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专题训练9---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课件(人教版)(75张PPT)
的影响。
2.以区域图、气候统计图表为
3.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
2.世界主要的
载体,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
型的判断、分布、特点、
气候类型。
判断、分布、特征、成因及对人
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
类活动的影响,如 2015 全国卷
响。
ⅡT36(3)等。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全球气候变化
1.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___冷__暖___和__干__湿____变化。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1)变化特点:气温有波动,总趋势在__变__暖____。 (2)主要原因:大气中_二__氧__化__碳_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3)升温原理: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__长__波____辐射,使气温 升高。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 图 中 能 体 现 出 影 响 气 候 的 因 素 主 要 有 ________ 、 ________、大气环流和________。 (2)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有________、热带沙 漠气候、________ 和极地气候。 (3)高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有________。 (4)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的气候类型有________、亚热带 季风气候和________,其主要分布在大陆________侧,大洋 ________侧。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3)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 季节分配_均__匀_____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 温带降季水风很气少候:冬季寒__冷__干___燥_,夏季高温多雨 (4)寒带苔冰原原气气候候::终终年年寒__严冷__寒_,__降_,水降稀水少稀少
栏目 导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课件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 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 背风坡)的影响。 ③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 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第九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
1
考纲 考情
考 向 知识网络
1.世界主 2017 全国Ⅱ 选取具体
Hale Waihona Puke 要的气候 卷,7 题区域辅以
类型
2017 全国Ⅱ 气候统计
2.全球气 卷,37(1)(2)题 图表考查
候变化对 2016 全国Ⅱ 气候类型
人类活动 卷,6~8 题 特点、成因,
的影响 2016 全国Ⅲ 进而深度
吹向高纬增温,反之降温
季风 夏季风控制地区高温多雨,冬季风控制地区低温少雨
15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主要因素 对气候影响的表现
海陆分 沿海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内陆地区一般
布 下 垫 地形 面
洋流
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山地较同纬度平原地区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年较 差小;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多 暖流使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寒流使沿岸气温降 低,降水减少
关闭
第A.1地题面,读温图度2可升知高,随着气温的升高,中小湖泊的面积逐渐减小,原因是气温
升B.高湖会泊导蒸致发蒸作发用量加增强大,湖泊水量减少。第2题,读图1可知,降水增多,导致
地C.表降径水流强增度大增,从大而入湖水量增多,湖泊面积增大。 D.地表径流增大
关闭
1.A 2.D
解析 答案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知识点整理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知识点整理全球气候知识点整理一、全球气候的形成原因全球气候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形成的基础。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通过辐射、折射、散射等方式进入大气层,影响地球的气候状况。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引起了地球表面和大气的温度分布差异,进而影响了全球气候。
3. 大洋环流:大洋环流是全球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热带地区接收到的辐射能量较多,部分热量通过大洋环流传输到高纬度地区。
4.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主要指的是赤道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贝尔高压带、南北极的两个低压带等系统。
二、全球气候带全球气候带是根据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征而划分的带状区域。
常见的全球气候带包括:1. 寒带气候带:位于北极和南极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气温极低,季节变化显著。
2. 温带气候带:位于高纬度地区和副热带地区之间,气温温和,季节分明。
3. 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年内温差小,季风影响较大。
三、全球气候类型全球气候按照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1.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年降水量多,湿度较大,植被繁茂。
2. 热带草原气候:位于热带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植被主要以草原为主。
3. 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亚热带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4. 地中海气候:位于中纬度沿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5. 大陆性气候:位于大陆内部,季节变化明显,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6. 寒地气候: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极低,冰雪覆盖长时间。
四、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地球长期时间内的气候状况发生的变化。
常见的全球气候变化包括:1.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当前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气温上升。
2. 极端气候事件: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如干旱、洪涝、台风等。
3. 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海平面逐渐上升,威胁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9讲 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
地易降水,如夏季风
海陆位置 近海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降水多
因素
具体表现
坡向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 形
类型 山脉
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 高,水汽难以进入 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
走向 阻挡水汽深入
洋流 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下垫面
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充足; 裸地水汽含量少
5.M地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8 ℃
B.22 ℃
C.28 ℃
D.32 ℃
答案:A
