法综合应用法是指将多种方法和技术综合利用,对古地貌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和恢复。
综合应用法可以建立多个模型和方法,对古地貌的形态、特征、分布和演化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从而恢复出更加准确和完整的古地貌图像。
总之,古地貌恢复方法和技术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获得准确、完整的古地貌信息。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古地貌,为人们认识地球演化历史、人类文明起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恢复古环境方法与手段的进展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2012至2013学年度第2学期)题目恢复古环境方法与手段的进展科目现代自然地理学姓名赵黎专业自然地理学号2012211588恢复古环境的方法与手段的进展摘要:自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特别是最近三四十年,全球变化、世界各地的极端气候频频发生,人们对气候变化越来越重视,随之开始大力研究恢复古环境来寻求解决当今的各种气候变化,在古环境的恢复研究中方式方法日趋多样化,如:粘土矿物分析、湖泊纹层分析、极地冰川、古生物化石等等。
本文将简单的介绍一些常见的方式方法以供大家了解。
关键词:古环境古气候古生物沉积物环境的变换归根结底还是气候的变化,那么恢复古环境方式方法归根结底就是恢复古气候的方式方法。
所以说研究古环境就是在研究古气候。
气候变化早为人们关注,洪涝、旱灾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生死存亡休戚相关。
自有文字以来,各地旱涝灾情的记载随处可见,可见气候与人类关系之密切。
近年来,人们又议论着一个新的话题:世界气候真的会越来越暖吗?世界气候变暖真能把南极大陆的冰盖融化吗?海平面真的会因此而出现灾难性的上升吗……过去,环境变化并未被人们重视。
然而,近来,人们在关注气候变化的同时,也关心着环境状态的演变。
诸如,城市空气是否变得污浊,饮用水和食物是否被污染,南极臭氧洞是否能向北移动威胁人类的安全……要评价现代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很自然地要考证过去气候和环境的历史资料。
然而,有观测记录的历史气候资料,最长的只有数百年,而历史环境资料就更短了,真正有观测记录的是最近几十年的事。
科学家们知道,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准周期长短不一,有几年,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
因此,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资料,是研究未来气候和环境演变的基础。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先进精密仪器的问世,恢复古气候、古环境的方法已有很多。
下面呢简要的介绍几种常见的、比较成熟的方法:孢粉分析:近十多年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孢粉学用于恢复第四纪古环境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工具。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古地貌是指地球上古代时期存在过的各种地貌形态。
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古地貌的许多特征已经消失或改变。
为了恢复古地貌,人们采取了一些方法和应用。
1.地貌地层重建:通过研究地质构造、构造演化和地貌形态特征,结合化石和地磁等资料,对古地貌进行重建。
这种方法可以揭示地球历史发展的规律,并还原古地貌的原貌。
2.遗址挖掘和重建:通过考古发掘,发掘和重建古代建筑、遗址和城市等人类活动遗迹,以还原古地貌中的人类活动痕迹。
这种方法有助于了解古人类文明的发展,并恢复古代人类活动的景观。
3.植被恢复和保护:通过种植特定植物物种,恢复古地貌中的植被,以还原古地貌的生态环境。
这种方法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4.水资源调控:通过整治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体,恢复古地貌中的水资源。
这种方法可以改善水质和水量,保护水生生物和提供生态服务。
5.地貌与景观规划: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恢复和保护古地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旅游体验和教育意义,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科学研究:通过古地貌的恢复与研究,可以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和规律,为地质学、地貌学等科学领域提供研究数据和理论基础。
2.文化保护:古地貌的恢复与保护,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地方民族文化。
3.生态保护与恢复:通过古地貌的恢复与保护,可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功能和服务。
