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经济人”假设的内容及其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述“经济人”假设的内容及其应用价值

摘要:人性问题在各门社会科学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对人性的抽

象导致各种人性假设观点的产生。“经济人”假设是主流经济学中的一种人性抽象,它是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前提,也是主流经济学

赖以立论的基础。经济人假设在主流经济学中的产生和发展,伴

随着主流经济学的诞生和成熟。对“经济人”假设的争论,不管

是来自辩护,还是来自反对的意见,已经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学在

方法论、逻辑形式、分支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本文讲着重向

大家讲述经济人假设的内容,以及对于现行经济社会的重要应用

价值。

关键字:人性经济学社会发展

1经济人的含义及其内容

此前,在许多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学者们很多认为B 弗里赫里

奥所著的《精明的管家》一书中的“管家”这一概念就是“经济人”概念的先驱。贺卫、王浣尘对此归纳道,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完整地表露出了经济人所扬的思想,约翰穆勒则是依据斯密对经济人的描述和西尼尔提出的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公理,明确地提炼出了经济人假设。

尽管经济人与经济人假设在国内外经济学文献中随处可见,但

是对经济人假设作出专门的、直接的、系统的说明的学者尚不多见。据杨春学考证,国外以“经济人”为名的著作有四本,它们

是马丁霍利斯和爱德华内尔的《理性经济人》,莱本斯坦因的《超越经济人》,米兹所编的《有思想的经济人》,以及梅尔斯的《近

代经济人的灵魂》。正如马丁霍利斯和爱德华内尔所指出的那样,“几乎所有的教科书都没有直接刻画理性经济人的形象。经济人

是稍稍地和支零破碎地被引入的……他潜伏于暗示着投入与产出、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明显关系的诸假定中……。”主流经济学家

往往采取“理性行为”、“最大化行为”等术语来代替“经济人”,以避免遭到赞美“自私自利”、宣扬利己主义的批评。

当代有权威的经济学辞典是这样描写经济人的:“针对经济行

为者的许多不同描述中,经济人的称号通常是加给那些在工具主

义意义上是理性的人的。”希普(S.Hargreaves-Heap)对“经

济人”的定义是:经济人的称呼通常加给那些在工具主义意义上

是理性的人。(他们)具有完全充分有序的偏好、完备的信息和无懈可击的计算能力。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会选择那些能够比

其他行为更好满足自己的偏好的行为。这里理性是一个手段-目

的的概念,不存在偏好的来源或价值的问题。新古典经济学的两

个预设前提“经济人”和“理性行为”的定义都是以这两种因素

为核心:内在的一致性(即有序的偏好)和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不过,阿马蒂亚森所指出的:“内在一致性”与“个人利益最大

化”的结合并非必然,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特例(即帕累托最优)。由此可见,多数经济学家的理性定义与传统理性定义存在分歧。经济学家西蒙在其为《社会科学辞典》(1964)撰写的“理性”词条中顺便描述了以往非经济学家的理性定义:心理学取向于将理性定义为“认知过程”或“理智过程”,而将非理性定义为靠感情机制作出的抉择;詹姆士将理性视为“称作推理的特定思考过程”的同义语,即抉择的理性取决于抉择过程。

2“经济人”假设的内容

2.1“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2)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指使;(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的而工作;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2.2“经济人”假设在管理方式上的特点

从这种人性假设出发,管理工作就要对人诱之以利,惩之以罚。通俗的说法即采取“胡萝卜加大捧”的政策。在管理方式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方面。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的责任;11是管理者考虑的问题。所以管理就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等;

(2)管理工作是少数人的事,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

(3)严格制定定额,实行计件工资,以金钱收买员工的效力和服从;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经济人观念的管理方式,完全是一种“任务管理”。泰勒制就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

3“经济人”假设的运用价值以及局限性

3.1运用价值

综观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不同的管理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动机等不同的认识和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第一,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根据亚当·斯密“经济人”(“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X”理论。在这种管理方式中,管理者把人看作物件一样,忽视了人的自身

特征和精神需要,只注重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提出了著名的“胡罗卜加大棒”的管理观念,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泰罗就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第二,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不仅是“经济人”,而且更是“社会人”,从而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以满足人们的各种社会需要为基本出发点的管理理论。梅奥等人根据霍桑实验提出: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们,更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物质刺激只有次要作用。而且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只有在顾全群体利益时,个人利益才能得到保障。行为科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和企业劳动与劳动构成不断变化的要求,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第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进一步把人看作是“自我实现的人”、“决策人”和“复杂人”,极力主张实行参与式、灵活多变的管理,以适应日趋民主化、复杂化的管理环境。马斯洛“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提出了通过满足人的多层次的需要,以不断激发人的潜能管理方法。西蒙“决策人”假设,从有限理性出发,使得管理的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增强了管理的可操作性。沙因“复杂人”的假设,提出了“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也就是说要因人、因事、因环境而异。

3.2消极作用

(1)管理者只能指望人们所做的工作不会超过奖酬与控制制度所鼓励并允许他们所做工作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