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第一章:命题的概念与分类1.1 命题的定义引入命题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组成的陈述句。
举例说明命题的正确性和错误性。
1.2 命题的分类分类介绍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包括并列命题、蕴含命题和条件命题。
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逻辑关系,如且、或、非等。
第二章:定理与证明2.1 定理的定义与特点解释定理的概念,强调定理是经过证明的命题。
引导学生了解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2 证明的方法与要求介绍直接证明、反证法、归纳法等常见的证明方法。
强调证明的逻辑严密性和步骤完整性。
第三章:几何定理与证明3.1 几何定理的分类分类介绍几何定理,如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等。
强调几何定理在几何学中的基础性作用。
3.2 几何证明的基本步骤与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步骤,包括命题的引入、证明的假设、证明的逻辑推理和结论的得出。
介绍几何证明中常用的技巧,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
第四章:代数定理与证明4.1 代数定理的分类分类介绍代数定理,如多项式的性质定理、方程的解的定理等。
强调代数定理在代数学中的基础性作用。
4.2 代数证明的基本步骤与技巧引导学生掌握代数证明的基本步骤,包括命题的引入、证明的假设、证明的逻辑推理和结论的得出。
介绍代数证明中常用的技巧,如因式分解、恒等式的性质等。
第五章:命题、定理与证明的应用5.1 命题、定理与证明在数学中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命题、定理与证明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其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运用命题、定理与证明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2 命题、定理与证明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命题、定理与证明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等。
鼓励学生探索命题、定理与证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章:逻辑推理与命题、定理6.1 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引入逻辑推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逻辑推理是推理的一种,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解释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逻辑推理的基本类型。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13.1.2 定理与证明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1.要求学生注意定理也是命题注意它的两个组成部分:条件和结论.
2.能证明一个较简单的命题是真命题.
【拓展提升】
[厦门中考]A,B,C,D四支足球队分在同一小组进行单循环足球比赛,争夺出线权.比赛规则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小组中积分最高的两个队(有且只有两个队)出线.小组赛结束后,如果A队没有全胜,那么A队的积分至少要几分才能保证一定出线?请说明理由.
例如图13-1-,有下列三个条件:
图13-1-
①DE∥BC:②∠1=∠2;③∠B=∠C.
(1)若从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两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一共能组成几个命题,请你都写出来;
(2)请你就其中的一个真命题给出推理过程.
解:(1)一共能组成2个命题,它们是:题设:①②,结论:③;题设:①③,结论:②;
②[讲授效果反思]
A.重点□B.难点□C.易错点□
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是一个难点,教学时要帮助学困生,关注他们在这方面的不足.证明过程的书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训练过程,不期望一节课上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
③[师生互动反思]
学生根据定理的内容画出相应的图形会有较大的困难,师生共同完成.
④[习题反思]
教学
重点
对数学基本事实、定理的理解.
教学
难点
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一般方法.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问题1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命题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13.1.2 定理与证明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13.1.2定理与证明【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什么是命题?命题的结构是什么?2.命题如何分类?如何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今天我们将学习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方法.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基本事实.教师讲解;并板书:(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上述五个命题是被公认的真命题,我们将它们当作基本事实,是我们用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即出发点.(二)定理与证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下面两题中归纳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从而说明证明的重要性.1.教师讲解:请大家看下面的例子:当n=1时,(n2-5n+5)2=1;当n=2时,(n2-5n+5)2=1;当n=3时,(n2-5n+5)2=1.我们能不能就此下这样的结论: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2-5n+5)5的值都是1呢?实际上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因为当n=5时,(n2-5n+5)2=25.2.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a=b,那么a2=b2.由此我们猜想:当a>b时,a2>b2.这个命题是真命题.【答案】不正确,因为3>-5,但32<(-5)2.【教师总结】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用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方法,发现了很多几何图形的性质.但由前面两题我们又知道,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有时不具有一般性.也就是说,由这些方法得到的命题的可能是真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推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三)定理的证明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教师引导】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语言,注意推理步步有据,并在后面的括号里写上每步的依据.【教师讲解】此命题可以用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因此我们把它也作为定理.