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叙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腔调》优质课件_0
什么是叙述腔调?
叙述腔调,是指叙述人流露出来的感情 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如: 伍尔芙小说的睿智与抒情、芥川龙之介小说 的深刻与蕴藉、海明威小说的内敛与沉潜。 叙述人无论站在前台还是幕后,都或多或少 带有作者的影子和烙印。
请感受两段叙述腔调的不同
东汉末年经济大萧条,以至于 许多人做生意都破产了。话边儿走 来一个老兄,正是东边那个卖草鞋 专业户,嘴里嘟囔着“哎呀妈呀, 这个世界太疯狂了…我命苦啊…”。 这人看着就是个不读书的草包样儿, 半天也憋不出一句话来,说他有志 向吧也就是一点,就爱和四方来的 年轻哥们儿喝酒说事儿。但这位老 兄长得还蛮帅的:嘿嘿,身高一米 八,耳垂大得弥勒佛似的,手腕处 过了臀线,眼睛生的开,居然能看 到自个儿的耳朵。关键人皮肤好啊, 脸上就跟白瓷娃娃一样,唇色还是 最近流行的少女桃花色啊…
这样心酸而又期待的心情,孔明也是 相信着的吧。相信着美好的未来,相 信着黎民百姓对幸福的企盼……就算 是我这样软弱的人,果然也还是没办 法辜负关羽和张飞的信任,所以…就 算是一小时也好,请让我见您一面, 真的拜托了。如果您不想见我,这一 定是在考验我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毅 力来承担复杂繁难的事业吧!请您一 定相信我,您对我来说,已经是超出 知己一样的存在。
金庸:简练、武侠的腔调
谁在看搓澡?
澡堂是最好玩的地方了,人好多,大家都白白的,可以 “小鱼上大串儿”地挤在人堆里,仰头看到各种各样的脸。最 好看的要算是搓澡工圆圆扁扁的脸,一排整整齐齐的牙齿,最 特别的是他左边那颗虎牙,有时全都露了出来,叫人发笑。不 过他擦得是那么用力,那个胖浴客的身上是多么脏呢?他是不 是从来不洗澡的?不过现在他该是多么的难受啊!果然我看见 胖浴客,牙咬得紧紧的,像一只大老虎,眼睛瞪得老大,就像 盛了满满的一匙汤。他终于忍不住了,歪起头,皱起鼻子,撇 着大大的嘴巴委屈地说:“搓澡原来这么疼的啊,那我下次再 也不想搓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人称》优质课教案_13
小小人称,大有深意——谈小说中的叙述人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辨析小说中的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2.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人称及其作用;3.体验小说中的人称的使用与替换形成的审美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人称及其作用,体会小说中的人称的使用与替换形成的艺术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特定语境下的小说人物的内心与情感,感悟作者的精神与襟怀;2.理解小说中的人生哲理,感悟人生真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人称及其作用。
2.难点:感受审美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PPT播放)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同学们,当我们品评这卞之琳的这首小诗不同凡响的题旨,流连于这首小诗含蓄隽永的意境之时,我们更惊叹于作者神奇而灵活的庄周梦蝶式的视角转换。
在这首诗中,有三个视角:一个是“你”的视角,“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这时候这两个风景片段都有你的视角,也就是你的视角都在里面暗含着。
你看风景,你看明月,视角自然是你的。
第二个,别人的视角。
别人在楼上看你,别人做梦梦到了你,那视角自然是别人的视角。
第三个,还有一个视角,作者的视角,超然于物外的视角,上帝的视角,全能的视角。
同学们,我们接下来看一个短片(韩剧:“请回答1988”片段),约3分钟。
看之前我想请大家注意在这个片段中的叙述上有没有什么特点?明确:在这个片段中,出现了第一人称的“旁白”,这时候旁白者能够知道被叙述人物的全部秘密,先于被叙述人物知道他们所面临的命运。
事实上这个旁白对于这个事情就有了全知全能的视角,但这里的“我”因为是第一人称,也就是说对于其他事,他仍然是受限视角。
这里,我们谈到了视角和人称,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小说中的人称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今天一起来谈谈小说中的叙述人称。
叙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叙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叙述是一种常见的文字表达方式,能够将故事、经历、观点等信息传达给读者。
在进行叙述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以确保我们的叙述能够深入、全面地传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叙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选题和主题的选择1. 确定叙述的目的:在开始叙述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叙述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我们能够准确地选取合适的主题和内容。
明确叙述的目的有助于我们在叙述过程中更加专注和有效地传达信息。
2. 选择感兴趣的主题:选择一个与自己感兴趣并熟悉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我们感兴趣的主题,我们更容易展示深度和广度的内容,从而使叙述更加生动有趣。
二、叙述结构和内容3. 引出叙述的背景和环境:在开始叙述之前,我们应该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和环境信息,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或观点的发展和变化。
