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原则与影响因素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原则与影响因素研究
乔全营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但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但通过资本运营手段,使其规模不断扩展,实力不断增强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原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小企业资本运营应注意的各种实际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又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当前经济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通过资本运营走出困境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引言
在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中小企业规模虽然无法和大型公司相比,但是它们的数量庞大,使得它们的总量甚至超过大公司的总量。
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很少能走远,原因就在于它们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太弱,那么如何使其规模不断扩展,实力不断增强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所以,现阶段我国各方面都鼓励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现阶段走出经济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通过资本运营的手段,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当前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方面。
但资本运营具有较大的风险,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在现有产品、技术、市场、管理等各方面还没有较大优势的时候,如何进行资本运营,是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难题。
也就是说,中小企业要想资本运营成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是中小企业进行资本运营必须弄明白的事情。
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情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我国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原则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我国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原则
2.1 资本运营要以企业的产品经营和企业发展为基础
现代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资本运营,企业的超常规发展更需要对资本的合理运营[1]。
可见,在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资本运营的地位何等重要。
国内外大量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在创造超常规发展企业的过程中,几乎都成功地运用了并购等资本运营手段。
从国内外企业的发展历程可知,企业的建立、成长、及发展壮大一般需要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
在第一阶段,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经营的重心。
资本运营第二阶段,在资本运营阶段,企业除了正常提供产品和服务外,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本运营,企业的经营重心逐渐从产品服务的单一重心转为产品服务和资本经营的双重重心[2]。
对一个中小企业而言,一般处在成长阶段,所以产品与资本两种经营都显得十分重要,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产品经营为资本经营奠定基础,资本经营是产品经营的高级形式。
而现在的情况是,人们往往重视资本运营,而忽视了产品的经营,甚至完全忽略掉产品经营,认为企业的经营只有资本经营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种错误思想的误导下,大量中小企业进行低成本的扩张,不断地扩大规模,结果往往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严重下降,不但没达到扩张的目的,反而将原企业拖垮。
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曾一语中的:“资本的扩张,虽有诱人的前景,但弄不好也会是一个可怕的陷阱”。
其实,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金融、证券类除外),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才是企业的经营根本,资本扩张、资本经营仅仅是服务于产品市场扩张的方法和手段。
所以,在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很好,经营高速扩张的时候,应有意识地放缓扩张的速度,重点加强内部管理,进行内部整合,以求公司稳步健康地发展。
“资本运营贵在有度”,这个“度”就是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的统一与平衡。
资本经营的方式和规模是根据产品经营的需要选择的,以实现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的统一;同时还必须时刻重视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平衡,即在资本经营阶段,随时不忘产品经营,要经常巩固资本经营的成果。
资本经营需要以一定的技术、产品、金融工具等为载体,需要以扎实的产品经营业绩为基础,决不是“空手套白狼”。
如果不考虑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整合能力,只是盲目地经营资本,则会像某些人吃得太快、太多,不好消化,造成胃的负担[3]。
2.2 资本运营要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进行。
内部途径可以通过企业的内部演化、内部积累逐步培育形成,但耗时较长。
外部途径可以运用类似英特尔与微软的“Wintel”知识联盟,还可以对外整合资源的方式,从外部获得所缺乏的核心竞争力要素[4]。
当然,核心竞争力具有买不来、偷不去、拆不开、溜不掉和带不走的特点,但是对外通过并购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则有可能获得核心竞争力要素,因为并购和一般的资产买卖不同,它属于生产要素的整体性转让,这种整体性转让可能包含着核心竞争力要素的转移,并且快捷、耗时较短。
