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0日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修订草案

合集下载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稳定性好等特点,成为当今最具前景的电池技术之一、然而,在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增多等。

为了规范锂离子电池行业,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行业规范条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规范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品质标准是关键。

制定适用于不同类型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指标,如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充放电效率等,对于确保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严格的质检体系,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抽样检验和性能测试,将不合格产品从市场上清除,提高整个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

其次,制定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生产标准。

规范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特别要注意生产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如正负极材料的制备、电解液的配比等,加强对关键工艺参数的控制和监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批次差异,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依据锂离子电池的特点,还需要制定其使用规范。

明确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条件和使用环境,阐明了产品在不同温度、湿度和气候条件下的适用性。

同时,应广泛宣传锂离子电池的注意事项,如充电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放电深度的限制等,以降低使用中的安全风险。

此外,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监管和标准化工作也是必要的。

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落实责任主体的责任,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力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整个行业的自律意识和诚信度。

与此同时,加强行业自身的标准化工作,建立锂离子电池行业标准体系,推动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最后,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也是规范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关键。

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推动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

此外,加强合作与交流,引入行业专家和学术界的力量,加强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研究,促进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制定是确保产品品质、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动汽车因为其环保、价格低廉、方便等优势逐渐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

而作为电动汽车重要的零部件之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锂离子电池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比较复杂,一旦质量不合格,可能会给消费者和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规范和管理锂离子电池行业尤为重要。

1、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规范化市场始于规范产品制造。

制定规范的质量标准是锂离子电池市场规范化的前提条件。

这些标准包括电池的电压、容量、漏电等质量参数,以及各种性能测试标准、试验方法以及质量管理标准等,具体标准可以根据实际市场情况和技术发展动态调整。

2、建立监管机制为了避免企业恶意竞争、保证消费者权益,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的锂离子电池监管体系主要由市场监管、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三层监管机制构成。

市场监管主要是指市场竞争和产品质量监管,行业协会是指通过行业组织来协调行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政府部门则负责监管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3、普及安全生产知识锂离子电池生产需要特殊的生产环境和工艺,工人们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技能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

因此,普及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是确保锂离子电池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4、加强质量监控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实现对生产过程全面、实时的监控。

现代化生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从而及时发现生产的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同时,加强对进货原材料和出厂产品的检验,减少不良品进入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

5、加强行业合作一个行业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十分复杂。

行业中存在的企业之间不仅存在着竞争关系,也有着合作关系。

在规范化市场中,企业合作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的规范化,有利于彼此之间的信息分享、技术交流、生产资源互用等方面。

总之,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移动电源、能量储备等领域中应用广泛,质量问题关系到能源安全和消费者利益。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编制说明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编制说明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编制说明锂离子电池是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电子基础产品,目前在行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无序竞争等问题。

特别是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对企业生产的规范性和电池产品的安全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第六次全体会议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相关协会、企业、研究机构及行业专家研究起草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锂离子电池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而编制的重要举措。

自2013年底启动《规范条件》编制工作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大量详尽的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了相关企业、协会、专家的建议,征求了十余个相关部委的意见,并多次召开较大范围的专题研讨会,对有关内容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目前较为成熟的征求意见稿。

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重要地位和制定《规范条件》的必要性(一)锂离子电池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锂离子电池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具有高电压、高比能量、无记忆效应以及高循环性能等特点,迅速发展成为基础性的电子产品,也成最重要的电源产品,极大地促进了消费电子等产业的发展。

随着产品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安全性能的显著改善,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到消费电子、信息技术、国防军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各个领域,虽然总体产值规模还不大,但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产业。

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已将锂离子电池列为行业发展的重点,随着若干新兴产业的不断推进,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前景日益广阔。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基地、第二大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累计产量为47.68亿只,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95%,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包括电池、设备、材料)规模持续扩大,占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全行业销售收入接近千亿元规模,为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和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订《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的公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订《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的公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订《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4.06.18•【文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4年第14号•【施行日期】2024.06.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子信息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4年第14号关于修订《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的公告为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管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行业发展变化、技术升级趋势和有关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予以公告。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1年第37号)同时废止。