4.旅游开发:通过古地貌的恢复与规划,可以开发旅游资源,提供旅游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教育与科普:通过古地貌的恢复与展示,可以进行科学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地质、地貌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总之,古地貌恢复方法和应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结合地质、生态、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通过恢复古地貌,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和演化,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
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沉积,地震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古地形恢复方法研究及应用

2007年12月Dec.,2007地 层 学 杂 志JOURNAL OF S TRAT IGRAPH Y第31卷 增刊ÒV ol.31 Supp.Ò古环境、古地形恢复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古地形恢复方法研究及应用冯延状1)2)宋维琪3)刘仕友3)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082)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纯梁采油厂 山东滨州 256504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 257061摘 要:在讨论分析地质方法进行古地形恢复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古地形恢复的技术方法。
针对古地形恢复的几个技术关键问题:等时基准面的选取、压实校正系数的求取及差异构造校正进行讨论分析。
综合利用各种基本地质成果,同时结合古构造、现今构造特点等,确定出研究区背景校正经验系数为0.2。
就研究的方法对实际研究区目的层段进行了古地形的恢复。
关键词:古地形恢复,地震地质,沙河街组,古近系,博兴洼陷,山东中图法分类号:P 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959(2007)S2-0527-05文稿接受日期:2007-11-15;修改稿收到日期:2007-12-20。
第一作者简介:1966年1月生,男,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长期从事油田勘探开发新技术项目管理工作,现从事沉积盆地古生物分布以及用古生物方法划分层系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有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印模法、回剥和填平补齐法、沉积学分析法以及层序地层学恢复法(包括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法)。
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印模法,回剥和填平补齐法这两种古地貌恢复方法在早期曾经得到广泛应用,是比较传统的古地貌恢复法,但在近几年发现它们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古地貌恢复必然存在相当大的误差。
笔者在讨论分析地质方法进行古地形恢复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古地形恢复的技术方法,把以往仅用地质资料、井资料恢复古地形的方法,扩充至综合应用地质资料、井资料及地震资料,把地震资料也用于古地形的恢复,结果表明恢复的古地形更加接近实际地质情况。
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古地貌恢复及其对层序样式和沉积特征的控制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储层是主要的油气储层之一。根据岩性、储集 空间和流体性质等特征,可将奥陶系储层分为多种类型,如石灰岩储层、砂质储 层等。这些储层的结构和特征差异较大,但都具有一定的连通性和渗透性,为油 气的聚集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部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古地貌与储层特征的关系
1、层序样式:研究区古近系层序样式主要表现为低位域、海侵体系域和高 位域三个主要单元。其中,低位域对应于坳陷早期的剥蚀和准平原化阶段;海侵 体系域对应于坳陷中期的海平面上升和广泛的海侵;高位域则对应于坳陷晚期的 构造抬升和河流下切阶段。这些层序样式与地壳运动、古地形环境和沉积特征密 切相关。
2、沉积特征:琼东南盆地古近系沉积物中的陆源碎屑岩和海相碳酸盐岩具 有明显的分布规律。陆源碎屑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和局部隆起区,而海相碳酸 盐岩则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心和坳陷区的深水部位。这些沉积特征的变化规律对古 地貌恢复起到了重要影响。
背景
琼东南盆地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是一个大型含油气盆地。其地理位置优越, 资源丰富,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然而,由于多期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 影响,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古地貌恢复及演化过程复杂多变,给油气勘探和开发带 来了很大的困难。
控制因素
