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破坏准则及本构关系
本构关系
④其它力学理论类模型。 (非弹性模型) 各类本构模型的理论基础、观点和方法迥异,表达形式多样, 简繁相差悬殊,适用范围和计算结果的差别大。很难确认一个 通用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只能根据结构的特点、应力范围和精 度要求等加以适当选择。至今,实际工程中应用最明和使用方便的非线弹性 类本构模型。
1、各向同性本构模型
结构中的任何一点,共有6个独立的应力分量: 即正应力σ11、 σ22 、 σ33 剪应力τ12=τ21、 τ23=τ32 、 τ31=τ13 。 相应地也有6个应变分量: 为正应变ε11、 ε22 、 ε33 剪应变γ12=γ21、 γ23=γ32 、 γ31=γ13 假设材料的各方向同性、有相等的弹性常数,即可建立正应 力-正应变和剪应力-剪应变之间的关系如下:
所以,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本构关系的内容非常丰富,试验和 理论研究也有一定难度。经过各国研究人员的多年努力,本构 关系的研究已在宽广的领域内取得了大量成果,其中比较重要 和常用的本构关系有: ◆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和受拉应力-应变关系;
◆混凝土的多轴强度(破坏准则)和应力-应变关系;
◆多种环境和受力条件下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包括受压 卸载和再加载,压拉反复加卸载,多次重复荷载(疲劳), 快速(毫秒或微秒级)加载和变形,高温(>l00oC)和低温 <0oC)状况下的加卸载,……;
4.8.2非线性分析中的各种本构关系
结构分析时,无论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都要将整体结构离 散化、分解成各种计算单元。例如二、三维结构的解析法取为 二维或三维应力状态的点(微体),有限元法取为形状和尺寸 不同的块体;杆系结构可取为各杆件的截面、或其一段、或全 长;结构整体分析可取其局部,如高层建筑的一层作为基本计 算单元。因此,本构关系可建立在结构的不同层次和分析尺度 上.当然最基本的是材料一点的应力-应变关系,由此决定或推 导其他各种本构关系。 各种计算单元的本构关系一般是以标准条件下,即常温下短 时一次加载试验的测定值为基础确定的。当结构的环境和受力 条件有变化时,如反复加卸载、动载、荷载长期作用或高速冲 击作用、高温或低温状况、……等,混凝土的性能和本构关系随 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必须进行相应修正,甚至重新建立专门 的本构关系。
混凝土破坏准则与本构关系
大值: 用 f1, f2, f3 表示, 相应的峰值主应变为:ε1p,ε2p,ε3p。
σ3 σ1
符号规则为:
σ2
σ2
f受1 拉f2为正f3、受压1p为负 2 p 3 p
σ1
σ3
国内外发表的混凝土多轴试验资料已为数不少,但
由于所用的三轴试验装置、试验方法、试件的形状和 材料等都有很大差异,混凝土多轴性能的试验数据有 较大离散性。尽管如此,混凝土的多轴强度和变形随 应力状态的变化仍有规律可循,且得到普遍的认同。
①在试件和加压板之间设置减摩垫层; ②刷形加载板;
③柔性加载板;
④金属箔液压垫。
后三类措施取得较好的试验数据,但其附件的构造复杂,加工
困难,造价高,且减摩效果也不尽理想。至今应用最多的还是各 种材料和构造的减摩垫层,例如两片聚四氟乙烯(厚2 mm)间加 二硫化钼油膏,三层铝箔(厚0.2 mm)中间加二硫化钼油膏,分 小块的不锈钢垫板等。
在复杂结构中,混凝土的三向主应力不等,且可能 是有拉有压。显然,试验装置应能在3个方向施加任意 的拉、压应力和不同的应力比例(σ1:σ2:σ3)。70年 代后研制的试验装置大部分属此类。
真三轴试验装置的最大加载能力为压力:
3000 kN / 2000 kN / 2000 kN
拉力为: 200kN / 200kN 混凝土试件一般为边长50~150 mm的立方体。进行
2、施加拉力
对试件施加拉力,须有高强粘结胶把试件和加载板牢固地粘结
在一起。此外,试件在浇注和振捣过程中形成含有气孔和水泥砂 浆较多的表层(厚约2~4 mm),抗拉强度偏低,故用作受拉试 验的试件先要制作尺寸较大的混凝土试块,后用切割机锯除表层 ≥5 mm后制成。
3、应力和应变的量测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
2003-10-22
BD201
周三:3-4 节 10:00-11:45 a.m. .
