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考点

论语十二章考点

论语十二章考点
论语第十二章主要考点如下:
1. 学而不厌:指人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进取,而不应该停止学习或满足于当前的成就。

2. 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在与他人交往中,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改进自己。

3. 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学习,通过教学可以增进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4. 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局限于一种特定的技能或才能,而应该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5. 学而知不足:学习是一个不断追求知识和成长的过程,即使学到了一些知识,也不能满足,应该继续学习。

6. 师友相亲: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师友关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7. 学而时习之:学习不仅要有系统的学习计划,还要有持续的反复练习和巩固。

8.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指人们应该欢迎来自远方的朋友,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9. 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应该追求卓越的品质和美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10. 君子务本:君子应该注重发展自己的根本素质,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功名利禄。

以上是论语第十二章的主要考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和理解这些内容。

(学生版)《论语》十二章基础知识

(学生版)《论语》十二章基础知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1.孔子,名,字,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创办私学,周游列国,晚年修订六经,即。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包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等。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学派的开创者,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影响。

2.《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编撰而成的体散文集,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3.“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性的通称,指____________的人。

而后“君子”一词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____________的人。

4.“小人”是与“君子”相对的一个概念,在先秦典籍中多指____________的人;同时,它还是个谦辞,可用来称呼自己。

后来被赋予道德含义后,指____________的人。

二、加点字注音。

八佾.()自省.()文质彬彬..()譬.如()未成一篑.()迩.之事父()三、一词多义,写出含义1.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沛公安在()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归天下归仁焉()完璧归赵()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后五年,吾妻来归()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3.克克己复礼为仁()以柔克刚()攻无不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4.敏敏于事而慎于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回虽不敏()5.道就有道而正焉()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任重而道远()得道者多助()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6.言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亦各言其志也()夫三子者之言何如()7.质质胜文则野()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 质明,避哨竹林中(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 8.喻君子喻于义( ) 喻之以理( ) 不足以喻其美( )9.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 徒留无所施( )10.而人而不仁,如礼何()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有道而正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任重而道远()登高而招()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11.为譬如为山()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大全必考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大全必考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以及对话。

阅读《论语》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入了解,也是我国古代思想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将《论语》中的十二章进行知识点归纳,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学而”篇1. 孔子论学:学无止境,要终身学习。

2. 学习的态度:虚心求教,不骄不躁。

第二章:“为政”篇1. 孔子治国理政的思想:明德治国,以德为先。

2. 政治者的道德标准: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第三章:“八佾”篇1. 学习楷模:须学习孔子的弟子们,不断超越自己。

2. 品行操守:律己宽严,善于反省。

第四章:“里仁”篇1. 仁者的品质:宽厚仁爱,以义为先。

2. 仁德传播:以身作则,善行传世。

第五章:“公冶长”篇1. 学习的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忠恕之道:忠诚待人,宽恕他人。

第六章:“雍也”篇1. 言传身教:以言传身教,积极实践,传承德行。

2. 亲善友好:善交者的表现。

第七章:“述而”篇1. 学习策略:虚心向他人请教,长进不已。

2. 知识传播:以德为先,知识传播不拘一格。

第八章:“述而”篇1. 学习的态度:坚持学问,不容怠惰。

2. 知识的普及:普及知识,鼓励他人学习。

第九章:“述而”篇1. 谦虚学习:谦虚好学,不骄不躁。

2. 诚信待人:诚实守信,待人诚恳。

第十章:“述而”篇1. 知识的传承:孔子的弟子们互相学习,传承博大精深的学问。

2. 污蔑诬陷:对不实的言论应予以矫正。

第十一章:“述而”篇1.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忠实可靠。

2. 学习的目的:明德达理,以德治国。

第十二章:“述而”篇1. 言行一致: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2. 高尚的人格:为人正直,坚守原则。

通过以上对《论语》十二章的知识点归纳,可以更好地了解《论语》所传递的智慧和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大家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能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塑造高尚的品格。

在《论语》中,所包含的十二章内容丰富多彩、思想精深。

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3、论语论:通“伦”,伦理二、成语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三十而立4、逝者如斯5、不舍昼夜6、三人行,必有我师7、择善而从8、匹夫不可夺志三、古今异义(加横线的字)(1)有朋自远方来古:志同道合的人(“友”:关系友好的人)今:泛指朋友(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四、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五、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3)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介词,在于我如浮云介词,对于(4)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的六、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1)学而时习之(表顺接关系的连词)(2)人不知而不愠为(表转折)(3)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修饰)(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表修饰或表顺接)(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7)曲肱而枕之(表修饰)(8)不义而富且贵(表修饰)(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特殊句式七、省略句:(1)人不知()而()不愠。