附件:1.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2.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6月18日附件1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为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管理,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按照优化布局、规范秩序、保障安全、提升质量、鼓励创新、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本规范条件。

本规范条件是鼓励和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一、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一)锂离子电池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节能管理、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等要求,符合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及规划环评要求,应具备相应的运输条件。

(二)在规划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锂离子电池及配套项目。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锂离子电池是指一种新型的可充电电池,它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作为负极,把离子溶解到一种液体中或封装在一种聚合物里,形成电池电极,以此来实现电能的贮存和释放。

锂离子电池结构简单,体积小,能量密度高,可以实现循环使用,甚至可以制成多功能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移动电源、汽车等领域。

但是,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由其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而且,由于锂离子电池的生产链比较复杂,要求诸多行业规范条件,以免出现产品及安全问题。

因此,《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应运而生。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主要步骤有:首先,对原材料的管理和采购进行严格的把控,以确保所使用的原材料符合安全标准,避免造成安全隐患。

其次,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以及其他物质的管理,比如有机溶剂、金属离子等,以保证电池以最安全的方式生产出来。

再次,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应对员工给予专业的培训,以及设置合理的工作流程,使其能够熟练操作,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最后,政府应推行行业标准,严厉打击掩盖质量和安全问题的行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电池产品。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比较重要,而新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旨在为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防止出现出现产品问题,从而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在《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颁布和实施中,行业、企业、技术以及政府机构都需要发挥自身作用,当前需要制定更严格的技术准备协议和生产标准,企业需要加强自身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政府机构则应通过公共政策措施,加快锂离子电池行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总之,《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出台,标志着锂离子电池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电池产品。

对于行业来说,这可以提升行业的信心,拉动行业的发展,降低行业成本,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有色金属:锂电池盲目扩张受限 高效电机拉动稀土需求

有色金属:锂电池盲目扩张受限 高效电机拉动稀土需求

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行业研究周报锂电池盲目扩张受限 高效电机拉动稀土需求——有色金属投资摘要:每周一谈:锂电池盲目扩张受限 高效电机拉动稀土需求事件1:工信部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对动力电池企业在工艺技术、产品性能、企业管理和产能扩充等四大方面提出要求。

♦ 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避免电池企业重复建设低端产能,避免出现产能过剩。

♦ 对电池和电池组能量密度,以及正负极材料比容、隔膜拉伸强度、电解液的四大主材产品性能作出定量规定。

上游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但电池价格涨幅不及原材料。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但下游电池价格涨幅远低于材料端。

因此,2021Q3电池企业毛利率和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下滑,欣旺达、国轩高科等企业第三季度净利润均环比出现下滑。

在头部企业的原材料锁单能力和资金实力双重打压下,中小电池企业或被清洗出局,电池企业集中度可能进一步上升。

电池组能量密度基本可实现,但单体能量密度要求对高镍三元技术路线有利。

从目前已申报的新产品来看,电池组的能量密度要求基本都能实现。

目前传统电池包能量密度平均为180Wh/kg 。

第10批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中,除五菱宏光申报的两款车型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为115Wh/kg 之外,其余车型的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均在120Wh/kg 以上。

此前,松下 4680电池能量密度则高达300Wh/kg 。

但单体能量密度≥180Wh/kg 的要求对磷酸铁锂电池企业有所限制,对高镍三元技术路线有利。

事件2: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电机能效提升计划 (2021-2023年)》的通知。

♦ 到2023年高效节能电机年产量达到1.7亿千瓦,在役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20%以上,实现年节电量490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800万吨。