通过外部资源整合方式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就是通过资本运营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核心竞争力培育和资本运营之间存在较大的契合。
所以,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资本运营对其发展和扩张起的作用十分重大,是其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外部途径。
但是,由于资本运营蕴含的内在风险及人们其认识的不足,中小企业很可能成也资本运营,败也资本运营。
因此,中小企业进行资本运营时要全面认识自身的能力,遵循企业发展的内在本质来经营企业。
资本运营必须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5]。
总之,资本运营存在较大的风险,对中小企业更是如此。
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更好遵循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基本宗旨,虽然资本运营有时可以与企业生产经营分层运作,但资本运营必须有利于生产经营的持续竞争优势,必须要有利于与生产经营相关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只有实现了资本运营和生产经营的结合,才能使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效益提高同步运行[6]。
2.3 资本运营要谨防投机心理
常见的资本运营方式有3个特点。
一是高智力性,即企业的每项资本运营都需进行研究、规划,智力劳动十分重要;二是非生产性,不论项目融资、资产置换,还是企业并购,并不创造任何财富和产品,所变化的只是资源配置和流动状况;三是高效益性。
以上各方面都要通过脑力策划(高智力)促进资产调整(非生产),进而获得高收益,所以有人将其称为“空手道”[7]。
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尤其是想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虽然很热衷于资本运营,或是以资本运营提高企业声誉套取更多贷款,或是以圈钱为目而设法上市,或以其它方式融得更多的资金,再以所圈的钱去并购其它企业并对其进行包装,而后再卖给下家从中赚取“差价”[8]。
这种资本运营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存在,但他们各种法规制度相对完善,识别驾驭风险的能力强。
而我国的某些中小企业看到这样赚钱也不择手段地如法炮制。
这种投机行为使某些中小企业在短期内确实赚取了大钱,但这种投机型的资本运营方式有着极强的诱惑力,从而最终使企业越陷越深进入万劫不覆的境地。
所以,中小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一定要有理性健康的心态,一定要以企业自身的能力位基础,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可行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才可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9]。
2.4 资本运营要谨防“低成本扩张”
在企业重组并购中,某些企业提出“低成本扩张”的思路,试图以尽可能少的投资尽可能大地增加企业资产,来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
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自身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低成本扩张”思路不符合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本质要求[10]。
在“低成本扩张”过程中,企业只是简单地以在资产交易中支出的代价来计算成本,而真正的成本并不是以此为限,还应包括并购企业在并购后进行的项目投资、技术开发、设备更新、产品调整、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市场开拓及各项潜在的复杂事务的代价。
很多并购企业还未整合好目标企业,很快使自己陷入了困境,甚至变成其他企业的并购目标。
这种案例,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
很常见。
对并购企业而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否以低的价格获得目标企业,而在于是否拥有产品、技术、市场、管理等各方面的优势。
缺少这些优势,即便无偿取得了目标企业,并购后的经营也可能失败。
所以“低成本”并不是中小企业重组并购的关键因素[11]。
资本运营最看重的是资本的使用和支配,资本运用比资本的占有更重要,因为企业的利润来源于经营资产而非拥有资产。
因此资本运营注重通过兼并、合资、租赁、控股等方式把“蛋糕做大”(即获得对更大资本的支配权),注重通过战略联盟等方式与其他互补优势企业合作开拓市场、降低风险,获得更大的资本增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12]。
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现有产品、技术、市场、管理等各方面还没有较大优势的时候,不适合“低成本扩张”的资本运营方式。
3.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影响因素
3.1 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宏观影响因素
(1)金融体制因素
我国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在当前受金融体制影响比较严重。
当前,我国金融结构的构架仍以较为传统的金融结构为主,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也曾试图把银行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从机构上加以分立,但仍然难以根本改变我国的金融结构。
我国的金融结构是建立在不完善的甚至是扭曲的信用关系基础之上的,这种结构严重阻碍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严重降低并减缓了资本转化的效率和速度[13]。
从银行方面来看,工业化时代的金融体系结构分为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和银行主导型两种,我国的金融结构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结构。
一些初创期或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其不确定性很强,风险也很大,但投资的回报相对也比较高。
根据盖尔和艾伦的理论,这类企业的资本运营应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因为高风险高回报的资本运营只有证券市场才能承担。
但我国的融资结构以银行为主导,证券市场极不发达,成长或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资本运营。