(前者省略了宾主“我”,后者省略了主语“我”)(2)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12章笔记整理

论语12章笔记整理

论语12章笔记整理
《论语》第12章主要记载了孔子对于君臣关系、父子关系、朋友关系等人际关系的观点和教诲。

1. 君臣关系
- 孔子提倡君臣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互相合作的关系。

君主应该以德行和明智来治理国家,而臣子则应该以忠诚和尽职来辅佐君主。

- 君臣关系应该建立在忠诚和尊重的基础上,君主应该珍惜忠诚的臣子,而臣子也应该尽忠职守,为君主尽心尽力。

2. 父子关系
- 孔子强调父子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爱护、相互理解的关系。

父亲对孩子应该给予关怀和教育,孩子则应该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意愿。

- 父子关系的优劣也体现了家庭的道德品质,一个家庭如果能够建立良好的父子关系,将会有良好的家风家训。

3. 朋友关系
- 孔子指出朋友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信任、相互扶持的关系。

真正的朋友应该以诚实和真心相待,能够在困难和危险的时候互相支持。

- 孔子强调朋友关系的重要性,认为没有真正的朋友,一个人将会在困境中孤独无助。

总之,第12章的内容强调了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和朋友关系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些道德准则和行为
规范。

这些准则和规范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语十二章每句的总结归纳

论语十二章每句的总结归纳

论语十二章每句的总结归纳《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儒家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十二章是《论语》中的一部分,包含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原则。

本文将对论语十二章中的每句话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精髓。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论语·学而》)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论语·为政》)孔子在这句话中告诫人们,不要只注重外表和口舌之辩,而应该注重内在的道德品质,真正的仁爱才是最重要的。

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无能焉。

” (《论语·为政》)孔子倡导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强调了孝顺和恪守信义的重要性,并指出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够真正地关爱他人。

4.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论语·为政》)这句话指出了女子和小人比较难以教养。

孔子认为,女子和小人容易被外界环境所诱惑和影响,必须加以教育和引导,才能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5.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论语·为政》)孔子在这句话中反映了他对于君子和小人在道德和心态上的区别。

君子无所隐藏,坦荡坦率,而小人则心机多端,常常戚戚于小事。

6.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论语·为政》)孔子告诉我们,真正的知者不会迷茫和疑惑,真正的仁者不会为小事而忧虑,真正的勇者不会害怕困难和挑战。

7.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这句话再次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真正的君子应该广交朋友并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他人对自己的无知。

8.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的集结。

在学习《论语》时,我们需要理解其中的重要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的学说。

下面就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的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学而篇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反复思考,只有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孔子对学习的要求,他倡导人们要虚心好学,不要因为自己已经有所成就而骄傲自满。

第二章:为政篇1.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是对待友谊和仁爱的理解。

孔子认为通过学问可以结交朋友,而朋友可以相互帮助成长。

2. “君子之于天下也,不求也难。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要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第三章:兄弟篇1.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教导我们要有坚定的信仰和为人之道,同时要虚心接受错误并勇于改正。

2.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将问题推给别人。

第四章:述而篇1.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认为真正的仁爱不能通过华丽的言辞和做作的举动表达,而是从内心发出的。

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强,只有经历过困苦才能看到真正的价值。

第五章:泰伯篇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认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以身作则,只有身体力行,才能更好地影响他人。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强调了道义与利益的区别,他认为君子应该以道义为重,而不是只追求个人利益。

第六章:乡党篇1. “凡习礼,一以贯之。

”孔子强调要坚持学习和实践礼仪,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以提升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

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以平等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

10《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1.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2)一词多义【其】①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②人不堪其忧(代词,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种困境)③回也不改其乐(代词,代“颜回的”)【为】①为.人谋而不忠(替)②可以为.师矣(做)(3)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4)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⑤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3.主题解说课文《〈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4.重点突破课文所选12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哪三个方面的内容?提示:一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包括第1、2、4、5章。