4. 使用明确的逻辑结构:叙述应该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使读者能够按部就班地理解故事或观点的发展。
可以使用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或空间顺序等逻辑结构,使叙述更加连贯和易懂。
5. 突出重点和关键信息:在叙述中,我们应该突出重点和关键信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并加深他们对故事或观点的理解。
可以使用强调的手段,比如重复、强调、对比等来突出关键信息。
三、语言和表达的技巧6. 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使用丰富多样的形容词、动词和副词,可以使叙述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具体的描写和细节,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叙述所表达的信息。
7.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在叙述中,我们要注意使用准确、简练的语言。
避免使用模糊、冗长或含糊不清的词句,以保持叙述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8. 使用比喻和象征:通过使用比喻和象征,可以使叙述更具有表现力和意境。
比喻和象征的使用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叙述更加富有艺术感。
四、个人观点和思考9. 表达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叙述中,我们可以适当地表达个人观点和理解,以增加叙述的可信度和深度。
我们也需要注意在表达观点时保持客观和中立,避免过度主观或带有偏见。
趣事叙述文【通用6篇】
趣事叙述文【通用6篇】趣事叙述文【通用6篇】一下棋的趣事_叙事文星期四下午的课外活动,我早早地就“守”在文具柜前,等待老师开柜子。
我拿了一盒白棋,一盒黑棋在等待其他玩家。
突然,五子棋高手??武佳白出现在我眼前,要和我比一场。
心想:他的眼光也太差了吧,我一个“平民”还能赢得过你一个“英雄”吗?“武佳白,我要把你杀个落花流水,让你心悦诚服!”我举着拳头向他“吼”到。
武佳白被我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呆了,瞪着两眼,有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结结巴巴地说:“噢……噢,那……那开始吧。
”游戏开始了,我用爸爸平时教我的“迷魂法”:我先跟着对方走,然后,再反过来牵着对手走,这时我早已布下了“暗道”。
经过2分钟的对弈,我轻而易举的赢了第一回合!第二回合开始,有了第一局的胜利,这一局我更是信心倍增。
我用平时练习的’“十”字步走法摆下了阵。
对方也摆了个“八卦。
”到底谁会赢呢?两种战术都非常厉害。
我马上改变战术,摆了个“田”字阵,这下对方可没辙了。
我大喊一声:“发威了,”一子定胜负,又赢了第二局。
他知道了我的厉害,愤愤地说:“下回合你输定了!”作文第三回合,只见他不慌不忙,笑眯眯地将棋子落到了天元的下面,我瞪大了黑溜溜的眼睛,注视着他的下一步走法,发现他的每一步走法都一样。
“也不过如此吗?”正当我得意忘形的时候,只听:“哈哈?这叫山人自有妙计!”武佳白一蹦三尺高,“投降吧!”我一时的疏忽,输掉了一局,气势凶凶地说:“有种,再杀几盘!”接下来的几盘,我们打成了平手。
通过这次下棋,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五子棋是斗智斗勇的益智游戏,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骄傲。
趣事叙述文【通用6篇】二外面下着毛毛雨,雨如丝一般拍打着地面,就像那母亲安抚孩子。
但此时的我视乎觉得有点糟糕,我在等待去书店的公共汽车。
好没上车,我开始担心:车上会不会很多人,我没有位置怎么办,我会不会在车上摔倒。
一连串的想法在我脑中出现。
车到了,正如我所料,车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我踮起脚,小心翼翼的从大人的腋下钻过。
普通话命题说话技巧万能稿
普通话命题说话技巧万能稿一、确定话题类型在普通话命题说话中,话题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描述类、叙述类、议论类等。
在确定话题类型时,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熟悉的话题,并了解该类型话题的说话特点。
例如,描述类话题要求表达具体、生动形象,而叙述类话题则要求表达条理清晰、逻辑连贯。
二、确定题目在确定话题类型后,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题目。
题目的选择应紧扣话题类型,并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吸引力。
例如,在描述类话题中,可以选择“我眼中的秋天”、“美丽的家乡”等题目;在叙述类话题中,可以选择“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一次难忘的旅行”等题目;在议论类话题中,可以选择“我看网络语言”、“读书的乐趣”等题目。
三、开头吸引听众一个好的开头能够迅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在开头部分,可以运用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营造氛围、引发情感,使听众产生共鸣。
例如,“秋天是一个神奇的季节,它让大地换上了五彩斑斓的衣裳。
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秋天。
”四、正文展开论述正文部分是表达的核心部分,需要展开论述。
在展开论述时,应注意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对于描述类话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对主题进行详细描述;对于叙述类话题,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发展顺序进行表达;对于议论类话题,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例如,“读书是一种享受。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妙和思想的力量。