k 为纯剪时的极限强度。 本准则的破坏面与静水压力大小无关, 而是与静水压 力轴平行的正六边形棱柱体,子午线是与ξ 轴平行的平行线,在偏平面上为一 正六边形。Tresca 强度准则应用于平面应力锥体,即σ3 =0 形成二轴强度准则 时,二轴受压与二轴受拉强度相等,且二轴受力强度与单轴受力强度相等, 显然这与混凝土二轴受力强度试验结果是不相符合的。但适用于金属材料。 二、最大应变理论 Hognestad(1951)将此理论应用于混凝土, 尽管该理论与混凝土的一维和二 维试验结果不符。但是,目前为止,仍应用在混凝土构件的受弯混凝土压碎 破坏中。 三、Mohr-Coulomb 内摩擦准则与 Drucker-Prager 破坏准则 在 Mohr-Coulomb 准则中, 假设破坏发生在混凝土材料中一点处任意一平 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与同一平面中正应力σ线性相关的数值时,数学表达式为:
子午线的定义
§5.3 破坏曲面的特征 一、混凝土破坏曲面的数学描述类型 基于应力状态的各向同性材料的破坏准则必定是应力状态不变量的函 数,即与定义应力坐标系的选择无关,无论选择何种表达形式,都不会影响 其实际的强度指标,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不同的描述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 度来阐述混凝土破坏曲面的几何特征和物理性质。 常见的数学描述类型有五种: 1。主应力类型,即以主应力σ1 、σ2 和σ3 的函数来描述破坏曲面的形状,其一 般形式为 f (σ 1 , σ 2 , σ 3 ) = 0 一般地,这种方法建立破坏条件被认为是难以实现的。且上式也难以提 供更多的有关破坏曲面的几何特征和物理解释。
钢筋混凝土梁破坏形式及避免方法
钢筋混凝土梁破坏形式及避免方法钢筋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承载元件,常用于梁、柱、板等构件。
在使用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梁可能会遭受各种不同形式的破坏。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梁的常见破坏形式以及避免方法。
一、常见破坏形式1. 弯曲破坏:弯曲是钢筋混凝土梁最常见的破坏形式之一。
当荷载作用于梁上时,梁会受到弯曲力矩的作用,由于混凝土的强度较低,如果荷载过大或者梁的弯曲半径过小,梁就会发生弯曲破坏。
2. 剪切破坏:钢筋混凝土梁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剪应力可能导致剪切破坏。
当荷载作用于梁上时,梁内部会发生剪切力的传递,当剪切力超过混凝土和钢筋的抗剪强度时,梁就会发生剪切破坏。
3. 拉断破坏:拉断是钢筋混凝土梁另一种常见的破坏形式。
当梁上的荷载达到一定程度时,横向剪应力会引起钢筋的拉断。
这种破坏形式通常发生在较大跨度的梁中。
4. 压碎破坏:压碎是指混凝土发生压力超过其抗压强度而发生破坏的情况。
通常,当梁发生弯曲破坏时,梁的顶部会受到压力作用,如果压力过大,混凝土就会压碎。
5. 粘结破坏:粘结破坏是指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强度不够,导致混凝土剥离、剪切或者脱落。
这种破坏形式通常发生在混凝土质量不好或施工不当的情况下。
二、避免方法为了避免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梁的荷载、跨度、悬臂长度等参数,合理确定梁的几何尺寸和钢筋配筋量,以确保梁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2. 材料选择:选择质量可靠的混凝土和钢筋供应商,确保混凝土和钢筋的质量符合规定。
3.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梁的几何尺寸、钢筋和混凝土的配筋、浇筑工艺等达到要求,避免施工质量不良引起的破坏。
4. 加强梁的受力性能:可以在梁的顶部加设型钢或其他钢材,以提高梁的受力性能,增加其抗弯曲和抗剪切性能。
5. 加固或修复破损梁:当钢筋混凝土梁出现损坏或破坏时,可以进行加固或修复措施,如增加剪力钢筋、加固梁底部、切割梁段加焊等,以恢复梁的承载能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式共3篇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式共3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式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式钢筋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
在结构设计与分析过程中,了解钢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和有限元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式。
一、理论基础1.1 本构关系本构关系是描述材料应力和应变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其本构关系可以分为弹性和塑性两个阶段。
如图1所示,该曲线表现了材料的应变和应力之间的关系。
在开始阶段,钢筋混凝土材料表现出弹性行为,即在一定范围内,应变和应力呈线性关系,在这个范围内,应力的变化只取决于外力的变化。
当荷载增加时,材料进入塑性阶段,即出现残余变形,弹性不再适用。
此时,应变和应力的关系呈现非线性态势,应力会逐渐增大,直至材料失效。
图1 钢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曲线1.2 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是一种近似解微分方程的数值分析方法。