定理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认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定理都是命题B.命题都是定理C.公理都是命题D.推理过程叫证明【答案】B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例】试证明: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教学说明】教师引导文字命题证明步骤,先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再分析找出思路,最后写出证明过程,注意步步有据.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如图,AD∥BC,∠A=∠C,求证:AB∥CD.【教师说明】教师启发由AD∥BC,得到了什么?要证明AB∥CD,需要证明什么?与AB∥BC相关的信息是什么?如何书定使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1.可以推断它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2.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为真的命题叫做公理,把一些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同学们已学的五个性质入手,讲解了基本事实的概念作用与地位,从发现命题的结论不具有一般性让学生理解证明的必要性,从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证明让学生感知证明的步骤与要求.本节课有很多理性认识,学生不可能一蹴就就,在学习中及时完善与提升.对证明的条理问题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培养学生更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第一课时)教案
13.1命题、定理与证明(第一课时)一、学前导入:同学们,“猫是有四条腿的动物”这个判断对吗? “有四条腿的动物是猫”这个判断对吗? 今天我们将学习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
二、课前训练: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 )(5)直角都相等. ( )(6)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 )(7)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 ( )三、新知导入:1、什么叫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点拨提示:(1)错误的命题也是命题。
如:“3<2”是一个命题(2)命题必须是对某种事情作出判断,如问句,几何的作法等就不是命题。
II、巩固练习: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是用“√”,不是用“×表示。
1)长度相等的两条线段是相等的线段吗?()2)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3)不相等的两个角不是对顶角()4)一个平角的度数是180度()5)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6)取线段AB的中点C()7)画两条相等的线段()2、命题的结构:在数学中,许多命题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的。
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命题常可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如果”开始的部分是______,“那么”开始的部分是_______.I、例题展示:例:把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定理与证明》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定理与证明》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在《定理与证明》这一章节中,主要向学生介绍定理与证明的概念、方法和过程。
本章内容是学生继学习几何初步知识后,进一步深化对几何图形性质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定理的定义、定理的证明、公理化体系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定理与证明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逻辑论证过程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其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的培养。
同时,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可以通过引导和激励,激发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定理与证明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阅读和理解几何论证过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定理与证明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几何论证过程的阅读和理解。
2.教学难点:定理证明的逻辑推理过程,学生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几何论证案例,使学生掌握定理与证明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几何论证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定理与证明的概念和方法。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典型的几何论证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定理与证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几何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几何论证的过程,引出本章内容——定理与证明。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命题、定理与证明课件
∵ DF 平分∠ CDO,BE 平分∠ ABO(已知),
∴∠ 1= 1 ∠ CDO,∠ 2= 1 ∠ ABO(_角__平__分__线__的__定__义_ ).
2
2
∴∠ 1= ∠ 2(等量代换).
解题秘方:根据上一步的因为条件填写下一步的根据.
感悟新知
4-1. 如图, 已知: 点A,B,C 在同一条直线上.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条件:两个角互为补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假命题. 条件:a=b;结论:a+c=b+c. 真命题. 条件: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结论:这两个长方
形的面积相等. 假命题.
感悟新知
知1-练
2-1.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 A. 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B. 如果a2=b2, 那么a=b C. 两个互补的角一定是邻补角 D. 如果两个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个角一定相等
知2-练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
知3-讲
1. 证明 根据条件、定义以及基本事实、定理等,经过演绎 推理,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 证明.
感悟新知
知3-讲
2. 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若命题与图形有关,则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在图形上标出相关的字母和符号; 第二步: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第三步:视察图形,分析证明思路,找出证明方法; 第四步:写出证明的过程,并注明根据.