”五、结尾总结点题结尾部分是对整个表达的总结和点题,需要简洁明了。
在结尾部分,可以对整个表达进行概括总结,强调主题观点,使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通过这次旅行,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难忘的回忆。
这次旅行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六、语言流畅自然在普通话命题说话中,语言流畅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表达时要避免停顿、重复、口头禅等问题,保持语速适中、语调自然。
同时,要注意发音准确、清晰,避免方言和口音干扰表达效果。
七、逻辑清晰严密逻辑清晰严密是表达的关键要素之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腔调》优质课教案_2
叙述腔调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叙述腔调》出自人教2003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中的专题“叙述”中的一个话题。
叙述腔调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文学概念,需要大量文本辅助学生进行审美性理解。
由于课本中并未给出大量文本进行阐释,而目前可用的课例资源几乎没有,因此,为了让学生理解叙述腔调并学会初步运用叙述腔调进行写作,我选用乃至自己创作了大量文本进行补充,让学生在审美中进行体验。
同时,由于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加上它处于学生接触外国小说的初始阶段,所以在选用外国小说文本的同时,我还使用了大量学生熟悉的名家作品,以便于学生感受与理解。
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叙述腔调”这一概念,提升学生对小说阅读的思维理解力;2、通过对不同作家叙述腔调的研读,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感受力;3、通过延续叙述腔调写作,提升学生的小说语言构造能力;4、体味不同作家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叙述腔调,体味作家的人格特质;教学方式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辅助PPT及希沃授课助手教学流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说叙述腔调”。
这是一个我们从未涉及过的新名词,我们就用人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弄明白这个新概念。
所以我们的学习流程是“叙述腔调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叙述腔调(叙述腔调的作用)”,最后是“怎样运用叙述腔调写作”。
一、什么是叙述腔调我们先来做一个与腔调有关的题。
题目很简单,“猜一猜,谁在看搓澡?”有三位作家——林海音、琼瑶和金庸在澡堂看到了搓澡的场景,回家后他们都以此写了个故事,但是现在不清楚哪篇是谁写的了。
同学们能不能给这三个故事做一个连线题,找出它的主人?第一段:浴客静静地趴在搓澡床上,眼睛柔柔地望着前方,眼里的光在前方流淌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一双温润的手轻轻地搭在了他的肩上,他那坚实而宽阔的臂膀开始微微颤抖…这种感觉似曾相识?浴客的心仿佛都要碎了,他轻轻地对搓澡工说:“你用力搓吧,我甘愿承受这一切苦痛。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优质课件_5
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 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 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 “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 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 张教头没的推故。”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 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 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 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 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 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 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 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 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 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 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李小二虽不是直接当事人,但他对事情的态 度并不是漠不关心。当他见到走卒模样的人 与军官一起坐下,便顿觉狐疑之极,由此进 而主动探知其密谋,便立即使情节气氛紧张 起来。”于是,在李小二眼中,这两个人的 行为不合常理,这不仅体现在走卒模样的人 居然与军官坐在了一起,而军官却说这是他 的“伴当”,既然是“伴当”,走卒模样的 人却“讨了汤桶,自行烫酒,约计吃过十数 杯,再讨了按酒,铺放桌上”,这一切有悖 于常理。因此,读者通过李小二的观察视角 ,也肯定会觉得来人定然有鬼,他们一定是 在密谋一个不为人知的计划。ຫໍສະໝຸດ 二)有限视角1、内视角
