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的角度人称腔调速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角度(1)——全知视角
• 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事人相当于上 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 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 好处:①作者便于掌控人物、情节; • ②作者便于评判人物,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 示在读者面前。
叙事角度(2)——有限视角
• 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依靠人物的眼 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 推理、评判。
• 描写手法: 按内容: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 细 节、 环境 (景物)。 按技巧:工笔、白描、侧面、正面。 • 环境:自然与人文(社会)。 • 情节模式: 完整模式: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一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的创作 与 阅读流程
生活题材
作者
提炼加工
品味鉴赏
读者
小说
一.叙述的角度
1.谁来说; 2“上帝俯瞰”和“凡人目光”。
二.叙述的人称
1.“我”与“他”; 2.“你”。
三.叙述的腔调
1.腔调的背后; 2“讲述”与“显示”。
四.叙述的速度
一.叙述的角度 1.谁来说
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 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事角度。 它也可称为视角,是一个小说叙述的 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 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用不同叙述角度表述寓言《狐狸和乌 鸦的故事》,整体认知叙述角度。
一天,乌鸦叼来一块肉,站在树上休息,被狐 狸看到了。狐狸馋涎欲滴,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 块肉。它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您今天可真 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 “乌鸦一听,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 不理。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腿就走,边走边说: “没想到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 乌鸦听了急了,赶紧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就掉 了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情人》的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 以一个“过来人”回忆往事的面目出 现。这个人饱经沧桑,站在俯瞰人生 的高度,其视角是俯视的,审视少女 时代的稚嫩经历时,就有了更自信的 把握和权衡。 选取这样的视角,决定了这篇小 说是一种“过去完成时”的叙事,读 者和叙述人都知道事情的结局,只是 在一起回顾已经发生和已经经历过了 的事情。
2.“上帝俯瞰”和“凡人目光”
• “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
叙述角度
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 无所 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 了。 好处:容量丰富,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 楚了然,不必让读者劳神费心,苦思冥想。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 帝——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 讲究隐藏、留白。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 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 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
话题: 小说的叙述
关于小说
• 1.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剧本。 • 2.概念: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环 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叙事性 文学体裁。 • 3.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 4.分类: (1)按篇幅:长、中、短、微。 (2)按创作原则: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3)按时代: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 (4)按国家: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5)按题材:言情、武侠、科幻、魔幻、侦探、历史、 纪实等。 (6)表现手法:诗体、书信体、章回体、意识流。
今天我没有上课。也就是说 我去学校了,但只是请班主任允许 我回家。我把我爸爸的信也交给了 他,信中称“家里有事”,请老师 准我的假。他问,家里到底有什么 事?我告诉他说,他们招我爸爸去 服劳役了,于是他不再追问下去了。
(《无命运的人生》,上海译 文出版社2003年版。许衍艺译)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 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 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 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年轻,人人都 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 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 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 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在有限的视角中,又有两种情况:
• (1)叙述者和人物知道得一样多 • (2)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少
二.叙述的人称
①“我”与“他”
②“你”
• 第二人称很特殊,严格说来,它算不上一 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 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 的情况差不多,叙事者也在局外,但与第 三人称又略有不同:它与人物有着一种密 切的对话关系。 • 作者一般是根据审美的需要和预先设定的 阅读效果来选择人称的。
(《情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王道乾译)
同样是用第一人称,讲述人的身份 和年纪却不一样。《无命运的人生》的 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以一个半大孩子的 眼睛来看世界,他的视角是仰视的,对 成人世界的复杂与不可理喻,无法做出 解释和判断。 孩子的视角也就导致了观察点的不 同。这个视角也决定了这样的叙事是一 种“现在进行时”的叙事,使读者与人 物一同经历着成长的阵痛。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 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 的参与者、 见证者、亲历者。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 于抒情。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 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 举例:比如《桥边的老人》中,“我”就无法 得知老人 此时此地内心的想法,所以就无 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
“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一个冷 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
有限的全知视角
为了克服不同叙述人称各自的缺点,现代 小说家摸索出了一种更巧妙的笔法,比如在使 用第三人称叙述时,并不采用全知视角,而是 故意采用有限视角——叙述者只对某个人物无 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如《桥边 的老人》中,尽管一开始也运用第三人称,叙 述者却对一切装作不知,这个旁观者与读者差 不多,等待着小说中人物的“下一步”。一言 以蔽之:两种叙述人称可以巧妙地结合。
ຫໍສະໝຸດ Baidu
叙述人称
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 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 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 故事我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 有限也可无限。 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 离。 举例:比如《项链》……[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