该方法将问题分解成一个有限数量的小区域,在每个小区域内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连接小区域,组成总体的数学模型。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可以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或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等。
二、实践操作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在进行有限元分析前,需要建立合适的有限元模型。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中,通常采用ABAQUS、ANSYS软件进行模拟。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加载条件等,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模型分析和后处理,如应力监测、应变监测、变形量分析等。
2.2 本构关系的采用在建立有限元模型时需要设置材料弹性模量、泊松比、破坏应力等本构关系参数,这些参数可以通过试验数据和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同时,基于实际结构的材料本身的特性和结构内力状态等影响因素,还需要考虑材料的非线性效应,包括弹塑性分析和的动力分析等。
三、应用现状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和分析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被广泛采用,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加准确地预测材料的行为,并定位结构的破坏点及应急防御措施。
ANSYS混凝土问题分析
ANSYS混凝土问题分析1.关于模型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根据钢筋的处理方式分为三种:分离式、整体式和组合式模型◆分离式模型:把混凝土和钢筋作为不同的单元来处理,即混凝土和钢筋各自被划分为足够小的单元,两者的刚度矩阵是是分开来求解的,考虑到钢筋是一种细长的材料,通常可以忽略起横向抗剪强度,因此可以将钢筋作为线单元处理。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可以插入粘结单元来模拟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和滑移。
一般钢筋混凝土是存在裂缝的,而开裂必然导致钢筋和混凝土变形的不协调,也就是说要发生粘结的失效与滑移,所以此种模型的应用最为广泛。
◆整体式模型:将钢筋分布与整个单元中,假定混凝土和钢筋粘结很好,并把单元视为连续均匀材料,与分离式模型不同的是,它求出的是综合了混凝土与钢筋单元的整体刚度矩阵;与组合式不同之点在于它不是先分别求出混凝土与钢筋对单元刚度的贡献然后再组合,而是一次求得综合的刚度矩阵。
◆组合式模型组合式模型分为两种:一种是分层组合式,在横截面上分成许多混凝土层和若干钢筋层,并对截面的应变作出某些假设,这种组合方式在钢筋混凝土板、壳结构中应用较广;另一种组合方法是采用带钢筋膜的等参单元。
当不考虑混凝土和钢筋二者之间的滑移,三种模型都可以。
分离式和整体式模型使用于二维和三维结构分析。
就ANSYS而言,可以考虑分离式模型:混凝土(SOLID65)+钢筋(LINK单元或PIPE单元),认为混凝土和钢筋粘结很好。
如要考虑粘结和滑移,则可引入弹簧单元进行模拟,如果比较困难也可以采用整体式模型(带筋的SOLID65)。
2.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本构关系混凝土本构关系的模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有重大影响。
混凝土的本构就是表示在各种外荷载作用下的混凝土应力应变的响应关系。
在建立混凝土本构关系时一般都是基于现有的连续介质力学的本构理论,在结合混凝土的力学特性,确定甚至调整本构关系中各种所需的材料参数。
通常,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可以分为线性弹性、非线性弹性、弹塑性及其他力学理论等四类。
钢筋混凝土的破坏形式
钢筋混凝土的破坏形式
一、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破坏主要有以下形式:
(1)适筋破坏:该梁具有正常配筋率,受拉钢筋首先屈服,随着受拉钢筋塑性变形的发展,受压混凝土边缘纤维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压碎.此种破坏形式在破坏前有明显征兆,破坏前裂缝
和变形急剧发展,故也称为延性破坏.
(2)超筋破坏:当构件受拉区配筋量很高时,则破坏时受拉钢筋不会屈服,破坏是因混凝土受压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被压碎而引起的。
发生这种破坏时,受拉区混凝土裂缝不明显,破坏前无明显预兆,是一种脆性破坏。
由于超筋梁的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破坏前无警告,并且受拉钢筋的强度未被充分利用而不经济,故不应采用。
(3)少筋破坏:当梁的受拉区配筋量很小时,其抗弯能力及破坏特征与不配筋的素混凝土类似,受拉区混凝土一旦开裂,则裂缝区的钢筋拉应力迅速达到屈服强度并进入强化段,甚至钢筋被拉断。
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很宽、构建扰度很大,而受压混凝土并未达到极限压应变。