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 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 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叙述者不能像" 全知全觉"那样,提供人物自己尚未知的东西,也不能 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解说。由于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 ,一身二任,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其话语的可信 性、亲切性自然超过全知视角叙事,它多为现代小说 所采用的原因也恰恰在这里。这种类型,法国结构主 义批评家热奈特取名为"内焦点叙事"。这种内视角包 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人称》优质课教案_0
《叙述人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三种叙述人称的的特点、好处和不足。
2、理解叙述人称之间相互转换的好处。
3、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试题中。
教学重点:叙述人称的作用教学难点:叙述人称的转换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根据近几年全国卷部分问题设置的学情分析导入新课二、教学新授(一)、初步了解叙述人称在作家作品中的不同选择第一人称--------- 最基本的叙述形式第二人称--------- 最少见的叙述形式第三人称--------- 最成熟的叙述选择(二)、结合所学的作品分析三种人称的特点、好处、不足。
1、第一人称:特点:叙述人“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不足:叙述的眼光较为主观,只能局限于叙述人“我”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2、第二人称:特点:“你”不是讲述者,只是故事中的人物,它和第三人称的情况差不多,叙事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又略有不同:它与人物有着一种密切的对话关系。
好处:拉近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特点:叙述者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叙述人是作为“第三者”隐形的“他”,并不是出现于故事中的“他”。
故事中的他是叙述者眼中被叙述的人物。
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可洞察小说人物的内心活动。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三)、结合作品分析人称之间的相互转换1、第一人称“我”转换为第三人称“他”示例:鲁迅《祝福》2、第三人称“他”转换为第二人称“你”示例:闵文《老师,妈妈》三、了解高考考查的常见题型1、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2.小说末两段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3.作品是怎样叙述……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好处?请简要分析。
高考小说叙述视角和方式
两重叙述
文言小序叙述的是传统、“正常人” 的世界,主人公狂人病愈成为候补官 员——加入了吃人的行列。
白话文日记叙述的是狂人的内心世
界,疯狂、清醒。主人狂人公拥有着 强烈的反抗性。
叙述视角归纳
1、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即小说通过“我” 这一人物形象展开情节,“我”是故事的见证者 和亲历者,但并不是作者自己,这就大大增强了 小说的真实性;同时“我”也可以贯串全文,成 为文章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对主要人物起 到对比、衬托的作用。不过,第一人称只能对自 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叙述,因此,在叙述上有一定 的限制,文中形成的空白还要由读者去填补。
《祝福》——“我”
2、第二人称,这种叙述人称在中国小说 里很少见,主要存在于外国小说中。它 虽然可以拉近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 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但在小说的叙述 中会显得很拗口,故而,被很多小说家 弃而不用,所以,在高考中,考生是见 不到这种文章的,因此,不再赘述。
3、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也被称为云端视角、 上帝视角),它被中国的古典小说中广泛使用, 这种叙述人称可以不受限制,相对自由,可以深 入人物的内心,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 同时发生的事情,它俨然就是上帝,知晓一切, 操控一切,因此,会让读者感到真实性不足,同 时,也限制了读者再创造的热情和冲动。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 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 京时,多得林冲看顾。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 时,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 官司同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 官司。又也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 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 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林冲道:“小二哥, 你如何也在这里?”