结论不成立,像这样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情势: 对顶角相等;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解题秘方:紧扣命题的结构情势进行改写.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命题、定理与证明 同步教案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定义的含义;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
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知道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启发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难点:是对那些题设和结论不明显的命题找出题设和结论。
关键问题:关键是在具体实例中区分什么是命题,什么不是命题。
命题的结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给出下列语句,学生分析语句的特点.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图形的特性,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根据我们学过的图形特性,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5)直角都相等.二、探究新知(一)命题、真命题和假命题学生:这些语句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学生阅读文字,学生观察、思、回答,得出命题的定义.学生回答后给出答案:句子(1)、(2)、(5)是正确的,句子(3)、(4)是错误的.引出概念:可以判断它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proposition).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在数学中,许多命题是由题设(或已知条件)、结论两部分组成的.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样的命题常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分就是题设,而用“那么”开始的部分就是结论.例如,在命题(1)中,“两个角是对顶角”是题设,“这两个角相等”是结论.有的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十分明显,将它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也可分清它的题设与结论.例如,命题(5)可写成“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二)例题选讲例1:把命题“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命题的题设与结论.解:这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结论是“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例2: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把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它们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对顶角相等;(2)如果a>b,b>c,那么a=c;(3)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5)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案: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第二课时 定理与证明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课题: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第二课时定理与证明&.教学目标:1、理解公理与命题,公理与定理之间的关系。
2、了解定理的作用,并初步学会运用公理、定理或真命题来证明其他的真命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公理、定理、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定理的作用。
难点:从公理、定理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证明。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复习回顾:一个命题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填空.(1)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二、探究新知思考:上述三个命题是真命题吗?以上三个都是真命题,以上的三个真命题均作为本书的公理。
(引出标题)§.公理: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注意:(1)公理是真命题,而真命题不一定是公理。
(2)公理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
§.探究定理的概念:观察下列判断真命题的推理过程,并在后面括号内填写适当的理由。
(1)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图所示,ab⊥,ac⊥.求证:cb//证明:∵ab⊥,ac⊥(已知)∴︒=∠901,︒=∠902(垂直的定义)∴21∠=∠(等量代换)a1 2b c∴c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如图所示,已知ABC Rt ∆中,︒=∠90C ,点D 为AB 上任一点,BC DE ⊥. 求证:A ∠=∠1证明:∵︒=∠90C ,BC DE ⊥(已知)∵DE AC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1. 5 命题、定理与证明 教案(华东师大八年级上)
•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 你还有疑问吗? • 将你的疑问说出来与 你的同学和老师一起 探讨!
7)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 那么……”的形式,并指出它的题 设和结论.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地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对应边相 等; (4)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5)三个内角都等于60°的 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题
– 例1 把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改写成 “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命题的题设 与结论.
解
这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在一个三
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 对的边也相等.” 这里的题设是“在一个 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结论是“这 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链接思考
告诉你!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 为假命题.
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是用“√”, 不是用“× 表示。
1)长度相等的两条线段是相等的线段吗?(× ) 2)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3)不相等的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 ) 4)一个平6)取线段AB的中点C;( × ) 7)画两条相等的线段( × )
19.1 命题与定 理
思考
• 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 这两个角相等; •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3)同位角相等; •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链接 • (5)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请欣赏
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判断出句子 (1)、(2)、(5)是正确的,句 子(3)、(4)是错误的.像这样 可以判断它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句 子叫做命题(proposition).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课件 2024-2025学年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本课结束
【举一反三】 1.(2024·来宾期中)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B )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垂线段最短 C.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180° D.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它的内角 2.(2024·吴忠期末)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的题设是____两__个__角__是_等__角__的__余__角_____, 结论是___它__们__相__等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命题是定理,定理是命题 B.命题不一定是定理,定理不一定是命题 C.真命题有可能是定理,假命题不可能是定理 D.定理可能是真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3. 如 图 , 有 如 下 四 个 论 断 : ① AC ∥ DE; ② DC ∥ EF; ③ CD 平 分 ∠ BCA; ④ EF 平 分 ∠BED,请你选择四个论断中的三个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正 确的数学命题并证明它.