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古地貌恢复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地壳运动、古地形环境、 沉积特征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
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古地貌恢复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因素的复杂问题,需要 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可包括:1)深入研究地壳运动、古地形 环境、沉积特征等控制因素的具体作用机制;2)加强古近系层序样式与油气储 层关系的深入研究;3)探索利用数值模拟等方法模拟古近系古地貌恢复过程的 可能性;4)结合地球物理勘探、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提高对琼东南盆地古近 系油气勘探效果。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

的残留地貌形态。
构造隆升末期体系域构造古地貌:是指古隆起被水淹没时刻的地貌形态。
二、古地貌恢复主要内容与技术思路 3. 研究流程古地貌-环境恢复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流程图边缘拗陷成藏组合组合挤压-伸长挤压-伸长拗拉槽-克拉通内台地和古隆起带成藏组合克拉通内裂陷-陆内拗陷成藏组合挤压-弱挤压中部隆起林畅松,丁文龙等,2006塔里木原盆地形成演化阶段南北向Z30构造-地层综合解释剖面ⅠⅡⅢⅣⅤⅥ多期构造演化导致叠合盆地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多个不整合面塔北多期次构造隆升的叠加巴楚隆起晚燕山一喜山期的大规模隆升塔北多期次构造隆升的叠加塔中加里东和海西期期的构造隆升多期构造演化导致叠合盆地形成多个不整合面1.不整合面识别(据樊太亮、于炳松等,2004)露头剖面T 70不整合面特征露头剖面中T 74界面特征(据樊太亮、于炳松等,2004)1.不整合面识别巴楚及塔中隆起加里东中期运动表现强烈,缺失8-12个牙形石带,沉积间断延续30-50Ma;O 1-2y 上部-O 2yj 约缺失300-500m的地层。
上奥陶统中奥陶统下奥陶统不整合叠合带不整合叠合带削蚀楔形不整合带平行不整合或整合带Z40构造地层大剖面上超楔形不整合带削蚀楔形不整合带T70T74上超楔形不整合带(据等,2. 叠合盆地构造不整合分布样式J Z70剖面T60T70T74T30T40古城虚隆起T46一级一级一级T100孔雀河斜坡Z40构造地层大剖面T50、T60复合T40、T46、T50、TT60、T70复合T60、T70、T74复合T50、TT60、T70、T74复合C h 03-132S NT90草湖CH03-132SN剖面T31T40K T7T46T50T60T74O 2-3SC J T C-O 1_T90T46、T60为主构造不整合面T31T40K T70T46T50T60T74O 2-3SC J TC-O1_T90草湖CH03-96EW 剖面T50、T60不整合面三角带T74下超不整合面草湖区的不整合分布样式KQH02-954EW剖面•不同构造单元主要构造不整合的分布对比主要构造不整合界面的发育分布,包括Ro—H深度法,Wallace G Dow(1977)和同层多点Ro排比法(马立祥1994)以及Ro—TTI法;⑤沉积速率法,包括沉积速率比值法、沉积速率趋势法;⑥物质平衡法;⑦未被剥蚀地层厚度趋势延伸法,包括内插和外插法;⑧地质年龄差比与残留厚度乘积法,Guidish(1985);⑨最优化方法, 郝石生等(1988年)提出用最优化方法来恢复剥蚀厚度;⑩天然气平衡浓度法,李明诚、李伟(1996年)提出一种利用天然气平衡浓度估算剥蚀厚度的方法。
高精度古地貌恢复技术及应用——以辽西凸起南段东营组二段下段为例

高精度古地貌恢复技术及应用——以辽西凸起南段东营组二段下段为例王晨杰;黄晓波;郭涛;谢京;郭瑞;姚城【摘要】Large scale of lithological-overlap traps are developed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Dongyi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 of Liaoxiuplift.Development degree and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are the major factors controlling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study area.In areas of low exploration prospects,high-precision restoration of ancient landform is utilized in each oil group units.Based on restoration of denudation,burial depth and seismic respondence features,primary strata thickness is restored.Paleo-water depth is recovered via lithology,sedimentary facies and seismic reflection.Through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ross-section area and extending length of valleys,ancient landform of three kinds of incised valleys are recognized.The gradient of ancient landform,cross-section area and sand transporting capacity are reduced from V-shape,U-shape to W-shape incised valley respectively.Shapes and locations of valleys in different periods control development of sedimentary systems.We elaborately depict reservoir distribution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features in different periods.