高考小说的叙述视角和方式
文学类文本:小说鉴赏环境描写
“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 暗示着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
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 作用。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 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草料场后,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 得动”。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沽酒返回时,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环境描写作用口诀:
环境描写有妙用,营造氛围见背景。 人物性格它渲染,后面行文作铺垫。 主题思想来深化,小说阅读不用怕。
环境
1、社会环境
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 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 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 因素的描写。
2、自然环境
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 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环境类题目的命题方向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 句子; (2)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故 事情节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 段环境描写。
——象征和暗示,深化主旨(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 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 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 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 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深化作品主题)
——风雪的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因为 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 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 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 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 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 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质的飞跃。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高考小说技巧都在这里!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高考小说技巧都在这里!展开全文《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话题:叙述1.叙事角度(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
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进行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有限视角: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
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2.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
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3)作者: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
在艺术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
他的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等。
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A.辐射状结构B.自由联想(3)作者: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第二单元话题:场景1.场景: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
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
(人物+事件+环境)2.场景: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3.场景的功能(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4.风景的意义(参考初中知识:景物描写的作用)(1)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谈谈小说中的“叙述手法”
谈谈小说中的叙述手法谈谈小说中的叙述手法默耕工作室谈谈小说中的叙述手法叙述手法是指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包括叙述人称和叙述方式。
由于叙述手法属于小说中情节类的考点,所以,它也就成为高考小说阅读中的必考点,这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多有涉及。
首先说说小说的叙述人称,它主要有三种形式:1、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即小说通过我这一人物形象展开情节,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但并不是自己,这就大大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同时我也可以贯串全文,成为文章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对主要人物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不过,第一人称只能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叙述,因此,在叙述上有一定的限制,文中形成的空白还要由读者去填补。
2、第二人称,这种叙述人称在中国小说里很少见,主要存在于外国小说中。
它虽然可以拉近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但在小说的叙述中会显得很拗口,故而,被很多小说家弃而不用,所以,在高考中,考生是见不到这种文章的,因此,不再赘述。
3、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也被称为云端视角),它被中国的古典小说中广泛使用,这种叙述人称可以不受限制,相对自由,可以深入人物的内心,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它俨然就是上帝,知晓一切,操控一切,因此,会让读者感到真实性不足,同时,也限制了读者再创造的热情和冲动。
下面谈谈小说的叙述方式,一般资料书中只列举五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由于顺叙是按照时间先后来写,属于正常写法,没有什么特色,故而不述;而平叙是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也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在中国传统的戏文中常常出现,高考很少涉及,因而也不多言。