这些企业的资本运营本该由证券市场承担但被转到了银行,银行出于艾伦等人的观点或稳健原则,仅仅通过先验概率确定对企业的放贷,因此,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进行资本运营也变的十分困难了。
由于中小企业的风险较大,如果中小企业的资金以银行融资为主,而银行信贷融资的收益率是固定的,最终是银行承担了较高的风险,而不能分享企业成功带来的收益。
所以,银行的风险与收益极不对称,大大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动力。
从证券市场来看,我国的证券市场主要以股票市场为代表。
虽然股票市场发展很快,但债券市场的发展却十分缓慢,虽然债券市场是证券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思路受到了中国特定社会经济环境的限制,在证券市场的建设方面,将资本市场严重地股市化了,具体来讲就是重视直接融资,忽视间接融资,从而只重视股票市场的发展,严重忽视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而且政府部门对企业发行债券的控制过死、过多,审批环节多、机构多、时间长、手续繁杂。
与银行贷款相比,企业发行债券的资格审查门槛更高、控制更严,甚至有所有制、行业、地域等方面的歧视或限制。
在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制定的发行政策极不稳定,审批的标准时严时松。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资本运营。
另外,从股票市场来看,我国股票市场是主板市场发达,而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上市的二板市场发展十分滞后。
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以政府的行政手段为主,各环节基本都是通过计划框架用行政分配方式来运作,包括上市公司的选择甚至股票额度的确定。
因此,基本上主要是国有企业从股票市场取得资金。
虽然买壳上市是中小企业实现上市的捷径,但也存在很多客观问题,从而大大增加了这一资本运营方式的成本。
(2)信用体系因素
信用就是遵守诺言。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信用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观念,同时也更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它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无形资源,同是也是扩大市场规模的前提条件。
信用资源的大小,与一国财富的增值和发展潜能有着重大联系,因此我们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信用资源在层次上来看,分为个人信用资源、企业(法人)信用资源和国家(社会)信用资源。
在完全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整个社会信用资源以个人信用资源和企业信用资源为基础,而在我国则相反,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
在我国,由于国家信用不是依赖于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约束,更不是植根于社会成员的自律,而是依赖于国家权威的外在强制,所以国家信用缺乏坚实社会基础,因而国家信用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支持。
从具体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体现:
首先是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在经营风险、管理素质、经济实力等差别较大,需要有一个科学发达的信用评价体系将它们区分开来,使真正有潜力、守信誉的企业能得到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由于我国各种信用体系和社会公证机制还很不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还未建立,所以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一直严重欠缺,致使各种信用情况良莠不齐企业的难以区分,该情况严重导致提供资金的一方提高门槛,造成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困境[14]。
其次,我国信用担保机构还很不发达,并存在诸多缺陷,主要体现在:首先,政府干预过多。
财政出资的政府担保机构在整个信用担保体系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该情况不利于担保机构的市场化运做。
其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自身的经营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缺乏专业人才的运作和管理,同时缺乏风险分散机制和资金补偿机制,因而民间资本型的担保机构业务开展缓慢,从而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
(3)法律环境因素
在我国,还没有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系统法规。
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处在无法可依的状态,当出现经济纠纷或权益被侵害时,很难得到法律法规的有效保护。
尽管《合伙企业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确立了平等市场主体特征的新型法律框架体系,但中小企业在一些具体的立法中,仍然受到歧视或者不被重视。
在保护中小企业投资产权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权威,而且有些法律法规没能保障中小企业的利益,使得某些中小企业的财产甚至人生安全,都缺乏及时有效的保护。
比如,中小企业在参与国有企业并购、改革过程中发生的纠纷,法院在判决时往往倾向于侵害中小企业利益,维护国有企业利益,不仅企业的知识产权缺乏保护,其正当财产权益也得不到保护,从而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积极性。
在品牌竞争时代,企业必须善于利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知识产权尤为重要,但现阶段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规还很不健全,侵害中小企业产权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15]。
3.2 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微观影响因素
中小企业资本运营困难,不仅有其宏观的外部环境因素,更有其自身的因素。
宏观的外部环境单个企业并不能改变,而只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得到改善,但自身的因素企业却可以由通过自己的努力改进,所以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重视自身内在素质的提高,以满足通过股市或银行进行资本运营的条件。
(1)企业规模的因素