♦ 针对使用变速箱、耦合器的传动系统,鼓励采用低速直驱和高速直驱式永磁电机。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合辑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合辑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合辑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性能、高能量密度的可充电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动工具、电动车辆等领域。

为了保障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确保电池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行业内普遍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条件和管理办法。

本文将介绍锂离子电池行业的规范条件以及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的管理暂行办法。

一、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1. 安全性要求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

规范条件要求锂离子电池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得发生燃烧、爆炸等事故,并针对电池的结构、化学成分、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2. 电池性能要求规范条件规定了锂离子电池的额定电压、容量、循环寿命等性能指标。

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表现,确保电池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3. 标识要求规范条件对于电池产品的标识也进行了规定,包括电池型号、电池容量、生产厂商等信息。

这些标识信息可以帮助用户准确辨识电池产品,避免误用或混用。

4. 包装要求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包装,规范条件也有详细的要求,包括包装容器的材料、包装的密封性能等。

这些要求旨在保护电池产品免受物理损伤或短路等情况的影响。

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为了强化对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电池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于XXXX年发布。

该管理暂行办法涵盖了下述内容。

1. 公告制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的制度,要求行业内的各个企业遵守公告的要求,并对公告内容进行更新和修订。

公告制度可以确保锂离子电池行业的规范条件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并及时应对新技术和新需求的出现。

2. 公告范围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规范公告的范围,包括安全性要求、电池性能要求、标识要求、包装要求等多个方面。

这些公告内容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设计、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

3. 公告内容管理暂行办法对公告的内容也进行了规定,要求公告的内容准确、全面,包括规范条件的具体要求和执行标准。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本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本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本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锂离子电池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手机到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广泛,因此行业规范条件的制定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制定以及其在推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引言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而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由于其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制定规范条件来指导生产和使用过程变得至关重要。

二、规范条件的制定(1)原材料标准:锂离子电池的制造要从原材料出发,规范条件应确保所使用的材料符合一定的标准,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等。

这些标准可以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纯度要求,以及对有害物质的限制等。

(2)生产流程标准:为确保电池的质量和安全,规范条件应包括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如材料混合、电极涂覆、装配等。

这些标准可以包括各项操作的要求、设备的要求以及生产环境的要求等。

(3)性能测试标准:为了确保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符合规范要求,规范条件应制定相应的测试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包括电池容量、循环寿命、温度特性等方面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三、规范条件的作用(1)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规范条件,可以对原材料和生产流程进行控制和监督,从而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确保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平。

(2)确保产品安全:规范条件中包括了对各种安全风险的考虑和要求,通过制定相应标准,可以降低电池的短路、过热等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

(3)促进行业发展:规范条件的制定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还可以加强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推动行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四、规范条件的启示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制定为其他相关行业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在不同行业中,也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条件,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此外,规范条件的制定也需要与时俱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对现有标准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

五、结论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制定对于推动行业发展和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年第1号——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二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年第1号——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二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年第1号——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二
批)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18.01.09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年第1号
•【施行日期】2018.01.0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电子信息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8年第1号
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二批)
根据《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57号)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电子〔2015〕452号),经企业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核实推荐、专家复查、现场核实及网上公示,现将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二批)予以公告。

附件: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二批)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8年1月9日附件
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二批)。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是指国家规定的关于锂离子电池行业标准化管理规定。

2021
年全面实施国家标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旨在更全面、更严格地管理锂离子电
池产品,从源头保障社会安全。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首先要求企业在生产前进行受理备案和制造记录,确保锂
离子电池及其生产过程提供科学严谨的文件证明,并严格按照全国相关标准和质量技术检
测要求进行检测,自查自纠、规范自卫,一旦未能满足标准,就要及时剔除,禁止投放市场。

此外,《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还要求企业加强库存管理,确保所有原材料及添
加剂来源可靠,商品货物库存情况要及时准确地登记,减少假包装。