这种破坏是“一裂即坏”型,破坏弯矩往往低于构件开裂时的弯矩,属于脆性破坏,故不允许设计少筋梁。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斜截面主要破坏形态:
(1)斜拉破坏:当剪跨比较大且箍筋配置较少、间距太大时,斜裂缝一旦出现,该裂缝往往成为临界斜裂缝,迅速向集中荷载作用点延伸,将梁沿斜截面劈裂成两部分而导致梁的破坏。
破坏前梁的变形很小,且往往只有一条斜裂缝,破坏具有明显的脆性。
(2)剪压破坏:当剪跨比适中或箍筋量适量、箍筋间距不太大时,发生得破坏称为剪压破坏。
剪压破坏有一定预兆。
(3)斜压破坏:这种破坏发生在剪跨比很小或腹板宽度很窄的T形梁或I形梁上。
发生这种破坏时破坏荷载很高,但变形很小,箍筋不会屈服,属于脆性破坏。
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及其原因分析
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及其原因分析一、前言钢筋混凝土梁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元件,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深入了解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及其原因分析,对于工程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1. 弯曲破坏弯曲破坏是钢筋混凝土梁最常见的破坏模式。
在荷载作用下,梁由于受到弯矩的作用而发生弯曲,当荷载达到一定程度时,梁会出现裂缝,进而形成弯曲破坏。
弯曲破坏的表现形式是梁的底部或顶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同时梁的挠度增大,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梁的断裂。
2. 剪切破坏剪切破坏是指钢筋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由于剪力的作用而发生的破坏。
在梁的支座处,由于反力的作用,剪力较大,当剪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梁会出现剪力破坏。
剪力破坏的表现形式是梁的切口处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梁的断裂。
3. 爆裂破坏爆裂破坏是指钢筋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由于混凝土的强度不足而发生的破坏。
在梁的底部或顶部,由于受到弯矩的作用,混凝土受到拉应力,当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强度时,混凝土会发生爆裂破坏。
爆裂破坏的表现形式是梁的底部或顶部出现大量的碎裂和剥落,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梁的崩塌。
4. 扭转破坏扭转破坏是指钢筋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由于受到扭矩的作用而发生的破坏。
在梁的支座处,由于反力的作用,扭矩较大,当扭矩达到一定程度时,梁会出现扭转破坏。
扭转破坏的表现形式是梁的两端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梁的断裂。
三、钢筋混凝土梁破坏的原因分析1. 材料质量问题钢筋混凝土梁的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和钢筋。
如果混凝土的强度不足或钢筋的质量不合格,都会导致梁的承载能力下降,从而出现破坏。
例如,混凝土中掺入的杂质过多、水泥的质量不好、钢筋的拉力强度不够等都会影响梁的耐久性。
2. 设计不合理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荷载的大小、作用方向、支座的位置等。
如果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梁的承载能力不足,从而出现破坏。
混凝土本构关系
11
弹塑性力学模型
加载—卸载法则:塑性 模型要求在加载、卸载 及中性变载等各种不同 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本构 关系表达式, 加卸载条件
流动法则:塑性流动时 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 分为正交流动法则(又称 相关流动法则) 和非正交 流动法则(又称非相关流 动法则)。
12
弹塑性力学模型
相关流动法则:根据Drucker 公设, 空 间屈服面为凸面。相关流动法则假定 屈服函数f 即为塑性势函数g , 流动方 向应正交于屈服面。流动法则表达式, 式中dK为标量比例因子, 可由一致性 条件求得, 塑性一致性条件为:f = 0和 f· =0 非相关流动法则:假定塑性势函数g 与屈服函数f 不同, 流动法则 标量比例因子仍可由一致性条件f · =0 求得。
初始屈服面; 后继屈服面(加载面或硬化法则) ; 加载—卸载准则; 流动法则。
引入不同的屈服函数(包括初始屈服面与加载面) 与不 同的流动法则即会产生不同的模型。
10
弹塑性力学模型
初始屈服面:当材料的应力或应变水平未达到初始屈服面时, 材 料的本构关系为弹性的; 当应力或应变水平超过初始屈服面时, 材 料的本构关系为弹塑性的。屈服函数 硬化法则:可分为均匀硬化、随动硬化、混合硬化等。假定塑性 流动时屈服面大小、位置和方向均发生改变为混合硬化。
23
发展