%辽西凸起南段东营组二段下段发育大型岩性-超覆圈闭,储层发育程度以及分布范围是本区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以油组为单位在低勘探程度区开展高精度古地貌恢复,通过剥蚀量恢复,结合埋深和地震响应特征对原始地层厚度进行了压实恢复,并运用岩性、沉积相以及地震响应特征等对该地区进行古水深校正.通过对研究区沟谷的横截面积及延伸长度定量分析,下切沟谷沿地貌形态和地形坡度由高至低,依次发育V型、U型、W型,其发育横截面积和输砂能力依次降低,且不同时期沟谷形态和发育位置的迁移控制了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精细刻画了不同时期储层分布和沉积体系演化特征.【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7(031)006【总页数】9页(P1214-1221,1240)【关键词】辽西凸起;古地貌;沟谷;沉积体系【作者】王晨杰;黄晓波;郭涛;谢京;郭瑞;姚城【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陆相断陷湖盆断裂体系发育,构造复杂[1],且物源供给方向多样化,近源和远源同时存在。
古环境恢复

古环境恢复的基础恢复古环境的方法有很多,包括通过黄土层,深海沉积物和石笋分析的方法,这里我们介绍的是通过煤矸石来分析。
煤矸石由德国地质学家G.Bischof 在对石炭系煤层中粘土岩的研究过程中首先提出。
从广义上来讲,煤矸石是煤矿生在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包括岩石巷道掘进时产生的掘进矸石,采煤过程中从顶板、底板和夹在煤层中的岩石夹层里采出来的煤矸石,以及在洗煤厂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洗矸石。
我们一般把采煤过程和洗煤厂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矸石叫煤矸石。
煤矸石是一种以粘土岩为主的致密泥质岩石,是由炭质页岩、炭质砂岩、粉砂岩、砂岩、碳酸盐岩和火山碎屑岩等岩石组成的混合物。
其中矿物以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石英和长石为主。
煤矸石一直被当作煤的“废料”,在地表大量堆积起来,它不仅占用大量的耕地,同时也对地下水和土壤构成严重污染,同时煤矸石又是一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如果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找一条比较好的利用途径,变废为宝,不仅有利于改善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煤矸石层位稳定,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体,是古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推断古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
煤矸石和煤具有近缘沉积关系,煤矸石和煤整合接触,具有沉积的连续性和密切相关性,并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如沉积环境、古地理、原始质料、堆积方式、覆水程度和介质化学特征等。
煤矸石的类型、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比值的特征对沉积环境(如古盐度、氧化还原条件、沉积相)都具有指示作用。
在地质勘探中,煤矸石可作为不同煤田及不同煤层间地层对比标志层。
含煤地层中,尤其是高岭岩在世界范围内均有产出,通常厚仅几cm,它特定的矿物组成、形态、化学成分、有机质组成和产出位置及分布,可作为大范围内煤层对比标志。
据国外地质学者研究,煤矸石的产状在水平方向上有较大的延伸,在垂直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厚度,成煤条件不同,其类型也有较大区别。
煤矸石是含煤岩系中一种特殊的沉积岩,是成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地貌回复技术

对一个地区进行古地貌恢复的方法很多,包括层位拉平法、沉积学方法、层序地层分析法、构造分析法、单井法(又可包括压力法、孔隙度法、镜质体反射率法等)等多种方法。
在此简述较传统的填平补齐法(层位拉平技术方法的一种),并紧密结合单井钻井、测井资料,进行古地貌恢复。
1)选取基准面填平补齐法,即确定一个的基准面,然后通过基准面与风化壳面的相对高差求取风化壳上地形的相对高低,了解是凸起的残丘、台地、山地,下切的沟谷,还是洼地或平原。
当然这个基准面最好采用当时的海平面,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个基准海平面已经被后期的沉积、沉降、构造等一系列地质事件所模糊,凭借当前的测量手段,难以准确测定。
故我们假设海西风化壳持续下沉接受沉积过程中,构造运动为垂直升降运动或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没有侧向挤压),那么,虽然风化壳被海水淹没,并被上覆沉积物下埋,但其相对的起伏高差可得以保存,只是基准面上移升高而已。
因此,在古风化壳上覆地层中寻找一个比较准确的代表古海平面的地层界面,然后通过该沉积界面与风化壳间的地层厚度来求取风化壳上地形的相对高低,从而恢复古地貌是可行的,也是目前比较通用的方法。