对于涉及到爆炸品、
腐蚀性等危险物品等,一定要根据国家规定严格进行库存管理,落实安全施工和储存措施,以防止发生偷抢或火灾等事故。

另外,《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还要求企业加强计量管理,自行安装检测设备,
每半年实施一次计量检测,确保现有工厂所提供的精密化测控设备质量及性能能够满足国
家标准要求。

同时,为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将强制企业积极
投入资金,组织专业技术服务进行行业党的建设和技术培训,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加专业的
智囊服务。

总之,《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出台,是建立科学的锂离子电池产业质量管理
体系、完善行业监管制度,打造国内一流的锂离子电池行业标准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推动
行业发展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基础化工行业《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点评:锂电行业规范将出台,利好锂电材料龙头及磷化工新能

基础化工行业《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点评:锂电行业规范将出台,利好锂电材料龙头及磷化工新能

2021年11月19日行业研究锂电行业规范将出台,利好锂电材料龙头及磷化工新能源转型——《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点评基础化工事件:2021年11月18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以下简称“《行业规范》”),对新建设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提出了系列指标要求。

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门槛较高,低端产能扩产将受到抑制。

无论从单体还是从电池组能量密度角度看,我国三元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均已超过《行业规范》的指标要求。

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方面,CTP 、刀片电池等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正不断提升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在新技术的应用下磷酸铁锂电池的电池组能量密度可超过120Wh/kg ,然而单体能量密度低于《行业规范》规定的180Wh/kg ,仅约为160Wh/kg 。

由此看来《行业规范》明显提高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产业布局门槛,而头部电池企业相比于普通企业而言具有更优的研发水平,通过技术迭代更易达到《行业规范》的要求。

从而龙头电池厂商所推出的高技术标准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更易向市场推广,满足更多场景的应用需求,从而实现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锂电材料龙头厂商深度绑定下游头部电池企业,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锂电龙头企业产品质量优异,已获市场的长期认可,叠加下游电池厂商供货验证周期长,一旦锂电材料企业顺利进入龙头动力电池厂商产业链,往往能够深度绑定下游优质头部电池企业,实现长期稳定的供货。

当前多氟多、天赐材料、新宙邦向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知名电池企业稳定供货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等产品。

恩捷股份近日也与宁德时代强强联手建立合资公司,隔膜产能优先保障向宁德供应,此前还与亿纬锂能签订湿法锂电隔膜和涂布膜合作协议;星源材质的客户也广泛涵盖了各大主流电池厂商。

故《行业规范》利好龙头动力电池厂家的同时,各锂电材料龙头厂商能够充分享受下游龙头客户红利,有望持续获得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锂离子电池组装企业安全监管政策解析

锂离子电池组装企业安全监管政策解析

锂离子电池组装企业安全监管政策解析电池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量源。

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其成分中含有易燃和易爆的物质,安全问题成为制约锂离子电池行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规范锂离子电池组装企业的生产和安全管理行为,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监管政策。

本文将针对这些政策进行解析和探讨。

一、“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安全性管理规范”(GB/T 31485-2015)201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安全性管理规范”(GB/T 31485-2015)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该规范从电池设计、材料选用、成品检测等多方面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考虑。

此外,该规范还对锂离子电池的运输、存储和处置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要求,以确保锂离子电池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安全风险。

二、“锂离子电池行业标准化建设证明文件清单(2018年版)”2018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锂离子电池行业标准化建设证明文件清单(2018年版)》,明确了锂离子电池企业在标准化建设方面需要具备的要求和申报流程。

该清单将锂离子电池企业标准化建设纳入了国家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监管范畴,要求企业必须制定行业标准,并通过国家相关机构的评审认证。

通过执行行业标准,锂离子电池企业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三、锂离子电池行业安全标准我国实行的《电池行业安全监管规定》(2017年修订版)中具体规定了锂离子电池行业应当遵守的安全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锂离子电池材料的选择、锂离子电池组件及设计要求、锂离子电池组装要求、锂离子电池质量和安全要求、运输、存储和处置等方面的防范措施。

