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大考点八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考点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2015·北京文综·18)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

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表1
A.五四大潮的洗礼B.长征
C.上井冈山D.重庆谈判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重庆谈判)
【解析】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应该远在“二十”之上,故A项错误;长征发生在1934—1936年,应该在“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之前,故B项错误;上井冈山时间大约是1928—1934年,在长征之前,故C项错误;重庆谈判发生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提出后,在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前,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30)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
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解析】本题以1937年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讲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解读能力。

时间是1937年,是在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之
后,讲话内容是希望各国在道义上、政治上、财政和经济上采取行动,以维护远东的和平,说明其主观意图是为中国争取国际支持;批评不是目的,目的是争取列强对中国的支持,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3、(2014·重庆卷·8) 1940年12月2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
张书旂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联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四字,以颜其额。

”此图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 )
《百鸽图》
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
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
【解析】本题以《大公报》的报道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

日本偷袭珍珠港时间是1941年12月8日,与该画作于1940年12月23日的信息不符。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于1942年1月,与该画作于1940年12月23日的信息不符。

开罗会议召开于1943年12月,与该画作于1940年12月23日的信息不符。

当时中国抗战形势严峻,美国对华援助有限,借此来争取美国对中国的支持。

【答案】A
4、 (2014·四川卷·7) 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
国的原因在于( )
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③希望中国成为战后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以罗斯福支持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根据备选项可知排除一小项即可。

题干问题是罗斯福总统在联合国创建过程中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肯定是从美国的角度和利益出发进行思考,①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

【答案】D
5、(2014·安徽卷·16) 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

符合历
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
①②
③④
A.①④③②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解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史上在安徽境内不同时期的战争示意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①是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时期;②是解放战争中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属于战略转折时期;③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④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

可知,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①④。

【答案】B
6、(2014·山东卷·19)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
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 )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解析】本题以一段史料记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注意抓住材料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有着统一的指挥”等关键信息,据此可以判断出材料描绘的应该是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7、(2014·天津卷·7)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
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
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解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外交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

在近代中国没有成为世界强国,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从题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自强。

故C项正确。

【答案】C
8、(2013·安徽文综·16)图4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符合其主题的是( )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 B.①④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C.②③ D.③④图4
【解析】安徽的一个特色每年都有一个漫画题,从漫画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漫画的时间1941年,漫画形象日本军人一脚陷入中国大陆,一脚又踏进太平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所以排除②,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不是为了海上封锁中国,排除①,故选D。

【答案】D
9、(2013·北京文综·19)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解析】从“苏区”可判断出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而材料中多次出现“全中国”可判断
出是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符合题意。

A项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D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开始创立于1927年,而“苏区”建立于1931年,排除B。

【答案】C
10、(2013·福建文综·20)“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

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解析】本题要求我们回答出中国正式对日宣战的背景。

教材上的表述是“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材料中“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可以看出时间是1941年,ABD三项的时间分别是1931、1937、1937,所以从时间上也可以选出C。

【答案】C
11、(2013·四川文综·6)图1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
的漫画。

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图1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是图片类试题中的漫画类题型,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注意读图时整体和局部的结合,充分利用图片的文字信息。

从题干“1938年”和漫画中“china”英语单词信息可知。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是1940年,①的表述不符合,排除;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1945年,②表述时间也不符合,排除。

该漫画讽刺的是1938年日本深陷于中国战场。

导致这种情形出现的原因正是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的联合抗战,因此③④正确。

【答案】C
12、(2013·浙江文综·19)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

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
①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②新四军的发展壮大
③抗日根据地的斗争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③表述正确,②④表述错误。

具体解析如下:
【答案】B
13、(2013·重庆文综·8)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知识记忆和迁移运用能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没有被破坏的首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故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D
14、(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
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这表
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注意时间信息为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材料中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没有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可,这说明在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权衡中国民党中央选择了维持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A项表述错误,D项符合题意。

并结合材料中湖北省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排除B项和C项。

【答案】D
15、(2013·海南单科·17)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
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

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
何进展。

”这表明当时美国( )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解析】从材料信息“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

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可知,美国援华的重要条件是“国共纠纷”的解决,联系1941年2月这一时代背景,由于美日矛盾的激化,美国准备援助中国抗日,以中国牵制日本。

由此可见,美国援华的目的是抗日,而国共的纠纷不利于抗日的大局。

因此美国的声明意在敦促蒋介石协调国共矛盾,全力合作抗日。

故D项正确。

【答案】D
16、(2013·上海单科·27)下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代表大会的盛况。