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灵活的优势,虽然“船小好掉头”,但是小规模和经营灵活的特性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却成了障碍。
一方面,规模小对银行来讲就代表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也差,破产率也高,其违约风险也就大,由于规模小无法向银行提供有价值的财产抵押,即使是房地产抵押也因其变现能力差而不被银行所接受;经营灵活就代表其经营的不确定性很强,如经营方式具有投机性、无稳定的主营业务等。
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小也使得中小企业被资本市场拒之门外。
现行资本市场的进入门槛很高,如《证券法》规定企业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发起人的认购不能少于三千万元,这对于大多数资本总额不足百万的中小企业而言绝对是不可能的[16]。
规模小不但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而且也提高了资本运营的交易成本。
由于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具有风险大、频率高、数额少的特点,从而使贷款的单位成本大大提高。
银行贷款也有固定的成本费用,如贷款前银行要对企业的信用调查,贷款时的审查以及贷款后进行监督等,这些都会使银行产生大量的固定成本。
当然单位固定成本存在着规模经济,即会随贷款规模的增大而减小。
中小企业需求的资金少,当然也就规模不经济。
同时,由于银企之间的
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调查会更加详细,监管成度也较一般企业会更大,从而使固定交易成本大大增加。
而在资本市场上情况也是如此,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会存在信息披露费、挂牌费、中介费等固定成本,这些固定成本与发行量大小无关,也与产量的大小无关。
与类似大企业资本市场资本运营不同,中小企业大多为小额的资本需求,如果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也会存在单位交易成本高,规模不经济的问题。
(2)企业组织结构的因素
中小企业最大的组织结构问题之一就是产权不清晰。
产权制度的最主要功能在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经济交易的费用。
产权不清晰会加大交易成本,增加经济活动中不必要摩擦。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只有国有企业才存在产权不明晰问题,但实际上中小企业同样也存在产权不明晰问题。
首先是中小企业的“红帽子”问题。
一些中小企业“挂靠”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形成了所谓的“红帽子”企业,以获得有政府相关政策的保护。
这些企业的产权本来是比较明晰的,却在发展过程中却变得逐步模糊起来。
在企业的发展初期,这种模糊的产权对中小企业能起到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成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中小企业产权模糊不清,抵押物也会因产权不明而难以变现,向银行贷款很可能会遭到拒绝。
权不明晰,科学的管理手段也很难实现。
产权不明晰,就不能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民间资本,从而使得股份制改造难以完成,资本的整合或重组难以进行。
其次,中小企业的企业产权与个人产权也很不明晰。
目前,由于我国民间投资一般是靠家族或亲友关系来维持,个人产权与企业产权混常常在一起,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新类型的产权不明晰,这种产权不明晰,使中小企业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合理的管理制度,从而在股东之间难以形成有效制约。
另外,中小企业内部也没有对经营权进行细分,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产权上处于就对主导地位,导致了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致使企业的约束激励机制很不健全。
这种情况下,普通的管理人员成了企业主的附庸,大多数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自己的发展预期,不思进取,只考虑短期利益和老板一致,最终致使企业的竞争力大大下降。
(3)企业管理的因素
从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以个人私营模式进行管理,该模式具有四大特征:集权化的管理模式、单一的产权结构、任人唯亲的用人制度、家长专断的决策机制。
这种模式在企业的初创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同时,家长制决策机制也有利于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降低管理控制难度和成本,减少内耗,但这种治理结构的弊端,主要显现在企业需要发展的时事。
另一方面,该模式的家长专断决策机制和任人唯亲用人机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会带来极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进而加大了资本运营的风险。
以个人私营模式进行管理,会将社会公众排斥在外,这不仅会使企业的社会形象欠佳,也会使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限制企业对社会公众资金的吸纳。
所以,很多中小企业所需的资金只能通过民间私人借贷,很难向银行贷款或进入债券、股票等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17]。
从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程度来看,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提供给银行的财务信息极不准确,也不规范。
银行根本不能凭借财务报表信息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估。
中小企业产生信息不透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产权封闭,该类企业担心商业机密外泄,所以从主观上来讲不愿披露真实的信息;从客观方面来看,中小企业一般由于组织机构简单,人员较少,账目管理欠规范,甚至不设专职会计人员。
而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帐目审查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所以该类企业披露财务信息客观上存在较大困难。
很多企业隐蔽真实财务信息使外界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最终加剧了这些企业资本运营的困难。
从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来看,其资本运营的能力普遍较弱。
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运营的成败往往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资本运营成功可以解决企业资金困难甚至未来的发展。