针对这些标准,各锂离子电池企业需及时更新自身的生产和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贮存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规定,从而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工业和信息化部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

龙源期刊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
作者:布轩
来源:《中国电子报》2019年第08期
本报讯为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工信部对《锂离子
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離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本)》。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规定,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节能管理、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

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锂离子电池(含配套)项目。

上述区域内的现有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拆除关闭,或严格控制规模、逐步迁出。

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技术水平低的锂离子电池(含配套)项目。

对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确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加强组织论证。

根据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工作,组织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复核、抽检、公示及公告,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名单并实施动态管理。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锂离子电池行业企业申请材料的受理、核实和报送工作,监督规范条件执行情况。

管理暂行办法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除外)、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生产企业。

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

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

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我国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的宏观管理职能由发改委承担,发改委主要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

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的行政管理职能由工信部及各级地方政府承担。

工信部主要负责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等。

锂离子电池制造的全国性自律组织主要有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和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下设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是专注动力电池行业的自律性组织。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经国家民政部注册批准,具有法人资格,为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国家一级协会,主要职能是:对电池工业的政策提出建议,起草电池工业的发展规划和电池产品标准,组织有关科研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鉴定,开展技术咨询、信息统计、信息交流、人才培训,为行业培育市场,组织国际国内电池展览会,协调企业生产、销售和出口工作中的问题。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行业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作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下属的国家二级分会,是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唯一专注应用领域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立足于动力电池行业及其产业链企业, 旨在为动力电池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搭建高端沟通交流平台,收集行业代表性意见,承接相关部委规划的课题研究工作,为动力电池及产业链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和参考,促进动力电池行业及其产业链在产、学、研、用等方面的合作,推进动力电池相关技术的提升,实现动力电池产业链良性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进步。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国家大力推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锂离子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

中国锂电池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汇总行业将朝安全化、轻量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中国锂电池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汇总行业将朝安全化、轻量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中国锂电池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汇总行业将朝安全化、轻量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锂电池储能行业为“C制造业”之“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锂电池储能行业为“C制造业”之“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之“C3849其他电池制造”。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锂电池储能行业监管采取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自律组织主要包括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和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各部门或自律组织的主要职责如下表所示: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锂电池储能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需遵循的法律法规主要涉及产品质量等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如下:
(2)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显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众多储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储能行业的发展,营造了有利于锂电池储能技术发展的行业环境。

相关部委出台的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0年行动计划等文件明确鼓励储能技术的发展及相关规范、标准的制定,为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

附件1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征求意见稿)为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按照优化布局、规范秩序、保障质量、安全管理、推动创新、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本规范条件。

一、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节能管理、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

(二)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锂离子电池(含配套)项目。

上述区域内的现有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拆除关闭,或严格控制规模、逐步迁出。

(三)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技术水平低的锂离子电池(含配套)项目。

对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确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组织论证,论证通过可予以实施。

二、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一)企业符合以下条件: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成立,有独立法人资格;2.具备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产品的独立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3.研发经费不低于当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鼓励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或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技术中心;4.生产的产品拥有技术专利;5.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实际产能的50%。

(二)企业应采用工艺先进、节能环保、安全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工艺、装备及相关配套设施应达到以下要求:1.应具有电池正负极材料中磁性异物及锌、铜等金属杂质的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不低于10ppb;2.应具有电极涂覆后均匀性的监测能力,电极涂敷厚度和长度的测量精度分别不低于2μm和1mm,鼓励使用涂覆面密度在线监测设备;3.应具有电极剪切后产生毛刺的监测能力,测量精度不低于1μm;4.应具有电极烘干工艺技术,含水量控制精度不低于10ppm;5.应具有电极卷绕或叠片的自动化生产能力,电极对齐度的控制精度不低于0.1mm;6.应具有注液过程中温湿度和洁净度等环境条件控制能力;7.应具有电池装配后的内部短路高压测试(HI-POT)在线检测能力;8.对于由多个单体电池或模组串并联组成的电池组,应具有单体电池开路电压、内阻等一致性评估能力,测量精度分别不低于1mV和1mΩ;9.应具有电池组保护板功能在线检测能力。