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研究正在孕育着新的突破. 关键的契机在于: 重视细观物理研究在本构关系研究中 的基础性地位. 现代实验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的进步, 为利用这一契机提供了客观的支持. 在混凝土本构关系与结构非线性行为研究中, 深刻认识 非线性形成的物理本质, 客观反映混凝土力学行为的随 机性特征, 科学揭示非线性、随机性、率相关特征之间 的内在物理规律, 是建立正确的混凝土本构关系的关键; 充分注意不同尺度范围内的损伤扩散与随机涨落特征 并加以科学反映, 对于从一般科学意义上理解混凝土本 构关系及结构非线性分析研究的普适价值所在, 也具有 重要意义.
关于本构关系
关于本构关系我用过镇海的本构关系!指定C15-C80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SET,fc15,10.0 *SET,fc20,13.4*SET,fc25,16.7*SET,fc30,20.1*SET,fc35,23.4*SET,fc40,26.8*SET,fc45,29.6*SET,fc50,32.4*SET,fc55,35.5*SET,fc60,38.5*SET,fc65,41.5*SET,fc70,44.5*SET,fc75,47.4*SET,fc80,50.2!指定C15-C80混凝土单轴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SET,ft15,1.27 *SET,ft20,1.54*SET,ft25,1.78*SET,ft30,2.01*SET,ft35,2.20*SET,ft40,2.39*SET,ft45,2.51*SET,ft50,2.64*SET,ft55,2.74*SET,ft60,2.85*SET,ft65,2.93*SET,ft70,2.99*SET,ft75,3.05*SET,ft80,3.11!指定C15-C80混凝土拉压弹性模量(MPa)*SET,exc15,22000*SET,exc20,25500*SET,exc25,28000*SET,exc30,30000*SET,exc35,31500*SET,exc40,32500*SET,exc45,33500*SET,exc50,34500*SET,exc55,35500*SET,exc60,36000*SET,exc65,36500*SET,exc70,37000*SET,exc75,37500*SET,exc80,38000!指定C15-C60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对应的应变*SET,strn15,0.00137*SET,strn20,0.00147*SET,strn25,0.00156*SET,strn30,0.00164*SET,strn35,0.00172*SET,strn40,0.00179*SET,strn45,0.00185*SET,strn50,0.00192*SET,strn55,0.00198*SET,strn60,0.00203*SET,strn65,0.00207*SET,strn70,0.00210*SET,strn75,0.00212*SET,strn80,0.00213*SET,fc,48 !指定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MPa)*SET,ft,ft75+(fc-fc75)*(ft80-ft75)/(fc80-fc75) !指定混凝土单轴抗拉强度(MPa) *SET,EXC,exc75+(fc-fc75)*(exc80-exc75)/(fc80-fc75) !指定混凝土初始弹性模量(MPa)*SET,strn0,strn75+(fc-fc75)*(strn80-strn75)/(fc80-fc75) !指定混凝土对应于fc的应变/PREP7!定义混凝土材料*set,a,strn0*exc/fc*set,inc1,0.05 !指定上升段x增量*set,inc2,0.05 !指定下降段x增量ET,1,SOLID65MP,EX,1,EXCMP,PRXY,1,0.25TB,MISO,1,1,100,0!确定第一点TBPT,,inc1*strn0,inc1*strn0*exc!确定上升段其它点*DO,x,2*inc1,1,inc1TBPT,,x*strn0,fc*(a*x+(3-2*a)*x**2+(a-2)*x**3)*enddo!确定下降段各点*DO,x,1+inc2,4,inc2TBPT,,x*strn0,fc*x/(0.8*(x-1)**2+x)*enddoTB,CONCR,1,1TBDATA,,1,1,ft,-1可以定义应力应变的点来定义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基本格式是et,1,solid65tb,miso,1,1,12tbpt,,0,0tbpt,,0.0002,0.0002*5e10tbpt,,tbpt,,tbpt,,tbpt,,tbpt,,tbpt,,tbpt,,tbpt,,tbpt,,定义本构关系的第一组数据相除的结构应该等于设置的弹性模量。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及其应用
A D I N A程序中的 一 混凝土本构模型提供了一 个理论上正确而且相对 比较简单的, 以及数值上 稳定的模型, 能反映出实验观测得到的重要刚度 、 强度等特性。 在描述材料特性方面, 它具有三个基 本特点: ① 在增加压缩应力时, 允许材料的非线 性软化; ② 可以模拟材料开裂及压碎以后的特 性; ③ 定义了拉坏及压碎的破坏包络。
夏祖讽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上海 2 0 0 2 3 3 )
洪善桃
( 同济大学, 上海 2 0 0 0 9 2 )
提 要 本文介绍了混凝土本构关系, 并以核工程为例说明其应用, 论述了应用 A D I N A程序计算安全 壳的结果。接着论述了混凝土本构关系的新进展。 关键词 本构关系, 安全壳
S t u d y o f D e s i g n Me t h o d
改为由3 个参数( 泞 , , 一 , 0 ) 来表示, 其换算关系为:
静水压力:
为轴对称组合壳体, 基本网格由4 结点等参元组
成。 上、 下两个表层为钢筋层 , 中间三层 ( 或二层) 为混凝土层。 由于较大的应力主要在弯顶部分 , 所 以环梁以外及筒体部分的钢筋层被忽略, 而且该 处混凝土层的网格也划得较为粗糙。 图2 所示为