显然,代表基准面沉积界面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必须是全区范围内分布的等时界面,能够代表当时的海平面。
(2)该沉积界面离风化壳面越近越好,因为越接近风化壳,风化壳受后期构造活动影响及古地貌的相对起伏的变化越小,该沉积界面与风化壳间的地层厚度越能反映风化壳当时的地形起伏变化。
(3)这个界面必须是一个强波阻抗界面。
只有这样,才能使该界面的地震反射波特征明显,反射波同相轴与地质界面的对应性稳定,在地震剖面上容易识别和对比。
2)地震层位的精确追踪能否准确的刻画风化壳的起伏形态和相对高程,关键在于地震层位的准确标定和追踪。
为了精确标定目的层段的顶底界面位置,需收集大量的地震侧线及人工合成,希望能用在测线上或邻近测线的井严格控制层位追踪,并使之达到标准层、断层及相关构造的闭合,从而保证层位的准确追踪。
古地貌恢复方法介绍

古地貌恢复方法介绍古地貌恢复是盆地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般认为,古地貌是构造变形、沉积充填、差异压实、风化剥蚀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构造运动,往往导致盆地面貌的整体变化,是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
前人对古地貌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无论是思路上还是方法上,都有过大胆的尝试,业已形成了丰富的方法和理论,一般主张从构造恢复和地层厚度恢复两个方面着手。
目前已有很多专业的软件投入使用,这给古地貌恢复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由于地质条件尤其是构造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古地貌恢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构造恢复2.1.1 构造恢复现状在盆地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基底沉降才使盆地得以形成和发展。
自Sleep 研究得出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的基底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符合指数函数规律后,基底沉降分析已成为大陆边缘和板内张性盆地成因研究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基底沉降由构造沉降和负载沉降两部分构成。
构造沉降由地球动力作用引起,负载沉降则是指当构造沉降发生之后形成的盆地空间被沉积物充填时,沉积物本身的重量又使基底进一步下沉而形成被动增加的沉降。
因此,从基底沉降中剔除负载沉降即为构造沉降。
据现有研究成果,引起沉积盆地沉降的主要机制有均衡(Airy,1855)、挠曲[5]和热沉降[6],[7],[8]三种。
其中均衡模式基于阿基米德(Archimedes)原理,认为岩石田没有任何弹性,各个沉积柱间相互独立运动,故又称为点补偿模式或局部均衡模式。
挠曲模式也基于阿基米德原理,但把基底对负载的响应看成材科力学中受力弯曲的弹性板,认为其均衡补偿不仅发生在负荷点,而且分布在一个比较宽的范围之内,又称为区域均衡模式。
热沉降模式认为热效应导致岩石圈发生沉降,因为岩石圈增温快(如岩浆侵入),冷却则慢得多,而冷却岩石的密度和浮力比炽热岩石的低。
一般地,由热机制导出的沉降分初期快速沉降(由于岩石圈变薄)和后期快速沉降(由于岩石圈冷却收缩)2个阶段,McKenzie(1978)称早期为初始沉降,晚期为构造沉降。
断陷湖盆古地貌恢复方法——以濮卫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为例

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方法创新2021年16期断陷湖盆古地貌恢复方法——以濮卫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为例田野,曾广平(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摘要:对断陷湖盆古地貌进行恢复,并探讨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首先利用厚层盐岩作为重要等时对比标志,确定地貌恢复单元,再根据沉积物填平补齐的原理,并通过压实校正、重力载荷沉降校正和断层缝合,以构造沉降量来反映古地貌。
恢复结果表明:沙三中沉积初期,濮卫洼陷呈东高西低、两洼夹一隆的构造格局,濮城断层上升盘受淡水补给影响,不发育蒸发岩,下降盘的深湖区,间歇性的洪水补给,浓缩形成巨厚膏盐层。
沙三中沉积中期,濮卫次洼向北迁移,次洼内发育湖底扇沉积。
沙三中沉积晚期,卫东断裂带与濮城断裂带活动加剧,形成南北两个洼陷带,濮城断裂下降盘具备蒸发岩沉积地貌。
关键词:濮卫洼陷;古地貌;压实校正;构造沉降量;水平断距恢复中图分类号:P5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2945(2021)16-0142-03Abstract:The paleomorphology of the faulted basin is restored and the control of the paleomorphology on the sedimentary system is discussed.Firstly,thick-layered salt rocks are used as important isochronous comparison markers to determine the geomorphic restoration unit,and then the paleomorphology is reflected by the amount of tectonic