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修订草案

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修订草案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修订草案)为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依据优化布局、规范秩序、保障质量、安全管理、推动创新、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本规范条件。

一、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节能管理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

(二)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项目。

上述区域内的现有企业应逐步迁出。

(三)以提升企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为目标,优中选优,树立我国锂离子电池及上下游产品品牌生产企业。

鼓励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在生产工艺和产品中的应用,避免同质化竞争,合理分配资源,逐步完善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生态链。

(四)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技术水平低的锂离子电池行业项目。

对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确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加强组织论证。

二、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一)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具有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产品的独立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3.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或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4.主要产品具有技术发明专利。

(二)企业应满足以下规模要求:1.电池年产能不低于1亿瓦时;2.正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5000吨;3.负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5000吨;4.隔膜年产能不低于5000万平方米;5.电解液年产能不低于5000吨;6.电解质产能不低于1000吨。

7.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实际产能的50%。

锂电池组装法律规定(3篇)

锂电池组装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锂电池组装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锂电池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组装锂电池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

第三条锂电池组装应当遵循安全、环保、节能、高效的原则,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第四条国家鼓励锂电池组装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第五条锂电池组装企业应当依法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对消费者负责。

第二章锂电池组装标准第六条锂电池组装企业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要求。

第七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锂电池的技术要求,包括材料、结构、性能等;(二)锂电池的安全性能要求,包括防过充、防过放、防短路等;(三)锂电池的环境保护要求,包括回收利用、废弃物处理等;(四)锂电池的测试方法、试验方法等。

第八条企业标准应当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并报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第三章锂电池组装企业资质第九条锂电池组装企业应当具备以下资质:(一)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三)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检验设备;(四)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十条新建或者改建锂电池组装企业,应当向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一条锂电池组装企业应当定期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其资质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四章锂电池组装过程管理第十二条锂电池组装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生产过程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第十三条锂电池组装企业应当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要求。

第十四条锂电池组装企业应当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出现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锂电池组装企业应当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回收利用,确保环境保护要求。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

附件2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本)(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贯彻落实《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工作,组织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复核、抽检、公示及公告,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名单并实施动态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锂离子电池行业企业申请材料的受理、核实和报送工作,监督规范条件执行情况。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的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除外)、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生产企业。

第二章申请与审核第四条申请公告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发展规划;(三)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四)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无重大违法行为。

第五条符合本办法第四条所列条件的企业可自愿向所在地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公告申请,填报《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申请书》(格式附后),同时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锂离子电池行业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在线申报。

申请企业应当对申请材料真实性负责。

第六条申请企业承诺具有企业基本资质文件等材料,包括:营业执照副本,项目备案或核准文件,项目用地权证或用地审批文件,项目环评批复文件、环保竣工验收文件,财务审计报告及其他有关材料。

第七条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材料起20个工作日内,将核实且符合规定的申请材料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八条工业和信息化部收到企业申请材料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行业机构和专家,采用材料复查和现场抽查的方式完成复核。

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上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企业,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形式予以公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修订草案)为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依据优化布局、规范秩序、保障质量、安全管理、推动创新、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本规范条件。

一、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节能管理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

(二)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项目。

上述区域内的现有企业应逐步迁出。

(三)以提升企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为目标,优中选优,树立我国锂离子电池及上下游产品品牌生产企业。

鼓励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在生产工艺和产品中的应用,避免同质化竞争,合理分配资源,逐步完善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生态链。

(四)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技术水平低的锂离子电池行业项目。

对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确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加强组织论证。