(2)
“ 。 =泣
当2 = J
非线弹性本构模型
该本构模型是属于经验型的, 它适用于单调 加载和混凝土受压区处于非线性变形阶段。 这类 本构模型有两种形式, 一是全量式应力应变关系,
采用不断变化的割线模量, 例如 C a u c h y 模型和
G r e e n 模型属于此类模型。 另一类是增量式应力 应变关系, 采用不断变化的切线模量, 次弹性模型 ( h y p o e l a s t i c t y p e ) 属于此种类型。 非线弹性本构模型有代表性的为 O t t o s e n 的 全量式本构模型, D a r w i n 一 P e k n o l d 增量式的本构
混凝土破坏准则总结
混凝土破坏准则总结韩珏(2013128047)(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非线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建立混凝土强度准则,建立混凝土强度准则模型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概括不同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破坏条件。
首先,需要了解破坏的意义,对于不同情况,如开始开裂、屈服、极限破坏等都可以定义为破坏,然而对于混凝土强度准则来说,一般是指极限强度。
我们通常采用空间坐标的破坏曲面来描述混凝土的破坏情况,因而,混凝土强度准则就是建立混凝土空间坐标破坏曲面的规律。
混凝土的破坏面一般可用破坏面与偏平面相交的断面和破坏曲面的子午线来表达,偏平面就是与静水压力轴垂直的平面,通过原点的偏平面称π平面,破坏曲面的子午线即静水压力轴和与破坏曲面成某一角度θ的一条线形成的曲面,与破坏曲面相交而成的曲线(包括:拉子午线、压子午线、剪力子午线),以下简单总结古典强度理论(其中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和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属于二参数强度准则)。
1.古典强度理论1.1 最大拉应力强度准则(Rankine)时,按照这个强度准则,混凝土材料中任一点的强度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ft混凝土即达到脆性破坏,不管这一点上是否还有其他法向应力和剪应力。
破坏面在空间的形状为正三角锥面。
1.2 Tresca强度准则此强度准则认为当混凝土材料中一点应力达到最大剪应力的临界值k时,混凝土材料即达到极限强度。
破坏面在空间是与静水压力轴平行的正六边形棱柱体。
其中k取:1.3 Von Mises强度理论在Tresca强度理论里面只考虑了最大剪应力,Von Mises提出的强度准则与三个剪应力均有关,破坏面为与静水压力轴平行的圆柱体。
其中k取:1.4 莫尔—库仑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考虑了材料抗拉、抗压强度的不同,适用于脆性材料,现在仍然广泛用于岩石、混凝土和土体等土建工程材料中。
破坏曲面为非正六边形锥体。
1.5 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由于六边形角隅部分用计算机数值计算较繁杂、困难,Drucker—Prager 提出修正莫尔—库仑不规则六边形而用圆形,子午线为直线,并改进了Von Mises准则与静水压力无关的缺点,破坏曲面为圆锥体。
附录C: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与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
附录C 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与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C.1 钢筋本构关系C.1.1 普通钢筋的屈服强度及极限强度的平均值f ym 、f stm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645.11/(s yk ym f f δ-= (C.1.1-1))645.11/(s stk stm f f δ-= (C.1.1-2)式中:f yk 、f ym ——钢筋屈服强度的标准值、平均值;f stk 、f stm ——钢筋极限强度的标准值、平均值;δs ——钢筋强度的变异系数,宜根据试验统计确定。
C.1.2 钢筋单调加载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曲线(图C.1.2)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图C.1.2 钢筋单调受拉应力-应变曲线1,有屈服点钢筋2,无屈服点钢筋式中:E s ——钢筋的弹性模量;σs ——钢筋应力; εs ——钢筋应变;f y,r ——钢筋的屈服强度代表值,其值可根据实际结构分析需要分别取f y 、f yk 或f ym ;f st,r ——钢筋极限强度代表值,其值可根据实际结构分析需要分别取f st 、f stk 或f stm ;εy ——与f y,r 相应的钢筋屈服应变,可取f y,r /E s ; εuy ——钢筋硬化起点应变;εu ——与f st,r 相应的钢筋峰值应变;k ——钢筋硬化段斜率,k=(f st,r -f y,r )/(εu -εuy )。
C.1.3 钢筋反复加载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曲线图(C.1.3)宜按下列公式确定,也可采用简化的折线形式表达。
()[]b ab s Pa bas a s s s E E σεεεεεεεεσ--⎪⎪⎭⎫ ⎝⎛----=)( (C.1.3-1)ba b s a b s E k E p σεεεε----=)())(((C.1.3-2)图C.1.3 钢筋反复加载应力-应变曲线式中:εa ——再加载路径起点对应的应变;σb 、εb ——再加载路径终点对应的应力和应变,如再加载方向钢筋未曾屈服过,则σb 、εb 取钢筋初始屈服点的应力应变。