5.(8分·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如图,有下列三个条件:①DE∥BC;②∠1=∠2; ③∠B=∠C. (1)若从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两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 组成一个命题,一共能组成几个命题?请你都写出来; 【解析】(1)一共能组成三个命题: ①如果DE∥BC,∠1=∠2,那么∠B=∠C; ②如果DE∥BC,∠B=∠C,那么∠1=∠2; ③如果∠1=∠2,∠B=∠C,那么DE∥BC.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1.命题 2.定理与证明
基础 主干落实 重点 典例研析 素养 当堂测评
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理解命题的结构,会区分命题的条件 和结论,会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掌握已学的5个基本事实,理解定理的概念 3.理解证明的概念,掌握推理证明的格式,并会证明简单 命题的真假
2.五个基本事实: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__线__段__最__短__; (3)过一点__有__且__只__有__一__条__直__线__与已知直线垂直; (4)过直线外一点__有__且__只__有__一__条__直__线__与这条 直线平行;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 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_平__行___.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命题、定义的含义;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2、了解命题、公理、定理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2、结合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重点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知道什么是公理,什么是定理.难点命题概念的理解;理解证明的必要性.教学过程【一】DCBA一、复习引入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图形的特性,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根据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特性,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5、直角都相等.二、探究新知(一)命题、真命题与假命题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判断出句子1、2、5是正确的,句子3、4是错误的.像这样可以判断出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教师:在数学中,许多命题是由题设(或已知条件)、结论两部分组成的.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样的命题常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分就是题设,而用“那么”开始的部分就是结论.例如,在命题1中,“两个角是对顶角”是题设,“这两个角相等”就是结论.有的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十分明显,可以将它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就可以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了.例如,命题5可写成“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二)实例讲解1、教师提出问题1(例1):把命题“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结论是“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教师提出问题2: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再判断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对顶角相等;(2)如果a>b,b>c,那么a=c;(3)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1)条件: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这是真命题.(2)条件:如果a>b,b>c;结论:那么a=c;这是假命题.(3)条件:如果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结论: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是真命题.(4)条件: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结论: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这是真命题.(三)假命题的证明教师讲解: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加以论证;而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说明该命题不成立,即只要举出一个符合该命题题设而不符合该命题结论的例子就可以了,在数学中,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例如,要证明命题“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60度角是锐角,100度角是钝角,但它们的和不是180度即可.三、随堂练习课本P55练习第1、2题.四、总结1、什么叫命题?什么叫真命题?什么叫假命题?2、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3、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行了.【二】一、复习引入教师讲解:前一节课我们讲过,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将探究怎样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二、探究新知(一)公理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我们已经知道下列命题是真命题: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在本书中我们将这些真命题均作为公理.(二)定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下面两题中归纳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从而说明证明的重要性.1、教师讲解:请大家看下面的例子:当n=1时,(n2-5n+5)2=1;当n=2时,(n2-5n+5)2=1;当n=3时,(n2-5n+5)2=1.我们能不能就此下这样的结论: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2-5n+5)2的值都是1呢?实际上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因为当n=5时,(n2-5n+5)2=25.2、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a=b,那么a2=b2.由此我们猜想:当a>b时,a2>b2.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答案:不正确,因为3>-5,但32<(-5)2]教师总结: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用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方法,发现了很多几何图形的性质.但由前面两题我们又知道,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有时不具有一般性.也就是说,由这些方法得到的命题可能是真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推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三)例题与证明例如,有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条定理后,我们还可以证明刻画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教师板书证明过程.教师讲解:此命题可以用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因此我们把它也作为定理.定理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认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三、随堂练习课本P58练习第1、2题.四、课时总结1、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为真命题的命题叫做公理.2、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章 全等三角形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定理与证明》优质课教案_0
“和谐互助”课改模式电子教案课题命题、定理与证明课型新授课学习内容简析通过对命题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理性的角度判断一件事情的真假。
学情分析学生刚接触的新知识点,较易掌握,但基础不好,需要复习旧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命题、公理、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会判断真命题和假命题、会把命题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会运用公理、定理进行简单的真命题的证明。
能力目标:通过对命题及其真假的判断,提高学生的理性判断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师傅与小学友的合作意识、和谐互助意识教学重、难点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策略方法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师友自主讨论教学法课前预习指导1、通过看书做55页和58页的例题和习题。
2、总结知识点和习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师友活动批注交流预习时间:5min 什么叫做命题?导入课题确定答案师友互相交流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师友都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互助探究时间:10min 1、判断语句是不是命题?2、命题由那两部分构成?3、命题的形式全班巡视师友讨论情况。
并进行个别指导。
1、师友讨论如何判断命题。
2、班内交流。
1、其他师友适时补充。
2、教师多巡视,及时发现捣乱的学生。
分层提高时间:20min 1、师友训练如何改写命题。
2、如何判断真假命题?3、公理、定理、证明的关系。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给学生补充常见的公理、定理。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尽量让学生提疑点,让学生真正透彻地学好本课。
总结归纳时间:5min 1、师友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2、学生谈收获。
组织师友讨论,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师友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学生谈收获.及时肯定学生所谈的收获,鼓励师友更好地发展。
巩固反馈时间:5min 1、判断真假命题2、会举反例选出优秀师友,表扬激励。
个人独立完成,师友交流。
老师及时予以点评、表扬板书设计及知识体系命题、定理与证明1、命题:用来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2、命题的一般形式:如果…,那么…3、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数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案: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第一课时 命题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课题: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第一课时命题&.教学目标:1、理解命题的概念及命题的结构形式,会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理解真命题和假命题,并会通过举反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熟悉命题的表达方式。