二、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一)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具有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产品的独立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3.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或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4.主要产品具有技术发明专利。

(二)企业应满足以下规模要求:1.电池年产能不低于1亿瓦时;2.正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5000吨;3.负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5000吨;4.隔膜年产能不低于5000万平方米;5.电解液年产能不低于5000吨;6.电解质产能不低于1000吨。

7.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实际产能的50%。

(三)企业应采用工艺先进、节能环保、安全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在电极制造和电极卷绕或叠片等关键工序应采用自动化设备,注液时具备温湿度和洁净度等环境条件控制,具备有机溶剂回收系统。

工艺、装备及相关配套设施应达到以下要求:1.应具有电池正负极材料中铁、锌、铜等金属有害杂质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不低于10ppb;2.应具有涂敷厚度和长度或者涂覆面密度检测手段,涂敷厚度的测量精度不低于1μm,涂敷长度的测量精度不低于3.应具有对压实厚度的检测手段,压实厚度的测量精度为1μm;4.应具有电池电极剪切后产生的毛刺抽样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不低于1μm;5.应具有电池电极烘干后的含水量抽样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不低于10ppm;6.应具有电池电极卷绕/叠片后的对齐度抽样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不低于0.1mm;7.应具有电池装配后的内部短路在线检测能力(如采用HI-POT测试);8.应具有电池容量抽样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不低于电池相关标准中的规定。

9.对于单体电池和由多个单体电池或模组串并联组成的电池组,应具有开路电压和内阻在线检测能力,检测精度分别不低于1mV和1mΩ;10.应具有装配成电池组前电池电压和内阻分选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不低于1mV和1mΩ;11.应具有电池焊接后的拉力抽样检测能力,检测精度12.应具有电池组保护板功能在线检测能力。

三、产品质量及性能企业产品质量须满足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可参照附件1)。

电池和电池组应通过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第III部分38.3节要求的测试(简称UN38.3)。

产品测试机构应为具有相应检测项目资质的独立第三方。

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建立相应的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成立质量检验部门和配备专职检验人员。

电池制造企业须具备相关标准规定的电性能、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检测能力。

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除通用要求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1.程序控制应包括防止和发现在电池制造过程中出现内部短路故障的相关活动;2.不符合联合国UN38.3测试时的控制措施;3.在经营活动中,如实记录社会各方关于产品质量的反馈意见,企业针对相应问题实施的整改办法和处理情况。

四、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一)企业及项目用地应符合国家出台的土地使用政策要求,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

(二)企业生产设备、工艺能耗和产品应符合国家各项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企业应设立专职节能岗位、制定产品单耗指标、制定能耗台帐。

(三)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企业和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要求,企业或项目配套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应依法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运行。

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前,须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企业应有健全的企业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有效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建立企业环保台账,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

(四)企业应符合环保法律法规要求,依法获得排污许可证,并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

废气、废水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大气及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要依法贮存、处置或综合利用。

(五)企业应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并按要求公开监测信息。

(六)企业应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工作,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并有效应对废气、废水正常排放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

五、安全管理(一)企业及项目建设应符合《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当相关要求不一致时,应执行更加严格的安全标准或规范。

(二)企业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专职安全岗位,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立相应的安全台账制度,具有产品安全质量追溯手段,具有对产品的安全关键原材料、关键元器件质量、关键工艺环节控制措施。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达到三级以上。

(三)企业设计、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回收电池应符合相关法规、安全要求和标准,积极采取相应各环节安全控制手段,通过锂离子电池相关安全认证。

航空运输的锂离子电池,应符合国际民航组织《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和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相关要求,符合《锂电池航空运输规范》(MH/T1020)和《航空运输锂电池测试规范)(MH/T1052)。

(四)企业对于可能产生着火、爆炸、冒烟等危险场所应采取必要的防火、防爆、通风等措施,配备相关的人身防护用具,并制定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六、卫生和社会责任(一)企业应遵守《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二)企业应依法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对重大危险源有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并配备必要的器材和设备。