解 析 : 因 为 M 地 外 围 等 值 线 未 标 数 值 , 故 M 地 的 气 温 有 两 种 可 能 性 : 25 ℃<M<30 ℃,15 ℃<M<20 ℃。但因为南美的西海岸是安第斯山脉,海拔越高, 气温越低,故只能为15 ℃<M<20 ℃。故选A。
原地形,等温线稀疏)
『图形判读集训』 [2022·河北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期末]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7月平 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甲地区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地势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为祁连山地区,甲地的等温线呈闭合状态,并且越往内 气温值越小,说明是地形地势影响等温线的分布。故选D。
3.根据图示冬雨率的分布推测台湾冬季主导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台湾岛的冬雨率由东北向西南递减,说明冬季给当地带来降 雨的盛行风为东北风,东北风从海洋上吹来,给东北海岸带来丰富降水,向西南 水汽减少,降水减少,A符合题意。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学案9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
学案9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考点呈现】 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素养目标】 1.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人类活动等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说明气候在区域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综合思维)2.通过分析全球变暖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培养保护环境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知|识|梳|理一、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①冷暖和②干湿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时间尺度时间特点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前时间③跨度最大,变化④周期最长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呈⑤波动上升趋势近代近百年气象观测记录时期全球平均气温呈⑥升高趋势[提醒] 全球气候变化不代表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在不停地变化着,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呈周期性变化,是一种客观变化。
而全球变暖仅指全球均温明显上升,属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表现之一。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引起海平面上升:改变⑦海岸线,⑧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2)影响农业生产答案见图中(3)影响水循环答案见图中[点拨] 全球变暖,并非各地都升温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个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多使用⑫清洁能源,减少消费和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能力: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
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候类型气候特征A⑬热带雨林气候⑭终年高温多雨B⑮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可分⑯干湿两季C⑰热带沙漠气候终年⑱炎热干燥D⑲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E⑳地中海气候夏季㉑炎热干燥,冬季㉒温和多雨F㉓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㉔高温多雨,冬季㉕温和少雨G㉖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㉗温和湿润H㉘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高温,常年干旱少雨K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㉚寒冷干燥,夏季㉛高温多雨M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气温年较差大N极地气候终年严寒[拓展] 亚热带两种气候的判断方法(1)从雨热组合状况判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讲义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讲义一、气候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地球上,气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然现象。
简单来说,气候指的是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那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气候呢?首先是纬度位置。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纬度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差别很大。
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海陆位置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靠近海洋的地区,气候往往比较湿润,因为海洋能够提供大量的水汽。
而内陆地区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
地形同样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高山地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而且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此外,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也在共同塑造着世界各地的气候。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比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这里终年高温多雨,平均气温在 25℃以上,年降水量通常超过 2000 毫米。
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茂盛,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阔。
这种气候的特点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湿季时降水丰富,草木葱茏;干季时降水稀少,草木枯黄。
3、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这里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雨季时,降水丰沛;旱季时,降水稀少。
4、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比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半岛等。
这种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降水极为稀少。
5、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我国南方地区就是这种气候。
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6、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30° 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课件.pptx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5 年 1 考)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 (1)热带热 热热带 带带雨 季草林 风原气 气气候 候候: ::终 终终年 年年_高高高__温温温__,,多___分旱雨_____雨干______湿___两__季两分季明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2)亚热带亚热_少_带_雨_季__,风夏和季季高风温性多湿雨润气候:冬季_低__温___
活动的
及成因。(重点)
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其影
影响。
3.掌握气候类型的 响。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形
判断方法。(重难点) 式呈现。
