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钡盐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钡盐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特征,有针对性提出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及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调查,并采集食物原材料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食用当日制作馒头的11 人全部发病,食用量为0.03~0.2 kg/人,潜伏期为0.5~2 h,主要临床表现为低钾血症(100%)、呕吐(82%)、腹泻(82%)、腹痛(73%)、心律失常(36%),肌力下降(36%)。检测馒头样品中钡盐含量为11.1g/kg。结论为一起碳酸钡盐引起的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建议规范建筑工地或工厂企业所使用钡盐的管理。
钡及其化合物用途甚广,钡的急性中毒多为投毒、误服引起, 如将钡盐误作发酵粉、碱面、面粉、明矾、误服钡类药物等。温州、上饶、盱眙等地均有钡盐引发食物中毒病例或死亡病例的报告[1-3]。2013-05-27,贵州省汇川区板桥镇大沟村某陶瓷厂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一起食用钡盐引发的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所有共同就餐的11人进行调查,对进食的食物以及加工食物的原材料进行检测分析。
1.2 方法成立调查小组,采用统一设计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陶瓷厂基本情况及周围环境做实地调查;对食堂中食品原料的种类、采购时间、储存方式、储存时间、加工方式及成品进行调查;对陶瓷厂生产原材料与工艺流程进行调查,了解是否存在急性职业中毒风险。对调查的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判定食物中毒类型,采集可疑中毒食物样品原料进行分析鉴定。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汇川区位于贵州省北部,距省会贵阳153 km,年平均气温15.1℃,相对湿度79%。发生食物中毒陶瓷厂距区政府所在地约30 km,工厂为原一军工企业废弃厂房改造,占地面积约0.67 ha,厂区内环境较差,约40名工人,多数为附近村民,且工人变换频繁。厂内有一食堂,食堂内环境卫生差,平时仅少部分工人在食堂进食。食堂无卫生许可证,食堂内工作人员无健康证。
2.2 流行病学调查
2.2.1 病例分布共同就餐11人,于就餐后0.5~2 h(平均1.5 h)先后发病,罹患率为100%。发病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36岁,30~50岁组发病10人,占发病总数的90.9%;病例均为男性;管理岗位及一线工人均有发病,管理类(会计、维修、后勤人员、仓库保管)发病6人,工人(窑务、制模、杂工)发病5人,未见明显职业聚集性。未在食堂进食工人未发病。
2.2.2 临床特征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82%)、腹痛(73%)、恶心(64%)、头晕(18%)、乏力(36%)、面部感觉麻木(36%)、昏迷(9%)。呕吐为每日2~10(M=5)次;主要为上腹部和脐周绞痛;腹泻每日1~7(M=3)次,为黄色水样便和稀便;检查结果为低钾血症(100%)、心律失常(36%)、肌力0~Ⅰ级(18%)、Ⅱ~Ⅲ级(18%) 。血钾为2.05~
3.39 mmol/L;心律失常主要为室内早搏,最重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到阻滞;病程1~5d,经补钾、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
2.3 卫生学调查
2.3.1 可疑食物调查追溯发病前3日进食食谱,对进食食物进行调查分析,最先发病2例患者共同就餐时间为5月26日23时,其余9例共同就餐时间为5月27日7时~7时40
分,11例中毒病例就餐食谱中仅有馒头为唯一共同就餐食物,进食量为1/3~2个(约0.03~0.2kg),馒头均为5月26日晚加工。加工原料中面粉、发酵粉、碱面均购买于当地,且均已使用过数次;水为当地山泉水,未经消毒处理,储存于室内水池;现场调查原料储存在普通房间及柜子内,同时发现一袋不明来源白色粉末,后经证实系因食堂人员生病临时换人,加工人员将白色粉末当作碱面添加制作馒头。
2.3.2 生产工艺调查通过现场调查该陶瓷厂生产原材料及生产工艺,仅施釉工序(喷釉)中使用钡盐,但各类职业均有发病,排除经呼吸道引起急性职业中毒可能。
2.4 实验室检测由公安机关采集白色粉末、馒头样品、制作馒头原材料及水样送贵州省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白色粉末检测结果为含钡量为64.8%,馒头含钡量为11.1 g/kg,其余样品检测阴性。后经贵州省师范大学物证司法鉴定所对馒头中钡盐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为碳酸钡。
目前我国在相关食品未规定钡毒物的限量标准, 参照国家《食用盐卫生标准》钡含量上限为15 mg/kg 的标准,以上馒头的可溶性钡盐含量为食用盐标准的740倍。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依据GB14938-19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判定该起中毒事件系1起因食用含碳酸钡的馒头引起的化学性食物中毒。
3 讨论
最先2例病例中毒发病后,因对疾病认识不足,工厂未引起足够重视,是导致另9例病例进食剩余馒头后陆续发病的重要原因,缺乏对钡盐等有毒物质的有效监管导致误用是此次中毒事件发生的又一重要因素。另食堂经营、从业人员未实行准入制度,内部管理混乱,对流入食堂物资未进行有效管理,缺乏监督管理机制,是导致该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钡离子是一种极强的肌肉毒剂,对平滑肌、骨骼肌及心肌产生过度刺激作用,最后导致麻痹。钡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钾大量进入细胞内,引起低血钾。人一次性口服碳酸钡盐中毒剂量为0.2~0.5 g,致死量为0.8~4 g[4]。由检测结果推算此次中毒钡盐量为0.37~2.22 g,已达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因大多病例不同程度呕吐,实际吸收毒物量应不同程度少于推算剂量;调查结果显示中毒病例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与患者摄入毒物剂量和体质成正相关,临床表现符合急性钡盐中毒性临床表现的分级标准[5]。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 金属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对人体危害较大, 缺乏对金属钡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了解和预防钡中毒的基本知识, 是导致金属钡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6]。预防钡中毒的方法, 可溶性钡盐要加强保管, 容器上要有明显的有毒警告标识, 绝对不许与面粉、食用碱等食品放在一个仓库内保管, 以杜绝误食。各级卫生、工业、安全等部门应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形式加强对群众中毒防治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提高中毒自我防护意识。钡盐来源及使用广泛,应规范建筑工地或工厂企业所使用钡盐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