学习方法有:复习法、反省法、学思结合法。

二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包括第7、9、10章。

学习态度包括:要以学为乐、诚实谦虚、善于取长补短、珍惜时间。

三是关于修身做人的,包括第1、2、3、6、8、9、11、12章。

在这几章里,孔子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方法,那就是要宽以待人、忠实守信、顺心而为、安贫乐道、择善而从、坚守志向、博学仁德。

5.结构图解学习勤于复习方法学思结合学习以学为乐是为《论语》十二章学习态度诚实谦虚了更珍惜时间好地修身宽厚仁义做人做人坚贞守节6.学法点津文言字词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与重点实词的意思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知识。

【典型例题】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四十而不惑. (2)不亦说.乎 (3)吾日.三省吾身【参考答案】(1)迷惑,疑惑 (2)通“悦”,愉快 (3)每天【技法点睛】文言字词理解的方法有:(1)扩词法。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复习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逾(yú)矩(jǔ)罔(wă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堪(kān)肱(gōng)笃(dǔ)志陬邑(zōu yì)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第一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第二章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第三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总结(文档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总结(文档版)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文学常识:1.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二、词语解释:1. 子曰(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2.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4.不亦君子乎?(君子:有才德的人)5. 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6.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8.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9. 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10.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11.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12.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16.饭疏食,饮水(饭:吃)17.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18. 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2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军队)(夺:改变)(匹夫:泛指平民百姓)21.博学而笃志(笃:坚定)22.切问而近思:(切:恳切)23.仁在其中矣(仁:仁德)三、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3.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4.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过了呢?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一、学而篇- 学习的重要性:孔子强调学习是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 仁爱思想:提倡以仁爱为核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礼的重要性: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规范。

二、为政篇- 为政以德:主张领导者应以德治国,以身作则。

- 民为邦本: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应以民为本。

- 政治诚信:领导者应诚实守信,以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三、八佾篇- 礼乐教化:通过礼乐来教化民众,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 社会等级:明确社会等级制度,各司其职,维护社会稳定。

四、里仁篇- 仁者爱人:仁的核心是爱人,仁者能够体恤他人。

- 仁与不仁:通过对比仁与不仁的行为,来指导人们的行为。

五、公冶长篇- 君子与小人:通过比较君子和小人的品行,来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

- 诚信交友:强调交友应以诚信为基础,避免与小人为伍。

六、雍也篇- 君子的品德:详细描述了君子应具备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 学习与思考:强调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倡导学以致用。

七、述而篇- 孔子自述:孔子通过自述其学习和教学的经历,来启发弟子。

- 学习态度:强调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追求知识和道德的提升。

八、泰伯篇- 德行的传承:讨论了如何通过教育和实践来传承德行。

- 君子的忧患意识:君子应有忧患意识,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九、子罕篇- 稀有的品德:孔子讨论了一些稀有但重要的品德,如谦逊、宽容等。

- 行为的自我约束:强调个人应当自我约束,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

十、乡党篇- 社区和谐:讨论了如何在社区中建立和谐的关系。

- 礼节的重要性: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节,以促进社会和谐。

十一、先进篇- 弟子的评价:孔子对其弟子的评价,反映了他们各自的品德和才能。

- 学习和进步:通过弟子的例子,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进步。

十二、颜渊篇- 仁政的理想:孔子提出了仁政的理想,即以仁爱为原则治理国家。

- 君子的责任感:君子应当有强烈的责任感,为民众谋福祉。

以上是对《论语》十二章的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论语》十二章

最新版《论语》十二章
比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其志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通假字 知识归纳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yuè。
二、一词多义 1、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可译为“然后”) 学而不思则罔(转折连词,可译为“却、但是”) 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可译为“而且”)
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3、为:为人谋而不忠乎(给,替)
温故而知新(知道)
可以为师矣(当
三、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表示修饰关系 默而识之 表示顺接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表示并列关系
表示承接关系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表示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
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红色 词语的意思。
思考讨论:
1、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说”通“悦”,愉快)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多次反省) 2、吾日三省吾身。 (学过的知识) 3、温故而知新。 (迷惑; 有害)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强毅, 刚强)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想; 施加) 7、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8、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
一、填空: 1、《论语》中“论”的读音是____,它是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是____(朝代)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 3、《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如何向他人学习,孔子的论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学习和思考应该结合起来才有成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句中红色的字: 1、人不知而不愠( ) 2、不亦君子乎( ) 3、吾日三省吾身( )(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温故而知新( ) 6、士不可以不弘毅( )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__通__,意思__读音__。 2、诲女知之乎:__通__,意思__读音__。 3、是知也:__通____,意思__读音__。 四、一词多义: 1、而:人不知而不愠(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任重而道远( ) 2、知: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知之为知之( ) 是知也( 3、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也( ) 仁以为己任(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五、翻译句子: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默写关于学习的谚语和名言警句各二句。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那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我们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点总结高中