全球气候变化(5 年 2 考)
1.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 不同时间尺度的_冷__暖___和干湿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时间尺度
时间
地质历史 时期
距今 1 万年前
历史时期 距今 1 万年以来
是( B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
山现在( B )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解析:第 1 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不同山峰经历的冰期次数 不同,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抬升至冰期的时间越早。 从图中可以看出,果洛山经历了三次冰期,雪宝顶经历了末次 和倒数第二次冰期,太白山只经历了末次冰期,说明果洛山在 第一次冰期前就已经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雪宝顶在第一次冰 期和第二次冰期之间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太白山在第二次冰 期和第三次冰期之间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则山峰抬升至冰期 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依次是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高中地理复习1.2.4《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PPT课件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类型
[归纳] 亚热带两种气候的判断方法 (1)从雨热组合状况判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2)从地理位置判断: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 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主要气候 类型
最新考纲: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世界
主要的气候类型。
[构建体系]
[考情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往往与森林植被破坏、温室气体排放等 相结合考查;对于气候考查相对难度大,通常会结合气候 资料图、区域图或经纬网等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判读及 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为 主。
1.主要表现:不同 时间尺度 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1)特点:气温有波动,总趋势在 变暖 。图中A是近150 多年来全球气温 的变化。 (2)主要原因: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图 中B是近150多年来全球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
[提醒] 温室气体不只包括二氧化碳气体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 (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臭氧(O3)等是地球大 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4.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 (1)节能减排: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多使用 清洁能源 ;减少消费,大力发展 公共 交通,减少废弃 物排放。 (2)保护生态:防止 森林火灾 ,大力植树种草。 (3)积极应对:科学预测,积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提醒] 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 (1)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2)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大力开 发清洁能源。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节能减排的意识。 (5)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 CO2浓度变化呈
()
A.正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气温
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 上升 趋势
近现 代时
期
近一两百 年来
降水
冰川 海洋
全球降水量发生显著变化(热带、寒带 增__加__、亚热带减少)
雪盖和冰川面积_减__少__ 全球平均海平面_升__高__
[温馨提示] 地质时期的冰期,气温较低,冰川从高山 向平原、从高纬向低纬扩展;间冰期,气温升高,冰川向高 山、高纬地区后退。
②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热 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 制;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受赤道气团(西南季风)控制,旱 季受东北季风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 风(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或东 北季风)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 季受西北季风控制。
[解析] 图示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与气温的上升是同步的,但不 是严格意义上的比例关系,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如果各地气温波 动主要是受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各地气温的波动应是同步的。 但各地气温的波动不一,说明除受二氧化碳的影响外,还受到其 他因素的影响。
考点11 全球气候变化与主要气候类型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原卷版)
考点11 全球气候变化与主要气候类型【基础点1】全球气候变化(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受气候变暖、降水增减、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使用、森林火灾、灯光干扰等因素影响,老弱植物在原区域枯死,原有植物在新的区域发展,种群中心发生转移。
研究发现,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如云杉、冷杉、松树,数十年来每十年向北迁移了11千米;喜高温和雨水的开花被子植物如白橡树、糖枫树、冬青属植物约有3/4每十年向西迁移了15.4千米,没有出现东迁或南迁现象。
据此完成4~6题。
4.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5.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向西迁移可能是因当地()A.年均温降低B.蒸发量减少C.自然灾害减少D.土地开发利用6.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这说明()A.病虫害对东西方向的影响小于南北方向B.水分变化大于热量变化C.人类活动在东西方向的影响大于南北方向D.热量变化大于水分变化7.(八省联考·广东)据报道,我国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1%,提前完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二氧化碳减排的是()①增加林草种植面积②增加风力发电装机容量③增加光伏发电投资④减少河流水力资源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基础点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2020·山西省吕梁市模拟)塞浦路斯是地中海的第三大岛,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 mm,降水多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
新编文档-4.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共35张PPT)-精品文档
(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导航页
蒸发加大,改
增加降水
洪涝、干旱
全
变区域降水量 和降水分布
极端异常 事件的发生
灾害的频次 和强度增加
格局
球
地表径流发生改变
变
暖
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导航页
(3)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北半球温度带北移,
全
利于农作物生长
高纬度收益
世界
球
高纬度地区土地有限
粮食
增加的产量不足以补
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B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