现实中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资本运营意识十分淡薄,这些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求稳一直采取对“资本运营”避而远之的态度,当资金短缺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时,才明白资本运营的重要性,但此时为时已晚,后悔莫及。
而有些中小企业虽然意识到了资本运营的重要性,但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非规范化的操作。
实际上,资本运营是一种对社会资源综合运作的过程,是一种专业化的行为,而且它是企业的一种长期战略,是一种长期行为。
所以,资本运营并不是普通的企业管理者自己能操作的,须要由相关的专业人士运作。
(4)企业自身信用的因素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同时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企业的生命,对维持银企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现阶段,中小企业的违约现象十分严重,也一样存在逃废债务的现象。
逃废债务会引起银企之间的信任危机,而信任危机会加剧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所以,在中小企业信用的缺失,使他们从银行贷款更为艰难。
信用缺失不但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也影响他们的投资。
这些企业由于规模小、发展时间短、破产率高,从而导致先天信用不足。
另外许多企业不履行合同、欠账不还、不讲信用,造假制假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因而这些企业的后天信用也严重不足,先天和后天的信用缺失,极大地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声誉。
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自身资本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其信用缺失直接导致市场风险的进一步提高,所以他们只会选择一些短期投资来做,最终导致其投资趋于短期化。
同时由于信用缺失,严重阻滞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导致了各种生产要素的交易摩擦增强,交易成本大大提高,最终导致了中小企业投资效率的低下。
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时,需要发生与其他市场主体签订并履行各种合同和交易契约的信用行为。
由于信用缺失降低了投资者对他们投资项目的评价,从而使投资者的信心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欲望与热情[18]。
4.结束语
中小企业如果要成功地进行资本运营,促进其长期快速的发展,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同时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中小企业进行资本运营,要以企业的产品经营和企业发展为基础,同时,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要的是,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要谨防投机心理和“低成本扩张”,尤其对于那些在现有产品、技术、市场、管理等各方面还没有较大优势的中小企业,更是要特别注意。
另外,中小企业进行资本运营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方面看,受到金融体制、信用体系、法律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从微观方面看,还受到企业规模、企业组织结构、企业自身信用等自身因素的影响。
所以,中小企业如果要想通过资本运营促进其长效发展,除了政府层面给与政策支持以外,更重要的是其本身要注意完善组织结构,提高信用,培育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薛淑红.资本运营与企业发展[J].中国商界,2009(7).
[2]邹妍.企业资本运营分析之探讨[J].时代金融,2012(3).
[3]丁浩.商品经营和资本运营的互动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5):41-44.
[4]娄亮华.基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资本运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9):213-215.
[5]庞亚辉.企业资本运营探讨[J].当代经济管理,2010(5).
[6]王玉欣,傅明,陈敬东.现代企业资本运营应处理好五大关系[J].财务与会计,2001(9):59-61.
[7]王金.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7.
[8]张伟哲.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策略选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12):121.
[9]龙涛.关于企业资本运营管理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1(10).
[10]郭效丁.对企业资本运营与扩张的一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9(6).
[11]孟庆良.关于民营企业资本运营与产业整合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12).
[12]马小会.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32).
[13]王艳.民营企业融投资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14]张健.中小企业资本运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2(1).
[15]赵颖,金海清.中国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识别[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
[16]王增孝.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核心应对策略[J].职业时空,2010(2).
[17]贺冬萍.试论优化企业资本运营的对策[J].科技信息,2009(28).
[18]任平.中小企业资本运营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21-22.
作者简介:乔全营(1968—),男,河南许昌人,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现供职于许昌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资本运营模式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