(三)企业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各类保险,并为从业人员足额缴纳相关保险费用。

七、监督与管理(一)新建和改扩建企业及项目需符合本规范条件要求。

(二)现有企业及项目未满足规范条件的,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尽快达到本规范条件的要求。

(三)对企业及项目的投资、土地供应、环评、节能评估、质量监督、安全监管、融资等管理应依据本规范条件。

不符合本规范条件的企业及项目,相关产品航空及物流运输、出口退税、国内应用扶持、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政策不予支持。

(四)企业自愿对照本规范条件编制申报材料,按属地原则通过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当地企业执行本规范条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行业机构、检测机构对企业进行检查,定期公告符合本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相关机构从市场上或产线终端对已公告企业产品等进行抽查,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五)已公告企业有下列情况,将责令限期整改:1.填报资料有弄虚作假行为;2.拒绝接受监督检查;3.不能保持规范条件要求;4.发生重大安全和污染责任事故;5.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规定;6.产品近两年内,国家抽查不合格,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产品抽查不合格或拒绝抽查。

限期整改不合格,或者停产超过一年的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撤销其公告资格。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撤销企业公告资格前,应当提前告知相关企业、听取企业的陈述和申辩。

新申报企业填报资料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两年内对其申报材料不予受理。

(六)有关行业组织、研究机构、检测机构要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做好本规范条件的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组织企业加强协调和自律管理。

八、附则(一)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的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除外)、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含电解质)生产企业。

本规范条件中的锂离子电池如无特指,通常包括单体电池(电芯)、电池组(含电池模组和系统)。

(二)本规范条件涉及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政策若进行修订,按修订后的规定执行。

(三)本规范条件自201X年XX月X日起实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和宏观调控要求会同有关部门适时进行修订。

附件1:产品标准列表便携式电池及电池组GB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GB/T35590-2017信息技术便携式数字设备用移动电源通用规范GB/T18287-2013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SJ/T XXXXX-XXXX a电子烟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通用规范储能型电池及电池组GB/T36276-2018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GB/T XXXXX-XXXX(IEC62620)b含碱性或其它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工业应用的锂蓄电池和蓄电池组GB/T XXXXX-XXXX(IEC62619)b含碱性或其它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工业应用的锂蓄电池和蓄电池组小型动力型电池及电池组SJ/T11685-2017平衡车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规范QB/T2947.3-2008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及充电器第3部分:锂离子蓄电池及充电器GB/T XXXXX-XXXX a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GB/T XXXXX-XXXX a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锂离子电池GB/T XXXXX-XXXX(IEC62660-1)b电动道路车辆用二次锂电池芯第1部分:性能试验GB/T XXXXX-XXXX(IEC62660-2)b电动道路车辆用二次锂电池芯第2部分:可靠性和滥用测试正极材料GB/T33822-2017纳米磷酸铁锂GB/T30835-2014锂离子电池用炭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GB/T20252-2014钴酸锂GB/T23365-2009钴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首次放电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GB/T23366-2009钴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放电平台容量比率及循环寿命测试YS/T1030-2017富锂锰基正极材料YS/T1027-2015磷酸铁锂YS/T798-2012镍钴锰酸锂负极材料GB/T30836-2014锂离子电池用钛酸锂及其炭复合负极材料GB/T24533-2009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隔膜GB/T36363-2018锂离子电池用聚烯烃隔膜电解液SJ/T11568-2016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溶剂HG/T4066-2015六氟磷酸锂HG/T4067-2015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电解质GB/T26008-2010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YS/T661-2016电池级氟化锂YS/T967-2014电池级磷酸二氢锂YS/T968-2014电池级氧化锂YS/T582-2013电池级碳酸锂YS/T744-2010电池级无水氯化锂a标准编号和名称以正式发布的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