但倒叙、插叙、补叙是小说叙述中的特色,容易混淆,所以,它们往往成为高考的命题宠儿。
倒叙,就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呈现出来,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比如:鲁迅的《祝福》,小说先把祥林嫂在祝福声中寂然死去的结局呈现出来,然后再说她初到鲁镇,被卖改嫁,再到鲁镇,鲁镇祝福景象;再比如,契诃夫的《套中人》,小说一上来就讲到,我的同事(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然后接着介绍他的一些奇怪的情形,这样安排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高考小说叙述特点
高考小说叙述特点叙述特点题答题方法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作心理描写。
但在叙述上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
【有限视角】2、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抒情,让读者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若对象为物,则具有拟人化作用。
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
【全知视角】二、叙述视角1、儿童视角(常考)2、动物视角3、女性视角、学生视角等(根据年龄、身份、性别、职业、经历、性格等)三、叙述顺序1、顺叙。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特点: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
特点: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插叙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4.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特点: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5.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
特点: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四、情节安排(构思)技巧传统小说中,多以情节为中心。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腔调》优质课件_1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 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 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 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 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 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着。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 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 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 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 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以上减速]
• “显示”就是这个叙述者差不多完全消失在文 字背后,让读者在阅读时独立面对一段生活、 一个人、一件事。叙述者只是客观地将那些人 与事呈现出来。如《桥边的老人》
• 在一篇小说里,通常是“讲述”与“显示”交 替使用的。
2.“讲述”与“显示” ◎关于“讲述”
特点:上帝俯瞰 全知视角 多采用第三人称 叙述者时不时要亮相,“指手画脚”。
• (《斯·茨威格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纪琨译)
它直竖起来慢慢滑动真像是在偷偷爬行挨拢那只瑟瑟发抖仿佛已被刚才的一掷耗尽了精力的右手于是两只手惶惶悚悚地靠在一处两只肘腕在台面上无声地连连碰击恰像上下牙打寒战一样我没有从来还没有见到过一双能这样传达表情的手能用这么一种痉挛的方式表露激动与紧张
话题: 小说的叙述
.叙述的腔调
• 1.腔调的背后 • 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等。 • 叙述腔调:叙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
性别、身份等个性化的特征;它或多或少带有 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与小说或作者的风格密切 相关,甚至可说腔调即风格。 • 举例:睿智抒情伍尔芙,内敛深沉海明威,含 泪微笑欧·亨利,幽默深刻是鲁迅,冷峻悲悯 属余华,醇厚质朴算金庸…… • 作家的腔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话题:叙述角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年级《话题:叙述角度》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明确小说写作的技巧,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更好地阅读小说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1、要求掌握小说技巧:叙述角度(叙述人称)2、《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内容是叙述,小说叙述角度是叙述技巧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课时为《话题叙述》第一课时,另以叙述腔调为中心一课时。
3、以往教学中,此类问题有所接触,但并未形成理论上知识,也未进行专题式的讲述,故有必要进行专节学习。
三、学情分析1、在学习了课文《桥边的老人》以及完成了“改写人称”的练习后,学生对叙述人称已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称和叙述角度的关系,对叙述角度的概念也未形成,故练习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3、先对小说叙述角度的技巧有个全面的了解,再通过练习加强理解并巩固。
四、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一般性知识,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五、重点1、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2、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难点:1、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在小说中的交替出现。
六、课前准备1、学生学习准备。
学生完成了《桥边的老人》的“人称改写”练习,并已预习《话题叙述》的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学生作业“人称改写”练习已批改,并已总结问题所在。
精心查找阅读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并有相当详细的备课资料,以及可实际操作的多媒体课件。
3、教学用具的准备。
操作性强的教学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分析《桥边的老人》的课后练习,引出叙述角度的话题1、“思考与实践”题一:《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的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