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点总结高中

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点总结高中一、通假字。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

1. 可以。

- 古义:可以凭借。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今义:表示许可。

2. 从而。

- 古义:是两个词,“从”是跟从,“而”是连词。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今义: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

3. 饭疏食饮水。

- 古义:粗劣。

“疏食”指粗粮。

今义:疏通、疏散等。

- 古义:冷水。

今义:泛指一切水。

4. 匹夫。

- 古义: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含轻蔑意)。

三、一词多义。

1. 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 而。

-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就)-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并且)3. 知。

-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知道,懂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4. 乐。

- 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四、词类活用。

1.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2.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3. 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4. 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5. 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 贤哉,回也!(“也”表判断)2. 省略句。

- 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指代温故而知新这种情况)- 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指代自己)六、重点句子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全书共分为二十篇,每篇包含若干章,其中“十二章”指的是《论语》中的第十二篇。

以下是《论语》十二章的知识点总结:1. 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他提倡“有教无类”,即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分贵贱。

2. 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可以增长知识,而思考则能使知识内化,转化为个人的智慧。

3.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强调君子应具备道德修养、仁爱之心和责任感,而小人则自私、贪婪、缺乏道德。

4. 仁与礼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和尊重的表现。

同时,他也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规范。

5. 诚信的价值:孔子提倡诚信,认为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个人品德的重要体现。

6. 谦虚与自省:孔子认为谦虚是美德,自省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

他鼓励人们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以求不断进步。

7. 孝道的内涵:孔子强调孝道的重要性,认为孝顺父母是为人之本。

同时,他也指出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尊重和关爱。

8. 忠诚与正直:孔子认为忠诚和正直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建立信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9. 礼仪与音乐的教育作用:孔子认为礼仪和音乐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们能够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10. 政治理念: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强调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和为民服务的精神。

11. 君子的处世之道:孔子提出君子应当以道德为准则,以仁爱为行为的指导,以智慧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12. 孔子的人生观:孔子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学习和实践道德,以达到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以上是对《论语》十二章的知识点总结,这些思想至今仍对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语十二章》重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重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论语十二章》重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的重点总结如下:
1. 仁:本章通过讨论仁的概念,强调了仁是一种基本的人类道德品质。

孔子认为,仁是一种广泛的情感和行为,包括对他人的关爱、尊重和体谅。

他还
指出,一个人必须先有仁德,才能成为一名有能力和品质的领导者。

2. 学: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不断学习并追求知识和智慧,以成为更好的人。

他还提出了学习的三个阶段:学而时习之、问而思之、仁而有勇。

这表明,学习不仅仅是积累知识,还要思考和实践。

3. 曾子之三问:这一部分记录了曾子提出的三个问题,即:治国、修身和为人。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孔子强调了一个人应该从修身做起,通过个人的努
力来改变和影响整个社会。

4. 季氏:孔子对待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时的态度。

他认为,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重要的是他们的品质和能力。

孔子强调平等和公正,反对任人唯贤或只
看重血缘关系。

总的来说,《论语十二章》强调了人的道德品质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以
及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它还强调了孔子对待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时的态度和价
值观。

第1页/共1页。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论语》十二章啊,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宝藏呢!里面的知识点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咱们前行的路。

先来说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不就跟咱吃饭一样嘛,吃了一顿美味的饭,过段时间再回味一下,那滋味还是很美呀!学习也是这样,学了之后时不时复习复习,那感觉多棒啊,知识就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啦。

“吾日三省吾身”,嘿,这可太重要啦!每天都要反省自己,就像给自己照镜子,看看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这就好比走路,时不时看看脚下,才不会摔跤嘛。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知识还能有新收获,这多神奇呀!就像一件旧衣服,你重新搭配一下,嘿,又有了新感觉。

能做到这样的人,那都能当老师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那可得两手抓呀,光学习不思考,那不就白学啦?光思考不学习,那不是瞎琢磨嘛。

就像划船,桨和舵都得有,才能顺利前进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一件事,知道不如喜欢,喜欢不如以此为乐。