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推A广.太①阳能②、核B能.可①以③降低 C.②③ D④.项②提④高单位GDP能耗,也增
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燃料的
加了化石燃料的消耗,增加了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甲到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向
北乙移 到,丙说时明期气云温杉上主升要,分故布区A项北错界误向 乙到丙南甲时移到期,丙北但时美幅期沿度太岸较阳暖小辐流,射加说持强明续,气增气温强温略应应有该上 升,这下导与降 致实,气际B温气项持温正续变确上化升不,符这合与,实D际项气错温误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导航页
对比两个年份的 冰川面积,东南 方向面积变化最 大,2011年冰川 面积缩小。
导航页
考向三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2012·浙江文综)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
高考地理《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的判读》PPT课件
(2)由信息❷可知_洼__地_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导致了湿 地面积_增_加__,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导致冰__雪__融化 综合判 和表层冻土融化,洼地上_积__水_成为湿地
断 (3)由信息❶、❷可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
水少,随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_变_差__,因此 平地上的耕地转化为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_草__地_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特征分析
[例2] (2019·北京高考)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 原的过渡地带。❶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 答下题。
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思维流程] 信息 ❶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 提取 ❷图中显示出平顶山市南部降水较北部多
(3)温带_温__带_大__陆__性__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
降水很少
_温__带_季__风__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4)寒带苔 冰原原气气候候::终终年年寒严冷寒, ,降 降水 水稀 稀少 少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气候变化就是指气候变暖。
(× )
2.全球气候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
(2019·南昌统考)2017 年 2 月 8 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 0 ℃以上,引发世人关注。近 30 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 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 2 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 放大效应”。据此完成 4~5 题。
4.“北极放大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 ) A.受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 B.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 C.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 D.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
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高中自然地理优秀PPT下载
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
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D( )
A.洪水暴涨
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
B.退耕还湿
时由的材积料“水洼,地A上错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
C.地面沉降
增地加面的沉湿降地与面湿积地主的要形来自草地,故B错
B.气温降低
为气近温年降来低全会球导气致候越变年暖,气温升高,积雪
C.降水增多
融积高化雪纬,面的水积西分增伯在加利洼,亚地地B错处区积,累降,水形以成降湿地,A对
D.降水减少
雪降为水主减,少降,水气增候多趋不于会干导旱致,越不年利于洼
积地雪上面的积草减地少大,量转C错化为湿地,D错
返回
(2019·全国Ⅲ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
返回
题组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019·全国Ⅲ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
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
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 )
A.气温升高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主要是因
粮食 总产
变
偿中纬度的减产
量下 降
暖
中纬度“谷物带变暖,
作物水分亏损
粮食生潜 力产降低
中纬度地 区受损
返回
3.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
返回
(2018·高考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
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专题训练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020·惠州市调研)杞麓湖位于滇中高原,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盆,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
沿湖平原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下图为“杞麓湖某采样点部分时段沉积物平均粒径、有机碳及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与湖泊水位呈显著负相关。
据此完成1~3题。
1.杞麓湖为淡水湖,其原因最可能是该湖(C)
A.气温低,蒸发弱 B.降水量超蒸发量
C.湖中有泄水暗河 D.多冰雪融水汇入
2.Ⅰ时期,湖区气候相对(A)
A.冷湿 B.冷干
C.湿热D.干热
3.研究发现,Ⅲ时期降水丰富,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呈波动上升趋势,原因最可能是(C)
A.气温显著下降B.入湖泥沙减少
C.农业引湖灌溉D.径流汇入增加
[解析]第1题,据材料信息可知,杞麓湖为封闭断层陷落湖,该湖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但该湖又为淡水湖,盐度低,要么该湖入湖水多,补给量大,要么该湖水可以外流,虽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但有断层存在,可能是湖中有泄水暗河,从地下汇流。
第2题,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与湖泊水位呈显著负相关。
读图可知,Ⅰ时期湖区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偏低,因此该时期湖泊的水位应该偏高。
而气候呈现干或者热的状态时,将会出现降水少、蒸发量大的现象,由此而造成的是湖泊水位下降变浅;如果气候呈现冷湿的特征时,蒸发弱、降水多,此时湖泊的水位才能保持较高。
故选项中气候有干及热内容的均不会形成图中Ⅰ时期湖泊的特征。
第3题,如果Ⅲ时期降水丰富,那么湖泊水位应升高,此时碳酸盐含量应较低,但设问中却是“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呈波动上升趋势”,故可以推测出,此时降水量虽然大,但用水量也很大,导致湖泊水位较低,再加上该湖周边为重要农业区,故最有可能是农业引湖灌溉使湖泊水位下降。
(2019·陕西省西安市模拟)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
下图为1980—2012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
读图完成4~5题。
4.“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B)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气候变冷 ③冰川融化加剧 ④冰川面积扩大
A.①②B.①③