钢筋混凝土破坏准则及本构关系
钢筋混凝土破坏准则及本构关系
弯曲破坏是钢筋混凝土最常见的破坏方式之一、当承受外力时,梁或柱的截面经历弯曲变形。
当弯曲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弯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发生破坏。
在弯曲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黏结力,钢筋能够吸收一部分拉应力,并将其转移到混凝土中,有效增加了结构的强度和韧性。
剪切破坏是钢筋混凝土中的另一种常见破坏方式。
当柱或梁横向受到外力时,会产生剪切力。
如果剪切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就会发生剪切破坏。
在剪切破坏过程中,混凝土会先发生压碎破坏,然后在剪切带内出现拉裂破坏。
压碎破坏通常出现在混凝土柱或墙等受压构件中。
当柱子或墙受到高压力时,混凝土会发生压碎破坏。
在这种破坏形式中,混凝土的应力超过了其抗压强度,导致其破裂。
拉裂破坏主要出现在受拉构件例如梁中。
当梁受到拉力时,混凝土会出现拉裂破坏。
在拉裂破坏过程中,混凝土的应力超过了其抗拉强度,在拉力的作用下产生裂缝,并逐渐扩展直至断裂。
对于钢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通常采用弹塑性本构模型。
该模型将混凝土视为一个弹性材料,在承受较小应力时,呈现线性弹性行为;当应力超过其线性弹性范围时,混凝土将呈现非线性的塑性变形。
钢筋的本构关系通常使用钢筋本构方程来描述,该方程通常使用工程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来表示。
总之,了解钢筋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及本构关系对于设计和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综合考虑各种破坏模式和本构关系,才能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些常用的、有代表性的混凝土破坏准则列于下表 , 同时给出了原始表达式和统一表达式,可看到两者中 参数的互换关系。
过镇海、王传志、张秀琴等搜集了国内外大量的混 凝士多轴强度试验数据,与按上述准则计算的理论值 进行全面比较,根据三项标准: ①计算值与试验强度的相符程度; ②适用的应力范围宽窄; ③理论破坏包络面几何特征的合理性等加以评定。 所得结论为: 较好的准则:过—王、Ottosen和Podgorski准则; 一般的准则:Hsieh-Ting-Chen,Kotsovos, WillamWarnke准则; 较差准则:Bresler-Pister准则。 在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中,可根据结构的应力范围和 准确度要求选用合理的混凝土破坏准则。
σ3
转换过 程归纳
ξ
o
3 oct
θ
ξ
静水应力
3 oct
r σ1 =σ2 = σ3 N σ2
σ1
圆柱坐标系及主应 力空间应力分解 σ 1 -σ3 偏斜应力 平面中矢 量的方向 σ2 偏平面 P r θ N σ3 -σ1
-σ3 σ1 -σ2
ξ,r,θ的几何表示 偏平面
压子午线 θ=60o rc rt
3、以混凝土多轴强度试验资料为基础的经验回归式
随试验数据的积累,许多研究人员提出了若干基于试验结果、 较为准确、但数学形式复杂的混凝土破坏准则。准则中一般需 要包含4~5个参数。
这些破坏准则的原始表达式中采用了不同的应力量作 为变量,分5种: ①主应力—fl , f2, f3 ; ②应力不变量—Il ,J2,J3 ; ③静水压力和偏应力—ξ , r,θ; ④八面体应力— σoct ,τoct ; ⑤平均应力—σm ,τm θ。 采用上述应力量致使准则的数学形式差别很大,不 便作深入对比分析。但这些应力量借助下列基本公式 可以很方便地互相变换:
4.7破坏准则
4.7.1破坏包络面的形状及其表达
在主应力空间坐标系(σ1, σ2, σ3)中, 将试验中获得的混凝土 多轴强度(f1, f2, f3)的数据,逐个地标在主应力坐标空间,相
邻各点以光滑曲面相连,可得混凝土的破坏包络曲面。
-σ 3 坐标轴的顺序 按右手螺旋法 则规定 σ2 -σ 1 -(σ1, σ2) σ3 -σ 2 α ξ σ1
J2 J2 I1 a 2 b 1 0 fc fc fc
最终可统一用相对八面体强度( σ0 = σoct / fc和τ0= τoct / fc )表达, 经归纳得子午线方程的3种基本形式:
最终可统一用相对八面体强度( σ0 = σoct / fc和τ0= τoct / fc )表达,经归纳得子午线方程的3种基本形式:
0 A B 0 C 2 0 D E 0 F 0 0 G[ ( 0 )] H
同理,混凝土的二轴等压(σ1=0,f2=f3=fcc)和等拉( σ3=0, f1=f2=ftt )强度 位于坐标平面内的两个坐标轴的等分线上,3个坐标面内各有一点;
混凝土的三轴等拉强度(fl=f2=f3=fttt )只有一点且落在静水压力轴的正方向。 对于任意应力比(fl≠f2≠f3)的三轴受压、受拉或拉/压应力状态,从工程观点考 虑混凝土的各向同性,可由坐标或主应力(fl,f2,f3 )值的轮换(破坏横截面三重 对称),在应力空间中各画出6个点,位于同一偏平面上,且夹角θ值相等。
θ =0o
拉压子午线的命名,并非指应力状态的拉或压,而是相应于 三轴试验过程。 若试件先施加静水应力σ1 = σ2 = σ3 ,后在一轴σ1上施加拉力, 得σ1 ≥ σ2 = σ3 ,称拉子午线; 若试件先施加静水应力σ1 = σ2 = σ3 ,后在另一轴σ3上施加压 力,得σ1 =σ2 ≥ σ3 ,称压子午线。