难点:将一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根据你所学过的一些图形的特征填空:(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4)两直线垂直于同一直线,则这两条直线 .(5)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2、根据你学过的图形特征,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5)直角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教学活动: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分组交流讨论。
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判断出上面的句子(1)、(2)、(5)是正确的,句子(3)、(4)是错误的。
像这样可以判断它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
(引出标题)§1.命题: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肯定的或否定的)的句子叫做命题。
注意:(1)命题一定是对一个问题作出了判断,即正确或错误(肯定或否定)。
(2)一般地对概念的定义,或作图的叙述或问句都不是命题,即:“祈使句、疑问句”一定不是命题。
§2.命题的分类: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两类,其中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例如:上述问题中的(1)、(2)、(5)就是真命题,(3)、(4)就是假命题。
§3.命题的结构形式:观察以下三个命题,看看它们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如果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2)如果两条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3)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对应边相等.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探讨。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命题、定理与证明》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命题、定理与证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命题、定理与证明》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证明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命题、定理与证明的定义,以及如何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逻辑思维和证明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证明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命题、定理与证明的定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证明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命题、定理与证明的定义,证明过程的写法。
2.难点:理解命题的假设和结论,掌握证明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命题、定理与证明的关系。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证明的过程和方法。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内容包括命题、定理与证明的定义及示例。
2.准备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证明练习。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的概念和证明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些问题,从而引入命题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讲解命题、定理与证明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给出一些简单的命题和定理,让学生初步了解证明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对给出的命题进行证明。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证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证明方法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命题、定义的含义;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2、了解命题、公理、定理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2、结合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重点
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知道什么是公理,什么是定理.
难点
命题概念的理解;
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图形的特性,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根据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特性,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5、直角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一)命题、真命题与假命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判断出句子1、2、5是正确的,句子D C
B A
3、4是错误的.像这样可以判断出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教师:在数学中,许多命题是由题设(或已知条件)、结论两部分组成的.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样的命题常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分就是题设,而用“那么”开始的部分就是结论.例如,在命题1中,“两个角是对顶角”是题设,“这两个角相等”就是结论.
有的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十分明显,可以将它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就可以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了.例如,命题5可写成“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二)实例讲解
1、教师提出问题1(例1):把命题“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结论是“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教师提出问题2: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再判断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对顶角相等;
(2)如果a>b,b>c,那么a=c;
(3)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
(1)条件: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这是真命题.
(2)条件:如果a>b,b>c;结论:那么a=c;这是假命题.
(3)条件:如果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结论: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是真命题.
(4)条件: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结论: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这是真命题.
(三)假命题的证明
教师讲解: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加以论证;而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说明该命题不成立,即只要举出一个符合该命题题设而不符合该命题结论的例子就可以了,在数学中,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
例如,要证明命题“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60度角是锐角,100度角是钝角,但它们的和不是180度即可.
三、随堂练习
课本P55练习第1、2题.
四、总结
1、什么叫命题?什么叫真命题?什么叫假命题?
2、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行了.
【二】
一、复习引入
教师讲解:前一节课我们讲过,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将探究怎样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二、探究新知
(一)公理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我们已经知道下列命题是真命题: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在本书中我们将这些真命题均作为公理.
(二)定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下面两题中归纳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从而说明证明的重要性.
1、教师讲解:请大家看下面的例子:
当n=1时,(n2-5n+5)2=1;
当n=2时,(n2-5n+5)2=1;
当n=3时,(n2-5n+5)2=1.
我们能不能就此下这样的结论: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2-5n+5)2的值都是1呢?
实际上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因为当n=5时,(n2-5n+5)2=25.
2、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a=b,那么a2=b2.由此我们猜想:当a>b时,a2>b2.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
[答案:不正确,因为3>-5,但32<(-5)2]
教师总结: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用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方法,发现了很多几何图形的性质.但由前面两题我们又知道,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有时不具有一般性.也就是说,由这些方法得到的命题可能是真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推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三)例题与证明
例如,有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条定理后,我们还可以证明刻画直角三角
形的两个锐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教师板书证明过程.
教师讲解:此命题可以用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因此我们把它也作为定理.
定理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认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三、随堂练习
课本P58练习第1、2题.
四、课时总结
1、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为真命题的命题叫做公理.
2、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