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
2、学生练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少学生简单地把老人改成了第一人称“我”,把原来的“我(士兵)”改成第三人称士兵,然后在原文相应的人物名称处全部替换,其余内容基本没动,就算完成了文章修改。
叙述性文章
叙述性文章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变成引人入胜的境界,让你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手不释卷。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叙述性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叙述性文章一:那日子,那事“嘎吱”一声,高中的大门缓缓挪开,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们背着书包在大门口探头探脑,张望了半天,才敢迈进校门,迎接全新的生活。
蝤蛑也随着大部队进入了校园,一眼望去,她又高又瘦,一头利落的短发,乍一看,还以为是革命时期的江姐呢!在班里时间一长,同学们对她的评价便是: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差到极点的运气。
她的趣闻趣事,早已沦为同学们饭后茶点时的笑谈。
军训,如魔鬼般到来。
不知道是我们被折磨的第几天下午,刚结束一天的训练,乌云也恰好被一只大手掌压到了我们头顶,随着大风在树上拉起了交响曲,豆大般的雨点不顾我们的哀嚎拼命挤向地面。
迫于军规,我们还是整整齐齐走到了解放地点,之后每个人都撒开脚丫子跑。
我和蝤蛑决定先去教室拿雨伞再回寝室,我不顾一切地冲向教室,只听“啪”的一声在我身后响起,转头一看,原来是蝤蛑一屁股摔在了地上。
我愣愣的看着地上足有一份米高的积水,再郁闷地看看蝤蛑,只见她半天不起来,我着急地问:“你怎么还不起来?”她竟然回答说:“我不能现在就起来,会被别人看见自己摔了的。
”我哑然,拽起她就往教室跑,她却一直在后面嚷嚷着:“别跑啊,就算被雨淋了,我也不跑了。
”我们撑着伞走在回寝室的路上,我纠正着她错误的思想,可她愣是挠着头发,不停地问为什么。
我抚着额头倒在了她的肩上。
那日子,那事。
在一次“灵异”事件中,蝤蛑的差运气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阴天,秋天刚送来一阵冷风,我的校园卡就被吹跑了,在意外发现这件事情后,我的心情就变得像头顶的天一样,沉重无比。
蝤蛑知道了这件事,有些诧异,随即就嚷道:“这就是人品啊,哈哈。
”我充满哀怨地度过了一个上午,下午去补卡,意外得知有人捡到卡,我得意地跑到蝤蛑面前,笑道:“这就是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题:叙述话题:叙述角度一、设计思想明确小说写作的技巧,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更好地阅读小说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1、要求掌握小说技巧:叙述角度(叙述人称)2、《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内容是叙述,小说叙述角度是叙述技巧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课时为《话题叙述》第一课时,另以叙述腔调为中心一课时。
3、以往教学中,此类问题有所接触,但并未形成理论上知识,也未进行专题式的讲述,故有必要进行专节学习。
三、学情分析1、在学习了课文《桥边的老人》以及完成了“改写人称”的练习后,学生对叙述人称已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称和叙述角度的关系,对叙述角度的概念也未形成,故练习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3、先对小说叙述角度的技巧有个全面的了解,再通过练习加强理解并巩固。
四、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一般性知识,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五、重点1、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2、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难点:1、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在小说中的交替出现。
六、课前准备1、学生学习准备。
学生完成了《桥边的老人》的“人称改写”练习,并已预习《话题叙述》的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学生作业“人称改写”练习已批改,并已总结问题所在。
精心查找阅读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并有相当详细的备课资料,以及可实际操作的多媒体课件。
3、教学用具的准备。
操作性强的教学多媒体PPT 课件。
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分析《桥边的老人》的课后练习,引出叙述角度的话题1、“思考与实践”题一:《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的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
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
2、学生练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少学生简单地把老人改成了第一人称“我”,把原来的“我(士兵)”改成第三人称士兵,然后在原文相应的人物名称处全部替换,其余内容基本没动,就算完成了文章修改。
人称是改变了,但叙述角度却没有跟着相应的改变。
以老人为第一人称叙述,却没有以老人的口吻来讲述这件事。
以第三人称为角度修改的文章,也没有把老人作为叙述的中心,没有展开人物的心理描写,没有对老人的心理进行直接的描述,没有全知角度应该有的“全知”。
为了更容易理解小说叙述角度的问题,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练习。
二、以不同叙述角度表述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整体认知叙述角度。
大家也许还记得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故事内容大体是这样的:一天,一只乌鸦偷来一块肉,它停在树上,正要饱餐一顿,这时,树下走来一只狐狸。
这只狐狸也正好肚子里饿得难受。
当它看见树上乌鸦嘴上的那块肉时,已经垂涎三尺了。
它想,怎样才能将肉骗过来呢?它想了想,灵机一动,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乌鸦一听,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理。
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脚就走,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
”乌鸦一听急了,赶紧张开嘴唱歌,这样一来,肉就掉下去了。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改编成另外两种版本。
学生练习后,出示示例。
版本一《我受骗了》:一天,我偷来一块肉,停在一棵树上正要美餐一顿,这时,树下走过来一只狐狸。
我马上警惕起来。
因为我知道狐狸向来很狡猾,他老是骗人。
看样子他今天又没安好心。
我不理他,开始吃肉了。
狐狸看见我在吃肉,馋得直流口水,急得在树底下直打转。
看我把你馋死!我故意把吃肉的声音弄得很响。
忽然,狐狸在树下说话了:“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我一听就知道狐狸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是要引诱我张嘴,骗走我嘴边的肉。
于是我沉默不语,仍然吃得津津有味。
过了一会儿,狐狸看见我没理他,拔腿就走,边走边叹气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
”我一听这话急了,我想,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被人看扁,我今天可不能让一只狐狸给小看了。