5.分析“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D)
①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②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 ③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④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第4题,“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①对,②错;冰川融化加剧,冰川面积减小,反射率下降,③对,④错。
第5题,根据“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导致西伯利亚地区的气温升高,但仍是温带气候,不能种植热带作物,①错;该地气温升高,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②对;气温升高,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上升,③错;北部沿岸冰川融化,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④对。
(2019·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6~7题。
6.图中P地降水量较南北两侧多的原因是(C)
①受海洋气流影响较大 ②受西北季风影响大 ③位于山地的迎风坡 ④距海洋较近
A.①②B.③④
7.造成M、N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A)
A.地形、纬度、大气环流B.地形、洋流、纬度
C.洋流、纬度、大气环流D.洋流、地形、大气环流
[解析]第6题,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亚地区,区域降水主要来自西南印度洋上,以西南季风的形式影响该区域;P地位于印度西南部,地势较高,海洋水汽受到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其南北两侧丰富。
第7题,读图可知,N地距离印度洋较远,受大陆气团影响大,地势低,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M地距离海洋近,地势高,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地形雨丰富。
(2019·中原名校第五次联考)下图为加拿大沿某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部分城市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8~9题。
8.温尼伯的气候类型属于(A)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9.造成温尼伯和莱斯布里奇两个城市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D)
A.下垫面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解析]第8题,结合气候资料图可知,温尼伯冬夏温差大,全年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9题,由图可知,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明显高于温尼伯,其主要原因是莱斯布里奇位于山脉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造成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较高。
(2019·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月考)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四种气候类型中,某季节气候特征的成因相同的是(A)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11.图示各气候类型中,我国只可能有其中的(C)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10题,据各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可知,①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是地中海气候;②地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④地全年高温,夏季多雨,为热带草原气候;
①地冬季温和多雨是受西风带控制形成,②地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两地冬季气候特征的成因相同。
第11题,③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在我国有分布。
12.(2019·贵州省遵义四中月考)读甲乙两国简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指出图中甲国阴影部分(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气候类型并解释其成因。
(2)乙国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部沿海降水多,请解释其原因。
(3)请指出当乙国盛行西北风时,甲国北部的盛行风向,并解释其成因。
[解析]第(1)题,据经纬度及“大堡礁”可知,甲国为澳大利亚,阴影区位于东北部的大分水岭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且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使得该阴影区全年高温多雨,即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第(2)题,据图可知,乙国为日本,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以多山的地形为主,冬季西北季风从日本海带来水汽,增温增湿,且位于迎风坡的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带来大量水汽,受到地形抬升,位于迎风坡的东部沿海降水多。
第(3)题,当日本盛行西北风时,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此时气压带与风带向南移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向左偏为西北季风,影响澳大利亚的北部。
[答案](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处于大分水岭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乙国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
(3)西北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季风。
13.(2020·安徽省合肥市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车尔臣河流域荒漠广布,生态脆弱。
1990-2010年,流域内降水增加,冰川积雪面积缩小,海拔1 300米以上地区自然植被覆盖度增加,海拔1 300米以下地区自然植被覆盖度减少。
同期该流域人口数量及耕地面积显著增加,水危机日益凸显。
下图示意车尔臣河流域地理事物分布。
(1)1990-2010年,车尔臣河流域内降水增加,推测在此背景下该流域冰川积雪面积缩小的原因。
(2)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1990-2010年车尔臣河流域内海拔1 300米以上地区自然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原因。
(3)分析1990-2010年车尔臣河流域内海拔1 300米以下区域自然植被覆盖度减少的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车尔臣河流域内降水增加,利于冰雪的积累,但该流域冰川积雪面积缩小,说明其冰雪消融的速度大于积累的速度,气温是影响冰雪消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使冰雪消融速度大于积累速度。
第(2)题,本题可从热量和水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据材料“1990-2010年,流域内降水增加,冰川积雪面积缩小,海拔 1 300米以上地区自然植被覆盖度增加。
”可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1 300米以上地区热量增加,高山冰雪融水增加,再加上降水增多,导致1 300米以上地区自然植被覆盖度增加。
第(3)题,据材料可知,该流域人口数量及耕地面积
显著增加,生活和农业用水增加,过度农垦,使自然植被减少;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变大,加剧水资源短缺,使植被退化。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积雪消融快,融雪速度超过流域内冰川积雪积累速度,冰川积雪面积缩小。
(2)全球气候变暖,山地热量增加,自然植被覆盖区域向高海拔地区扩展;流域内降水增加,同时由于气温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加,部分干旱地区水分增多,自然植被覆盖度增加。
(3)全球气候变暖使该地区气温升高,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干旱加剧,自然植被退化;中下游地区人口增加,人类经济活动增加,用水量增加,开垦耕地,自然植被覆盖度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