想想看,要是你做一件事特别快乐,那干起来得多带劲呀,拦都拦不住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世界上厉害的人多了去啦,走在路上随便碰到几个人,里面说不定就有能教咱的呢。

可别小瞧别人呀,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呢。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过得可真快呀,就像流水一样,哗哗地就流走啦。

咱可得珍惜时间,别虚度光阴呀。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个人的志向那可是很重要的呀,就像黑夜中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不管遇到啥困难,都不能丢了自己的志向。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还得恳切地提问,多思考身边的事。

这就像盖房子,基础打得牢,房子才盖得稳呀。

《论语》十二章里的这些知识点,真的是太有用啦!它们就像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把这些智慧都用到生活中去。

让我们带着这些智慧,在人生的道路上大步向前,不怕困难,勇敢前行!这《论语》十二章,真的是值得我们一直学习,一直回味呀!。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1.《学而》-学习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推崇了德行的培养和修养。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强调了个人品德和才能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努力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2.《为政》-君子的品德:"君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政:曰仁、曰不由、曰多闻、曰知、曰行",强调了君子的品德与为政的重要关系,建议要具备这五种能力。

-以德治国:"政得其道,民易使也",主张以德治国,通过教育和道德观念的引导来维持社会秩序。

3.《八佾》-乐的作用:乐的目的是培养和陶冶人的品德,提倡以乐为教材,通过音乐和舞蹈来教育人民。

-机变节奏的重要性:提倡乐舞的节奏要机变多样,认为节奏是形成乐舞艺术魅力的关键。

4.《里仁》-里仁:"里仁者,省则自体,亲则民化,亲尊者,民有所亲;官尊者,国有所庙",重视家庭和家族的关系,认为家庭是培养道德人的基石。

-亲尊者与官尊者:亲尊者即对家人亲近尊敬;官尊者即对官员尊重,认为国家要有建立和维持的庙宇。

5.《公冶长》-宗法制度:主张通过宗法制度来更好地管理家族和家庭,并认为家族的德行和品质是很重要的。

-人君的道德榜样:人君应该成为家族成员的道德榜样,以规范家族的风尚和家庭的行为。

6.《子罕第十三》-孟武伯问孝:被问到孝道的本质,孔子回答说孝顺可以通过养生、明理、审时和事效四种方式来体现。

-孝的重要性:"孝于亲也,而后尽于事国",强调了孝顺亲人是成为好公民的重要前提。

7.《雍也》-儒学的核心:强调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只有自己先做到这些,才能够影响他人和整个社会。

-学问的目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提倡要持之以恒地学习,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修养的提高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8.《述而》-听从人的借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认为君子应该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论语十二章》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

《论语十二章》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

《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意思是说,只要2.耳提面命:拉着耳朵,面对面地教导。

形容恳切地教诲。

3.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左右开始成熟,可以自立于社会,有所成就。

4.温故知新:温:温习,复习。

故:旧的,指已学过的知识。

也作“温故而知新”。

①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会有新的体会和理解。

②指通过回忆过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现在提供参考。

5.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6.不舍昼夜:日夜不停、持续不断。

7.择善而从:从:跟从。

选择好的去遵循或学习。

8.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9.逝者如斯: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斯:这,借指流水。

比喻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10.一箪一瓢:原为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之语。

后用以比喻生活清苦。

11.博学笃志: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12.见贤思齐: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

13.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14.任重道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并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

15.死而后已:意思是死了以后才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16.智者不惑:有智慧的人不易被迷惑。

17.兴观群怨:意思是指诗的社会功能。

1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迫切。

19为山止篑:比喻功败垂成。

20.一篑之功:功前的最后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后一分努力。

21.克己复礼:严格约束自己,使一言一行都合于礼。

二、文化常识1.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他的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孔子的主张是:“仁、义、礼、智、信”;孔子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被后人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圣人、至圣”,与孟子并称为“孔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
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罔(w?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
堪(kān)肱(gōng)笃(dǔ)志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
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
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
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

以:凭借为:做,成为
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

(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五章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3.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第六章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1.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乐:乐趣
2.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
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3.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

(学习态度)
第七章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2.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
乐趣的人。


3.课文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第八章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2.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第九章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字词解释: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
2.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
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3.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

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
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十章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字词解释: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舍:舍弃
2.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3.课文探究: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十一章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字词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男子汉。

夺;改变
2.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 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十二章
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字词解释: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仁:仁德
2.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
德就在其中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