于是,我不顾一切地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掉下去了。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我气得哇哇大叫,真后悔自己太爱慕虚荣,一顿到嘴的美味就这样没了。
版本二《今天的运气真不错》: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这年头,弄点吃的可真不容易。
我饥肠辘辘地在一棵树下走来走去,饿得头发晕。
这时,我听到头顶上有响声,我抬头一看,原来飞来了一只乌鸦,嘴里还衔着一大块肉呢!她停在树上。
一大块肉,足足有三两重。
好,美味来了!我心里一喜。
可是我心里又一急,怎么样才能把肉从树上骗下来呢?我脑子飞快地转动,好,想起来了,不是听说乌鸦爱慕虚荣吗?我就从这里下手。
我清了清嗓子,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说完这话,半天没有听到树上的回答,我想,这只乌鸦,可能识破了我的计谋。
听得树上吃肉的声音,我心急如火,心想还不快想办法,肉就被她吃光了。
我又生一计,假装要走的样子,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就不会唱歌。
”我偷眼瞧瞧乌鸦,看见她终于急了,只听“哇”的一声,那块肉掉了下来。
我赶紧跑过去,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同样的一个故事,用了三种讲法。
这三种讲法有什么不同呢?三个故事用了三种人称进行叙述,第一个故事都是第三人称,第二个故事乌鸦变成了“我”,以乌鸦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第三个故事中狐狸变成了“我”,以狐狸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
内容一样,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这涉及小说叙述视角问题。
小说,主要是叙述,讲故事,既然要讲,就有一个选择和确定讲述角度问题。
所以,所谓叙述角度,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
三、引例详解叙述角度1、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
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
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
“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如“乌鸦”“狐狸”变“我”之后,就可能直接描写内心世界活动,展现所思所想。
这就更具有真实感。
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举例。
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就是用的第一人称叙述,通篇都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而读者有时简直觉得变成了鲁滨孙本人,在荒岛上生活;或者似乎是鲁滨孙在荒岛上孤身生活的惟一目击者。
尤其是鲁滨孙作为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十分详细地描写他的心理活动。
这就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不过,第一人称叙述有它的不可克服的缺点,即主观渲泄的过分和客观视域的局限。
主观渲泄的过分是指可能流于脱离小说情节的议论、抒情,客观视域的局限是不能涉及除“我”之外的所见所闻,这就限制了小说这种文体表现生活的自由度。
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
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
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请同学们例举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
2、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
这是一种全知视角。
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
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举例。
《红楼梦》的叙述者是石头,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作者选择全知的叙事视角是与它所叙述的对象相适应的。
《红楼梦》描写的是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的历史,这个家族的内外有非常复杂的社会联系,从皇公贵族到男仆丫环,上下不下数百人,可以说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就它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时间的夸度来说,都不可能是现实中某一个实在的人所能感知了解和经历的。
因此,就全书来说,难以采用限知视角。
描写大场面,描写众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运用全知视角常常能显得得心应手,艺术上有许多方便之处。
全知的视角运用,不仅可以充分地描述人物的外在活动,而且由于叙述人能自由地出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内心最隐蔽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都能被揭示出来。
《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猜疑,相互试探的篇幅比较多,但它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的想法。
如果彼此都知道对方真实的想法,也就没有了真真假假琐琐碎碎的赌气和口角了。
既然林黛玉和贾宝玉彼此都不知道,叙述者何以知之,作者就必须设定虚拟叙述者石头是一个全知的叙述人,也就是说只有运用全知的视角,才能深入到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理,从叙述艺术的角度看,作者对人物的无知和叙述人的全知之间的巧妙处理,常常是《红楼梦》心理描写的魅力所在。
另外大量中国古典小说,尤其如宋元时的话本小说,由说书人讲述故事,这个说书人就是一个全知者。
学生举例。
3、第二人称叙述视角。
运用第二人称写作,一般不能称为真正的第二人称小说。
严格地说来,第二人称叙述,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
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它和第三人称的情况差不多,叙述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略有不同:它与人物有着密切对话的关系。
4、引申阐释叙述角度的实际运用及其意义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聪明的小说家并不全采用全知视角,而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小说中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
这样,我们看到,小说的叙述视角,并不等同于人称,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
例如,《水浒传》第8回末尾第9回开“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有一段描写: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起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
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这段描写中,作者的叙述视角并没有改变,还是第三人称,但小说中的人物叙述视角却发生变化,鲁志深大闹野猪林,完全是两个公人眼中看出:先写自己水火棍被物隔去,再写一条禅杖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