subsidenc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ediment filling and patching,and through compaction correction,gravity load settlement correction and fault suture.The recovery results show that,at the early stage of deposition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the Puwei Depression is a tectonic pattern of high in the east and low in the west,with two depressions sandwiching one ridge,and the rising disk of Pu Cheng Fault is influenced by freshwater recharge,and no evaporite is developed;the deep lake area of the falling disk,intermittently recharged by floods,concentrates to form a giant thick gypsum. In the middle stage of the deposition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the Puwei sub-depression migrated to the north,and the sublacustrine fan deposition developed in the sub-depression.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deposition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the activity of Weidong Fracture Belt and Pucheng Fracture Belt intensified,forming two depressional zones in the north and south,and the downthrown side of Pucheng Fracture has evaporite sedimentary landforms.Keywords:Puwei depression;paleogeomorphology;compaction correction;tectonic subsidence;horizontal fault distance recovery古地貌恢复是盆地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苏里格东南区古地貌恢复及其与气水分布关系

苏里格东南区古地貌恢复及其与气水分布关系苏里格东南区地质构造复杂,古地貌类型丰富,地震活动频繁,地下水资源分布多样。
本文结合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对苏里格东南区古地貌恢复及其与气水分布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该地区的地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一、苏里格东南区古地貌类型苏里格东南区地处北纬40°以南,主要受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古地貌类型以冲沟沟谷地貌、山地地貌和平原地貌为主。
冲沟沟谷地貌集水面积广,地势起伏大,形成集中的冲沟沟谷地,其走向呈南北向,主要受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的控制。
山地地貌则以褶皱山地为主,地形复杂,峰峦起伏,属于典型的构造地貌,与地震活动及断裂构造密切相关。
平原地貌主要位于盆地周边和河流下游地带,地势平坦,具有广阔的冲积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
二、古地貌恢复研究方法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卫星遥感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和地质剖面资料,采用地貌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等综合方法,对苏里格东南区古地貌进行了恢复研究。
通过分析地貌形态、地层构造、地震活动和地下水分布等数据,了解了古地貌形成的历史和变迁规律,揭示了地质构造对古地貌演化的控制作用。
三、古地貌恢复结果古地貌与气水分布密切相关,地质构造影响了地下水的运移和分布。
冲沟沟谷地貌的形成与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冲沟沟谷地积水面积广,地下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形起伏大,地下水流向复杂,存在地下水位变化大的现象。
山地地貌受褶皱和断裂构造影响,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但山地地势复杂,流域面积小,地下水位不稳定。
平原地貌地下水位较浅,地下水资源富集,与古冲积平原发育程度和地下水运移有关。
苏里格东南区古地貌恢复及其与气水分布关系研究对于该地区的地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和地下水位变化对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科学阐明其规律,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和水文地质工程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