破坏包络曲面的三维立体图既不便绘制,又不适于理解和应用,常改用拉 压子午面和偏平面上的平面图形来表示。 拉压子午面为静水压力轴与任一主应力轴(如图中的σ3轴)组成的平面, 同时通过另两个主应力轴( σ1 , σ2 )的等分线。此平面与破坏包络面的交
线,分别称为拉、压子午线。
θ =60o
1、拉子午线的应力条件为σ1 ≥ σ2 = σ3 ,线上特征强度点有单轴受拉 (ft,0,0)和二轴等压(0,-fcc,-fcc)在偏平 面上的夹角为θ =0o ; 2、压子午线的应力条件则为σ1 = σ2 ≥ σ3 ,线上有单轴受压(0,0,-fc )和二 轴等拉(ftt, ftt, 0),在偏平面上的夹角 θ =60o。 3、拉、压子午线与静水压力轴同交 于一点,即三轴等拉(fttt, fttt, fttt)。拉、 压子午线至静水压力轴的垂直距离 即为偏应力 rt 和 rc。
偏平面包络线为三折对称,有夹角60o范围内的曲线段,和直 线段一起共同构成全包络线。取主应力轴正方向处为 θ=0o ,负 方向处为θ=60o ,其余各处为0o<θ<60o。
在偏平面上,包络线上一点至静水压力轴的距离称为偏应力 r。 偏应力在 θ=0o 处最小 (rt ),随 θ 角逐渐增大,至 θ=60o 处为最大 (rc),故rt≤ rc 。
另外也可以理解为以单轴拉、 压条件定义拉、压子午线,即单 轴拉状态所在的子午线成为拉子 午线,而单轴压状态所在的子午 线成为压子午线。
θ =60o
θ =0o
试验研究指出,混凝土的三维 破坏面也可用三维主应力空间破 坏曲面的圆柱坐标ξ,r,θ来描述, 其本身也是应力不变量。
σ3 P(σ1 ,σ2 , σ3) r e o 偏斜应力 N σ2
破坏包络曲面与坐标平面的交线,即混凝土的二轴破坏包络线。
ft -fc
σ1
ftt
+(σ1, σ2)
σ1 σ2 σ1 σ2
-fc
ft
σ2
fcc
在主应力空间中,与各坐标轴保持等距的各点连结成为静水 压力轴(即各点应力状态均满足:σ1=σ2=σ3)。 此轴必通过坐标原点,且与各坐标轴的夹角相等,均为
arc cos(1 / 3 )
r ( f1 f 2 ) 2 ( f 2 f 3 ) 2 ( f 3 f1 ) 2 / 3 3 oct cos (2 f1 f 2 f 3 ) /( 6r )
由上式可知,将上图的坐标缩 小 3 可以用八面体正应力(σoct) 和剪应力(τoct)坐标代替静水 压力和偏应力坐标,得到相应的 拉、压子午线和破坏包络线。
一些特殊应力状态的混凝土强度点,在破坏包络面上占有特定的 位置。从工程观点,混凝土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可看作相同,即 立方体试件的多轴强度只取决于应力比例 σ1:σ2:σ3,而与各应力 的作用方向X、Y、Z无关。例如: 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 fc 和抗拉强度 ft 不论作用在哪一个方向, 都有相等的强度值。在包络面各有3个点,分别位于3个坐标轴的负、 正方向;
拉子午线 θ=0o
-(σ1, σ2)
+σ3 等应力轴和一个主应力轴组成的平 面通过另两个主应力轴的等分线
将以上图形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方向旋转一角度(90o-α),得到以 静水压力轴(ξ)为横坐标、偏应力(r)为纵坐标的拉、压子午线。 于是,空间的破坏包络面改为由子午面和偏平面上的包络曲线 来表达。破坏面上任一点的直角坐标(fl , f2, f3 )改为由圆柱坐 标(ξ,r,θ)来表示,换算关系为: ( f1 f 2 f 3 ) / 3 3 oct
4、以包络曲面的几何形状特征为依据的纯数学推导公式
模式规范CEB FIP MC90C采纳了Ottosen准则。它根据偏平面 包络线由三角形过渡为圆形的特点、应用薄膜比拟法:即在等边 三角形边框上蒙上一薄膜,承受均匀压力后薄膜鼓起,等高线的 形状由外向内的变化恰好相同.据此建立了二阶偏微分方程,求 解后转换得到以应力不变量表达的破坏准则式:
垂直于静水压力轴的平面为偏平面。
3个主应力轴在偏平面上的投影各成120o角。同一偏平面上的每一点的3个主 应力之和为一常数:
I1为应力张量σij的第一不变量
1 2 3 const I1
偏平面与破坏包络曲面的交线成为偏平面包络线。不同静水压力下的偏平面 包络线构成一族封闭曲线。
采用上述应力量致使准则的数学形式差别很大,不便作深人 对比分析。但这些应力量借助下列基本公式可以很方便地互 2 f 3 I1 m 3 3 3
( f1 f 2 ) 2 ( f 2 f 3 ) 2 ( f 3 f1 ) 2 5 m 2J 2 r 0 f c oct 3 3 3 3 2 f1 f 2 f 3 2 f1 f 2 f 3 2 f1 f 2 f 3 2 f1 f 2 f 3 cos 3 2 oct 2 3J 2 6r 30 m 或 cos3 3 3J 3 2J 3 3 2J1.5 2 oct
2、著名的古典强度理论包括:
①最大主拉应力理论(Rankine); ②最大主拉应变理论(Mariotto); ③最大剪应力理论(Tresca); ④统计平均剪应力理论(Von Mises); ⑤Mohr-Coulomb理论; ⑥Drucker-Prager理论。
共同特点:
针对某种特定材料而提出,对于解释材料破坏的内在原因和 规律有明确的理论(物理)观点,有相应的试验验证,破坏包 络面的几何形状简单,计算式简明,只含1个或2个参数,其值 易于标定。因而,它们应用于相适应的材料时,可在工程实践 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Von Mises准则适用于塑性材料(如 软钢),在金属的塑性力学中应用最广;Mohr-Coulomb准则 反映了材料抗拉和抗压强度不等( ft<fc)的特点,适用于脆性 的土壤、岩石类材料,在岩土力学中广为应用。
③破坏曲线与等应力轴ξ有关。在ξ轴的正向,静水压力轴的拉端 封闭,顶点为三轴等拉应力状态;在ξ轴的负向,压端开口,不 与静水压力轴相交,破坏曲线的开口随ξ轴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大;
④子午线上各点的偏应力或 八面体剪应力值,随静水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