此次大会召开于( )
A.抗日战争初期
B.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C.解放战争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图
片可知这次会议是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
全国代表大会,故选B。

【答案】B
17、(2013·天津文综·8)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
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
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抗战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

他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故选B。

【答案】B
18、(2012·全国大纲卷·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

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解析】考查通讯方式的影响。

1930年10月国民党军队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无疑对于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争取反围剿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国民党军队处于军事优势地位,1935年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AD项错误,C项与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无关。

【答案】B
19、(2012·江苏单科·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

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

”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解析】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原因是“国家又濒于危亡”,AC项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直接导致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D项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可乘之机,都反映的是国内矛盾,与国家危亡没有直接关系。

B项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符合题意。

【答案】B
20、(2012·重庆文综卷·18)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
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

该“主张”最早见于( )
A.“八一宣言”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国共合作宣言”D.《论联合政府》
【解析】关键信息:1936、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

本题是最佳型选择题,从时间上看,A项正确;BCD项分别是抗日1935年12月、1937年、1945年。

AB项时间较为接近,容易出错,A项是1935年10月。

【答案】A
21、(2012·四川文综卷·18)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刊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

这反映出《时代》周刊( ) 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
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
【解析】本题解题要从西方列强对法西斯国家的态度来分析。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936年是采取中立政策,AB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D项正确。

【答案】D
22、(2012·上海单科卷·25)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解析】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

双方在上海地区激战三个月。

A项战场在华东上海,B项战场在山西,C项战场在江苏,D项战场在华中武汉。

【答案】A
23、(2012·海南单科卷·18)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

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

”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解析】题干主要反映的是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的现象,说明战争的特殊时期文化教育得以的南移,A项正确;BC项题干无从反映;D 项说法与题干相背。

【答案】A
24、(2012·江苏单科·9)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

”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解析】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战略反攻正式拉开序幕。

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并不是与国民党设想的那样,从而打乱了国民党的军事计划。

【答案】A
25、(2012·四川文综卷·19)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解析】关键信息:快点给他们和平。

从题干材料反映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再结合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与相关事实分析,A项正确;BC项与题干无关;从时间信息上看,D项说法错误。

【答案】A
26、(2012·海南单科卷·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解析】由时间信息可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解放战争获得胜利的前夕,结合其由
农村转向城市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内容说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阶段基本结束,B 项正确;A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C 项无从体现;D 项应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答案】B
27、(2011·江苏单科·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
桥宪一同归于尽。

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
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

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
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

此事( )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 .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①表述错误;武汉空战属
于正面战场组织的武汉会战的组成部分,②表述正确。

【答案】C
28、(2011·安徽文综·16)图5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
是( )
A .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B .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C .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D .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解析】建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

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
唯一的运输通道。

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

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
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所以B
符合题意。

图5
滇缅公路致力于打通中国西南与外界运输大通道,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的经济供应。

不能上升到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的高度,排除A。

滇缅公路修建时日军还没有打通大陆交通线,1944豫湘桂战役日军打通日军打通了中国贯穿南北以铁路大动脉为中心的交通线。

但这和滇缅公路并没有关系,所以滇缅公路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的提法是不成立的,排除C。

日军的投降是中国人民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指导下英勇抗战、苏军出兵东北、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等多方面原因促成的,所以滇缅公路的修建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的提法不正确,排除D。

【答案】B
29、(2011·上海单科·2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

谁无血气,忍弃边陲。

桓桓将士,不顾艰危。

十荡十决,甘死如饴。

瘗忠有圹,名勒丰碑。

懔懔大义,昭示来兹。

”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解析】扣住关键词“滇西”主要在中缅交界,另从“岛寇”、“十荡十决”等角度综合分析概括可知是中国远征军第八军的抗日活动。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主要在黄河流域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在抗美援朝时期,故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
30、(2011·天津文综·7)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魇成就。

”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

从材料信息中“毛先生此次去重庆”,可以看出张治中指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

【答案】B
31、(2011·重庆文综·20)1946年7月,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中说:“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此点,应使全党和全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备。

”据此,这一时期人民军队采取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
A.游击战 B.攻坚战
C.阵地战 D.运动战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作战方法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46年人民解放战争初期,我军采取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不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解析】本题以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史的理解及考查材料处理和知识运用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正确解读题目材料,然后与教材知识相比较找出其不同之处,再从中选取一个观点——观点必须正确且符合史实,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应史观进行分析、论证、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